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尺蠖第四代防治适期预测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黑茶保质期 四川黑茶 黑茶的保质期

【www.cy316.com - 黑茶保质期】

茶尺蠖第四代防治适期预测: 一、茶尺蠖茶尺蠖是该地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第四代是全年的主害代,第三代已在该地局部茶园大发生,亩虫量在15万头以上,并在少数地方已出现明显的对敌杀死、功夫、天王星等拟除虫菊醋类农药产生抗性,从而使局部茶园受害较重。第四代茶尺蠖发生期处在高温季节,其发生特点是:发生量大,发生期长,发育进度快(2天左右长一龄),是全年的主害代。根据第三代的发生情况,园间防治适期(2龄高峰期)预测在7月30日至8月10日,基本上可分为两段时间,即7月底至8月5日和8月6日至8月10日。各生产单位和农户应加强园间调查,确定具体的防治时间。对尚未产生对除虫菊醋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园地仍可用2.5%的功夫或2.5%敌杀死,每亩用量均为25毫升,用药后的安全间隔期5天。对已出现抗药性的园地可加大使节量,用药后的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针对部份园地茶尺蠖对菊醋类农药产生抗性的情况,目前各单位和农户务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适期防治:一是要撑握园间大多数幼虫处在2龄时实施喷治。 (2)喷药质量:防止漏喷或喷药不匀均,弥雾机提倡单向重复飘移喷洒。 (3)减少喷药次数:尽可能减少同一农药与同一害虫的接触频次,在可喷可不喷的情况下,做到一定不喷药。 (4)在目前还没有更有效的代替农药之前,对已产生抗性的园地,只能提高农药有使用量来获取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其它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在平均气温29℃以上时此虫虫量不会增加,所以在目前高温情况下虫量不是很大的茶园,不必用药防治。立秋后气温下降,雨水增加时,应加强园间调查,注意防治。茶刺蛾——第二代发生数量较大的茶园,在7月下旬未经防治的8月初仍可用药防治。茶黑毒蛾——第三代属轻发生,一般茶园不必防治。

cy316.cOM编辑推荐

黑刺粉虱等害虫防治适期的预测


春茶结束后,在5月中、下旬需要防治的茶树害虫有以下几种,广大茶(厂)业主及承包大户,务必安排人员及时进行园间调查,掌握适期,及时防治。一、黑刺粉虱此虫是本地茶园的主要害虫,虽然今年的发生量轻于前几年,但虫量仍较大。今年此虫第一代幼虫的防治适期预测在5月17日至23日。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每亩用量30—40克,每亩喷药液量不应少于3背包,药液主要喷至茶树中下部叶背。二、长白蚧和蛇眼蚧长白蚧第一代的防治适期在5月21日至26日。蛇眼蚧第一代的防治适期在5月15日至20日。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每亩用量30—40克,药液主要喷至茶树中、上部枝叶上,每亩喷洒的药液量不应少于3背包。三、茶刺蛾茶刺蛾去年在本地茶园局部发生较重,此虫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的防治适期在5月下旬,一般园道附近茶树虫量较大。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每亩10毫升加80%敌敌畏每亩50毫升,蓬面扫喷。四、其他害虫茶毛虫——第一代茶毛虫在4月下旬—5月初末防治的,在5月中旬仍可防治(指有此虫的茶园),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每亩15—20毫升加80%敌敌畏每亩50毫升。茶橙瘿螨——在5月下旬应及时调查春茶留下的新叶有无发黄现象,如出现此种情况应及时防治。上述害虫用药时间在春夏茶间隙,用药后至采摘一般间隙期较长,不会出现农残超标。

小绿叶蝉等主要害虫防治适期的预测


发生程度:黑刺粉虱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局部虫量较大。长白蚧发生与去年相近,改造后留养茶园可能发生较重。小绿叶蝉今年第—峰属中等偏重发生,与去年相近。茶尺蠖今年第一代局部虫量较多,第二代预计属中等偏重、局部重发生,有部份茶园虫量将超标。 黑刺粉虱自然消长区田间成虫高峰期在4月中旬,结合3月1日至4月10日平均温度,预测今年富阳茶区第一代幼虫的防治适期在5月16日至5月20日开始,有效防治期约在一周左右。各生产单位应抓住这段时间防治该虫,对虫量特别多的茶园,可在5月16日左右喷一次,间隔—周后再喷—次,喷药—定要喷至老、成叶的叶背,可采用低容量侧位法喷洒。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20—30克/亩、90%万灵25克/亩、40%毒丝本50毫升/亩,每亩喷药量应在30公斤以上。上述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天、7天、和l0天。 长白蚧根据3、4月份天气(27.1度)及2—4月份的温雨系数(12.28),预计今年第一代长白蚧的防治适期在5月23日前后。药剂选用和防治方法同黑刺粉虱,要求药液主要喷至茶树中上部枝杆及蓬面叶片背面,每亩喷药液量应不少于30公斤。 小绿叶蝉根据今年3、4月份的平均气温,预测此虫的防治适期将在5月底6月初。各单位在5月25日前后进行田间调查,百叶虫量超过8头的茶园均应全面喷药防治,具体地块防治掌握在田间若虫占总虫量的80%以上时喷药。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15—20克/亩)、35%赛丹(50—60毫升/亩)、90%万灵(15克/亩)。赛丹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 茶尺蠖根据对第一代幼虫田间分龄调查,预测第二代茶尺蠖2、3龄幼虫盛期将在6月初,各生产单位应在5月底进行田间调查,以确定化防面积,亩虫量在4000头以上的茶园,均应喷药防治。药剂选用敌敌畏1500—2000倍液、35%赛丹60毫升/亩。

绿盲蝽的防治适期


绿盲蝽是春茶期间的主要害虫,它刺吸嫩芽,导致芽头上出现褐色斑点,随着嫩芽的生长,逐渐形成孔洞。如果不进行防治,则芽头萎缩,最后无茶可采,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以往有的资料中提出,绿盲蝽的防治适期为发现危害症状后10天左右。但这几年笔者在田间调查中发现,如果绿盲蝽数量较多,则在这10多天中仍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为此,有必要对该虫的防治适期进行探讨。经过两年的田间调查和田间试验,笔者认为该虫的防治适期应该提前,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 1、郾根据近两年的田间调查,发现第一代绿盲蝽的卵孵化期较为统一。2001年4月8日田间发现危害症状,并查到刚孵化的幼虫,以后调查只见逐渐成长的绿盲蝽幼虫,而未见刚孵化的幼虫;2002年3月26日田间发现危害症状,并查到幼虫,以后调查也只见成长的幼虫。这说明第一代绿盲蝽卵孵化期比较整齐。 2、郾根据两年的农药试验,认为绿盲蝽的防治适期可以提前。2001年4月8日发现初孵幼虫,4月12日用天王星进行防治,以后未见新孵化出的幼虫,也未见新的危害症状。2002年3月26日发现初孵幼虫,3月29日用天王星防治,以后也未见新的危害症状,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绿盲蝽的卵孵化期较为统一。 3、郾绿盲蝽幼虫刚孵化的几天基本栖息在一芽一叶上,不善爬行,此时用药,幼虫抗药性弱,且容易接触药液,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

切实抓好第二代茶尺蠖的防治


茶尺蠖是浙、苏、皖等茶区的一种主要茶树食叶性害虫。该虫以蛹越冬,一年发生6-7代。一般情况下,每年第1、2代的虫口发生数量较少,第3、5两代常出现大暴发现象。但由于去年冬季气温偏高,今年早春气温回升又快,因此,害虫的越冬虫口死亡率低,越冬代的成虫羽化不整齐,造成多年未遇的第一代茶尺蠖发生偏重,且幼虫发生不整齐。据在湖南、安徽、浙江等地的调查,局部地块每亩虫口达数万头以上,且同时存在1-4龄幼虫。根据上述情况分析,今年第二代茶尺蠖将偏重发生,幼虫发生也不如往年整齐,给防治带来困难。因此,希望各地密切注意虫情,切实做好第二代茶尺蠖的防治工作。防治适期 茶尺蠖幼虫一般有4个龄期,在不良条件下(如炎热的夏季),会出现一定比例的5龄幼虫,但第二代幼虫均为4龄。在幼虫期间,1-3龄幼虫分布在茶丛表面,食叶量小(占一生总食叶量的23%),抗药性也弱。4-5龄为暴食期(约占总食叶量的77%),幼虫向下转移,分布较隐蔽,抗药性增强。因此,化学防治应掌握在3龄前进行,又以2龄幼虫盛发期防治最好。生物防治(病毒防治)则以1-2龄幼虫期(1龄居多数)进行为好,一般应较化学防治适期提早4-5天。 根据田间抓虫室内观察预测,浙北地区第二代茶尺蠖幼虫于5月下旬孵化,2龄幼虫盛发期在5月底至6月初。但由于茶尺蠖发生区范围广,小气候差异大,幼虫孵化期前后相差可达一个月(5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希望各地加强田间调查,随时掌握虫情,做到适时防治。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选用35%赛丹乳油1000倍液、98%巴丹1000-1500倍液、2.5%功夫4000倍液或5%氯氰菊酯3000倍液等农药喷杀,这些农药可兼治小绿叶蝉、毒蛾类等害虫,巴丹还可兼治茶丽纹象甲(浓度提高为750倍液)。也可用3.2%虫杀净、0.6%清园保等农药1000-1500倍液防治。 2、生物防治:虫口数量发生较少的茶园和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可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虫口数量大的茶园,也可采取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以抑制第三代大发生。 3、喷施方法:茶尺蠖低龄幼虫分布在茶丛上层,喷药时只需将茶丛上层嫩叶层和虫体喷湿;也可挑治发虫中心。这样既可省工省药,又可保护丛内天敌。采用茶尺蠖病毒挑治发虫中心时,可加大用药浓度,以加快幼虫的死亡速度。4.防治次数:根据今年的虫情,茶尺蠖发生较重的地块,第二代幼虫需要进行2次喷药,两次喷药的间隔期为7-10天。

茶银尺蠖的防治


分布区域:江苏飞浙江、安徽飞湖南飞贵州等省发生普遍,局部地区为害严重。形态特征:成虫:雌体长12一13毫米,翅展3l一36毫米。体飞翅白色,前翅有4条淡棕色波状横纹,近翅中央有一棕褐色点,翅尖有2个小黑点;后翅有3条波状横纹,翅中央也有一棕褐色点。雌虫触角丝状,雄虫双栉齿状。卵:椭圆形,长径约o.8毫米,短径约o.5毫米,黄绿。色。幼虫:初孵幼虫淡黄绿色,体长约2毫米。2—3龄幼虫深绿色, 体长分别为6一lo毫米、lo—16毫米; 4龄幼虫青色,气门线银白色,体背有黄绿色和深绿色纵向条纹各10条,各体节间出现黄白色环纹,体长16—22毫米; 5龄幼虫与4龄幼虫相似,但腹足和尾足淡紫色,体长22—27毫米。蛹:长椭圆形,长10一14毫米,绿色,尾端有4根钩刺,中间2根较长。为害症状:幼虫咀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食光,仅留主脉。发病特点:浙江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在茶树中飞下部成叶上越冬,次年3月中旬化蛹, 4月中旬成虫大量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生,以后约每隔1月发生l代。在杭州,卵期6—9天,幼虫期15—23天,蛹期8—9天,成虫期3—8天。成虫趋光性强,卵散产,多产于茶树枝梢叶腋和腋芽处,每处1粒至数粒。卵孵化不整齐,同一天产的卵先后孵化相差3天左右。幼虫共5龄,老熟时在茶丛中部叶片或枝叶间吐丝将叶片或枝叶稍结缀,后化蛹于其中。防治方法:(1)在幼虫期选用90%敌百虫飞50%二溴磷飞50% 杀螟硫磷,每亩2—2.5两(合1000倍液);或50%辛硫磷每亩1.5—2.5 两(合1000一1500倍液),或80%敌敌畏、90%巴丹每亩1.5—2两(合15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每 亩0.25—0.4两(合6000—8000倍液)喷杀。(2)灯光诱杀成虫。

茶尺蠖的综合防治


茶树虫害是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茶树害虫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载有1000多种,我国常见害虫有400多种,其中重要的50-60种,常年造成茶叶产量损失约15%。 茶尺蠖,又称拱拱虫、量寸虫、吊丝虫。幼虫食叶,暴发时可将成片茶园食成光杆,致茶叶减产60%以上,还严重影响成茶品质。该虫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福建等省。 1、茶尺蠖的生物学习性茶尺蠖是多食性昆虫,除了为害茶树,还为害大豆、豇豆、芝麻、向日葵、菊花和杂草等。茶尺蠖在浙江、江苏和安徽等茶区一般1年发生5-6代,有的年份可能发生7代。茶尺蠖的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0.57、5.64、7.28℃,发育有效积温分别为81.69、328.51、180.70℃。 2、农业防治 不同颜色纸对茶尺蠖1龄幼虫有不同的诱集率,柠檬黄色纸诱引力最大,土黄、黄绿色纸次之。柠檬黄、土黄、黄绿色纸与茶树竞争诱集时,彩纸比寄主植物诱引力大。对茶尺蠖抗性较强(l级)的11个品种,是漱口茶、平利茶、贵州大牛皮、大方贡茶、兰山苦茶、碧云、麻姑茶、九龙茶、贵州红尖茶、灵县苦茶和菌香茶,表现敏感性(4级)的有金匙、玉兰和云尖3个品种。 3、化学防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点筛选防治茶尺蠖的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筛选出了一批低毒高效适合在茶树上使用的化学农药,如联苯菊酯、灭扫利、巴丹和除虫脲等。 4、生物防治  ①茶尺蠖天敌有50余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0种,捕食性天敌37种以上,病原性天敌4种。茶尺蠖绒茧蜂占寄生性天敌总数95%左右,是控制茶尺蠖l-2代种群密度十分有效的寄生性天敌。蜘蛛占捕食性天敌总数的59.4%,是制约茶尺蠖的主要捕食性天敌。 ②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生产上进行了大规模应用。1999-2000年应用面积达3万亩,田间防治效果在90%以上。 5、综合防治  ①加强预测预报; ②加强农业防治; ③人工捕杀; ④优选生物农药; ⑤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重视天敌,如鸟类、螳螂和蜘蛛等的保护。其中建立的茶尺蠖的发生期数学预测模型,经对浙江杭州、安吉两地34代次茶尺蠖防治适期进行了田间验证和预测,符合率为94%。建立的茶尺蠖的发生量预测模型,经在浙江杭州和安吉42代次的验证,确定化防与否的符合率在80%以上。同时,根据茶尺蠖发生的不同代别、茶叶价格、农药、用工、施药器械等因素建立了茶尺蠖的动态防治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害虫虫情监测预测为前提,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优化使用化学农药的茶尺蠖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并建立了茶尺蠖综合防治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在不同生态区(浙江、江苏等省)进行了规模化大范围的应用,取得较大的成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综合防治油茶尺蠖


油茶尺蠖又叫量步虫,是油茶主要的食叶害虫。其发生面积广、危害大,以蛹在油茶树蔸周围土里越冬,次年2月上旬开始羽化,3月下旬孵化幼虫,5月底入土化蛹。对其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人工防治。1、挖蛹埋蛹。秋冬季节结合垦复,除灭土里的蛹,或将蛹埋入土层深处使之不能羽化出土。2、捕蛾挖卵。尺蠖2月上旬至3月中旬羽化产卵,成虫飞翔力弱,而油茶树一般不高,可人工捕捉。卵块一般产在树枝下方或树干阴凹面,粘附不紧,可用竹片或小刀刮卵。我省群众的经验是:“桃花开,菜花黄,捕蛾刮卵切莫忘。惊蛰刮卵不算早,春分刮卵也不迟。莫等清明出虫子。”3、捕捉幼虫。“早稻插,麦子黄,上山捉虫王。”4~6龄幼虫药杀效果差,可组织群众上山捕捉。幼虫可带回喂家禽。 药物防治。药物防治尺蠖应坚持“治早、治小”的原则,效果才好。要在每年4月上旬左右卵块基本孵化4龄幼虫以前用药。每亩用3%敌百虫粉剂3公斤喷粉,杀虫率在91%以上。用50%二溴磷、25%亚胺硫磷、40%治螟灵1000倍液防治2~3龄幼虫,每亩用药液50公斤,效果为97.3%~100%。用90%敌百虫晶体0.5公斤对水1200倍液防治,每亩用药液50公斤,效果为95.6%。 生物防治。利用尺蠖的天敌──寄生蜂、寄生蝇、鸟类和菌类等来防治。据试验,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每毫升1~2亿孢子的菌液喷杀2~3龄幼虫,灭虫率达90%以上。此外,鸟类中的白头翁、鹑雉、竹鸡等,寄生蜂中的姬蜂、土蜂等都是油茶尺蠖的重要天敌,应大力保护利用。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尺蠖


尺蠖,俗称量步虫,是鳞翅目尺蠖蛾科昆虫。我省茶园尺蠖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油桐尺蠖、银尺蠖、灰尺蠖、油茶尺蠖,其中以油桐尺蠖发生最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曾先后在连平、英德、阳江、蕉岭等地一些大型茶场引发成灾,吃光不少茶树。油桐尺蠖也叫大尺蠖,是茶园发生的尺蠖体型最大的一种,以幼虫为害,食量大、寄主多,严重时将茶园芽叶全部吃光,形成光杆。这种虫成虫银灰色,体长20-25毫米,展翅50-70毫米,翅面有黑色小点密布,前翅有3条较明显的黄褐色波纹,后翅有2条波纹,雌蛾腹部肥大,末端有一束黄色绒毛。幼虫的颜色变化很大,随栖息环境而变,成长的幼虫体长达70毫米,头部中央凹陷,身体腹部第4、5节背面各有一对突起点,蛹头部有角状突起一对。卵椭圆,长0.7-0.8毫米,初产时鲜绿色,后变淡绿,上有黄色绒毛覆盖。 大尺蠖在广东每年发生三至四代,以蛹在被害茶树附近的土内越冬,次年四月出现成虫,广东省内以第一代发生较整齐,受害较重。此虫的成虫白天喜欢栖息在茶园附近的高大树木或电杆或建筑物1丈以下的地方。幼虫从4龄开始食量大增,有保护色和拟态现象。大尺蠖的天敌有黑卵蜂、绒茧蜂、核多角体病毒等。其中以核多角体病毒对其种群发展影响最大。 防治大尺蠖可以采用下述办法: 1、生物防治。用多角体病毒制剂或苏芸金杆菌hd-1制剂,两者产品市面均有销售。病毒多角体也可以通过自己采集而获得,在田间采回染病的虫尸,将虫尸加水磨碎,用其汁液喂饲幼虫,以便扩大增殖,然后将得病幼虫磨碎,掺入一定量的水喷于茶树上,幼虫吃了后便大量发病死亡。据试验每亩地有6-8条死虫就够了。茶园中,若大尺蠖发生病毒病流行一次,以后七八年都将难于再见到其幼虫。 2、捕打成虫。重点在四月份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清晨组织捕打。 3、消灭虫蛹。可结合耕管、施肥等,用小齿耙将蛹收集或深埋土下。80年代初温泉茶场曾在3亩地中收到这种虫的蛹150斤。 4、喷药防治。这种虫对一般的农药抵抗力很强,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则有特效。如10%天王星6000-8000 倍液、20%杀灭菊酯5000倍液、10%除虫精或10%高效灭百可5000倍液。但这类药不宜多用,一年用一次就行了。

茶树云尺蠖及其防治措施


体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3mm,翅展70mm左右,雄蛾略小。头顶白色,颜面黄色,复眼灰褐色,触角黑色,雌蛾丝状,雄蛾短栉齿状。体白色,被有少许黄褐色鳞毛。翅白色,前翅外横线和内横线为黑色波状纹,亚外缘线区、中线区、亚基线区鳞毛黄褐色,翅基肩角处具2个黑点,前缘中部有一黑色肾状纹,中央灰白色。后翅仅外横线黑色,亚外缘线区鳞毛黄褐色,翅中部具一黑色环状纹,中央灰白色,后缘中部生一黑斑。雌虫腹部有黑色环纹6圈,雄为7圈,腹未有黄色毛丛。

卵绿色,球形。幼虫末龄幼虫体长45—65mm。初孵幼虫黑色,背线灰白色,长大后体色多变。头顶中央有似三角形的黑褐色下陷斑纹,两侧呈牛角状突出。前胸背面两侧各有角状突起1个。腹面黑色,腹部第八节背面无微突。蛹长21—25mm,黑褐色。

分布地区

分布在西南茶区。

防治措施

(1)深翻灭蛹。方法参见茶尺蠖。

(2)人工防治 ①在发生严重的茶园于各代蛹期进行人工挖蛹。⑧根据成虫多栖息于高大树木或建筑物上及受惊后有落地假死习性,在各代成虫期于清晨进行人工扑打,也是防治该尺蠖的重要措施;②卵多集中产在高大树木的树皮缝隙间,可在成虫盛发期后,人工刮除卵块。

(3)掌握在孵化盛末期对茶园附近高大树木及其周围的茶丛进行喷药防治,药剂种类参考茶尺蠖,但浓度须适当提高。

(4)灯光诱蛾于成虫发生盛期每晚点灯诱杀成虫。(5)提倡施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每km2 用多角体2500亿,对水140L,于第一代幼虫1—2龄高峰期喷雾(相当于1.4×10 8 多角体/ml),当代幼虫死亡率80%,持效3年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