祁门红茶有什么独特之处?有怎样的历史渊源?

发布时间 : 2019-11-12
红茶有什么 祁门红茶红茶 祁门红茶作用

红茶有什么。

欢迎大家来到茶经网,本文为大家带来的是“祁门红茶有什么独特之处?有怎样的历史渊源?”的精彩内容,希望丰富的“祁门红茶有什么独特之处?有怎样的历史渊源?”知识能够对各位茶友提供一些帮助,让大家更加的了解茶知识!

安徽自古就产好茶,历史名茶辈出。安徽的祁门红茶,是中国红茶的标杆之一。邓小平曾经评价祁门红茶:你们祁红世界有名。如今,这句话就成为了祁门红茶霸气的宣传口号,在各地的茶博会、茶博馆等曝光度相当高。

祁门红茶创制于光绪年间,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美国韦氏大辞典里面有“祁门红茶”的词条,里面记录着祁门红茶的原产地是中国安徽省祁门县。祁门红茶不仅品质出众,而且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成就了一段段佳话,其中的故事又被茶人津津乐道。

祁门茶始于唐朝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茶叶原料选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制作。“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里面所说的“祁红”就是祁门红茶。

祁门茶最早可追溯到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的记载,当时的祁门就隶属歙州。祁门红茶创制于1875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祁门红茶的研制,离不开祁门人胡元龙和黟县人余干臣。

清朝光绪年间以前,祁门只产绿茶,不产红茶。1875年前后,胡元龙借鉴了外省的红茶制法,在祁门加工出了红茶,后由北平同盛祥茶庄引入北平,在市场获得了成功。

1875年,安徽黟县有个名叫余干臣的人,在福建罢官回原籍经商,因见红茶畅销多利,便在至德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闽红茶”制法,开始试制红茶。

1876年,余干臣又先后在祁门西路镇、闪里设红茶分庄,扩大经营。由于祁门一带自然条件优越,所制红茶品质超群出众,因此,产地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声誉越来越高,在国际红茶市场上引起了茶商的极大注意,日本人称其为“玫瑰”,英国商人称之“祁门”。

经过多年的研制,到了光绪8年(1883),胡云龙终于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红茶,胡云龙也因此成为祁红创始人之一。

独特的“祁门香”

好山好水才有好茶,祁红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云雾多,很适宜于茶树生长,加之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槠叶种内含物丰富,酶活性高,很适合于工夫红茶的制造。

祁门红茶的核心产区可以分为三个区域,由溶口直上到侯潭转往祁西历口,在此区域内,以贵溪、黄家岭、石迹源等处为最优;由闪里、箬坑特到渚口,在此区域内,以箬坑、闪里、高塘等处为佳;由塔坊直至祁红转出倒湖,这区域以塘坑头、泉城红、泉城绿、棕里、芦溪、倒湖等处为代表。贵溪至历口这一区域红茶,因其质量最优。

茶叶的自然品质以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口古溪、闪里、平里一带最优。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最宜茶树种植生长。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精制加工后的祁红茶,外形条索紧结细小如眉,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即便与牛奶和糖调饮,其香不仅不减,反而更加馥郁。祁红根据其外形和内质分为:礼茶、特茗、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

祁门红茶与吴觉农

历史上祁门红茶获得的荣誉众多。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79年,邓小平给祁门的评价“你们祁红世界有名”。1980年,祁红获国家优质产品奖章。1982年,邓小平接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1983年,获国家出口商品优质荣誉证书。1987年,获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访问前苏联,都将祁门红茶作为国礼相赠。2010年,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

祁门红茶的发展,离不开吴觉农。在陈宗懋院士亲笔题写名字的中国祁红博物馆门前,竖立着吴觉农的雕塑,寄托了祁红茶人对吴觉农的敬仰。

吴觉农与祁红的故事,要从1932年开始说起。吴觉农应当时的安徽省建设厅邀请,出任设在祁门的安徽省立茶业改良场场长。吴觉农在祁门所做的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首倡成立茶叶运销合作组织,并逐渐推广到全国。我国的茶业合作,就这样始于祁门,而吴觉农的倡导功不可没。

当年,在吴觉农的组织和带领下,一批茶叶科学工作者不顾条件的困难,深入到各省的茶区进行调查考察,并与胡浩川先生合作撰写了长达13万字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一书,该书曾引起农学界、茶叶界的高度重视,其许多论点至今仍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离开祁门后,吴觉农虽再未回来过,但他对祁门丝毫未忘。1985年,祁门茶叶研究所70周年所庆,吴觉农提笔书道:“祁门红茶,多年称雄。中经淹息,人事未雍。种茶植树,跟上四化。”1987年,祁红荣获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金奖,吴觉农欣然赋诗:“祁红屯绿素称最,出欧评选再夺魁,饮料药料称双绝,富国利民人人爱。”

cy316.cOm红茶扩展阅读

英德红茶有何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英德是个古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英德种茶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当时英德是韶州的主要植茶之地。又据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两研究员的研究论证:英德茶叶生产始于唐代,是韶州三个产茶县(英德、曲江、仁化)之一。可见英德产茶历史之悠久。

明朝时,英德的土质茶已成朝廷贡品。在清朝,英德茶叶生产已普及民间并在十九世纪前中叶国际贸易兴盛一时。1959年,“英德红茶”试制成功。英德红茶以其色泽乌润细嫩,汤色明亮红艳,滋味醇香甜润,香气浓郁纯正等优异的品质,享誉中外,评价甚高。

英德红茶试制成功后,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原中南局书记陶铸同志等的高度重视,随后创办了“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成立了“中南茶叶研究所”,兴办了“广东茶叶技术学校”,设立了“广东省英德茶场”。60年代初,设置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茶叶专业职能部门--英德市(县)茶叶局。1986年底农业部等5部委批准英德建立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英德茶叶局作为业务技术部门,为英德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和大叶红碎茶商品生产出口基地做了许多扎实而有益的工作,为国家外汇创收取得了显著成绩。

英德拥有省级茶叶科研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前身是1959年由广东省农业厅和省公安厅联合创办的“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经当时中南局书记陶铸的提议和批准,于1965年3月改建为“中南茶叶科学研究所”,至1973年10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把该所划归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领导,更名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该所开展一系列茶叶科学研究,长期承担国家、省级的科研项目,建有华南地区最大、收集茶树种质资源最多的茶树种质资源库,活体保存茶树资源达1213份,共取得科研成果和专利50多次,受权专利10次,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广东省乃至全国茶叶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祁门红茶的历史渊源与冲泡方法


众所周知祁门红茶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伐红茶齐名,被誉作“世界三大高香名茶”。它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有『群芳最、红茶皇后』之美誉,香名远播。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曾获得了特等奖凭和金牌,美国韦氏大辞典中也收录了『祁门红茶』这一词组。

但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光绪以前,祁门不生产红茶,只盛产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绿”之称。那它又因何高香美誉、香名远播呢?

“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卖茶去”,白居易《琵琶行》里这句诗,原是写琵琶女的哀怨孤寂,却在不经意间,插入了一波广告:要买茶,到浮梁去。唐时的浮梁,是南方最大的茶叶集散地。茶业多来自上游歙州,当时的祁门就隶属歙州,与浮梁临着阊江一水相依。

祁门所产的茶品质好,色黄而香,所以尽管地处深山,祁门的茶市却也热闹非凡,尤其是每年二三月间,买茶者摩肩接踵而来。购茶以后,凭借阊江水道,先来到浮梁,再顺水而去。浮梁产区的茶到底有多畅销呢?敦煌遗书《茶酒论》中说:“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当时徽州地带茶叶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祁门产红茶,事出近代。当时的英国、法国、俄国、丹麦等国家都有着巨大的红茶市场。1875年前后,祁门人士胡元龙借鉴了外省的红茶制法,在祁门加工出了红茶,后由北平同盛祥茶庄引入北平,在市场获得了成功。后来,在他们的带动下,附近茶农纷纷改制,逐渐形成祁红产区。

祁红一经问世,就以其优异的品质成为红茶中的后起之秀。因为祁门红茶的产地——祁门县,地处皖南山地多雨区,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境内森林覆盖率85.79%,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较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年云雾缭绕,是茶树生长的完美环境。所以祁门红茶的品质卓越,叶嫩毫显,色泽乌润,香气醇和。冲泡后,汤色红艳,芳香四溢,口感风格鲜明独特。

至弘所售祁红于清明前后至谷雨前开园采摘,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特级祁红以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为主,制作工艺精湛,属于顶级祁门红茶。分初制和精制两大过程,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

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则将长短粗细、轻重曲直不一的毛茶,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整形、审评提选、分级归堆,同时为提高干度,保持品质,便于贮藏和进一步发挥茶香,再行补火、清风、拼和、装箱制成形质兼优的成品茶。

制成的成品茶条索紧细秀长,色泽乌黑油润,匀齐洁净。汤色红艳明亮,醇润厚滑,既可单独泡饮,也可加入牛奶调饮,饮之仿佛置身玫瑰花海之中,妙不可言。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充分表达了祁红的高香。“祁门香”,不是醉人的浓香,而是一种持续悠久的淡香,酷似果香,又带兰花香,清鲜而且持久。既包含了红茶“包容”的特点,又秉承了自己的性格,它适合清饮,香气醇厚优雅,滋味甜绵如蜜,它有花香,但不浓烈,若有若无的气息让人欲罢不能,总要在那一口如琥珀红亮的茶汤里去苦苦追寻。

它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作用减少,其氧化产物对胃部也有保护作用,如果长时间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粘膜、治疗溃疡、降三高、延缓衰老等作用。它是芳香馥郁的空谷幽兰,亦是清新优雅的灵动精灵。不仅醇润厚滑,芳香养鼻,还可颐养身心、养神养生。

冲泡方法

1.简单泡法:

将水烧沸,茶具最宜景瓷,装上大约占壶容量十分之五的茶叶,冲入沸水,冲泡后香气高锐持久,隔45秒左右倒入小杯,先闻香,再品味,满口生香,回味甘美。

2.功夫泡法:

冲泡功夫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冲泡工夫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饮时要细品慢饮,好的祁门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坦洋工夫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坦洋工夫,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年—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

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穆阳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参看《闽东志》)。其优质核心产区位于归岭一带,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

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坦洋工夫有何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坦洋工夫,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年-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穆阳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参看《闽东志》)。其优质核心产区位于归岭一带,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

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祁门红茶有什么特别之处?


对于刚接触红茶的茶友来说,也许对“祁门红茶”并不是很了解。

接下来,我们将从祁门红茶的产地、口感滋味、冲泡方法等三个方面来谈,带你了解祁门红茶。

产地特色

中国安徽省祁门县,是祁门红茶的原产地。

祁门红茶是中国历史名茶,红茶中的极品,有诗云“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

祁红产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土层深厚,山间复杂的地质地貌,构成众多相对封闭的小生态圈,全年250多天基本上都有雨水,群山环绕,云雾聚集于此。茶树吮吸着山间的琼浆灵气,雨雾之甘露,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

祁门有三个水系,一个是阊江流域水系,到潘阳湖一带;一个水系是到新安江的;还有一个水系是到长江的,就是牯牛降以北的区域。

最核心的是祁门山区的阊江流域,加之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槠叶种,也被叫做祁门种,叶厚、汁甜、香高,是祁门红茶最好的生产原料。内含物丰富,酶活性高,很适合于工夫红茶的制造。

口感滋味

市场乱象,“真祁红”到底应该是什么滋味?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香名远播。祁门红茶外形条索紧结,细小如眉,苗秀显毫,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茶汤边缘形成金黄色汤圆,叶底清晰明亮。

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

祁红的内含成分丰富,茶味很厚,或者说嘴里的收敛性很强。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醇甜细腻,它是调饮茶里出色的茶底,搭配花果乃至牛奶都拥有其极强的包容性,其香不仅不减,反而更加馥郁。

冲泡方法

说到祁门红茶,想要喝到口感极好的祁门红茶是非常讲究冲泡的。一款茶好不好喝,冲泡的技巧很重要,泡法不过关,就是浪费了。

建议可分为两种冲泡方法:

1、简单泡法

将水烧沸,茶具最宜景瓷,装上适量茶叶,冲入沸水,冲泡后香气高锐持久,隔45秒左右倒入小杯,先闻香,再品味,满口生香,回味甘美。

2、功夫泡法

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饮时要细品慢饮,好的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注意事项:

建议冲泡时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更能够体现祁门红茶的蜜甜滋味。快速出汤,呈现出橙红透亮的汤色。优质的祁门红茶会显“金圈”,即在杯壁呈现一圈金黄色的光环带。当然,茶叶量根据大家自己个人口味和爱好调整哦。

茶具的使用对茶的味道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选用合适的茶具泡出来的茶不仅味道不减,而且茶叶汤色和杯具也会相得益彰,分外好看,惹人垂涎。

以上就是祁门红茶的简单介绍,快去沏一杯品品吧。

正山小种属于什么茶?有哪些历史渊源?


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1989崇安撤县设市,更名为武夷山市)桐木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由福建武夷山深处当地茶农于明朝中后期机缘之下创制而成。后来在正山小种的基础上发展了工夫红茶。

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正山含有正统之意,因此得名。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因为熏制的原因,茶叶呈灰黑色,但茶汤为深琥珀色。正山小种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受原产地保护。

名字由来

“正山小种”红茶一词在欧洲最早称WUYIBOHEA,其中WUYI是武夷的谐音;在欧洲(英国)它是中国茶的象征,后因贸易繁荣,当地人为区别其它假冒的小种红茶(人工小种或烟小种)扰乱市场,故取名为“正山小种”,“正山”指的是桐木及与桐木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

历史溯源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就像一块保留地,内涵隽永却又无声无息。明朝中后期,世界红茶鼻祖——红茶就诞生在桐木关。

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发展经济,减轻民众负担,下旨罢造团茶,改贡散茶,一向以团茶龙凤饼著称的武夷贡茶,在改制散茶时,因其制作散茶的技术落后,生产出来的散茶品质低劣,走入了有史以来最低谷。从清代周亮工的记载:“前朝不贵闽茶,即贡茶亦只备宫中盏之需。“可以看出当时改制散茶后,武夷茶处境的尴尬。

明朝中后期的某年(1568年),在采茶的季节,有一支军队路过于此,晚上驻扎于今天的桐木村,当地茶农未曾见过如此动乱场面,当天已采摘的茶青没有来得及制作茶叶,第二天已经发酵。为了挽回损失,茶农以当地马尾松干柴进行炭焙烘干,并通过增加一些特殊工序,以最大程度保证茶叶成份。

制成的茶叶运往镇上销售,本是无心之作的茶叶,却受到大量茶客的欢迎与喜爱,接下来订单逐年增多,需要整个桐木都全力生产此种茶叶,才可勉强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使得桐木远近闻名。

16世纪末17世纪初(约1604年),正山小种被远传海外,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随即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并掀起流传至今的“下午茶”风尚。自此正山小种红茶在欧洲历史上成为中国红茶的象征,成为世界统饮名茶。

正山小种红茶最辉煌的年代在清朝中期。据史料记载,嘉庆前期,中国出口的红茶中有85%冠以正山小种红茶的名义,鸦片战争后,正山小种红茶对贸易顺差的贡献作用依然显著。

在正山小种红茶享誉海外的同时,福建的宁德、安徽的祁门等地也开始学习正山小种红茶的种植加工技术,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技艺也逐渐地传入国内各大绿茶、泉城绿、泉城红、乌龙茶、普洱茶产区,最终形成了如今闻名全国的工夫红茶。

明末时期,崇安县令为重振武夷茶,引进先进的制茶技术,“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松萝法“是当时绿茶炒青的制茶法,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制茶技术。武夷山在引进”松萝法“后,却出现了另一种情况:武夷山的茶农采摘茶青的时间,往往集中在天气晴朗的上午进行。

大量堆积的茶青未能及时处理,自然萎凋后,有些会在堆积中发酵,而萎凋后的茶青炒制后,再烘干,会出现茶汤色变红的现象。也可以说,正山小种红茶技术的发现,是一个巧合过程。

正山小种红茶繁荣于17世纪,美尤克斯《茶叶全书》的“茶叶年表”记述,1705年,爱丁堡金匠刊登广告,绿茶(GREENTEA)每磅售十六先令,红茶(BLACKTEA)三十先令。

英传记作家玛丽返蓝尼夫人记当时茶价为红茶(BOHEA)二十至三十先令,武夷(BOHEA),中国福建省武夷(WU-1)山所产的茶,通常用于最好的中国红茶(CHINABLACKTEA)。

由于正山小种红茶茶味浓郁、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远销英国、荷兰、法国等地。老茶师、英国人诺顿夸奖说:“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

英国17世纪著名诗人拜伦在他著名的长诗《唐璜》里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称正山小种红茶为武夷红茶,给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

1734年崇安县令陆延灿著《续茶经》中即称:“武夷茶在山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

19世纪70年代远销欧美各国,年产量2。4万担之多。后因战事频繁,产量逐减,至1949年产销几乎绝迹。50年代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最高年产量达2万担左右。正山小种红茶又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国内外消费着面前。

振兴

正山小种红茶在桐木关延续了四百年的传奇。桐木关便是红茶鼻祖百年传奇的载体之一。

2005年以前,正山小种红茶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只不过是一种红茶而已。其发源地桐木关在众多的中国茶村中并无太多的特别之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山小种红茶每公斤售价不足20元,山上茶园荒芜,生产工艺濒临失传。

在正山小种红茶处于最低谷时,仓库里积压着上百万元的茶叶无人问津,茶青无人采摘,制茶季节几乎闻不到茶香,有的村民甚至改种毛竹。但就是那看似普通的几万颗茶芽彻底地改变了桐木村、彻底地改变了正山小种红茶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2005年,村民在正山小种红茶传统工艺基础上研发出的金骏眉,更是带动了整个红茶产业的发展,掀起了中国红茶的复兴。

红茶的历史渊源,红茶是如何制作的?


红茶的创始人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是中国明代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的。它被称为“正山种子”。因此,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红茶,下面的小编辑将向大家介绍红茶的历史渊源。

红茶的起源时间

红茶起源于明代中期(约16世纪)福建武夷山的桐木关地区。最早的品种叫做郑山人种。17世纪,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导致红茶销售到英国、荷兰等国家,深受欧洲人喜爱,尤其是英国王室贵族对红茶的偏好优于其他饮料。

18世纪,英国将红茶种植技术带到殖民地印度,促使印度和斯里兰卡成为红茶的大生产者。前者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茶生产商。如今,红茶已经成为世界茶饮料,占全球茶叶销售额的70%。

红茶生产技术

1.采摘

鲜叶的接受和管理鲜叶的质量由鲜叶的嫩度、均匀度、透明度和新鲜度决定。鲜叶的接受意味着鲜叶的价格是根据上述四个方面来确定的。

2.干枯

萎凋可分为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自然萎凋(Natural萎凋)是将新鲜茶叶放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是很强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新鲜茶叶失去一定量的水分,变得萎凋萎凋。

3.旋转

揉捻的作用是使茶叶初步形成,同时提高茶叶的色、香、味的浓度,并通过破坏叶细胞促进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为下一次发酵做准备。

4.发酵

红茶发酵过程的实质是使茶叶中原本无色的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红色氧化聚合物——红茶色素。红茶色素的一部分可以溶解在水中,从而形成红茶汤,而另一部分保留在叶子中,形成红叶底部。

5.把…弄干

发酵后,绿茶需要高温烘烤,快速蒸发水分,固定茶叶形状。同时,红茶特有的高沸点芳香物质也保留在茶叶中,形成红茶特有的醇香口感。

红茶的功效

1.美丽

茶多酚已被证明具有杀死毛癣菌的功效,并可用于治疗脚癣。一定有很多女人羞于这么说。潮湿恼人的梅雨季节即将来临,多喝红茶可以防止脚癣的侵袭。

2.抗病毒素

茶黄素和红茶儿茶素具有杀菌作用,能抑制感冒病毒活性,防止感染;此外,它还能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和增殖。研究发现,每天用红茶漱口可以预防感冒和流感。

3.除臭

红茶儿茶素具有除臭作用,可以预防口臭。茶本身具有吸收气味的作用,也可以用来消除房间里的气味。将散装红茶或袋装红茶放入布袋中,然后放入橱柜、衣柜、鞋柜和抽屉中。

4、提神

红茶中含有的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疲劳,消除压力,所以喝了红茶后,你会感到神清气爽和放松。

5.保护牙齿

红茶可以美化牙齿,配基红茶儿茶素和茶黄素可以防止牙垢的形成。红茶中含有的“单宁”含有氟,可以强化牙齿表面的珐琅质。红茶的杀菌作用赋予它预防龋齿的功效。

6.美丽的脚

茶多酚已被证明具有杀死毛癣菌的功效,并可用于治疗脚癣。一定有很多女人羞于这么说。潮湿恼人的梅雨季节即将来临,多喝红茶可以防止脚癣的侵袭。我会教你另一个技巧。用浸泡过的红茶叶子摩擦你的脚会让你大吃一惊。

7、维生素补充剂

红茶含有大量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综上所述,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由绿茶和白茶的制备方法演变而来。大约在1610年,武夷山南麓的兴村镇是小种红茶的集散地。这种小红茶起源于慕童关山,它位于江西省边界的兴村镇,海拔约1000米。

白琳工夫茶是什么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白琳工夫”是福鼎工夫红茶,以主产地福鼎白琳命名,其以高超的纯手工制作技艺和独特、优秀的产质,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曾与福安县“坦洋工夫”,政和县“政和工夫”并列为“闽红三大工夫茶”而驰名中外。而白琳工夫茶制作技艺是创制工夫红茶的中心工序,也是茶芽原料到制作成品的关键环节,且传承久远,独具制造魅力,是福鼎历史的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工夫红茶发端于福鼎白琳,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有250多年的历史。据清乾隆己卯年(1759)任福宁知府李拔编撰《福宁府志》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可见,至少清乾隆时期,白琳就以产茶而著称,并受到地方主要官员的关注而载入史册。

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种茶的史料,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考证,这里所称白茶山即指福鼎为白茶产地,主要分布在白琳、点头、磻溪、巽城、店下和桐山等地。其中白琳、磻溪和点头是福鼎境内三大茶叶主产区,自清代以来,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为原料,产制红茶,取名“白琳工夫[1]”,名声大噪,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白琳工夫经过发端兴盛、由盛转衰、由衰转盛和兴盛式微等四个时期。

清代至民国之前为发端兴盛期。据相关资料记载,清光绪年间,福鼎出境红茶2万箱,每箱50市斤,远销上海等地。

民国初期,茶业由盛转衰,年产值不到百万元。

民国中期至解放前是由衰转盛时期,福鼎工夫茶主产区白琳、点头等地茶业十分兴旺,茶商贸易繁荣,茶栈茶馆林立。茶商向洋行或大茶行承包精品工夫茶在指定港口、码头交货,再由洋行、茶行外销港澳及欧美各国。在白琳本地,已经出现不少资本雄厚的茶馆,摆脱外地茶行、洋行的控制,将工夫红茶水运至营口,转运满洲里销往苏联。

解放后至六七十年代是工夫红茶兴盛式微期。五十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国外对红茶需求下降。七十年代初,红茶改制。

产地

白琳工夫主产地白琳镇位于福鼎市中部,陆地与点头、磻溪、店下、秦屿,以及柘荣县乍洋等乡镇相邻,水路主要通八尺门内海。白琳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状况,揭示了工夫红茶的历史背景。

白琳出产工夫红茶辉煌景状,在朱挺光先生(1917—2004)所撰《白琳后岐商港前景在望》一文有过细致的描写。茶叶是白琳特产,每值新春,必有来自泉州、厦门的客商,称为“南帮”,和来自广州、香港的客商,称为“广帮”,他们来到白琳,和当地茶商一同设馆制茶。当时正式茶馆包括客商多达二十四家。本地茶商“双春隆”“恒和春”“合义利”等闻名内外。

祁门红茶的历史文化渊源


山峰起伏,山峰陡峭,山峰茂密。清朝光绪年间,祁门只生产绿茶,不生产红茶。

1875年,安徽省易县的一个叫于干臣的人被福建省免职,回到自己的老家做生意。看到红茶在多莉卖得很好,他在志德县杜尧街开了一家红茶店,并按照“福建红茶”的方法开始试生产红茶。

1876年,俞敏洪先后在祁门西路镇和舍里设立红茶分店,拓展业务。由于祁门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所产红茶的优良品质,日益扩大的生产面积、不断增加的产量和更高的声誉吸引了国际红茶市场上茶商的极大关注。日本人称之为玫瑰,英国商人称之为祁门。

高档祁宏外形紧凑,幼苗娇嫩。它的颜色是黑色和潮湿的。冲泡后,茶汤又红又浓。它的香味清新、芳香、持久。它有明显的甜味,有时带有玫瑰香味。祁宏这种独特的香味被许多外国消费者称为“祁门香”。祁宏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高级红茶”,尤其是在英国的伦敦市场。祁宏被列为茶中的“英雄”。每当祁宏新茶上市,每个人都会争相购买。他们认为“春天的香味在中国的茶香味中可以找到”。

祁红茶适合清酒,但也适合与牛奶和糖混合。祁红受到英国皇家贵族的宠爱,称赞他是“最好的”。

祁门红茶有什么历史革沿?


美国韦氏大辞典,“祁门红茶”记录着祁门红茶的原产地——中国安徽省祁门县。创始年:祁门产茶创制于光绪年(公元1875年),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留下:“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的记载,当时的祁门就隶属歙州。

1875年前后,祁门人士胡元龙借鉴了外省的红茶制法,在祁门加工出了红茶,后由北平同盛祥茶庄引入北平,在市场获得了成功。

光绪元年(1875),胡元龙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厂,用自产茶叶,请宁州师傅舒基立按宁红经验试制红茶。

清朝光绪年间以前,祁门只产绿茶,不产红茶。

据说(此处缺少史料佐证)1875年,安徽黟县有个名叫余干臣的人,在福建罢官回原籍经商,因见了红茶畅销多利,便在至德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由于当时江西宁州生产红茶已经超过20年历史,品质稳定可靠,安徽茶商(包括余干臣在内)鼓动建德茶区的茶农仿制“宁红茶”,成品在市场上被称为“建德红茶”。

随着胡元龙创始的祁门红茶的诞生,由于茶叶品质类似,此后建德红茶、祁门红茶与宁州红茶在出口市场上长期为竞争对手。

余干臣的弟子学徒有陈尚好等人。从1875年余干臣在历口开办茶庄,陈尚好自幼在茶庄学艺,多年以后学技精湛,回正冲村自办茶号尚好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