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茶主要虫害防治

发布时间 : 2019-11-13
乌龙茶秋茶 茶的主要知识 主要的黑茶

乌龙茶秋茶。

夏秋季节由于气温高,气候干燥,茶园中产要发生的害虫是小绿叶蝉和螨类。

小绿叶蝉主要茶树芽叶,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一年发生10代以上;螨类中主要危害茶树的是茶橙瘿螨,一年发生20代。

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

农业防治:

1.加强茶园管理,勤除杂草,增施追肥,使茶树生长健壮,增强茶树抗性;2.对于种植皮过密、分枝细小稠密的茶树进行修剪,剪去被害枝条,减少养份消耗,有利于茶园通风透光,减少虫害繁衍。

药剂防治:CY316.COM

小绿叶蝉每平方米虫量超过15头,螨虫每平方厘米有虫口3-4头,就要及时使用农药了。防治小绿叶蝉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20-30ml,稀释3000-4000倍,或2.5%鱼藤酮乳油,每亩150-250ml,稀释300-500倍液喷雾;防治茶橙瘿螨可用15%速螨酮乳油,每亩用量20-30ml,稀释3000-4000倍液喷雾;如果小绿叶蝉和茶橙瘿螨同时发生,可用2.5%天王星,每亩用量为12.5-25ml,稀释4000-6000倍液喷雾。喷药时根据小绿叶蝉和茶橙瘿螨个体小、群体大、繁殖力强、世代重叠,多栖息于叶背或茶丛内部叶片上的特点,施药时做到蓬面上下、内外都要喷到,喷施均匀。安全间隔期7天后方可采茶。

精选阅读

茶叶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1、茶尺蠖(俗称拱拱虫、拱背虫、吊丝虫)

主要农药:溴氰菊酯、功夫、除虫精粉、杀灭菊酯、氯氰菊酯等菊酯类药剂、巴丹、敌百虫。

防治适期与指标:在第一、二代、幼虫发育到1~2龄占80%,第三代以后占50%定为防治适期,若每丛茶树有虫5头定为防治指标,此时可用药防治。

2、茶毛虫(俗称毛辣虫、茶辣子、毒毛虫)

主要农药:菊酯类农药有特效、以及喹硫磷、敌百虫、乐果、亚胺硫磷、BT乳剂。

防治适期:在4龄幼虫盛期防治效果最好。

3、茶剌蛾

主要农药:喹硫磷、马拉松、氯吡硫磷。

防治适期:当每丛茶树平均达5~8头幼龄小虫,即用药防治。

4、小绿叶蝉(俗称叶跳虫、响虫、茶蜢子)

主要农药:菊酯类农药、喹硫磷、敌百虫、速灭威、杀螟威、巴丹、优乐得、托尔克、尼索朗。

防治适期:在小绿叶蝉第一次高峰期进行防治佳。

5、长白蚧(俗称茶虱子)

主要农药:喹硫磷、马拉硫磷、杀扑磷、混灭威、氯氰菊酯、乐果、杀螟松、辛硫磷、速灭威、伏杀磷。

防治适期:掌握在第一、二代若虫孵化盛末期进行防治。

6、红蜡蚧(又称红蜡虫、胭脂虫、红蚰)

主要农药:同长白蚧。

防治适期:在若虫孵化后,大部分爬出母壳进行施药。

7、茶叶螨类(俗称茶紫蜘蛛、茶红蜘蛛、茶深长蜘蛛等)

主要农药:克螨特、螨完锡、喹硫磷、辛硫磷、乐果、功夫、三氯杀螨醇、溴螨酯、普特丹、复方浏阳霉素、乐斯本、双甲脒。

防治适期:进行预防,在茶叶非采集时期、各种螨越冬前早春阶段用药;进行防治,于茶叶采摘期,在发生中心进行点片挑治。发生高峰期前进行全面防治。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


危害油茶的病虫种类很多,在我省造成油茶严重减产的主要有油茶炭疽病、煤污病、油茶尺蠖、油茶毒蛾、茶梢蛀蛾、茶籽象甲等。现介绍几种主要病虫的防治方法。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在油茶老残林中发生比较严重,在高温、高湿季节蔓延最快,感染此病后造成油茶落果,常导致减产20%左右,最高达30%以上。防治方法:科学营林、加强管理,冬春结合整枝修剪,清除病枝、叶、果等,减少感染。对重病株和重病林分,在夏季果实病害高峰前10天左右喷1%波尔多液加2%茶枯水,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连续喷3~4次。间隔期为10~14天。油茶煤污病。多发生在海拔高的山区,多由蚧壳虫和蚜虫传播诱发。每年3~6月为盛发期,盛夏气温高后停止扩散,9月下旬至11月为第二次发展期。防治方法:除采取营林措施外,主要要防治蚧壳虫、蚜虫等诱发害虫抑制传播,于5月中旬至6月若虫孵化盛期,喷5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以上。再保护和繁育黑缘瓢虫、大红瓢虫、澳洲瓢虫等天敌,抑制蚧壳虫的繁衍。油茶毒蛾。取食叶片、嫩树皮、幼果等。幼虫3龄前可用0.2%阿维菌素2500~3000倍液,或用90%敌百虫、50%马拉松、25%亚胺硫磷、50%杀螟松1500~2000倍液防治。茶梢蛀蛾。初孵幼虫潜食叶肉,形成淡黄色透明斑点,秋末转蛀当年夏秋梢,梢叶逐渐枯萎死亡。当幼虫尚在叶片上时(一般为8月上旬至10月中旬),喷洒敌百虫、氧化乐果、杀螟松、马拉松1000倍液,敌敌畏1500~2000倍液防治。 茶籽象甲。成虫、幼虫均危害茶籽,但以幼虫蛀害较为严重。造成落果,并引起油茶炭疽病,幼虫取食籽仁,使油茶严重减产。防治方法:5~7月成虫陆续出土期,用40%氧化乐果和80%敌敌畏1∶1对水1000倍液,喷洒2~3次。8~11月幼虫出果入土越冬期间,定期收集落果烧毁,消灭虫源。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 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5—6月及9— 10月;高山茶区该虫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7—9月。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 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00---1500倍。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3、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 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4、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芽叶萎缩。该螨年发生20--30代,以雌成螨在残留芽叶、鳞片、叶柄。缝穴及杂草上越冬。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有利其发生。一般夏秋茶发生较危严重。 5、茶叶瘿螨: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被害叶片失去光泽呈古铜色,叶面沿叶脉密布白色尘埃状蜡质蜕皮壳,叶脆易裂,严重时大量落叶。 该螨年发生10多代,以成螨在茶树叶背越冬。高温干旱季节有利发生,全年以7--10月发生最盛。 6、茶短须螨:以成、若螨刺吸成叶或老叶汁液,致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常有紫色斑块,主脉及叶柄变褐,后期霉烂,引起大量落叶。该螨年发生10代左右,主要以雌成螨群集在土下1—6厘米茶树根颈部越冬,少数在叶背、腋芽及落叶中越冬。茶园中多数为雌螨,行孤雌生殖,主要栖息叶背危害。全年以7--9月份高温干旱季节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1)做好茶园抗旱工作,清除茶园落叶及杂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逆力。(2)秋茶结束后,害螨越冬前喷施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3)在害螨发生高峰前喷 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3000倍或73%克螨特2000倍或25%喹硫磷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7、咖啡小爪螨:该螨以成若螨吸食危害成叶,被害叶局部变红,后呈暗红色斑,失去光泽。露水未干时叶面上可见一层细蛛丝,手捏螨数多处叶片即见指染血迹小红点,细看叶上有红色虫体爬动,螨体附近有许多白色蜕皮壳和卵壳。年发生10---20代,世代重叠。多栖息叶面危害。卵散产于叶正面且以主、侧脉两侧及凹陷处为多。早期、秋冬季危害严重。 8、茶蚜:我市茶园常见但易防治害虫。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一年发生20代以上,全部以卵或无翅蚜在叶背越冬,早春虫口多在茶丛中下部嫩叶上,春暖后渐向中上部芽梢转移,炎夏虫口较少,且以下部为多,秋季又以上中部芽梢为多。 防治方法:(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2)药剂通常选用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喷施,尤要喷湿叶背。 9、黑刺粉虱:在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被害枝叶发黑,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产质量。 该虫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次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10月上旬至12月。成虫产卵于叶背,初孵若虫爬后,即固定吸汁危害。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结合修剪、台刈、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其发生。(2)生物防治:应用韦伯虫座孢菌菌粉0.5—1.0公斤/亩喷施或用挂菌枝法即用韦伯虫座孢菌枝分别挂放茶丛四周,每平方米5--10技。(3)化学防治:根据虫情预报于卵孵化盛期喷25%扑虱灵800倍或25%天王星1000倍或50%辛硫磷1000倍,注意务必喷湿叶背。 10、茶丽纹象甲:又名茶小黑象鼻虫。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幼虫在土中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呈弧形缺刻。严重时全园残叶秃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陆续化蛹,4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出土,5—6月间为成虫为害盛期。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 防治方法:(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面铺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振落集中消灭。(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亩用菌粉1--2公斤拌细土施土上面。(4)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2.5%天王星800倍或98%巴丹800倍或与 871菌粉0.5—1.0公斤/亩混用。 11、茶卷叶蛾:群众俗称“包叶虫”、“卷心虫”,幼虫卷结嫩梢新叶或将数张叶片粘结成苞,多达4--10叶,幼虫潜伏其中取食危害。严重时大大降低茶叶品质和产量。该虫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虫苞中越冬。各代幼虫始见期常在3月下旬、5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11月上旬,世代重叠发生,幼虫共六龄。成虫有趋光性,卵呈块多产在叶面。 防治方法:(1)随手摘除卵块、虫苞,并注意保护寄生蜂。(2)灯光诱杀成虫。(3)掌握1、2龄幼虫期喷药防治。可选用80%敌敌畏1000倍或2.5%天王星或25%喹硫磷800倍。 12、茶枝蠊蛾:又名蛀梗虫,分布我市各茶区。幼虫蛀食枝条常蛀枝干,初期枝上芽叶停止伸长,后蛀枝中空部位以上枝叶全部枯死。 该虫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蛀枝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化蛹盛期,5月中下旬为成虫盛期。成虫产卵于嫩梢二、三叶节间。幼虫蛀人嫩梢数天后,上方芽叶枯萎,三龄后至入枝干内,终蛀近地处。蛀道较直,每隔一定距离向荫面咬穿近圆形排泄孔,孔内下方积絮状残屑,附近叶或地面散积暗黄色短柱形粪粒。 防治方法:(1)在成虫羽化盛期,灯光诱杀成虫。(2)秋茶结束后,从最下一个排泄孔下方5寸处,剪除虫枝并杀死枝内幼虫。 13、苔藓和地衣:苔藓是高等绿色植物,生活在阴湿之地,地衣是菌和藻的共生体,据外形分为叶状、壳状、枝状地衣,它们都能自茶树根茎部向上蔓延,致使茶树树皮褐腐,长势逐渐衰弱,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在春季阴雨连绵或梅雨季节,生长最快,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停止生长。 防治方法:(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农闲季节,可在雨后用竹片等工具刮除并随手将其清除出园。保持茶园清洁,合理施肥,培养旺盛树势。(2)用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喷射,效果可达90%,冬季用草木灰浸出液加以煮沸浓缩涂上,也有很好效果。二、茶树主要有哪些病害?如何科学防治?1、茶白星病: (1)症状: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初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小病斑,直径小于2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周围有褐色隆起线。后期病斑散生黑色小粒点,一张嫩叶上多达百多个病斑。 (2)发病规律: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以菌丝体在病枝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当气温升至l0℃以上时,在高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幼嫩芽梢。低温多雨春茶季节,最适于孢子形成,引起病害流行。高山及幼龄茶园容易发病。土壤瘠薄,偏施N肥,管理不当都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②在春茶萌芽期喷药保护,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0倍,隔7天左右再喷一次。2、茶饼病又名茶叶肿病,常发生在高海拔茶区,危害嫩叶、嫩梢、叶柄,病叶制成茶味苦易碎。 (1)症状:初期叶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小斑,后渐扩大成淡黄褐色斑,边缘明显,正面凹陷,背面突起成饼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后转为暗褐色溃疡状斑。 (2)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或越夏。温度15— 20℃,相对湿度85%以上环境容易发病。一般3—5月和9—10月间危害严重。坡地茶园阴面较阳面易发病,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当、遮荫茶园也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①茶饼病可通过茶苗调运时传播,应加强检疫。②勤除杂草,茶园间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可减轻发病。③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摘除病叶,可有效减少病菌基数。④采摘茶园于发病初期喷用70%甲基托布津或20%粉锈宁1000倍,10—15天再喷一次。3、茶炭疽病 (1)症状:主要危害成叶或老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产生,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圆形,后渐扩大或呈不规则形大病斑,色泽黄褐色或淡褐色,最后变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上无轮纹,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显。 (2)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次年当气温升至 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形成孢子,借雨水传播。湿度25— 27℃,高湿条件下最有利于发病。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发生最盛。扦插茶园、台刈茶园,叶片幼嫩,水分含量高,有利于发病。偏施N肥茶园发病也重。 (3)防治方法:①加强茶园管理,增施P、K肥,提高茶树抗病力。②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或百菌清 500—800倍。4、茶云纹叶枯病 主要危害老叶,嫩叶、果实、枝条上也可发生。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转褐色,其上有波状轮纹,形似云纹状。最后病斑由中央向外变灰白色,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沿轮纹排列。该病在高温(20℃以上)高湿 (相对湿度80%以上)条件下发病最盛。树势衰弱、管理不善,遭受冻害、虫害的茶园发病也重。5、茶轮斑病 以成叶和老叶上发生较多,先从叶尖、叶缘产生黄绿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褐色,有明显的同心圆状轮纹,后期中央变灰白色,上生浓黑色较粗的小粒点,沿轮纹排成环状,病斑边缘常有褐色隆起线,该病菌从伤口侵入茶树组织产生新病斑,高温高湿的夏秋季发病较多。修剪或机采茶园,虫害多发茶园发病较重。树势衰弱、排水不良茶园发病也重。防治方法:参照茶炭疽病。

夏茶初期茶树病虫害防治意见


春茶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病虫害也渐入相应的高峰期而为害茶树。目前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瘿螨)等在部分茶园较重;病害则以茶炭疽病为主。茶农应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避免盲目用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达到经济、无公害化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主要病虫的发生特点

1.茶毛虫又称毒毛虫

幼虫3龄前群集,成虫有趋光性。低龄幼虫多栖息在茶树中下部成叶背面,取食下表皮及叶肉,2龄后食成孔洞或缺刻,4龄后进入暴食期,严重发生时也可使成片茶园光秃。

2.茶尺蠖又称拱拱虫

它以幼虫残食茶树叶片,低龄幼虫为害后形成枯斑或缺刻,3龄后残食全叶,大发生时可使成片茶园光秃。

3.假眼小绿叶蝉又称叶跳

它以针状口器刺入茶树嫩梢及叶脉,吸取汁液,造成芽叶失水萎缩,枯焦,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该虫是我市近几年的主要害虫。

4.茶瘿螨又称茶刺叶瘿螨

该虫虫态混杂、世代重叠,一年可发生10多代。各虫态均可在成、老叶越冬,其卵散产于嫩叶背面,尤以侧脉凹陷处居多。它吸取茶树汁液,使受害芽叶失去光泽,叶脉发红,叶片向上卷萎缩,严重时造成芽叶干枯,叶背并有褐色锈斑,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5月中旬-6月下旬及7月中旬-8月下旬为害较重。

5.茶炭疽病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

病斑多自叶缘或叶尖,开始成水渍状暗绿色,圆形,后渐扩大,成不规则形,并渐呈红褐色,后期变灰白色,病健分界明显。病斑上生有许多细小、黑色突起粒点,无轮纹。其发病通常在多雨年份,同时,偏施氮肥的茶园中也易发生。

防治措施

1.增施有机肥:

茶园增施有机肥可减轻螨类的为害,还可减少茶苗根结线虫病及一些叶部病害的发生。

2.浅耕除草:

采摘茶园春茶结束后的浅耕(10厘米左右)除草,可消灭茶尺蠖等在土中栖息的虫蛹。

3.注意排水:

梅雨季对地下水位高的茶园,开沟排水尤为重要,可减轻喜荫湿病虫(如茶长绵蚧、茶藻斑病等)的为害。

4.药剂防治:

5月下旬至6月对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小卷叶蛾等害虫,可在卵盛孵高峰期或低龄幼虫盛发期用2.5%鱼藤酮乳油或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3-5天;也可选用10%联苯菊酯或5%甲维盐15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7-10天。防治茶瘿螨选用1。8%阿维菌素1500倍。

茶树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通过检疫,防止外地有而本地没有的病虫侵入本地,或本地有而外地没有的病虫向外地蔓延的方法,称为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可防止当地发生新的病虫,防止病虫随苗木调运而传播、蔓延。

2、农业防治:通过茶树栽培过程中一系列技术的具体应用,来消灭病虫害的方法,叫用农业防治。如: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品种,培育无病虫健苗、合理种植、耕翻培土、中耕除草、合理嫩采、修剪等措施,能起到控制和减少病虫的为害。

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有益的生物来控制、压低病虫害的方法。它具有无毒、无污染、对作物、天敌及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且对病虫有较长时间的控制作用。生物防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如利用食虫昆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食虫鸟和两栖类动物等。(2)“以菌治虫,”即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如利用白僵菌871防治茶丽纹象甲,利用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椰园蚧,利用茶毛虫病毒制剂防治茶毛虫等。(3)“以菌治病”,即利用某些微生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来防治病害,如利用农抗101防治茶云纹叶枯病等。

4、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进行防治病虫。如:捕杀或摘除、灯光诱杀等。

5、化学防治:利用某些有毒化学物质即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的方法。其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少,因此,当前在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中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极易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以及病虫产生抗药性等,因此必须强。

6、综合防治:把以上各种防治方法作为一个整体,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掌握重点,取长补短,密切配合,力求达到“防重于治”,安全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茶花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茶花(Camellia japonica)又名山茶花,为山茶花科常绿灌木,花朵娇美而色红艳,叶鲜绿而常年不落,姿色俱丽,潇洒自若,花期长,深受人们珍爱。「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正是赞美茶花盛开的景况。下列为茶花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供作参考。 黄化病 是由于土壤中缺乏可溶性铁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如将茶花栽培在含碱性较多的土壤中,常出现黄化症,受害叶片呈乳白色斑点,或者全部变成黄白色,严重时叶片局部坏死。 防治方法:在叶面上喷0.1~0.2%硫酸亚铁溶液即可防治。 溃疡病 由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桃穿孔致病型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runi引起,该病发生于叶片,枝梢及果实,发病部位形成木栓化突起的溃疡状圆形病斑,且病叶往往早落。 防治方法:冬季或早春发病前应清洁花圃,彻底剪除病枝、烧毁病叶。发病前可喷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保护(注);发病后则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0%铵乃浦(amobam,大陆称「代森铵」)500~800倍液,或用每400单位╱ml之农用链霉素喷雾或25%叶枯宁100~200ml兑水50kg喷雾。 煤烟病 由小煤炱属的黑霉菌Meliola camellicola引起,最初发病于枝叶上,叶面上出现暗褐色霉斑,逐渐扩大形成黑色霉层,进而影响植株行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此病多发生在高湿,有介壳虫或其它刺吸口器类昆虫的环境下;注意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发病数量少时可用水刷蘸水刷除;发病期可喷洒50%贝芬替(Carbendazim,大陆称「多菌灵」)800倍液防治。 叶枯病 由小丛壳属真菌Glomerella cingulata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初期为淡褐色细小病斑,以后逐连扩大成赤褐色至褐色,最后形成灰白色大病斑,病斑上生有黑色小颗粒。在高温、高湿、多雨季节发生严重。通风不良,透光不好发病多。 防治方法:及时摘除病叶并销毁病梢;注意通风透光,防止高温和高湿;发病初期,喷施70%多保净(Thiophanate,大陆称「托布津」)800~1000倍液。 蚜虫及红蜘蛛 为害蚜虫主要有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主要危害茶花嫩芽,致使枝叶萎缩枯黄;为害茶花的红蜘蛛主要有柑桔叶柦(Panonychus citri(McGregor))和横纹叶柦(Tetranychus viennensis(Zacher)),会使茶花叶子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用10%福化利(fluvalinate,大陆称「马扑立克」)乳剂40ml兑水70kg喷雾;40%益灭松(phosmet,大陆称「亚胺硫磷」)150ml兑水50kg喷雾;40%大利松(Diazinon,大陆称「二农」)乳剂50ml兑水60kg喷雾。 介壳虫类害虫 为害茶花的介壳虫主要有红蜡介壳虫(Ceroplastes rubens Maskell)、日本龟蜡介壳虫(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吹绵介壳虫(Lcerya purchasi Maskell)和黄点介壳虫(Parlatoria pergandii Comstock)等,常寄生于叶片、叶柄及小枝上取食为害,使受害植株枝叶枯黄,生长缓慢。红蜡介壳及吹绵介壳排泄的蜜液及蜡质极多,往往引起严重的煤污病,导致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人工用棉絮蘸清水抹或用刷子蘸水刷除;夏季喷松脂合剂25~30倍,冬季用10~12倍液;在介壳虫产卵期,喷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或40%灭大松(Methidathion,大陆称「速扑杀」)1500倍液等,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天牛类害虫 为害茶花的天牛主要有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蓝翅天牛(Chreonoma atritarsis Pil)、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其成虫食害新枝树皮,嫩枝及嫩芽,幼虫蛀食树干。 防治方法:成虫产卵期经常检查,如发现枝干上有产卵伤口或树皮有虫粪排出情况,即将其卵或幼虫挖出杀死,根据排出虫粪位置,找到幼虫蛀孔,用棉花蘸上二氯松(Dichlorvos,大陆称「敌敌畏」)20倍液塞入洞内,然后用粘泥封严洞口毒杀幼虫;成虫羽化期则进行人工捕杀。 金龟类害虫 为害茶花的金龟子主要有黑绒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 Motschulsky)、铜绿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小青花金龟(Oxycetonia jucunda Faldermann)等。其成虫于5~6月间羽化出土,多于夜间活动,集食树叶,交尾后产卵于土中,孵化后幼虫(蛴螬)在土中活动啃食树根,为害极大。 防治方法:利用成虫假死性,于傍晚或清晨人工振落捕杀;成虫为害期可喷50%扑灭松(Fenitrothion,大陆称「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幼虫为害期,用40%大灭松(Dimethoate,大陆称「乐果」)500~800倍液浇灌根际,毒杀蛴螬。 卷叶蛾、潜叶蛾、刺蛾、蓑蛾及尺蠖等食叶害虫 为害茶花的卷叶蛾主要有褐卷叶蛾(Pandemis heparana Schiffermiuller)、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orana),其幼虫有卷叶取食习性;为害的潜叶蛾主要有苹果潜蛾(Leucoptera scitella Zell)、桃潜叶蛾(Lyonetia clerkella),其幼虫潜入叶片表皮下蛀食叶肉;为害的刺蛾主要有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青刺蛾(Parasa consocia Walker)、黑点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中国绿刺蛾(Parasa sinica Moore),其多以幼虫在茧内越冬,茧固定在树枝、树干或土中,幼虫食叶,以幼龄群集为害;为害的蓑蛾主要有大避债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茶蓑蛾(Clania minuscule Batler)、白囊蓑蛾(Chalioides kondonis Matgumura),其幼虫吐丝将各种断枝残叶,造成各种形状的囊袋,老熟幼虫在袋内化蛹,幼虫取食叶片;为害的尺蠖主要有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和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 Wehrli.),其初孵幼虫活跃,能吐丝下垂,借风力分散为害,咬食叶片,成虫产卵于树木皮层缝隙内或枝枒间。 防治方法:及时摘除虫枝、护囊或直接踩死幼虫;幼虫孵化期可喷50%巴赛松(Phoxim,大陆称「辛硫磷」)1000~1500 倍液;冬季清洁花圃,清除枯草、落叶,以削灭部分越冬虫源。 注:波尔多液配制时把水分成两等份,一份溶解硫酸铜,一份调配石灰乳,待硫酸铜充分溶解后,再将硫酸铜溶液缓缓倒入石灰乳中并随即搅匀,即配成悬浮性的波尔多液。波尔多液的配置形式有等量式、半量式和倍量式等,即其硫酸铜与生石灰之比例分别为1:1、1:0.5和1:2。

茶树虫害防治


当前是茶树害虫的多发季节,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黑毒蛾、茶橙瘿螨等有不同程度发生,应加强田间调查,及时抓好防治工作。

假眼小绿叶蝉:此虫在茶区已普遍发生,预计为中等偏重发生年,对百叶虫量超过8头的茶园均应全面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生物药剂天泰(bt与阿维菌素耦合物)40—50克/亩,10%吡虫啉粉剂(利虫净、一遍净、大功臣)20克/亩、90%万灵可湿性粉剂(15—20克/亩),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

茶尺蠖:对亩虫量在4000头以上的菜园,均应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天泰40克/亩或2.5%敌杀死20—2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天、3天。生物农药应在阴天或傍晚时使用。

茶黑毒蛾:防治适期在6月上旬,用振落法调查,每1米长茶行虫量超过10头的茶园应全面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乳油20毫升加80%敌敌畏5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

茶橙瘿螨:去年没有用石硫合剂封园的茶园,对有螨叶率在70%以上,螨情指数大于10的茶园,均应进行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1%阿维菌素(杀虫素、虫螨光)20毫升/亩、天泰40—50毫升/亩、15%哒螨灵(扫螨净、速螨酮)乳油30毫升/亩、73%灭螨净(克螨特)3000倍,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

病虫害防治


重点抓好冬防、剪枝清园。 ①冬防。农历十一月至十二月,抓住气温回升,虫害出来活动,虫害抵抗力较弱,喷杀1-2次500-600倍石硫合剂或300-500倍果园清,降低越冬病虫基数。 ②剪枝清园。按广西地区习惯,清明前或清明后一个星期为较适宜的剪枝时间,对8龄以上的茉莉花种植区采用低位更新,春季剪枝,留桩15-20厘米,第一次梢长控制在15-20厘米,使第二次梢生长部位错落有致,树形舒展,透光性好,营造丰产株形,利于成花开花;老弱园区可进行台刈更新,使之“返老还童”。方法是:用剪枝刀,在植株平地面或离地面3-5厘米将上部茎枝全部剪掉,随后适当培土;8龄以下园区春季留桩20-30厘米。剪枝结束,即进行清园,把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堆沤或挑离园区,然后喷杀500-600倍石硫合剂或300-500倍果园清,杀灭越冬虫源。 ③利用黑灯结合寄放天敌诱杀虫害,可减少虫害基数,同时通过每天黑灯诱杀的虫蛾数据,掌握虫害的产卵及孵化高发期,从而为利用药物防治打下基础。 ④药物防治。通过黑灯诱蛾数据,在虫害高发期2-3天内利用植物源或矿物源、微生物源农药,如烟碱、龟藤酮、苦参碱、敌死虫、苏云金杆菌、核多角体病毒等药物喷杀。对发生白绢病害的地块和植株,要及时进行清理,初发地块可用40%福尔马林50倍液或40%五氯硝基苯进行根施、浇灌,也可以用哈茨木霉进行防治。

浙江余姚市夏茶后期主要茶树害虫防治预测


从各方面反馈的数据来看,今年我市夏茶生产前期(主害期)茶橙瘿螨、假眼小绿叶蝉发生较重,且危害持续时间长,而茶尺蠖危害则相对较轻,茶刺蛾和黑毒蛾则在局部茶园产生危害,今年梅雨期较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正处于梅雨期的,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茶尺蠖 第二代发生一般,预计今年第三代茶尺蠖发生较重,属正常发生年份。根据对第二代幼虫田间分龄调查,预测第三代幼虫高峰期(防治适期)在杭州茶区约在7月5日-7月10日。今年第二代开始各地发育进程就差异就较大,再加上各地块防治差异,第三代的发育进程及虫量各地块间会有较大差异,各单位务必在下旬开始加强调查,选择虫量超标、田间虫龄大都在2、3龄时进行防治,防治时一般无公害茶园可选用2.5%溴氰菊酯(敌杀死)(20-2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5天)、2.5%三氟氯氰菊酯(20-2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5天),10%联苯菊酯(天王星)(2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6天),2.5%联苯菊酯(天王星)(5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6天)。虫量过大的应在采摘后全面喷洒,药剂可选用2.5%溴氰菊酯(敌杀死)(2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5天),对有机茶园,建议可选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清源保制剂、BT制剂等。此外,在药剂的选择上,各单位应在保证农残的前提下,根据本地茶尺蠖的抗性选择轮换用药。

茶橙瘿螨 今年茶橙瘿螨的入峰时间早于去年。6月21日的调查显示自然消长区有螨叶率为12%,平均每叶螨量0.36头,生产茶园差异极大,19-22日调查显示,低的螨叶率为8%,平均每叶螨量0.28头,高的有螨叶率为76%,平均每叶螨量达51.36头,相当一部分数量的茶园己产生危害,各生产单位尤其是生产名优茶的留养茶园现在应加强田间调查,对平均每叶有螨10头以上的茶园应进行全面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15%速螨酮(又名哒螨灵、扫螨净等,安全间隔期7),用量25-30毫升/亩(该药欧盟最大允许残留标准为0.02毫克/千克,在出口欧盟茶园中应控制使用),73%克螨特3000倍大容 量喷洒(注意控制浓度,高浓度易使茶树产生药害,安全间隔期10天),有机茶园可选用绿颖。

假眼小绿叶蝉 该虫危害程度较重。6月22日对自然消长区的调查显示,百叶虫口数为8头(其中若虫占7头),6月19-22日对部分生产茶园调查表明,目前虫量己严重超标,留养的茶园大部分虫量在21-50之间,多的地块每百叶在80头以上。各单位应在此间加强调查,对百叶虫口数超过10头的茶园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15-20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98%巴丹(25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若本地块同时有假眼小绿叶蝉与茶尺蠖危害,可选用联苯菊酯(天王星)进行防治,剂量和使用方法与单独防治茶尺蠖一致,有机茶园可选用0.5%苦参碱(用量6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7天)。

茶刺蛾 第一代在部分茶园己产生危害,第二代是主害代,危害面积会有所扩大,各单位应在7月中下旬开始加强调查,对危害较重的茶园在2、3龄幼虫期进行施药防治。施药时应注意要将药液喷在茶树中下部叶背。药剂可选用80%敌敌畏(5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5天)、10%氯氰菊酯(20-2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7天)、2.5%溴氰菊酯(敌杀死)( 15-2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5天)、2.5%联苯菊酯(天王星) ( 3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6天)。

黑刺粉虱 第一代成虫高峰期在6月17日,预测第二代防治适期在在7月上旬末,各单位应在7月上旬加强对该虫调查,掌握在卵孵化盛末期对超标茶园进行防治,药剂可参照我所病虫情报第3期。

茶黑毒蛾 第二代在部分茶园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而且不同地块危害时间差异较大,第三代是非主害代,但在部分第二代基数较高的茶园仍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第二代发生较重的地块应在7月中下旬开始进行调查,对超标茶园及时进行防治,药剂可参照本所病虫情报第3期。

上述推荐药剂中,敌敌畏、速螨酮、氯氰菊酯、Bt、巴丹、吡虫啉等在欧盟肯定列表中标准严格,建议在出口欧盟的茶园中禁用,同时,由于各地块用药水平与用药量的差异,各地可在推荐用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用药量。

此外,今年部分茶园扁刺蛾、油桐尺蠖等发生较重,各地应加强调查,及时进行防治。

春茶、夏茶,秋茶


一、春茶

春茶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子上加以判断。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而且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

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出进一步判断。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红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一般来讲,春茶要比夏茶、秋茶好。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春天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其中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茶多酚较少,使得春茶的滋味更鲜爽,香气更浓烈,保健作用更明显。再加上春茶生长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

夏茶由于采制时正逢炎热季节,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含量明显减少,滋味显得苦涩。秋茶采摘时虽然气候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使茶叶显得枯老、香气较少、叶色发黄。二者都不如春茶更有营养。

每年,市场上都会出现很多假冒伪劣的春茶,分辨春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干看,二是湿看。

干看指在冲泡前观看茶叶的外形、色泽,品味香气。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显得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夏茶和秋茶则叶子松散,颜色暗,香气平和,与春茶有很大区别。

湿看就是将茶叶冲泡后,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做出判断。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夏茶和秋茶在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不高,茶底薄且较硬。

春茶属于新茶,就是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唐玲光对记者说,从营养角度讲,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含量较高,易使人的神经系统兴奋,对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不良影响。另外,新茶中不经氧化的多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含量较多,对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胃肠功能差的人,特别是慢性胃肠道炎症患者,喝新茶易引起胃痛、胀满、便秘、口干等症状。

因此,专家建议,春茶买回来后最好放置一段时间,等茶中的多酚类物质自动氧化,对胃肠的刺激降低以后再喝。江和源还提醒大家,选购春茶时不要买太潮的,否则茶叶不易保存,很容易发霉。

二、夏茶

夏季生产加工的茶叶,即称夏茶!

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

夏茶,由于采制时正逢炎热季节,虽然茶树新梢生长迅速,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说,但很容易老化。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使用使得夏茶中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从而使滋味显得苦涩。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的;我国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但划分标准不一致。有的以节气分:清明至小满为春茶,小满至小暑为夏茶。有的以时间分: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旬采制的为夏茶。7月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现将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分述如下: 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比如绿茶,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色泽绿翠,叶质柔软,而且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含量丰富,使得春茶的滋味鲜爽,香气浓馥保健作用明显。而且,春茶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品质最佳的。夏茶新梢生长迅速,但很容易老化。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味显苦涩。

三、秋茶

秋季的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在秋茶后期,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会使采制而成的茶叶显得较为枯老。特别是茶树历经春茶和夏茶的采收,体内营养有所亏缺,因此,采制而成的茶叶,内含物质显得贫乏,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茶叶滋味淡薄,而且香气欠高,叶色较黄。

所谓“要好吃,秋白露”,其实,说的是茶叶“味道和淡”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