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感受普洱茶的协调性

发布时间 : 2020-08-07
我喝松针茶的感受 普洱茶如何分级 普洱茶如何切开

【www.cy316.com - 我喝松针茶的感受】

经常看到有人说普洱茶入口后协调性较好,然后查询普洱茶协调性的问题,大多数是从“氨酚比”的角度进行分析,什么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说一堆。然而,这些太过专业的东西似乎有些增加普通喝茶者的负担。

在我看来,协调性应该是基于苦、涩、香、回甘等几个基本口感之间的比例正好的舒适感。如果一款茶入口,没有一点涩感,但是却苦得难以忍受,那么这茶肯定是“不协调”的。那么是不是一款茶一定要苦、涩皆有,才是协调呢?当然不是,倘若没有涩感,有轻微苦感但是口腔并不排斥,觉得相对适口,那么我想这也可以算是相对协调的。

再比如,茶汤有苦、涩和香,但是苦、涩化开后,丝毫没有回甘,那么此时口腔内只有香气的话也显得有些单调,那么协调性自然也是有所欠缺的。因此,有些茶可能香气高扬、有的则回甘猛烈,相对来说我们认为这是优点,但相对于协调性来说,这其实是“所占比例太多”的表现。

那么除了相对之间的平衡、不突兀,协调性好的茶应该给人以饱满的感觉。当一款茶的苦、涩、香、回甘、生津、厚度、喉韵各方面都具备了的话,给人的感觉应该不至于单一,而是有些丰富饱满的。

所以,从协调性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必认为茶品的苦和涩就不好,而高香就一定是优点。更加不必盲目的排斥拼配技术,毕竟拼配技术是目前实现普洱茶协调性比较普遍而有效的方法。

cy316.Com精选阅读

普洱茶口感的协调性


普洱茶口感的“协调性”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氨酚比”。“氨酚比”不同,滋味、香气、韵味就自然不同。品“协调性”就是品普洱茶好不好喝的基础。

太过于“苦”的普洱茶,是因为茶多酚以及咖啡碱含量高,如果在加上回甘不好的话,其茶韵不上台面;太过于“涩”的普洱茶是因为茶多酚含量高,特别是儿茶素含量高,在口腔中形成厚重不退的粗糙干燥的滞涩感,如果长时间化不掉的话,其茶韵可想而知。

“协调性”好的普洱茶,根据个人口味“苦涩度”适中,而且退化得要快,回甘速度和程度要适合个人口味的“快”感。

不同茶区、不同茶种、不同季节、不同嫩度的毛茶茶青“氨酚比”不会相同。比如同茶区、同茶种、同嫩度、不同季节的茶青,春茶氨酚比高且相较而言生长周期稍长,滋味就会醇厚、鲜爽韵味好;夏茶“氨酚比”低且生长采摘的间隔时间较短,再加上雨水充沛等原因,滋味就会呈现苦涩,鲜爽不足韵味欠佳。

普洱茶的协调性是什么?


普洱茶的口感,是茶汤通过刺激人体的味觉、嗅觉、触觉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主观感受。口感产生的基础是普洱茶的水浸出物,与其中的主要成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有一款普洱喝起来让你觉得口感协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内含物中的“氨酚比”适当,“氨酚比”影响到茶的滋味、香气、韵味,品“协调性”就是品普洱茶好不好喝的基础。

1、氨与酚,茶汤的味精

氨指氨基酸,它的鲜、酸、甜味都会促使唾液分泌,导致生津。在普洱茶的长期存放中,氨基酸含量会有所下降,一部分会被分解和转化为无机物。但是氨基酸在普洱茶滋味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含物质,茶的品质后期好不好,口感好不好,氨基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酚指茶多酚,又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可水解单宁(又称酯型儿茶素),刺激性较强,涩味明显,并使口腔感觉“粗糙”;

另一类是缩合单宁,刺激性弱,使口腔感觉爽口、顺滑。我们可能不太喜欢这个“涩”字,但是它在口感中非常重要,能促使其他的呈味物质更好地表现出来。

2、氨酚合理搭配,茶汤更好喝

太苦的普洱茶,是因为茶多酚含量高,如果再加上回甘差的话,其茶韵不上台面;而偏涩的普洱茶,是因为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的含量高,在口腔中形成厚重的滞涩感,如果长时间化不掉的话,其茶韵可想而知。

苦涩不散总是一种让人不悦的体验,如果是氨酚比适当,协调性好的普洱茶,入口“抓”舌头,即使是有瞬间浓重的奇苦(像是以重苦闻名的布朗系茶),也能很快松开,这种感觉被称为“化”,,这样的茶即便在茶汤温度降低后也不会留有过重的涩底。有老茶客会把“抓”舌头的力度、“化”的迅速与否作为评判茶叶品质的依据之一。

一般来说,苦涩化得快,回甘速度和程度要适合个人口味的茶,就是适合你的好茶。

不同茶区、不同茶种、不同季节、不同嫩度的毛茶茶青“氨酚比”不会相同。比如同茶区、同茶种、同嫩度、不同季节的茶青,春茶氨酚比高,滋味鲜爽,相较而言,夏茶的氨酚比低,再加上生长采摘的间隔时间较短、雨水多等原因,滋味就会呈现苦涩,鲜爽不足韵味欠佳。

谈到普洱茶的茶韵 口感的协调性是基础


谈到普洱茶的茶韵,口感的“协调性”是基础,过于苦(多酚及咖啡碱含量高),而没有回甘的茶,其茶韵欠佳;过于涩的茶(茶多酚含量高,特别是特别是酯型儿茶素含量高),品饮后口腔及舌苔有厚重的燥涩感,这种茶,其茶韵也欠佳。而口感的“协调性”,一个重要的指标是“酚/氨比”,即茶多酚与氨基酸类物质的比例。不同茶区、不同茶种、不同季节、不同嫩度,茶菁的“酚/氨比”不同,滋味、香气以及韵味自然不同。

在茶梗开汤简单审评分析中发现,茶梗的香气、滋味内质特征,以陈香和鲜爽度为优,有的茶友不理解,茶梗那么老,会有鲜爽度吗?

实际上,茶梗作为鲜叶的营养传导器官,其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是比较高的。

配方茶,就如同烹调一道菜肴,用不同嫩度、不同部位的材料合理拼配而成(毛茶有粗松、紧细、长短、大小,身骨轻重等区分,通过精制工艺可以分开)。不同嫩度、不同部位的茶材,内含物的主要成分、以及它们间的比例是不尽相同的,造成了滋味、香气的异彩纷呈,拼配茶的魅力也就由此而生。

李文华:普洱茶协调性的重要性


在茶梗开汤简单审评分析中发现,茶梗的香气、滋味内质特征,以陈香和鲜爽度为优,有的茶友不理解,茶梗那么老,会有鲜爽度吗?

实际上,茶梗作为鲜叶的营养传导器官,其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是比较高的,引用以下资料做点说明(茶学专业教材,陆松侯、施兆鹏主编《茶叶审评与检验》第三版,第62页)。

上述表格介绍了不同嫩度鲜叶的主要成分含量,氨基酸含量,在嫩茎里为5.73,而第一叶才3.11,第四叶只有1.95了,嫩茎里氨基酸含量之高,是让人诧异的。

配方茶,就如同烹调一道菜肴,用不同嫩度、不同部位的材料合理拼配而成(毛茶有粗松、紧细、长短、大小,身骨轻重等区分,通过精制工艺可以分开)。不同嫩度、不同部位的茶材,内含物的主要成分、以及它们间的比例是不尽相同的,造成了滋味、香气的异彩纷呈,拼配茶的魅力也就由此而生。

谈到普洱茶的茶韵,口感的“协调性”是基础,过于苦(多酚及咖啡碱含量高),而没有回甘的茶,其茶韵欠佳;过于涩的茶(茶多酚含量高,特别是特别是酯型儿茶素含量高),品饮后口腔及舌苔有厚重的燥涩感,这种茶,其茶韵也欠佳。而口感的“协调性”,一个重要的指标是“酚/氨比”,即茶多酚与氨基酸类物质的比例。不同茶区、不同茶种、不同季节、不同嫩度,茶菁的“酚/氨比”不同,滋味、香气以及韵味自然不同。

从苦、涩味中识茶,品茶汤的协调性!


因普洱茶具备越陈越香的特性,很多人认为普洱茶新茶只是初制茶,还没有完全具备普洱茶的特点,因为普洱茶的意义在于合理仓储之中的陈化与后发酵,而普洱新生茶还没有进入到这个必要环节,新生茶基本带有较为明显的苦涩味。运用仓储技术是否能加速普洱生茶苦、涩味的转化时间是很多业界人士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对此陈永堂大方分享自己多年的经验,“这个问题我保留个人观点,多年的经验累积我认为无论在哪一个地方存茶,除了大气候对茶有影响,仓储技术有差别之外,普洱茶的苦味不会因为仓储环境而加速转化。比如在昆明存茶,由于大气候条件决定了空气中含氧量偏低转化较慢,和南方仓储出的普洱茶在香气、汤色上都有很大差别,但茶本身的苦味是没有分别的,普洱茶中苦的滋味只会随着时间的递增而慢慢降低,不会因为存茶的地点和仓储技术加速茶中的苦味减弱。

“判断一款中老茶的品质,最重要的就是茶汤的协调性。陈永堂说,“一款好的中老茶凵感特别协调,苦涩味经过时光的洗礼已转化得柔和,没有明显的苦涩味,史多的是甘甜,生津。如果是年份久远的老茶,还多了駙润顺滑的感觉,喝下去后身体会微微发汗,变暖。因为每人味蕾敏感度不同,对苦涩味的感受有不同,有些茶喝下去后的苦涩感是停留在口腔和舌面很久散不去,有的茶虽然有苦涩感,但很快就转化为生津,甘甜。切记,茶汤中的涩感会转化为润滑,生津。苦味转化出的就是甘甜。”

陈永堂之前在西北喝到一泡普洱茶,从汤色判断最多4、6年的普洱茶,但茶叶中的涩感在口腔里转化得很快,他认为是30多年的老茶,带回东莞储存后每过一个月,茶汤味道就越往老茶转变,最后证实这一款茶是40多年的老普洱茶。“茶叶的涩感由存放空间的干燥度决定的,比如仓储空间的湿度常年低于60%,不利于涩感

转化,就会呈现出汤感不够滑,不够润,涩感只能随着普洱茶的真实时间而慢慢转化。因此,这也是鉴别一款中老茶真正年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普洱茶没有被消费者所熟知的年代,喝茶只讲究色、香、味三个要素,现在喝普洱茶多了一项色、香、味、气,但茶气一种难以具象化的个人感受。对于茶气,陈永堂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喝的每一种茶都有茶气,只是表现得明显与否,好比大家说绿茶有清香,普洱茶也有清香味,只是没有绿茶表现得那么强。同理普洱茶的茶气相对其他茶类很明显,如果一款中老茶具备色、香、味、气四个要素,我们就能判定这是一款好的中老茶。如果没有这几要素,那么可能是茶叶原料不好,或者存放出问题茶被放坏了。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滋味?


我们喝茶的时候常常会感叹:这个茶,好滋味,那这个滋味究竟是怎样的?其实滋味一般就是指所谓的口感,茶汤喝进口腔内会产生多种感觉,包含了味道、水性、喉韵、生津等茶滋味,有的是舌头的感觉,有的是喉咙的感觉,还有的是身体的感觉。

如果想要去感受普洱茶的滋味,必定是要调动五官才行。

一、嗅觉

这是最直接和最首先接触到茶的第一感官,茶香袅袅,还没入口就知道是什么香气,有无干湿仓味,大小茶树所表现出来的香气都有细微差别。

二、舌头

甘甜、苦涩、生津,都是要靠舌头去感受的,入口清甜,略带苦味,泛起丝丝涩味等等都是要用舌头感受的。而区别就在于甜是一种味觉,与苦味相对应,舌头上味蕾的分布图中对甜感知的味蕾主要是舌尖。而甘并不是味觉,甘更像是一种回味,且人对甘的感知为口腔的两颊、后段以及舌根、喉头与食道。茶之回甘,是由苦涩造成对口腔的刺激而分泌的唾液与茶汤内含物质的综合作用产生的一种回味。

如果说是收敛性较强的茶,苦、涩味迅速被口腔感觉,又迅速消退,转成甜味;收敛性较弱的茶,苦、涩味则消退得慢,或直接就不会退去。对普洱茶苦味的处理,有时候也可以用冲泡方法来控制。

在选购自己喜欢的普洱茶茶品时主要感觉一下苦在口腔里是否能化,苦能化甜,涩能化甘,层次要多变,如此就是正常的苦涩。反之苦涩停留在口腔,锁定不化,没甜没甘那苦涩味就有问题!

三、喉韵

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紧箍的干涸。喉韵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较资深的品茗高手,也多重视喉韵感受。普洱茶的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四、用身体反应去感受茶气

具体来说,喝茶品茗时随茶汤进入体内使人体微循环运转得以改善,从而使得品茗者除能够感受到强劲口腔感觉外,还能感受到打嗝、排气、热气在体内激荡升腾、毛孔松驰微张、微汗等的身体感觉,很多人常常以这样的体感来评判普洱茶茶气的强弱。茶气在普洱茶品茗中具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要想更好地感受普洱茶的滋味,就得全面调动身体,投入忘我的境界思考和感知,慢慢体会,如此循序渐进才能提升自我对普洱茶的认知。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


茶气,对普洱茶品茗具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特色之一。古往今来饮茶品茗者千千万万,有几人真正体会到茶气美妙的境界?一来真懂得品尝茶气者不多,二来有茶气的好茶却得来不易。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也是人们所好奇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的知识吧!

事实上,“气”这一词,用在品茶上并非偶然,中国古代的哲学有把万物人格化的传统,对艺术生活影响更是明显,例如评价绘画有“气韵生动”;评价文章有“文气”、评价书法有“墨气”等;无独有偶,可能是普洱茶给人的感觉太艺术化了,在品鉴它的过程中,茶人们心领神会的想到了“气”——心证了这一说法:普洱茶是有生命的。

但是,茶气是什么?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

简单而言,所谓茶气,就是茶之所以为茶的物质基础在品鉴时候在人的感官和精神上的综合经验,我们形容茶气,往往用“茶气足不足”、“茶气正不正”“茶气厚不厚”等词语形容,内在原因,主要是茶多酚、咖啡因含量足不足;但是,我们普普通通喝茶人,没法判别什么茶多酚、咖啡因等,有一个简单的感官评价——八字真言:“苦不叮嘴,涩不挂舌”。

普洱茶品茗,以温喝最为适宜,如太热喝,热气盖过了茶气,结果只是血液循环加速而发汗;如果茶汤凉后才喝,凉汤降低了体温,不易引起热感,无法臻至飘然欲仙境界!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有经验的普洱茶品茗者对茶气是特别敏感的,当茶汤饮进口中,就已经能分辩出茶气的强弱,气强者对口腔会形成一种“劲道”的感受。就比如一位中医将某种药材放到口中咬嚼,就能分辨出其药性是热性或寒性的。

喝了茶气强的茶汤,很快就会打嗝,接着有一般热气在胸腹中竣荡、腾然毛孔也因之松弛开放,微汗或汗气徐徐得以舒发。再继续品饮,正如茶仙玉川子所描述的,一直喝到七碗茶时,茶气生清风,使人飘扬欲仙!

品普洱茶,品气为最高境界,只能自身体悟,难以言表。如一定要分,可分为上行气,下行气,中行气等等。同样的茶,每个人体悟都不同,这是人与茶,与自然沟通的一种空灵体悟,只能以心参悟,难以言传言表。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陈韵?


陈韵是一种经过陈化后所产生出来的韵味,比如我们观看一片茶的颜色,直觉会告诉我们,那是新鲜色感,或是陈旧的感觉。在普洱茶领域中,它的陈色也一样是可以品尝出的。但如果要享受陈色所给予的感性美,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品味普洱茶陈韵的知识和经验,是一门独有的学问,无法从品尝其他茶种的经验移转得来,所以显得格外困难和深奥。陈色没有具体标准,完全靠经验的感觉。品酒师手中并没有酒的年份陈化标准,靠酒含在口中,屏住呼吸,凝神静气,来感觉酒的陈韵年期。

品味普洱茶陈色也一样,全靠品茗者的感性经验。每一种普洱茶的陈化历程,都会表现在其层次性的独特口感上,这些独特的口感,就是陈化色味。

学习认识体会普洱茶陈韵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品尝,最好有前辈从旁提示指导。要从不同年代陈期的茶汤中,去寻找不同年份的陈色感觉。陈色只能体会不能言传,如果一定要用言语文字表达,只能作笼统概括的说法,也只限有经验者听了才会引起一些共鸣。

比如说太青了,不够旧;或者说太新了,不够老;或者说太燥了,不够陈。其实从青旧、新老、燥陈的排列,已初步表明了一些陈色的层次概念。如果能从陈色中引起共鸣,得到领会,激发思古之幽情,那么越是陈旧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强烈的心灵之美的震撼,你就能感觉到什么是越陈越香了!

普洱茶的喉头感受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为药用,以后再用来解渴。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紧箍的干涸。喉润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资深的品茗高手,极重视喉润特色;茶商更以喉润特强为标榜,而抬高茶品售价。普洱茶的喉头感受应该能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茶多半是先苦后甘,

勐海芽茶制成的"白针金莲",也是苦底茶汤,它们都能够表现出苦尽甘来的特色。"同庆老号"园茶陈期近百年,苦涩味全消失了,但饮后仍能有微微回甘的喉润,持续甚久,的确是号的普洱茶。早期的"红印"普洱园茶,采用较嫩茶菁制成,陈期已逾50年,有兰香,略有些苦底,多冲泡几开后苦味不再,其回甘则相继不断,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之极品。

品饮到能使喉头润化的茶汤,人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是越喝越想喝。这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效果。

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会有燥的情形。把它装在较宽大的容器中,回存一段时间后,燥感自然会消失。有人将霉变的普洱茶送进烤箱焙火,为的使要去除其霉味;有人在煮普洱茶之前,将茶叶放在茶罐内烤过,以求得香味。

但如果茶焙得过重,烤得太焦,也会造成燥感。一般夏季和秋季采摘得茶菁,多多少少会带有些燥感。茶叶一旦有了燥感,就不能评为好茶,品茗者对燥感是最难以接受得。因为燥得出现,一壶茶即使拥有最优美得特色,也会立即被统统否定掉。

普洱茶的口感描述:如何感受普洱茶的味道


普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并存。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手多半喜欢有适当的苦涩味道;酸味和水味却是大家所不喜欢,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至于无味虽并不是味道,但是习惯性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也是无味之味了!

甜味不仅是小孩儿童喜欢,成年大人也都会对糖而垂涎。但是浓糖甜腻,往往使人又爱又怕,然而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么清雅,不对健康无害,还可以满足心中一时对甜味的馋渴,同时由于淡然甜意,更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

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来越浓。在普洱茶的行列中,红莲圆茶和圆茶铁饼,本来是用同一批普洱茶为原料,但不同的制造方法,这两种茶都有蜂蜜的甜味,是其它普洱茶所不及。

我们普洱茶品茗的爱好者,深深体验到,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汤中的甜味,为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而普洱茶的甜味,都以老树乔木茶菁,生茶而干仓陈化的最好,最能表现甜味。

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而“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先苦极后才能回甘,并带给普洱茶品茗者,那种真道的启示。

普洱茶之所以会有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茶所以能提神醒目,就是因为这些「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了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到回甘喉韵功效。以比较幼嫩等级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如有荷香的白针金莲普洱散茶,或者现在生产比较高档幼嫩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至于对苦味的处理,都是以冲泡方法来控制。同时也视各品茗者对苦味的接受程度,而泡出适当的苦味茶汤。

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哪些刚性的?哪些是柔性的?就是以其苦涩的程度而定,是最具体辨别方法。

茶的涩感是因为含有“茶单宁”成份,普洱茶是大叶种茶菁制成的,所含的「茶单宁」成份比一般茶叶来得多所以新的普洱生茶十分浓郁,也是涩的口感特强。适当的涩感对品茗者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涩会使口腔内肌肉收敛,而生津作用。涩可以增加普洱茶汤的刚强度,也满足口感较重的品茗者。依据我们品茗者的经验所及,生产在云南中部,在猛库、猛弄和凤庆一带的普洱茶,是属于苦底的。冲泡苦味和涩味都需注意其技巧与个人接受度。

酸水

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普洱茶品茗时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

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而普洱茶为什么变成有水味?却没可靠的资料左证。

现在生产的那些比较轻度发酵普洱砖茶,多半是有水味的。水味带给人稀弱败坏而不新鲜的感觉,也是普洱茶品者所排斥接受的。

无味

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的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独有了。虽然普洱茶茶道是参化道家的真道,但同时也处处充满禅机。

普洱茶的协调感指的是什么?普洱茶的协调感指的是什么?


评价一款普洱茶的优劣,我们常用到的指标有汤感、水路、冲击力、韵感、生津、喉韵、回甘回甜以及协调感。如果评价一款茶协调感好,那么这款茶的整体品质也差不到哪去,那么要如何理解协调感这个词呢?

何为普洱茶的“协调感”?

简单来说,协调感就是指口腔感受到香、甘、滑、重、苦、涩、甜的平衡性。像老曼峨原生种的茶叶,虽然它的滋味浓烈厚实、层次丰富,但是在口感上,它的苦与涩其实是不协调的,明显苦比涩长。

生态、工艺上乘的普洱茶,茶汤入口的滋味非常饱满厚实,这不是说它苦味明显或涩感很重,而是指它的汤感、香气、润度、苦涩度互相融合,达到了一种圆融太和的状态。

老班章:一口喝懂普洱茶的喉韵和协调感

以老班章为例,老班章有帕沙种(甜茶)、曼峨种(苦茶)、原生种(最苦),三种茶树自然混生在一片茶园里,形成了一种天然的拼配。如果再有比较好的工艺,你会感觉老班章喝起来的时候协调感简直好到爆表。它的苦、涩、甘韵趋于平衡,你既不会感觉它的苦压过了涩,也不会觉得它的涩盖过了苦,每种滋味都恰到好处。一口茶汤咽下去,喉韵直接穿喉,回苦、回甘、生津以排山倒海之势,齐齐涌来。

普洱茶追求一山一味,一寨一韵,有的地方的茶高香,有的地方的茶高甜,有的地方的茶苦底明显,一款好茶的口感在拥有某一地域特性之外,其他方面也不能太弱,否则口感就会显得淡薄,缺乏层次感。

普洱茶的协调感是什么?


评价一款普洱茶的优劣,我们常用到的指标有汤感、水路、冲击力、韵感、生津、喉韵、回甘回甜以及协调感。如果评价一款茶协调感好,那么这款茶的整体品质也差不到哪去,那么要如何理解协调感这个词呢?

何为普洱茶的“协调感”?

简单来说,协调感就是指口腔感受到香、甘、滑、重、苦、涩、甜的平衡性。像老曼峨原生种的茶叶,虽然它的滋味浓烈厚实、层次丰富,但是在口感上,它的苦与涩其实是不协调的,明显苦比涩长。

生态、工艺上乘的普洱茶,茶汤入口的滋味非常饱满厚实,这不是说它苦味明显或涩感很重,而是指它的汤感、香气、润度、苦涩度互相融合,达到了一种圆融太和的状态。

老班章:喝懂普洱茶的喉韵和协调感

以老班章为例,老班章有帕沙种(甜茶)、曼峨种(苦茶)、原生种(最苦),三种茶树自然混生在一片茶园里,形成了一种天然的拼配。如果再有比较好的工艺,你会感觉老班章喝起来的时候协调感简直好到爆表。它的苦、涩、甘韵趋于平衡,你既不会感觉它的苦压过了涩,也不会觉得它的涩盖过了苦,每种滋味都恰到好处。一口茶汤咽下去,喉韵直接穿喉,回苦、回甘、生津以排山倒海之势,齐齐涌来。

普洱茶追求一山一味,一寨一韵,有的地方的茶高香,有的地方的茶高甜,有的地方的茶苦底明显,一款好茶的口感在拥有某一地域特性之外,其他方面也不能太弱,否则口感就会显得淡薄,缺乏层次感。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如何感受普洱茶的协调性》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