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叶杀青、揉捻、干燥过程中的化学作用

发布时间 : 2019-11-16
泡茶过程中如何换茶叶 茶叶鲜叶分级 乌龙茶的鲜叶

泡茶过程中如何换茶叶。

首先鲜叶的质量,嫩匀度合乎要求,新鲜度正常,无劣变;色泽纯绿和深绿,无紫芽叶;大叶种鲜叶,在付制之前必须经过摊青,有利降低涩味。

杀青:

在合理的温度下使鲜叶产生热化学作用,构成三个主要特点。

1.构香;在热化学作用下,青草气挥发;香气单体异构化或脱水结合形成新香气成分。

2.构味;由于热化学水解作用下,氨基酸,水化果胶增加;多酚类总量降低。Cy316.cOm

3.构色;热化学作用叶绿素脱镁,部分黄酮类氧。

揉捻:

杀青叶摊凉后揉捻,加压方式使茶叶继续发生水解作用,氨基酸增加;滋味物质起混合作用,部分滋味物质粘附在叶表,再一次形成了构味。揉捻工艺要求:成条率80%以上;叶组织破损率45%—55%。

干燥:

也是一个热化学作用,综合了以上三个特点使其更加纯正。构香:热化学作用,香气单体聚合脱水,异构化产生茶香;糖,氨基酸脱水产生茶香。构味:脂型儿茶素部分裂解为简单儿茶素(降低涩味)淀粉裂解为可溶性糖。构色:叶绿素降解物及其脂溶性色素存在叶底;绿黄色的黄酮类水溶色素构成汤色。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抗衰老的化学作用


人的生长代谢固然受遗传因素的支配,但同时受到内外一些物质的影响。某些物质在人体内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损伤人的细胞或组织,加速了人体的衰老。 自由基是具有不对称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基团,如氢自由基、超氧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羟自由基、有机自由基、烷氧基自由基等等。这是一些极为活跃,反应能力极强的微粒,除了人引入食品饮料药物在体内产生外,辐射、高温或环境异常因素也能诱发自由基的形成。自由基在人体内所造成的危害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它能氧化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使脂肪变质,造成细胞膜、线粒体膜、溶酶膜硬化,膜的功能失常,产生动脉硬化,于是促使人体衰老。 二是它能引发脱氧核醣核酸(DNA)破坏,从而促使智力衰退、肌肉萎缩,产生早衰现象。 三是它能对蛋白质的氧化破坏,直接造成人体衰老。 自由基对人体的破坏还不至这些,这里不一一细述。自由基危害人体,人体也有清除和防御的本能,人体能产生几体酶在水解反应中清除自由基,人的饮食中也往往吸入抗氧化剂,缓解自由基危害,所以通常口服一些非酶性的VE、VC也有好处。如果从茶叶提取茶多酚制成药物,那是很理想的抗衰老剂,但是,现在还做不到人人依赖茶多酚永葆青春,只能每天喝几杯绿茶延年益寿。

茶叶中的杀青与揉捻


茶叶中的杀青与揉捻!杀青,是制作普洱茶中最难的,最伤劳力也是影响普洱后期陈化容易产生高温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杀青也是影响山头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杀青因人而异,于是表现出了人为的个性,杀青投鲜叶要控制在三分之二锅的面积以下,温度没量过,通俗的讲温度要达到鲜叶入锅吱吱的响,每分钟不少于40次左右的抖翻以防炒糊,摸梗均匀软了才能出锅。

杀青在口感中的表现很简单,杀不够——青味重,杀过了——汤水浑,有糊叶,不均匀等。提醒众茶友,我们有时在喝新生茶观察叶底可见部分茶叶有红边红梗等并不是杀青导致,而是采摘以后在摊凉过程中捂的时间过长导致!

揉捻,揉捻影响条索,因揉捻人的习惯和手法不同而导致干茶外形不同,有些漂亮有些难看罢了,关键是揉捻的过程茶叶本身的细胞被破坏,很活跃所以很容易吸收异味,杂味等。

有烟味的茶,洗茶一道,重泡一次闻叶底,如果还有烟味则说明此茶烟味已深入茶叶细胞,很可能是杀青,揉捻这个过程感染烟味的,以后将长期存在,如果叶底没烟味了,这种茶的烟味是大多是干燥时候稍感染是可以散去的,值得留!

铁观音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初探


研究铁观音茶叶制造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变化及品质形成机理,将有助于茶农在生产实际操作提供一些指导方向。也可以根据这些化学变化的机理改进茶叶的制作工艺,对于提高茶叶品质进而提高茶叶的价格增加家庭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闽南茶客对此研究了乌龙茶的制造化学变化,将这些技术特点与铁观音的制造工艺进行结合,不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也能加以推广。

首先铁观音茶叶的色泽、芳香和滋味都是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变化成形成。通过晒青、摇青、做青等过程,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上升、儿茶青由于酶促氧化而减少,少量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不断形成和积累。该氧化反应在做青前期较为缓慢,后期儿茶素氧化加速,氧化产物在幅度增加。

在摇青这种半发酵的氧化还原体系中,儿茶素的轻度氧化,促进了类萝卜素的降解,形成二氢海葵内酯和茶螺酮等香味成分;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大量氨基酸明显减少、微量或小量的氨基酸成分有所增加;可溶性糖与氨基酸在做青及后续的干燥工序中发生降解及反应生成吡嗪类、吡咯类和吡喃类衍生物,对增进香气具有积极的作用;中绿素降解对铁观音砂绿油润的外形色泽具有重要的意义。

挥发性香气成分在晒青、摇青后不断形成与积累。中、高沸点成分的增加尤为明显。

做青过程中增加较多的有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醛、B-紫罗酮、橙花叔醇等。铁观音的加工中,由于具有苦涩味的酯型儿茶素脱没食子酰基而成为游离型儿茶素,但又保留相当数量的酯型物质,使基滋味兼具绿茶的鲜浓和红茶的甜醇与回味感!

了解铁观音制作过程三个重要工序对茶叶产生的化学变化,茶农如果结合以前的实战经验加以调整说不定就可以生产出更好的茶叶,也能够更加合理地加工不同的茶青。

品茶过程中的鲜、甜、苦、涩是从哪里来的?


“喝茶的时候,茶汤里的滋味通过舌头传达给大脑,产生满足或者享受的感觉”

让舌头产生这些滋味的物质是什么?让我们来科普一下它的构成物质。

茶中的呈味物质可分为:糖类、氨基酸、酚类物质及其氧化产物(主要为茶多酚)、嘌呤碱(以咖啡碱为主)、有机酸和茶皂素等。茶叶滋味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呈味成分的综合反应。因此各种呈味成分含量多少,彼此之间比例的改变都会影响茶汤滋味。

所以,取材的老嫩程度,以及春夏秋冬各季节所制作的茶的口感都会有较大差别。老嫩,季节的不同,茶叶内涵的呈味物质含量都会不同。

PS:其中以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对茶叶品质影响最大

【氨基酸】——鲜味

茶滋味中甘和鲜爽的口感都与茶叶中的氨基酸相关。

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很多,呈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茶氨酸,这也是茶叶中独有的一种氨基酸。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氨基酸,主要表现为鲜味、甜味,可抑制茶汤的苦、涩味。

茶叶中氨基酸主要有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谷酰胺、天冬酰胺等。就每一种氨基酸的味质特点来说,并非所有氨基酸都呈鲜味,大多数氨基酸是呈甜味或苦味。据有关研究表明,L型氨基酸大多数呈苦味,少数呈甜味或鲜味;D型氨基酸均呈甜味。

自然界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因此,茶叶中蛋白质水解得到的氨基酸给予茶汤的味质多为苦味。

PS: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6%,助极易溶于水,因此喝茶能很好补充人体所需蛋白。

【糖类及其他物质】——甜味

糖类物质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类具有广谱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形成。

茶叶中的糖类物质包括单糖、多糖、寡糖等,可溶性糖占干物质的4%左右,是茶汤的主要甜味成分。

其成分并不高,如果单按成分比例是基本品不出甜味的,但人的味觉器官对甜、苦味道的感受阈值不一样,且味觉的感受位置不同。茶汤中少量的甜味在感受到苦味之后反而会展现出较强的甜味感受(就像我们吃“辣木籽”时一样)。甜味与苦味的协同作用产生品茶时的愉快感受。

PS:茶汤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果胶,水溶性果胶可以使茶汤产生厚、醇的口感。

【咖啡碱为主的嘌呤类物质】——苦味

茶叶中的嘌呤类物质,以咖啡碱为主。而其中咖啡碱是主要呈味物质,呈现苦味。咖啡碱遇热就会很容易会发,所以在茶叶经过多次冲泡后,它的含量会下降,苦味会缩减。茶叶中的花青素也是苦味的

绿茶类制法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制成


绿茶类鲜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制成,在杀青工序中,采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保证了绿叶清汤的品质特点。

高温杀青是绿茶类制法的主要特点,首先根据杀青方法的不同,分为蒸青(蒸汽杀青)和炒青(锅式杀青、槽式杀青、滚筒杀青)两种;再根据干燥的方法又分为炒干、烘干、晒干三种;然后依外形不同分为圆条形、圆珠形、针形、片形等。

根据杀青、干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成:

蒸青圆条形:

日本眉茶圆珠形 日本玉绿茶针 形恩施玉露、日本玉露、日本煎茶等片 形?日本碾茶、印度秀眉不定形日本、印度贡熙和副熙推脊形 广西巴巴茶炒青炒干圆条形

眉茶(精制后分:珍眉、雨茶、特针、贡熙、秀眉等)、松梦、碧螺春圆珠形?珠茶、泉岗辉白、涌溪火青等针?形?雨花茶、安化松针、庐山云雾扁 形?西湖龙井、旗枪、大方、花大方(大方窨制花茶)

不定形:

各种毛峰、江西茗眉、敬亭绿雪、烘青条茶、烘青花茶(烘青条茶窨制花茶,如珠蓝烘青、茉莉烘青、白蓝烘青等)

片 形:

六安瓜片尖 形?太平猴魁、魁尖花?形?菊花茶针 形?信阳毛尖晒干晒干的绿茶称为晒青,均为条形茶。如滇青、川青、湘青、鄂青、桂青、黔青、赣青、陕青、粤青等。晒青是蒸压茶的原料,经过再加工成为蒸压茶,依形状不同分为:

碗 形:

四川沱茶、云南沱茶方块形?云南普洱茶饼 云南饼茶这类茶若陈放保存得宜,茶质醇化,市场称之为“生饼普洱”。

绿茶制作加工工艺流程采摘 杀青 揉捻 干燥


制作绿茶现代绿茶的基本加工工艺流程为:采摘鲜叶→杀青→揉捻→干燥,完成绿茶初制,初制茶也称毛茶。

1.鲜叶的采摘

绿茶要求采摘细嫩鲜叶,尤其是名优绿茶,一般为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一二叶初展,采摘要匀净,不得有茶梗、花蕾、茶果等夹杂物。采摘的鲜叶不能挤压和堆积过厚,要及时送检加工,否则因管理不当会引起鲜叶劣变,如红边、红茎等。鲜叶的暂时储放应选在阴凉、通风、干净的场地。

2.杀青

杀青就是用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抑制多酚类的酶促氧化,从而保持绿茶叶绿、汤绿的品质特征。杀青后的鲜叶蒸发部分水分,挥发青臭气,产生花香。传统工艺采用锅炒杀青,现代工艺,尤其是大量生产时,则用锅式杀青机或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杀青后再用揉捻机进行揉捻锅炒。杀青时抛焖结合,多抛少焖,嫩叶老杀,老叶嫩杀。锅式杀青的锅温在180~250℃之间,投入鲜叶时要听到爆声,温度控制先高后低,一次投叶量500~1000克,根据鲜叶的品质及投叶量不同炒制5~8分钟。滚筒式杀青机投叶量大,鲜叶在筒内的时间一般为2~3分钟,连续进行滚筒杀青。蒸汽式杀青时间要短,30~60秒即好,蒸汽温度在95?C以上。

炒青绿茶的香气比蒸青绿茶的香气好,就是因为蒸汽杀青的温度低、时间短、茶叶水分大,被水蒸气包着,鲜叶的青臭气散发和香气的显露都较差,故蒸青绿茶不及炒青绿茶香气好。

3.揉捻

揉捻时适当破坏杀青后茶叶的组织,让茶叶内含物质渗透在叶的表面(冲泡时,茶叶中的可溶物质容易进入茶汤中),同时对茶叶进行造型,使芽叶卷紧成需要的形状。高档名优绿茶一般以手揉为主,双手握茶,先轻后重,轻重交替进行,嫩叶冷揉,老叶热揉,最后松压,解团。中低档绿茶一般采用机械揉捻的方式。

4.干燥

干燥方法分为烘干、炒干、晒干等,目的是去掉茶叶中的水分,产生茶香。手工制茶时,在锅中炒干的为炒青绿茶,在烘笼上烘干的为烘青绿茶,直接利用阳光晒干的为晒青绿茶。

茶叶发酵萎凋过程中过程介绍


在制茶界萎凋又被称为“走水”,这个词听起来很名符其实。在整个萎凋过程中,在茶青保持着生机的前提下,叶子的水分按部就班地顺着叶脉慢慢地消散着,通过叶缘的水孔与叶面的气孔(大部分是在叶底)蒸发,使茶青中的酶进行着有机氧化,从而形成了色、香、味俱佳的上等茶。如果不慎将茶青晒干或是阴干的话,就成为“死叶”,那就造不出人们喜爱的茶饮品了。

发酵在一般茶上(除后发酵茶),是一种单纯的氧化作用,只要将茶青放在空气中即可。就茶青的每个细胞而言,要先萎凋才能引起发酵,但就整片叶子而言,是随萎凋而逐渐进行的,只是在萎凋的后段,搅拌与堆厚后会快速进行。

(1)颜色的变化:

没有经过发酵的茶叶是绿色的,发酵之后会逐渐变红,发酵的程度与茶叶的颜色深浅成正比,叶子自身与沏出的茶水颜色都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只需看一下沏出茶水的颜色是偏绿还是偏红,便知该茶发酵的程度。

龙井、碧螺春等,无论是叶子自身还是沏出的茶水都呈现出较绿的颜色,原因是不发酵;而红茶呈现出浓浓的红色,原因是全发酵;这两类茶之间还存在着一种茶,就是常说的乌龙茶,如武夷岩茶、凤凰单丛,颜色金黄,那是部分发酵。

(2)香气的变化:

没有经过发酵的茶,是属菜香型,使之轻微发酵,大概20%左右,就属于花香型,使之深一步地发酵,大概30%左右,就属于坚果香型,再使之进一步地发酵,大概60%左右,就成为熟果香型,如果完全发酵,那就形成了糖香型(这里所指的发酵百分比是指叶子的变红程度)。

(3)味道的变化:

愈少发酵的茶愈贴近天然植物的味道,愈多的发酵,与天然植物的味道相差越遥远。

发酵对茶青产生的变化一目了然,接下来的就要取决于制造者的意向了。如果生产出最贴近天然植物的味道,那就勿将茶青进行发酵,这样生产出来的茶就是绿色的茶、清香型的茶,即市场上所说的绿茶。要是不喜欢它那么绿,而希望有小小的变化,那就将它略微发酵,大概20%,就会生产出绿中带黄的茶水、属于花香型并贴近天然植物味道的茶,即市场上所称的包种茶、冻顶茶之类。假如再想要发酵深一步呢?大概30%左右,就会生产出蜜黄色的茶汤、属于坚果香的茶、距植物天然味道稍远的茶,即市场上所称的铁观音、水仙、佛手之类(近来这类茶有偏轻发酵的流行趋势)。再进一步地发酵,大概60%5那就生产出了橘红色的茶,属于熟果香、距植物天然风味较远的茶,即市场上所称的白毫乌龙。假如想要完全发酵,生产出来的就是红色茶,属糖香型、最具备人工味道的红茶了。

绿茶鲜叶有哪些化学成分?


鲜叶是绿茶品质的物质基础。茶叶的加工,实质上是鲜叶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叶内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与绿茶品质有关的鲜叶化学成分较多,现将于绿茶色、香、味、形直接相关的主要成分,叙述如下。

(一)形成绿茶干茶色泽和汤色的成分

形成绿茶干茶色泽和汤色的主要成分是叶绿素,鲜叶中所含色素按照溶解性可分为两类。

1、脂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不仅影响干茶的色泽与叶底色泽,而且进入茶汤影响汤色,是影响绿茶干茶色泽和汤色的主要色素。叶绿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叶绿色a,呈墨绿色,另一种是叶绿素b,呈黄绿色。

2、水溶性色素茶叶中水溶性色素有花青素和花黄素两大类,它们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具有亲水性。茶叶中水溶性色素的含量比脂溶性色素高,鲜叶中的含量约为2%,主要是花黄素。这类色素组成比较复杂,已经发现的有十多种,通常称为黄酮类物质。

茶叶中另一种水溶性色素是花青素。茶叶中的紫芽叶也是花青素所致,在绿茶加工中紫芽叶对品质是不利的(香气低,滋味苦,叶底暗,呈靛青色)。

(二)形成绿茶香气的成分

形成绿茶香气的物质主要是挥发性芳香物质。茶鲜叶中挥发性芳香物质仅有80种左右,且含量较低,一般在0.002%以下,但所含的化学成分组成种类复杂,包括醇类、酸类、醛类、酯类、酮类以及萜烯类等。

鲜叶中芳香物质含量最多的是青叶醇,约占芳香物质总量的60%,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茶鲜叶之所以具有青气,主要是这种物质所致。

鲜叶中具有良好香气的芳香物质主要有苯甲醇、苯丙醇、芳樟醇和反式青叶醇等,其中含量较高并有高级香气的是芳樟醇,约占鲜叶芳香物质总量的2%。这些具有良好香气的芳香类物质沸点都较高,一般都在200℃以上。

(三)形成绿茶滋味的成分

茶鲜叶中构成滋味的物质主要有三类,即多酚类、氨基酸类和糖类,其中多酚类物质的滋味特征是“苦涩”“收敛”,氨基酸类物质的滋味特征是“鲜爽”,糖类物质的滋味特征是“甜醇”。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滋味特征,同时它们之间互相配合又会构成感官上的综合感觉。

多酚类物质占鲜叶干物质重的20%~40%,其中主要物质是儿茶素类,约占多酚类物质的80%以上。

鲜叶中含有1%~3%的游离氨基酸,对绿茶滋味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氨基酸在新梢中占氨基酸总量的50%~60%,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大。

单纯的多酚类味苦涩,单纯的氨基酸仅有像味精一样的鲜味,二者结合起来就具有“鲜爽”的茶味。鲜叶中的多酚类和氨基酸含量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夏茶多酚类含量高于春茶;氨基酸则相反,因此春茶鲜爽,而夏茶苦涩。

鲜叶中的可溶性糖是构成茶汤的甜味物质,占茶鲜叶干物质重的1%~2%。

(四)影响绿茶外形的鲜叶成分

各种绿茶对鲜叶的外形都有一定的要求,不论是眉茶、烘青的条索,珠茶的颗粒,龙井的扁条,都要求紧结。随着鲜叶嫩度的下降,茶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减少,干茶的外形也逐渐粗松。

纤维素与果胶是鲜茶叶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在茶树新梢伸育过程中,随着芽叶生长发育成熟,这些成分含量随之增加,叶质也就变得粗硬,所制毛茶外形较差。

从以上与绿茶品质密切相关的鲜叶化学成分中可以看出,嫩叶有效成分含量丰富,是加工出好茶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要求鲜叶要具有一定的嫩度。从产量和质量兼顾的角度来看,嫩度的标准一般以一芽二叶为宜;龙井、竹叶青等茶品质要求特别细嫩,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为主。

茶叶冲泡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从科学家的调查研究分析中发现,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基础,大多可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组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味道。

1.茶汤色泽的变化

茶汤色泽是茶叶中有色物质综合反映的结果。茶叶的有色物质主要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花黄素和茶多酚的氧化物等。其中有些并不溶于水,因而对茶汤色泽影响不大。平时,我们在喝绿茶时,用开水冲泡后,开始茶汤是绿中透黄,随着时间延长,茶汤颜色慢慢变成黄绿色,进而变成黄褐色,如果将茶汤再搁上1天~2天,茶汤颜色就变为红黄色了。人们往往认为这是叶绿素的关系,其实不然。从化学性质看,叶绿素并不溶于水,只是在幼嫩组织中有少量叶绿素渗入茶汤。绿茶茶汤色泽变深主要是茶多酚类物质、黄酮类及其糖甙物的氧化。喝完茶后,茶渣呈黄绿色,与鲜叶不同,这是由于茶叶中叶绿素在绿茶杀青时,遇到高温,破坏了酶的活性,叶绿素在水蒸气和高温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化学结构中的金属镁离子脱去,变成脱镁叶绿素,并与蛋白质结合固定下来,呈黄绿色叶底颜色。红茶色泽的变化,要比绿茶复杂得多。据研究证明,红茶色泽主要是在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在酶的参与下(称酶性氧化),经氧化产生了有色物质,这些有色物质称为茶黄素(TF)、茶红素(TR)。茶黄素对红茶茶汤明亮度有主要影响;而茶红素是茶汤红艳度的主要物质。这两种有色物质的含量、比例大小对红茶汤色产生明显的影响。一些低档红茶或陈红茶在冲泡以后,茶汤特别深红,这是因为茶黄素、茶红素的继续氧化,形成茶褐素。红茶加工过程中发酵过度,茶黄素、茶红素氧化减少,茶褐素形成量多,会使茶汤发暗,颜色加深。一些高档红茶,如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和我国云南、海南、广东生产的优质红茶,冲泡后的茶汤在杯边会出现金黄色的“金边”,这也与茶黄素含量高有关。另外,高级红茶茶汤冷后会出现浑浊现象(呈黄酱色),似加入了少量的牛奶状。这种现象称为“冷后浑”,其原因是红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汤中的咖啡碱相互作用后发生的,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会变成不溶物质,呈浑浊现象,如果将茶加温,这种物质又开始溶解,茶汤又转为红艳明亮的汤色。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在轻度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氧化损失少,茶黄素、茶红素含量低。因此,冲泡后的茶汤呈黄红色。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汤色也由于茶多酚、茶黄素和茶红素的进一步氧化而加深色泽。

黑茶类品种很多,但都是用粗老的鲜叶为原料,经发酵后制成的。初泡时,茶汤为棕红色。这种色泽的形成是由于叶绿素被破坏后,原有黄色物质、叶黄素、花黄素、胡萝卜素等显露以及茶多酚的氧化结果所致。茶汤的色泽反映主要是由于茶多酚在黑茶制造过程中的长时间渥堆而大量氧化,使之茶汤色泽棕红,像酱油汤一样,这也是黑茶类一大特色。

黄茶类顾名思义,以黄为特色,要求干茶外形微黄色,茶汤色泽黄色,叶底黄色。这种特征对绿茶来说是品质上的缺点,而对黄茶而言,则要创造条件,促进变黄。形成黄茶的主导因素,是一种热化作用,工艺技术是闷黄技术,在这种热化作用下,引起了品质成分的一系列变化。茶多酚的自动氧化,糖类物质、蛋白质等水解,叶绿素在闷黄时大量破坏、分解,叶黄素显露,所以反映茶汤黄色更为突出。

白茶在制造工艺上属轻度发酵,茶多酚在未经氧化的条件下属无色,而稍有氧化就变成黄白色,其他有色物质特别是叶绿素、胡萝卜素被破坏而分解,因此白茶的汤色黄白而明亮。

花茶在窨制过程中,由于鲜花含水分较高,素坯受潮后,茶多酚轻度氧化,因此花茶的汤色黄绿而明亮。

2.茶汤香气的变化

经科学家的长期研究,现在已经从鲜叶、绿茶、红茶中检测出组成茶香的芳香物质共有三百余种。这些物质一般在茶叶冲泡过程中能够挥发出来,其速度与温度成正比,水温高时挥发得多而快,水温低时发挥得少而慢。乌龙茶以天然花香而得名,因此,在冲泡中除用沸水外,还需淋壶,目的是增加温度使茶香充分发挥出来。茶叶的香气是一种挥发性物质,随着茶汤逐步冷却,香气也自然消失。

3.茶汤滋味的变化

茶汤滋味是人们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一种综合反映,分为涩味、苦涩味、苦味、鲜爽味、甜酸味、酸辛味等。当然也有主次和组合之分。

经科学研究证明,当茶汤中茶多酚含量过高时,茶汤的苦涩味加重,如果含量适中,就会感到甘醇爽口。一般春茶比夏茶好喝,就是因为春茶的茶多酚含量适中,而夏茶的茶多酚含量较高,因此茶味较为苦涩。大多数的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一般春茶氨基酸含量是全年最高的季节,所以春茶的品质也最好,也是茶味最好的茶叶。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高醇,主要是因为其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比例适当。春茶氨基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含量低,所以茶味高醇。夏茶氨基酸含量低,而茶多酚含量最高,所以茶味苦涩。因此造成了“春茶鲜,夏茶苦”。

组成茶汤滋味的化学物质,有主味物质,也有助味物质。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是茶汤的“主味团”。而它们的“助味团”有多种,其中茶叶中的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等为苦味物质;糖类、果胶和部分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为甜味物质;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C等为酸味物质;各种无机盐类为主要咸味物质。另外茶多酚的氧化物、茶黄素、茶红素也有一定的鲜爽味。当然以上这些化学物质,应是一个组合关系,配合比率关系,只有组合、配比适当才能显出茶味的特色,这就是茶汤滋味的复杂性。

一般茶汤呈味成分的含量也要达到一定的量值,才能对人的呈味器官起味觉作用。这个量值称为“味阈值”,如花青素在茶汤中含量超过味阈值时,茶汤就有苦味。据测定,在150毫升的茶汤中含有15毫克的花青素,茶汤就会产生明显的苦味。一般夏、秋茶花青素含量最高,所以带有苦味。茶叶中虽有咸味物质(无机盐类)存在,但未达到咸味的味阈值,所以显示不出来,茶叶中的这种咸味物质只能起助味的配料作用。由此可见,呈味成分的量是决定茶汤滋味的重要因素,同时各种呈味物质的协调配比也有一定的关系。茶汤滋味一般是涩味感觉比较明显,其原因首先是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占各种化学成分总量的15%~20%,因此成了滋味的主导物质。其次是氨基酸与咖啡碱的含量,一般也在2%~4%之间,也是主导物质。加上其他各种呈味物质的配比,就出现了茶汤的浓强、清鲜、醇和、爽口等各种滋味。

在冲泡过程中,一杯味道浓厚的绿茶或红茶,在经过几次续水后,茶味会发生变化显露苦味,这是因为这些呈味物质含量的多少,其他成分溶解尽,剩下的只有多酚类化合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