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出国参展 多角度展示中国茶文化

发布时间 : 2019-11-30
茶文化 红茶介绍以及茶文化 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茶文化。

安吉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绿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安吉白茶是茶叶中的珍贵名茶,深受众多茶友的喜爱。近日,在波兰波兹南国际食品展览上,来自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的雅思茶场薛勇、语茉茶场贾伟、叶兢茶场叶兢君等八位茶农人气十足。展位前,一杯杯刚泡好的安吉白茶,清香扑鼻,恰似翡翠起舞,也像白玉横卧,引得各国茶商争相品尝,点赞声不绝于耳。

安吉白茶属中国珍稀茶种,是从一株变异母体“白茶王”上,剪下枝条扦插而成。每到早春,新芽由绿转白,叶白脉绿,以一芽二叶为最白,春茶后期随气温逐渐升高后,叶色又逐渐转绿,夏秋茶为绿色,如此周而复始。其滋味鲜爽,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3到6倍。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安吉白茶就漂洋过海,但那些年,虽有出口,量却不大。为让世界爱上中国茶,这次溪龙乡组织八茶农带着白茶闯波兰,走上了“国际食品展”的舞台。

随茶叶一同亮相的,还有在展位前循环播放的视频,只见万顷梯式茶园漫山遍野,如诗如画,采茶女穿行在群山云雾之间,用纤纤手指去摘取那一片片青叶嫩尖,轻快的动作,娴熟的技法,玉指交舞,手舞成韵,仿佛春天跳跃于指尖。去年曾来中国拍摄《梦境之地——茶马古道》的法国电视三台负责人达纳·阿斯捷反复看了视频后说:“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片神奇的茶叶,一定要来拍摄中国安吉白茶!”

白茶,绿了安吉山,扬了安吉名,富了安吉人,且已融入安吉人的血脉,成了安吉人的骄傲。数据显示,目前,安吉全县种植白茶17万亩,去年,产量1860吨、产值达到近25亿元,带动种植户15800多户,产业链从业人员近20万人,人均增收6800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三天的会期,八位茶农与27个国家的茶商签订销售合同170吨,创下了安吉白茶批量出口的最高记录。茶农张忠明说,欧盟是世界上茶叶安全标准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安吉白茶能够通过欧盟标准检测,恰好说明品质过硬。茶农任岳春则认为,安吉白茶首次出国参展,不只是卖出了茶,还结识了一批世界茶友,通过安吉白茶参加此次国际食品展,是安吉白茶往世界推出以及介绍的第一步,同时还多角度展示中国茶文化,增强世界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Cy316.com延伸阅读

中国茶文化之“最”


导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也是世界茶叶之“源”,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当您美美地品一杯茶时,您可知道我国的茶文化之“最”?

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

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举世公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最大的野生茶树

云南凤庆县,因生长了一棵3200年的古树茶王而著名,这棵古树被行内称为“世界茶祖”,这棵树基围5.82米,高10.6米,树冠直径达10米,时至今日仍然在生长中,且年年出茶!

最早的种茶专著

唐代陆羽撰述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著。《茶经》已被译成10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最早引入中国茶叶的国家

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到我国浙江等地留学,把茶叶和种子带回日本。17世纪,茶叶传到欧洲,19世纪传到非洲。

最早的咏茶诗

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

最早的茶话会

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赐宴群臣必使之大醉。大臣韦曜酒量小,孙皓为照顾韦曜,秘赐“以茶代酒”。后来,逐渐产生集体饮茶的茶宴,类似今天的“茶话会”。

中国的茶文化有哪些 中国茶文化讲究什么


对于中国的茶文化相信朋友们多多少少都有了解些吧,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平生烟酒不沾,惟一的嗜好便是饮茶。只要有空闲,便喜爱用玻璃杯沏一杯清茶。然后坐在一旁,静神观看杯中那沉浮的茶叶,放松一下劳累的身心。

中国的茶文化

用玻璃杯沏茶别有一番韵味。透过昌莹透明的杯体,可以享受更多的茶趣。尤其下班之后,独处一室,沏上一杯清茶,静静地观望着眼前杯中的变化,你会发现其乐无穷。观那蒸腾的氤氲,如同清明时节迷蒙飘缈的雨雾,透过这如烟如雾袅袅上升的水汽,人不知不觉会陷入一种无际的遐思,一种入禅的意境,眼前仿佛会出现一幅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闲梦江南梅熟时,夜船吹笛雨潇潇,入语驿边桥”。

那杯中的茶叶更是变幻莫测,朵朵嫩芽,缓缓舒展。或恰如雀舌,或旗(嫩叶)枪(芽尖)交错,摇曳沉浮,百态千姿,栩栩如生。细心观察,那片片绿芽上竟会看出茸茸细毫,犹如勃勃生机的春天。举杯品茗,香郁味醇,舌尖销觉茶韵清苦,细细品尝,回味之中略有甘甜。

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感受到许多,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地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地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价值。

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可口的香茶,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了,而是这杯中之水了。

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在沧海人世之中,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毕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会去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在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溶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人间;我们每个人也不必因融合于集体不被人所关注而沮丧,因为我们已经成就了他人,帮助了社会,贡献了自己,陶冶了人生。茶树年年有新芽,生命之树常青。

进而言之,茶叶的价值就在于溶入水中成为茶水。多好的茶叶,无论是西子湖畔的龙井,还是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不管是武夷山绝壁的“大红袍”,还是福建安溪城中的铁观音,如果不溶于水,不为人所品、所尝、所饮,对于茶而言又有何用?作为一个人,他的学识再高,能力再强,不奉献于社会,又何足道哉?生命短暂犹若一片茶叶,不必去追求那所谓的永恒,追求生前的功名显赫,富贵利禄,如果为此穷尽一生,岂不是本末倒置?

古人云:“以有涯追无溽,殆矣。”我以为,品茶之中所有体味到的感受,最为贴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的那种淡淡的滋味。浅尝最为甘美,也最为持久。凡事过度反而乏味,正所谓:过犹不及,如果穷困及逸乐,因一切甘甜已经遍尝,便会有茫然无措的感觉,就会像浆酒霍肉之徒,就算眼前堆满山珍海味,也不会有任何胃口。世间利禄来来往往,红尘滚滚炎凉荣辱,惟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这一切又与品茶何其相似。茶,惟有苦涩,才能醒脑提神。

唐代的刘贞德曾经总结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由此可知,茶在中国已经不单纯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一个人若在茶中有品位,自然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会热爱。而对生命热爱者,必然对人格有操守。

正如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德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