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分析茶,比如从茶叶生物化学物质来看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叶生物化学 茶叶分析 茶叶化学

茶叶生物化学。

茶叶生物化学物质

茶树的主要生物化学成分有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微生物等。

与成品茶香气有关的成分有点在鲜叶中已经存在,但大部分是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如鲜叶中的香气成分只有50多种,较多的是青叶醛和青叶醇,具有青草气和酒精味。

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是绿茶香气成分增加到100多种,红茶增加到300多种。它们主要是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物质。

古茶树生物化学成分特点

总体是云南、广西、广东等南方乔木型、小乔木型茶树,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高,氨基酸含量偏低,简单儿茶素在儿茶素总量中比率大。

云南、广西茶树咖啡碱含量多在4.0%左右;长江流域一带的灌木型茶树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偏低。

苦茶资源含有较多的苦味氨基酸和丁子香酚甙。

(1)野生型与栽培型茶树平均值除水浸出物两者较接近外,其他成分全是栽培型高于野生型,其中儿茶素含量栽培型要高于野生型30.6%,这是茶树系统进化和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是栽培型茶树总体品质优于野生型茶树的生化基础。

(2)从各项成分的变异系数(C.V)看,栽培型茶树也都低于野生型茶树,尤其是儿茶素野生型达到57.67%,是栽培型的一倍之多,表明野生型茶树呈明显的离中状态,所以野生茶的利用更要加强鉴定和选择。

(3)栽培型茶树各项成分中除茶多酚外最高值全是白毛茶种,表明该种在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中可作为重要原始材料或亲本利用。

(4)野生型茶树茶多酚最低含量为9.73%、儿茶素最低含量为2.98%、氨基酸最低含量为0.51%,咖啡碱含量为1.25%,都显著低于常规值,反映野生型茶树系统化上的原始性。栽培型茶树相对比较均衡,未超出常规范围。

栽培型茶树不同树型与生化成分的关系

(1)水浸出物平均值小乔木型大于乔木型和灌木型,但差距都不大。灌木型中亦有大于50%含量的,这解释了部分灌木型茶树茶叶品质醇厚耐泡的原因。

(2)茶多酚平均值和最大值亦是以小乔木型大于乔木型和灌木型,这符合适制红茶的栽培品种以小乔木型最多的特点,也是乔木、小乔木大叶茶涩味中的主要原因。但灌木型中也不乏大于30%的高多酚茶树,所以灌木型中小叶茶中也有优质红茶品种。

(3)儿茶素平均值乔木型与小乔木型差异很小,但显著大于灌木型,趋势与茶多酚基本一致。

(4)氨基酸平均值灌木型稍大于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这是灌木型茶树多半更适合制绿茶的生化基础。但乔木型和小乔木型中亦有高氨基酸茶树,甚而最大值要明显高于灌木型,这是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适制多种优质茶的生化基础。

(5)咖啡碱是含氮化合物,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影响较大。平均值以小乔木型最大,乔木型和灌木型接近。不仅小乔木型中有高达5.70%的,灌木型中亦有高达5.62%的高咖啡碱茶。

精选阅读

如何辨别茶叶里是否添加了化学物质?


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茶,闻起来很香,泡出来却没有茶味。不免让人怀疑茶叶里是不是添加了香精造成的。那么,如何识辨茶叶里面有没有添加香精呢?这些小知识或许可以帮到你。

什么是香精茶?香精茶一般价格都较低,普遍是一些陈茶或残茶,加入香精和色素进行翻新,或品质较差的茶用香精提香产生的。

如何辨别茶叶是否添加香精?

1、闻干香

因为茶的特殊加工工艺,干茶时的香味并不高,如果您捧一把干茶放到鼻子下闻,香气清幽、自然,那么一般是没有添加的;相反,如果干茶的香味浓烈扑鼻、并且香味在鼻子里久久不散的话,那么加入香精的可能性就很高。

2、用手搓揉茶叶

可以用手将茶叶进行揉搓,如果手掌中会依附上一些粉剂或颜色,那么也是加入了一些添加剂的。

3、低温冲泡闻香

用80度的水冲泡后,茶汤浑浊,或香气很高的,那么有可能加入了香精的。因为干茶大多数都是用95度以上的水冲泡,香气和味道才会出来,而大部分香精在80度的水温下,已经迅速溶解出香了。

4、观察茶香持久度

冲泡后,如果每一泡茶香都下降的很快,而且茶香缺乏变化,甚至冲泡到第三泡时,就没有了茶叶的香气,可能是添加了香精。

5、隔夜观察茶渍

茶叶喝完后,先不用洗杯,隔夜之后,第二天早上你会发现茶杯里会有一层厚厚的茶渍,如果茶渍的颜色呈浅黄、深黄、橘黄等黄橙色系的均可表示这道茶不含有任何添加剂,反之如果茶渍呈现出浅绿、深绿、墨绿等其他颜色则表示这道茶可能含有添加剂。

茶叶是否添加香精,相信各位茶友们通过以上方法一试便知,希望茶友们都能买到自己心仪的好茶。

如何分辨茶叶里是否添加了化学物质?


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茶,闻起来很香,泡出来却没有茶味。不免让人怀疑茶叶里是不是添加了香精造成的。

那么,如何识辨茶叶里面有没有添加香精呢?这些小知识或许可以帮到你。

什么是香精茶?香精茶一般价格都较低,普遍是一些陈茶或残茶,加入香精和色素进行翻新,或品质较差的茶用香精提香产生的。

如何辨别是否添加香精?

1、闻干香因为茶的特殊加工工艺,干茶时的香味并不高,如果您捧一把干茶放到鼻子下闻,香气清幽、自然,那么一般是没有添加的;相反,如果干茶的香味浓烈扑鼻、并且香味在鼻子里久久不散的话,那么加入香精的可能性就很高。

2、用手搓揉茶叶你可以用手将茶叶进行揉搓,如果手掌中会依附上一些粉剂或颜色,那么也是加入了一些添加剂的。

3、低温冲泡闻香用80度的水冲泡后,茶汤浑浊,或香气很高的,那么有可能加入了香精的。因为干茶大多数都是用95度以上的水冲泡,香气和味道才会出来,而大部分香精在80度的水温下,已经迅速溶解出香了。

4、观察茶香持久度冲泡后,如果每一泡茶香都下降的很快,而且茶香缺乏变化,甚至冲泡到第三泡时,就没有了茶叶的香气,可能是添加了香精。

5、隔夜观察茶渍茶叶喝完后,先不用洗杯,隔夜之后,第二天早上你会发现茶杯里会有一层厚厚的茶渍,如果茶渍的颜色呈浅黄、深黄、橘黄等黄橙色系的均可表示这道茶不含有任何添加剂,反之如果茶渍呈现出浅绿、深绿、墨绿等其他颜色则表示这道茶可能含有添加剂。

茶叶是否添加香精,相信各位茶友们通过以上方法一试便知,希望茶友们都能买到自己心仪的好茶。

茶叶的化学鉴别


如果可疑叶片不含咖啡碱和锰,已能证明不是茶叶,但若检出咖啡碱与锰,也还不能肯定可 疑叶片就是茶叶。因此,还需要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作有无茶氨酸的检验,来最终判 定茶叶的真假。

市场抽查发现,散装茶普遍质价不符,质次价高;包装茶中有不少不法商贩伪造“猴王”、 “京华”等名牌商标、包装,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而且缺斤短两。以“京华”牌为例,其 商标、寿字图案和包装袋图案都进行了注册,受国家法律保护。包装定点印刷,细致精美, 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包装茶时应仔细辨认,注意比较,避免上当。

1999年第4季度对茉莉花茶国家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限值的占4 2 9%。我国产茶区域辽阔,品种繁多,多数茶园地处高山,水土纯净,污染小。但处于丘 陵地区的茶园,夏秋茶季病虫害多,茶农忽视农药正确使用,致使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在 茶叶加工拼配过程中,原料相互混杂,扩大了农药残留污染范围,严重影响了茶叶声誉和 内销 、外贸出口。欧盟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检验标准就大大缩小了茶叶的农药残留限量指 标,我国作为产茶和出口大国,面临严峻挑战,北京、天津、上海已制定了严格的茶叶质量 标准。

影响茶叶滋味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化学成分滋味物质


喝茶,即一个看其形、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千变万化的香气和滋味带给感官的愉悦,品茶、识茶,把茶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一种茶便是一种滋味,尤其是普洱茶,更是形成了一山一味的独特风格。今天,思思就与茶友们分享一下影响茶叶滋味的最根本因素——茶树品种。

说起茶叶滋味与品种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鲜叶中各种与滋味有关的化学成分含量(主要是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等)是形成成品茶滋味的物质基础,不同的茶树品种,其多种内含成分含量是不同的,因为品种的一些特征、特性往往与茶树物质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也导致了不同品种在内含成分上的差异,如树型、叶型、叶色、发芽迟早等均与滋味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一般而言,乔木型品种都含有较丰富的茶多酚,而灌木型茶树茶多酚含量往往较乔木型低;叶型大小与茶多酚的含量也表现出同样的关系,叶型较大的品种,其茶多酚、儿茶素的含量一般较高;叶色与茶多酚的关系也很密切,一般来说,叶色呈黄绿色的品种往往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和儿茶素,而叶色较深则相反,其茶多酚、儿茶素的含量较低,而氨基酸的含量较高,紫芽型品种含有较高的花青素;发芽早的品种由于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就能萌芽生长,其氮代谢比较旺盛,使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一般高,而晚发芽的品种则相反,碳代谢较为旺盛,使其茶多酚的含量较高。因为品种与滋味物质含量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同一品种鲜叶制成不同茶类或不同品种鲜叶制成同一茶类,都可能使其滋味品质悬殊。下面,思思将通过两个实例让茶友们进一步了解。

其一:我们都知道,云南早期制茶,红茶是主导茶类,品质好,出口较多。红茶包容性强,可加多种调味剂制成不同风味的茶饮,其中,红碎茶是应用最广的,其滋味要求浓、强、鲜爽,大量实验表明,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与红茶的滋味品质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茶多酚含量较高的品种制红茶,其滋味品质最好,如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种、英红1号等品种的茶多酚在夏季可高达40%。

其二:绿茶的滋味取决于多种水溶性物质的含量及组成比例,其中多酚主要调节茶汤浓度及苦涩味程度,氨基酸调节鲜、甜味。实践证明,茶树品种的氨基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绿茶滋味的品质优次,一般而言,氨基酸含量高的品种制绿茶,其滋味品质最佳,两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也就是说氨基酸含量越高的品种制出来的绿茶品质越好。

与适合制红茶的品种相比,用来制绿茶的品种要求氨基酸含量较高,而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酚/氨比值小,否则若用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酚/氨比值较大的品种制绿茶,则往往滋味苦涩。

茶叶生物碱


茶叶生物碱是茶树体内一类含氮杂环分子结构的有机化合物。

在茶树体中,主要是嘌呤类生物碱,其次也有少量嘧啶类生物碱。茶叶中已发现的嘌呤碱有: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腺嘌呤、乌便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拟黄嘌呤等,嘧啶碱中有:胞核嘧啶、尿嘧啶、5-甲基胞核嘧啶、胸腺嘧啶等,其结构特点均以嘌呤环为基本骨架。

茶叶生物碱中,最重要的是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咖啡碱一般占干物量的2-4%,可可碱约含0.05%,茶叶碱约含0.002%。

①咖啡碱:学名为1,3,7-三甲基黄嘌呤,呈白色柔韧有绢丝光泽的针状结晶体,无臭、有苦味,露置干燥空气中有风化性,常集结成团;能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水溶液对石蕊试纸呈中性反应;能溶于乙醇、丙酮,易溶于氯仿,难溶于乙醚或苯。

咖啡碱为碱性极弱的生物碱,和酸形成的盐亦极不稳定,溶于水或醇时,又会立即分解,转化成游离的咖啡碱和酸。咖啡碱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组成。在红茶中的咖啡碱能和茶黄素、茶红素等品质成分形成复合物,提高茶汤的鲜爽度。

②可可碱:学名为3,7-二甲基黄嘌呤,又称可可豆碱,呈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苦味,溶于热水,难溶于冷水及乙醇,几乎不溶于苯、乙醚、氯仿;具有两性反应。

③茶叶碱:学名为1,3-二甲基嘌呤。又称茶碱,系可可碱同分异构体。呈白色无臭的结晶性粉末,熔点269-274℃;略溶于冷水、乙醇或氯仿,易溶于热水,难溶于乙醚;具有二性化合物性质,酸性比可可碱强。

茶香,茶叶芳香物质!


或许你知道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香,或许你也知道好的茶有好的香,但这香,我们品茶时所共同追求的能带给我们嗅觉上享受的东西,为何如此迷人?不过是一片树叶,为何如此的神奇,或许这个你不知道。

一、为什么我们会觉得香

如果您路过医院,你可能会闻到浓重消毒水的气味;如果上洗手间,不是樟脑的气味便是刺鼻的厕臭;如果走过被重度污染的小河沟,那不用说,“臭水沟”三个字马上出现在你的脑海中;但如果您去到花卉市场,各种鲜花的芳香便会扑面而来;如果是到了中午做饭时,那可能便是香喷喷的饭菜香味;如果你正在品尝一杯正岩的大红袍,那些悠长的香气充满着鼻腔,必定让人陶醉在这岩骨花香之中……这些,都是靠我们鼻子嗅到的。

品茶有香,这基本就是靠我们的鼻子。

关于我们人到底是如何感知各种香气的,在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先进行科普一下。

关于香气或嗅觉的形成,现在科学家们研究成果的基本原理认为:带有香气的那些物质(芳香物质)会像水蒸气一样散发开来(挥发性),进入我们的鼻腔当中,被很多很多的嗅觉细胞捕获,然后产生嗅觉神经冲动形成信号,经嗅觉神经传递到我们的大脑,最后又经大脑处理和分析后从而形成嗅觉被我们所感知。所以呢,一、是要有挥发性的芳香物质,二、是能引起嗅觉细胞的神经冲动,三、自然就是这个人是个感官及心智正常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香气的存在。

所以,茶的香气是怎么样的,我们得先来研究研究茶叶的芳香物质!

二、引起茶香的都有些啥东西

根据气相色谱等分析,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包括

(1)碳氢化合物、(2)醇类、(3)酮类、(4)酸类、(5)醛类、(6)酯类、(7)内酯类、(8)酚类、(9)过氧化物类、(10)含硫化合物类、(11)吡啶类、(12)吡嗪类、(13)喹啉类、(14)芳胺类等。

原来如此多的物质类别能带来香气的感觉,所谓的香,其实并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个组合,不同类别的组合以及同类别不同浓度数量的组合,这又被称为“挥发性香气组分”。

这组分固然非常非常的复杂,但是也恰好是因为复杂,所以我们品茶才有了更加广阔的谈论空间以及更加美好的想象,也就似乎有了更美妙的意思。迄今为止,已被分离鉴定的茶叶芳香物质约有700多种,但主要的成分是那么数十种。

三、低沸点芳香物质与高沸点芳香物质

为了更加简便的来理解茶叶的芳香物质,我们还可以参照这些物质沸点的高低,简单的把上面表格所列的划分为低沸点芳香物质和高沸点芳香物质。注意,这只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很明确的沸点界限。这样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来理解茶香:低沸点芳香物质是在温度比较低时就能自然挥发出来,容易被我们闻到(如清香),而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则是要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才能挥发出来,需要加热时才容易闻到(如蜜香)。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茶叶从鲜叶开始,按照不同的发酵程度,不同的加工工艺,出来会得到不同的香型,如果我们参照芳香物质沸点高低的挥发性进行一个简单的排列,那么很有意思的,我们大致上可以得到一组茶叶的基本香型:

青臭(茶青时)——清香——豆香——板栗香——花香——蜜香——果香——甜香——焦糖香——陈香

往后喝茶时只要闻一闻,找找这个茶的气味如何,大概处于什么位置,那么可能也就很有意思的,大致会了解这个茶怎样被做出来的。下面这个表格列出的是我们认为的六大茶类的基本香型:

一般而言,发酵程度越轻,受热量越少的茶叶,其香气特点沸点越低,香型越靠前;而发酵越足,受热量越足的茶叶则相反,沸点越高,香型靠后。当然黑茶类由于发酵原理的特殊性,则往往带有菌香或者陈香。

我们建议,对于茶香的把握,辨别清楚基本香型即可,没多大必要非得对应上某一种物质,香气内涵物质复杂,而且是若干个不同的芳香物质的共同作用下刺激使人的产生感觉。每个人的感官受耐性及其人生阅历不同也会影响感觉的判断。最佳的做法是买一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具体芳香物质成份质量比例分析。接下来我们聊聊如何辨别茶叶芳香的品质。

四、关于芳香的品质

关于芳香的品质,茶叶审评其实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香的类型、香的高低、香的长短和香的纯异。

1、香的类型不用讲啦,前面已经序列了很多。

2、香的高低指的是香气浓度的高低,茶香越浓自然越好;

3、香的长短指的是香气的持久性,对一个茶样进行冲泡,直到十七八泡香气依旧强烈,衰减很少,那么我们就说这个茶香悠长,反之两三泡香气就已经衰减得厉害,变得很低了,则我们说这个茶香短;

4、而香的纯异则指这个香气是不是都是本身具有的茶香,与香气的类型无关,主要看有没有混杂着其它的不舒服的异味,如烤焦的味道,发霉的味道,或者吸收了环境中的其他味道。香气必定是越纯越好。

品鉴茶的香气,你有着怎么样的追求呢?其实我们觉得茶香应追求其“悠长”与“纯正”,太浓烈的香有时反而会给人很假的感觉。

五、茶香中的瑕疵

制茶师傅的手工千差万别,而且天气温度等自然气候因素影响下,难免茶的品质会有时不同,有时茶香不好,香低短,夹带些异杂气味往往是在所难免的。一般而言,茶叶当中,不好的气味有哪些呢?大致上是有以下这么几个最常见的,看下面:

如果您在试茶时发现香气当中有可以跟上面对上号的,那好,这个茶要被降格了,或者您有了砍价的理由,顺便说一句:为了能敏感的发现这些香气当中可能会夹带有的瑕疵,请在开水洗完茶或第一泡茶后,趁热闻一闻那股茶叶蒸腾起来的气味(专业叫“热嗅”),因为这时候是最容易闻出来的。

六、还应了解的茶香的一般规律

一般而言,春茶、芽和一叶的细嫩茶,都尽可能的要保留或生成更多的清香类芳香物质,而秋茶和二三叶的料则要保留或生成更多的花香类和蜜香类芳香物质,于是我们有了“明前茶”和“秋茶上市”,说白了就是无论滋味也好,香气也好,这两季茶相对突出。

另外,对于不同海拔的茶香,个人感觉通常高山茶香细纯、高长,而低山茶香则偏浊偏低。有些“大师”自称闻一闻就能判断茶树生长的海拔,而且精确到米,对于这个,俺们不置评论,只给“呵呵”。

而对于新旧茶的香,这应该是比较容易区别的,新茶总体有比较新鲜的感觉;而旧茶,放的好的陈香干爽明显,放得不好的不是酸馊了就是带有霉气,令人不快。

相信有了这些关于香气的基础知识,大家在把握茶香时也就有个方向了吧,当然品茶仍离不开经验,多品多喝多对比,对自己提升是很快的哦!

七、茶香的魅力

好啦,最后,在

茶叶生物氧化过程意义


什么是发酵?

通常所说的发酵,多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发酵现象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了解它的本质却是近200年来的事。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有机物被生物体氧化降解成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统称为生物氧化。

工业生产上定义的发酵——工业发酵:工业生产上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实现的工业生产均称为发酵,比如啤酒酿造、味精生产等。食品中的发酵: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黄酒、啤酒、葡萄酒等。

茶叶的发酵—茶叶生物氧化过程意义

人们常说,中国茶叶按照发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综合制法,分为六大茶类。但这里的发酵一词,在中国茶叶的惯用语境中,则与上述微生物发酵全然不同。在茶叶中,同一片绿叶是通过控制生物氧化而被加工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这一过程也被错误地称作发酵。这一过程更像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也许更应该被称作生物氧化。茶叶的生物氧化是细胞壁破损后,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促进儿茶素类进行的一系列的氧化过程。

在茶叶的细胞里,儿茶素类存在于细胞液中,而氧化酶主要则存在于细胞壁中,而非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所以需要使细胞壁破损。这也自然解释了发酵茶需要揉捻的原因。根据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也就区分了全发酵、半发酵、轻发酵。在红茶中,多酚类氧化程度很高,则称之全发酵;乌龙茶中多酚类的氧化程度约一半左右,则被称为半发酵。

例如在红茶加工中,发酵目的是使叶子中所含儿茶素氧化。叶色由绿色转变成铜红色,生成红茶特有的颜色。茶叶液胞膜受损伤后,液泡内的多酚类、氨基酸等物质,逐步被氧化,同时由于儿茶素氧化,使叶子中一部分物质进行化学作用,生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

茶叶种植的分析


茶叶种植的分析

茶可以分为四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白茶。根据口感、气味以及草药成分的不同,茶的分类还可以更细。但在本文中,我们将简单扼要地向您介绍主要的四类茶叶。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四类茶叶并不是按茶树种类划分,而是按其加工方式划分,因此不同类的茶叶很有可能采自同一棵茶树。

不管哪种茶叶,制作的第一步都是将茶叶从茶树上摘下来。而为什么茶会分为四大类,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色香味呢?这是因为它们的加工方式各不相同。

和葡萄酒一样,茶的味道和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长环境。虽然茶树可以在从海拔0米到2100米的任何地方生长,但种植在多雨地区(年降雨量约为1,000mm)的酸性土壤上的茶叶口感最好。

全球拥有大型茶叶种植园并可以大量生产茶叶的国家有30多个,其中最大的四个茶叶生产国是中国、印度、肯尼亚和斯里兰卡。大部分茶叶都是手工采摘,以保证较高的茶叶品质——机器采茶往往太过粗糙,容易损坏茶叶。茶叶一年可以采两季——早春采“第一茬”,夏季采“第二茬”。为了让茶树停留在生长的早期阶段,茶农会不断修剪枝叶。采茶时,茶农一般只采每株茶树顶端枝条上的两片茶叶和一朵花苞。

氧化随处可见。当您切开一个水果,让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氧化反应就会发生——您会发现水果的颜色逐渐变成褐色或黑色。汽车生锈其实也是一种氧化反应,只不过后者听起来更顺耳。氧分子会和任何物质发生反应,不管是自行车上的金属零件还是苹果的果肉。一般情况下,苹果的果皮会保护果肉不与氧分子发生反应,但如果苹果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氧分子会不断“腐蚀”果皮。对于水果或汽车而言,氧化不是什么好现象,但对于某些类别的茶叶来说,它可是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茶叶物质成分“嘌吟碱类物质”介绍


嘌吟碱类物质

茶叶中还古有嘌呤碱类物质,也叫做生物碱。这类物质属于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在医学临床中有广泛应用,通常是作为健补药。在茶叶巾,生物碱主要有三种,即咖啡碱、茶碱和可可碱。因为这三种物质都属于甲基嘌呤类化合物,所以它们在药理功能方面都非常相近,所不同的只在于作用的强弱和大小。一般地,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在2% - 5%之间,其功能主要有:兴奋神经中枢,消除疲劳,增强心脏功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血小球的过滤率,即利尿功效;对平滑肌起到弛缓的作用,有助于消除支气管和胆管的痉挛。另外,咖啡碱还有助于消化,以及解毒和消除人体内有害物质等。值得一提的足,由于茶叶含有咖啡碱,所以饮茶可以提高人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能力,能够消除睡意,清醒头脑,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帮助。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兴奋作用,和酒精、烟碱、吗啡之类不同,它不会伴有继发性抑制和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其原因在于茶叶中的咖啡碱对于大脑皮质的兴奋作用,属于一个加强兴奋的过程,而其他兴奋药常常是通过削弱抑制过程而引发的兴奋作用,这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所以,可以这样说,咖啡碱所引起的兴奋,比较接近正常的生理兴奋。

茶碱在茶叶中的含量大概在0.05%左右,其功能和咖啡碱类似,不过在兴奋神经中枢方面的作用上不如咖啡碱,其强于咖啡碱的方面是强化血管、强心利尿、弛缓平滑肌等。可可碱在茶叶中的含量为0.002%左右,其功能类似咖啡碱、茶碱,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不如可可碱,而在强心、松弛平滑肌等方面的作用,比咖啡碱强而比茶碱弱;在利尿功能上,虽然弱于咖啡碱和茶碱,但更持久。

茶叶在冲泡的时候,有80%左右的咖啡碱能够溶解于水,为人体吸收利用。成年人如果每天饮三四杯茶,就可摄取咖啡碱约0.2克。

嘌呤

人体之中存着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它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嘌呤核苷酸,它的重大作用体现在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和组成辅酶等方面。如果它的代谢出现紊乱就会引发痛风。 嘌呤通过代谢变化最终变成尿酸。尿酸在人体之中不具备任何生理功能,通常情况下,这些东西2/3是从肾脏排出,剩下的1/3是由肠道排出。

由于人体中的屎酸是不断产生和排泄的,所以它在血液中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正常情况下,每升血里面含有的尿酸,男性在0.42毫摩尔以下,女性在0.357毫摩尔以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