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识别易武茶怎样识别易武普洱茶?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易武普洱茶 武易山普洱茶 云南易武普洱茶

【www.cy316.com - 易武普洱茶】

近年名山茶风靡一时,以古六大茶山之易武为例,因其价值与价格一路走高,引致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充斥市场,不少消费者、爱好者受骗有之,茫然有之,不知如何辨析真假。

喝易武茶若干年,近几年更亲临易武茶山收料,有些许心得体会,愿与易武爱好者分享交流。

业界向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之说,列为普洱茶“至柔”之典型代表。是因其特点显著,为市场所公认。从最基本的三点入手,可辨析易武茶之真实性。

其一,茶汤入口是否绵柔。(刺激性较低,比较顺口)

其二,回甘之后是否清甜。(清甜近似清爽的冰糖味)

其三,久泡之后甜韵仍存。(冲泡约十几二十道仍显甜韵)。“易武为后”的美誉,笔者有另外一层理解:易武茶刚开始入口表现绵柔,但后劲足,久泡仍有甜韵。如此独特茶性,无可比拟。

如有以上三点的综合特性(缺一不可),几可判定其为真正的易武茶。其独特茶性,乃其所处生长环境的气候、海拨、土壤、水份、生态条件等所决定,无可复制。

冒充易武茶、且较易混淆的是毗邻易武茶区的江城茶和尚勇茶。但其特点再类似,也很难同时满足以上三点综合的特性,更逞论其它茶区的茶了。

江城茶口感与香气更为薄弱,耐泡度差,后劲不足。尚勇茶与之相比更为不足。时有江城茶与勐宋茶拼配,其后劲与甜韵仍与真正易武茶有较明显的偏差。

欲更好地辨析真伪,还是要多喝,多比较,多交流。

cy316.Com精选阅读

不到易武,何谈普洱?易武初印象


辞别了梅子姐和杨哥,离开老彝寨,我准备前往此行第二站--易武镇。如果说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普洱茶,那么易武应该是所有普洱茶人的第一站。

不到易武,何谈普洱?

从江城出发,只需沿着218省道向南行驶135公里就可以到达易武。由此估计,江城到易武的直线距离远远少于135公里。实际上,普洱茶圈备受追捧的天门山、张家湾、丁家寨、一扇磨、薄荷塘等等,距离江城只有几十公里。

但江城属于普洱市,易武则只是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下属的一个镇。从江城到易武,并没有直达的客车。但从江城到西双版纳州府景洪的客车,会经过易武岔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易武大丫口。从大丫口到易武街上还有大约5公里左右的路程。

我乘坐早上9点40的客车,到达站点是易武岔路。仍然是弯弯曲曲的二级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又下坡。不过还好,天气并不特别炎热。

易武在北纬22度,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已处于热带。但得益于超过1000米的海拔、又是多雨的季节,加上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因而局部气候并没有令人闷热难耐。

一路上是典型的傣族建筑、大大小小的茶叶初制所、茶农家屋顶上标配的玻璃晒棚,以及路边不时出现的一片片茶园。

除此之外,还有成片的橡胶林。实际上,整个易武地区,甚至整个西双版纳州,橡胶种植面积排第一位,其次才是茶叶。

统计数据显示,易武的茶叶面积是4万多亩,橡胶面积是10万余亩。对应的,整个西双版纳州,茶叶面积130余万亩,橡胶面积则超过450万亩。

从江城到易武岔路,正常行驶只需要三个半小时。但客车行驶途中,不时有乘客上下,中途还会停车休息吃饭等等,又会耽搁许多时间。

由北向南,我们陆续经过前往天门山、丁家寨、薄荷塘、弯弓以及象明乡的岔路,下午一点半,我们才到达一个叫曼腊的村子。

恰好这时易武的朋友刘遥发来信息,问我到哪儿了,我说刚到曼腊,他说还有半个小时就到易武了。

时间掐得真准!两点钟客车到达易武岔路,我刚下车,准备去拍一张“中国贡茶第一镇·易武”牌坊的照片,刘遥开着车从牌坊那边出来,停靠路边,给我打电话。

我和刘遥也是第一次见面,互相打了招呼,算是认识了。

从岔路到镇上不到五公里的路程,不时看到各种名称的茶厂和初制所,有我已经听说过的大品牌,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厂。

茶农的房子几乎都是一栋栋的小楼,就像山间别墅,还有不少正在建设。不得不说,普洱茶原料价格年年走高,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拥有茶园的茶农。

房子除了满足居住,还要兼具制茶的功能。每一栋茶农的房子都是一个小型的初制所,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的系列工具和设施一应俱全。

很快就要到达易武镇上,刘遥给我简单说了接下来要去走访的地方。

“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素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

“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

“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角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

关于易武,关于更大范围的古六大茶山,来之前我已经阅读过很多书籍和资料了。做易武茶,是明年春茶季的事情了。这次,我只是想来实地走走。哪怕只是走马观花,哪怕只是在易武街头走一走,此行的目的便已达到。

书上记录的那些百年前的风云往事此时似乎更加清晰,而那些熟悉的地名就近在咫尺。书本与现实的差距,又将带给我什么?

心里不觉充满期待......

著名普洱茶重镇——易武


易武是一古镇,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距勐腊县城约110公里,距勐醒30余公里,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的山顶上,气候比勐腊和勐棒坝子清凉。易武为解放前的镇越县政府所在地,解放后西双版纳州在此设置版纳易武政府,管辖易武、易田、曼洛、曼洒、曼乃、曼黑、曼腊七个乡。易武乡降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水土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适宜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特别是云南“普洱大叶茶种”。据云南数字乡村网站资料,全乡拥有茶叶面积41045亩,橡胶种植面积92532亩,咖啡面积195亩。境内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铅锌矿、铁矿、铜矿、岩石矿等。易武古镇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的山顶上,是著名的茶马古道源头和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凭借其悠久的历史与“瑞贡天朝”的殊荣而一度成为普洱茶的圣地。目前易武茶区栽培野生茶年产约六十吨,大多为人工矮化过的老茶树,树形并不很高大。基本是散种在山野树林之中,阳光漫射时间长,生态环境一流。历史上易武曾作为贡茶,为减低大叶种的苦涩度,传统的手工做茶采用轻揉捻的方法减小其揉出物,故新茶滋味稍淡,但由于采用晒青的杀青工艺,保存了茶叶的活性,存放一段时间后茶汤的滋味较新茶更浓醇。易武普洱茶特点易武普洱茶汤色非常好看,明黄透亮;味道,甘,甜,好的易武茶不应该有涩的味道或者新茶时候有很轻微的涩味,水柔,挂杯持久,杯底留香,入口后各种味道马上散开使得人心旷神怡。易武香气足,透出一种甘香味,花果香味道。易武生茶中算是较多较滑的茶,虽然跟最滑的生茶比还差很远,但是易武茶的特点就是好在这一点。陈放后,有的人说陈放后的易武没意思,本来已经不算浓郁,再放放会没味,其实陈放后的生易武,如果原料好,味道并不会很淡,尤其如果完全纯易武一种料配的茶,如果原料很不错的话,出来的茶韵是很好的。

易武普洱茶的特点


易武茶太多,有好的,有差的,各地方都有鲜明的特点,但是也都有一些基本的共性。有些共性很广泛,有些共性区域性就强一些,所以讲特点只好把这些大致都有的共性整合起来。因此易武理论上的典型特征其实是各优点的总合,只要是正宗的易武茶总能找到部分符合的特征。

易武特点为:柔中带刚。

香气。普通茶新做的茶干茶不显香,待茶体干燥后香气逐渐显露,水分稳定后香气清淡细幽。好茶会闻到较强的甜香、花蜜香。更好的茶出果胶,甚至能闻到淡淡的类似酸臭的味道,泡茶在盖碗顶部聚集,稍淡之后显出一种粘性持久的异香。新茶的清香3年内明显,之后转淡,5年基本消失,但是甜香依然。5年后逐步出现向圆润的甜熟果香发展。根据茶个体转化的快慢不同,大致在3-4年的时侯有个转化期,茶体香气淡薄,汤似乎变寡,有水味。6年之后茶明显变得好喝,各方面品饮愉悦度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8-10年的时候干仓存放遇到第二个转化期,陈味刚出但是味道不好,有药味,汤再次变得稍微薄。10年之后再次踏上上升趋势,汤水圆润厚滑,陈香明显,15年左右非常好喝。20年左右茶气开始向下走,陈味越发迷人。30年内喝都尚好,当然最终发展是走向无味。

口感。柔滑绵长。甜度普遍较高,低苦涩,涩主要集中在舌面,也分布到舌两侧。低刺激,饮茶后口腔较为纯净。大部分易武茶不带喉韵,个别有喉韵但不及班章下得深,也不及班章明显。生态好的茶新茶即有凉气感,汤感醇厚。生津尚可,有但不猛烈。

易武——普洱茶的故乡


易武是普洱茶的故乡。清人阮福1825年撰写和《普洱茶记》中说:“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日易武”。

鉴于史料对六大茶山名称说法不一,西双版纳州政府曾经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后,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过去和现在》一书中认定六大茶山分别为:易武、倚邦、基诺、曼洒、曼庄和革登。易武茶山今属勐腊县易武乡,现存古茶园约6000亩,落水洞、刮风寨、桥头村等地都生长着大茶树,树龄数百年,基茎围140-160厘米不等,树高达23米左右,小片成林。易武是普洱贡茶之乡。〈普洱府志〉记载: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贡茶初期采自六大茶山,渐以易武山为主。

易武是普洱茶交易的次中心,“茶马古道”源远流长,与普洱茶相生相伴,唐朝已具雏形,宋、元相继拓展延伸,明、清迅速发展,形成了以普洱为中心,辐射四面八方的多条通道,土刊出钱,民众出力,历时六年铺建易武至思茅全长211公里、宽1.52米的茶马驿道,全为青石板铺成。这条驿道的重新铺建,促进了易武茶业的发展,商品贸易的繁荣,巩固了易武仅次于普洱的茶叶贸易和留校散中心地位。1970年4月12日居民不慎引发特大火灾,昔日人丁兴旺,商贾云留校的茶山古镇一半成为废墟,如今仍然保存着茶案碑、印有马蹄印的石铺街道、陈旧的茶庄商铺、残留的茶马驿道等古镇遗迹,记录了易武兴盛发展的历史。

【易武专题】“七村八寨”易武茶


有茶友曾用这样一个类比的说法来形容“易武”与“普洱茶”之间的关系:易武对于普洱茶来说,就相当于景德镇对于陶瓷、宜兴对于紫砂、安徽泾县对于宣纸。

易武茶以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口感香甜,回甘生津明显等品质特点而著称。从清代中期的贡茶,到清代末期作为古六大茶山的产制加工与交易中心,以及流传至今的号级、印级等传世名品,易武茶区作为顶级优质普洱小产区,已为业界公认。

易武,云南西双版纳州的一个乡镇,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今天易武所属的勐腊县之县名“勐腊”两个字,“勐”意为平坝或地区,“腊”意为“茶”。传说释迦牟尼巡游到此时,人们献很多茶水,喝不完的就倒在河里,此河名“南腊”,即“茶水河”,“勐腊”因以得名。而易武,亦是因茶而扬名四海。

易武是普洱茶源头地区,是云南著名的古茶区,种植茶叶的历史至少有1000多年,易武茶山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为古六大茶山中最大的茶山,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

易武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起点,易武镇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贡茶之镇,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而且如今依然保持着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的传统。

易武人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府”的灵性之物,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饮茶习俗和茶文化,其中尤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色。每年“祥源·易武斗茶会”中,当地“七村八寨”的好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易武“七村八寨”图示

易武之“七村”(红色部分)

曼洒村曼洒村在一个山脊上,从远处看,像一条升腾的巨龙。曼洒平均海拔很高,视野开阔,是个观山览景的好地方,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蛮砖、莽枝、倚邦、易武几个茶山。这里产的茶叶条索紧结、匀整、乌黑油亮,茶汤橙黄透亮、滋味醇和,杯底香气持久,口感细腻、水路顺滑。

曼秀村

曼秀村距离乡政府3公里,是一个纯汉族村,是到麻黑村与刮风寨的必经之路。曼秀村制茶仍然保持传统制茶工艺,生产出的茶叶条索紧结、完整、灰褐显毫,茶汤略带金黄,香高而持久,让人回味无穷。

落水洞村

落水洞原名曼落,后因寨子中有个内连地下河常年不满的大洞而得名“落水洞”。该村的地形四周环山,村背后有一株知名度很高的大茶王树,那是爱茶人必去的地方。落水洞村是一个汉族村,茶马古道从村中穿过,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加工工艺地道,条索紧结、匀整、油亮乌润,汤色金黄透亮、口感甜润、密香突出,茶韵幽深、回味无穷,令人爱不释手。

落水洞大茶王树

麻黑村

麻黑村是易武所有古茶山中茶叶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一个村。该村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森林,自然景观极佳。麻黑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经久耐泡,可持续20~30泡,具有越陈越香的历史认可。

高山村高山村是一个纯彝族村,至今保存有诸多古茶园,茶树高大,匀需搭架攀爬才可采摘。高山村近些年茶叶制作技术提升很快,加上优质的茶原料,产品非常走俏。该存产品条索紧结、完整度好,汤色金黄透亮、密香浓郁持久,滋味悠长、回甘持久、空杯留香,是普洱茶爱好者的珍品。

三合社村

三合社村的古茶园与麻黑古茶园隔河相望。三合社村是一个纯彝族村,该村茶园四周植被保护极好,所产茶叶叶宽、肥厚,呈墨绿色,产品条索完整,茶汤橙黄透亮、香高,回甘、生津、持久,滋味柔和。

易比村

易比村在易武乡政府西南,易武著名的老字号“安乐号”就出在这里。易比村茶叶条索紧结、乌润、匀整度好,开汤茶汤金黄明亮、滋味醇正、茶气足,杯底带浓浓蜜香味,香气持久,茶叶耐泡。

易武之“八寨”(绿色部分)

倮德寨

倮德寨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委会,自然环境非常好,其茶叶外形条索紧结油润、显毫、香气正,开汤茶汤金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杯底有浓郁蜜香味,经久耐泡,叶底肥厚、柔软。

新寨

新寨易武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他们自称“本族”,其祖先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民族之一,每年春茶开采前,在祭师的带领下还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该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茶叶多采自古茶山、古茶园,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茶气足,回甘、生津。

旧庙寨

旧庙寨与新寨是同一民族,两村相距3公里,相同的茶文化,相邻的茶园,相同的制作工艺,不同的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术。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叶底色泽黄绿。

大寨

大寨是一个被茶园包围着的寨子。光绪初年大寨还有二百多户人家,摘茶的季节每天杀三头猪还不够摘茶人吃,民国初年大寨有七八家茶号。这里产的茶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

张家湾寨

抗战以前,六大茶山北部所有村寨的茶商去往越南莱州都要经过张家湾寨,马帮在这里歇晌休整:从张家湾到莱州有十多天的路程,茶到莱州后上船沿水路到海防,再从海防转香港、广州。这里产的茶条索松紧适度、匀整显毫、色泽银白,汤色金黄,滋味醇和、香气高,叶底柔嫩。

丁家寨(汉)

丁家寨(汉)现在采摘的茶园叫一扇磨和香椿林,这里的茶树是六大古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之一,所产茶叶外形条索粗壮紧结,灰褐、显毫,茶汤透亮、橙黄,香气有陈韵,滋味醇厚回甘。

丁家寨(瑶)

丁家寨(瑶)是一个瑶族村寨,分为上、下两寨,采摘茶园地名叫弯弓,弯弓在清咸丰年以前,拥有400多户人家,有汉族寨和回族寨,是漫撒山最大的寨子。弯弓这里产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汤色金黄,香气纯高,叶底条索肥壮柔软,是爱茶人难求的茶中极品。刮风寨刮风寨是一个边境纯瑶族村,与老挝接壤,距离乡政府31公里。这里的茶园均分布在国有林内,刮风寨的茶王树茶园所产茶叶是易武最为出类拔萃的,古茶树树龄大多在500年以上,茶叶极具霸气。茶气沉郁饱满,回甘强、生津快、层次感丰富,极为耐泡,汤色明亮通透,是罕有的茶中极品。

易武各产区普洱茶特点


易武、曼腊茶种群体较纯,从叶型可初步分为长叶型、椭圆型、卵圆形,边缘齿明显,条索肥壮显豪;从茶芽可分为红梗绿芽、绿梗绿芽两种。对易武茶树地方品种可称为易武长叶茶、易武园叶茶、易武绿梗绿芽茶和易武红梗绿芽茶。对落水洞、同庆河、刮风寨、河头寨、杨家旧寨的实地考察,这几处都生长着大茶树,树干茎围有140cm不等,树高达23米左右,而且分布有一定密度,据调查有30—50株/亩不等,四周大大小小都分布有茶树,向当地群众了解到,只要进到山里都有茶树。全乡现有新老茶园7373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有茶园1.34亩。

易武茶特点:

易武茶叶为开汤后,汤色明亮,生茶呈微黄色,味道醇和甘甜,少苦味,微涩。香气口感类似曼撒、属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的茶品,近年汤质较薄。茶饼,茶汤,茶底上来看油性,光泽,活性不错。易武古树茶香扬韵广,茶质厚重,香韵特异,水路绵密易武古树茶每年产量五六十吨,而市场上每年却有三五百吨的易武古树纯料的供应,所以,手中有款标杆的易武纯料茶对熟悉和把握易武茶有帮助,至少可以对冲一二。

1、刮风寨:

刮风寨离易武有30多公里,海拔1160米,位于易武乡麻黑村公所刮风寨村,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瑶族寨子,不到140户人家,寨子离老挝很近,居住的全是瑶族,属于蓝靛瑶。刮风寨的茶属于大叶种型,树龄都在几百年以上,树型乔木,树姿直立,树高13.3米,长势强最低分枝高85厘米,分枝稀,基部围85厘米,叶长宽13.71×5.19厘米,叶形长椭园,叶片着生状平,锯齿浅,叶色深绿,叶缘平,叶身平,叶面平、叶背茸毛中,这里的茶外观紧结油润,茶汤晶莹剔透,金黄油亮汤色,茶汤口感饱满,中正柔和,香气高扬有蜜香,回甘久的突出特点。入口回甘快,满口唇齿留香,喉韵现,清凉回甘的感觉较为明显,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回甘于舌面前段,舌面生津迅速,香气于上颚久久不散,茶质优良,较为耐泡。

对比易武其它寨子的特点是:叶底黑、长、粗、厚,汤色较浅、清亮透明,滋味清淡而香甜。

2、麻黑:

麻黑茶更以阴柔见长,江内茶中之上品。汤糯、柔、清、雅,花果香,麻黑的这种阴柔、清雅之味延续至十六泡,早春香气极好,留杯时间长,汤色油光透亮,口感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香气高扬平衡中正厚重,叶底弹性好、厚实.茶汤入嘴无比纯净无半点邪杂之味,条索整壮,汤色淡黄、香气正、入口滋味苦涩低、叶底色泽鲜明,茶气明显。

麻黑古茶在第一年是清香,醇正,有特有的蜜兰香气,是区分古树与台地的根本区别。两年以后清香走,陈香开始出来,第3年到第5是古树转化的特有阶段,茶会突然变得缺少底韵,那是这时候茶的陈香还没完全释放出来的缘故.古树茶是和台地茶相反的,台地茶是开始好,越陈越淡泊,烘青高温的破坏,杂味会一直留在茶中.古树茶是清醇纯净,给人感觉是淡,但有韵,突出在喉韵上,淡而不薄.陈香慢慢在陈化中越来越强.第6年开始陈香明显,底韵开始出来。到10年以后古茶进入极品期。这时候底气十足,甜水显,回甘好,生津力强。,入口茶汤饱满顺口轻涩感喉头回甜持久,条索肥壮富有张力北方人就比较偏爱大漆树,因为他偏甜,南方人更偏更麻黑的纯厚,

对比易武其它寨子的特点是:叶底厚、大但比刮风寨短,汤色重,口感微涩,润喉,味重而回甘。

3、落水洞:叶底细长,汤色浓稠透明,味微苦,淡而绵软

4、高山:叶底细长,香气高强,

5、漫撒:

曼撒茶山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东北,离易武街不到20公里,紧接着老挝边境。曼撒茶山地形复杂,河谷交错,海拔差异大,最高的海拔为1950米,最低的为750米,土质有紫色沙页岩、紫色沙岩、石灰岩,是发展优质高产茶园的理想土壤。这座茶山所产的大叶种茶,叶芽宽大、肥硕、结实,被人认为是普洱茶中雄性之美的代表。口感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遍及两颊,近年汤质较薄。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曼撒茶山茶质优良,年产茶约200吨。茶山至今流传采茶制茶要诀:“冬(月)挖金,腊(月)挖银。采茶要认真,茶树胡子要捋去(寄生物)。采茶要留叶,三叶留一叶,四叶留二叶;长的留二叶,只二叶的留一叶;春茶留嫩叶,老茶留一张,二水少留叶,留了三不发,老叶要抹光……”。制茶也有类似的口诀:“采摘要细心、鲜茶不过夜。蒸揉要得宜,紫毫要先蒸。圆茶用二梭(加放芽茶),外用大抓尖(三水芽尖),小抓芽尖头上平(四水芽尖),如要茶样颜色好,翻翻晒晒用劲揉……”。当年曼撒茶山生产出来的茶叶,大多集中在茶山顶部的曼撒老街进行交易。有人认为,曼撒茶山实际上就是易武茶山。当然,史书的更改,地名的易换,折射出的只是六大茶山茶业变化与村寨的兴衰。

易武普洱茶区的品质


1、新易武茶水温以90oC左右(烧开之后待水温降低)为佳,上年份的易武茶则以100oC沸水为佳。不同的水温对应不同年份的易武茶,以保证易武茶的优秀品质。

2、新茶按100:8的比例,上年份的茶按100:7的比例。以盖碗为例,100毫升的盖碗投茶量7~8克。

3、新茶第一道倒掉不喝,上年份的茶最好前两道都不喝,第一道为净茶,第二道为醒茶,第三道才开始品饮。

4、净茶:将茶叶放入茶壶,注入热水后倒掉不喝,以提高茶叶的净度。注水时靠近盖碗的碗边绕一圈慢慢注入,再逐渐往中心注水,以利于茶叶的受水均匀,不必注满整个盖碗,适量即可,盖上盖,可稍加晃动,5秒后出汤,出汤后开盖,不要捂茶。

醒茶:注水与上同,8秒左右出汤,出汤后同样不要捂茶。

泡茶:注水与上同,8秒左右出汤,五六道之后每次递增3-5秒,每次冲泡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茶汤品质。

易武普洱古树茶


易武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北部山区,海拔 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霜期短暂,四季如春,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地肥沃,是驰名中外的六大古茶山之一。

目前,易武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保护最好、古茶园树遗存最多、产量最大的古茶山,易武茶名声响亮,品质独特。其生态环境决定了易武古树群的自然之味,易武之所以驰名中外,茶树的环境就是主因,易武古树分布在原始森林中,古树离人居住的地方有公里之远,人为的破坏很小。

同时,易武和老挝的丰沙里接壤,老挝的原始森林保护完好,整个生态环境圈是独一无二的,河里的水质清澈甘甜。去过易武的茶人,基本都被这里的生态环境征服,而且地下矿产丰富,水质甜润。有一位资深茶友考察后说道,这里可以和法国的“依云”矿泉水源头媲美。

易武古树分布在 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其中大部分没有矮化。每 户茶农家占据一片古树茶,古树茶主要集中在薄荷堂,茶王树,冷水河,白沙河等地,优质的古树茶总产量一年可以达到 公斤。

易武古树茶入喉韵味悠长。很多茶友评价就是回甘、生津,这是云南都具有的特点。然而“汤清醇、味厚酽、回甘久、沁心脾”才是易武古树茶的美妙核心。

易武古树茶以后期变化之美而身价大增,新茶初品甜味当先、喉韵深、香气足;后期变化汤水厚实,滋味饱满,苦底和涩味退去,陈香之韵渐出。

多年来,百草堂生态茶园有限公司对易武古树茶进行深入研究,易武古树作为百草堂生态茶园有限公司的专供茶,现有 家加盟专卖店分布全国各地,无论您是品尝,还是收藏或者是转赠,有着悠久历史和巨大名气的云南易武古树是您当之无愧的首选!

云南易武普洱茶的特点


易武茶太多,有好的,有差的,各地方都有鲜明的特点,但是也都有一些基本的共性。

有些共性很广泛,有些共性区域性就强一些,所以讲特点只好把这些大致都有的共性整合起来。

因此易武理论上的典型特征其实是各优点的总合,只要是正宗的易武茶总能找到部分符合的特征。

易武特点为:柔中带刚。

香气:普通茶新做的茶干茶不显香,待茶体干燥后香气逐渐显露,水分稳定后香气清淡细幽。好茶会闻到较强的甜香、花蜜香。

更好的茶出果胶,甚至能闻到淡淡的类似酸臭的味道,泡茶在盖碗顶部聚集,稍淡之后显出一种粘性持久的异香。

新茶的清香3年内明显,之后转淡,5年基本消失,但是甜香依然。

5年后逐步出现向圆润的甜熟果香发展。根据茶个体转化的快慢不同,

大致在3-4年的时侯有个转化期,茶体香气淡薄,汤似乎变寡,有水味。

6年之后茶明显变得好喝,各方面品饮愉悦度呈现上升趋势,

但是在8-10年的时候干仓存放遇到第二个转化期,陈味刚出但是味道不好,有药味,汤再次变得稍微薄。

10年之后再次踏上上升趋势,汤水圆润厚滑,陈香明显,

15年左右非常好喝。20年左右茶气开始向下走,陈味越发迷人。

30年内喝都尚好,当然最终发展是走向无味。

口感:柔滑绵长。甜度普遍较高,低苦涩,涩主要集中在舌面,也分布到舌两侧。低刺激,饮茶后口腔较为纯净。

大部分易武茶不带喉韵,个别有喉韵但不及班章下得深,也不及班章明显。

生态好的茶新茶即有凉气感,汤感醇厚。生津尚可,有但不猛烈。

易武古茶山


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

它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

关于古六大茶山的地名,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清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有漫撒无易武,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漫撒换为易武。

茶山地名的更换,折射出各茶山的兴衰和茶叶加工、交易中心的转移。

易武在唐代属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元代属车里军民宣慰司,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将其辖地划分为十二个版纳时,易武与倚邦、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版纳整董”,也被叫做“茶山版纳”。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云南后,将易武、倚邦划入元江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仍将易武、倚邦划归车里宣慰司管辖。

请雍正七年(1729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将车里宣慰司所辖的澜沧江以东的六个版纳划归普洱府,易武也随之划归普洱府。

乾隆初年开始,易武茶山成为了普洱府的贡茶采办地。

进入民国以后,1927年易武划归镇越县,1930年易武街成为镇越县治所驻地。

清乾隆年间是易武茶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颁布了云南茶法,云南实行“茶引”制购茶,思茅总茶店撤销。

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的垄断经营放宽,上万的汉人涌进易武,在易武改造老茶园,开垦新茶园,经过四五十年的开拓,易武新增茶园三万亩以上。

到乾隆末年,整个易武茶山南至易比,北至倮得,100多公里的山梁上,茶园呈带状连接。

百里易武,山山有茶园,处处是村寨,商旅来往不绝,驿道马铃声充耳,一派繁荣景象。

汉人进入易武,汉文化也大量传播进易武,汉人们信奉各种神灵、崇拜英雄圣人,汉人们还注重同乡故里宗亲氏族关系,为着精神理想的寄托,汉人们热衷于建庙宇、会馆。

易武的石屏人较多,石屏人素以重文崇儒闻名,易武人也以金榜题名诗书传家为荣。清嘉庆年间,易武已有私塾。

光绪年间,易武出了三位进士,一位武进士黄席珍,两位例贡进士李开基和车顺来。

易武是六大茶山一带地主经济出现最早的地方,与倚邦想比,易武的土司势力要弱一些,易武武氏家族与朝廷的关系,也没有倚邦的曹氏家族那么紧密。

茶业的兴盛,使新兴的地主和商人们强盛起来,动摇了土司势力的经济基础,道光年间发生的茶商茶农状告武土司徇私枉法的事件,即易武人说的“断案碑事件”,可以看出易武土司势力的衰落,茶商势力的上升。

另一方面,土司制度的衰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道光年以后,易武的茶号、商号大增。

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到光绪年间,易武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倚邦,成为了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内外商品流转地。

1897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立海关,说明当时易武的对外贸易规模,已经非常大了。

进入民国以后,易武人去香港的多起来,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香港市场站稳脚跟,易武人设茶号、注册商标的也多了起来。

从民国初年到上世纪30年代,易武街、麻黑、易比、曼秀、落水洞、大漆树几个村寨就有茶号20多家。

较大的茶号有同庆号(庄主刘葵光)、同昌号(庄主黄备武)、乾利贞(袁谦禄等四位股东)、同兴号(庄主向质卿)、泰来祥(庄主黄中卫)、福元昌号(庄主余福生)、同泰昌(庄主朱宝官)。

春去秋来,周而复始,昔日那个骡马塞途,商贾云集的易武,如今已经被历史的烟尘所掩盖。现在我们再去易武,展现在眼前的是新时代下朝气蓬勃的易武古镇。

愁云散去千峰秀,春回茶山万木葱。古六大茶山带着历史的沧桑,带着新的希望,正在世人的关注下从新启程,她将向世界重新展示厚重的底蕴和昔日的辉煌。

易武:汤清醇、味厚酽_易武茶品质如何?


导读:易武堪称“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易武从清至今一直被称为众山之首,易武个性十分鲜明。在普洱茶界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的说法,易武在普洱茶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茶区土壤,在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成土条件下,由紫色岩和沙岩母岩上风化发育而成,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各地土质呈微酸性反应,pH值在4.5-6.5之间。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土壤有机质含量4.5%以上,腐殖质厚5厘米以上。土层深厚,土壤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

古茶树分布区域植被生态系统保持较好,生长着诸如椿树、香樟树、榕树、漆树、董棕等高大乔木,气生植物多,树木、藤本植物繁茂,森林覆盖率高和高等植物集中,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内含物丰富,在相同条件下测试,易武古茶园茶叶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儿茶素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产茶区的同类品种茶叶。

易武常年生机盎然,发芽早,育芽能力强,芽肥大叶身,叶背茸毛多显毫,梗较长,饼面乌黑油亮,是易武茶非常典型的代表。易武茶在于后期转化也就是发酵陈化过程,通过时间的陈化,茶体现出“越陈茶气越足”,也就是很多行内人所说的茶气越来越“霸道”。

现如今,刮风寨,丁家寨、落水洞、麻黑、薄荷塘、茶王树、同庆河等都是普洱茶友耳熟能详的名字,有老茶友分析过,综合来看,易武茶区可以粗略划分为三个片区:

易武正山:以麻黑、三坵田、落水洞等地为代表,其主要风格特征就是柔美而蜜香突出;

老漫洒片区(瑶族区):以丁家寨、刮风寨、弯弓、薄荷塘等地为代表,其风格特征是茶气更足,蜜香不明显,但是离易武镇很近也不是瑶区的高山寨同样具备这样的风格;

曼腊片区:以张家湾、新寨、旧庙、倮德为代表,其风格特征是茶性厚实,蜜韵不及易武正山,气感不及老曼撒茶山,风格相对不突出,但也不失中庸之美。

普洱茶界50%的奢侈,都离不开易武易武茶是什么味道?


近几年发展迅速,布朗山、易武和冰岛三足鼎立,然而,从历史的渊源来看,易武可以说是普洱茶的“爹”,所有的老字号均与易武有关,古六大茶山基本就在这个片区。

因此,不管其他地区如何喧嚣,易武,始终是个绕不开的存在。若干年前去易武,一片荒凉,如今的易武,遍地繁华,很多名寨的崛起,富了当地茶农。当然,全国茶商也因易武茶的柔甜而获利颇丰。更重要的是,数百年历史中传说的御前圣饮,被普通人尽情品尝。

几乎所有像样的茶企,都在易武片区有自己的据点,离开易武谈普洱茶,那是揪着自己头发想上天,没有你爷爷,就不会有你。

易武的茶为什么好喝,为什么恰恰是她成为大清的贡品?环境造就了她。当地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在热带亚、热带雨季森林气候条件下,当地土壤由紫色岩石和砂岩风化发育而成,在低纬度、低海拔古树分布区域,保持着完好的生态环境系统,独一无二,恰好适合茶树生长。

易武茶是什么味道?

用四个字:细腻柔滑。表面上看,易武茶男女老少都适合品饮,不像布朗山的某些茶,只有发烧友、老茶人才能消受。然而,易武茶,初学茶者喜欢喝,多年浸泡茶汤里的老茶客也宠溺于此,原因何在?

慢慢品,闭着眼睛感受,你会发现易武茶的茶汤细腻柔滑,颗粒均匀,回甘生津和喉韵都很含蓄,像是那种内涵丰富的美人,没有初涉世事的单纯,也没有阅遍繁清的风尘。她的滋味持久性很强,柔中带刚,苦涩味较轻,有独特的高山百花蜜香味。

有人说茶界至少50%的奢侈来自易武,自然有它的道理,有明清皇帝加持,有现实众多茶友的群众基础,有名山名寨,有传统工艺,有品牌,有口感,更有稀缺性,你说它不成为这个时代的奢侈品,真真是天理不容!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简单识别易武茶怎样识别易武普洱茶?》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简单识别易武茶怎样识别易武普洱茶?》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易武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