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大茶山的春茶,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发布时间 : 2019-12-04
红茶是什么样的 什么样的茶是红茶 什么样的黑茶是好茶

【www.cy316.com - 红茶是什么样的】

今年春茶价格依旧往上涨,可以说比去年和前年都高。但所不同的是,在茶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茶农手里面的茶却很难卖掉,而去年的情况则是,茶价高,茶农手里面的茶不够卖,茶商收不到茶,然而今年恰好相反!

至于“卖不掉”可以说原因复杂多样,不过有一个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去年茶价高涨的时候,很多茶农坐等茶价爆涨而不出售,导致毛料积压;另一方面是茶商因茶价确实太高而没有出手收茶。所以就导致去年的毛料今年还在卖,在新茶价高,“陈”茶积压的双重条件下,春茶市场行情十分不乐观。

此外,原因和情况还不止一个。据下茶山的茶商和游客反映“今年到凤庆、邦东、昔归的人数相比往年都大幅锐减,可以说直接很没人,有的人来了,直接进大厂或者进初制、精制厂,很少在茶山或者市场上转悠买茶的”。

很多人在受市场经济情况的影响下,直接不敢下手收茶,尤其是比较“起量”的茶,直接没法收。究其原因大致两种情况:

第一:可能是很多做茶的人觉得2019年的茶市场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所以还是留些钱在自己手里面比较稳当。

第二:不是名山头的茶,不管是卖毛料或者做成成品都不太划算,特别是大批量囤在自己手里面,风险极大。

所以综合各方面,对于很多茶商茶企来说,今年春茶或者未来的成品市场要想熬得下来,并持续不断的走下去的话,只有“现金流”为王是最为稳妥的。不然随时都有可能因为没有现金流动不了或者卡死在某个环节。

因此,很多人都不出手,都在持币观望,先看看情况再说。其心态大致是“大不了今年少挣点或者不挣,总比盲目收料而困死掉强。”

但是在春茶价格高,卖不出去的境况下,名山头名山寨茶依然独占鳌头,即使春茶价格,尤其是毛料价格蹿得老高的情况下,也依然不愁卖,特别是今年以冰岛为首的古树春茶,打破了很多“记录”。

比如以前很难卖的茶,今年几乎是今天鲜叶制作成毛料,后天就卖完了;上山人数最多,4月15号之前上冰岛五寨的人几乎没断过;总体价格最高,没有之一;风头盖过老班章。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春茶季,不管是市场行情好与不好,这几年名山头都是大众的焦点。而一般能起量、走大货并不是名山名寨的春茶,不管是在价格,还是销量方面,截止目前情况都不太好,大多都还没动,动不了,也动不出去……cy316.CoM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的“水路”到底是什么?


普洱茶是一门学问,喝普洱茶更是一门关于艺术的学问。人人会喝,但能不能喝得恰到好处,品尽茶的妙趣,却不见得人人在行。品饮普洱茶时偶尔会听到一些老茶客这样来评价:“水路非常细腻,是好茶。”刚入门的朋友们听到“水路”的话肯定是懵了,除了“水路细腻”之外,还有“水路杂”、“水路绵长”、“水路饱满”等。那水路到底是怎样一种套路呢?

一、水路是什么

水路在普洱茶的标准中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只是在某些茶叶审评中提到水路的表述用:细、细致、粗、较粗等。它是指在品饮普洱茶时茶汤通过喉咙的感受,是老茶客们在品茶时总结出的一个民间说法。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水路既是水路过的意思,抛开茶汤的香气,味道等。只是当水流通过人体时的感受。

二、如何形容水路

只有粗与细才能简明的形容水路,例如触摸婴儿的皮肤和成人的皮肤对比,一个是非常细腻,一个是略显粗糙。喝豆浆和鲜榨果汁时,是不是感觉豆浆是非常细腻的,鲜榨果汁通过喉咙时有点胀,这种简单而直接的触感就是水路。就茶汤来说,通过喉咙时很顺畅的水路就细,有阻碍或刮喉的水路就比较粗。

三、水路的成因

如果一款普洱茶的水路较细,那么可以反映出茶叶的嫩度很好,内质丰富,浸出物含量高;制作工艺精湛,不仅到位而且不太过,喝起来顺畅不刮喉。如果水路较粗,说明原料内质寡薄,木质纤维含量高,其水容浸出物含量也同样寡薄,表现在口感上则是一种干、糙、燥、刺的感觉,滋味持久度差,韵味寡淡。

四、一定要注意

1、有的人会把“水很杂”和水路混淆。通常令人感到“杂”的茶是因为气味,而气味杂的茶则通常水路会显得比较粗,所以大家习惯了说“粗杂”,其实,若是再细分的话,“粗”归于水路,而“杂”则应归于嗅觉。

2、还有人会用“持久、绵长”来形容水路,实际上,“持久”、“绵长”是属于回味方面的范畴,一般不用于形容水路的感觉.

3、相对于持久绵长而言,也有的人会用“饱足、浑厚”形容水路,而“饱足、浑厚”一般指的是汤感厚度。

好熟茶是什么样的?


若是问你什么是好生茶,也许你会有一堆形容词脱口而出,生津、回甘、层次感、喉韵、水路……意犹未尽。但提到熟茶,很多朋友便陷入了沉思。

什么是好熟茶

尽管我们平时也会喝熟茶,但熟茶给我们的印象似乎远远没有生茶来得猛烈,让人一饮就能留下很深的感觉,久久不能忘怀。正印证了那句:“市面上好的生茶相对好找,而好的熟茶反而难求。”没错,很多朋友并不是不喜欢熟茶,而是他喝过的熟茶中从没有一款让他倾心的。以至于他甚至认为普洱熟茶就是这样子的,熟茶就没有好喝的。(ps:当然这要排除本身不喜欢熟茶的朋友)

但其实这是你冤枉了熟茶。好的熟茶并非没有,而是你没有遇到。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人工渥堆发酵制作而成的散茶或紧压茶。发酵后的熟茶色泽褐红,经过一段时间的存储后,具有很浓郁的陈香,滋味醇厚糯滑。那么,什么样的熟茶才是真正的好茶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好的原料

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好的原料都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熟茶经过渥堆发酵以后,原料本身的形状会有所改变,但好的原料为一款好熟茶垫定了基础。

好的原料必然出自好的生长环境,茶树在环境中汲取了大自然的精华,茶叶本身的内含物质丰富,经加工制作以后,茶性得到了激发,随着存放时间的加长会慢慢的转化。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判断一款茶的用料是否好呢?

粗略的我们可以从茶饼的外观来看,看茶饼条索是否完整、里外用料是否一样等等。但要想更深一步的了解还是要进行冲泡品饮。从茶汤的口感滋味、茶叶的耐泡度等各方面来综合判断。

好的工艺

对于熟茶来说,至关重要的一道工艺便是渥堆发酵。发酵的好坏直接影响这款熟茶后期的转化和口感。

那么,我们怎么来判断这款茶的制作工艺呢?

我们从口感上可以简单的判断出这款茶的发酵程度。

很多厂家为了追求后期存放的口感滋味会采用轻度发酵,但轻发酵如果掌握不好的话会出现叶底偏绿的情况,这样的茶口感上较为淡薄,茶汤没有厚度。有些发酵温度掌握不好甚至会出现酸味。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过度发酵。过度发酵的茶可能前面几泡口感适口性比较好,但是渐渐地品饮后,会出现喉咙干,口腔发麻等现象。有的甚至会出现明显的烧糊的痕迹。所以我们在品饮的时候也可以简单的从口感叶底来判断出茶叶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存在问题。

好的熟茶有厚、滑、润、纯、香六个度

茶汤的厚度

茶汤的厚度和浓度是不一样的。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你感受到浓厚稠密的粘稠感,就是熟普的厚度。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时,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在口感上就会有这样的表现。

茶汤的滑度

通常很滑的熟普,喝过后会有一种“留下了一层油”的感觉,类似喝鸡汤或米汤。这个需要和“没有苦涩味,所以很容易咽下去”的感觉做区分。滑度也是和茶汤的厚度有关系的,茶汤越醇厚,相应地滑度也会较为明显。茶汤进入口腔稍停片刻,通过喉咙流向胃部很圆润、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给品饮者的感触印象极强,而品质不好的茶汤就会有“锁喉”之感。

茶汤的润度

很多品质较低的茶,入口总感觉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绵软无力,不够爽快。好的熟普品饮过后给人的感觉是温润如玉、如沐春风的,如“一碗喉吻润”,一入口立解干涸之感,然后方是“破孤闷”。冲泡了三四泡之后的熟普茶汤,喉咙得到爽快、滋润,咽下去之后整个肚子是温暖舒适的,这就是熟茶润度的体现。

绵长的甜度

甜蜜的感觉谁不喜欢呢?甜度算是品鉴熟茶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方面,好的熟茶在茶汤还未入口之时就能闻到甜香,泡至最后几泡也有丝丝甘甜。

干净的纯度

纯度是熟茶发酵工艺精湛与否的重要指标,发酵的环境是否卫生、方法是否正确、发酵程度是否合适、储存环境是否理想都可以从茶汤的纯度来考量。纯度好的茶汤,一是干茶无杂质;二是茶汤干净无杂渣滓;喝起来干净舒服,即使是不偏好熟茶的茶友品饮也会觉得容易接受。如果喝起来有异味,说明在制作的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或者是后期存放不当,被污染了。

怡人的陈香

陈香是熟茶的“奥秘”香气,是时间的见证。若存储得当,经过五年以上转化的熟茶会进一步升华,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香气,例如樟香、参香、药香、枣香、陈香、木香等,喝着使人舒畅,闻着使人心怡。不过如果一饼茶的原料本来就不好,那再怎么转化也不会有惊喜。

总的来说一款好的熟茶就是要有好的原料、好的工艺、好的仓储。如果还有升值的空间,那便是更好的。今天我们说的这些,希望在未来对茶友们辨别、挑选好的熟茶有一个参考和帮助。

普洱茶的“厚”到底是什么?


一款优质的普洱茶,一定是有“厚度”的,说起“厚”,大家可能会立马联想到的是一种口感体验。其实,普洱茶的“厚”,大有内容。

“厚”往往被用来形容茶汤的质感。其实,茶汤的“厚”也是肉眼可见的,因此普洱茶的“厚”有“视觉之厚”与“味觉之厚”。

视觉之厚

有些茶汤,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厚”度。在一杯熟茶中,茶汤表面的一层金圈,像是覆着一层油状,分茶的时候,茶汤也带有充满弹性的翻滚,这些美妙的观感,可以说是普洱茶茶“视觉之厚”。

味觉之厚

“厚”,还是要喝到才算。邓时海先生曾对普洱茶的“厚”有过这样的解释:“普洱茶水性在还没有到达化劲之前,有厚、薄、利的分别。这些厚、薄、利在口腔的感觉,使品茗者有厚重甸实或轻薄浮荡或刃利之感。”

“厚”是指普洱茶质地(内含物)的关系,茶叶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的,在口感上觉得会比较浑厚稠密,越稠密者称之越厚,给口腔带来的满足感,厚重感越强,尤其是中期茶、老茶的厚度表现就更为明显。

优质生普也会有相对更“厚”的质感

“厚”不等于“浓”。茶汤“厚”的质感更趋向于米汤的“糯”感和胶质感,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茶汤的厚度并不等同于茶汤的浓度,不会因投茶量或者闷泡时间增加而增加,“厚”度是茶叶自身品质的体现,是后期无法改变的。

除了品质之厚,作为历史悠久的饮品,普洱茶还伴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在饮品之上,普洱茶贯穿在社会人文中也有着浓厚的茶文化。乾隆题诗“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鲁迅、余秋雨等文人收藏、品评普洱,无不关乎文化。

普洱茶“文化之厚”,更体现在千百年来的种植文化、品饮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民族文化,以及茶艺、茶礼、茶道等文化。而当下,普洱茶更成为了现代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交往中,象征健康、生活品位的符号。

生命之厚:时间的载体

普洱茶的“厚”,还跟时间有关。有的茶是数百年茶树的结晶,古树必然有更好的营养,这些茶在出生已经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再往后,普洱茶还会成长转化,它的“厚”度,会不断攀升,像人生一般不断积累、沉淀,更加醇厚。普洱茶是时间的载体,是有生命之“厚”的茶。

在生活中,大家都在追求人生的宽度,试图在有限的时间体验更多。而我更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人生的“厚”度,对一件事情专注,并做更深的了解,厚度会让生命更有质感。

简单的人生,就像一饼普洱。所谓大道至简,看遍世间万物,而道理唯有精一才能觅得。

普洱茶老黄片到底是什么?普洱茶老黄片到底是什么?


《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普洱茶可以修身养性,能让生活的脚步慢下来。因为普洱茶和其它饮品不同,需要我们慢条斯理去对待。先整好茶席,再摆好茶具,放上自己心爱的品茗杯,轻舀出清香的茶,再加入刚沸好的热水,坐下来,静待。

世间万物总是讲究循序有度,从选择茶树,采茶,制茶,泡茶也一样。

我们今天来主要讲一下普洱茶中的明星:黄片。

什么是黄片?

传统的黄片,顾名思议,当然是黄色的“片”,请注意,不是“条”,是“片”。究其成因,一是采摘粗老,一般表现为第三叶或者第四叶;二是揉捻时没有揉捻到位,条索比较疏松;对于相对粗老的茶青来说,杀青会造成叶片快速失水,而导致颜色发黄或绿色更深。因此,如果不把这部分茶菁挑出来出,那么压成型后容易有花杂的感觉,实在不好看。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老黄片就是“病叶、枯叶”,你就可以微微一笑带过就好。

黄片分类

普洱茶黄片一般都指老黄片,就是大家常见的叶大,色黄,质老的那种,但我们专门分了一类小黄片出来,小黄片与老黄片不仅色泽有所差异,就连外形,条索都不一样。

小黄片与老黄片不同,小黄片是嫩薄叶片,通常是因为早春或是干旱,导致叶质较薄、偏黄。另外,很多成条但颜色偏青黄的茶青,也会因为色状不均被单独条件出来,而老黄片,一般是指级别较粗老的不成条,成片的大叶或者老叶。

黄片口感

老黄片因为生长周期长,叶片发育成熟度高,叶片内茶多糖含量较高,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低,所以品饮时苦涩度低,茶汤甜度高,但粗老味明显,且因为,叶片革质化明显,所以茶汁出汤慢,耐泡度高,比较适合煮出来喝,若是煮之前,先用火焙烤过,口感更加香甜,在西双版纳,各个山头的茶山老百姓都是这样煮食的,干活之前先浓浓地熬一杯,干活回来之后,还会用茶水泡饭来吃,香浓味美。

与老黄片不同,小黄片是早春时叶质较薄的幼嫩茶箐,品饮时不仅苦涩度相对较低,甜度也很高,而且,如果遇到压制之前挑拣过杂质和大片的那种良心产品,不仅没有老黄片那种叶片纤维化后的粗老气,反而香气更加醇和清远,比起细嫩茶青又更加耐泡!最重要的是,性价比高!爱茶的都喝古树头春,爱茶又懂茶的遇到小黄片,喝都舍不得喝,都存着呢!留它十年八年的,那叫“金不换”!

普洱茶的“体感”到底是什么?


饮茶有“三分口感,七分体感”之说,那么何谓口感?何谓体感?

其实在笔者的个人理解里:不管是口感、还是体感,都是我们身体不同部位对茶性的感知、感受,但因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性,所以每个人的感受、感知都不一样。

茶汤在口腔至喉咙的感受即为口感,“甜、酸、苦、鲜、滑、甘”等,若是能达到一定的平衡,相对来说,便是一款不错的茶。

那么何为“体感”?

体感,即身体的感受,对应到喝茶这件事,指的就是喝完茶后身体的反应。脊背(手心)冒汗、身体发热等可以理解为关于体感的进一步解释。

每个人的体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都知道生普刮油厉害,有些人喝生普无事,而有些人喝一点点就开始胃不舒服,这就是身体在警示不能再喝,或者配上茶点少量饮用。

当你饮浓茶或者过度饮茶时,会手足颤抖、心跳加速、头晕眼花,这是身体在告诉你已经出现茶醉了。

茶醉是由于茶碱摄入过多,造成人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进而使人体内酶的活性不正常,导致代谢紊乱,身体虚弱和空腹者饮茶更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所以切记:勿空腹饮茶、勿过度饮茶、勿常饮浓茶,饮茶时配茶点,可预防茶醉,出现茶醉时停止喝茶,吃点甜食或者多喝白水皆可缓解。

饮茶发汗,身体发热。喝大量熟茶时,茶汤中的营养物质在人体转化后会产生了大量的能量。

此时身体会微微发汗,且感觉到十分舒适,尤其是冬日饮老熟普,效果更明显。

总之,解读体感可以让我们感知身体对茶的反应。

以“体感”评价普洱到底科不科学?

首先需要搞清楚的点是,在喝普洱茶时,身体有发热、冒汗等反应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内含物质比其他茶类更丰富,所以茶性的影响不容忽视。

最关键的是,体感与身体素质相关,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普洱茶的“喉韵”,到底是什么?


参加茶会时,许多老茶客聊起茶来口吐莲花、绘声绘色,还常常提到“喉韵”、“锁喉”、“挂杯”等这些听上去玄之又玄的词汇。那到底什么是喉韵呢?

喉韵是指喝茶之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受。口腔的咽喉部位有少量味蕾,当茶品流经这些部位便会对茶有所感受。有的茶,当咽下茶汤时,能明显感觉到茶汤到达喉底甚至更深的部位;而有的茶,所有感觉在口腔内就完全结束了。因此,一些资深的老茶客和品茗高手都较为注重喉韵的特色,并把喉韵作为评价茶叶品质优劣的要素之一。

普洱茶的喉韵一般分为甘、润、燥三方面。“甘”是指在喝茶之后,喉咙部位有甘甜或苦尽甘来的感觉。“润”是指茶汤入口后,给人一种滋润、解渴的感受。而“燥”则是指一种刺激和阻抑喉咙的感觉,也称为“锁喉”。燥感除了让喉头极不舒服以外,也会给品茗者带来不愉悦的感受。

如果茶汤过喉,依然有甘甜从喉咙深处生发,喝上两口便觉得顺滑细腻,喉头润化,舒服顺畅,犹如茶仙卢仝说的“喉吻润,破孤闷”,而不是越喝越渴,就可以说这款茶的喉韵很好。总的说来,饮茶时间越久,身体越敏感,便不会把对茶汤的品鉴只停留在舌尖上。只要留心体会,就能发掘茶叶里深藏的秘密。

常说的“勐海味”到底是什么味呢?


什么样的味道才是“勐海味”呢?

经常有茶友提问:什么样的味道是勐海味道?多次解答,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除了多次尝试、对比之外,对茶的常识也要多了解一些,才能更好的体会勐海茶的特点,进而懂得“勐海味道”。

勐海茶,滋味浓醇,苦涩皆有,显厚重,常常让茶客魂牵梦萦的,最具风格的“勐海韵味”,多数茶客谓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种韵味可以用最简单的词汇描述:“协调性”、“苦涩味的协调性”。

勐海茶,“苦”与“涩”的协调性是较好的,滋味浓,苦涩俱佳,但苦味稍占上风,在口腔里的余味是苦为主,即通俗说的勐海茶是“苦底茶”。

苦为余味,往往带来清凉的感觉,回甘的感觉。涩为余味,由于收敛性的刺激作用,口腔会有失水的感觉,带来的是燥的感觉,有些不舒服。

有些地域的茶,滋味也浓,耐泡,许多茶友喝了,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好像没有“韵味”,为什么?实则,这种茶的“协调性”不够好罢了。

往往这些茶,有的,苦味不够,偏甜,而涩味又来得太长,没有韵味由此而生。有的,只有苦,没有涩,没有生津,显得空荡,给人以寡水般的感觉。还有的,苦涩皆薄,微甜,没有力道,自然其韵味,只能是无味之韵味了。

从茶品内含物的说,主要是三大类物质,茶多酚(显涩,兼有一定的苦味)、生物碱(咖啡碱为主,显苦),以及氨基酸类物质(鲜爽度的

普洱老茶头到底是什么?


今天来讲讲“老茶头”,这个听起来就很呆萌的家伙到底是什么?

茶头,可以说是普洱熟茶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所衍生的一种派生品,历史由来已久,是茶叶在渥堆发酵时,经高温高湿的环境自然结块而成的自然沱,陈化时间久了,便是老茶头了。

由于是自然结块,没有经过人工的修饰,它的品相并不好看,就像是一小块一小块的深褐色的面疙瘩,所以又被称为“疙瘩茶”。

这样一种不具备“颜值”的茶,为什么会被重新关注、受到茶友的青睐呢?

其实,“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这句话确实挺适合用来做茶头的自白。刚才提到,茶头是在普洱熟茶渥堆发酵的过程中衍生的,而茶叶在经过反复翻堆之后,会分泌出一些较为粘稠的果胶物质,正是这些果胶将茶叶黏连成块,不容易被解块的就单独分出来了。

所以,在同等发酵程度的情况下,冲泡茶头比直接冲泡普洱茶会得到更为丰富的果胶及其他内含物质,而且,茶汤更具亮度,其甜度及茶的耐泡度也会更高。

与一般的茶叶一样,好的茶头也是非常珍贵的,尤其是在对原料的考量上。通常来说,芽头所包含的果胶更为丰富,所以好的茶头对熟茶原料的含芽率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把控得当。

而实际上,对“茶头”这一小品类,业内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在最早期的时候,茶叶未能被全部顺利制成条索分明的熟茶,其间所衍生的茶头被认为是渥堆失败的产物,视作边角料处理,直到后来人们发现了它的品饮价值,茶头才得以“重见天日”。

下面来说说老茶头的三种有趣的泡法

第一种就是一般喝普洱的冲泡方法,但这种方法要求水温要高,至少不低于90度,能用100度的水温更好,这种方法简单实用,开始茶汤较淡,后来越泡越浓,多次冲泡后还香味实足。

第二种就是清水煮法,酒精灯,玻璃壶,看着翻腾水花,听着噗噗响声,欣赏着茶汤的淡淡浓浓,好不惬意。当然用其他器具翥都可以,只要是没有异味就行了。老茶头煮到汤色惭浓、香气溢出就行了,时间太长也不好。

第三种就是咖啡机蒸法,本身一般的咖啡机都可以茶和咖啡两用,以蒸咖啡的方式去蒸老茶头,用蒸汽水浇到老茶头上最后变成茶汤。因老茶头和水分离,因此汤色纯净,晶莹透亮,如红宝石一样剔透,更加动人。每蒸一次可享受到比冲泡法更浓郁的茶渣香味。蒸的次数少还可以留到第二天再蒸,香味如初。

极致的老茶是什么样?


纯料的生茶像年轻人,逐渐成熟,蜕变,看来完美,没有棱角,个性又被收敛。

班章茶不得不步入这个区域,随着时间增长,茶气散失,香气散发能力减弱。

老易武茶就不一样,纯粹的干仓茶,低沉的花蜜香保留几近完美,茶的丰富度成倍增加,加之易武茶的调味物质成了香气和滋味的粘合剂,最终体现出的滋味,混合香,夹带了比较强的体感。

好的老生茶,丰满兼容,香味弥漫。

怎样正确且客观的来看待陈年普洱生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生茶”,是一个很值得茶虫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十年以上的生茶有熟茶的汤色,也有熟茶的滑度。但是生茶毕竟还是生茶,老生茶喝起来比较醇和,茶气也会更足,入口的甜度生茶更加明显。耐泡度也明显增加。最难能可贵的是:老生茶还有喉韵。干仓的老生茶呈木质化,像旧木头一样……

本期笔者结合了前辈的经验,试着从香气、甜度、力度与饱满度、后韵这四个维度,来阐述陈年普洱生茶在品饮上的特征性指标。

1、香气

香气就好比一个军队的先锋,永远是被我们最早关注的东西。但是,普洱的香气很特别,首先是复杂,自然的东西都复杂,在所有的茶类之中,普洱是最少人为参与的茶,因此也是最为复杂多变和美妙的。每一道茶之间,都会不同的表现,茶干气息、汤面香、杯底香、水里香、热香、冷香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韵致,如果一款茶的香气持久协调、自然又丰富,是好茶,如果在此基础上更能优雅不腻人,可谓上品。

普洱茶在香气上区别于其他的茶类,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陈香。

加上时间这个维度,会使它的香气复杂多度,不同的时间下品饮同一款普洱茶,更能感受到它的变化是朝着丰富、协调方向去走,这也是越陈越香的奥妙所在。

2、甜度

很多人谈到生茶,会谈回甘,但甜度是与之很不同的东西,普洱的甜感与咖啡类似,咖啡的甜感由品种、种植环境、烘焙技术综合决定。普洱茶的甜感也首先取决于品种,如著名的老班章甜茶、帕沙甜茶和冰岛甜;与种植环境与技术条件也密切相关,但最终取决于加工与陈化,正确的加工工艺使茶叶中的果胶析出,表现甜感,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甜感由清甜转为果糖甜,日益成熟,如成熟水果之甘美,带来美好体验。

恰到好处的甜感,会直接刺激味蕾,使人愉快。人类的基因里,有从甜的东西是获取好处的记忆。小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糖?因为甜带来直接的能量,让人充满喜悦。但什么是恰到好处呢?是自然、浓郁、丰富。就像我们不喜欢直接吃白砂糖,而喜欢苹果里的酸甜一样,属于自然的甜味代表着成熟丰满。但是茶又不同,尤其是普洱老茶区别于其任何甜味的东西有一个特质,是转化之甜,还是时间的力量,老生茶的生命一直在继续、醇化,20年、30年、它变得成熟丰满,苦中带甜,从枝头到20年,它发生的转化,令人动容,这种甜感,更是弥足珍贵。

3、力度和饱满度

这个对老生茶来说很重要,也是其他茶类中不可能追求到的特质。饱满度影响到茶后续的变化,如果说香气和甜度更指向当下,那饱满度高又水路清晰的茶,才有能力继续陈化下去,展现出更成熟美好的一面。

力度,是指当从口腔一直至咽喉、至胸口、至腹腔直至全身强烈的打击感,布朗山系的茶以老班章为典型,茶性刚猛,极具打击感,一口进去,全身会有眩晕感,拼配适度的老生茶,在力度表现上不输给新生茶而能更均衡协调,如干仓存放的70年代简体字,88青饼,都在力度上表现得刚柔兼齐,令人难以忘怀。

新生茶的力度,如少年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刚猛有余而浑圆不足。陈年生茶的力度,如武当张三丰的内家太极,无招胜有招。

当然,这种力度在你身体中的反应,如果你要叫它茶气,也可以。

4、后韵

陈年普洱生茶的后韵,指饮完一泡茶后的感受,有些茶,当时甜美,过后口干咽喉度、浑身抗议,但优秀的老生茶,它的后韵保留很长时间,有时候一整天,你的口腔里都会保有那种甘美、香醇的感受。身体的感受也更明显,喉咙清爽宜人、甜感一直在,身体软软的,不太想动,但是非常的放松愉快。体验过这种老生茶后韵的人,真的很少有人转而痴迷其他茶类,

因此有些茶友说,普洱只喝后韵,也对,也不对。

当很多人还在纠结普洱老茶的真假时,真正的爱茶人,已经一脚踏进老生茶的门槛,从此一入侯门深似海,不可自拔。喝懂香气、甜感、力度与饱满度、后韵这四个词,其实已经踏进了普洱茶最深奥也最好玩的那个核心。(原创:茶虫之茶,

越陈越香到底是什么?


“我家的茶不怕放,越陈越香,越放越值钱。”曾几何时,这种营销术语还仅只流窜在生普、白茶、黑茶这几种公认的可以长期存放的茶类之间。这类不论茶质一律说能放的论调,虽令我听完内心忍不住呵呵,但也觉得没必要较真地去反驳。谁曾想,近几年存茶、喝老茶的风越刮越热,越吹越猛,不仅是生普、白茶、黑茶,连铁观音、岩茶等乌龙茶类也开始鼓吹“越陈越香”了。市场发热,国家标准自然也要与时俱进,最新的国标,不仅白茶被明确为“可长期保存”,连“陈香型铁观音”(所谓“老铁”)也通过了国标委的标准申请了。然而,年代是一回事,品质能不能扛住岁月的杀猪刀,又有谁知道呢?

“越陈越香”的原理

提起茶叶的口感转化,市场上最常见的说法是“越存越醇,越陈越香”。除了绿茶是追赶产季、以新为贵之外(当然,随着老茶的身价水涨船高,市场上也开始出现老绿茶),其他茶类或多或少都开始贩卖起“老茶”的概念。萧条的茶叶市场、门可罗雀的小商铺里,先甭管茶老板的内心有多么渴望成交,但姿态上总能保持“这茶不怕放,老茶还比新茶贵,等明年新茶上市时这茶就调涨30%,买不买随你”的商业自信,用“屯茶升值”的概念诱导消费者出手。

事实上,茶叶的存放、或者说后续转化其实是一个茶质衰退的过程。研究指出,普洱茶陈化过程中,受到外在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等影响,其各项成分指标如茶多酚、氨基酸、生物碱的含量都是逐年下降的,亦即随着茶叶的后续氧化或自有酶、微生物在相对湿热的环境下,产生内含物质一系列如氧化、聚合、缩水、水解等化学变化,削减了茶叶原有的刺激性,进一步出现醇和的口感。在这个过程中,茶叶香气也会随之出现变化,一般以陈香——随存放年份不同,有枣香、参香、樟香等各种木质香型——居多。

体质决定成败

国人多爱以长为尊,以久为贵,殊不知,这尊长贵久的前提,是要值得尊、值得贵,否则便成了倚老卖老,贻笑大方。具体到茶叶上也不例外。当“越陈越香”概念的投放到茶叶市场上,各种说法诸如“爷爷做茶孙子卖”、“父亲屯茶儿子卖”屡见不鲜。这类家族绵延的“代际逻辑”,看似和“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古老品格相类,实则透着一股“某家族专注制茶三代匠人”、“某茶人系出茶学世家”的营销暗示,不知不觉调动起消费者感叹好茶难得的情怀,擦出掏钱购买“藏茶”、“屯茶”的火花。殊不知,渣渣放再久还是渣渣,首先必须先弄清楚这些茶叶值不值得“放”,其次得还看这些茶叶有没有“放”好,以上两关皆过了,才够得上资格讨论茶叶是否“越陈越香”的问题。

混迹茶圈,我不知见过多少:所谓“爷爷做茶”,那制茶技艺不过尔尔,茶底一般般、工艺平平,放着不过是等着茶叶逐年幻化出不同风格的异杂味而已(为了去除杂味、模拟陈味而不断“复焙”的“做老茶”观念也流行开来);所谓“父亲屯茶”,可能是某种机缘巧合,或是投资失利,或是抵债,留下成吨成吨的茶叶丢在仓库烧钱,没办法,只好把茶拾掇拾掇,重新包装,一点一点慢慢卖;更有甚者,还有什么收购某国营老厂、获得好茶无数的噱头,殊不知那个年代很多国营厂以出口为主,当年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国度,出口茶以产量为要,茶的精制程度和品质或许不是第一考量,纵有好的,也是带有浓浓的时代感,再要保存得当,那已是十分难得——这些茶,无论年代,不论茶类,都逃不过一个共同的特点——茶质单薄、汤里空空,比较好的可能是甜水,差的只不过是有颜色的水(甚至伴随酸馊,饮之口干、反胃等负面感受)罢了,无论多老,都不会成为张三丰。

“越陈越香”的必要条件

成品茶的“转化”,也有人称“后发酵”。先不管“转化”、“氧化”或“发酵”的精准定义为何,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茶质衰退的过程。而所谓越转化口感越显醇和,则可能是茶叶内不同物质衰退的速度不同,刚好在某个时间节点上出现较新茶更为协调的口感。然而,只要仓储环境不变,物质衰退(或者说“转化”)的状态还持续进行着。岁月是把杀猪刀,茶的转化也有最佳赏味期,能“转化”出别具风味的协调口感,同样也能“转化”出色衰爱驰的那一天——只是因茶的体质和仓储环境不同,转化的空间不同罢了。

那么,为了保证“转化”的空间,茶的体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换句话说,茶叶的内含物质必须足够丰厚,才能经得起“衰退”的考验。内含物质丰厚的茶,口感上是饱满的,滋味醇厚,耐泡度佳,体感上是舒适通透的,甚至微微发热出汗。要达到这样的品质,茶叶必须本身底子够硬,且制作工艺得当(良好的工艺可以将茶叶丰厚的内质激发出来,又不至于逼茶太过,伤及本元)。相反,茶叶底子不好,或是好茶给做坏了,则会显得内质单薄,不管它有多么漂亮的干茶、匀整的叶底,或是多么袭人的香气、清雅的汤色,亦或是多么厉害的出身、动人的故事,只要其滋味平淡,缺乏饱满度,且品饮体验仅止于舌面、鼻腔,没有喉韵与良好的体感,就基本不会是一泡经得起陈放的好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滋味的厚薄不同于浓淡。浓淡只是风味不同,无关乎茶质,而厚薄则与茶质有所关联。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泡面汤,可谓味浓可口,但那汤是没有厚度的,也没啥营养;而妈妈精心熬制的补汤,不同妈妈做的味道可能有浓有淡,但汤感都是稠稠的厚厚的,也很营养。当然,一味以茶汤厚薄来判断茶质可能会出现偏差,因为厚薄是可以通过制作工艺来调整的,就好像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也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手段来速成又厚又稠的“补汤”。

除了茶底和制作工艺,仓储环境对于一款茶是否能“越陈越香”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茶叶是一种疏松多孔性物质,其结构如吸水的海绵一般,对气味和水分有相当的吸附能力。茶叶在陈化过程中,外界干预——如水分、气味、微生物、光照——的特点与强弱决定了它的转化途径与转化速度。一般来说,干净且单纯的仓储环境有利于转化出纯正的气味;而过于湿热的环境则微生物作用旺盛,稍一不慎就容易引起霉变,不仅口感异杂,过度饮用也伤害健康。仓储失败的好茶,或许还有可能通过后续的技术处理,或者改变工艺变换茶类的方式(如生普堆成熟普)尝试进行补救,但若是遇到为了追求陈年口感而故意“做仓”的茶(即所谓“做旧茶”),则大抵是难救的,避开即可。

或许是受老茶风潮的影响,近些年,有些个人乃至机构开始屯购大量茶叶作投资,然而,一方面由于投资人缺乏鉴别能力,另一方面又因为投资茶叶必须有量才有效益,而真正的好茶多无法做到大产量的。近几年,我所接触到的一些“投资茶”,经不起陈放的为多。不过,资本的操作力量是惊人的,也许过不了几年,市场上批量化打着“老茶”旗号的不仅仅是普洱、白茶和铁观音,还有老绿茶、老岩茶、老红茶、老花茶等了。到时候,或许“越陈越香”的理论少不得是要拿来再贩卖一通。

老茶有老茶的魅力,存茶有存茶的乐趣。在选茶时多几分理性,明辨茶的仓储价值、思考自身具备的仓储条件,才来决定是否出手这些被认为“可长年保存”茶的可行性,你说呢?

云南各大茶山眼中的自己


相信资深茶友都知道,云南著名的山头是老班章、冰岛、易武、景迈、南糯、昔归等山头。特别是老班章每年都有很多茶友驱车前往,为的就是一度班章村寨的风采,亲自体验班章茶气的霸气与回甘。对于普洱茶,每个山头的品质特征都不一样,但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山头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比如说班章的霸气,易武的柔顺。但这都是我们人为赋予山头的定义,各山头自己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其他山头的呢?一起来围观一下看热闹。班章眼中的自己和其他班章是班章普洱茶产区的山头名称,也把该产区所产的云南普洱茶称为班章。班章素有普洱茶王之称,因为它的香气乃众茶之冠,它的口感也特别强烈,是一种霸气、具有王者风范的茶。霸气体现的是王者的大气,体现的是高富帅的气质,所以人们一般就称班章为“普洱之王”。当然既然有王必定有后,甚至可能还有妃呀小三什么的,还是让班章自己说吧。。。易武眼中的自己和其他易武很早是贡茶产区,是众多号级茶商云集之地,也是茶马古道发源地。易武茶以香扬水柔,刺激性低,口感香甜,回甘生津明显等品质特点而备受广大好茶人士喜爱。说到皇后,人们自然会想到“品行端柔”这四个字。易武茶以其香扬水柔被誉为“普洱之后”也是实至名归,她的温柔和内涵几乎征服了所有爱她之人。景迈眼中的自己和其他易武、班章、景迈三座山是云南普洱茶原料大叶茶种最有名的茶山,所产茶叶是明清时期进贡给皇室的贡品。景迈至今仍拥有万亩古茶园,是云南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景迈茶有兰香,略带涩,缺茶气,香是景迈茶最大优点,所以业内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景迈为妃”的说法。冰岛眼中的自己和其他曾几何时,“班章为王,景迈为后”,“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的说法不绝于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章为王,冰岛为后”的说法却逐渐兴盛起来。冰岛茶被誉为“普洱之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茶性恬淡,香扬水柔,纯净至极,但也因为冰岛茶太过于柔和,没有成熟的气息,像一个清纯的还未发育成熟的小家碧玉,所以也有人认为其“为后”尚早。但无论如何,冰岛茶产量十分稀有,真正的冰岛古树茶,产量要比著名的“老班章”少得多,所以价格特别昂贵。南糯山眼中的自己和其他南糯山在行政区域上属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格朗和乡,现存古茶园1万2千多亩,在云南所有的古茶山中古茶面积居首位。南糯山是西双版纳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的古茶区。南糯山有闻名世界的千年茶王树,有保存最完整,树龄最老的古茶树。南糯茶山一直住着布朗族的先民(濮人、濮蛮),而濮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栽培利用茶树的先民。凤庆眼中的自己和其他凤庆是地名,叫凤庆县,是滇红(云南红茶)的发源地,并不是山头,凤庆“入镜”是因为人家是女神,获得英国女王的恩宠。凤庆也产普洱茶,只是红茶比普洱茶更有名气。英国女王在访问昆明时,省领导人以凤庆滇红特级工夫茶馈赠,女王视为稀世宝物,所以凤庆滇红一直被国务院定为外交之茶,专供中央外事使用。抱着女王大腿的凤庆因此格外的得意,甚至完全不把其他山头放在眼里。文图/茶中书生

普洱茶的“层次感”到底是什么?


茶汤的层次感,表面的名词解释就是用来品评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不断变化转变的感觉。具体来说就是

由苦化甘、口中有茶香蕴,在同一泡茶中先后出现。

层次感包含哪些方面,品尝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地方:

1、香气层次,有香型变化,香气持久性和由强到弱的变化。

2、口感层次,必须饱满而有前后。

3、韵底层次,必须滑重而有深浅。

如何体验茶叶的层次感?

对于刚刚喝茶的新手来说,层次感是不容易被捕捉到的,需要长时间的品尝才可以捉摸得到。

想要体验到一款茶的层次感,首先要改掉一杯接一杯的牛饮习惯,在每一口喝完以后可以稍微静待片刻,让

茶叶的滋味在口中慢慢散发,去感受茶叶的流动。这样,一泡喝完,就可以捕捉到整个冲泡过程的滋味浓淡

,香气回甘。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回甘和生津是比较容易感受到的,但是茶汤的饱满度和层次感对于各位茶友来说还是比

较抽象的,但只要注意品饮的方式,并且经常去锻炼感受,就能够慢慢体会到这种层次感的变化。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今年各大茶山的春茶,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