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德县茶业概况简述

发布时间 : 2019-11-16
悦山水茶业 味独珍茶业 云南白茶

悦山水茶业。

一、茶产业概况

2014年,全县已有茶园面积175223亩,采摘面积175223亩,其中:古茶园面积142223亩,有高优生态茶园33000亩:已建成有机茶园9778亩:茶叶产量12029.7吨,实现农业值2.48亿元:茶区主要分布于德党镇、永康镇、勐板乡、小勐统镇、崇岗乡、大山乡、班卡乡,业练乡、乌木龙乡和大雪山乡等地:共有种植农户57500户,涉茶人口2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2%。

茶树群体品种主娈有忙肺大叶种、勐库大叶种、风庆大叶种、鸣风大叶种紫青茶等,无性系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清水3号、风9号等,已知茶树品种12个和1个变种,其中紫青茶是水德特有的茶树品种。

2014年,全县共有荼叶初制所86个,精制茶企业28户,拥有固定资产总值1.8亿元,产业工人1600人,年加工能力10000多吨。主要茶类有普洱茶、蒸绿茶、烘青茶、滇红茶和CTC红碎茶,主要品牌有木叶醇、紫玉、银竹、雄峰、永镇、云缘、璐菜春、兰庭、古源、勐底等。

有近200个花色,已获得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的企业2户,获得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4户,获得有机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5户,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户,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4户,有规模以上企业2户。银竹、璐菜春、紫玉、兰庭春、古源井、木叶醇印已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产品主要销往昆明、广东、北京、上海、大连、西安等省市和缅间、俄罗斯等国家和东南亚地区。实现茶叶工业产量6615.6吨,实现工业产值4.21亿元。

二、悠久的茶产业历史

永德县种茶、饮茶和制茶历史悠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始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水德县茶叶产业经过明代、清代和民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时断时续的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末,全县己有茶园面积32582亩,据民国税收资料统计:产量已达4500多担。

解放后,全县茶叶产业由于在国家边销茶区、云南省红茶基地和临沧高优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等政策扶持推动下,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目前,茶叶产业已成为水德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支柱产业和具有明显地方特色优势的特色产业,水德县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产茶大县和云南省普洱茶生产基地县。

2015年毛茶:滇工夫红毛茶产量1.2吨、产值15.6万元:滇红CTC毛茶产量349.43吨产值897,22万元;晒青毛茶产量13068.93吨、产值28317.81万元:蒸烘青绿毛茶产量95吨产值175万元。2015年精制茶:滇红工夫茶产量1.04吨、产值15.12万元:滇红CTC茶产量354.43吨产值912.22万元;普洱茶产量7482.17吨、产值63767万元;蒸烘青绿茶产量79.59吨、产值412.3万元。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Cy316.com延伸阅读

云南省耿马县茶业概况简述


一、耿马县基本概况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地处云南西南部,位于北纬23°2东经48′~99“54′之间,东与双江交界,南与沧源接壤,北与永德、镇康、云县毗邻,西与缅甸山水相依。辖9个乡(镇)、2个农场管委会和1个管理区。全县总人口28,6万,国土面积3837平方千米,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地貌地势复杂多变,海拔从450~3323.5米。立体气候显着,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耿马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较广,人工开发利用茶树资源历史悠久,现代茶园标准化建设较高。

二、茶产业概况

(一)种质资源

耿马县野生古茶树资源丰富,经初步普查,野生古树分布面积达5.7万多亩,分布于怒江流城和澜沧江流域山脉中。从海拔1200米(福菜马台坡)至海拔2600米(大兴大雪山)均有分布,相对集中在海拔2200米至2400米之间,全县主要有三个野生古茶树群落大兴乡大雪山区域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24000亩。

最大的一棵茶树树围为1.75米,树高为15米左右,树幅为10米。芒洪乡大浪坝区域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3000亩,该区域内的原始森林、种群等生态系统保存完好。耿马大青山区域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30000亩,其中发现最大的一棵,树基围1.64米,高30米,树幅15米,经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对三个区域茶树进行考证,确定该茶属大理茶种。

耿马县“石佛洞”考古发现,耿马3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驯化栽培茶树历史悠久,世居民族中佤族、布朗族的共同祖先—濮人是最早的茶农。现在百年以上古茶园有2000亩,对大叶茶驯化栽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首推芒洪户南山古茶园、勐撒芒见古茶园、翁达古茶园、勐简大寨古茶园、贺派帮卖古茶园。

(二)茶园现状

耿马茶产业始终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和“天下茶仓、红茶之都”建设发展的理念,始终重视生态茶园建设,原料基地具有一定规模。截至2014年,全县茶园面积10.2万亩,种植品种有双江勐库大叶群体种、云抗10号、香归银毫、清水三号和台茶1号等。

其中: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面积5.3万亩,无性系良种覆盖率52%,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3.04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的30.5%。有机茶园认证面积0.3万亩。形成以勐撒为中心,辐射勐永、大兴、芒洪、四排山五个上万的茶区优势带。2014年茶叶产量10026吨。五大茶区茶园面积分别是:

(1)勐撒茶区4.3万亩。其中勐撒镇3.54万亩勐撒农场管委会0.76万亩。

(2)勐水茶区1.16万亩。

(3)大兴茶区×0.98万亩。

(4)芒洪茶区1.26万亩。

(5)四排山茶区1.22万亩。

2015年毛茶:滇工夫红毛茶产量290.1吨、产值705万元:滇红CTC毛茶产量2767吨产值5803万元;晒青毛茶产量2630吨、产值6788.57万元:蒸烘青绿毛茶产量4538.9吨、产值8370.15万元。2015年精制茶:滇红工夫茶产量30吨、产值386.4万元;滇红CTC茶产量2745吨、产值5883万元;普洱茶产量141吨、产值1171.08万元;蒸烘青绿茶产量858.4吨、产值2203.2万元。

(三)加工现状

全县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17个(通过工商注册),获得生产许可证的茶叶加工企业有9户,茶叶加工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达1万吨以上。有获得省级龙头企业认证1户(乾峰公司)有2个品牌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洛凌牌商标和回味牌商标)。勐撒管委会被列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洛凌茶厂通过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并获得HACCP认证企业,具备农产品出口备案资质。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江城县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一、江城县基本概况

1.地理区位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地处东经101“13′′~1029与北纬22°19~22°56′之间。东部与红河州绿春县为邻,东南部与越南接壤,南部与老挝交界,是“一眼望三国”的地方,西部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景洪市毗邻,西北部与思茅区、宁洱县相连,北部与墨江县隔江相望。国境线长183千米,其中:中越段67千米、中老段116千米全县国土面积3544.38平方千米。

县城动烈镇海拨1119米,距省会昆明122千米、距普洱市150千米。全县辖5乡2镇50个村(居)民委员会528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分布居住着汉、哈尼、彝、傣、瑶、拉祜等25种民族,总人凵12.4万人江城因江水环绕县境而得名,境内河流众多、溪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全县最高海拔位于西北角与宁洱县交界处的狮子岩大山,海拔为2207米,最低海拔位于东部的中越界河一南马河口,海拔为317米。

2.自然条件

江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9,2℃,全年无霜期在360天以上。年降雨量在2260~2680毫米之间。土壤类型主要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士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8%。

二、茶产业基本概况

江城县野生型古茶树群落面积1.2万亩,栽培型古茶树面积6735亩,其中以国庆乡保存最多,面积达5800多亩。国庆古茶山与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茶山同处一脉。种茶历史久远,茶性、茶质和易武茶十分相近。江城县全面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发展绿色有机茶2014年启动认证有机茶茶园1.1万亩,计划5年时间完成有机茶五万亩。

至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143306亩、采摘亩积136200亩、茶叶总产量14050吨、亩均产量103.16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61000亩、无公害茶园面积3495亩、有机茶园面积1000亩、省级龙头企业数量1个、州市级龙头企业数量2个、初制所数量130个、专业合作社数量44个。

1.“水上国际茶叶之路”

江城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历史上以普洱为起点的向外辐射的茶马古道主要有五条,即东北路一前路官马大道、西北路一滇藏茶马大道、东南路一宁洱江城莱州茶马大道、西南路宁洱澜沧茶马大道、南路一宁洱易武茶与大道。宁洱江城莱州茶马大道从宁洱一思茅一倚象坝一石膏箐一曼克老一圆盘山一阿树察一勐烈街一坝溜渡凵(沿李仙江而下)越南莱洲海防港口,再经海防转运香港、澳门]、南洋等各地,全程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当时是普洱茶销往国外最快捷的条“水上国际茶叶之路”,是当时茶马古道连接海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县城所在地动烈古城是普洱市马背上驮出来的五座古城之一。

十九世纪末期到一一九四二年以前,从普洱、思茅、墨江和易武等地茶叶途经江城大量出口越南,不少普洱、易武的茶庄、茶号到江城勐烈开设分号,如敬昌茶号、江域号、胜利号、福泰隆茶庄、鸿顺茶号、泰来茶号、兴华祥茶庄、福泰昌茶号、同兴昌茶号、水茂昌茶庄、四合公茶庄、仁和祥茶号、群记茶庄、汇益茶号、丰顺祥、许季瑞、太和样等20余家,成为当时普洱重要的茶叶加工集散地。

2.新时期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江城茶产业发展有独特的自然、历史、区位、人文等资源条件。上世纪90年代,牛洛河茶厂走“三结合一体化”的茶叶开发模式,在云南推广学习。茶产业是江城的支柱产业之一,江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江城是发展茶叶极具潜力的一块宝地,真诚邀请中外茶商携手合作,共创江城茶业新辉煌!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墨江县茶业概况简述(一)


一、茶产业发展情况

全县有茶园面积23万亩,其中,野生群落及古茶树面积5万亩,现代茶园面积18万余亩(有性系茶园面积5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13万余亩,品种有云抗10号、长叶白毫、雪芽100号、短节白毫、矮丰、云梅、云瑰、鸟龙茶)。茶农涉及15个乡(镇)、48011户、22万余人;有茶叶初加工厂及企业146家,有8家企业通过了QS认证;主要有“迷帝”“凤凰窝”“云针茶”“须立贡茶”“女儿红”“哈尼双子茶”“露水白毫”等产品:产品销往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西安、青海、宁夏等城市及周边国家。至2015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80500亩、采摘面积180500亩、茶叶总产量12100吨、亩均产量67.04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130000亩、有机茶园面积20000亩、初制所数量147个、专业合作社数量92个。

二、生态茶园建设情况

(一)生态茶园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县累计投入生态茶园建设资金3034万元(其中:市级投入资金1138.6万元;县级投入资金1093.5万元;省、市、县、乡及各挂钩部门投入资金401.9万元),完成生态茶园面积18.05万亩,共实施15个乡(镇)164个村,种植树苗200余万株,2013年全部通过市级验收。

(二)高密度留养实施成效显着

着三年来,根据茶地实际情况,采取5种模式实施高密度留养,留养面积达4700亩,其中:新抚镇实施1800亩、那哈乡实施2100亩景星镇实施500亩,通关镇实施300亩。通过实施高密度留养,产值比改造前大大增加。

(三)违禁农药和农资市场得到规范

根据普茶联发(2013)1号《关于印发2013年在普洱市生态茶园中推荐和禁止使用农药及肥料目录的通知》文件要求,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农资规范点做好销售台帐登记工作,加强茶叶农资管理,严禁销售和使用违禁化肥农药,规范农资专柜18个,发放违禁农药宣传册5万余册,保证茶叶从源头产品原料的质量安全。

(四)茶叶专业合作社作用逐渐发挥

全县建立健全了89个合作社章程等有关制度,不断加大对专业合作社支持、培训指导力度。引导合作社规范运作。打造出了哀牢山系的迷帝茶,景星老树茶凤凰窝、临安文化山系的须立贡茶、他郎女儿红等茶叶品牌,提高了墨江茶叶品牌效应。

(五)完成了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基地登记和发放工作

全县认真组织开展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基地登记工作,现已完成登记面积18.05万亩。规范了茶园管理,建立可追溯制度,有效保护和提升普洱茶质量安全。

(六)茶叶初制所建设基础扎实

全县已投入1550万元资金(其中:市级补助资金340万;县级补助资金340万,企业自筹870万)建设卫生清洁标准化茶叶初制加工厂13间。其中:市、县级投资60万元建筑面积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有8家(墨江哈尼太阳茶厂、墨江新华大平掌茶厂、墨江三康茶厂、景星怕连茶厂、通关荣平茶厂、通关景坝茶厂、新抚她那布茶厂、新抚大山茶厂):市、县投资40万元建筑面积在1200平方米以上的有5家(新抚京平育恒茶厂、景星老黄日茶厂、那哈刺竹林茶厂、新抚米地茶厂、联珠他郎茶厂)。通过茶叶初制所建设,清洁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