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时,“茶水分离”感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发布时间 : 2019-12-04
什么样的茶是红茶 什么样黑茶好 什么样的黑茶是好茶

什么样的茶是红茶。

之前,有不少茶友说遇到这样问题,就是在泡某一泡茶的时候,前三泡喝起来已经感觉水味重,也就是喝着感觉是茶水分离的状态,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我们要说的“茶水分离”,是茶汤滋味呈现出的“茶水分离”。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茶还是茶,水还是水,内含物质与水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汤口感有所欠缺,香甜度很难激发出来。

那么造成“茶水分离”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般有3种原因:

1.茶的问题

(1)制茶的天气问题。

采摘雨季(在云南每年的5—9月)生长的茶叶来制作,在雨水较多的状态下做的茶很容易出现水味过重的状况。

(2)揉捻不到位。

制作茶叶时揉捻过轻,使茶条泡松,内含物质溶出较少,口感显的水味重。

(3)蒸压、干燥不彻底。

普洱生茶在压饼前要经过蒸汽蒸软,蒸压不太彻底,新的生茶饼喝起来也会存在水味过重的情况,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才会好喝。

熟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需要加适量的水,尽管渥堆之后有干燥的工序,但实际上植物纤维中还是留有很多的水分,如果干燥不彻底,就会有“水味”。但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这些水分会逐渐挥发,之后就不会再有“水味”了。

(4)茶叶受潮。

茶的储存环境潮湿也会导致水味重。这种情况在干燥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好很多了。

2.水的问题

(1)水质过硬

水的硬度影响茶叶内含物的溶解度。软水溶解度高,茶味浓。硬水中因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导致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因此我们应尽量选择软水,尽量避免使用井水等高硬度水泡茶。

(2)水温过低

茶的溶解度和水温也是成正比的。如果泡茶水温偏低,则茶的内含物溶解量小,导致茶味不足、水味重。

云南普洱茶属于大叶种茶叶,梗肥、叶厚,需要用达到当地沸点的水温,才能激发出茶叶的香气滋味。

3.冲泡的问题

(1)醒茶时间不足。

普洱茶一般采用紧压的制作方式,醒茶时需要一点时间充分跟水接触后,才能让茶叶稍微舒展溶出滋味,一般在5—10秒左右;如果醒茶不足,则会在前几泡出现水味重的情况。

(2)每泡茶间隔掌控不当。

每泡茶之间间隔时间太短或太长,使得茶滋溶出不均匀。比如采用定点注水速度或者出汤速度过缓,会导致茶内含无法与水充分溶解混合,造成茶水分离。

(3)冲泡次数多。

茶连续泡了二十泡以上,溶出的物质减少,水味自然就明显。

“茶水分离”问题并不仅限于茶,还有工艺和后期冲泡的影响。喝茶喝的是茶叶冲泡出来的质感,了解“茶水分离”,是评判茶汤基本品质的不错方法。但山外有山,品到更高的品质,还需在茶的“气韵”上去深入感受。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独特工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顺应自然是我们构建“原生态食品”的最佳途径

伴随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大量“工业化食品”愈来愈产生一种忧虑——转基因、化学合成、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等,已成为我们餐桌食品最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对“原生态食品”的追求,成为人们保卫自身健康的首选。

“原生态食品”是什么?

“原生态食品”,是自然赋予作物的最本原的一种生活状态,它的特征是天然之美、自然之美和原始之美。在产品加工上,它的制作工艺忌技术因素造成对作物的“破坏性”,最大程度地保留作物的“原始内容”。

普洱茶(尤其是普洱生茶)无疑是我们目前接触到茶类产品中,最具这一特证的产品之一。这是因为:

1.普洱茶相比绿茶及其它茶类而言,“人工斧凿”痕迹最小。绿茶界经常对普洱茶制作工艺嗤之以鼻,认为普洱茶加工简单而粗糙。殊不知,正是普洱茶看似表面的简单与粗糙,没有更多的技术手法,才得以将大叶种茶叶丰富的有机物质最大程度地“保护”下来。普洱茶的加工过程不采用绿茶的高温手段,而是常温下的加工,就已说明了这个问题。难怪很多普洱茶的消费者,对存放若干年的普洱茶,竞能在品饮中准确推断出班章、易武、布朗山等不同区域的原料,证明这些普洱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是“原生态”最核心价值的体现。

2.就茶叶的营养物质而言,普洱茶的内含的营养物质是“大扩容”的概念,而绿茶类则是“衰减”的概念。在对很多茶叶化学检测中,我们不难发现,绿茶类的茶多酚、氨基酸、皂甙、果胶等营养物质是递减的过程,最终走向霉变;而普洱茶的这些物质有的是衰减,如茶多酚;有的则是提高,如果胶;更重要的是,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在衰减的过程中,竞产生了很多对人体有益的衍生物质,其营养物质呈现“扩容”的趋势。

3.普洱茶的加工过程始终贯穿与“自然融合”的特性,是不断将自然的因子融入普洱茶的过程,这在它对自然微生物菌群的利用上,反映的十分明显。而绿茶的加工,则是极力避开自然界的“干扰”,其一锅到底、一气呵成的本身就阻断了自然界与茶叶的“二次接触”。因此,绿茶的“原生态”或许外形具备,但与普洱茶相比,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狭小了很多。

(二)发酵食品对人类健康产生的积极意义

以日本为例,日本人的长寿是国际公认的。他们在总结自身长寿秘诀时,归功于发酵文化。日本的科研人员经对发酵食品的长期研究中得知,发酵食品与药品有诸多相似的奇特功效。因此,很多日本的保健医师们建议:现代人应该每天摄取最少二种以上的发酵食品。这是因为:

1.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

通过发酵,使食品中原有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在发酵食品中,微生物就像一台台小小的加工机,对食物的每个细胞挨个进行处理,增加一些有营养的物质、去除一些没营养的物质,顺便改变味道和质地。

2.发酵时微生物分泌的酶能裂解细胞壁,提高营养素的利用程

度。如微生物能合成一些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2,动物和植物自身都无法合成这一维生素,只有微生物能“生产”。发酵食品一般脂肪含量较低,因为发酵过程中要消耗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是减肥人士的首选健康食品。

3.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保留了原来食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

多糖、膳食纤维、生物类黄酮等对机体有益的物质,还能分解某些对人体不利的因子。微生物在新陈代谢时产生的不少代谢产物,多数有调节机体生物功能的作用,能抑制体内有害物的产生。

当然,发酵食品的好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

普洱茶是历史上延缓下来最古老的发酵食品。相比其它的发酵食品而言,它的工业化“进步”最慢,技术装备也最“落后”。如果在过去,这是我们羞愧的地方。但现在,却是我们保存茶品“最纯真”与“最原始”的优点。

(三)普洱茶独特的工艺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近几年,对普洱茶及普洱茶特殊工艺的关注,已经成为茶叶科技的“热点”。特别是生物工程领域众多科研人员及科研单位的介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炉”,极大地推动这一“热情”。很多科研单位已将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借鉴到其它的发酵食品工艺改良上,并在品质的提高上有极大的收获。

有的生物学家以普洱茶为“载体”,在寻找和分离新的微生物菌种。因为他们相信,普洱茶在自然接种和发酵过程中,一定有我们未知的诸多微生物菌群的参与。有些菌种或许就是人类从未发现的“新菌种”,也许它会成为生物医药新的“药源”,成为人类抵御病毒的“新生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现代生物制药关注的一个“焦点”。

有的生物工程专家,力图通过普洱茶独有的发酵工艺,在比照现有的“发酵模型”基础上,创建一种新的“发酵模型”。因为他们知道,很多物体的发酵除了我们熟知的微生物菌群发生作用外,还有一些我们可能忽略的菌群,它们可能因为数量极小,但“能量”却极大,是发酵过程至关重要的“因子”。它们或拮抗、或转化、或共生。都有自身独特的“发酵模型”。一旦这种新的“发酵模型”产生与确立,对现代生物工程的技术进步有重大意义。

夏天适合喝什么样的茶水?


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来了。受副高控制,“晴热高温”模式开启。借茶消暑又成了人们的首选,夏季喝茶不但可以驱暑消夏,还有很多保健效果。但是,哪些茶适合在夏天喝?

绿茶,夏天骄阳高温,溽暑蒸人,出汗多,人体内津液消耗大,此时宜饮龙井、毛峰、碧螺春等绿茶。绿茶味略苦性寒,具有消热、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强心提神的功能。绿茶绿叶绿汤,清鲜爽口,滋味甘香并略带苦寒味,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饮之既有消暑解热之功,又具增添营养之效。夏天很多的人有午休的习惯,到了中午如果不休息就会困,影响下午的工作质量。可以冲泡上一杯绿茶饮用,绿茶内含有的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增强思维,清醒头脑,有提神的功效。

黑茶,夏天喝黑茶营养丰富,消暑清凉,健脾利胃,保证人的正常工作和身体健康。夏天,人消化功能减弱,抵抗力降低,食物中细菌易滋生,食物变质快,容易引起肠道疾病,如腹泻、急性肠炎、急性菌痢等。自古以来,安化民间就有一个治疗肠胃炎的秘方,就是安化老黑茶。

白茶,夏天经常喝白茶的人,很少中暑。专家认为,这是因为白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具有退热、祛暑、解毒的功效。白茶的杀菌效果也要强过绿茶。

姜茶,夏天,人体实际上是外热内寒的,再加上夏天人们喜欢吃冷的食物,喜欢待在阴凉的环境中,所以容易损伤脾胃,引发腹痛、腹泻等疾病。此时,就需要吃点热性的东西,来调理一下脾胃。红糖姜茶不仅具有缓解痛经的作用,还有防治感冒、健脾暖胃、活血化淤等功效。产妇、脾胃虚寒的人都可以喝。

花茶,炎热的夏天里,祛暑解暑是必不可少的,民间也流传着夏饮绿茶之说,有的人却认为“宁品三朵花,不饮二两茶”。夏天宜选择能消暑解渴的凉性花茶来饮用,但是脾胃虚弱的朋友则不宜。夏天喝什么花茶好,可根据花茶的属性选择,脾胃虚弱的朋友就可以考虑比较中性或者微温的花茶。

伏天应该多饮热茶。其实,饮热茶更有清凉降火的效果。热茶能促进汗腺分泌,使大量水分通过皮肤表面的毛孔渗出,散发热量。据测试,每蒸发1克水,就能带走2092焦耳的热量。蒸发水分越多,散发的热量就越多。用红外线温度记录仪测定皮肤温度,发现喝热茶10分钟后,可使体温下降1~2℃。热茶汤中含有的茶多酚、糖类、氨基酸等与唾液发生反应,能使口腔得以滋润,产生清凉的感觉。其中的咖啡因能刺激肾脏,促进排泄,从而使热量散发和污物排出,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从口感上来说,40℃—60℃之间温度的茶水口感最佳。放凉的茶水不仅不利于高温防暑,还影响口感。心静自然凉,放凉的不应是茶水,更应是一颗沉淀下来的心。

普洱茶发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普洱熟茶在制作工艺中有一道工序是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无论是普洱茶的外观还是内在品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那普洱茶这样发酵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从茶叶外观条索色泽、汤色、香气、口感滋味的变化来看。

干茶的色泽变化

从普洱茶干茶的色泽上来看,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茶叶的年份,普洱茶干茶的色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明显的变化。

例如:(普洱茶生茶色泽变化)暗青色→灰青色→灰浅红色→浅红色→褐色→深褐色

汤色的变化

从普洱茶冲泡出汤后的茶汤颜色来看,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其色素的演化过程与红茶不同。红茶的发酵在进入到茶褐素后就终止了,再往后就是霉变的过程。因此,红茶的保质期相对很短。

但普洱茶却不同,普洱茶由最初的茶黄素(汤色为桔黄)到发酵一定程度演变为桔红色、玫瑰红色,然后进入褐色阶段,汤色呈暗红色。随后,伴随陈化时间的延长,其汤色一点点红亮起来,通透度及红亮度都会明显提高。实际上是茶褐素经氧化析出的茶红素所致。因此,普洱老茶,汤色的红亮度一定高于年份低的普洱茶。这一现象为我们提出普洱茶独有的色素演化机理提供了实物基础;也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化学证据。

香气的变化

普洱茶的香气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普洱茶陈化的过程产生有续变化。以普洱茶生茶自然发酵为例,在发酵的最初阶段,普洱茶的香气多以樟香、荷香、兰香等为主;发酵进展到一定阶段,其香气偏重于栗香戓木香等;当发酵转入深度时,则会体现较明显的枣香或浓郁的果糖香;在发酵达到成熟并趋于稳定时,会出现淡淡的中药香。

口感的变化

在品饮普洱茶的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口感的变化。因为人们的味觉是有差异的,就如人体是有差异的一样。我们很难将个体的口感评价做为整体的标准。因此也就经常出现对某一款茶品评价不一致的地方。

但是普洱茶口感有几个显著的特征,是能够让我们体验到普洱茶的发酵促使口感的变化。换句话说,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其口感的差异是很大的。

普洱茶的发酵造就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品质。

当然,改变的也不仅仅只是感官审评这几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内含物质的改变与提升。

正如阮殿蓉女士说:“普洱茶是一个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要慢慢喝,人生要一点点的过。”

饮用普洱茶时该搭配什么样的茶点?


饮酒必有佐酒之物,饮茶也必须佐以点心,这种茶点配茶的搭配现在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饮茶的同时搭配合适的茶点,能更好的陪衬茶的口感,让品饮过程显得更愉悦。那么普洱茶该搭配什么样的茶点?

喜欢普洱的人通常都喜欢那股特别的陈仓味,它的魅力在于越陈越香越有岁月的气息。往茶壶中投入茶叶,从沸水落下的那一刻起,屋子里就充满了一种带着类似土壤的浓郁香味,茶汤圆润紧实到像颗水球,而且极其耐泡,喝了几小杯,已经仿佛能感觉到普洱超级的消滞消脂功能。便觉得如果要给普洱茶搭配茶点,不能那样拘谨,大可以用一些甜香肥美的点心来伴其左右。

先是因为喝了普洱容易有饥饿感出现,会出现晕茶,糖分高的点心能很好地让胃口得到安慰,况且,普洱比较厚重的味道也能很好地包容甜度高和偏油的点心,使得它们在入口后不那么甜腻,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味觉提升。

在众多的配茶食品中搜索一番,苏州的传统点心却是最合适的,独有另一番风味的“浓油赤酱”。例如豆沙馅的米糕,这样的点心与普洱堪称绝配,除了在食用的时候不会觉得太过甜腻之外,茶水也帮助解滞消化,哪怕再多吃几块都不怕。

搭配法则同样适合:老岩茶、沱茶、红茶浓郁的老岩茶泡到二十多泡依然有滋有味,所以慢斟慢饮的同时需要偏甜的点心来配合。

推荐茶点:如意凉糕、米糕。

喜欢喝普洱茶的你,或许是因为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又或许是因为普洱茶的醇厚口感?历经岁月陈化的普洱,适合搭配糖分高的甜点。茶配茶点,让你爱上这个享受的过程。

什么样的熟茶才算适口好茶?我们的观点你能接受吗?


如今的普洱茶市场并不缺少熟茶,但是好的熟茶稀缺

什么样的熟茶才算好,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归结而言就是干净、纯正、顺口,简而言之:一、健康;二、饮用体感舒适。

普洱茶熟茶,是通过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制成的茶。人工渥堆发酵,就是通过加温加湿的物理办法、渥堆酶催熟的生物法乃至化学方法(比如加氧化剂和酶促剂),加速茶叶氧化。普洱熟茶,一般采用人工催熟(潮水发酵)即通过洒水增温增湿,让毛茶里边的微生物以天文数字繁殖生长,加速茶叶陈化。

比如,茶叶发酵三十天左右,是黑曲霉产生柠檬酸的高峰期,也就是茶叶酸化期,这个时候要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翻堆降温增加茶叶的醇厚度,提升香气的纯净度。如果这时就起堆,收获的就是“酸茶”,没有什么存放价值。

因此发酵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湿度。发酵太深,茶多酚损失过多,茶汤不够亮,也不利于熟茶的后期陈化。发酵不足,茶黄素转化成茶红素、茶褐素的氧化程度不够,茶汤欠缺醇厚度、纯正度,也不佳。适度发酵就变得尤为重要。适度发酵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茶叶本身的活性,不但可以给予茶一个极佳的品饮风味,也可以为茶的后期转化保留更大的空间,提升其本身留存历史的价值。

好熟茶是什么样的?


若是问你什么是好生茶,也许你会有一堆形容词脱口而出,生津、回甘、层次感、喉韵、水路……意犹未尽。但提到熟茶,很多朋友便陷入了沉思。

什么是好熟茶

尽管我们平时也会喝熟茶,但熟茶给我们的印象似乎远远没有生茶来得猛烈,让人一饮就能留下很深的感觉,久久不能忘怀。正印证了那句:“市面上好的生茶相对好找,而好的熟茶反而难求。”没错,很多朋友并不是不喜欢熟茶,而是他喝过的熟茶中从没有一款让他倾心的。以至于他甚至认为普洱熟茶就是这样子的,熟茶就没有好喝的。(ps:当然这要排除本身不喜欢熟茶的朋友)

但其实这是你冤枉了熟茶。好的熟茶并非没有,而是你没有遇到。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人工渥堆发酵制作而成的散茶或紧压茶。发酵后的熟茶色泽褐红,经过一段时间的存储后,具有很浓郁的陈香,滋味醇厚糯滑。那么,什么样的熟茶才是真正的好茶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好的原料

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好的原料都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熟茶经过渥堆发酵以后,原料本身的形状会有所改变,但好的原料为一款好熟茶垫定了基础。

好的原料必然出自好的生长环境,茶树在环境中汲取了大自然的精华,茶叶本身的内含物质丰富,经加工制作以后,茶性得到了激发,随着存放时间的加长会慢慢的转化。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判断一款茶的用料是否好呢?

粗略的我们可以从茶饼的外观来看,看茶饼条索是否完整、里外用料是否一样等等。但要想更深一步的了解还是要进行冲泡品饮。从茶汤的口感滋味、茶叶的耐泡度等各方面来综合判断。

好的工艺

对于熟茶来说,至关重要的一道工艺便是渥堆发酵。发酵的好坏直接影响这款熟茶后期的转化和口感。

那么,我们怎么来判断这款茶的制作工艺呢?

我们从口感上可以简单的判断出这款茶的发酵程度。

很多厂家为了追求后期存放的口感滋味会采用轻度发酵,但轻发酵如果掌握不好的话会出现叶底偏绿的情况,这样的茶口感上较为淡薄,茶汤没有厚度。有些发酵温度掌握不好甚至会出现酸味。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过度发酵。过度发酵的茶可能前面几泡口感适口性比较好,但是渐渐地品饮后,会出现喉咙干,口腔发麻等现象。有的甚至会出现明显的烧糊的痕迹。所以我们在品饮的时候也可以简单的从口感叶底来判断出茶叶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存在问题。

好的熟茶有厚、滑、润、纯、香六个度

茶汤的厚度

茶汤的厚度和浓度是不一样的。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你感受到浓厚稠密的粘稠感,就是熟普的厚度。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时,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在口感上就会有这样的表现。

茶汤的滑度

通常很滑的熟普,喝过后会有一种“留下了一层油”的感觉,类似喝鸡汤或米汤。这个需要和“没有苦涩味,所以很容易咽下去”的感觉做区分。滑度也是和茶汤的厚度有关系的,茶汤越醇厚,相应地滑度也会较为明显。茶汤进入口腔稍停片刻,通过喉咙流向胃部很圆润、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给品饮者的感触印象极强,而品质不好的茶汤就会有“锁喉”之感。

茶汤的润度

很多品质较低的茶,入口总感觉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绵软无力,不够爽快。好的熟普品饮过后给人的感觉是温润如玉、如沐春风的,如“一碗喉吻润”,一入口立解干涸之感,然后方是“破孤闷”。冲泡了三四泡之后的熟普茶汤,喉咙得到爽快、滋润,咽下去之后整个肚子是温暖舒适的,这就是熟茶润度的体现。

绵长的甜度

甜蜜的感觉谁不喜欢呢?甜度算是品鉴熟茶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方面,好的熟茶在茶汤还未入口之时就能闻到甜香,泡至最后几泡也有丝丝甘甜。

干净的纯度

纯度是熟茶发酵工艺精湛与否的重要指标,发酵的环境是否卫生、方法是否正确、发酵程度是否合适、储存环境是否理想都可以从茶汤的纯度来考量。纯度好的茶汤,一是干茶无杂质;二是茶汤干净无杂渣滓;喝起来干净舒服,即使是不偏好熟茶的茶友品饮也会觉得容易接受。如果喝起来有异味,说明在制作的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或者是后期存放不当,被污染了。

怡人的陈香

陈香是熟茶的“奥秘”香气,是时间的见证。若存储得当,经过五年以上转化的熟茶会进一步升华,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香气,例如樟香、参香、药香、枣香、陈香、木香等,喝着使人舒畅,闻着使人心怡。不过如果一饼茶的原料本来就不好,那再怎么转化也不会有惊喜。

总的来说一款好的熟茶就是要有好的原料、好的工艺、好的仓储。如果还有升值的空间,那便是更好的。今天我们说的这些,希望在未来对茶友们辨别、挑选好的熟茶有一个参考和帮助。

品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我们吃东西或喝饮料,味道与香气是分不开的。

味道由口腔(包括口腔内壁、舌头与喉头)的味觉细胞来感知,香气由脸上的鼻子(称“前鼻腔”)与口腔上颚所衔接的“后鼻腔”上的嗅觉细胞来感知,然后一起传送资讯到大脑(另外还包括了牙齿的咀嚼造成的触感)。

由于口、鼻是相通的,所以吃东西时是味道与香气结合在一起的(这里所说的香气包括不是香的气体)。食物与饮料的享用也是味道与气味同时进行,若隔离了气味,饮食的感受是不完整的,只剩下味的感知与咀嚼上触觉的感受。

香、味在脑细胞上会有停留与记忆的功能,我们喝了岩茶,岩茶的香与味就会短暂停留在脑细胞上,如果经常喝,就会被脑细胞记忆。

如果这种香与味是我们喜欢的,脑细胞就会排斥其他新的茶味,当这新的茶味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而且逐渐被我们的理性(如对身体有益)所喜欢,脑细胞才会接纳他,将他列为友好名单。

我们向顾客推荐一款新口味的茶时,往往会遭受排斥,甚至被提出许多不喜欢的理由。克服的方法是先灌输这款新茶的香、味特征,且当作美好的味道与香气来介绍,这个记忆就会被储存在脑细胞内,当这个香味再出现时,就有可能被接纳与喜爱。这是香、味在大脑里的“熟悉”与“喜爱”的效应。

一种香味的一再出现,也会被脑细胞从“熟悉”的名单中转移到“喜爱”的名单,就像日久生情的现象一样。

某些地区的人喜欢某种绿茶的香、味,某些地区的人又喜欢某种后发酵茶的香、味,就是这种“重复”的效应。非后发酵茶区的一群朋友,在大哥的带领下,相聚就喝普洱,慢慢地也会变成普洱茶的粉丝。也是“重复”的效应。

有些新茶不容易被接受,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重复”才会被大脑“熟悉”,然后“喜爱”,我们也才会开始喝这款茶。但是有些新茶很容易进入大脑的友好名单,除了可能有“喜爱”的理性(如这款茶得过特等奖)垫底之外,很多因素是因为这款新茶与大脑里的某款已被喜爱的旧茶有“亲缘”的关系。

如新茶是“重萎凋”的白茶,就会换起大脑细胞对旧有红茶“重萎凋”的记忆,于是很快就像老乡见面一样,藉着乡音的链接就熟悉起来、产生了好感。这种情况之下,不但白茶很容易被接受,而且与红茶容易成为“协调茶”,喝喝红茶再喝喝白茶,是觉得和谐而不突兀的。

这与几乎全部相似的两款茶不一样,如喝了龙井之后再喝碧螺春(都是绿茶),大脑就兴不起兴奋的喜悦,香、味的刺激是会疲乏的。在茶会上我们称这样的茶为“不协调茶”,不会将他们排在一前一后品饮。

人体的香、味感应细胞与大脑的接受与处理能力是相当精细的,能感应到极微小的差异,如果加上先天基因的优势与后天的培养,可以大幅度地扩增香味受体细胞与大脑接受与处理细胞的数量。平时我们对香味的关心度不够,总觉得生存上够用即可,但如果要成为茶道艺术家、美食家、调香师、品酒师、评茶师、拼茶师,或为提高生活的享受面,就要大量扩充香味的识别能力。

在喝茶的时候,多吸一下茶香、多体会一下茶味,不只是单品香味与混合香味的识别,还要摒除“偏好”的干扰。

极致的老茶是什么样?


纯料的生茶像年轻人,逐渐成熟,蜕变,看来完美,没有棱角,个性又被收敛。

班章茶不得不步入这个区域,随着时间增长,茶气散失,香气散发能力减弱。

老易武茶就不一样,纯粹的干仓茶,低沉的花蜜香保留几近完美,茶的丰富度成倍增加,加之易武茶的调味物质成了香气和滋味的粘合剂,最终体现出的滋味,混合香,夹带了比较强的体感。

好的老生茶,丰满兼容,香味弥漫。

怎样正确且客观的来看待陈年普洱生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生茶”,是一个很值得茶虫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十年以上的生茶有熟茶的汤色,也有熟茶的滑度。但是生茶毕竟还是生茶,老生茶喝起来比较醇和,茶气也会更足,入口的甜度生茶更加明显。耐泡度也明显增加。最难能可贵的是:老生茶还有喉韵。干仓的老生茶呈木质化,像旧木头一样……

本期笔者结合了前辈的经验,试着从香气、甜度、力度与饱满度、后韵这四个维度,来阐述陈年普洱生茶在品饮上的特征性指标。

1、香气

香气就好比一个军队的先锋,永远是被我们最早关注的东西。但是,普洱的香气很特别,首先是复杂,自然的东西都复杂,在所有的茶类之中,普洱是最少人为参与的茶,因此也是最为复杂多变和美妙的。每一道茶之间,都会不同的表现,茶干气息、汤面香、杯底香、水里香、热香、冷香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韵致,如果一款茶的香气持久协调、自然又丰富,是好茶,如果在此基础上更能优雅不腻人,可谓上品。

普洱茶在香气上区别于其他的茶类,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陈香。

加上时间这个维度,会使它的香气复杂多度,不同的时间下品饮同一款普洱茶,更能感受到它的变化是朝着丰富、协调方向去走,这也是越陈越香的奥妙所在。

2、甜度

很多人谈到生茶,会谈回甘,但甜度是与之很不同的东西,普洱的甜感与咖啡类似,咖啡的甜感由品种、种植环境、烘焙技术综合决定。普洱茶的甜感也首先取决于品种,如著名的老班章甜茶、帕沙甜茶和冰岛甜;与种植环境与技术条件也密切相关,但最终取决于加工与陈化,正确的加工工艺使茶叶中的果胶析出,表现甜感,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甜感由清甜转为果糖甜,日益成熟,如成熟水果之甘美,带来美好体验。

恰到好处的甜感,会直接刺激味蕾,使人愉快。人类的基因里,有从甜的东西是获取好处的记忆。小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糖?因为甜带来直接的能量,让人充满喜悦。但什么是恰到好处呢?是自然、浓郁、丰富。就像我们不喜欢直接吃白砂糖,而喜欢苹果里的酸甜一样,属于自然的甜味代表着成熟丰满。但是茶又不同,尤其是普洱老茶区别于其任何甜味的东西有一个特质,是转化之甜,还是时间的力量,老生茶的生命一直在继续、醇化,20年、30年、它变得成熟丰满,苦中带甜,从枝头到20年,它发生的转化,令人动容,这种甜感,更是弥足珍贵。

3、力度和饱满度

这个对老生茶来说很重要,也是其他茶类中不可能追求到的特质。饱满度影响到茶后续的变化,如果说香气和甜度更指向当下,那饱满度高又水路清晰的茶,才有能力继续陈化下去,展现出更成熟美好的一面。

力度,是指当从口腔一直至咽喉、至胸口、至腹腔直至全身强烈的打击感,布朗山系的茶以老班章为典型,茶性刚猛,极具打击感,一口进去,全身会有眩晕感,拼配适度的老生茶,在力度表现上不输给新生茶而能更均衡协调,如干仓存放的70年代简体字,88青饼,都在力度上表现得刚柔兼齐,令人难以忘怀。

新生茶的力度,如少年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刚猛有余而浑圆不足。陈年生茶的力度,如武当张三丰的内家太极,无招胜有招。

当然,这种力度在你身体中的反应,如果你要叫它茶气,也可以。

4、后韵

陈年普洱生茶的后韵,指饮完一泡茶后的感受,有些茶,当时甜美,过后口干咽喉度、浑身抗议,但优秀的老生茶,它的后韵保留很长时间,有时候一整天,你的口腔里都会保有那种甘美、香醇的感受。身体的感受也更明显,喉咙清爽宜人、甜感一直在,身体软软的,不太想动,但是非常的放松愉快。体验过这种老生茶后韵的人,真的很少有人转而痴迷其他茶类,

因此有些茶友说,普洱只喝后韵,也对,也不对。

当很多人还在纠结普洱老茶的真假时,真正的爱茶人,已经一脚踏进老生茶的门槛,从此一入侯门深似海,不可自拔。喝懂香气、甜感、力度与饱满度、后韵这四个词,其实已经踏进了普洱茶最深奥也最好玩的那个核心。(原创:茶虫之茶,

泡茶,该选择什么样的水?


古人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可见,百器水为先,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在陆羽的《茶经》中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并水下。其山水,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表明了,古人认为泉水泡茶最佳,泉水甘冽,质清味美。

当然,泉水的日常饮用已不太适用于我们现代的日常生活,但是,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智慧里,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去认识水质的缘由,以及对泡茶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对于水的认知,分为硬水和软水两种,那么,如何定义的呢?

也就是,溶解在水中的盐类物质的含量,即水里钙镁离子浓度总和,硬度高的水主要是溶解的钙离子和镁离子高。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通常,如果1L水里含有10mg氧化钙(CaO)或相当于10mg氧化钙的物质,例如7.1mg氧化镁(MgO),那么这样的水的硬度称为1度。

通常,如果水硬度在0-4度,称为很软水,4-8度称为软水,8-16度称为中硬水,16-30度称为硬水,30度以上称为很硬水。

泉水属于软水,生活中用水以软水居多。

按浙江大学农学院茶学系教授屠幼英老师的说法,水质总硬度和水质的溶解固形物含量中,泉水最低,相较于井水,溪水及自来水等人工处理水,属软水。软水含其他溶解物少,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从而使茶味浓厚,硬水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和矿物质性大,茶叶有效成分溶解度低。

一般,现在市场上主要售卖的软水,以纯净水,蒸馏水,矿泉水等居多。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解法、逆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纯度很高,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软水。

用纯净水泡茶,不仅因为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澈,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纯净水虽不会使茶叶的滋味得到最大的发挥,但也不至于损害茶叶的滋味。所以,如果不知道该选用何水的情况下,纯净水是相对保险的选择。

天然泉水呈弱酸性,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从水质的PH值来看,泉水是呈弱酸性的,还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茶叶的氨基酸浸出率较高,更能体现茶汤的层次感。泉水涌出地面之前为地下水,经过地层沙粒的层层过滤,吸收了空气中足量的氧气,并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溶解岩石和土壤中的钠、钾、钙、镁等元素,也就是天然的矿泉水。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水,大部分都经过了人工处理,有的呈弱酸性,有的呈弱碱性,在水质上显然达不到天然的效果,而且,由于市场上售卖的矿泉水的产地不同,其中所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也不同,合适的矿泉水能与茶叶相得益彰,而不合适的水也许会让茶更难喝。

选择合适的软性矿泉水,能最大化发挥茶叶的质感

所以,我们在选择矿泉水泡茶时,需要在了解茶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才能做到“茶水相宜,相得益彰”。

什么样的茶才值得投资?


广义上来说,任何新茶都不值得投资。普洱茶的升值来自陈化,来自喝茶人对茶叶本身的认可。现在的普洱茶市场不同于过去,新品太多,可供选择的对象太多。同样是好茶,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真正能够走到前台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一款新茶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茶企的态度、茶客的态度以及市场的选择。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茶客充分品尝过这款茶,茶叶有了初步转化后,才能评价一款茶是否值得投资。

能够推动投资茶的人只能是茶商,这是一条无法改变的定律。茶客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收茶,但茶商能够决定让茶客喝到什么样的茶叶。这又由厂商控制,厂家如果不为茶商铺平道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贩卖新茶总是比老茶容易---因为有厂家的宣传。

一款茶从一上市就举世瞩目,如果再过几年还能够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这款茶一定值得投资。这里我要说一点,一款茶一上市特别受关注,然后一下子默默无闻,再过几年有炒家介入,把茶叶的行情炒起来,使茶变得耀眼起来,这种人为操控太明显,这样一款茶不一定会有好的后期表现。

投资茶更要看企业的发展,企业走下坡路。一般其所生产的产品也会跟着走下坡路,这也是一个市场规律。很多人看山头、看口碑、看价格,唯独少看了企业发展,结果茶砸在手里,叫苦不迭。一个品牌发展越好,他的加盟商也就越多,聚集在产品的资金就越多。只有资金池足够大,茶叶的升值才能够准确的反映在价格上面,一个小茶店撑不起一款投资茶,哪怕这个茶山头很正,口感很正,转化很棒,我们只能说这是一款好茶,却不能说这是一款值得投资的茶。

普洱茶投资要考虑的东西很多,茶的品质是根本,企业的发展是环境,市场的选择是过程。三个因素全部加在一起,才能够铸就一款投资茶。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20年前的那个市场,老眼光看问题终将铸成大错。

品饮普洱茶时的体感


不同茶品因其原料、生态、制作、仓储、冲泡等差异,必然有不同的茶汤析出物构成。茶汤在进入人体后,人体对不同的物质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中医理论中,任何食品入口,身体依据其寒热属性,都会有对应感受。石昆牧老师用“寒、凉、温、热、酸、麻、胀、痛”来概括茶汤进入人体后,身体各器官对应的感受——体感。

人体感知到的体感感受,既受茶品品质的影响,也因品饮者体质差异有所不同。本来人体感知是每个人先天本有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只有部分人能够明确感知,而且不同个体之间体感的敏锐度也会有一定差异。

比如茶品若有高温烘干、提香等高温制程,品饮时多会产生锁喉、上头的体感,但若品饮者长年饮用此类茶品,或平日嗜食辛辣烟酒,甚或生活作息严重异常,心性偏差等等,就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体感,甚至可能完全感知不到。

任何茶品,只要没有农残化肥,都以其品质与价格有不同的适应人群,只要懂得适人适时适量。一旦产生“酸、麻、胀、痛”等体感,也不尽然必为茶品的问题,也有一定可能是品饮者自身的问题。对其的进一步解读,需要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有所了解,同时更要了解品饮者自身的身体特性。

茶友经常会在品饮茶品时,将身体发热、发汗、打嗝、手掌涨麻、通肠甚至茶味浓酽视作“茶气足”,实际上均系误解。身体的发热、发汗等反应属于体感范畴,至于茶味浓酽更不过是口感范畴而已。

喝普洱茶时为什么会有锁喉感?


何以为锁喉?即品茶过后,咽喉间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疼痛等不舒适感。普洱茶锁喉口感主因有六,导致的锁喉感觉各有差异。

1、高冲

冲泡时高冲,包括出泡时高冲于公道杯,都会产生锁喉现象。

2、紧压茶未醒

紧压茶拆剥后,未经适当时间与环境醒茶,亦会产生锁喉现象。

3、仓储环境问题

高温高湿亦或不通风环境都可能导致。亦或者茶品没有包装与容器,放任置于空气中,快速氧化出现油耗味时,也会出现锁喉现象。

4、制程高温干燥

成品高温干燥,或是刻意焙火加温也会导致锁喉。

5、成品日晒干燥

成品单饼直接日晒干燥,亦或者未完全干燥前包装整筒干燥,都会引起锁喉症状。

6、不当拼配

因拼配茶区所导致茶质冲突,亦会导致锁喉感。此种状况较为少见,只发生在新制生茶,待陈化数年后锁喉感会消失。

7、收敛感

品茶后,舌面与口腔四周出现紧绷感、高度苦涩感。此通常与制程或茶质有直接关联,为茶碱与脂型儿茶素大量溶出有关。此现象不代表茶质优劣。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品茶时,“茶水分离”感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