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感受普洱茶的滋味?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的滋味 普洱茶滋味 普洱茶普洱茶

普洱茶的滋味。

我们喝茶的时候常常会感叹:这个茶,好滋味,那这个滋味究竟是怎样的?其实滋味一般就是指所谓的口感,茶汤喝进口腔内会产生多种感觉,包含了味道、水性、喉韵、生津等茶滋味,有的是舌头的感觉,有的是喉咙的感觉,还有的是身体的感觉。

如果想要去感受普洱茶的滋味,必定是要调动五官才行。

一、嗅觉

这是最直接和最首先接触到茶的第一感官,茶香袅袅,还没入口就知道是什么香气,有无干湿仓味,大小茶树所表现出来的香气都有细微差别。

二、舌头

甘甜、苦涩、生津,都是要靠舌头去感受的,入口清甜,略带苦味,泛起丝丝涩味等等都是要用舌头感受的。而区别就在于甜是一种味觉,与苦味相对应,舌头上味蕾的分布图中对甜感知的味蕾主要是舌尖。而甘并不是味觉,甘更像是一种回味,且人对甘的感知为口腔的两颊、后段以及舌根、喉头与食道。茶之回甘,是由苦涩造成对口腔的刺激而分泌的唾液与茶汤内含物质的综合作用产生的一种回味。

如果说是收敛性较强的茶,苦、涩味迅速被口腔感觉,又迅速消退,转成甜味;收敛性较弱的茶,苦、涩味则消退得慢,或直接就不会退去。对普洱茶苦味的处理,有时候也可以用冲泡方法来控制。

在选购自己喜欢的普洱茶茶品时主要感觉一下苦在口腔里是否能化,苦能化甜,涩能化甘,层次要多变,如此就是正常的苦涩。反之苦涩停留在口腔,锁定不化,没甜没甘那苦涩味就有问题!

三、喉韵

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紧箍的干涸。喉韵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较资深的品茗高手,也多重视喉韵感受。普洱茶的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四、用身体反应去感受茶气

具体来说,喝茶品茗时随茶汤进入体内使人体微循环运转得以改善,从而使得品茗者除能够感受到强劲口腔感觉外,还能感受到打嗝、排气、热气在体内激荡升腾、毛孔松驰微张、微汗等的身体感觉,很多人常常以这样的体感来评判普洱茶茶气的强弱。茶气在普洱茶品茗中具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要想更好地感受普洱茶的滋味,就得全面调动身体,投入忘我的境界思考和感知,慢慢体会,如此循序渐进才能提升自我对普洱茶的认知。

cy316.Com精选阅读

喝普洱茶如何更好感受它的口感滋味?


对于喝普洱茶,尤其是茶汤的口感滋味,主要集中表现在由视觉转移到味觉上的效应上。其中包括它的喉韵、陈韵、回甘、生津等要素。

茶汤中的感觉可通过视觉产生出“眼睛的感觉”,味觉产生出“齿颊行为间的感觉”,甚至更深一步为喝后给人的“体感”等等。

而好的普洱茶则有四要:一要清,二要纯,三要正,四要气。然而,普洱茶的好坏不能完全以年代来评比,一切要结合各方面来看才能真正判定一款茶的好坏优劣。就比如喝就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过程。那么关于喝普洱茶,如何更好感受它的口感滋味呢?

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看:

陈韵

陈韵是一种经过陈化后所产生出来的韵味,比如我们观看一片茶的颜色,直觉会告诉我们,那是新鲜色感,或是陈旧的感觉。

在普洱茶领域中,它的陈色也一样是可以品尝出的。但如果要享受陈色所给予的感性美,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分辨得出来。

喉韵

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喉韵一向都是最受茶友的青睐,尤其较资深品茶高手,也多极重视喉韵特色。有明显喉韵的茶一般茶质都较好,内含物质丰富,尤其是有年份的转化得相当好的茶,喉韵都很明显。

回甘

回甘通常情况是和苦涩相伴相生的。

由苦涩造成对口腔的抚慰而分泌的唾液与茶汤内含物质的综合作用发生的一种回味,称之为“回甘”,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甘甜。

因为回甘很大程度和生津有共同和相似之处,故而很多人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用“回甘生津”来形容茶叶的口感滋味,但是二者并不等同。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


茶气,对普洱茶品茗具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特色之一。古往今来饮茶品茗者千千万万,有几人真正体会到茶气美妙的境界?一来真懂得品尝茶气者不多,二来有茶气的好茶却得来不易。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也是人们所好奇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的知识吧!

事实上,“气”这一词,用在品茶上并非偶然,中国古代的哲学有把万物人格化的传统,对艺术生活影响更是明显,例如评价绘画有“气韵生动”;评价文章有“文气”、评价书法有“墨气”等;无独有偶,可能是普洱茶给人的感觉太艺术化了,在品鉴它的过程中,茶人们心领神会的想到了“气”——心证了这一说法:普洱茶是有生命的。

但是,茶气是什么?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

简单而言,所谓茶气,就是茶之所以为茶的物质基础在品鉴时候在人的感官和精神上的综合经验,我们形容茶气,往往用“茶气足不足”、“茶气正不正”“茶气厚不厚”等词语形容,内在原因,主要是茶多酚、咖啡因含量足不足;但是,我们普普通通喝茶人,没法判别什么茶多酚、咖啡因等,有一个简单的感官评价——八字真言:“苦不叮嘴,涩不挂舌”。

普洱茶品茗,以温喝最为适宜,如太热喝,热气盖过了茶气,结果只是血液循环加速而发汗;如果茶汤凉后才喝,凉汤降低了体温,不易引起热感,无法臻至飘然欲仙境界!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有经验的普洱茶品茗者对茶气是特别敏感的,当茶汤饮进口中,就已经能分辩出茶气的强弱,气强者对口腔会形成一种“劲道”的感受。就比如一位中医将某种药材放到口中咬嚼,就能分辨出其药性是热性或寒性的。

喝了茶气强的茶汤,很快就会打嗝,接着有一般热气在胸腹中竣荡、腾然毛孔也因之松弛开放,微汗或汗气徐徐得以舒发。再继续品饮,正如茶仙玉川子所描述的,一直喝到七碗茶时,茶气生清风,使人飘扬欲仙!

品普洱茶,品气为最高境界,只能自身体悟,难以言表。如一定要分,可分为上行气,下行气,中行气等等。同样的茶,每个人体悟都不同,这是人与茶,与自然沟通的一种空灵体悟,只能以心参悟,难以言传言表。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协调性


经常看到有人说普洱茶入口后协调性较好,然后查询普洱茶协调性的问题,大多数是从“氨酚比”的角度进行分析,什么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说一堆。然而,这些太过专业的东西似乎有些增加普通喝茶者的负担。

在我看来,协调性应该是基于苦、涩、香、回甘等几个基本口感之间的比例正好的舒适感。如果一款茶入口,没有一点涩感,但是却苦得难以忍受,那么这茶肯定是“不协调”的。那么是不是一款茶一定要苦、涩皆有,才是协调呢?当然不是,倘若没有涩感,有轻微苦感但是口腔并不排斥,觉得相对适口,那么我想这也可以算是相对协调的。

再比如,茶汤有苦、涩和香,但是苦、涩化开后,丝毫没有回甘,那么此时口腔内只有香气的话也显得有些单调,那么协调性自然也是有所欠缺的。因此,有些茶可能香气高扬、有的则回甘猛烈,相对来说我们认为这是优点,但相对于协调性来说,这其实是“所占比例太多”的表现。

那么除了相对之间的平衡、不突兀,协调性好的茶应该给人以饱满的感觉。当一款茶的苦、涩、香、回甘、生津、厚度、喉韵各方面都具备了的话,给人的感觉应该不至于单一,而是有些丰富饱满的。

所以,从协调性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必认为茶品的苦和涩就不好,而高香就一定是优点。更加不必盲目的排斥拼配技术,毕竟拼配技术是目前实现普洱茶协调性比较普遍而有效的方法。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陈韵?


陈韵是一种经过陈化后所产生出来的韵味,比如我们观看一片茶的颜色,直觉会告诉我们,那是新鲜色感,或是陈旧的感觉。在普洱茶领域中,它的陈色也一样是可以品尝出的。但如果要享受陈色所给予的感性美,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品味普洱茶陈韵的知识和经验,是一门独有的学问,无法从品尝其他茶种的经验移转得来,所以显得格外困难和深奥。陈色没有具体标准,完全靠经验的感觉。品酒师手中并没有酒的年份陈化标准,靠酒含在口中,屏住呼吸,凝神静气,来感觉酒的陈韵年期。

品味普洱茶陈色也一样,全靠品茗者的感性经验。每一种普洱茶的陈化历程,都会表现在其层次性的独特口感上,这些独特的口感,就是陈化色味。

学习认识体会普洱茶陈韵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品尝,最好有前辈从旁提示指导。要从不同年代陈期的茶汤中,去寻找不同年份的陈色感觉。陈色只能体会不能言传,如果一定要用言语文字表达,只能作笼统概括的说法,也只限有经验者听了才会引起一些共鸣。

比如说太青了,不够旧;或者说太新了,不够老;或者说太燥了,不够陈。其实从青旧、新老、燥陈的排列,已初步表明了一些陈色的层次概念。如果能从陈色中引起共鸣,得到领会,激发思古之幽情,那么越是陈旧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强烈的心灵之美的震撼,你就能感觉到什么是越陈越香了!

普洱茶的喉头感受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为药用,以后再用来解渴。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紧箍的干涸。喉润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资深的品茗高手,极重视喉润特色;茶商更以喉润特强为标榜,而抬高茶品售价。普洱茶的喉头感受应该能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茶多半是先苦后甘,

勐海芽茶制成的"白针金莲",也是苦底茶汤,它们都能够表现出苦尽甘来的特色。"同庆老号"园茶陈期近百年,苦涩味全消失了,但饮后仍能有微微回甘的喉润,持续甚久,的确是号的普洱茶。早期的"红印"普洱园茶,采用较嫩茶菁制成,陈期已逾50年,有兰香,略有些苦底,多冲泡几开后苦味不再,其回甘则相继不断,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之极品。

品饮到能使喉头润化的茶汤,人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是越喝越想喝。这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效果。

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会有燥的情形。把它装在较宽大的容器中,回存一段时间后,燥感自然会消失。有人将霉变的普洱茶送进烤箱焙火,为的使要去除其霉味;有人在煮普洱茶之前,将茶叶放在茶罐内烤过,以求得香味。

但如果茶焙得过重,烤得太焦,也会造成燥感。一般夏季和秋季采摘得茶菁,多多少少会带有些燥感。茶叶一旦有了燥感,就不能评为好茶,品茗者对燥感是最难以接受得。因为燥得出现,一壶茶即使拥有最优美得特色,也会立即被统统否定掉。

普洱茶的口感描述:如何感受普洱茶的味道


普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并存。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手多半喜欢有适当的苦涩味道;酸味和水味却是大家所不喜欢,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至于无味虽并不是味道,但是习惯性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也是无味之味了!

甜味不仅是小孩儿童喜欢,成年大人也都会对糖而垂涎。但是浓糖甜腻,往往使人又爱又怕,然而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么清雅,不对健康无害,还可以满足心中一时对甜味的馋渴,同时由于淡然甜意,更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

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来越浓。在普洱茶的行列中,红莲圆茶和圆茶铁饼,本来是用同一批普洱茶为原料,但不同的制造方法,这两种茶都有蜂蜜的甜味,是其它普洱茶所不及。

我们普洱茶品茗的爱好者,深深体验到,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汤中的甜味,为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而普洱茶的甜味,都以老树乔木茶菁,生茶而干仓陈化的最好,最能表现甜味。

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而“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先苦极后才能回甘,并带给普洱茶品茗者,那种真道的启示。

普洱茶之所以会有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茶所以能提神醒目,就是因为这些「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了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到回甘喉韵功效。以比较幼嫩等级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如有荷香的白针金莲普洱散茶,或者现在生产比较高档幼嫩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至于对苦味的处理,都是以冲泡方法来控制。同时也视各品茗者对苦味的接受程度,而泡出适当的苦味茶汤。

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哪些刚性的?哪些是柔性的?就是以其苦涩的程度而定,是最具体辨别方法。

茶的涩感是因为含有“茶单宁”成份,普洱茶是大叶种茶菁制成的,所含的「茶单宁」成份比一般茶叶来得多所以新的普洱生茶十分浓郁,也是涩的口感特强。适当的涩感对品茗者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涩会使口腔内肌肉收敛,而生津作用。涩可以增加普洱茶汤的刚强度,也满足口感较重的品茗者。依据我们品茗者的经验所及,生产在云南中部,在猛库、猛弄和凤庆一带的普洱茶,是属于苦底的。冲泡苦味和涩味都需注意其技巧与个人接受度。

酸水

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普洱茶品茗时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

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而普洱茶为什么变成有水味?却没可靠的资料左证。

现在生产的那些比较轻度发酵普洱砖茶,多半是有水味的。水味带给人稀弱败坏而不新鲜的感觉,也是普洱茶品者所排斥接受的。

无味

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的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独有了。虽然普洱茶茶道是参化道家的真道,但同时也处处充满禅机。

消费者问:普洱茶的陈如何感受?


消费者问:普洱茶的陈如何感受?品味普洱茶陈韵的知识和经验,是一门独有的学问,无法从品尝其他茶种的经验移转得来,所以显得格外困难和深奥。陈色没有具体标准,完全靠经验的感觉。

品酒师手中并没有酒的年份陈化标准,靠酒含在口中,屏住呼吸,凝神静气,来感觉酒的陈韵年期。品味普洱茶陈色也一样,全靠品茗者的感性经验。每一种普洱茶的陈化历程,都会表现在其层次性的独特口感上,这些独特的口感,就是陈化色味。学习认识而体会普洱茶陈韵较好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品尝,较好有前辈从旁提示指导。要从不同年代陈期的茶汤中,去寻找不同年份的陈色感觉。

陈色只能体会不能言传,如果一定要用言语文字表达,只能作笼统概括的说法,也只限有经验者听了才会引起一些共鸣。比如说太青了,不够旧;或者说太新了,不够老;或者说太燥了,不够陈。其实从青旧、新老、燥陈的排列,已初步表明了一些陈色的层次概念。如果能从陈色中引起共鸣,得到领会,激发思古之幽情,那么越是陈旧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强烈的心灵之美的震撼,你就能感觉到什么是越陈越香了!

如何把普洱茶的滋味醒出来?


普洱茶都需要醒茶,特别是年份比较近的,尤其是熟茶渥堆气比较重。

泡茶前的醒茶通常也称洗茶、温润泡。

刚刚从竹筐、竹壳中拆出来的老茶,往往味道沉闷、香气涣散,很难展现老茶深沉饱满的韵味。

要想品饮到一泡口感上佳的陈年茶,冲泡前的醒茶是一个重要的处理环节。

普洱茶醒茶的方法:

1.拨茶,用手或茶刀将茶体分解为重量几克大小的茶块。之所以用拨这个字眼而不用掰拆解.拨茶是因为年代很久的茶饼,往往茶体已经十分松透,用手轻轻摇动或拨动,茶就会一片片散落下来。

2.而对于只有一、二十年的茶,茶体还比较紧结,往往就要借助茶刀。

3.对于茶饼或茶砖来说,从侧面入刀可以轻松地将茶剖成两片,而后再用手掰成约一泡分量的小块;沱茶通常压制得比较紧,从可唇边或侧面下刀。拨茶时也要注意不要将茶拆得太碎。

4.过碎的茶不但容易堵塞壶口,还会因茶汁释放过快而影响冲泡时茶水滋味和浓度的稳定性。

5.通风透气,将茶内的陈宿杂味吹散出来。方法是将拨散的茶叶摊开置于清洁、蔽荫处吹风数日。

6.这一阶段是茶最容易沾染杂味的时候,要注意环境不可有异味,也不可受到日晒或长时间灯光照射。

7.在茶叶上覆盖一张白纸可以有效避免这些情况的影响。通风的时间视茶品状况而定。

8.对于干净的茶品只需二三日即可,而入仓茶则可延长至一周或两周,以便散发仓味道。

9.将通风后的茶收入紫砂罐(或陶罐)中。由于紫砂具有良好的隔热、避光性能和一定的透气性能,可以调节、维持罐内温度、湿度的相对稳定。

10.茶储存在这种环境中,可以令茶质和香气快速凝聚。

11.选取紫砂罐,最好使用烧结度比较高、没有异味的旧罐。新制紫砂罐内含有土气与火气,会导致茶品变质出现杂味。

12.新罐简易的处理方法是用开水冲烫、浸泡,每日换水一至两次,反复数日后晾晒至足干就可以盛放茶叶了。浸泡后的罐子务必晾晒干透,否则罐内残存的水分会令茶叶受潮霉变。确保茶罐干透的方法是将一把生茶投入罐中,盖好盖子闷放一日,茶叶不会吸潮变软即可。

13.同时罐中放入一些干净的竹碳,更有利于吸附杂味,提升茶品的品质。竹碳最好同样用水煮透、晾干。

什么是普洱茶黄片?滋味如何?


导读:最近有茶友在微号: 问“有黄片的茶就是不好的茶吗?”,答案是“有黄片的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茶”,下面本期就为茶友详细分析黄片是什么?以及黄片的优缺点如何。

1、什么是黄片?

普洱茶黄片其实是有两类的,一类是我们常说的老黄片,另一类是嫩叶黄片,通俗来说也可以叫做小黄片。

老黄片一般是级数较高的偏于粗老的茶箐,因为生长时间长叶片有些发黄,在树龄大的古茶树上较容易出现。且因茶箐粗老水分含量低,在杀青时较容易失水变黄,在揉捻时因不容易成条或者条索疏松,为避免影响茶形整体感官标准,通常被单独挑拣出来。

小黄片与老黄片不同,小黄片是级数低的嫩薄叶片,通常是因为早春或是干旱嫩叶,容易发生叶质较薄、偏黄,晒干过后会产生黄叶现象。小黄片在一些早春中期茶中较为常见。

2、黄片滋味如何?

【优点】:老黄片因为较为粗老,叶片发育成熟度高,叶片内茶多糖含量较高,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低,所以品饮时苦涩度低,茶汤甜度更高,滋味相对淳和,耐泡度高,因而颇受茶友喜爱。

【缺点】:不过也正是因为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低,保健功效相对幼嫩茶箐自然有所不足。并且由于老黄片等级偏高相对粗老,内含物质中氟和部分微量金属的含量相对幼嫩茶箐高,多饮对身体不利。

【建议】:一些茶友为追求充分展现老黄片醇和、甜润滋味,喜欢大量投茶,直接煮饮。这样做滋味上的确不错,可是也会使得老黄片含量较高的氟和微量金属溶入茶汤中,偶然品饮尚可,若长期饮用易发生氟骨病,加重肾脏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

上面讲了老黄片,自然少不了小黄片,与老黄片不同,小黄片是早春时叶质较薄的幼嫩茶箐,品饮时苦涩度低,甜度虽然不如老黄片,但也没有氟和微量金属含量高的缺点。

小黄片多发生在早春茶中,茶友都知道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所以小黄片反而可以作为判断茶品是否是春茶的一个辅助证据。并且有一部分小黄片早期并不会显现出来,要经过几年的存储,才会在茶品进一步转化中出现,也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茶品的陈期长短。

综上所述:如果茶品中出现黄片,并不代表茶品一定是低劣的。老黄片滋味淳和甜度高,品饮口感好,但如上所述有其缺点,不宜长期品饮。小黄片多出现在早春茶品中,对茶品滋味和健康影响不大,可以作为鉴别茶箐是否是春茶的一个侧面佐证。

普洱茶的滋味


茶的滋味五味皆蕴,我们用自己的味觉来感知茶味。舌尖最能感知甜味,舌根于苦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对于酸味尤为灵敏,舌头的表面着重于涩味。茶的滋味就是生活的滋味,亦是人生的滋味。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自中唐时期陆羽的时代开始,中国茶脱离中药的范畴转投饮品的怀抱,美味成了共同的追求。

绿茶引领下的古典茶美学“贵新”,向以新鲜自然为上。我们暗自猜想,或许是远离茶产地的缘故,越是不易得,尤为珍惜的缘故。

翻看茶史,中小叶种的名优绿茶一直深受人们的宝爱,自唐及今,已逾千年。如今,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虽然与名优绿茶绿茶同属一类,滋味都以“涩、苦、鲜”为主,滋味的强度上却有天壤之别。或许是饮食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滋味清淡的名优绿茶深受青睐。与之相比,大叶种的普洱生茶苦涩感强烈,远超中小叶种的名优绿茶。而在鲜爽度上与其相比,亦无明显优势。是故几百年以来,普洱生茶一直无法跻身于名优绿茶的行列。

当今名山头古树普洱生茶的风行,科学家以为其内含物质与名优绿茶相若的缘故。茶美学途径的探寻更具趣味性,独具个性风格的普洱茶引人入胜。

普洱生茶被邓时海先生划分为阳刚性与阴柔性两大风格,普洱茶由此独具茶美学风格。

阳刚型的普洱生茶滋味苦重,苦的类型千姿百态,苦的强度各不相同。小勐宋苦茶的苦比黄连,苦后无甘;大勐宋的苦感尖锐,回甘迅猛;老曼峨的苦干凝重,回甘较慢;新班章的苦感较重,回甘较快;老班章的苦甜平衡,入口有苦,迅疾回甘。

阴柔型的普洱生茶滋味甜美,香甜的类型各异,风格绝不不同。易武的兰花香味,香甜柔美;贺开的果蜜甜香,甘甜醇美;景迈的花蜜香味,甘甜纯正;冰岛的花样芬芳,冰糖甜美。

我们禁不住赞叹,没有任何一种茶,犹如普洱茶这般具有如此丰富的多样性和各具特色的个性风格。

普洱熟茶所代表的是一种现代主义的茶美学风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诞生的普洱熟茶,因为产地气候、原料、发酵工艺等原因,昆明茶厂、勐海茶厂和下关茶厂国营三大厂出品的熟茶各具风格。2004年以前的市场熟茶主流,是以下关系(7663)、勐海系(7572、8592、7262)、还有早期昆明系(7581)为代表。

将熟茶按照风格划分,以勐海茶厂出产的熟饼7572、8592和7262为例,有着广为世人所知的“勐海味”。茶文化视野下的绿茶滋味审美,向以“淡中品至味”为主流。

由此不难理解,明代普洱茶被士人鄙薄为“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到了清代,上贡皇帝的芽茶“味淡香如荷。”极力向名优绿茶滋味靠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作为一种边销、侨销的茶品,仍然不为名优绿茶所容,给予晒青茶以绿茶中品质最差的评价。这显然是主流文化思维下的一种傲慢与偏见。

清代诗人陆次云形容龙井茶:“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这一点被邓时海巧妙的借鉴过来,描绘普洱茶:“大多数的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并上承明代士人李元阳赞誉普洱:“藏之愈久,味愈胜也。”提出普洱茶“愈陈愈香”,由此普洱茶大行其道。这一点可以视为普洱茶美学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什么是普洱茶的喉韵?怎么鉴别如何感受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为药用,尔后再用来解渴。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紧箍的干涸。喉韵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较资深的品茗高手,也多极重视喉韵特色。普洱茶的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甘:是普洱茶汤带来的喉部回甘的喉韵,是所有品茗者都喜爱的。甘的品味比较含蓄,不像香那么飘逸,往往和苦味相伴,苦尽甘来。许多品茗者所以喜欢苦味的茶汤,就是因为苦后而能回甘。

润:润喉是解渴的第一步,再补充足够的水分,因干渴而产生的郁闷立刻得以消除,胸怀舒畅。有时候天气太干燥,或吃得过于咸腻,口干舌燥,白开水喝得越多,却感觉越渴,此时如果能饮到一两口上好的普洱茶,喉头因此润化,干渴感自然解除消失,舒服且顺畅。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境界。

燥:是饮茶后喉头不舒服的感觉。茶汤水性如果太利或太过苦涩,会使喉头难受,产生干而燥的感觉,强烈者甚至造成吞咽困难。一些云南以外或边境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因为品质不好,饮后锁喉(即喉感燥刺)。燥感除了喉头极不舒服外,还会让品饮者焦虑不安,影响健康,因此品饮者最好避开这样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生津效果形成良好喉韵感。生津是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在中国传统的养生中,唾液是无上至宝,有“延寿浆”之美誉。口中生津一方面可以解渴舒顺,另一方面可以滋润自己的生命。品饮茶汤后生津,不但能舒顺喉韵,滋润口腔,营养生命,更能提供品茗的精神意境。

普洱茶是大叶茶种,茶叶内涵成分特别丰富,生津功能特别强。依据一般品茗普洱茶的经验,那些新鲜茶品,或者只陈放了一二十年的茶品,所造成的生津是“两颊生津”;陈放三四十年的普洱茶,茶汤入口后则会有“舌面生津”的现象,即所谓“舌感普洱茶”的美感;而陈放五六十年以上的老普洱茶,茶汤已经转为极柔性,达到了入口即化的境界,不仅能刺激两颊和舌面生津,还能激起“舌底鸣泉”的功效,喉韵和品饮意境都更加美妙。原题:《普洱喉韵“甘、润、燥”》

普洱茶滋味的浓淡和厚薄如何辨别


品饮普洱茶的时候,浓淡和厚薄是两个概念……,薄和淡是两回事,薄是天赋的,是由其茶质所决定的;淡,是人为的,是由冲泡所决定的。薄的茶,可以冲泡得很浓;也可以冲泡得很淡。

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浓是指某种味的强度。某茶如不够浓,可增加投茶量,增加水温,增加浸泡时间,就可以达到了。茶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喝起来给人饱满厚实的感觉。

薄与淡跟厚与浓是相对的。如果你懂得了厚与浓,薄与淡也就不难理解了。薄,指单薄,寡,单一;淡,指不浓,清淡。薄与淡在实际上不易分清,尤其是对茶认识不很深的人,容易混淆。

清淡的茶,的确可令人更常饮,多饮,或更健康。试想,浓烈的茶,可以喝很多吗?又有谁可以长期受用呢?清淡的茶,不失其滋味丰富,才可口,人才会喜欢喝它;相反,如果清淡的茶,味道单一,寡口,人是不会喜欢喝的。

普洱茶汤的浓淡

当我们说起茶汤浓淡的时候,说的一般是茶汤入口时味道的强度。茶汤的浓淡程度一般跟茶水比、冲泡时间以及冲泡时候的温度有关系。增加投茶量、提高冲泡时的水温以及延长茶叶的浸泡时间都可以让茶汤味道变浓。但这个改变只是原有味道的叠加,而不是层次的丰富。

普洱茶汤的饱满度

我们说一杯普洱茶是否饱满,往往指的是茶汤内含物质是否足够丰富。一杯普洱茶入口,给人一种浓稠、顺滑、柔和的感觉,就是普洱茶汤味道饱和的表现。

而影响普洱茶饱满度的因素主要是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糖以及果胶物质、矿物质等含量。“饱满度”高的茶汤,香高悠然、入口醇厚顺滑柔和,韵味度、回甘持久度、耐泡度等方面都表现得很好,茶汤薄的茶,就接近喝开水的感受了,觉得没什么东西停留在口腔之中。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如何感受普洱茶的滋味?》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普洱茶的滋味”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