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与“品茶”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 : 2019-12-04
天天喝茶有什么好处 不同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茶粉和茶叶有什么不同

天天喝茶有什么好处。

说到茶,有说“品”也有说“喝”。看似差不多的动作,实则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字之差语境、氛围就完全不同了。

字面来说,喝茶与品茶是两个不同的事情。

喝茶,是一种随意的状态。常三两知己围桌而坐,天南地北,侃侃而谈。不强调喝的内容,喝的茶,或许就简单带过,以很休闲的状态聚会。

品茶是一件雅事,更具有仪式感。配什么茶具,用什么水,听什么音乐都可以讲究。把品茶看作诗歌艺术的欣赏,在“品”字上面下功夫,茶的好坏、茶的滋味、茶的意境,都要品出个究竟。

喝茶是生活,是一种健康的习惯。品茶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更美好的境界。

生活来看,喝茶与品茶也可能是同一个意思。

有时,说“喝茶”也是“品茶”的一种谦称,轻松地约上三五好友,席间一泡好茶拿出,实现了品的美好。而说“品茶”,看似严谨,或许也只是为了借一个仪式让大家难得聚聚。皆善也。

美好源于平凡的累积。纵观现如今,大多数人容易忽略生活平凡的质感,执着于表面的精彩,结果疲于追逐。正如品茶源于喝茶,喝茶都未有成为习惯,直接谈“品”,未必品到真谛。

东晋诗人陶渊明常描写的田园生活,他的诗歌被苏东坡评价为:“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在他的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但是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韵味隽永。

在当时玄言诗盛行,文尚雕琢的时代,他的“平淡中见真情,质朴中含韵味”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诗歌发展开辟了一块新园地。

其实喝茶和品茶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喝茶、品茶都需要花时间、花心思。再平淡的日子也有美好,也要积极,重要的日子,才能够用心准备。

任何事就是由喝到品,再到喝的过程。喝茶多了,生活的品质会慢慢提高,对生活的审美、感悟会慢慢提升,喝茶会带来一种不可思议的回报,慢慢的遇到了好茶,也就学会了品。当品成为了一种习惯,对于你来说,它就是喝茶。

喝茶与品茶,都是一种生活的修行。茶是你的,生活是你的,不论何事用心对待,平凡与不凡之间就没有界限。选择决定了走向,拿起茶杯,则一切都在盏中。

cy316.cOm扩展阅读

【制作】手工制茶与机械制茶有何不同?


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机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一隅。普洱茶的制作也不例外,茶叶的生产量随着人们的需求量不断递增。传统的手工制茶在茶品产量上出现供求不平衡的现象,于是制茶人开始寻找一种既能保持普洱茶的本味又能提高产量的新办法,那就是机械制茶。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碰撞,会擦出何种火花?亦或是共生?

一、传统手工制茶

勤劳的劳动人民用双手采茶制茶。

1、鲜叶采摘

将一芽一或一芽两叶的茶叶从茶树上采摘到箩筐里。

2、摊晾

将采摘好的鲜叶放在干净的地方,摊开,尽量摊得薄,避免茶叶堆积,导致萎凋不均匀。

3、杀青

传统手工制茶采用铁锅柴火杀青。这就要求,制茶人有丰富的杀青经验,包括对铁锅温度、火的大小、茶叶量的掌握等。不同的制茶人在杀青这一环节的区分度很大,而杀青这一环节对普洱茶后续的转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杀青重了,茶叶中的微生物和活性物质减少,后期转化空间小;杀青程度太轻,揉捻时不能造成破壁,影响茶的品饮口感。2012年《高山韵》古树春茶,采用传统手工制作而成。在杀青环节,掌握的恰到好处,茶叶中的微生物和活性物质被大量保存,经过四年的时间陈化,茶质饱满,茶性温和。因其是传统手工制成,故从叶底能够看出杀青时的痕迹。

4、揉捻

揉捻茶叶要根据茶叶的老嫩灵活掌握力度和时间。嫩叶,轻柔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揉到基本成条即可。茶叶在制茶人的手里,经过轻重适宜的力量揉捻,使得茶质在冲泡的时候,茶质能够适度溢出。

5、晒青

传统自然晒青,保留了茶叶的原味。

6、蒸压

将晒干的茶箐蒸软,而后用石磨压成饼、沱或砖。

7、晾干

蒸压成形后,将茶品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使其自然干燥。

8、成品

经过以上的一系列制作过程后,再以绵纸包装成茶品。

传统手工制茶的优势:第一是茶叶中丰富茶质被保留;第二是使得所制成的茶品具有人文情怀;第三是茶品量少,茶的品质较优质;第四是制成的茶品在口感上有比较丰富的层次变化。

传统手工制茶的劣势:第一是由于制茶人的不同,所做茶品也参差不齐;第二是杀青过程中火候掌握不当,会出现有的茶叶被炒糊的情况影响茶品口感;第三是无法大批量生产;第四是天气等因素对手工制茶限制较大。

杀青和揉捻是传统制茶中的重要环节,要做出一款优质的普洱茶实属不易,故每一杯端上茶桌的茶都应该被珍惜。

二、机械制茶

随着茶制品需求量的递增,传统手工制茶的产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机械制茶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供求的平衡。任何一种科技的使用所带来的变革有利有弊,机械制茶也不例外。

1、鲜叶采摘

以人工采摘为主。

2、摊晾

将采摘好的鲜叶放在干净的地方,摊开,尽量摊得薄,避免茶叶堆积,导致萎凋不均匀。

3、杀青

机械杀青有专门的设备,并且是大批量的杀青。以传送带的方式,通常是在同一批茶叶杀青后才进行清洁机器,再进行下一批的杀青。此时茶叶有一部分会卡在杀青机器上,经过反复杀青再与其它茶叶混合,制成茶品后影响品饮口感。

温度靠智能化控制,使得杀青过程趋于平衡状态,同一批次的茶口感变化不大。

4、揉捻

机器揉捻,灵活性较差,但均匀程度比较好。

5、晒青

晒青分为自然晒青和机器烘青。机器烘青对普洱茶的影响是巨大而不可逆转的。如采用烘青工艺制作的茶,后期转化空间非常小,几乎不具备存储价值。而传统的自然晒青工艺,则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普洱茶的后期转化空间,具有非常大的陈化价值。

6、蒸压

将晒干的茶箐用机器蒸压制成。

7、晾干

蒸压成形后,经过低温烘干。这样的茶也会在烘干过程中流失掉一部分内含物质,现喝香气较好,但长远存储考虑还是提倡使用自然晒干的方式。

8、成品

经过以上的一系列制作过程后,人工以绵纸包装成茶品。

机器制茶的优势:第一是可大批量生产;第二是可以明显减少天气等因素对制茶的限制;第三是可保证同一批次的茶品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

机器制茶的劣势:第一机器杀青,茶叶数量庞大,可能存在杀青不均的现象,影响品饮口感;第二是大批量的生产忽略了许多细节;第三是不具备人文情怀。

不论是传统手工制茶还是机器制茶,都有其优缺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二者也从一些方面进行改进,开始人机结合使得普洱茶的制作技艺更上一层楼。

喝茶、品茶、评茶、试茶有什么不同?


前言:茶,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一种可以解喝,又可以给自己找借口的植物,还可以是待人接物,礼尚往来的桥梁。它比白开水有味,比其他饮料价廉。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对于有养生爱好的,可以保健。对于喜好附庸风雅的,可以逸情。它能让任何人自由掌握尺度,从而对生活眷恋,这或许就是茶的本质。

喝茶:好喝、健康,追求口腔的畅快和身体的愉悦及营养保健功效,属于生理需求。优点述求。大多数人采用随意性泡茶方法,也有不少人讲究点,采用技术性泡茶法;按体质与茶性选择自己的茶,达到养生的效果。

品茶:讲究意境,追求怡情,通过茶抒发自己的情怀,属于精神需求。有点述求。对品茶的环境、对茶器茶具、对茶品等都有自己的偏爱和较高的要求,多采用程序性泡茶法和艺术性泡茶法。

评茶:评出茶叶的质量和等级,是格式化、严谨的科学。属于职业范畴。找出到优缺点。审评员运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出茶叶品质和等级。应该归属于程序性泡茶法中。

试茶:找到性价比高的茶叶,找出客户需要的茶叶,一款茶各家泡法不同,结果如相当,那此茶的市值就高。属于商业范畴。找出优缺点。对进货商来说,个人可以采用随意性泡茶法,检验茶是否适合更多地区的虐待,也可以采用程序性泡茶,开水较长时间闷泡,看看其固有的缺点;还有就是有条件的话,最好能聚集一些茶小白进行盲品,检验市场接受程度。

结语:当前社会,人人都在说简单是一种美,但没有人真正将简单进行下去。茶本应该是最简单的产物,却被很多无良分子做成了“博大精深,深不可测,玄之又玄”的东西。其实,茶,不外乎就是一种简单的植物,和咖啡一样没有那么多的神乎其神,又不是航天奔月科技。若是讲它一会儿可修心,一会儿可修真,反倒令人恍然了。其实,犯不着将自己喝茶的简单爱好,变成一种神经过敏的盲从。人有道,倒茶就是茶道;人无道,茶道就是倒茶。

普洱生茶与熟茶的陈化空间有何不同?


大家平时谈论老茶比较多,老茶为什么这么贵?存放生茶和熟茶哪个更有收藏价值?

一般来说:陈年老茶贵的理由有几个方面,一是老茶的口感滋味确实比新茶入口要醇和很多;二是老茶存放时间越长,它所占用的资金时间价值就越高;三是老茶的稀缺性,导致市场的供求失衡,价格就随之推上顶峰;三是老普洱茶它具备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普洱生茶存储经过十多年的陈化后,只要仓储环境够好,保存在低温低湿的环境中,茶香气会特别好,茶气韵足、较有层次感,生津和回甘也较为明显”,存茶是一种期待,收藏是一种爱茶情怀,只要你愿意用心对它,茶会越藏越惊喜,每隔三五年开撬一泡,都会发现陈年生茶的变化,汤色更透亮了,汤质更醇和了……

上面我们分析了收藏生茶的好处及后期转化空间,那收藏熟茶是否有转化价值空间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熟茶的生产初衷,熟茶采用人工干预快速发酵的工艺,是为了快速销售及消耗,做到“当年出厂,当年品饮”的市场效益。因此,熟茶的口感及后期转化基本由原料及发酵工艺决定了。如果发酵程度恰到好处的熟茶,只需半年时间让发酵堆味散去,就已经挺好喝的了,没必要再花时间去存储。

熟茶的后期转化空间主要在两个方面:1、熟茶“堆味消退”后,口感上会有较大的提升,这个时间周期很短,只需存放半年至两年内即可,从这个角度来说,熟茶更适合短期存放后品饮的茶品;2、熟茶在人工干预发酵时,保留了少许生茶的成份,就是未全发酵,该生茶部份陈化后,茶品口感会有所进步,这是保留了生茶的小部份特性,换句话说,如果是十成发酵的熟茶,陈化下去的空间就很小了。

熟茶收藏,口感转化特点主要表现为“更醇和、更甜美”,但还是没有生茶转化后那种“活力”与“回甘”。因此,建议茶友:若准备存茶10年以上的,还是存生茶,如果短期品饮,熟茶更适合,更养胃,更保健。

消费者问:普洱茶与沱茶有何不同?


消费者问:普洱茶与沱茶有何不同?

沱茶的名称有很多传说,有的说,它是因销往四川沱江一带,故而得名;有人说此茶在古代称为团茶,沱是由团转化面来。云南沱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的《滇略》一书中就有记载,至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沱茶最早产于云南省景谷县,所以又称“谷茶”。谷庄沱茶采用景谷县附近地区生产的滇青揉压;关庄沱茶采用滇西勐库茶、凤山茶、西双版纳、思茅等地滇青在下关设厂拼配、揉制,其品质胜于谷庄,因而后来逐步取代了谷庄沱茶。

如果沱茶按制作工艺不同,可有青茶沱茶(简称“青沱”)和熟茶沱茶(简称“熟沱”)之分。“青沱”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蒸压而制成;而“熟沱”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之后再经蒸压而成。这一点沱茶和普洱茶的区别不大。

普洱茶产地是云南省,它的品牌古今中外都有盛名。现在,云南临沧、西双版纳,思茅思茅是驰名中外“普洱茶”的主产区,有“茶城”之称。据史籍记载,唐代滇南的银生府为云南主产茶区,而普洱古属银生府,滇南之茶均集散于普洱府,然后运销各地,故以普洱茶为名而著称。因此,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实际上是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加工整理而成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它也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制作工艺上沱茶和普洱茶的区别不大。

喝茶与品茶的界限


若说品茶,一定要把品和饮分开的话,便不得不说茶具;若说茶具之复杂,便足可窥见品茶之精细。让茶汤变得精细的,便是茶滤。

喝茶用茶滤的人,从总体数量上看,应是不多。这东西用起来实在是太麻烦,仿佛从喝到品之间的界线便是它了。也有人不服气的,那不用茶滤就不要品茶了?直接快速的回答就是:泡绿茶去。

本来一直没找到怎么写品茶这么复杂的话题,品茶不象泡茶那样,泡茶毕竟有几个绕不过去的技术手段,而品茶有吗?我也在问自己。这么想的时候和病人兄正在喝茶,手上就拿起个茶滤,随口说了句:“那就从茶滤写起!”。于是来劲了,从茶滤写起吧。其实我是学着病人兄,寻找所谓的方便法门,进入这个复杂的事情。我找到个进入品茶这事的方便法门,那就是茶滤。茶“滤”嘛,你品不品,它就在那儿,茶汤一过,下面是茶,上面是渣,滤网疏一点,茶多些渣少些,滤网孔密点,茶少些渣多些。茶汤干净清洌了,明明确确的滤网上是有一层渣,是不是感觉就不是在喝茶,而是在品茶了?如果这么想的话,你真的很复杂。

现代的工夫茶艺,直接用一个叫茶滤的东西,把茶汤往茶滤上倒,茶汤经过茶滤会变得清澈干净。出茶汤也有另一个不用茶滤的方法,日本人和台湾人爱用,那就是柔汤干台出汤。尽量温柔地从壶中出汤,然后让茶汤在公道杯里沉淀一会儿,然后再温柔地抬杯出汤到品茗杯,只要动作足够慢,茶渣就会留在公道杯底部,喝的人也这样,慢慢的举杯,慢慢的品,最后再留一点茶渣在品茗杯底部,如果还有喝下去的,那就让肾充当茶滤吧。看来不管怎么出汤,茶滤都在那里,不在桌上,就在肾上。

品茶可以品出不同的酸甘苦涩,那便如同人和人之间,如要交往,总会是往后走过去的一路恩怨。每次和别人喝茶,你用了茶滤没有?当然,你用还是不用,茶滤都在那里。

普洱茶发酵后与发酵前有何不同?


一、发酵的茶分:

全发酵茶:红茶、黑茶。

半发酵茶:青茶(铁观音、乌龙)。

微发酵茶:黄茶。

非发酵茶:绿茶、白茶。

二、普洱熟茶发酵的过程:

1、发酵,是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通俗点来说,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2、普洱茶的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的茶。而熟茶则是生茶经过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后制成的茶品。

三、普洱发酵进化——HEMA(黑马)

普洱茶的发酵工艺现已进入第三个代纪。第一代为自然发酵(从古至1973年),是普洱茶原料在长期的运输、存储过程中发生的自然变化。第二代由大益集团勐海茶厂于1973年研发成功,称为“普洱茶人工后发酵技艺”(1973-2011)。

第三代发酵技术即“HEMA(黑马)技术”。HEMA是健康导向Health-orientation、微生态环境Environment、微生物技术Microtechnonogy、醇化技术Aging的简称。

HEMA(黑马)技术是大益普洱茶在第一代自然发酵、第二代人工发酵技术的基础上,以保持传统“勐海味”品质特征为基准点,以健康为导向,结合发酵微生态环境关键参数,以微生物与醇化为技术手段的第三代核心科学发酵技术。

普洱褪仓与退仓有何不同?中期茶,老茶该如何选购?


褪仓与退仓的不同

退仓,可以完全消除;褪仓,总会留底。

为了更逼真的做出“老”茶模样,甚至会用更多的时间,煞费心机的采用湿仓-干仓(褪仓)-湿仓-干仓(褪仓)方法,为的就是让“老”做的更难以识别,争取更大的利益。

湿仓茶无论怎么去做褪仓补救,其湿仓底已根深蒂固的奠定此类茶不会越陈越香。

湿仓与前发酵茶二者的不同处:前发酵茶在发酵工序后会继续实施工序,干燥、失活、灭杀霉菌,又保持益生酶活性,这与湿仓茶的所谓褪仓截然不同。

经过这套程序,前发酵茶的口感基本已经固定下来。

品饮三年五年的熟茶,除了酵香的更加平和醇厚外,其他滋味的改变变化不会很大。

而后发酵茶在色香滋味方面会有渐进层次上的多重变化,越陈越香。

这也是一直以来普洱茶界贵生贱熟的基础。

要如何选购普洱中期茶或老茶呢?

大家在购茶时,一定要非常注意茶叶的仓储,不要贪图价格的便宜而忽略了仓储品质,湿仓茶已经发生霉变的,风险很大,再便宜也不能买,白送都不要。

中期茶选购一方面茶友要自己会辨别仓储,还有就是购买渠道要选取可靠专业的商家处购买。

同时茶友茶叶买回家后,自己储存普洱茶时,也要非常注意:除了控制温度在20°左右、相对湿度在45-65左右,仓储环境一定要用能使茶越陈越香的干仓,再通过适时通风换气,散去有益微生物进化过程中并生的异杂味和控制霉菌死灰复燃,消除霉菌滋生的基础。确保好茶能够持久保存,并且不影响健康。

宫廷普洱是什么茶,与其他贡茶有何不同?


宫廷普洱,顾名思义是上贡宫廷的普洱茶。它与其他贡茶茶种相比实在是与众不同的,在当时被视为稀有名茶。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当年乾隆皇帝首品普洱,便赐此美誉,并非虚言。民间虽然也有普洱,但其品质与皇家普洱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因为清朝的满族祖先原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入关称帝后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无所不尽其极,故那些皇亲国戚们独青睐普洱。普洱茶于是成为当时宫廷皇族最为青睐的御用饮品。

当时的皇家普洱只有皇室成员可以享用,是独特身份的象征,若无皇族血统,实是无缘得见。即便是权倾朝野的开国元勋,抑或辅佐社稷的三朝元老,也只有在立下特别功勋或功德圆满告老还乡之时,才偶尔有幸在千叟宴上,一亲皇家普洱的芳泽。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宫庭普洱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就让笔者来给小伙伴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茶叶小科普:普洱散茶

普洱散茶有十一个等级,从特级到十级,其中“特级”最高。经过精制分选等级后和普洱散茶是十分干净的,它就象滇红、正山小种一样,是可以用来直接泡饮的。还未压制成饼的普洱散茶让你将它看得一清二楚:芽、叶、梗,孰优孰劣无处隐藏。

学会这四招,立马提升你的待客档次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大大小小的“礼仪”遍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爱茶一族,也千万不能忽视了日常以茶待客的小细节,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性,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到底还是不同的。今天笔者就来跟大家侃几个以茶待客的细节,希望笔者的茶粉在茶待客的时候,能够更从容更自信。

第一招:沏茶忌太满

给客人沏茶的时候,不能将水泡得太满。水太满在端的时候容易晃出,此为不雅。沏茶的水量一定得讲究,“茶倒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

第二招:茶水忌太烫

茶水太烫的话,一是端的时候容易烫着手,二是客人品饮时容易烫着嘴。一不小心就会弄得双方很尴尬,特别是泡绿茶,本身就不建议用100度开水,80-90度不仅更能彰显绿茶之香,也不失主人对茶的了解和端茶时的优雅。

第三招:忌“弹尽粮绝”再添水

在续茶的时候,千万不要等到客人茶杯里的茶汤“弹尽粮绝”了再添。因为茶杯见底再添的水,茶的滋味就很淡了。还会给客人一种很扣门的感觉。

第四招:茶杯花纹莫对己

在递茶的时候,如果用的是带有花纹的茶杯,应该将有花纹的那面对着客人递过去。此举不仅能让对方看清您精心挑选的茶杯之美,也是一种对别人的尊敬。原题:《不是所有的普洱都叫“宫廷普洱”》

云南和广西两大黑茶有何不同?


广西的六堡茶和云南的普洱茶,都属于黑茶,都有“可以喝的古董”之称。普洱茶这些年发展迅速,名声大噪。六堡茶名气显然没有普洱茶那么大,但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茶文化的兴起,古树茶的火热,广西的六堡茶也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就目前来说了解六堡茶的人还是少得可怜,所以现在就来说说一下六堡茶与普洱茶的不同之处。

1、产地不同:六堡茶产自广西,而普洱茶来自云南。

2、原料不同: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再按照一定工艺制成的,普洱茶的原料还可以分为野生古树茶,栽培型古树茶,台地茶等。六堡茶的原料是广西大叶种及苍梧群种鲜叶为原料。

3、制造工艺的不同:六堡茶的制茶工艺步骤有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其制作特色在于“双蒸双压”技术。而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包括杀青、揉捻、晒干、渥堆、晾干、最终干燥这几个环节。两款茶在渥堆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六堡茶是在制作过程中进行渥堆,普洱熟茶是在生茶的基础上再进行渥堆发酵的。

4、外观不同:六堡茶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黑褐光润,茶汤汤色红浓,特有的“中国红”香气醇陈、醇厚。而普洱茶外形条索肥嫩、紧结,色泽黑褐或褐红。汤色红浓明亮,深红色为正常,香气陈醇,滋味醇和、爽滑、回甜。叶底柔软、肥嫩、红褐有光泽。

六堡茶和普洱茶的口感都没有统一的说法,六堡茶分厂茶和农家茶而且茶叶茶味随时间变化而变幻各有不同。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茶叶口感又因茶叶山头的不同、存储环境的不同,时间的不同而没有统一标准。六堡茶和普洱茶均是难得的好茶,都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长期饮用对人体的益处颇多。怎么选择两款茶叶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个人的口味喜好选择。

同一款普洱两种不同茶具冲泡,滋味有何不同?


不同的茶,口感不一,怎么才能更好地冲泡出其特色,让滋味在口中绽放,也必有一番诀窍。外在的影响因素太多,但采用不同的茶器冲泡,对一款茶的滋味有什么影响,也可研究研究。

这一次,我们就做了一次实验。

两种茶器泡同一款茶,我们与茶的实验性对话

考虑到日常冲泡常用的器具,我们选取了瓷盖碗、紫陶壶这两款不同材质的冲泡用具,来进行这一次的对冲体验。其余的公道杯、用水、茶水比等因素则是完全相同。

同时,对比试验里我们还邀请了从专业到小白级的各种小伙伴来品饮,通过对不同材质的茶器冲泡出的茶进行香气、滋味等方面的记录,来看看采用不同材质的茶器冲泡同一款茶,对茶的影响究竟是如何。

对比实验准备

用茶:普洱生茶

用水:紫陶缸存储的山泉水

茶水比:7g:110ml

水温:100度沸水冲泡

前两泡10s出汤,可以闻到茶中的植物清香伴着明显的花蜜甜香。瓷盖碗可以闻到比较明显的花蜜香,紫陶壶则相对沉稳一些,没那么直接但是香气均衡。茶汤入口比较细腻,香气融入茶汤之中。紫陶壶与瓷盖碗冲泡的茶汤汤感质柔。

第三泡开始,不同材质的茶具冲泡出来的茶汤,可以感受到更加明显的滋味浓强度比较。共同点在于茶汤颜色加深,入口滋味稠厚度和饱满度增强。品饮之后开始有生津,尤其是紫陶壶的茶汤生津明显。瓷盖碗的茶汤,更显细腻。紫陶壶的茶汤,则更有厚度。

四五泡15s出汤,茶汤金黄油润,汤内含香,厚而饱满,饮过生津持续。变化上,瓷盖碗出的茶汤柔和细腻更优,表现仍然很均衡;紫陶壶中的茶汤依然醇厚饱满,饮过有回甘且明显,专业的茶客讲喉咙有清凉感。

到第九泡,沸水40s。汤色变得浅黄明亮,汤甜柔。瓷盖碗出的茶汤依旧保持了柔的特色,淡而甜;而紫陶壶冲泡的香气最为持久,汤质仍有一定稠厚度。

对比实验结论:

瓷盖碗:表现均衡,水柔香扬

小伙伴认为相较而来,瓷盖碗冲泡后的表现,一直很稳定且细腻,的确接受度最高。瓷质盖碗泡出来茶香不损,茶汤不失味。

紫陶壶:劲道十足,内质厚重

可以说紫陶壶冲泡的茶叶茶汤内质最为厚实有力,能有层次地体现出茶的变化。如一开始香气的表现并不那么直接,但却最为持久、稳定;滋味上,前段有微苦,化开较快,中后段醇厚度一直保持得比较稳定。

普洱茶各大山头的口感有何不同呢?


【冰岛特征】

入口苦涩度极低,几乎没有感觉,喉咙部位渐渐有股凉气出来,慢慢的转化为舌头中后部双呷生津,入口的时候几乎没有觉察出有茶味,茶味是渐渐的从喉部延伸到整个口腔。

生津效果明显持久,主要集中在双呷部位,茶汤糖香,浓度(饱满度)非常高!!杯盖杯底高香,冷杯后闻出点冰糖香。

【易武特征】

其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汤色淡黄明亮、口感厚重香甜苦涩味低、回甘生津持久、叶底鲜活、均匀整齐,茶质优良极耐冲泡。

【南糯特征】

条索较长较紧结;一年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香气不显;山野气韵较好。

【老曼娥特征】

条索黑亮稍粗长,芽头肥大,茶味重,苦涩强,茶质好,汤质饱满,山野气韵强,饮后口中滑润感好、回甘强且久。

【布朗特征】

香气比较充实,茶汁滑度高,汤色明亮,缺点是苦底重,有的化的较慢,有涩味留存,但这些可以通过泡茶手法,如投茶量,泡茶器皿选择,出汤时间等来控制。

【倚邦特征】

芽头较小,条索黑亮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气韵好,杯底留香。

【勐库特征】

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劲扬,不若六大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勐宋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无量山特征】

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景迈山特征】

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由于与森林混生,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古茶之一,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花香。兰花香是景迈独有的香。甜味明显而持久。景迈的的甜是直接的快速来,同时又是持久的。苦弱涩显,景迈茶属涩底茶,苦味有但不强,是涩味较为明显。条索紧结,较细且黑亮。

【攸乐山特征】

条索黑亮,比易武要紧结,苦涩比易武要重,回甘较好,汤质较滑厚,有山野气韵。

【邦崴特征】

条索较粗长,色较黑亮,汤色金黄叶底黄绿,苦涩较显,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退稍慢,汤质饱满,生津,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

【巴达章朗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强,干茶与杯底香强烈且持久,苦涩较显,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滑顺,茶香纯正明显,茶气强烈。茶气茶香回甘已接近老班章。

【勐库大雪山特征】

头春新芽,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而优雅,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此茶采摘极难,纯正的千年野生型古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产量极低,弥足珍贵,是为普洱之无上珍品。

【昔归忙麓山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黄绿明亮,苦较突显,且苦显于涩。苦在舌两侧及舌根,苦退得比涩快,苦退后回甘较好,茶汤苦中带甜。杯底有古树茶特有之杯底香。但强烈程度一般,汤质滑润感和茶气较好。

【老班章特征】

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

老班章的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

老班章的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过老班章之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而且时间会很长,如果没有吃什么刺激性食物,这种甘润感会持续几个小时。

老班章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老班章的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

在正常投茶量的情况下可以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也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

老班章叶底应该比较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叶底黄绿色。

普洱茶的主要产区有哪些?它们有何不同?


云南普洱茶的主要产区分为三大产区,一个是西双版纳产区,一个是普洱产区,还有一个就是临沧产区。版纳产区再细化一下,主要是分易武产区和布朗产区。临沧主要的就分邦东产区和勐库产区。思茅主要还是景迈产区和景东、景谷产区。

它们各有什么不同点呢?

易武产区就是汤甜水软,回甘很好,水路细软,这是易武产区主要的一个特点。

布朗产区就是苦涩底比较重,霸气,茶气足。

思茅景迈产区的香气比较好,香型为蜜香中带有兰花香,但是涩较重。

景东、景谷一线的香气就稍稍的比景迈产区要弱一些,但是涩的刺激性也就稍微弱一些,景东、景谷的蜜香底会更浓一些,带有果香味。

勐库产区有一些不同,以冰岛为代表就不苦不涩,甜度非常高,润度非常好。以小户赛为代表就是茶气重,苦涩相对会比较重一些,香气也和冰岛有所不同。冰岛的香气应该是蜜香中带有花香味儿,花香味儿很浓。小户赛产区花香味儿就没有冰岛这边的浓郁,但香气比冰岛的要高一些。

邦东产区以昔归为代表,昔归茶有一种说法是临沧的老班章,霸气,香气浓郁,香型为蜜香中带有花香,回甘也非常的好,苦底相对来说还是稍稍的有一些重,但是昔归茶的涩底就很轻,化得非常快,和老班章也是有一些相似。邦东还有一个代表就是娜罕,娜罕和昔归的香型有一些相似。但是在韵味方面,娜罕和昔归就是两码事,娜罕苦涩味儿更轻,回甘和昔归茶相比会稍稍的弱一些,但是汤水更柔一些。

这些只是一个大致的特点描述,并且每一个人的体验可能会有所不同。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喝茶”与“品茶”有何不同?》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天天喝茶有什么好处”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