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普洱茶的这些阶段,你经历过吗?

发布时间 : 2019-12-04
你还在喝普洱茶吗 普洱茶喝吗 喝普洱茶上火吗

【www.cy316.com - 你还在喝普洱茶吗】

第一阶段:香甜就是好茶

初入普洱茶世界的人,往往都认为又香又甜的才是好茶。因为香甜的普洱茶是很容易让人不喝茶叶的人接触的。但对于普洱茶来说,仅有香甜的茶肯定不是好茶。因为他们忽略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普洱茶带给人体头部的感受(口腔、喉咙等)。

一个是普洱茶带给整个人从心情到身体的感受。忽略了这两个东西,基本上也就把普洱茶当作有点味道的水在喝吧。这也就是你拿同一产区不同树龄的茶品给他说,他绝对会说是树龄小的茶好喝。如果通过一些手法制成的小树茶,更是他们的至爱。随着喝的茶慢慢多了,他们的口味不在满足当前,随着尝试的茶样多了。他们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当然,喝普洱茶的人都是一路交着学费过来的。就算有人指导你,也还是要交学费。

阶段二、好茶就是难找

随着喝的普洱茶越来越多,就会进入一个迷糊期,而这个迷糊期就是好茶难找。其实在现在信息这么发达的时代,要找到一款好茶相对还是容易的,但我们的往往自己把自己搞糊涂了,好好坏坏给你10款茶,你今天喝着这个好喝,明天喝着那个好喝,后天喝着又是另外一个好喝。而这种下去,你在10款茶中也找不到你认为好喝的,于是你开始怀疑自己,从而你也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茶不好。

常此下去,你慢慢地忘记是什么概念的茶,是什么山头的茶,是什么工艺的茶。你在交了很多学费之后,在你自己的身体和感觉中形成一种本能。在一看一闻一喝之中,大概的价位和品质已经自动形成了。这时你对于好茶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别人跟你不同你还会争辩。

阶段三、好茶就是好喝

度过了普洱茶的迷糊期,这时的你就会像古人说的“大道化简”,喝茶一切从简,不太在意别人的话语,也不太在意茶品的价位和名气等。在意的是喝的茶能否带来的一种心情和身体上的舒适感。而达到这两种情况的茶就是好茶。

应该这时候喝的茶进入身体,本能已经会告诉你什么是好茶,而且并不需要去跟别人解释什么。也不需要别人来告诉你什么。当一个喝茶10多年的老茶客真心给茶的点评是“好喝”时,千万别以为他是忽悠你的。当然,“礼貌”性的说好喝时,你也要听得懂。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转化要经历七个阶段


普洱茶经一定时间的存放后,汤色由生普原来的黄绿或橙黄向熟普的红浓明亮逐渐过度,滋味出现醇和、滑爽的感觉。由于茶多酚氧化酯性儿茶素减少,可溶性糖增多。收敛性降低,苦涩味消除,甜味增加,呈现出特殊的陈香。

一般来说,普洱茶转化要经历以下七个阶段:

新茶期(1-3年)

茶汤黄绿或黄色,香气中生青味较重、带甜香,口感苦涩稍重,干茶墨绿色,冲泡之后叶底黄绿色,有经验的茶人们分得出是那个茶区的茶,品得出浑厚的山韵。

转化前期(3-10年)

茶汤黄红,香气中生青味减弱、蜜甜香开始明显,口感苦涩较轻,干茶黑绿色,冲泡之后叶底黄色。

转化中期(10-20年)

茶汤红色,香气中已无生青味、蜜甜香混合着陈香,口感几无苦涩,入口苦涩味化得很快,茶汤浓稠有点像米汤,干茶黑而油亮,冲泡之后叶底黄带褐色。

转化后期(20-40年)

茶汤深红色,香气樟木香浓郁,口感无苦涩,入口化,汤浓稠似米汤,干茶黑褐油亮,冲泡之后叶底浅褐色,难分得出是哪个茶区,入口化开的化韵更明显。

陈茶期(40-60年)

茶汤酒红色,香气樟木香混合着药香,口感无苦涩,入口化,汤浓稠如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红色,入口化开的化韵让人十分愉悦。

老茶期(60-100年)

茶汤酒红发亮,香气药香浓郁,口感无苦涩,入口即化,汤浓稠如同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色,入口即化,陈香悠然,岁月的沧桑凝结成老韵。

古茶期(100年以上)

茶汤酒红发亮、晶莹剔透,药香浓郁,入口即化,汤浓稠如同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色,古韵盈然,唇齿留香。

这些普洱茶是中小叶种,你听说过吗?


2018年开春,试了差不多有10多个茶样品种了。大约来说,有景迈,勐宋,布朗,古六大茶山的几个茶,大约想了一下。好像有好几个中小叶种。

其实在大臻普洱茶眼中。大叶种,小叶种,中叶种,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一部分是茶树种的关系。另一部分是水土的关系。

当然,如何评价一个茶?不能说大叶种少放些数量,小叶种放些数量。如果要客观来评价的话。那一定是在同重量的情况下再来评价。

目前普洱茶小叶种主要分布在倚邦、蛮砖、革登,以及景迈古茶山。甚至是一个茶山上也有不同的叶种。包括倚邦为主体的小叶种,也有后面几十年多易武移栽的大叶种。无量山也有老的小叶种,也有一些勐库种的大叶种。下面都只是说主体和传统角度上来列。

一、倚邦古茶山

倚邦古茶山是云南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东临易武茶山。倚邦古茶山面积约197公顷,海拔在1400~1500米之间。茶树以小叶种和小乔木为主,树高在3~7米之间,树龄在300~500年之间。倚邦是古茶山中小叶种普洱茶数量较多,且茶叶品质较为出众的的茶区,身为贡茶的曼松茶也是小叶种茶,就位于倚邦象明乡内。倚邦小叶种茶以特殊香型著称,口感较窄,上颚香甜有轻微蜜感,稍苦,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甜。

二、莽枝古茶山

莽枝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传说是诸葛孔明埋铜(莽)之地,因此取名莽枝。莽枝古茶山面积不大,但茶叶质量较好。在鼎盛时期,古茶山之莽枝年产茶叶达万担之多。从茶山上那块立于乾隆十一年的碑刻文中,尚可依稀看到当年茶山旺盛发达的情形。因为各种缘故,莽枝古茶山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开始抛荒,直到八十年代才又开始重现生机。莽枝古茶山的茶叶属乔木中小叶种,汤色呈深橙黄色,入口稍苦涩,回甘猛烈、生津快,香气清新怡人。

三、、革登古茶山

革登古茶山属于古六大茶山之一,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处于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间。革登古茶山面积215公顷,海拔在565~1950之间,树龄在300年左右。茶树有大叶种、乔木,小叶种、小乔木。因为经历战乱,革登古茶山茶园损毁严重,如今古茶园累计保存下来的不足500亩。所产小叶种普洱茶,滋味类似倚邦,其甜味显著。

四、勐宋茶山

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古茶园中大叶小叶种混生,小叶种占有一定比例。土壤主要是黄沙土。勐宋茶区由于茶比较有名,100多年前就有汉人迁入经商,经营茶叶生意和种茶制茶。

那卡茶属精致涵养型茶品,其干茶条索纤细精致,色泽典雅沉厚,但是内质丰富,滋味醇厚柔顺,香气馥郁清扬,回甘迅速,喉韵怡爽,满口生津,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精致,多了几份淡泊宁静的闲适

五、景迈古茶山

景迈古茶园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景迈茶区中也有部分小叶种普洱茶存在,且树龄大的小叶种茶树保存较完善。景迈古茶园所产古树茶以甜香著称,其香气突出,具有较为显著的清雅兰花香,山野气韵强烈,甘韵较佳,汤质淳滑。

六、无量山

无量山在云南地貌区划中属横断山脉南端中山峡谷亚区,与哀牢山同处于青藏高原、横断山系和云南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接合部。山势高峻,最高海拔3306米,最低海拔也在1000米以上。

无量山古树茶口感特点: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而中叶种普洱茶相对小叶种分布密稍广一些,且因中叶普洱茶外形与大叶种茶较为接近,所以容易混淆,划分界定相对困难。目前已知在勐龙勐宋古茶山、攸乐古茶山、布朗古茶山、景迈古茶山皆有部分中叶普洱茶存在,通常中叶种茶特点为涩高苦低,生津迅速而香气显著。

但不同茶区因气温、海拔、降雨、土质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不同,而会有所差异。如攸乐古茶山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勐龙勐宋古茶山海拔在1000~1780米之间,布朗古茶山海拔在535~2082米之间,三者所产大叶种茶和中叶种茶,其茶叶风格滋味皆不相同,有所差异。

云南的中叶种、小叶种茶树,多是大叶种茶在有性繁殖过程及外界因素影响下,变异而成的中、小叶形态。从生物学茶树种类归属上来看,云南普洱茶中的中、小叶种仍旧多属于普洱茶种(国外学者称之为阿萨姆种)这一植物类别。

普洱茶的喝法·陈韵普洱茶你了解过吗?


茶叶一般说都要喝新鲜的,但普洱茶是茶叶中惟一具有生命力的茶叶,它可以在自然中呼吸,在空气中持续发酵,存放越来越久茶香越醇,所以说它是“能喝的古董”。新制成的普洱生茶和熟茶有生涩或烟火味;3~5年普洱茶气味平淡或没有杂味;陈放5~10年的茶开始出现甘酵之气;一些以幼嫩茶菁为原料制成的普洱散茶,有清淡的荷香;较壮的茶菁则散发着青叶香。这些香气都是茶叶上的气味,而真正让人陶醉的是陈年普洱茶茶汤中的氤氲的香气,越陈之茶气越浓。

最具代表也比较常见的香气有樟香、荷香、兰香、参香、枣香等,5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还会产生梅子香和药香。而感受百年以上普洱茶佳品的茶气,就如同领略历史悠久的大雄宝殿的清寂感觉。普洱茶的口感及生津好的普洱茶口感醇厚,茶汤柔滑,可达到“化”的境界。一般来说生普洱茶经过多年陈化,其口感比较熟普洱茶高雅,入口即化,却化得活泼清逸。熟普洱茶虽然不用等上若干年,但是“化”的感觉总是比较粗厚。新制生普洱茶虽苦涩,入口即刻回甘、生津,饮之喉头干渴感立刻可解。一般来说,新制普洱茶或趁期不超过30年的短期陈化茶品,略带苦涩会刺激两颊生津,使腮部的两个最大唾液腺大量分泌唾液。

陈年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的糖化作用,使得茶体转化出的单糖又氧化聚合成多糖,使得其汤入口回甜,久久不去,喉头因此润化,渴感自解。饮用陈年普洱茶能达到舌面生津的效果,茶汤经口腔吞咽后,口内唾液徐徐分泌,会感觉舌头上面非常湿润,这种感受比较独特。相反,自量不佳的普洱茶,茶汤入口会觉得喉头难受,产生干而燥的感觉,强烈者甚至影响吞咽。

普洱茶的品饮想要品出茶汤之味,是需要讲究些技巧的。切忌像喝饮料一样的“牛饮”,这样连茶是什么滋味都还未尝到,就已经喝饱了。大体的原则是:小口慢饮,口内回转,缓缓咽下。茶汤入口之时,应将口腔上下尽量空开,闭着双唇,牙齿上下分离,增大口中空间,同时口腔内部肌肉放松,使舌头和上颌触部的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汤得以浸到下牙床和舌头底面。吞咽时,口腔范围缩小,将茶汤压迫入喉,咽下。在口腔缩小的过程中,舌头底下的茶汤和空气被压迫出来,舌底会有冒泡的感觉,这种现象就叫做“鸣泉”。而在品饮五六十年陈期普洱茶的时候,茶汤以极为柔和,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底会缓缓生津,仿佛不断涌出细小的泡沫,这种舌下生津的现象,才是真正的舌底鸣泉。品茶要品出境界,贵在茶好水好之外,还要有一种品茶的好心情,才能凝精聚神地穿透茶的本质,提升到感悟的精神意境。

名山寨“懂过”普洱茶,你了解吗??


懂过茶山位置:懂过坐落于云南临沧邦马大雪山斜伸出来的一支余脉上,在勐库西半山的深处。海拔1750米,森林覆盖指数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现存百年古茶树极多。

懂过距勐库镇约莫19公里,距双江县约20公里。东临梁子村,南壤公弄大寨,西接耿马,北视坝卡,与大户赛相对而生!

懂过大寨是懂过村委会所在地,是勐库西半山最大的村寨,而懂过大寨由两个自然村组成。

而整个懂过村委会一共有4个自然村,以汉族和拉祜族为主,四个寨分别为以寨、外寨、坝气山和磨烈(分上磨烈、下磨烈),村村都以种茶为主,4个村新茶地、老茶地各占一半,新、老茶地合计面积已达5700多亩,是勐库西半山茶园面积最大的村委会。

懂过与大户赛梁子对梁子,寨子对寨子,过去也是一个纯粹的拉祜族寨子。懂过拉祜族种下的茶王树,树围已超过1.6米,其身边有七八棵“王子”,树围已超过1.2米,这些古老的茶树,都生长在拉祜族聚居地的以寨。懂过一带湿度较大,其古树茶虽然香气高,茶气足,但偏涩。

懂过历史:

明成化二十一年,傣族人将茶种从版纳传入冰岛,从此勐库大叶种在普洱茶的历史上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懂过又从属于勐库茶区大叶种茶。因此,历史悠久!

据不完全统计,懂过现存茶园5000多亩;双江县有档案记载,“1954年懂过收茶21413市斤,1955年懂过收茶30000市斤”,这些数据已然充分说明懂过茶区在勐库茶区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懂过普洱茶特点:

懂过的古树茶叶形略小,属于大中小叶种混种,水浸出物丰富;

茶叶香气可以融于茶汤之中(即香融于水);

香高、回味浓郁有个性,苦底稍重,回甘快而持久;

甘甜协调虽不若冰岛、坝糯,但“质重气强”则过之。

此外,由于懂过位于大雪山脚,与大雪山野生古茶群落相距极近,其茶性受野生茶的影响更明显,以香高味浓,沉雄质厚著称。

懂过茶有“勐库大叶种英豪”之称号,风格自成一派,存放好了还会有蜜香。饮之可感如若清风带来清明的灵气,飞扬的韵律,让生活的每一天变得甘甜、生动。

懂过茶区古树茶品质高的4大原因

①高山云雾出好茶:懂过茶区依邦马大雪山,临南勐河,平均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形成了低温、高湿和多云雾的气候特征,这无疑促使了懂过茶叶优异品质的形成!

②原始森林是天然的隔污墙:邦马大雪山号称“千年万亩古茶园”,懂过古茶园隐藏在邦马大雪山伸出的一条分支山脉当中。周围植被较多,植被具有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好处在于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环境,其中植被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而这样的生态环境相对稳定,懂过古茶树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容易受到破坏,生命活力旺盛。

③河流经懂过茶区:出产好茶的古茶园附近必然会有一条清澈的活水河(南柯河)。古茶园有活水河的好处就在于增加空气湿度,古茶园的茶品质才会优异,且清澈的活水河可以将污染带走,使得茶园更为洁净。

④无任何农残的“自然管理法”:懂过古茶树一般都是选择自然放养的。古茶树都漫天星的点缀在懂过以外寨的山坡上,没有人帮森林的树木或路边的野草施肥,它们是生生不息地生长。

古树茶冲泡后的特点变化:

懂过的古树茶,便如同将饱经风霜人的一生如画卷般铺陈开来。

开汤如偏偏少年,锋芒毕露。入口生苦,微微有涩,随即化甘,香气劲扬,茶汤饱满而富有冲击力,香气馥郁且富有生机!此时的懂过恰如含了蜜的花骨朵,约束着美,但纵容自己的香气!

中段的懂过茶汤,如同气宇轩昂,仪态万千的中年。极富有层次感,且满口生津,回甘迭起;茶汤从开始的盛气凌人变得圆润饱满,初时的苦底渐渐被茶汤的厚重掩盖,似有气息从喉间流入肺腑,中正平和!

尾水的懂过茶汤,开始虚怀若谷,归于恬静。茶汤清甜甘醇,润度不减,似那平静的海面,如丝绸一样柔和,微荡着涟漪!

普洱茶,你是否了解过?


茶叶一般说都要喝新鲜的,但普洱茶是茶叶中惟一具有生命力的茶叶,它可以在自然中呼吸,在空气中持续发酵,存放越来越久茶香越醇,所以说它是“能喝的古董”。

新制成的普洱生茶和熟茶有生涩或烟火味;3~5年普洱茶气味平淡或没有杂味;陈放5~10年的茶开始出现甘酵之气,,而真正让人陶醉的是陈年普洱茶茶汤中氤氲的香气,越陈之茶气越浓。

最具代表也比较常见的香气有樟香、荷香、兰香、参香、枣香等,5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还会产生梅子香和药香。而感受百年以上普洱茶佳品的茶气,就如同领略历史悠久的大雄宝殿般清寂感觉。普洱茶的口感及生津好的普洱茶口感醇厚,茶汤柔滑,可达到“化”的境界。一般来说生普洱茶经过多年陈化,其口感比较熟普洱茶高雅,入口即化,却化得活泼清逸。

陈年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的糖化作用,使得茶体转化出的单糖又氧化聚合成多糖,使得其汤入口回甜,久久不去,喉头因此润化,渴感自解。饮用陈年普洱茶能达到舌面生津的效果,茶汤经口腔吞咽后,口内唾液徐徐分泌,会感觉舌头上面非常湿润,这种感受比较独特。相反,自量不佳的普洱茶,茶汤入口会觉得喉头难受,产生干而燥的感觉,强烈者甚至影响吞咽。

普洱茶的品饮想要品出茶汤之味,是需要讲究些技巧的。切忌像喝饮料一样的“牛饮”,这样连茶是什么滋味都还未尝到,就已经喝饱了。

大体的原则是:小口慢饮,口内回转,缓缓咽下。茶汤入口之时,应将口腔上下尽量空开,闭着双唇,牙齿上下分离,增大口中空间,同时口腔内部肌肉放松,使舌头和上颌触部的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汤得以浸到下牙床和舌头底面。吞咽时,口腔范围缩小,将茶汤压迫入喉,咽下。在口腔缩小的过程中,舌头底下的茶汤和空气被压迫出来,舌底会有冒泡的感觉,这种现象就叫做“鸣泉”。

而在品饮五六十年陈期普洱茶的时候,茶汤以极为柔和,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底会缓缓生津,仿佛不断涌出细小的泡沫,这种舌下生津的现象,才是真正的舌底鸣泉。品茶要品出境界,贵在茶好水好之外,还要有一种品茶的好心情,才能凝精聚神地穿透茶的本质,提升到感悟的精神意境。

你知道这些普洱茶冷知识吗?这些冷门知识,可能颠覆你对普洱茶的认知


1、印级茶的茶字颜色不能作为判断年份的依据

据原勐海茶厂厂长邹炳良讲述,普洱茶原来的外包装是在勐海一个小印刷厂印制的,但是一次只能印制一个颜色,通体红色的红印就是这么来的。后来解决方案是包材在思茅印制,拉回厂里后,茶字用手工盖印,茶字一般应该是绿色,但是那时条件简陋,只能是有什么颜色的印泥就用什么颜色。

根本不存在什么红印是印级茶第一批,绿印是第二批,黄印是第三批的区分,所谓的黄印是60年代,红印是40、50年代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2、如日中天的大益,其实在前身勐海茶厂,时代并不牛掰

据阮殿蓉讲,98年刚接手勐海茶厂的时候,全年产量只有600吨,而同时期的下关沱茶因为长期负担边销茶的任务,每年的产量大概有3500吨,远高于大益,即使到2003年大益也仅有1200吨的产量,下关却有6000吨。

大益产销量不仅远低于下关,甚至远低于同时期的昌泰茶厂,大益的真正的发家当上老大是在07年以后,因为昌泰和下关全垮了。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比你牛的人全死了,你就是最牛的人!

3、普洱茶台地系列是灌木种?

很多人无耻的笑了,什么智商嘛。是的,这是一个北京马连道据称卖了10年普洱茶的朋友的认识,直到最近才被扭转。他说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普洱茶基地的茶叶种植和生长模式像极了北方南方一些地区的中小叶灌木种,所以由此认为。再次申明,普洱茶的台地系列也是大叶种,只不过是乔木茶的矮化和密植,那位哥们我想不厚道的对你说,你平常读书学习吗?

4、为何很多做茶人并不喜欢景迈山的茶,但是很多消费者则喜欢?

原因在此:一个更加注重后期的转化时间和空间,一个更注重当下口感。景迈山的茶除大叶种外,中小叶不少,这几乎是普洱市的普洱茶都有的通病,先天性的景迈茶内含物并不丰富,显薄,而且在制作中为追求香气(兰香)萎凋过重,进一步削弱了转化空间,导致景迈山的茶新茶好喝,但是后期越仓储越来越薄,与易武茶先薄后厚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不受待见,但是景迈茶做晒红可是很不错的哦!

5、2002年以前市场上几乎没有老班章的产品流通,就茶界人士也没有多少人认识老班章这个地方。

现在普洱江湖一片乱象,而事实是:2001年前老班章人民来勐海一趟实为不易,人走的小山路一天到晚都走不到勐海。公路基本无法通行,在早些年前连公路都没有。那时候老班章古树茶人们嫌太苦,没人要。整个普洱茶的江湖上根本没有老班章茶之说,就连勐海人也几乎没几个知道班章茶是啥样啥味道。

2002年老班章卖十几元一公斤还是没多少人要,真正觉得老班章茶好是从03年才开始的,04年价格就到了80左右一公斤,06年240到280一公斤,至于现在价格早已翻上天。

准确地讲,03年以前市场上没有老班章茶,02年以前老百姓连采不采,事实上的确是送人都没人要!那个年代是芽头白嫩的各种小树茶价格反而比较贵。

2002年以后经过科学论证,研究,检测,品鉴,大家才对古树茶重新认识,以前西双版纳多少古茶树都被老百姓砍丢种香蕉,橡胶以及其它农作物。

所以,2002年以前市场上没有老班章的产品流通,就茶界人士也没有多少人认识老班章这个地方。也几乎没有人知道古树茶的稀有和珍贵,更别提那个厂家的产品是那个名山古树。

由于这些年普洱茶市场的乱象和经济利益驱使,很多人眼睛都不眨就会告诉你,我这茶是二十年,三十年的,哪个哪个名山的古树,市场上有太多2000年前的名山古树,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应该明白是神马情况了。

6、普洱拼配茶不简单

普洱茶拼配的目的在于提升口感丰富性、协调品质、分梯次转化。

做好这三点很重要,特别是分梯次转化,所谓分梯次是后发酵先后程度的不同,由梗至嫩芽后发酵时间越来越长。所以要分配好发酵梯次,不能跨度太大,比如梗直接过渡到芽。

否则会滋味分离,喝出两种以上的味道,越喝越别扭,现在中期茶市场上多的很,喝两片试试,你就知道拼配那家强了!

谈谈最开始喝普洱茶的那些不好经历


这个年过的乱七八糟的,心老静不下来,前几天闹茶荒拆了送人剩下的一饼熟普打算换换口味,我本人口粮一般主要是咖啡>单枞>铁观音>岩茶。很少喝普洱的原因是因为各种惨痛的经历。

谈谈惨痛经历吧也许写的有点乱,不爱看可以水一手走人了。

第一次喝普洱是在广东工作的时候,老板拉着我喝茶,喝来喝去开始炫耀他的收藏,三杯生普下肚第二天就严重蹲...各种姿势蹲...本来我感觉我是魔鬼肠胃的也蹲了,就怕了

第二次是办事请人喝茶,人家点了普洱,我勒了个去,一壶熟普端上来拿就是各种那啥(牛圈)味...咬牙喝一口完蛋了满嘴那啥(牛圈)味那是散都散不掉的。

第三次一个好伙计(哥们的意思)带着他的好伙计来我店里吃饭,然后那伙计就开始炫耀他那坨那小小那坨普洱(目测5克),一口下去...现在的人也太缺德了吧纯粹红糖稀炒树叶啊。

第四次在好姐妹的会所喝茶,这次就很惨淡很惨淡了,被逼着喝了一下午的那啥(牛圈)味熟普...我也就是很奇怪了因为很多次喝普洱的经历要么是味不显要么就是那啥味。

我也就是很奇怪了,你说你也是开一私家会所的,弄这么难喝的茶是什么意思,也不好推辞美女的面子也就捏着鼻子喝了一下午。

反正对普洱是各种印象糟糕了,然后年前送礼想节约点就把朋友前几年送的一件熟普拆了,牌子厂家就不说了免得有人说马甲打广告。

上掰好的图吧,反正我是不太会拿手机拍照,改天再拆饼拿回家打灯拍。

从最早喝观音开始就喜欢各种摘茶梗,然后其它茶也是,但是开饼这种高大上的事情就大条了摘梗强迫症发作。

其实很多时候都感觉在摘梗的时候自己更容易让心静下来,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思路也会更宽阔,然后因为不太会拆饼那今天这个就搞了快一小时...突然感觉这样的确是比喝茶还容易静心嘿嘿嘿。

然后就开汤咯,店里没茶具凑合哪个飘逸杯开搞。

不知道这算不算大神们说的油润透亮,色泽什么什么的。

反正自己喝着感觉还是不错的,价位我也不晓得(朋友送的)。没啥异味,有点岁月光阴的味道,水味不显口感醇。

好吧杂七杂八说了一大堆,我也不太懂普洱,算是入坑贴吧。不该把那件茶都送人了今天开始淘宝入货跟大家好好学习学习。

喝普洱茶的五个阶段之二


第三阶段,喝个性普洱

目的在解渴、健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味觉的丰富与美的追求。随着对茶叶的认识的逐步深入,随着对茶与健康内在联系的理解的不断增加,随着对茶汤的感受能力的提高,对所喝茶品又增加了新的标准——开始将“个性”一词与茶的口感联系起来,在合格、健康的基础上,开始选择具有自己喜欢的个性口感的茶品。对回甘、和厚、柔滑、饱满、含蓄、层次、散化这些词语,不断有了比较感性的理解。

第四阶段,喝文化普洱

目的不只停留在生理层面,对文化的品味与追求成为主导目的。在个性的基础上,还将茶品是否具有相应的文化内涵作为重要的选择标准。如果是极具个性而尚无相应文化内涵的茶品,也要附庸风雅,赋予其一定的文化意味。因为,品茶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在品味文化、品味人生,这是喝茶与喝咖啡、喝糖水的实质性不同。

第五阶段,喝人文普洱

目的是借喝茶享受思索、悟道与文化的美好。自己是一种生命,茶是另一种生命,喝茶即是一种生命与另一种生命的对话,我们用味觉聆听茶向我们讲述文化与道,同时也是我们积淀的文化与道向我们讲述新的道与文化。人文普洱,那是让我们的心灵进入思索、文化境界的物质凭借。茶清净我们的心灵,在我们心灵的视频上播放我们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盛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林值林叟,谈笑归无期。”这种境界,是需要人文普洱这一导游的吧!

茶因人文而美妙,人因茶灵而悟道。人文普洱,是有灵性的人与有灵性的茶的蓦然相逢,是人与文与道与茶的缘分的际遇,是一种美好、自在的精神境界,唯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最可状其难以言喻的愉悦。

人与茶之间,跨越语言的障碍。味觉自如地转化为意觉听觉,茶之味亦如远山上飘来的渺茫的歌声。喝人文普洱,那是对心灵的涤荡,是对那让我们的肉体如此鲜活美丽的灵魂的探访与滋养!喝过一回人文普洱,对人生而言,也可以算没有囫囵吞枣了吧!

关于普洱茶的来历,这些你都知道吗?


普洱茶命名由地名而来,来历有多种说法,主要由以下几种:

历史上唐朝的普洱茶

历史上普洱府所辖范围,在云南昌宁县以南,沿着澜沧江东西两岸分布,包括现今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红河、临沧、大理的部分地区。史料中唐代“银生城”,专家考证是现今普洱市的景东县。唐代,普洱茶叫做“银生茶”。《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在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普洱茶”什么时候来的?

历史上文献记载的“普洱茶”三个字,由清熙《元江府志》记载“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此文献目前仁易说茶还没找到,清代著名中医学家赵学敏在所著《本草纲目拾遣》云:“普洱茶性温味香,产攸乐、革登……六茶山,以倚邦、蛮砖茶味较盛。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而公认的是阮福《普洱茶记》中是有明确提到的。

唐宋元明清的“普洱茶”叫法?

普洱茶在唐宋元时期普洱茶由“银生茶”往“普茶”命名过度,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翻译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耳一词首见于此。在明谢肇淛撰的《滇略》卷三中提到““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仁易说茶做的就是这种普洱茶。而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有提到普洱茶,但说普洱茶性刻,我们暂对此做保留意见。目前现世的《本草纲目》中没见到有说普洱茶的。

“普洱茶”唐朝之前叫什么

唐之前,普洱茶的叫法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距今1000多年的布朗族首领为茶树命名的,“得责”或“德责”是野生茶树的意思,经过人工驯化后叫“腊”。当然,关于普洱茶的说法很多,凤庆3200年的锦绣茶祖,那时候怎么叫的,还有2700年前的千家寨野生型当时又怎么叫的?傣族土司是云南历史最悠久的皇室,那时候茶又怎样说的?这些都可能需要在贝叶经上才能找到了。

普洱茶另一种说法——诸葛亮之武侯遗种

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诸葛亮)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莽枝、革登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七擒孟获大家早有耳闻,诸葛亮有没有深入云南尚未知晓,但云南茶树早于三国是事实,因此诸葛亮对茶树有利用,规划由蛮夷实行倒是有可能说的通。

从新茶到十年陈,普洱茶大致会经历哪几个阶段?


普洱茶的魅力除了风情万种之外,还在于它在时间长河里的奇妙变化。越陈越香必须要有两个正确的起点:原料工艺好,存储环境得当。不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茶,不管存多久都不会好喝,甚至有可能会存出变质茶、霉烂茶。

随着时间的陈化,生普会慢慢沉淀,外放的性格渐渐变成收敛的内劲,融在貌似柔滑的茶汤中,随之而来的是“四两拨千斤”般的,看似绵绵的十足茶气。熟普会更加温和,不只是干茶变得乌润有光泽,汤也变得稠滑偏糯,甜感明显,完全褪去了初时的燥,成为纯粹的醇厚稳定。

从新茶到十年陈,普洱茶大致会经历以下阶段:

新制的普洱,个性突出。

新茶个性突出,优缺点往往一目了然。一般来说,生普水汽初褪,茶性较为寒凉,刺激性较强,若是熟普,则堆味重,性燥热。这个时候喝它,主要是为了试茶,也是尝鲜,决定一款茶适不适合后期存储。此时生普与熟普的区别也很明显:

新制生普以灰绿、墨绿色为主,汤色一般是金黄色、橙黄色或者淡黄色这类黄色系色调,口感与绿茶较为接近,相对来讲苦涩味会重一些。

新制熟普为深褐色或褐红色,汤色呈现出红色、酒红色、深红色,乃至暗褐色,滋味一般甘滑醇和,会显得更为绵甜。

三年以后,稳定陈化。

经过三年的存放以后,生普开始进入稳定陈化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生普,内含的多酚类、咖啡碱等物质在和空气的接触中不断氧化,体现在茶汤颜色上,就呈现出浅黄、深黄、金黄的色泽。通常来说,茶汤颜色会随着生普年份的增长而加深,从黄色逐渐进入橙红的阶段。

熟普的堆味也褪得差不多了,内质趋于稳定沉淀,香甜醇滑逐渐显现。此时的熟茶,可细品其味,感受时光带给它的缓慢变化,清甜甘香,醇滑细腻,缺陷慢慢隐去,茶性由燥热朝着温润转变。

到了七年以后,陈味会慢慢出现,香气在岁月中转化出无限种可能,原本的花香转化为果蜜香,或者原本香气较弱,现在有了馥郁花香,都有可能。

有年份的生普与熟普更相似,但永远不会相同。

在仓储得当的基础上,存放时间超过十年的普洱茶进入稳定而缓慢的转化期,开始呈现出迷人的风味:汤色加深,茶性温和,滋味醇厚,甘甜可口,香气纯粹,甜滑细腻,饱满丰润。这样的老茶,喝到的都是岁月和时光啊,且喝且珍惜。

生普和熟普最大的不同在于有没有经过人工发酵。

人工发酵与自然陈化的机理有所不同,虽然陈化的结果看上去似乎是相近的,然而茶叶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普洱生茶和熟茶俨然成为两种不同的品类。

时间或许拉近了生与熟的距离,却无法改变其内在的基因。长期陈化以后和熟普的外观、汤色也会更接近,但是它依然是生茶,永远也不会变成熟茶。

对于有年份的普洱茶而言,沏的是岁月,品的是芬芳,每一片叶子,经过采摘、制作、存放、冲泡,和热爱它的人们,在如梭的光阴岁月里,彼此融汇、成就、至于圆满。

关于普洱茶膏的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普洱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历史

其实,我们只要注意中国茶叶发展历史,尤其是制茶工艺演化历史,就可以看出,普洱茶膏是在借鉴唐朝与宋朝制作茶膏的工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也是唐宋茶膏的延续。

茶膏的雏形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唐代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陆羽作《茶经》、建立茶政收税、茶马贸易、民贡与官贡茶品的出现,都标志着茶业在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这期间,茶膏也作为贡品悄然出现,所不同的只是以民贡方式出现。

唐代的贡茶分为民贡与官焙两种;所谓民贡是由地方官吏将上等的好茶主动向朝廷进献,属于土贡性质,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庐江郡(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带)在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也是唐王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向朝廷进贡茶叶,这在唐代尚属首次;而官焙是朝廷直接设立贡茶院,官营督造,专业制作贡茶。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唐朝在湖州长兴与常州宜兴交界的顾渚山建立顾渚贡茶院。

茶膏则是沿着民贡这条线浮上水面的。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第三,数量极少,只有八枚,而不像其它贡茶以多少担计算。凸显珍贵。

因此,茶膏一亮相,就具备一种显赫的身份,是其它贡茶所不能比拟的。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尊贵,使它在贡茶中处于上品,被纳入史书的记载之中。

喝普洱茶的五个阶段之一


普洱茶的喝法有五个阶段,你知道吗?

第一阶段,喝有机普洱

目的只是解渴,茶品只要求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外型好不好看干不干净,因为在山区无所谓工业污染,认为这样的茶就是可以放心的好茶了。

其次就只求合口味。冲泡也很不知道讲究,冲泡的方式主要是口缸闷泡、玻璃杯长泡或土陶罐炒泡,人多的时候就用大碗或者烧水的铁壶冲泡。这时喝普洱,其实不知道所喝的茶叫什么,也不知道除了解渴、帮助消化(特别是吃了油腻的食物以后)以外还有什么好处。

更不知道水、器、冲泡技巧等因素对对一泡茶的影响。

第二阶段,喝健康普洱

目的除了解渴还有健康。后来,知道不管是多么有机,只要“采之不时,制之不精”照样会“食之成疾”。于是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不但要求要“有机”,而且还要采之时,制之精。集体化时,初制所收茶很挑剔,鲜叶既要采摘分类合格,又必须及时送到,“采之不时,制之不精”的问题几乎不存在。包产到户后,部分鲜叶逐步开始上街流通,有时进初制所已经是时隔几日几易其主。还有部分鲜叶是各家各户自己加工,加工技术参差不齐,加工成干茶后上街流通,又几易其主方乘车船离茶区而去。

但好在还是有不少人家和初制所延续了集体化是的采摘与加工标准,找健康普洱还算比较容易。

07年的普洱茶风暴,其实也有一利,那就是,让制茶的人们认识到:有机、采之时制之精那是制茶的最基本标准。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喝普洱茶的这些阶段,你经历过吗?》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