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说禅,感受普洱茶的禅文化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禅茶 普洱茶的文化 普洱茶普洱茶

普洱茶禅茶。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讲得好:“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茶禅一味的中国传统释家禅茶茶道,与道家茶道,同样是中华茶文文化的经典。中国的茶已在世界上备受推崇的今天,国人更应该了解更多茶事,学习更多关于茶的经典。虽然普洱茶茶道是参化道家的真道,但同时也处处充满禅机。以茶说禅,借茶说禅的无我,是一种譬喻,是一种方便,更是一种智慧。初饮苦涩,再饮回甘,饮后余香,这个过程犹如人生。

我们一直在享用茶,从饮茶中感悟人生,难怪禅师眼里的茶,会和佛教里的菩萨一样,在世间做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事业。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茶类中,“普洱茶”最有禅意,慈心如铁不更改,悲愿如水济苍生。正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饮普洱茶在从茶中体味极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了极回甘的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禅茶道来修身养性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大有好处。

禅茶,在日本是“和敬清寂”,在韩国是“和静俭真”,在中国是“和静怡真”。茶类中,“普洱茶”最有“和静怡真”的禅境。这就是普洱茶性宽厚而亮洁,内涵深邃而高雅,虽历经岁月反而越陈越香,更具历史生命。

在中华文化传承的释道思想中,品茗意境是宁静而淡泊。云南普洱茶无论在生长、加工、饮用都十分“平常自然”,不是刻意而做作,也不因赶时髦而标新立异,是实事求是、习以为常、合乎自然的行为和规律。不呈欲望,不强求之,顺其自然,就是天地之间,苍生万物,都有其生死、运行、因果的道理。这些道理,有的是永恒性的“常道”。永恒性的普洱茶是先天自然,而时代性的加工,也符合后天的自然。

普洱大叶茶,在生命最美好的时光,无端地被人掐折,承受晾、晒、炒、揉、捻、蒸、酵、挤、压、烫、泡等,就像菩萨逆来顺受,默默忍辱。饮茶,能够帮助我们这些俗人除懒去惰,醒神益思,茶就像菩萨一样帮助我们建立勇猛精进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品饮者是好是坏,只要他有所需要,茶就有所奉献;和静德怡真,好似菩萨修习禅定。无论热水泡茶即冲即饮,还是冷水泡茶慢慢变浓,茶香依然,如同菩萨以方便法,普度众生!

cy316.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的喉头感受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为药用,以后再用来解渴。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紧箍的干涸。喉润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资深的品茗高手,极重视喉润特色;茶商更以喉润特强为标榜,而抬高茶品售价。普洱茶的喉头感受应该能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茶多半是先苦后甘,

勐海芽茶制成的"白针金莲",也是苦底茶汤,它们都能够表现出苦尽甘来的特色。"同庆老号"园茶陈期近百年,苦涩味全消失了,但饮后仍能有微微回甘的喉润,持续甚久,的确是号的普洱茶。早期的"红印"普洱园茶,采用较嫩茶菁制成,陈期已逾50年,有兰香,略有些苦底,多冲泡几开后苦味不再,其回甘则相继不断,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之极品。

品饮到能使喉头润化的茶汤,人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是越喝越想喝。这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效果。

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会有燥的情形。把它装在较宽大的容器中,回存一段时间后,燥感自然会消失。有人将霉变的普洱茶送进烤箱焙火,为的使要去除其霉味;有人在煮普洱茶之前,将茶叶放在茶罐内烤过,以求得香味。

但如果茶焙得过重,烤得太焦,也会造成燥感。一般夏季和秋季采摘得茶菁,多多少少会带有些燥感。茶叶一旦有了燥感,就不能评为好茶,品茗者对燥感是最难以接受得。因为燥得出现,一壶茶即使拥有最优美得特色,也会立即被统统否定掉。

禅茶一味,如何通过冲泡展现普洱茶最佳的味道?


严格来说,每款普洱茶的味道都不一样。没有完美的普洱茶,却有完美的茶艺师。任何一款茶都有优点与缺点,好的茶艺师在泡茶的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使喝茶的人在喝茶的过程中感受到茶叶最好的一面。

若按叶形来区分口感,茶芽味重,但不耐泡。茶梗味轻,但极其耐泡。都说古树茶相比台地耐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古树茶的采摘茶梗相对多些。

行家在冲泡一款普洱茶之前,往往会仔细观察整个茶饼的外观。除了看条索是否分明,更重要的是看芽头与叶片、茶梗三者之间的比例。高手心中都有一杆秤,观察完茶饼之后考虑泡茶的水温,以及出汤的速度。

新人一定要注意,茶饼是否存在撒面的情况。现在有的奸商会在茶饼表面用比较好的原料,内部实则是大众货。这样的茶在喝的过程中,味道会有非常大的差异。解决方法是,从茶饼背面开始撬茶,撬的过程中按照断面去撬,这样就可有效避免被撒面茶欺骗。

在喝茶的过程中,第一次冲泡就用最标准的方法。这样可以确定大产区,主要是易武、勐海、临沧、景迈这样的地区。至于原因么,既然写着老班章的绵纸里包着的都不一定是老班章,光看绵纸说上当就上当了。别觉得知名品牌不会有问题,反正我是碰过写的是冰岛茶,但怎么喝也喝不出冰岛味的产品来。

既然大产区确定了,那么根据芽头、叶片、茶梗的比例来泡茶。芽头多的茶在洗完茶之后,水温要低些。出汤是否要快,看叶片的比例,叶片比例高,那出汤要快。茶梗比例高,出汤要慢。

现在还有一种橡筋茶,这类产品是芽头与茶梗的组合。以滋味厚重,回味悠长著称。冲泡这类茶叶要注意一点,前快后慢。因为芽头不耐泡,茶汤到后面基本都是茶梗的味道,但是这类茶一般用料都比较考究,所以韵味会很醇厚。不掌握冲泡技巧,是很难喝到这类茶的精髓。

原理虽然易懂,但是泡茶还需反复练习。先拿口粮茶练手,再去冲泡好茶,方不会暴殄天物。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


茶气,对普洱茶品茗具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特色之一。古往今来饮茶品茗者千千万万,有几人真正体会到茶气美妙的境界?一来真懂得品尝茶气者不多,二来有茶气的好茶却得来不易。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也是人们所好奇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的知识吧!

事实上,“气”这一词,用在品茶上并非偶然,中国古代的哲学有把万物人格化的传统,对艺术生活影响更是明显,例如评价绘画有“气韵生动”;评价文章有“文气”、评价书法有“墨气”等;无独有偶,可能是普洱茶给人的感觉太艺术化了,在品鉴它的过程中,茶人们心领神会的想到了“气”——心证了这一说法:普洱茶是有生命的。

但是,茶气是什么?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

简单而言,所谓茶气,就是茶之所以为茶的物质基础在品鉴时候在人的感官和精神上的综合经验,我们形容茶气,往往用“茶气足不足”、“茶气正不正”“茶气厚不厚”等词语形容,内在原因,主要是茶多酚、咖啡因含量足不足;但是,我们普普通通喝茶人,没法判别什么茶多酚、咖啡因等,有一个简单的感官评价——八字真言:“苦不叮嘴,涩不挂舌”。

普洱茶品茗,以温喝最为适宜,如太热喝,热气盖过了茶气,结果只是血液循环加速而发汗;如果茶汤凉后才喝,凉汤降低了体温,不易引起热感,无法臻至飘然欲仙境界!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茶气?有经验的普洱茶品茗者对茶气是特别敏感的,当茶汤饮进口中,就已经能分辩出茶气的强弱,气强者对口腔会形成一种“劲道”的感受。就比如一位中医将某种药材放到口中咬嚼,就能分辨出其药性是热性或寒性的。

喝了茶气强的茶汤,很快就会打嗝,接着有一般热气在胸腹中竣荡、腾然毛孔也因之松弛开放,微汗或汗气徐徐得以舒发。再继续品饮,正如茶仙玉川子所描述的,一直喝到七碗茶时,茶气生清风,使人飘扬欲仙!

品普洱茶,品气为最高境界,只能自身体悟,难以言表。如一定要分,可分为上行气,下行气,中行气等等。同样的茶,每个人体悟都不同,这是人与茶,与自然沟通的一种空灵体悟,只能以心参悟,难以言传言表。

喝禅茶的四种心态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这一种精神决定了禅茶文化具有一种不同于哲学和伦理学的社会化育功能。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功夫。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八个字上,最为恰当;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具有在人生日用事中普遍落实和操作的现实意义。

感恩,用感恩的心态喝这杯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在其中充满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同体不二的精神,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

包容,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分享,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想到人间还有诸多苦痛,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奉献给对方,少一点私欲,多一分公心;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爱。

结缘,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禅茶文化的精神“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将正气溶入感恩中,将清气溶入包容中,将和气溶入分享中,将雅气溶入结缘中;在弘扬禅茶文化的精神和落实禅茶文化,发挥禅茶文化凝集人心、化解矛盾、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弘扬禅茶文化的根本社会价值所在。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滋味?


我们喝茶的时候常常会感叹:这个茶,好滋味,那这个滋味究竟是怎样的?其实滋味一般就是指所谓的口感,茶汤喝进口腔内会产生多种感觉,包含了味道、水性、喉韵、生津等茶滋味,有的是舌头的感觉,有的是喉咙的感觉,还有的是身体的感觉。

如果想要去感受普洱茶的滋味,必定是要调动五官才行。

一、嗅觉

这是最直接和最首先接触到茶的第一感官,茶香袅袅,还没入口就知道是什么香气,有无干湿仓味,大小茶树所表现出来的香气都有细微差别。

二、舌头

甘甜、苦涩、生津,都是要靠舌头去感受的,入口清甜,略带苦味,泛起丝丝涩味等等都是要用舌头感受的。而区别就在于甜是一种味觉,与苦味相对应,舌头上味蕾的分布图中对甜感知的味蕾主要是舌尖。而甘并不是味觉,甘更像是一种回味,且人对甘的感知为口腔的两颊、后段以及舌根、喉头与食道。茶之回甘,是由苦涩造成对口腔的刺激而分泌的唾液与茶汤内含物质的综合作用产生的一种回味。

如果说是收敛性较强的茶,苦、涩味迅速被口腔感觉,又迅速消退,转成甜味;收敛性较弱的茶,苦、涩味则消退得慢,或直接就不会退去。对普洱茶苦味的处理,有时候也可以用冲泡方法来控制。

在选购自己喜欢的普洱茶茶品时主要感觉一下苦在口腔里是否能化,苦能化甜,涩能化甘,层次要多变,如此就是正常的苦涩。反之苦涩停留在口腔,锁定不化,没甜没甘那苦涩味就有问题!

三、喉韵

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紧箍的干涸。喉韵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较资深的品茗高手,也多重视喉韵感受。普洱茶的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四、用身体反应去感受茶气

具体来说,喝茶品茗时随茶汤进入体内使人体微循环运转得以改善,从而使得品茗者除能够感受到强劲口腔感觉外,还能感受到打嗝、排气、热气在体内激荡升腾、毛孔松驰微张、微汗等的身体感觉,很多人常常以这样的体感来评判普洱茶茶气的强弱。茶气在普洱茶品茗中具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要想更好地感受普洱茶的滋味,就得全面调动身体,投入忘我的境界思考和感知,慢慢体会,如此循序渐进才能提升自我对普洱茶的认知。

解析普洱茶的品饮感受


新生普洱是未发酵的茶,不会有太多的粘稠感,所说优质普洱茶的厚,指的是茶汤对舌面和口腔的触感和渗入感,具体表现在味酽、强烈、结实,而转化中次新生茶粘稠是因为发酵而导致的,所以,含着粘稠的茶汤会令人感觉到口腔和舌面之间的空间很充盈,很饱满,因此会有厚的感觉,二者的区别用舌面来感知的话,汤入口的时候,忽略掉口腔的其它部位,将注意力集中到舌面和舌前两侧,新生茶是透过舌面往舌头里面渗,会对舌面以下更深的部份形成触感,次新生茶是在舌面往周围散开,充盈整个口腔,但对舌头没有太大的压力,基本上只对舌面的最表面一层有触感。

苦涩的基础是儿茶素含量比例较高,加上工艺的粗糙而导致,真正优质的普洱茶,从回甘一开始,苦涩就结束,没有舌面附着感,整个口腔有种很甜润的感觉,从茶汤入口到舌面散发感出现的时间,为生津的速度,速度越快,越优,而新制的生茶中若是有很明显的回甜,说明有发酵,并不是茶种或原料造成的,如果说大树茶新生茶清香味甜,那只是个别茶区且有一定树龄早春明前春尖茶特征。

陈化一定年份普洱茶的醇韵香;喝下去后从喉咙里面出来,持续很长时间,很清悠,喉感很深的茶,加上回甘很深,香源也很深,喉咙的感觉比嘴里的感觉较强烈,喉感深且苦涩短淡,汤感厚实的茶,在一定温度和浓度条件下,胸部都会有异常舒服的暖热感。

很多茶喝过后舌面依旧有很长时间的‘附着感’,而这种‘附着感’很多人又将其理解为厚,其实是一种类似舌苔一样的令人难受的感觉,属于很明显的缺点,舌面附着感很强且生津很慢的茶在泡到一定浓度的时候,喝起来会有一种舌面上一直水水的的感觉,很多人以此为润,其实,这恰恰是一种呆滞的感觉。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协调性


经常看到有人说普洱茶入口后协调性较好,然后查询普洱茶协调性的问题,大多数是从“氨酚比”的角度进行分析,什么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说一堆。然而,这些太过专业的东西似乎有些增加普通喝茶者的负担。

在我看来,协调性应该是基于苦、涩、香、回甘等几个基本口感之间的比例正好的舒适感。如果一款茶入口,没有一点涩感,但是却苦得难以忍受,那么这茶肯定是“不协调”的。那么是不是一款茶一定要苦、涩皆有,才是协调呢?当然不是,倘若没有涩感,有轻微苦感但是口腔并不排斥,觉得相对适口,那么我想这也可以算是相对协调的。

再比如,茶汤有苦、涩和香,但是苦、涩化开后,丝毫没有回甘,那么此时口腔内只有香气的话也显得有些单调,那么协调性自然也是有所欠缺的。因此,有些茶可能香气高扬、有的则回甘猛烈,相对来说我们认为这是优点,但相对于协调性来说,这其实是“所占比例太多”的表现。

那么除了相对之间的平衡、不突兀,协调性好的茶应该给人以饱满的感觉。当一款茶的苦、涩、香、回甘、生津、厚度、喉韵各方面都具备了的话,给人的感觉应该不至于单一,而是有些丰富饱满的。

所以,从协调性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必认为茶品的苦和涩就不好,而高香就一定是优点。更加不必盲目的排斥拼配技术,毕竟拼配技术是目前实现普洱茶协调性比较普遍而有效的方法。

普洱茶的陈味,靠什么来感受?怎样感受普洱茶的陈味?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普洱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普洱茶越陈越香,那么这个“陈味”是什么味?怎样感受普洱茶的“陈味”呢?品味普洱茶陈韵的知识和经验,是一门独有的学问,无法从品尝其他茶类的经验移转得来,所以显得格外困难和深奥。

陈味没有具体标准,完全靠经验的感觉。

品酒师手中并没有酒的年份陈化标准,靠酒含在口中,屏住呼吸,凝神静气,来感觉酒的陈韵年期。

品味普洱茶陈色也一样,全靠品茗者的感性经验。每一种普洱茶的陈化历程,都会表现在其层次性的独特口感上,这些独特的口感,就是陈化色味。

学习认识而体会普洱茶陈韵较好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品尝,最好有前辈从旁提示指导。要从不同年代陈期的茶汤中,去寻找不同年份的陈色感觉。陈色只能体会不能言传,如果一定要用言语文字表达,只能作笼统概括的说法,也只限有经验者听了才会引起一些共鸣。

比如说太青了,不够旧;或者说太新了,不够老;或者说太燥了,不够陈。其实从青旧、新老、燥陈的排列,已初步表明了一些陈色的层次概念。如果能从陈色中引起共鸣,得到领会,那么越是陈旧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强烈的心灵之美的震撼,你就能感觉到什么是越陈越香了!

怎样感受普洱茶的“陈”?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陈韵?


陈韵是一种经过陈化后所产生出来的韵味,比如我们观看一片茶的颜色,直觉会告诉我们,那是新鲜色感,或是陈旧的感觉。在普洱茶领域中,它的陈色也一样是可以品尝出的。但如果要享受陈色所给予的感性美,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品味普洱茶陈韵的知识和经验,是一门独有的学问,无法从品尝其他茶种的经验移转得来,所以显得格外困难和深奥。陈色没有具体标准,完全靠经验的感觉。品酒师手中并没有酒的年份陈化标准,靠酒含在口中,屏住呼吸,凝神静气,来感觉酒的陈韵年期。

品味普洱茶陈色也一样,全靠品茗者的感性经验。每一种普洱茶的陈化历程,都会表现在其层次性的独特口感上,这些独特的口感,就是陈化色味。

学习认识体会普洱茶陈韵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品尝,最好有前辈从旁提示指导。要从不同年代陈期的茶汤中,去寻找不同年份的陈色感觉。陈色只能体会不能言传,如果一定要用言语文字表达,只能作笼统概括的说法,也只限有经验者听了才会引起一些共鸣。

比如说太青了,不够旧;或者说太新了,不够老;或者说太燥了,不够陈。其实从青旧、新老、燥陈的排列,已初步表明了一些陈色的层次概念。如果能从陈色中引起共鸣,得到领会,激发思古之幽情,那么越是陈旧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强烈的心灵之美的震撼,你就能感觉到什么是越陈越香了!

普洱茶的口感描述:如何感受普洱茶的味道


普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并存。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手多半喜欢有适当的苦涩味道;酸味和水味却是大家所不喜欢,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至于无味虽并不是味道,但是习惯性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也是无味之味了!

甜味不仅是小孩儿童喜欢,成年大人也都会对糖而垂涎。但是浓糖甜腻,往往使人又爱又怕,然而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么清雅,不对健康无害,还可以满足心中一时对甜味的馋渴,同时由于淡然甜意,更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

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来越浓。在普洱茶的行列中,红莲圆茶和圆茶铁饼,本来是用同一批普洱茶为原料,但不同的制造方法,这两种茶都有蜂蜜的甜味,是其它普洱茶所不及。

我们普洱茶品茗的爱好者,深深体验到,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汤中的甜味,为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而普洱茶的甜味,都以老树乔木茶菁,生茶而干仓陈化的最好,最能表现甜味。

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而“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先苦极后才能回甘,并带给普洱茶品茗者,那种真道的启示。

普洱茶之所以会有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茶所以能提神醒目,就是因为这些「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了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到回甘喉韵功效。以比较幼嫩等级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如有荷香的白针金莲普洱散茶,或者现在生产比较高档幼嫩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至于对苦味的处理,都是以冲泡方法来控制。同时也视各品茗者对苦味的接受程度,而泡出适当的苦味茶汤。

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哪些刚性的?哪些是柔性的?就是以其苦涩的程度而定,是最具体辨别方法。

茶的涩感是因为含有“茶单宁”成份,普洱茶是大叶种茶菁制成的,所含的「茶单宁」成份比一般茶叶来得多所以新的普洱生茶十分浓郁,也是涩的口感特强。适当的涩感对品茗者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涩会使口腔内肌肉收敛,而生津作用。涩可以增加普洱茶汤的刚强度,也满足口感较重的品茗者。依据我们品茗者的经验所及,生产在云南中部,在猛库、猛弄和凤庆一带的普洱茶,是属于苦底的。冲泡苦味和涩味都需注意其技巧与个人接受度。

酸水

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普洱茶品茗时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

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而普洱茶为什么变成有水味?却没可靠的资料左证。

现在生产的那些比较轻度发酵普洱砖茶,多半是有水味的。水味带给人稀弱败坏而不新鲜的感觉,也是普洱茶品者所排斥接受的。

无味

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的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独有了。虽然普洱茶茶道是参化道家的真道,但同时也处处充满禅机。

喝普洱茶的生津感受,你懂几种?


当我们第一口茶汤进入口腔时,不一会儿,不停的有唾液和甜感,这时候产生的滋味就是经常说的普洱茶的生津与回甘。

生津回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普洱茶本来内含物质丰富,主要成分有: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生物碱、维生素、茶色素、芳香物质、皂甙类物质等,也就形成了普洱茶丰富多变的口感。

回甘

甘,就是甜,味道好。

茶叶本身就有苦味,苦,则源于茶汤中的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儿茶素、茶皂素等物质。茶中氨基酸含量越高,就越能够降低苦涩味,提升茶汤的鲜甜度。

生津

津,就是我们常说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可以促进消化,增强养分吸收。

在喝茶时,因为茶中含有的茶多酚、糖、氨基酸、果胶、维生素等物质,可促进口腔排出唾液,这就是“茶生津”。

在品味普洱茶时候,可能一开始会有微微苦涩的感觉,但苦涩化开之后,就会生津。

生津一般也会伴随着回甘出现。可以说,品质越好的茶,生津出现得越快,时间也越持久。

很多人知道喝好茶会出现生津,但很多人却不知道生津也有几种感受!

1、两颊生津

当口腔内膜尝到茶汤后,因为茶多酚的刺激,会引起口腔内两侧内壁紧束收敛,形成涩感以及分泌出唾液,这种情况所造成的生津属于“两颊生津”。

但并非所有的涩感都会生津,“涩而不开”就是不能生津的涩感。两颊生津所分泌的唾液通常是比较多而强。

在口感上会觉得比较温和且回甘,有时生津太多还会有口水积得太多的现象。

2、舌面生津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唾液是由口腔内壁和舌头底部分泌出来的。舌面负责味觉的功能,没有唾液腺。

但茶汤经过口腔后,口内唾液会慢慢分泌出来。

这种分泌不像两颊生津那样急促强烈,而是更柔和一些,会感觉到舌头上面非常湿润柔滑,好像在不断地分泌出唾液,然后流到舌头两边口腔。

但由于生理构成,舌面生津应该是其它处生津,然后蔓延到舌面的一种交叉感受,所以缓和而不迅猛。

3、舌底鸣泉

一般而言,两颊生津常遇,舌底鸣泉虽然表述生动但比较难遇。

茶汤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下会清晰地感受到不断有津液生成,像冒出细小泡泡,如同泉水涌动的感觉,这就是舌底鸣泉现象。

还有一种技术性的“舌底鸣泉”:

当茶汤入口时,将口腔上下尽量空开,也就是上下牙床张开。闭着双唇,牙齿上下分离,增大口中空间。

同时口腔内部得以松弛,舌头与上颚接触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汤得以有机会浸到下牙床和舌头底面部分。

当要吞咽时,口腔必须缩小范围,将茶汤压迫经过喉咙,吞下了肚子。

在口腔缩小过程时,舌头底下的茶汤会被压迫而出,并产生泡泡的感觉,这样的现象也叫“鸣泉”。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饮茶,喝任何饮料时都可以这么做。

了解到这三种生津的现象,品饮好茶时,就可以文艺具体地描述生津感受啦!

以茶香品普洱茶


中国人素来喜爱喝茶,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从古代发展至今,茶品众多,组成了如今六大茶种,在六大茶种里又有几十种名茶。当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品鉴方式,也蕴含了不同文化寓意。在众多的茶品中,普洱茶成为了众多爱茶之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那么这样的一款茶要怎么品鉴呢?

品鉴普洱茶,第一步就是看茶的成色。茶汤颜色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茶品的好坏,泡茶后第一就是要看看茶的汤色如何,按照不同的汤色对茶有不同的分类,就普洱生茶来说,黄绿色为新茶,橙红、石榴红等为醇化期,而酒红汤色则是陈茶。茶叶放置的时间越长,其成色越好,口味越香醇。

品茶的时候接着就要能够看茶叶泡出茶汤的透明度,上好的茶汤呈清晰、透明感,让爱茶朋友们不由心神动荡,被这样澄澈纯净的茶汤所吸引。同时,在品茶叶的透明度时候也要闻茶香,从基本品茶方式来看,不成熟的茶叶会有青草、花香等味道,而比较好的茶叶则有蜜香的味道,甜甜香香的,沁人心脾。此外一些特殊的茶叶会有特殊的味道,比如干菌香、果胶香等,品尝起来味道也别有一番风味。

当然最重要的品普洱茶方式是用舌尖来感受,味道是否香醇,是否具有甘酸味道,茶叶分为苦甘之味,好的茶叶有一番甘甜的味道,让人不由产生一种心神舒适感。不过品茶还是品心,有好的心态,品出的普洱味道更有不同。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以茶说禅,感受普洱茶的禅文化》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普洱茶禅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