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刺粉虱等害虫防治适期的预测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黑茶的保质期 黑茶保质期 刺五加茶叶的功效

黑茶的保质期。

春茶结束后,在5月中、下旬需要防治的茶树害虫有以下几种,广大茶(厂)业主及承包大户,务必安排人员及时进行园间调查,掌握适期,及时防治。一、黑刺粉虱此虫是本地茶园的主要害虫,虽然今年的发生量轻于前几年,但虫量仍较大。今年此虫第一代幼虫的防治适期预测在5月17日至23日。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每亩用量30—40克,每亩喷药液量不应少于3背包,药液主要喷至茶树中下部叶背。二、长白蚧和蛇眼蚧长白蚧第一代的防治适期在5月21日至26日。蛇眼蚧第一代的防治适期在5月15日至20日。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每亩用量30—40克,药液主要喷至茶树中、上部枝叶上,每亩喷洒的药液量不应少于3背包。三、茶刺蛾茶刺蛾去年在本地茶园局部发生较重,此虫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的防治适期在5月下旬,一般园道附近茶树虫量较大。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每亩10毫升加80%敌敌畏每亩50毫升,蓬面扫喷。四、其他害虫茶毛虫——第一代茶毛虫在4月下旬—5月初末防治的,在5月中旬仍可防治(指有此虫的茶园),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每亩15—20毫升加80%敌敌畏每亩50毫升。茶橙瘿螨——在5月下旬应及时调查春茶留下的新叶有无发黄现象,如出现此种情况应及时防治。上述害虫用药时间在春夏茶间隙,用药后至采摘一般间隙期较长,不会出现农残超标。

精选阅读

黑刺粉虱


拉丁学名: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1.3毫米,雄虫略小,体橙黄色,体表覆有粉状蜡质物,复眼红色,前翅紫褐色,周围有7个白斑,后翅浅紫色,无斑纹。卵长约0.25毫米,香蕉形,顶端稍尖,基部有一短柄与叶背相连,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深黄色,孵化前呈紫褐色。初孵幼虫长约0.25毫米,长椭圆形,具足,体乳黄色,后渐变黑色,周缘出现白色细蜡圈,背面出现2条白色蜡线,后期背侧面生出刺突。l龄幼虫背侧面具6对刺,2龄10对,3龄14对。幼虫老熟时体长约0.7毫米。蛹近椭圆形,初期乳黄色,透明,后渐变黑色。蛹壳黑色有光泽,长约1毫米,周缘白色蜡圈明显,壳边呈锯齿状,背面显著隆起,上常附有幼卑蜕皮壳。蛹壳背面有19对刺,两侧边缘雌蛹壳有1l对刺,雄蛹壳l0对。 为害作物:茶叶 为害症状:以幼虫刺吸茶树成叶和老叶汁液为害,其排泄物还诱致煤污病,严重时茶芽停止萌发、树势衰退、大量落叶,树冠一片黑色。 发病特点: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在4月下旬开始发生。第1~4代幼虫的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黑刺粉虱喜郁蔽的生态环境,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壮龄茶园及合刈后若干年的茶园中易于大发生,在茶丛中的虫口分布以下部居多,上部较少。成虫羽化时,蛹壳仍留在叶背。成虫飞翔力弱,白天活动,晴天较活跃。卵多产于成叶与老叶背面,每雌产卵量约20粒。初孵幼虫能爬行,但很快就在卵壳附近固定为害。幼虫经3龄老熟后,在原处化蛹。 防治方法:(1)结合茶园管理进行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可减少其发生量。 (2)黑刺粉虱的防治指标为平均每张叶片有虫2头,即应防治。当1龄幼虫占 80%、2龄幼虫占20%时即为防治适期。可选用40%乐果、50%马拉硫磷。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1500~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相应为10天、10天、5天、14天和6天。黑刺粉虱多在茶树叶背,喷药时要注意喷施均匀。发生严重的茶园在成虫盛发期也可进行防治。 (3)黑刺粉虱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寄生蜂、捕食性瓢虫、寄生性真菌,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常用药剂: 扑虱灵辛硫磷马拉硫磷

怎样识别与防治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昆虫,国内分布很普遍,可以为害茶树、柑桔、柚、油茶等多种植物,食性杂。幼虫定居 叶背刺吸汁液,并排泄“蜜露”,招致烟煤病的发生,阻碍光合作用,树势减退,芽叶稀疏,甚至枝叶枯竭。我省从80年代开始,已先后在乐昌、英德、陆丰、蕉岭等地引发成灾,蒙受巨大损失。

这种虫成虫体长0.95-1.35毫米,除腹部橙黄色外,体翅均为紫褐色,前翅周缘有7个白斑,后翅淡褐色,无斑,体表薄覆白色蜡粉,复眼红色。卵呈香蕉形,长0.21-0.26毫米,乳白色至黄褐色,附于叶背。幼虫黑色,共3龄,一龄长椭圆形,长约0.25毫米、扁平光滑,有足,背面有2条稍为弯曲的白色蜡线。二龄幼虫长约0.5毫米,背面稍隆起,漆黑色,周缘的白色蜡圈明显,背侧有刺10对,足已消失。三龄幼虫长约0.7毫米,背面有刺14对。蛹椭圆形,长1.0毫米,背脊两侧具19对黑刺,周缘有10对(雄)或11对(雌)黑刺。

这种虫在广东每年可发生5代,以幼虫在叶背越冬,第二年3月化蛹,3月中、下旬羽化成成虫。第二代成虫羽化高峰在6月上、中旬,第三代成虫羽化高峰出现在7下、8上,第四代在9月中、下旬,全年以第一代发生较整齐,第二代开始出现重叠;因此,防治上一定要抓好第一代的幼虫孵化盛期。成虫白天活动,多在丛间叶背,且常随风扩散,卵成簇产于叶背,幼虫孵化即就近在叶背定居刺吸为害,直至化蛹、羽化。黑刺粉虱以郁闭阴湿低洼的茶园发生多,要求的气候条件是适温高湿。黑刺粉虱的天敌很多,如多种寄生性小蜂、瓢虫及腥红菌等,正常情况下能够控制黑刺粉虱发生,而黑刺粉虱之成灾,除了气候条件外,主要是天敌减少所造成。

防治这种虫一要加强茶园管理,结合修剪疏除脚枝压低虫口,二要注意保护天敌,重要的一环是不要盲目打药。以保护寄生蜂和瓢虫,有条件的可释放粉虱黑蜂。即在发现有粉虱黑蜂寄生的田块,不要用药,待其寄生率提高后,摘下有卵叶片,移放于其它茶园中。遇到虫情严重或虫口上升,需要化学防治时,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二是喷药要保证质量,要重点喷茶丛下部的叶背;三是选择好药剂,首选的药剂为10%天王星10000倍液,次为40%水胺硫磷1000倍液,若能掌握好,于第一代幼虫盛孵高峰应用,全年只用药一次,就能基本解决。

茶黑刺粉虱发生与防治


茶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油茶、梨、柿、葡萄等多种植物。若虫寄生在茶树叶背刺吸汁液,并诱发严重的烟煤病。病虫交加,养分丧失,光合作用受阻,树势衰弱,芽叶稀瘦,以致枝叶枯竭,严重发生时甚至引起枯枝死树。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2毫米,橙黄色,复眼红色。前翅紫褐色,周缘有7个白斑。后翅淡紫色,无斑纹。体表薄覆白色蜡粉。卵香蕉形,一端较圆钝,并有一短柄固着在叶背上,初产时乳白色,后渐转为黄褐色、紫褐色。幼虫初孵时长椭圆形,淡黄色,有足,能爬行,固定后很快转黑色,背面出现2条白色蜡线呈“8”字形。随着虫体增大,背面出现黑色粗刺,周围出现白色蜡圈。蛹壳黑色有光泽,椭圆形,长约1毫米。背面及周缘共有29—30对黑刺,背部常附有2个若虫脱皮壳。 2.发生规律:丽水茶区一年发生4代,以老龄若虫或蛹在被害叶背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成虫羽化。4代幼虫发生期分别是4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下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至翌年3月。成虫羽化时,蛹壳背面呈“⊥”形裂孔。卵多产在成叶或嫩叶背面。若虫固定泌蜡后,终生在原处取食,若虫老熟后在原处化蛹。 3.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及时采茶、疏枝清园、中耕除草,促进茶园通风透光。(2)生物防治:长角广腹纲蜂和粉虱黑蜂寄生率很高,在黑刺粉虱老龄若虫和蛹期要控制用药,以保护天敌; 若虫孵化末期用叶蝉真菌,可达到较长期效果。(3)药剂防治:在各代若虫孵化末期,选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或2.5%天王星乳油1500~2000倍,在成虫盛发期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或35%毒死蜱乳油100-1200液。

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等防治适期的预测


5月底至6月上旬发生并需要防治的茶树害虫主要有:茶尺蠖(第二代)、假眼小绿叶蝉(第一蜂)、茶丽纹象甲、茶黑毒蛾(第二代)等。一、茶尺蠖第二代茶尺蠖默园间防治适期预测在6月3日至7日,此代发生量比第一代明显增加,部分茶园虫量将超标。建议选用农药2.5%的功夫或2.5%敌杀死,每亩用量均为20-25毫升,喷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5天。二、假眼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是本地茶园的主要害虫,今年的发生程度与去年相近或略重于去年。抓好第一蜂防治是确保夏茶优质高产的关键。预测第一蜂的防治适期在5月底至6月上旬,具体防治时间应在早晨露水未干前调查,当田间会爬的若虫占总虫量80%以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每亩有量10-20克,蓬面扫喷。药后的安全间隔期10天。三、茶丽纹象甲今年的发生程度于去年相近,防治适期在5月底至6月初。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每亩用量60毫升。喷洒方式蓬面扫喷。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7天。四、茶黑毒蛾茶黑毒蛾今年发生程度轻与此同时去年,大部分茶园的虫量低于防治指标,但部分树冠较高、茶树郁闭的茶园可能有一定的虫量。预计第二代幼虫的防治适期在6月9日至15日。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每亩20毫升)加80%敌敌畏(每亩50毫升)。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五、其他害虫茶细蛾——第二代幼虫防治适期6月初,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或2.5%功夫,每亩有量10-15毫升。防治第二代茶尺蠖的茶园不闭单独防治此虫。茶橙瘿螨——防治适期在5月底6月上旬。

茶树黑刺粉虱对茶园的危害与防治


茶树黑刺粉虱 学名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同翅目,粉虱科。别名桔刺粉虱、刺粉虱、黑蛹有刺粉虱。分布江苏、安徽、河南以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寄主 茶、油茶、柑桔、枇杷、苹果、梨、葡萄、柿、栗、龙眼、香蕉、橄榄等。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叶、果实和嫩枝的汁液,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随为害的加重斑点扩展成片,进而全叶苍白早落;被害果实风味品质降低,幼果受害严重时常脱落。排泄蜜露可诱致煤污病发生。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0.96-1.3mm,橙黄色,薄敷白粉。复眼肾形红色。前翅紫褐色,上有7个白斑;后翅小,淡紫褐色。卵新月形,长0.25mm,基部钝圆,具1小柄,直立附着在叶上,初乳白后变淡黄,孵化前灰黑色;若虫体长0.7mm,黑色,体背上具刺毛14对,体周缘泌有明显的白蜡圈;共3龄,初龄椭圆形淡黄色,体背生6根浅色刺毛,体渐变为灰至黑色,有光泽,体周缘分泌1圈白蜡质物;2龄黄黑色,体背具9对刺毛,体周缘白蜡圈明显。蛹椭圆形,初 乳黄渐变黑色。蛹壳椭圆形,长0.7-1.1mm,漆黑有光泽,壳边锯齿状,周缘有较宽的白蜡边,背面显着隆起,胸部具9对长刺,腹部有10对长刺,两侧边缘雌有长刺11对,雄10对。

生活习性

安徽、浙江年生4代,福建、湖南和四川4-5代,均以若虫于叶背越冬。越冬若虫3月间化蛹,3月下旬至4月羽化。世代不整齐,从3月中旬至11月下旬田间各虫态均可见。各代若虫发生期:第1代4月下旬至6月,第2代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3代7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4代10月至翌年2月。成虫喜较阴暗的环境,多在树冠内膛枝叶上活动,卵散产于叶背,散生或密集呈圆弧形,数粒至数十粒一起,每雌可产卵数十粒至百余粒。初孵若虫多在卵壳附近爬动吸食,共3龄,2、3龄固定寄生,若虫每次蜕皮壳均留叠体背。卵期:第1代22天,2-4代10一15天。非越冬若虫期20一36天。蛹期7一34天。成虫寿命6-7天。天敌有瓢虫、草蛉、寄生蜂、寄生菌等。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合理修剪,使通风透光良好,可减轻发生与为害。

(2)早春发芽前结合防治蚧虫、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喷洒含油量5%的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毒杀越冬若虫有较好效果。

(3)生育期药剂防治 l一2龄时施药效果好,可喷洒50%稻丰散乳油1500-2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或50%磷胺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5000一6000倍液、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20%吡虫啉(康福多)浓可溶剂3000一4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1.8%集琦虫克乳油或1.8%害极灭乳油或1.8%爱福丁乳油4000一5000倍液、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10%扑虱灵乳油10oo倍液。3龄及其以后各虫态的防治,最好用含油量0.4%一0.5%的矿物油乳剂混用上述药剂,可提高杀虫效果。单用化学农药效果不佳。

(4)注意保护和引放天敌。

茶树虫害--茶树黑刺粉虱


学名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同翅目,粉虱科。别名桔刺粉虱、刺粉虱、黑蛹有刺粉虱。分布江苏、安徽、河南以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寄主 茶、油茶、柑桔、枇杷、苹果、梨、葡萄、柿、栗、龙眼、香蕉、橄榄等。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叶、果实和嫩枝的汁液,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随为害的加重斑点扩展成片,进而全叶苍白早落;被害果实风味品质降低,幼果受害严重时常脱落。排泄蜜露可诱致煤污病发生。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0.96—1.3mm,橙黄色,薄敷白粉。复眼肾形红色。前翅紫褐色,上有7个白斑;后翅小,淡紫褐色。卵新月形,长0.25mm,基部钝圆,具1小柄,直立附着在叶上,初乳白后变淡黄,孵化前灰黑色;若虫体长0.7mm,黑色,体背上具刺毛14对,体周缘泌有明显的白蜡圈;共3龄,初龄椭圆形淡黄色,体背生6根浅色刺毛,体渐变为灰至黑色,有光泽,体周缘分泌1圈白蜡质物;2龄黄黑色,体背具9对刺毛,体周缘白蜡圈明显。蛹椭圆形,初 乳黄渐变黑色。蛹壳椭圆形,长0.7—1.1mm,漆黑有光泽,壳边锯齿状,周缘有较宽的白蜡边,背面显著隆起,胸部具9对长刺,腹部有10对长刺,两侧边缘雌有长刺11对,雄10对。 生活习性 安徽、浙江年生4代,福建、湖南和四川4—5代,均以若虫于叶背越冬。越冬若虫3月间化蛹,3月下旬至4月羽化。世代不整齐,从3月中旬至11月下旬田间各虫态均可见。各代若虫发生期:第1代4月下旬至6月,第2代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3代7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4代10月至翌年2月。成虫喜较阴暗的环境,多在树冠内膛枝叶上活动,卵散产于叶背,散生或密集呈圆弧形,数粒至数十粒一起,每雌可产卵数十粒至百余粒。初孵若虫多在卵壳附近爬动吸食,共3龄,2、3龄固定寄生,若虫每次蜕皮壳均留叠体背。卵期:第1代22天,2—4代10一15天。非越冬若虫期20一36天。蛹期7一34天。成虫寿命6—7天。天敌有瓢虫、草蛉、寄生蜂、寄生菌等。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合理修剪,使通风透光良好,可减轻发生与为害。(2)早春发芽前结合防治蚧虫、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喷洒含油量5%的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毒杀越冬若虫有较好效果。(3)生育期药剂防治 l一2龄时施药效果好,可喷洒50%稻丰散乳油1500—2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或50%磷胺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5000一6000倍液、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20%吡虫啉(康福多)浓可溶剂3000一4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1.8%集琦虫克乳油或1.8%害极灭乳油或1.8%爱福丁乳油4000一5000倍液、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10%扑虱灵乳油10oo倍液。3龄及其以后各虫态的防治,最好用含油量0.4%一0.5%的矿物油乳剂混用上述药剂,可提高杀虫效果。单用化学农药效果不佳。(4)注意保护和引放天敌。

茶树黑粉虱


学名 Aleuro10bus marlatti Quaintance同翅目,粉虱科。别名桔黑粉虱、柑桔圆粉虱、柑桔无刺粉虱、马氏粉虱。分布基本同黑刺粉虱。 寄主 茶、油茶、柑桔、无花果、山楂、梨、桃、葡萄、柿、栗等。 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叶、果实和嫩枝的汁液,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随为害的加重斑点扩展成片,进而全叶苍白早落;被害果实风味品质降低,幼果受害严重时常脱落。排泄蜜露可诱致煤污病发生。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3mm,橙黄色,有褐色斑纹。复眼红色,上、下分离为2对;单眼2个,生于复眼上缘;触角刚毛状7节,淡黄色。翅白色半透明,布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翅面被有白色蜡粉;前、后翅均各具1条纵脉。第1、2、5、6、7腹节的后缘有褐色横带;第9节大,背面有凹入称皿状孔,中间安置有第10节的背板称盖片及1管状肛下片称舌状突较长,盖片较大。雄虫较小,腹末有2片孢握器和向上弯曲的阳茎。雌虫腹末有3个生殖瓣:1个背生殖突,2个侧生殖突。卵椭圆形,长0.22一0.23mm,基部有1短柄,直立附着叶上,卵壳光滑。初产淡黄绿,孵化前淡绿褐色。幼虫初孵体长0.25mm,椭圆形,淡黄绿色。触角丝状4节;足短壮发达能爬行。静止后固着不动似蚧虫,体变褐色,触角和足均退化,体周围分泌有白色蜡质物,腹部周缘具16对小突起,并生有长、短刚毛。随龄增长,体周围的白色蜡质物增多。3龄初体长0.6mm左右,老熟时体长与蛹壳长相似。蛹椭圆形,雌长1—1.2mm,雄长0.8一lmm,黑色有光泽,全体无刺毛,体背多皱纹;壳周缘有整齐的白色针芒状蜡丝围绕,蜡丝近透明。 生活习性 约年生3代,多以2龄若虫于茶叶或落叶果树1—2年生枝上越冬。寄主发芽后继续为害、化蛹、羽化。各代成虫盛发期大体为:越冬代5月中旬前后;第1代7月上旬前后;第2代9月中旬前后。以第3代若虫越冬。成虫习性同黑刺粉虱,卵多散产于叶背,l叶上可产数十粒卵。初孵若虫寻找适宜场所静止固着为害,不再转移。非越冬若虫多爬到叶背上,越冬若虫多爬到当年生枝上;蜕皮壳常留于体背上,日久多脱落,3龄老熟时体壁硬化,不脱掉而成为蛹壳,于内化蛹。天敌同黑刺粉虱。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合理修剪,使通风透光良好,可减轻发生与为害。(2)早春发芽前结合防治蚧虫、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喷洒含油量5%的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毒杀越冬若虫有较好效果。(3)生育期药剂防治 l一2龄时施药效果好,可喷洒50%稻丰散乳油1500—2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或50%磷胺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5000一6000倍液、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20%吡虫啉(康福多)浓可溶剂3000一4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1.8%集琦虫克乳油或1.8%害极灭乳油或1.8%爱福丁乳油4000一5000倍液、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10%扑虱灵乳油10oo倍液。3龄及其以后各虫态的防治,最好用含油量0.4%一0.5%的矿物油乳剂混用上述药剂,可提高杀虫效果。单用化学农药效果不佳。(4)注意保护和引放天敌。

茶尺蠖第四代防治适期预测


茶尺蠖第四代防治适期预测: 一、茶尺蠖茶尺蠖是该地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第四代是全年的主害代,第三代已在该地局部茶园大发生,亩虫量在15万头以上,并在少数地方已出现明显的对敌杀死、功夫、天王星等拟除虫菊醋类农药产生抗性,从而使局部茶园受害较重。第四代茶尺蠖发生期处在高温季节,其发生特点是:发生量大,发生期长,发育进度快(2天左右长一龄),是全年的主害代。根据第三代的发生情况,园间防治适期(2龄高峰期)预测在7月30日至8月10日,基本上可分为两段时间,即7月底至8月5日和8月6日至8月10日。各生产单位和农户应加强园间调查,确定具体的防治时间。对尚未产生对除虫菊醋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园地仍可用2.5%的功夫或2.5%敌杀死,每亩用量均为25毫升,用药后的安全间隔期5天。对已出现抗药性的园地可加大使节量,用药后的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针对部份园地茶尺蠖对菊醋类农药产生抗性的情况,目前各单位和农户务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适期防治:一是要撑握园间大多数幼虫处在2龄时实施喷治。 (2)喷药质量:防止漏喷或喷药不匀均,弥雾机提倡单向重复飘移喷洒。 (3)减少喷药次数:尽可能减少同一农药与同一害虫的接触频次,在可喷可不喷的情况下,做到一定不喷药。 (4)在目前还没有更有效的代替农药之前,对已产生抗性的园地,只能提高农药有使用量来获取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其它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在平均气温29℃以上时此虫虫量不会增加,所以在目前高温情况下虫量不是很大的茶园,不必用药防治。立秋后气温下降,雨水增加时,应加强园间调查,注意防治。茶刺蛾——第二代发生数量较大的茶园,在7月下旬未经防治的8月初仍可用药防治。茶黑毒蛾——第三代属轻发生,一般茶园不必防治。

茶叶主要刺吸性害虫的防治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害虫发生态势加重。据调查,目前危害茶树害虫有40多种,其中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茶橙瘿螨等刺吸性害虫成灾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的优质高产。该类害虫发生隐蔽,虫体小,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无论是成虫和若虫均能吸取茶树汁液,阻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受害茶树光合效率降低,发芽密度下降,育芽能力差,萌芽迟,茶叶生长停止。黑刺粉虱和蚜虫还排泄蜜露,招致煤菌产生,诱发煤病,致使小虫成大灾,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抓好茶树刺吸性害虫的防治是确保茶园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1、刺吸性害虫发生特点

1.1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Gothe))。茶假眼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成虫和若虫有明显超嫩性,多栖于嫩叶背面吸汁危害。若虫畏光,怕湿,阴雨天,露水未干不活动,晴天中午由蓬面转入蓬内,有分批孕卵产卵的习性,尤其越冬成虫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故世代重叠和虫态混杂现象严重。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缙云县年平均发生9-10代,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季作物及杂草上越冬。越冬成虫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产卵,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盛发,此后每15天至30天发生一代,直到11月中旬停止繁殖,世代重叠。在中低海拔茶区,该虫呈双峰型消长,全年以5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春夏茶季和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的秋茶季节,出现两次明显的虫口高峰,其中前次高峰虫量约为下一次高峰虫量的1.5倍。高海拔茶区由于生态环境好,生物群落稳定,虫口消长呈单峰型,且发生态势明显轻于低海拔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气温、降雨量有很大关系。低海拔茶园冬无严寒,早春气温回升快,越冬虫口基数高,第1高峰来临早,全年有两个明显的发生为害高峰。如2000年春季回暖期早,第1代迁期在4月上中旬,主峰出现在6月中旬,造成二轮夏茶受害重。此外,茶园树冠蓬面大,芽叶稠密,长势郁闭,留叶较多,杂草丛生,都有利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

1.2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tance)]。该虫是缙云县茶区发生范围较广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由于茶园频繁地应用高浓度的菊脂类农药,杀伤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失去了对黑刺粉虱的控制,导致连年成灾发生。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在4月下旬开始发生。第1-4代幼虫的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黑刺粉虱喜郁蔽的生态环境,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成龄茶园,背风向阳洼地茶园有利该虫发生。茶蓬中的虫口分布以下部居多,上部较少。黑刺粉虱以幼虫刺吸茶树成老叶汁液危害,发生严重时茶芽停止萌发,树势衰弱,大量落叶,其排泄物还诱发煤污病,导致茶树蓬面一片黑色。

1.3茶橙瘿螨[AcophyUatheaeWatt)]。茶橙瘿螨以成螨和幼、若螨刺吸茶树汁液,被害叶失去光泽,呈淡黄色,叶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芽梢停止生长。茶橙瘿螨一年发生20多代,各种螨态在茶树叶背越冬,世代重叠严重。在茶丛中几乎全部分布在中上部,其中以芽下第1~4片叶上居多。在缙云一般有2-3个明显的螨害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和8-10月,全年以夏、秋茶期为害最重。气温对茶橙瘿螨种群消长的影响相当明显,其生长最适气温在18-25℃,高温干旱及暴雨则抑制繁殖,造成种群数量下降;雨日多,雨量小,晴雨相间的气候有利该虫的生长和繁殖,1月分的降雨量及相对湿度影响春季螨害峰期的迟早及峰型。

1、4茶蚜[ToxopteraourantiiBoyer]。该虫能以无翅蚜及卵越冬,在平原茶园甚至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3-4月间开始出现为害,5月初即达到为害高峰,此后随着气温升高而虫口逐步下降,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虫口又逐步回升,秋高气爽的天气,出现第2个为害高峰。茶蚜趋嫩绿性强,聚集于新梢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以芽下第一、二叶上的虫量最大。早春虫口以茶丛中下部嫩叶较多,春暖后逐步迁移到蓬面的芽叶上,炎夏季节虫量锐减,秋季又复在茶蓬嫩芽危害。茶蚜繁殖速率快,繁殖力强,在适宜条件下,短期内即可成灾发生,使茶芽萎缩、枯竭,受害茶叶制成干茶色暗、汤混浊、带腥味,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2、防治对策

2.1加强农业栽培技术

2.1.1做好茶园健身栽培。对土质瘦薄,茶树长势弱的茶园,必须进行土壤改良,多施土杂肥,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提高茶园肥力。对生长过密的茶园,做好台割更新,剪去病虫枝、细弱枝及徒长枝,使茶树通风透光,增强茶树抗逆力,抑制或减轻害虫为害。每年10月下旬进行全面深翻土,每亩施用菜饼肥80-150kg,全年追肥分春肥、夏肥、秋冬肥3次进行,在以尿素的基础上,按2:1:1的比例配施磷、钾肥。

2.1.2及时分批采摘。幼嫩芽叶是多种害虫特别是假眼小绿叶蝉卵、若虫、茶橙瘿螨、茶蚜等集中栖息处,适当增加采摘次数既能提高茶叶产量,同时又恶化了害虫的食料条件,可人为消灭大量害虫。

2.1.3清除杂草。杂草不但和茶树争夺养分,而且是害虫栖息场所。采用化学除草的办法清除杂草,可恶化害虫生境,减少虫源基数,除草剂可选用41%农达200ml/亩或20%克芜踪250ml/亩兑水50-60kg,在茶园定向喷雾。

2.2保护利用天敌,重视生物防治

茶叶害虫天敌种类多,据初步调查有捕食性蜘蛛20多种,捕食性昆虫25种,寄生蜂8种,寄生菌10多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刺吸性害虫种群数量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茶园施药次数和农药用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及植物源农药,按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内用药,以保护和促进天敌的繁殖,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2.3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假眼小绿叶蝉夏茶期百叶虫量5-6头,秋茶期间百叶虫量10-12头;黑刺粉虱百叶虫量15-20头;茶橙瘿螨百叶虫量20头左右,螨叶率达50%-70%;茶蚜有蚜株率达10%左右,有蚜芽梢下第二叶平均虫口达15头以上的茶园,就需要用对口药剂进行防治。药剂可用:每亩用10%吡虫啉WPl5-25g,或50%辛硫磷EC75-100ml,或2.5%三氟氯氰菊脂ECl5-20ml,或25%扑虱灵WP25-30g,或40%乐果EC75~10ml,兑水50-75kg细喷雾,对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上述药剂安全间隔期相应为lO天、5天、6天、14天、lO天,对茶橙瘿螨每亩可用15%速螨酮EC25-30ml,或1.8%虫螨光EC20ml,或25%扑虱灵30g兑水50-75kg细喷雾。安全间隔期相应为14天、7天、14天。非采摘茶园和秋茶采摘结束后,可在初冬期间用0.3-0.5度波美石硫合剂,连同茶园附近的杂草,进行全面喷雾封园,每亩茶园喷药液50-75kg,对茶园刺吸性害虫防治效果显着,能有效控制越冬虫口数量,减轻翌年害虫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