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不是变色龙

发布时间 : 2019-11-13
紫砂壶红茶绿茶 红茶用紫砂壶 泡红茶紫砂壶

紫砂壶红茶绿茶。

明代的紫砂泥色多紫色、红色,而清代的紫砂泥色较多,除紫、红二色外,还多见一种在紫砂泥中夹有梨皮似小点的紫砂,称为“梨花点”或“桂花沙”,前者较后者粗,也有人将它们统称为“梨皮”。“梨花点”在清代早期多见,而“桂花沙”则在雍正、乾隆时期多见。民国以后,紫砂的色彩更加丰富,如墨绿、黑色等。这都是为了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紫砂陶者通过把几种泥料混合配比,或者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的着色剂,才产生的紫砂丰富色彩。不过,大凡名家对泥料的配制皆各有心法,不相私授,进而形成紫砂泥有些特定泥料。

黑料,便是如今紫砂艺术中已渐成一大明星的混合料。因为早期的老黑泥数年前已经绝迹,所以目前市场上的黑泥制品,基本上是通过以下两种选料配方制成的:一种是用紫泥作为基料,一种是用绿泥或白夹泥作为基料,添加铬、铁、锰、钴的氧化色素调配而成,也可直接采用已经合成的黑色素来配制。俗称黑铁砂的泥料,为早期最常见泥料之一,为原矿加入锰而成。用紫泥所配的黑料最终是黑中带点紫红,这是由于紫泥含铁量高所致。而用绿泥或白夹泥所配黑料的结果是黑中带些青蓝色。

上述两种配料虽都是黑泥,但结果却有些差异,有人喜欢偏暖一些的紫黑色,有人却也喜欢冷峻的青黑。不加氧化色素是不可能配出黑色泥料的。山东黑陶的黑其实是燃料碳素渗入的结果,故温度不能烧高,否则就褪色,因其原材料基本是接近白色的。

另外一大混合料就是墨绿泥,它是由单一绿泥(也可加入少量紫泥)添加氧化钴、氧化铬绿等配制而成的一个品种。因为任何一种不加色素的紫砂陶土矿料,都不可能烧成深绿色。墨绿泥是从民国陶业工厂开始将氧化钴掺入泥中配制而出的,所以也称“民国绿”。

据说,民国期间有一批绿泥,是在本山绿泥里同时加入了钴矿原料和铬绿色素而炼成的,虽不是直接加入氧化钴,但和加氧化钴的原理基本相同,只是钴矿比氧化钴成分复杂,所以导致最终发色有别于添加氧化钴的绿泥色调,形成了一种特殊色调的“民国绿”。将钴矿加入紫泥中使其发蓝发紫,也能产生和加氧化钴大致一样的效果。同样,锰矿加进清水泥会使其发紫。紫砂白色,用白泥所烧;绿色,则由氧化钴与本山绿泥混合组成;蓝色是由氧化钴与白泥配合而成;红色是将紫泥中的山黄泥料提炼煅烧而成,或者加入铁红粉烧制;淡红色是生白泥与生红泥配合组成;褐黄是黑料与生红泥配合组成的。

据不完全统计,较多地使用色剂配色的化工壶,即在泥料中加入着色剂(金属氧化物),烧成后可产生许多颜色。除了深浅不一的朱、紫、黄三个紫砂本色外,还可产生铁青、天青、粟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朱砂紫、水碧、沉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香灰、青灰、墨绿、桐绿、鼎黑、棕黑、榴皮、漆黑等多达几十种的颜色。

当然,工业化生产后配制的许多新泥种,是随着紫泥、本山绿泥、红泥存量减少,好利者采用纯净陶土添加氧化物着色剂或用新的矿土替代的。虽然颜色鲜艳、光彩夺目,但实践证明,用化工添加物做成的紫砂壶效果并不理想。另外,除了在紫砂泥中加入着色剂外,用普通陶土和化工着色剂调制的泥料成壶,其闪亮的表面是加入了过多的玻璃水或是喷浆所致。

至于紫砂遇热能变换色彩或者身现五彩一说,一种说法是显影剂(俗称硼砂)所致。众所周知,硼砂也叫粗硼砂,是一种既软又轻的无色结晶物质,它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很多用途,如我们熟悉的消毒剂、保鲜防腐剂、软水剂、洗眼水、肥皂添加剂、陶瓷的釉料和玻璃等产品的原料中都有硼砂。将3%至5%的硼砂和于陶土中,和红砂则变黄,和黄砂则变绿,和紫砂则变红,调砂则变换五彩。

还有一说是“紫砂窑变”,即紫砂的红、蓝、米黄、金、绿等色彩均是在火的烧制中自然过渡而形成的,而不像传统的制壶,颜色是添加化工原料烧制而成的。听上去,这里的紫砂色彩世界——各种黄色、紫色、绿色、金黄色、翠绿色——应有尽有,还有很多复合色彩,色中藏色,色中泛色:看似绿色却映着红色和紫色;看似黑色却透着红色;看似铁色,却渗出蓝色;黄色中透着绿色;棕色中透出各种颗粒色彩……在阳光下紫砂的绚丽多彩皆归功于窑火。但笔者认为此中蹊跷仍然有待探究,因为紫砂矿料的本质经历陶工数百年的探索之后,已然将其丰富的色彩挖掘殆尽。

再有便是如清水泥的砖红色,一冲开水变成了鸡血红,这是感温变色颜料在作怪。这种变色物质不仅使得紫砂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至无色”状态的颜色变化。其实,感温材料是随温度的上升、下降而反复变色的。以31度红色为例,31度以上呈现无色,31度以下呈现红色。最常见的便是感温变色油墨,主要适用于印刷、陶瓷和纺织,在零下15度至70度之间,各温度可提供红色、玫瑰红、桃红、朱红、橘色、黄色、草绿色、绿色、天蓝色、土耳其蓝、蓝色、深蓝色、紫罗兰色、咖啡色、黑色15种色彩。

感温油墨(也可是定制水性油墨)的用法是在壶体的外表上嵌入感温变色材料,主要是喷涂在壶表(有一种工艺,可以更好地将感温变色材料整合到紫砂壶壁中)。壶内倒入水后,感温变色材料通过壶体感应到水温,随着水温的变化变换成不同的颜色。为了增加噱头,或增强感温紫砂壶的美观、奇特,有人还将嵌入的感温变色材料制成不同的图案。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紫砂变色,在真正的行家看来,都是哗众取宠的伎俩。而在市场中,也只有一般的低档紫砂壶,如几百元至几千元的紫砂壶,才用变色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有业内人士透露,只要是工艺师以上级别的紫砂陶者都不会如此制壶,因为在他们看来,那是在“糟蹋”珍贵的紫砂材料。

cy316.com扩展阅读

怎样清洗紫砂壶,紫砂壶正确清洗方法


紫砂壶是一件耐用的茶器,没有磕破损伤的话,是可以一直可以使用的。但是如果使用时不是很注意,也经常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茶壶有异味、积茶垢之类的情况。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谈紫砂壶到底要怎么清洗。

首先要知道茶壶为什么会出现有异味、茶垢的现象。

第一种情况是:茶壶如果长期不用,或是因为疏忽未能及时将茶渣倒出的话,就很容易会发生霉变或产生异味,那么因为这样的情况的清洗其实古人早就有记载:“壶宿杂气,满贮沸汤,顷刻没冷水中,亦急出,冷水泄之,元气复矣”。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茶壶没有及时清洗留下了异味的话,将茶壶内注入开水,稍微烫一下就浸没在冷水里,将冷水倒干净,异味也就去除了。

第二种情况:茶壶经常使用,但是用完后同样没有及时清理,就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容易积上茶垢。

紫砂壶积上茶垢难以清理,继续使用的话难看而且不健康,不要方,教你轻松去茶垢。

准备一只软毛的小刷子和一些食用小苏打,将适量的小苏打倒入壶内,注入温水,几分钟后用小刷子轻刷茶垢,茶垢就可以轻松去除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完紫砂壶,一定要注意及时倒掉茶渣,清洗干净。

许多茶友坚持“一壶侍一茶”,紫砂有吸附性,一把壶泡不同的茶叶的话会导致茶叶串味,会影响到口感,但是如果你特别喜欢一把壶,又想换着茶叶喝,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当然还是要注意紫砂壶的清洗。

将壶洗干净,按照上述除异味的方法清洗一遍,然后放置阴干,之后泡上新茶,放置数小时以后倒掉清洗干净即可。

新的壶要怎么清洗呢?

1、要知道新壶的话壶内还有烧制所残留的石英粉或者灰尘之类的,那么肯定是要清洗的,清洗很简单,注入沸水然后倒掉就可以了。

2、还有一类壶,壶身打了蜡,这一种就需要放到热水里煮,煮上大约半个小时,然后擦干净就可以了。一般来说新壶开壶并不需要煮,但是要是新壶看起来十分的光亮,摸起来也有些油腻,那最好还是煮一下比较好。

这些都是关于茶叶的清洗的,最后我们来说一下茶壶的日常使用要注意一些什么,首先是不要沾染油污,保持茶具的清洁;其次在清洗茶具的过程中切记不要用砂纸、抛光之之类的来擦拭茶具,使用软毛刷是再好不过的了。

茶具包容了滚烫的水,鲜嫩的茶叶,我们也要还与茶叶以洁净和温柔。

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紫砂壶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 另一方面,它又是实 紫砂壶用品,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邵友兰,清道光年间人,是当时的制壶名家之一。也是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邵友兰善做仿古器型,尤以“配泥精致,质坚如玉为一绝”。所用印章有椭圆式带边纹的“阳羡邵友兰制”,还有带边的方章“友兰秘制”,小印楷书“友兰”二字,铭刻一般署名“二泉”所作。由于紫砂艺人的印章材料坚固,一般可以沿用若干年,甚至终生都在使用,因此印章款的鉴别是判断紫砂壶作者的一个直接依据。 1950年至1960年的宜兴紫砂壶,是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品种,这个时期的紫砂工艺,可以说是紫砂制造工艺能够流传至今、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历经战乱的宜兴紫砂从业者仅存五十多人,而制壶的老艺人更只剩下二十多人。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老艺人组织起了合作社,恢复了紫砂壶的生产。这个时期出现了朱可心、王寅春、蒋蓉、顾景舟、吴云根、裴石民等一批壶艺大师,这些大师的作品,精品迭出,砂质优良,工艺规范,受到了壶具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与青睐。

紫砂壶产地


紫砂壶的产地是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八。八三%。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C之间。紫砂壶合格产品的吸水率大于2%。

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紫砂壶因其悠久的制作历史和古朴而精美的艺术造型成为当下保藏品中一种极具保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的供春,在明代还有三位制壶名家: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他们所制的各种名壶,风格高雅、造型灵活,古朴精致的艺术韵味,妙不可言。清代的制壶名家有陈鸣远、惠孟臣、陈鸿寿、杨彭年和邵大亨等。在当代也涌现了一批制壶大师,如顾景舟,由他仿制的供春紫砂壶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价曾达20万港币,可以想象,供春的真品该是怎么样的天价!

一九五0年至一九六0年的宜兴紫砂壶,是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品种,这个时期的紫砂工艺,可以说是紫砂制造工艺能够流传至今、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初期,历经战乱的宜兴紫砂从业者仅存50多人,而制壶的老艺人更只剩下20多人。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老艺人组织起了合作社,恢复了紫砂壶的生产。这个时期出现了朱可心、王寅春、蒋蓉、顾景舟、吴云根、裴石民等一批壶艺大师,这些大师的作品,精品迭出,砂质优良,工艺规范,受到了壶具保藏爱不错者的追捧与青睐。

因紫砂名壶存世量有限,所以港台地区及东南亚的商人纷纷来大陆“淘金”,他们走遍大江南北,搜集名家旧壶,之后又开始转向订制当代名家新壶,紫砂的保藏热潮漫至大陆,同时也推动了宜兴紫砂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就在这股保藏的热潮中,一股暗流也正伴随而行,大量仿制的明清旧壶流入交易市场,致使海内外真正紫砂壶的保藏者和爱不错者的热情大受挫伤,紫砂壶的保藏也转入了低潮,真品的市场价位也随之跌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