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猴茶有什么传说故事?有哪些特点?

发布时间 : 2019-12-02
茶产地有哪些 黑茶有哪些 卷曲茶有哪些

【www.cy316.com - 茶产地有哪些】

茶经网小编为各位喜欢喝茶的朋友提供茶知识,下面为大家提供的是“白毛猴茶有什么传说故事?有哪些特点?”一文,帮助各位了解更多关于“白毛猴茶有什么传说故事?有哪些特点?”的绿茶知识,感谢大家的阅读!

提起猴茶,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传在多年以前,福建省境内的朝天岭,是猴子们居住的地方。在山脚,位老婆婆,她心地善良,以接生助产、缝补浆洗为生。

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婆婆已经睡觉了,忽然听见外面敲门的声音。老婆婆以为是一位女人又要临急忙打开门一看,只见一只黑毛公猴站在门外,将她吓了一跳。

老婆婆正要子焦急地拉着老人的衣角,并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她,然后硬拉着老人往山上婆婆想大概是有猴子病了,来不及多想就跟随着公猴来到山上的洞里。

只见的母猴正在洞中痛苦地呻吟着。善良的老婆婆帮助母猴接生,不一会儿,一小猴子出生了。老婆婆松了一口气。

正当她要转身离开时,只见猴公拿了一双手捧给老婆婆。阿婆非常珍爱,就用手帕儿把它包好,揣入怀中。她一路想,可别丢了,于是一路行走,一路不停用手去摸,惟恐丢了。结果把那包了,一颗颗茶籽撒落在路上。

老婆婆回家后,将剩下的木多的茶籽仔仔细细地种在屋前的山坡上,不长出了一株株绿油油的茶树苗。在她走过的路上,那些丢落的茶籽,也都卡。

老婆婆高兴极了,每当茶叶成熟时节,总要亲自采制茶叶,并热情地用此茶乡邻。人们吃到这种香味异常的茶,总要问一下这是什么茶。老婆婆便很高兴。一下说起这茶的来历,并给这茶起了一个名字叫“猴茶”。

品质特征

白毛猴品质特征是外形肥壮卷曲,白毫显露,汤色橙黄味醇香清。白毛猴,福建政和县的传统名茶,当地又称“白绿”,因条索粗壮卷曲、披覆白毫,形似毛猴而得名。政和县产茶历史悠久,自北宋开始,就以生产银针著称。

白毛猴的制法介于红茶绿茶之间,外形重“保毫”和“做形”。白毛猴品质特征是外形肥壮卷曲,色泽铁灰,白毫显露,状若毛猴静伏,汤色橙黄清澈,味醇香清。

精选阅读

白毛猴茶如何制作?有什么工艺特点?


白毛猴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民国初。原产地为政和县,它以外形条索粗壮卷曲,白毫显现,犹如毛猴静伏而得名。内质毫香鲜爽纯正,滋味醇和微甘,汤水清绿泛黄,叶底嫩绿、完整、匀净、无杂。

白毛猴制法介于绿、白茶之间,当地亦俗称“白绿”。采制工艺中成茶外形重“保毫”与“做形”,内质着重萎凋适度,使戌品茶香清味醇。

采摘:要事先在春茶前期,选择壮龄的政大茶园,于清明后采其肥壮的1芽2、3叶嫩梢(不采对夹叶),切忌损伤芽叶,尽量保持完整。

萎凋采回鲜芽叶在微弱阳光下进行复式萎凋或直接用室内萎凋,薄摊于竹席或水筛上,历时很长,需16~18小时,使芽叶中多酚类进行部分酶性氧化,除去苦涩味,萎凋至水分失重25%~30%之时,叶色转暗绿,梗皮皱缩,白毫显露,毫毛如银,叶质柔软如棉,梗折不脆断为适度,过度易红变,不足则叶多青绿,失去传统风格,影响质量。

杀青:杀青锅温掌握在140~150度,先扬炒后闷炒,炒至叶色转青,梗带青黄,手握芽叶柔软,散发青香,无青臭味为适度,即可起锅。

揉捻:杀青叶摊凉散热后进行轻揉,与一般揉捻稍异,是揉搓和茶团旋转相结合,操作轻巧,注意保毫,并结合解决做形,搓揉至条索卷曲,历时约5~8分钟,揉好的湿茶团,每团约50~500克。

初烘:每焙笼可焙小茶团10~15个,将小茶团排列在焙笼中,温度100~110度,焙至五六成干,以茶条不粘手时为适度。

复焙整形:复焙刚开始时,温度掌握在50~60度,边焙边做形,使全部茶条卷曲似小猴。复焙温度不宜过高,以防止芽毫脱落,但也不宜过低,太低水分蒸发太慢,色泽闷黄不鲜,复焙到八九成干时,火温降至40~50度,一直焙至足干。最后经拣剔梗片,即可装箱。

庐山云雾茶有哪些传说故事?


江西省庐山出产云雾茶,香气清高滋味鲜爽,真是高山出名茶,名不虚传。

传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猴王的时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尝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过的仙茶,于是一个跟头上了天,驾着祥云向下一望,见九洲南国一片碧绿,仔细看时,竟是一片茶树。此时正值金秋,茶树已结籽,可是孙悟空却不知如何采种。这时,天边飞来一群多情鸟,见到猴王后便问他要干什么,孙悟空说:“我那花果山虽好但没茶树,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采得。”

众鸟听后说:“我们来帮你采种吧。”于是展开双翅,来到南国茶园里,一个个衔了茶籽,往花果山飞去。多情鸟嘴里衔着茶籽,穿云层,越高山,过大河,一直往前飞。谁知飞过庐山上空时,巍巍庐山胜景把它们深深吸引住了,领头鸟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跟着唱和。茶籽便从它们嘴里掉了下来,直掉进庐山群峰的岩隙之中。从此云雾缭绕的庐山便长出一棵棵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

其他传说

从前,庐山五老峰下有一个宿云庵,老和尚憨宗以种野茶为业,在山脚下开了一大片茶园,茶丛长得极为茂盛。有一年四月,忽然冰冻三尺,这儿茶叶几乎全被冻死。浔阳官府派衙役多人,到宿云庵找和尚憨宗,拿着朱票,硬是要买茶叶。这样天寒地冻,园里哪有茶叶呢?把憨宗逼得喘不过气来。憨宗向衙役百般哀求无效,连夜逃走。

九江名士廖雨,为和尚憨宗打抱不平,在九江街头到处张贴冤状,题《买茶谣》,对横暴不讲理的官府控诉。官府却不理睬。和尚逃走后,这些衙役更是肆无忌惮。为在惊蛰摘取茶叶,清明节前送京,日夜击鼓擂锣,喊山出茶,每天深夜,把四周老百姓都喊起来,赶上山,令其摘茶。竟把憨宗和尚一园茶叶,连初萌未展的茶芽都一扫而空。

历史评价

憨宗和尚满腔苦衷,感动了上天。在憨宗悲伤的哭声中,从鹰嘴崖、迁莺石和高耸入云的五老峰巅,忽然飞来红嘴蓝雀、黄莺、杜鹃、画眉等珍禽异鸟,唱着婉转的歌,不断从云中飞来。它们不断撷取憨宗和尚园圃中隔年散落的一点点茶籽,只只鸟儿把它从冰冻的泥土中啄食出来,衔在嘴里,“刷“地飞到云雾中,将茶籽散落在五老峰的岩隙中,很快长起一片翠绿的茶树。憨宗看得这高山之巅,云雾弥漫中失而复得的好茶园,真是心里乐开了花。他是多么感谢这些美丽的鸟儿啊。

不久,采茶的季节到了。由于五老峰,大汉阳峰奇峰入云,憨宗实在无法爬上高峰云端采撷,只好望着云端清香的野茶兴叹。正在这时,忽然百鸟朝林,还是那些红嘴蓝雀、黄莺、画眉又从云中飞过来了,驯服地飞落在身边,憨宗把这些美丽的小鸟喂得饱饱的,让它们颈上各套一个口袋,飞向五老峰、大汉阳峰的云雾中采茶。

憨宗猛抬头仰望高峰云端,只见仙女翩舞,歌声嘹亮,在云雾中忙着采茶。之后,这些山中百鸟,将采得的鲜茶叶经憨宗老和尚的精心揉捻,炒制成茶叶。这种茶叶是庐山百鸟在云雾中播种,又是它们辛苦地从高山云雾中同仙女一起采撷下来的,所以称为“云雾茶”。

象棋云雾茶有哪些传说故事?


在昭平县城西北40余里的文竹乡境内有一座海拔967米的象棋山。据《昭平县志》记载:“象矶山面积极广,地产名茶,味极佳”。说起这象矶山和象棋山还有颇为离奇的诸多传说。象矶山上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古树参天,遍野奇花异草,满山飞禽走兽,山上气候宜人。其中有一崖峰拔地而起,突兀云霄。远眺形似炮楼,故人称其为“石炮楼”。攀登上山,更是令人心旷神怡,“石炮楼”周围石笋林立,浓荫蔽日,远望众山小,近闻猴鸟声,云雾缭绕,清风徐徐,恰似处身于蓬莱仙境。

传说,很久以前,有众神仙遨游山川,路经象矶山时,被这周围的山色水光吸引,便坐在“石炮楼”崖下憩息观光,并摆出棋盘,互相对弈。仙童用山涧的清泉渗化仙丹为茶,侍奉神仙。众仙一边品茗、谈笑,一边着棋、浏览风光,兴尽宽怀后,觉得难得到此一游,应留迹人间,让百姓受惠。于是,命仙童将携来的仙丹撒入山涧,然后飘然而去。从此之后,象矶山上四处悬崖峭壁生长出了许多茶叶树苗,一天,有位烧炭翁来到象矶山上采摘茶芽。

他把摘来的茶芽,用炭火烤焙,反复搓揉烘干后,装入干竹筒内,每次下山卖炭时也顺便卖茶叶。众客饮到此茶,倍感芳香、甘甜,能提神醒脑,明目清心。便一传十、十传百,象矶茶在方圆几百里都传开了。后来,为纪念众仙棋手和这位烧炭翁,人们就更其山名为“象棋山”,在此山上长出的茶取名为“象棋茶”。

白毛猴茶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茶功如神,早已为人们所知。唐代诗人卢全是这样形容茶叶功效的: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清风生。宋代吴淑《茶赋》说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茹之利,其功若神。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茶苦而寒,阴中之阳,沉也降也,最能降火。“乌龙茶是我国特种名茶,经现代国内外科学研究证实,乌龙茶除了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署、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突出表现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折叠防癌症

1998年6月15日《健康报》(记者郑远翔)报道:不久前,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毒理和化学研究室副研究员韩驰和她的助手徐勇,进行茶叶在动物体内的抑癌试验。他们分别给大白鼠喂安溪铁观音等五种茶,同时给予喂人工合成的纯度大于99.8%的致癌物甲基卡基亚硝胶。三个月后,大白鼠食道癌发生率为42-67%,患癌鼠平均瘤数为2.2-3个。而未饮茶的大白鼠食道癌发病率为90%,患癌鼠平均瘤数为5.2个,五种茶叶抑癌效果为安溪铁观音最佳。

折叠降血脂

乌龙茶有防止和减轻血中脂质在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饮用乌龙茶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红细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这对于防止血管病变,血管内血栓形成以及中医瘀血症均有积极意义。此外,体外血栓形成试验,也表明乌龙茶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折叠抗衰老

1983年,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进行抗衰老试验表明,他们分别加喂乌龙茶和维生素E的两组动物,肝脏内脂质过氧化均明显减少,这说明乌龙茶和维生素E一样有抗衰老功效。人体试验还表明,在每日内服足量维生素C情况下,饮用乌龙茶可以使血中维生素C含量持较高水平,尿中维生素C排出量减少,而维生素C的抗衰老作用早已被研究证明。因此,饮用乌龙茶可以从多方面增强人体抗衰老能力。1985年10月王泽农教授访问安溪茶乡时,赋诗一首,对安溪乌龙茶的保健功效作了高度的概括:安溪芳若铁观音,益寿延年六根清。新选名茶黄金桂,堪称妙药保丹心。久服千朝姿容美,能疗百病体态轻。

太平猴魁故事传说


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皆独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大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太平猴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

太平猴魁,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很受大家的喜爱,而关于太平猴魁还有两个故事传说,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太平猴魁故事传说

传说一

“太平猴魁”产于中国黄山北麓太平县的猴坑、猴岗和彦村。当地传说,古时一位山民采茶,忽然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看看四周,什么也没有,再细细寻觅,原来在突兀峻岭的石缝间,长着几丛嫩绿的野茶。可无藤可攀,无路可循,只得怏怏离去。但他始终忘不了那嫩叶和清香。后来,他训练了几只猴子,每到采茶季节,他就给猴子套上布套,让它代人去攀岩采摘。人们品尝了这种茶叶后称其为“茶中之魁”,因为这种茶叶是猴子采来的,后人便干脆给取名为“猴魁”。

传说二

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地方生产一种猴魁茶。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太平猴魁茶文化节

2009年4月10日,第三届太平猴魁茶文化节暨“茶乡渔村风情游”活动启动仪式在省五星级农家乐示范接待点——黄山区太平渔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参加“茶乡风情游”体验活动的50多名游客及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安徽旅游画刊等20多家省内外媒体参加了活动开幕式。

此次活动由黄山区人民政府主办,太平湖风景区管委会、区旅游委员会、茶叶局共同承办。活动围绕茶乡、渔村特色旅游产品线路营销,以“茶文化”、“渔家乐”为媒,结合2009国际旅游小姐北方赛区冠军总决赛黄山区活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启动仪式上安排了赛事选手巡游走秀表演、采茶秀、互动摄影、茶道表演、茶叶制作流程展示、渔家烧烤等内容丰富的参与活动,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旅行社积极推出“游赏黄山区景点,吃住黄山区农家,品购黄山区名茶”等特色旅游线路,组织自驾游、乡村游客人来黄山区旅游休闲。

敬亭绿雪有哪些故事传说?


一、故事传说

传说一

“敬亭绿雪”在当地有着不同但同样美丽的传说,但流传最广的是相传古时敬亭山麓,有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名字叫“绿雪”。她年年都要采摘敬亭山茶换些钱来为瘫痪在床上多年的妈妈治病。而这茶只有山顶绝壁处才有,有一次采茶时她看见悬崖绝壁一株茶树上枝叶繁茂,新叶鲜嫩,她心想,再采上这株树上的茶就够换取给妈妈治病的药了。于是她吃尽万苦千辛好不容易刚能采到,不巧,脚下一滑跌落山崖,而背篓中已采的茶叶像满天飘舞的雪花,弥漫敬亭山的沟沟洼洼。令人称奇的是这鲜茶叶落地生根,见风就长,霎时长成一棵棵茶树,巍巍然变成一片翠绿的茶园,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勤劳可敬的姑娘,将此处所产山茶取名为“敬亭绿雪”。

传说二

二传说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叫绿雪,心灵手巧,年年到敬亭山采茶,她采茶便是用嘴采的。每次采茶之前,她都要用鲜花沐浴,她把茶叶一片一片用嘴含下来,再吐入怀里,茶叶贴着人的*,得其热气,异香扑鼻,不但有茶的清香,更有少女的幽香。”“可后来,采制此茶的绿雪姑娘却由于美貌,被当地官绅霸占了去,要强娶为妾。官绅为讨好她,特地为她修了一座高台,名为茗香台。绿雪姑娘新婚之日奉命在茗香台为官绅请来的当地名流献艺。她用大鼎煮茶,开汤后,鼎上云蒸雾蔚,冉冉上升,浮起团团祥云,在雾气结顶之下,绿雪姑娘沿着大鼎且舞且歌,将朵朵布满白豪的茶叶撒入鼎中,犹如天女在当空散花,更如漫天雪花飞舞……”

“人们取茶来尝,滋味鲜醇,爽口回甜,有人赞其曰‘清茗洗积昏,妙香滤浮尘,一品令人醉,再品不思归’,人们纷纷击节叫好。可绿雪姑娘却在人们的叫好声中,纵身跃入鼎中,及人们去救,绿雪姑娘却早已和香茗一起化为一鼎碧汤,茗香台茶香,自此香飘百日不散,传说她已成了茶神娘娘升天了。”

“绿雪姑娘去后,这种茶却并没有成为绝响,当地人根据绿雪姑娘生前留下的方法制茶,世人因绿雪而闻有此茶,纷纷慕名前来,这种茶便一时间流传开来……这种茶是绿雪姑娘所创,后世采茶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茶命名为敬亭绿雪,每逢她死去的那一天,便都到茗香台祭奠,尊其为茶神娘娘。”

传说三

传说绿雪是唐朝女皇武则天封的山神,原身是敬亭山上的千年茶树精,传说绿雪以一己法力,护佑敬亭山方圆30里风调雨顺,绿雪茶既是采的绿雪原身茶。故名敬亭绿雪。

二、文学评论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宣城诗人施润章在京都翰林院修明史,饮敬亭绿雪后即作诗赞:“馥馥如花乳,湛湛如云液……枝枝经手摘,贵真不贵多”。

据《宣城县志》载:“明、清之间,每年进贡300斤”。

饮评者赞誉敬亭绿雪:“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绿匀嫩香气高,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雪花飘。”泡后,汤清色碧,白毫翻滚,如雪茶飞舞;香气鲜浓,似绿雾结顶。

遂昌银猴有哪些工艺?有什么工艺特点?


一、采摘

“清明”前后开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的银猴茶品种新梢为原料。要求做到“二不采”,即:雨天不采;农药安全间隔期不到不采。以晴天露水干后采为最佳。

二、摊青

采回的鲜叶,视气温和空气湿度及青叶含水量不同,需经摊放8至12小时,当叶面失去光泽、闻有芳香即可付制。

三、杀青

使用斜锅或龙井锅。杀青在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20℃左右,投摊放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抖闷结合。锅温180—200度时下锅,下锅时有轻微爆声为适温。投叶量以每锅500克左右为宜。以抖炒为主,抖闷结合,炒至杀青叶折梗不断,杀透杀匀,(约4—6分钟)开始降温搓揉。

四、搓揉

杀青叶不出锅,当芽叶质软,折梗不断时,降低锅温至60℃左右,进入搓揉过程,手抓茶叶在锅壁上反复搓揉,不断翻炒、抖散,直至茶叶揉搓成形,犹似弓弯的猴状,色泽绿润,有刺手感时起锅摊凉。揉搓过程的锅温和用力程度,是银猴茶形、质形成的重要因素。锅温过高过低,用力轻重不适均不利银猴茶形、质的形成。

一般锅温掌握在60℃左右,揉搓初期,芽叶含水量高,锅温适当高些,揉搓后期含水量低,锅温切忌过高,否则不利做形。手势用力程度掌握轻、重、轻的原则。双手五指并拢伸直,轻压往返搓揉,中间不断翻拌、抖散茶叶,至有触手感时即可出锅摊凉。

五、烘焙

在烘笼或烘干机中进行。分初烘和复烘两步进行。初烘时火温以100度左右为宜,通过30分钟左右的初烘,达到失水的目的。初烘叶约八、九成干。复烘稍低。要求炭火无烟、火力均匀,并适时勤翻,为避免茶末掉入炭火中而引起茶叶烟味,在翻拌时要将烘笼拿离炭火或用纱布垫在茶叶下面。

初烘半小时左右,至茶叶折梗能断、但手捻不碎时下烘。摊凉回潮1小时后,再复烘,至手捻茶叶能成粉末为适度。炒干在斜锅内进行,锅温70~80℃,投入500克左右的初烘叶,经过轻、慢的手势炒翻,炒至银毫显露,茶叶足干,起锅摊凉。炒干叶含水量5%左右。烘干后的茶叶,摊凉至室温,才可装箱(袋)贮藏或出售。贮藏时切忌阳光直射与异味,并保持干燥。

太平猴魁的故事传说


一、故事传说

传说一

“太平猴魁”产于中国黄山北麓太平县的猴坑、猴岗和彦村。当地传说,古时一位山民采茶,忽然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看看四周,什么也没有,再细细寻觅,原来在突兀峻岭的石缝间,长着几丛嫩绿的野茶。可无藤可攀,无路可循,只得怏怏离去。但他始终忘不了那嫩叶和清香。后来,他训练了几只猴子,每到采茶季节,他就给猴子套上布套,让它代人去攀岩采摘。人们品尝了这种茶叶后称其为“茶中之魁”,因为这种茶叶是猴子采来的,后人便干脆给取名为“猴魁”。[17]

传说二

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地方生产一种猴魁茶。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

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二、茶文化节

2009年4月10日,第三届太平猴魁茶文化节暨“茶乡渔村风情游”活动启动仪式在省五星级农家乐示范接待点——黄山区太平渔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参加“茶乡风情游”体验活动的50多名游客及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安徽旅游画刊等20多家省内外媒体参加了活动开幕式。

此次活动由黄山区人民政府主办,太平湖风景区管委会、区旅游委员会、茶叶局共同承办。活动围绕茶乡、渔村特色旅游产品线路营销,以“茶文化”、“渔家乐”为媒,结合2009国际旅游小姐北方赛区冠军总决赛黄山区活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启动仪式上安排了赛事选手巡游走秀表演、采茶秀、互动摄影、茶道表演、茶叶制作流程展示、渔家烧烤等内容丰富的参与活动,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旅行社积极推出“游赏黄山区景点,吃住黄山区农家,品购黄山区名茶”等特色旅游线路,组织自驾游、乡村游客人来黄山区旅游休闲。

三、猴魁茶歌

2014年10月,文艺传承网创始人、原文化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专项基金管委会副秘书长、词作家万宏应太平猴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安徽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中明邀请,与海军军乐团著名作曲家崔丹一起创作了《猴魁茶歌》。

白毛猴属于什么茶


白毛猴,或称白绿,属绿茶,属半发酵茶,原产于福建政和县,当地又称“白猴”,因形似毛猴而得名。外形条索粗壮卷曲,白毫显现,犹如毛猴静伏而得名。内质毫香鲜爽纯正,滋味醇和微甘,汤水清绿泛黄,叶底嫩绿、完整、匀净、无杂。

白毛猴的功效

茶功如神,早已为人们所知。唐代诗人卢仝是这样形容茶叶功效的:"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清风生。"宋代吴淑《茶赋》说:"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茹之利,其功若神。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茶苦而寒,阴中之阳,沉也降也,最能降火。"乌龙茶是中国特种名茶,经现代国内外科学研究证实,乌龙茶除了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署、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突出表现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防癌症

1998年6月15日《健康报》(记者郑远翔)报道:不久前,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毒理和化学研究室副研究员韩驰和其助手徐勇,进行茶叶在动物体内的抑癌试验。其分别给大白鼠喂安溪铁观音等五种茶,同时给予喂人工合成的纯度大于99.8%的致癌物甲基卡基亚硝胶。三个月后,大白鼠食道癌发生率为42-67%,患癌鼠平均瘤数为2.2-3个。而未饮茶的大白鼠食道癌发病率为90%,患癌鼠平均瘤数为5.2个,五种茶叶抑癌效果为安溪铁观音最佳。

降血脂

乌龙茶有防止和减轻血中脂质在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饮用乌龙茶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红细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这对于防止血管病变,血管内血栓形成以及中医?quot;瘀血症"均有积极意义。此外,体外血栓形成试验,也表明乌龙茶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抗衰老

1983年,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进行抗衰老试验表明,其分别加喂乌龙茶和维生素E的两组动物,肝脏内脂质过氧化均明显减少,这说明乌龙茶和维生素E一样有抗衰老功效。人体试验还表明,在每日内服足量维生素C情况下,饮用乌龙茶可以使血中维生素C含量持较高水平,尿中维生素C排出量减少,而维生素C的抗衰老作用早已被研究证明。因此,饮用乌龙茶可以从多方面增强人体抗衰老能力。1985年10月王泽农教授访问安溪茶乡时,赋诗一首,对安溪乌龙茶的保健功效作了高度的概括:安溪芳若铁观音,益寿延年六根清。新选名茶黄金桂,堪称妙药保丹心。久服千朝姿容美,能疗百病体态轻。

白毛猴的历史

安溪白毛猴的一个优良品种,产地在金谷镇金山村石竹岩。最早开发这一茶树品种的是清末金山村长福厝的谢驾、谢冰两兄弟。又云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大坪乡萍州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

石竹岩白毛猴茶树植株为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叶形椭圆,叶背表面有一层白色绒毛,故名。石竹山海拔700多米,其土质俱是碎石和砂壤,岩下山泉汨汨,茶根吸取富硒土壤及多元素物质,所种出的茶叶具有特殊韵味,加上严格的制作工艺,发酵窨制,其品质别具一格。

茶寮制作的白毛猴茶外形呈灰白色,蚝干壮,带有极细的白毛,历来流传民间。此茶可治疗各种疾病,连青叶茶也有药用功效。喝第一口有一种“地瓜干味”,亦说“臭风咸芥菜味”;第二口舌根生津,喉头打嗝;第三口顿觉精神振奋。连喝三杯,就有点消食饥饿感。常喝,五脏六腑及皮肤很少生病。

政和县产茶历史悠久,自北宋开始,就以生产银针著称。1910年,当地茶商范昌义创制了白毛猴,远销广东及香港、澳门,深受消费者喜爱。白毛猴的制法介于红茶绿茶之间,外形重"保毫"和"做形"。白毛猴茶主要分布在福建乌龙茶茶区,栽培面积较大。台湾省有引种。

松阳银猴如何制茶?有哪些特点?


炒制工艺主要分头青、揉捻、二青、三青、干燥等五道工序。炒制特点是:高温杀青,揉炒结合,慢速轻炒,边炒边整,烘焙足干。

头青

头青即杀青:在锅径69厘米的斜锅或远红外电炒锅内进行。当锅温达150℃左右,投入摊青叶400~600克,以抛炒为主,结合闷炒,做到抛得开,带得轻,捞得净。达到蒸发水分,钝化酶活性,杀匀杀透、清香显露的目的。历时7分钟左右。

揉捻

揉捻:经摊凉后的杀青叶进行手工轻捻,揉至茶汁稍溢,成条率达95%以上为宜。揉时2~4分钟。

二青

二青:是造形的关键工序。当锅温100~90℃,投入揉捻叶,开始采用揉捻手法,使条索进一步紧结,并散发一部分水分,然后降低锅温至70℃左右,进入造形过程,整个造形过程采用抖、抓、搓、捞四种手法,边炒边做形,塑造条索紧结略弯的外形,历时15分钟左右,起锅摊凉。

三青

三青:三青是定形和提毫工序。通过慢速翻动轻炒,在固定形状的基础上,使其条索继续紧结弯曲,白毫显露,炒至八成干,起锅摊凉。三青锅温80~60℃。历时15~20分钟。

干燥

干燥:分初烘和足烘二个过程,初烘烘温75℃左右,烘至九成干,起烘摊凉15~20分钟,使水分分布均匀再行足烘,足烘烘温65~50℃,烘至香气透发,手捻即碎,含水量8%以下,起烘摊凉装箱。

特点

成品条索粗壮弓弯似猴,满披银毫,色泽光润;香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清澈嫩绿;叶底嫩绿成朵,匀齐明亮。1986年被评为浙江省优胜名茶之一。

关于太平猴魁的故事传说


几乎每个茶叶名字都有一个传说,让我们来看看关于太平猴魁的故事传说吧。

“太平猴魁”产于中国黄山北麓太平县的猴坑、猴岗和彦村。当地传说,古时一位山民采茶,忽然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看看四周,什么也没有,再细细寻觅,原来在突兀峻岭的石缝间,长着几丛嫩绿的野茶。可无藤可攀,无路可循,只得怏怏离去。但他始终忘不了那嫩叶和清香。后来,他训练了几只猴子,每到采茶季节,他就给猴子套上布套,让它代人去攀岩采摘。人们品尝了这种茶叶后称其为“茶中之魁”,因为这种茶叶是猴子采来的,后人便干脆给取名为“猴魁”。这是其中一个关于太平猴魁的故事传说。

另一个关于太平猴魁的故事,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地方生产一种猴魁茶。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以上就是关于太平猴魁的故事的两个传说了。

白毛猴


【介绍】 白毛猴为历史名茶,属类。创制于民国初。白毛猴,或称白绿,属半发酵茶,原产于福建政和县,当地又称白猴,因形似毛猴而得名。外形条索粗壮卷曲,白毫显现,犹如

【介绍】

白毛猴为历史名茶,属类。创制于民国初。白毛猴,或称白绿,属半发酵茶,原产于福建政和县,当地又称;白猴;,因形似毛猴而得名。外形条索粗壮卷曲,白毫显现,犹如毛猴静伏而得名。内质毫香鲜爽纯正,滋味醇和微甘,汤水清绿泛黄,叶底嫩绿、完整、匀净、无杂。

【品质特征】

品质特征是外形肥壮卷曲,白毫显露,汤色橙黄味醇香清。

【制法】

白毛猴制法介于绿、白茶之间,当地亦俗称;白绿;。采制工艺中成茶外形重;保毫;与;做形;,内质着重萎凋适度,使戌品茶香清味醇。

采摘 要事先在春茶前期,选择壮龄的政大茶园,于清明后采其肥壮的1芽2、3叶嫩梢(不采对夹叶),切忌损伤芽叶,尽量保持完整。

萎凋 采回鲜芽叶在微弱阳光下进行复式萎凋或直接用室内萎凋,薄摊于竹席或水筛上,历时很长,需16~18小时,使芽叶中多酚类进行部分酶性氧化,除去苦涩味,萎凋至水分失重25%~30%之时,叶色转暗绿,梗皮皱缩,白毫显露,毫毛如银,叶质柔软如棉,梗折不脆断为适度,过度易红变,不足则叶多青绿,失去传统风格,影响质量。

杀青 杀青锅温掌握在140~150度,先扬炒后闷炒,炒至叶色转青,梗带青黄,手握芽叶柔软,散发青香,无青臭味为适度,即可起锅。

揉捻 杀青叶摊凉散热后进行轻揉,与一般揉捻稍异,是揉搓和茶团旋转相结合,操作轻巧,注意保毫,并结合解决做形,搓揉至条索卷曲,历时约5~8分钟,揉好的湿茶团,每团约50~500克。

初烘 每焙笼可焙小茶团10~15个,将小茶团排列在焙笼中,温度100~110度,焙至五六成干,以茶条不粘手时为适度。

复焙整形 复焙刚开始时,温度掌握在50~60度,边焙边做形,使全部茶条卷曲似小猴。复焙温度不宜过高,以防止芽毫脱落,但也不宜过低,太低水分蒸发太慢,色泽闷黄不鲜,复焙到八九成干时,火温降至40~50度,一直焙至足干。最后经拣剔梗片,即可装箱。

白毛猴,福建政和县的传统名茶,当地又称"白绿",因条索粗壮卷曲、披覆白毫,形似毛猴而得名。政和县产茶历史悠久,自北宋开始,就以生产银针著称。1910年,当地茶商范昌义创制了白毛猴,远销广东及香港、澳门,深受消费者喜爱。白毛猴的制法介于红茶之间,外形重"保毫"和"做形"。品质特征是外形肥壮卷曲,色泽铁灰,白毫显露,状若毛猴静伏,汤色橙黄清澈,味醇香清。

太平猴魁有什么特点 太平猴魁的特点是什么


作为绿茶中的一类,太平猴魁从古至今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人们更是赐予太平猴魁“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更是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了“绿茶茶王”的称号。那么太平猴魁有什么特点竟然能让人们对它如此迷恋?

太平猴魁有什么特点?从其外表来看,猴魁茶叶必然两叶抱一芽,其形状关键在”尖、扁、平”三个字,两头尖、扁平挺直、自然平坦,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叶色苍绿,叶脉中有隐隐的红色,也就是传说中的“红丝线”现在有专门就此造假者,叶身白毫隐伏,很多次品过不了此关。

此外,太平猴魁有什么特点吗?我们从太平猴魁的茶汤之中一窥究竟吧。太平猴魁的茶汤颜色,不会像现在某些竹叶青那般翠绿,除去清澈,千万不要期待它能有特别亮眼的茶汤颜色。

太平猴魁的香气是兰花香,非常持久,禁得住几次冲泡。入口滋味甘甜,味道不重,甚为清淡。如果工艺得当,不会给人带来苦涩的口感。如果有喜喝浓茶的茶友,太平猴魁想必是不太适合你的。

但太平猴魁的精髓就在于这个“淡中真味”,现在很多高香的茶叶,一入口就让人感觉是经过化学处理的香气,非常扫兴。但这个“淡”,却往往是纯天然的,这一种天然之气,是猴魁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出来的很多人在问的关于太平猴魁有什么特点的答案。其实在烦乱的生活之中,一杯太平猴魁,一本书或者一盘棋,如此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岂不美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