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熟茶冲泡,泡得合适刚刚好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熟茶 熟茶普洱茶 普洱茶冲泡

【www.cy316.com - 普洱茶熟茶】

普洱茶熟茶怎么泡了喝,这既是个简单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泡不开水甜味,泡过了酱油汤。泡得合适才刚刚好。

拿到一款普洱茶熟茶,不管是散熟茶还是紧压的熟茶,第一泡正常温杯润茶。第二泡就要关注冲泡容器里的熟茶汤色溢出情况,同时还要关注水温和注水情况。而且要注意泡茶所在地区,不同城市的气压不一样,水温沸点不同。广东地区一般烧水壶标示的温度能到96°以上,昆明正常是90-96°之间水就沸腾了。一般泡茶用水沸腾滚开就行了,再烧没必要。

熟茶汤溢出很快,因此具体到某款熟茶,要自己去把握出汤时间节奏。一般普洱茶熟茶熟茶前两泡茶水都是用来温杯润茶。真正开喝是从第三泡开始。

熟茶注水一般以定点盖碗壁低注细水为主。定点盖碗壁的目的是冲泡注水时候不翻动盖碗里的茶叶,这样注水茶汤清澈;细水注的目的是降低水温,提升茶汤润滑度,这种方式可能会牺牲一些香气,但普洱茶不以闻香为主,而是口腔香为主。低注目的是保持一定水温及不翻动茶叶。细水降温,低注保温。这样冲泡出来再经过滤网到公道杯的茶汤水温可以快速降到一定层度,公道杯再分杯再举起茶杯喝茶的时候,这个茶汤刚好能让人喝,不至于烫嘴,也不至于冷掉出现一些腥味。

从第三泡开始,冲泡熟茶的人要把握出汤时间节奏,假如第三泡出汤不行,后面几泡的节奏乱了,这时候就会出现每泡茶汤或淡或浓,或者是喝茶人等不及的情况。这时候就要分析现场情况,假设现场6个人,那么只出汤一泡就分杯是不够分的,这时候就要两泡茶汤一起分。

水注在盖碗里,这时候要注意出汤,很多人把水注在盖碗里就干别的事情或者跟茶客说话去了。等回过头来再想出汤,这时候茶汤已经酱油色了,浓到没法喝了。这泡倒掉不要也会影响整泡茶的溢出,例如泡数缩短,本来能泡10泡,现在可能只能7泡了。

正常的普洱茶熟茶,经过前两泡润茶,不管是散熟茶还是紧压熟茶(老茶头除外),这时候茶汤溢出会越来越快,所以注水出汤都要动作快些。直到8泡左右,茶汤颜色开始变淡,喝茶汤出现水味。这时候就可以换茶了。按正常8-10克投茶,盖碗150毫升,每泡注水大概110毫升左右,8泡茶已经用水880毫升。这时候一般都已经两壶水了。假如你只有一个烧水壶,那么这两壶水之间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空档,正常来说烧一壶水4分钟左右。也就是说你泡开的熟茶在烧水这段时间在盖碗里假如你茶汤没出干净留根的话,待第二壶水烧开去冲泡,这时就算你立马出汤,这泡茶也会浓。所以我建议冲泡熟茶不要留根泡。

冲泡普洱茶熟茶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自己去多练习尝试把握。但一个好的泡手必须具备现场临时情况处理的能力和每泡稳定的出汤能力。至少不能出现每泡一个味。

喝普洱茶熟茶其实没啥技巧讲究,无非就是感受一下普洱茶熟茶带来的感受。每个人因个体差异感受都不同,但普洱茶熟茶的一些共通性是客观存在的,这就需要多喝多对比才能直接感受到。

cy316.cOm扩展阅读

如何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


如何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

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

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

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

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下图中左边是第四泡旋水加猛冲的茶汤,注水4秒,浸泡26秒;右边则是同一茶第三泡稳定缓慢旋水注入产生的茶汤,注水9秒,浸泡21秒。可以明显看到,左侧茶汤深,暗且浊,右侧浅,亮且透。区别很大,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泡是同一泡茶,仅仅调整了注水手法所致。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图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

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五、余话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

怎样可以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今天,我们就与诸位茶人探讨一下如何泡一杯好喝的普洱熟茶,同时也欢迎茶友给我们提供更多宝贵意见与经验:

1.普洱熟茶是属于渥堆的发酵茶,泡这种茶的时候一定要用沸水,温度不够的水是泡不出普洱熟茶韵味的。

2.熟茶一定要进行洗茶,洗一遍甚至洗两遍,如果洗两遍的时候出汤的速度要迅速一些,然而洗一次的话水稍微在茶里停留一小会。

3.泡熟茶每次出汤时一定要沥干水份,不要留根。

4.熟茶要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冲泡,避免使用玻璃壶或者保温杯而且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5.通常110ml盖碗,普洱熟茶的投茶量以7g为佳,太浓或者太淡都会影响熟茶的口感滋味。

6.品茗普洱熟茶的时候不要喝的太烫,入口温度要在六十度左右,喝烫茶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如何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上)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下面,我先就这几点一一展开,最后在实际演练一次冲泡全过程。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

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

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

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

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怎样把熟普洱茶泡得更好喝?


怎样把熟普洱茶泡得更好喝?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如何把熟茶泡得更好喝?普洱熟茶冲泡方法和技巧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陶壶。充分利用紫陶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

紫陶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四、余话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

平静的形态带来平和的动作,平和动作带来协调的滋味。对泡茶动作的揣摩和练习像一种修行,会帮助泡茶者达至好的心境,进而也带来好的茶汤。茶道茶道,以茶入道。

怎样才可以把普洱熟茶泡得更好喝?普洱熟茶如何冲泡更好喝?


普洱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以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下面,我先就这几点一一展开,最后在实际演练一次冲泡全过程。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

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

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冲泡普洱茶怎样出汤最合适?冲泡普洱茶怎样出汤最合适?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泡茶有很多的技巧,可能现在你就会发现在泡茶的时候,同样的茶叶量、水质水温都一样,冲泡手法都相同的情况下,每次泡出来的茶叶味道并非完全相同,你知道这其中是为什么吗?

我们知道,一般冲泡茶叶,有三个要素必须掌握:投茶量(茶水比)、水温和茶叶浸泡时间,其中最难掌握的就是茶叶浸泡时间了。

茶叶浸泡时间习惯上又称之为出茶点,每一种茶的出茶点是不一样的,同一种茶在每一泡的出茶点也存在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看茶泡茶”

那我们该如何根据不同茶的不同道次来进行调整呢?

茶的滋味是随着冲泡时间延长而呈抛物线的趋势,一般开始阶段水浸出物析出较少,接下来开始增加达到最高点,然后慢慢下降直至尾水阶段,寻找每一泡茶的最佳出茶点,就是寻找每一泡茶最适宜喝浓度的浸泡时间,当然,这是理论分析,实际上靠人为不可能每一泡都找到,我们只能靠经验找到接近最佳出茶点就OK了!

【1】第一泡出茶点

一般而言,用沸水冲泡陈茶首先浸出来的是维生素、氨基酸和芳香类物质,无论是侧重品香还是侧重汤感,出茶点稍稍延长。有些茶类需要醒茶,甚至醒2道以上,那么醒完茶后的第一道次就必须相应缩短了。对不同茶类茶形,有些小技巧可以尝试:紧压茶、老茶、低级别茶慢出;散茶、高级别茶、碎茶、新茶快出。

【2】第二泡出茶点

当我们对第一次冲泡之后的茶水做出综合评判之后,就可以分析第二次冲泡茶叶的出茶点了。由于第一次冲泡时,茶叶的叶片已经舒展开,所以第二次冲泡不需要太长时间,大致与第一次相当即可,或是稍短些也无妨;而如果第一次冲泡之后,茶叶还处于半展开状态,那么第二次出茶点应该比前一次略长一些。

【3】第三泡出茶点

第三次泡茶的出茶点因情况而定,基本取决于前两次冲泡后茶叶的舒展情况以及茶叶本身的特点。如果经过前两次后,茶叶中的茶元素析出物质减少了许多,那么第三次出茶点可以适当提前5秒到10秒左右;反之可以延长10秒到20秒。

【4】对于比较耐泡的普洱茶类,三泡之后才出真味,那是因为三泡之后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开始析出,这时候应该在4-6泡中控制出茶点,快慢取决于前一泡茶的苦涩度。

【5】但茶汤开始明显变薄时,应该是到尾水阶段了,这时候出茶点要适当延长,必要时长时间闷泡。

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虽说出茶点有路子可循,但最终还要根据具体茶和人的情况来调整,这就要靠不懈的操练和经验的积累了。

如何才能把普洱熟茶泡得更好喝?


普洱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云南特定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加工工艺,经渥堆发酵等工序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质量特征是: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熟茶制成,当年即可品尝,当然有个三五年左右的陈期,这时发酵的味道、堆味转化掉,经过人工发酵而产生的多种复合聚合物也一定程度上通过跟空气接触而产生后期氧化,茶味变得更深沉内敛了,此时品之,茶香、茶味和茶韵更会比较清楚。

普洱熟茶经过人工发酵,具有特有的茶香和茶味,茶性温和,扶正理气,温中养胃,具有很好的养生价值。冲泡时汤色浓,偏深红色,茶味温和平顺。

熟普新茶有其堆味,老茶有时会有存放过程中的仓杂味等,又因其渥堆发酵完全,冲泡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泡出燥、干、涩、紧的茶汤,更不悦目的是酱油色似的吓人。

可以通过控制投茶量,改变注水手法,泡茶的阶段控制,掌握好出汤的速度与节奏,泡出熟普的顺滑黏稠又明亮诱人的茶汤。

1、准备泡茶器具。一个盖碗作为主泡器、匀杯、品茗杯、随手泡。

2、赏茶。茶菁黑或红褐色,芽茶暗金黄色。

3、取茶。以对待佳人般,最温柔的方式入刀,尽可能的橇取块状干茶。于饼取茶,你所能做的全部,就是柔情似水。

4、称茶。6克量,120ML左右的盖碗,这个干茶量足以两三人品饮,同时又能泡出茶的甜醇鲜爽的美味。如果一人品饮5克即可。称一称,便于控制好量,一为对茶的恭敬心,二为泡茶更精进,有标准才有下次的改进。习茶,不怕折腾,亦不必担心把茶泡坏。

5、烫杯温盏。用烧开的沸水涣洗杯盏,一为净,无所沾染;二为提温,投茶入瓯,摇香嗅味,直抓人心的干茶在温热的瓯中激发出诱人的香;三是热茶汤入冷杯盏,避免因温差影响口感。

6、投茶。撬茶难免有整碎。碎茶先投,完整的块状后放,块状盖住碎茶。小细节很影响茶汤,这样投茶形成的“茶山”,再加上后续注水的手法,能更好的保持汤的颜色。

7、浸润泡。用沸水快速润茶两次,所谓“快速”不是注水快,而是浸泡时间短、出汤快。有很多茶友以往较多提到“洗茶”,“洗”字,有使人误认为茶不洁之嫌。一“润”字,似以温水吻醒茶儿般,而不是唤醒。

从浸润泡开始,注水要轻柔,可以定点注水,好可以围绕盖碗旋一圈注水,但水流要平稳,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投茶时的“茶山”不被破坏。

8、冲泡。润茶后,建议不急着立即进入冲泡,稍待几秒钟,给茶儿作一个迎接你的“心理准备”时间,既然是“润”,那说明不是“淋浴”,要有一个前后相距的时间,给她一个身心舒爽。

同时,在这一呼一吸的调整当下,你泡茶的动作缓下来,慢下来,也给自己要正式泡茶的一个缓冲,调整好自己,美味的茶汤,就在你的静缓节奏中流淌。如此,不久之后,泡茶间的优雅,水到渠成。

撬茶成块状,投茶形成碎在下块在上,水温高,注水平缓,出汤快,是泡好熟普的关键,另外就是掌握好阶段控制,前四道、中间四道、尾四道共三阶段十二道汤。而不像乌龙茶的泡法多是前三道、中间三道、后三道共三阶段九道汤的手法。

前四道:可定点注水,提高注水器,水柱细而平缓些。由于如此注水有两点好处:一是茶和水运动都较少,汤不至于快速变深,而又能较好的控制好前几道茶的异杂味;二是注水平缓,等注满水,盖上盖,这中间会有10秒左右的时间,此即可出汤。刚好无异杂味又汤色红艳清明。

中间四道:经历了前四道的冲泡,茶块基本浸润充分,再定点高吊注水,由于中间时间长,易造成汤颜色太重。此阶段更不可急冲,而宜采用旋转注水手法,缩短注水时间,可留下余地,适当延长盖上盖后的浸泡时间三五秒钟。从注水到出汤的时间和第一阶段的定点高吊缓慢注水相差无几。但泡茶手法的改变,茶汤的滋味色泽就会有了变化。还是不能出现暗褐色似的“酱油色”,而茶汤更温顺、汤水和香气更协调。

后四道:好的熟普后期会出现陈香或药香。虽然前八道汤已经把滋味、物质泡的差不多了,但如果后几水掌握得当,同样让人惊讶,并且汤感会更甜,这是好茶的表现之一。最后阶段以追香、求甘,使之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精神。因此,水温宜高,注水手法宜重,注水注粗,激发茶香,延长闷泡时间,出汤后不开盖散热。

9、品饮。汤柔和顺滑,甜糯。汤色红亮。

一泡茶,要泡她之前,分析茶性,了解你要泡的茶的特征,和你追求当下这次泡茶哪些风格,是甜水、是滋味、是香气、是耐泡度?制茶师傅讲究“看青做青”、“看天做青”,泡茶亦然。

可以试着多种方式冲泡。茶无完茶,泡茶品饮,尽可能的展现她的优点,泡出她最精美的一面。自己也在这不停的“折腾”中,记下品茶日记,不同的水温、不同的投茶量、不同的器具,依此渐进,为学日益。

平静、平和、协调、察言观色,顺势而泡,每一次,都是让自己吐故纳新,一呼一吸间,静缓体悟一款茶在香气、滋味、口感、身心上带给自己的愉悦。如此安好,日日是好日,款款是好茶。

如何把熟茶泡得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我们从器皿、手法等方面,分享个人的泡熟茶心得。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

争取泡第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茶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3、冲泡前水烘。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4、控制泡茶水温。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

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

5、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

如下,我们具体分析几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几点经验,把熟茶泡得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

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

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

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

下面,我先就这几点一一展开,最后在实际演练一次冲泡全过程。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

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茶事用水需一整篇文章详加论述。

3、适当的醒茶。

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

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低冲:水线短,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最少,注满盖碗需时最短,水与叶底的激荡较大。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

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下图中左边是第四泡旋水加猛冲的茶汤,注水4秒,浸泡26秒;右边则是同一茶第三泡稳定缓慢旋水注入产生的茶汤,注水9秒,浸泡21秒。可以明显看到,左侧茶汤深,暗且浊,右侧浅,亮且透。区别很大,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泡是同一泡茶,仅仅调整了注水手法所致。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图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这就是如上第三节第5点中提到的技巧。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

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

平静的心态带来平和的动作,平和动作带来协调的滋味。对泡茶动作的揣摩和练习像一种修行,会帮助泡茶者达至好的心境,进而也带来好的茶汤。茶道茶道,以茶入道。

2020熟普洱茶饼冲泡方法


普洱茶的冲泡方法有很多,但是你知道熟普洱茶饼冲泡方法吗?现在小编就来为你说道说道熟普洱茶饼冲泡方法吧!希望对正在了解该问题的朋友有多帮助哟!

熟普洱茶饼冲泡方法之开茶:

1、在冲泡普洱茶之前需要先把茶饼或茶砖,进行打开,就是开茶饼。开茶饼需要用巧劲。需要准备茶锥,使用茶道“撬动”,注意不要扎入茶内部就行了。现在压制的饼茶、砖茶一般来说都不会太紧,拆开都不困难,注意不要扎到手。

2、一般正宗的普洱茶都是按层次紧压的,你只要按照它的顺序用手直接就可以掰开的。也可以用专用的普洱茶刀开茶,从侧向开,尽量不要弄断,保持茶条完整。

3、还可以用蒸煮茶方法来开普洱茶茶饼,既简单,又不影响茶的外观及品质。用窝煮沸开水后,将茶饼隔着热水蒸它三两分钟,然后再拿出来用开茶工具撬开,就容易多了。

熟普洱茶饼冲泡方法之步骤:

1、选择合适的茶具

普洱茶冲泡宜选腹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可以选择紫砂壶,盖碗和陶壶。

2、投茶。将放在茶匙内的普洱放入杯中。按饮茶人数多少决定投茶数量。

3、洗茶,将沸水注入茶具内,并快速的倒出,可以起到提高茶叶净度的作用。

4、冲泡:普洱茶的茶味较不易浸泡出来,所以必须用滚烫的开水冲泡。第一泡在开水冲入后随即倒出来,用此茶水来烫杯。第二泡冲入滚开水,浸泡15秒即倒出茶汤来品尝,第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汤可以混着一起喝,综合茶性,以免过浓。

5、品茶:首先要品香,普洱茶的香气特点就是陈香显著,有的似桂圆香,有的似槟榔香等,是一种令人感到舒适的气味。其次要品味,普洱茶汤的滋味甘甜、滑润、厚重。

看了以上的信息,你大致了解熟普洱茶饼冲泡方法了吗?更多关于熟普洱茶饼冲泡方法请关注茶经网!

普洱茶熟茶冲泡其实很简单


导读:现在我们来讲一下,如何冲泡普洱熟茶,普洱茶的冲泡技术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有我们叫的茶道式的表现,就是花式泡法,我今天讲的是我们常规的、一般的泡法。要泡好一壶茶,它有几个元素:

一、水的元素,水你不能用现在的自来水,最好使用纯净水、矿泉水。

二、器皿,作为熟茶,最好选用紫砂壶来泡,紫砂壶会提升茶叶的品质;如果我们是为了鉴别一个茶叶的品质,知道它到底好不好喝,情况怎么样,一定要用盖碗泡。

三、时间,冲泡的时候要掌握好时间,我有些朋友对我说,同样一款茶,你泡出来的就好喝,我泡出来的就不好,这就是时间的问题,要恰到好处,焖多了也不好,出汤快了,也不好。焖多了,味浓,快了,味淡。

四、投茶量,投茶量可以根据人数、器皿的大小来定,并不是一定要投5克、8克,如果人数多,你就多投一点,用大一点的器皿,如果人数少就少投一点,或者用小一点的器皿。

只有控制好这几个元素,最后泡出来的茶才是最真味的东西。

起茶,我们普洱茶都有一个起茶的过程,如果要喝一个茶,我们可以把饼茶或者沱茶起好放在一个罐子里面。为什么最好是起好后放在罐子里呢?

因为普洱茶我们之前讲过,它讲究的是拼配之美(很多茶都是经过盖面或者是撒面),如果你只是在边角随便起一块,那你可能是起到盖面茶,或者说是撒面茶、里茶。

所以我主张,如果你要喝这个茶的时候,最好把茶叶起好放在一个罐子里面。这样它的口感就会比较均匀。

润杯、润茶(洗茶)

一、沸水倒入盖碗、再倒入公道杯、茶杯以后,起到一个温热的作用。

二、润茶,我们可以根据茶叶的情况可以润一次或者两次,普洱茶相比其它有些茶叶来说,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其它有些茶叶可能洗一两次以后,可能就没有味道了。而普洱茶不同,它就算洗两三次,后面泡出来的味道都会非常好。润茶过程当中一般三十秒左右,同时根据泡茶的次数慢慢的给他加长。

所以普洱茶除了原料要好,冲泡技术也是非常重要,投茶量、时间一定要恰到好处。

如果用紫砂壶,我建议,一壶不伺二主,泡生茶的壶就一直泡生茶,泡熟茶就一直泡熟茶。如果交叉来泡,这样的话对一把壶是非常不好的。

如果还想用另一种花式泡法,什么韩信点兵、公关巡城这类,建议专门去学习。如果像我一样在家里泡,只要掌握我刚才所说的时间、投茶量、选择的器皿等就行了。

《普洱茶熟茶冲泡,泡得合适刚刚好》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熟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