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是酸还是碱?纯净水是否适合用来泡茶?

发布时间 : 2019-12-04
红茶适合用什么茶具冲泡 老白茶适合用紫砂壶泡吗 白茶是否是凉性的还是

红茶适合用什么茶具冲泡。

茶汤是酸还是碱?有些茶友或许会说“茶不是碱性食物么,茶水自然应该是碱性喽”。究竟茶汤是酸还是碱,还是要经由实验得来。

实验环境:

相对湿度:75%,气温:25.8℃,气压:881.1hPa

实验茶品:

①2014春古树生毛茶,②2014宫廷普洱熟茶,③2006年古树生饼茶

实验方法:

每种茶品取茶8g,采用100cc盖碗,开水冲泡不洗茶,每道茶汤闷泡30秒,每道之间歇茶一分钟。合计出茶五道,待茶汤降温至室温后以pH笔和TDS笔检测茶汤的pH值和TDS值。

实验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生、熟茶和老茶的冲泡结果,茶汤均呈现弱酸性,可见,茶水是酸性这一结论是毋庸置疑的。

茶叶析出物中含有许多有机物呈现酸性,大家熟知的茶叶析出物——植物碱,它的酸碱性也并非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无机碱的规律不同,植物碱有呈碱性的,亦有呈中性甚至酸性的。所以茶汤酸碱性仍需以实际检测结果为准。

那么是否就可以认为茶是”酸“性食品了呢?实际上坊间所谓的”酸碱性食品“本身就存在争议,同时它与化学上的酸碱性并非同一体系。化学上液体酸碱性直接通过检测得出,而所谓”酸碱性食品“的”酸碱性“系指其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物的酸碱性,两者不可混同。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茶品品饮口感以”香甘滑重酸甜苦涩“八要素平衡为上,但这里的”酸“属于”酸味“,与化学上的酸碱性也不是一回事。实际中许多呈现酸性的物质未必有酸味,而呈现酸味的物质也未必具有酸性。

cy316.Com精选阅读

水之要|茶汤是酸还是碱?


茶汤是酸还是碱?有些茶友或许会说“茶不是碱性食物么,茶水自然应该是碱性喽”。究竟茶汤是酸还是碱,还是要经由实验得来。

本次实验我们采用与之前【水之要】纯净水是否适合用来泡茶?近似的实验器材与环境。

实验环境:

相对湿度:75%

气温:25.8℃

气压:881.1hPa

实验茶品:

①2014春古树生毛茶

②2014宫廷普洱熟茶

③2006年古树生饼茶

实验方法:

每种茶品取茶8g,采用100cc盖碗,开水冲泡不洗茶,每道茶汤闷泡30秒,每道之间歇茶一分钟。合计出茶五道,待茶汤降温至室温后以pH笔和TDS笔检测茶汤的pH值和TDS值。

实验结果:生、熟茶和老茶的冲泡结果,茶汤均呈现弱酸性,可见,茶水是酸性这一结论是毋庸置疑的。

茶叶析出物中含有许多有机物呈现酸性,大家熟知的茶叶析出物——植物碱,它的酸碱性也并非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无机碱的规律不同,植物碱有呈碱性的,亦有呈中性甚至酸性的。所以茶汤酸碱性仍需以实际检测结果为准。

那么是否就可以认为茶是”酸“性食品了呢?实际上坊间所谓的”酸碱性食品“本身就存在争议,同时它与化学上的酸碱性并非同一体系。化学上液体酸碱性直接通过检测得出,而所谓”酸碱性食品“的”酸碱性“系指其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物的酸碱性,两者不可混同。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茶品品饮口感以”香甘滑重酸甜苦涩“八要素平衡为上,但这里的”酸“属于”酸味“,与化学上的酸碱性也不是一回事。实际中许多呈现酸性的物质未必有酸味,而呈现酸味的物质也未必具有酸性。

在“石昆牧老师专栏”观茶的次第中曾提到,喝茶应以无害为基本,以“好喝”为出发点,茶汤的酸碱性既然与健康无碍,那么聊作茶友席间谈资,也是极好的。

老杨说茶:好器、好水泡出好茶_纯净水可以泡茶吗?


讲品茶,我们就离不开茶叶、茶具和泡茶的水。泡茶其实就是茶叶在茶具中用水溶解释放的过程。

中囯茶文化发展了二千多年,饮茶的先辈从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茶具和水对茶叶冲泡味道的影响,非常重视茶具与水的品质,并且形成了相对成体系的认知。什么样的茶具,什么样的的水,冲泡什么样的茶,大有讲究。

唐代的茶圣陆羽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历时二十六年写作完成了《茶经》。《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其中,卷中: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卷下: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并为各种泡茶用的水评出了等级:“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他认为山泉为上等水,江河中心的水为中等水,井水为下等水。

宋徽宗赵佶所著茶学专著《大观茶论》,充分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立足于当时代的发展水平,全面介绍了茶的有关知识。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此书中,共有“罗碾”、“盏”、“筅”、“瓶”、“构”、“水”七篇论述的是茶具与水,占全书篇数的三分之一,可见宋代人是多么重视茶具与水在饮茶中的作用。其中,赵佶认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这对我们这些茶人而言,依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大名著中,曹雪芹的《红楼梦》也有着大量清代文人饮茶习俗的描写。第四十一回写道:“贾母接了,因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用“雨水煎茶”还见于第111回。用“雪水”煎茶,《红楼梦》中也写到两处,一是第23回宝玉写了春夏秋冬季即事诗,其中《冬夜即事》诗云“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说明用“新雪”水来烹茶。第二处仍是第41回,是妙玉论茶道的一段精妙的文字:“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天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说到《红楼梦》的茶具,第四十一回中的另一段话特别有意思。“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可以看出在清代中期明代成化窑的五茶具已经是尊贵无比,官窑的茶具也是身份的象征。

讲完古人的经验总结,讲讲老杨的亲身体会。老杨认为有好器、好水才能泡出好茶。

茶具是茶与水融合必须接触的容器。因为茶具胎土、釉料、烧制工艺、器皿造型等因素,不同的茶具对茶汤的香气、口感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杯、壶、盖碗、公杯、烧水壶等,只要是接触茶与水的茶具,都可能对茶汤的香气、味道带来变化。

茶桌上,一直流传着这样几种关于茶与茶具的说法:潮汕乌龙配红泥壶;台湾岩泥茶具适合泡岩茶、普洱熟茶;一把紫砂壶只能泡一种茶;铁壶、银壶改善水质、某些釆用现代新材料、新工艺的茶具会泄茶汤......这些说法讲的都是茶具与茶汤囗感的关系。

老杨为了验证不同材质、工艺的茶杯是否对茶汤的口感产生影响,曾经做过一个不严谨的实验。2013年的冬天,老杨将手中的台湾天目釉杯、八十年代紫砂杯、加了玛瑙粉做釉料的汝窑杯、台湾老岩泥手工杯、07年产的龙泉青瓷杯、10年景德镇大牌青花杯,还有一只朋友的宋代天目盏,对一款景迈山古树生茶和某知名品牌07年生产的熟茶品饮分辨细微差别。经过一个下午的仔细品饮,发现不同材质工艺的茶杯对茶汤的口感影响非常明显。宋代古董天目盏的口感最好,老紫砂杯的口感最接近茶的本味,台湾天目釉的茶杯杯底留香最好。其中,最有趣的是一只台湾老岩泥的杯子,熟茶汤注入后放置十五分钟,茶香、茶色还在,茶味却淡了许多。

从另一个角度讲,一套造型优美、制作精细、雅致脱俗的茶具,赏心而悦目,也能够给品茶人带来心情上的愉悦,更好的品鉴茶中的香气与滋味。

水是茶叶香气味道载体。好水泡出好茶,真水无香。只有好水才能展现茶叶的真味。老杨走过中国很多地方,喝过很多地方的茶,始终觉得还是天然优质矿泉水泡茶最好喝。但是,选泡茶的水还是要因地制宜。在东北的时候,发现长白山的深层矿泉水最适合泡茶,在苏州发现东西山的深层矿泉水最好,在云南勐海发现山泉水最好......同地区的茶友其实用不着纠结于产自哪里的矿泉水泡茶最好,只要找到当地无污染、优质的、自己喜欢的矿泉水泡茶就好。找不到优质矿泉水泡茶水也不要紧,大品牌的纯净水往往也能展现出茶的真味。

试茶先试杯,试茶先试水。只有充分了解了手中茶具和泡茶水对茶叶香气味道的影响,才能更准确客观的评判冲泡茶品的状态。老杨建议各位茶友,在试一款新茶时,一定要用熟悉常用的茶具和水来冲泡,才能更好的品鉴出这款茶的真味。

普洱茶汤浑浊是好还是坏?


1、泡茶注水过猛过急:

水流的急缓主要影响到滋味和香气和汤感之间的协调关系,急的水流令茶叶旋动,茶和水在接触第一时间的相对高温下浸出融合度高,且和空气摩擦程度增加。因此,茶汤中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明亮,还会稍显浑浊。不仅会令香气高扬,也会使得茶汤的厚度和软度则会相应下降。

2、新制熟茶马上冲泡:

茶叶本身的嫩度是影响茶汤浓度的又一因素。茶叶嫩度越高,越容易出现茶汤浑浊的现象。

季节也是影响茶汤汤色的一大因素。在比较潮湿的季节,冲泡熟茶也会出现茶汤浑浊的现象。

所以新熟茶泡出来的汤色是比较浑浊的,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普洱熟茶本身的茶性渐渐地趋向稳定,这时泡出来的汤色就较为明亮了。

3、发霉过、仓储通风不良:

茶叶霉变一般是指茶叶中长出白毛,闻之带有霉味,严重霉变的茶叶会腐烂结块,上面长出绿毛,普洱茶还会有黑色的霉变。

茶仓里的普洱茶在后发酵阶段会不断排出一些代谢物“气息”,这种代谢物“气息”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及时把它排放出去。但是若长时间不给茶仓通风透气,任凭这种“气息”累积的话,时间长了,在温湿度的辅助作用下,杂味就产生了,甚至还会演变成霉味。

那么在冲泡的时候,霉变、腐烂结块、杂味这些不好的物质在一起,会呈现在茶汤中,就会使得茶汤变得比较浑浊。

4、茶叶上显毫多,绒毛较多:

茶毫多的茶,经冲泡后,于茶汤里的绒毛,此时称之为茶绒。一般情况下,新茶茶毫多的,开汤后茶汤内的茶绒较多,茶汤较浑,不明亮,即便是原料非常好的也要到第五泡以后才慢慢变清澈明亮;而有一定年份的普洱茶,经仓储陈化等一系列过程的转变,即便是茶毫多,开汤后茶汤也是非常透亮的。

5、撬茶太碎,或投茶的碎茶末较多:

不同的紧压茶有不同的撬法,撬茶撬不好会导致撬得太碎,那么在投茶的时候碎茶末就会较多,那么冲泡的时候茶汤中碎末也就相对较多,自然茶汤会浑。

因此,不管是生茶还是熟茶或是某种形状,在撬茶的过程中,都要尽可能慢一点,沿茶叶的间隙和茶叶条索的纹理方向来撬,这样可以把茶撬得更完整,不会把茶撬得太碎,更有利于冲泡,更利于茶汤的观赏程度。

6、品质越好的普洱茶,越容易出现“冷后浑”现象:

“冷后浑”,其实也就是茶乳酪;其物质基础是茶黄素、茶红素与咖啡碱的络合物。这种络合物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温度高时溶解,温度低时(40摄氏度以下)呈乳凝沉淀状态。

冷后浑的程度、色泽往往与茶的品质有很高的相关性。冷后变浑的现象,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上常有表现,而且只出现在高档晒青毛茶的汤色里。因此,品质好的普洱茶,越容易出现“冷后浑”现象。

科学解读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生物碱、氨基酸


多酚类:是茶叶中的最重要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约占干茶的1/3左右。茶多酚按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四类:①儿茶素;②黄酮及黄酮醇类;③花白素及花青素;④酚酸类及缩酚酸类。茶多酚中儿茶素约占60%~80%,含量最高。

茶多糖:茶多糖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并结合有大量的矿质元素,称为茶叶多糖复合物,简称为茶叶多糖或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茶多糖由糖类、蛋白质、果胶和灰分等物质组成,老叶含量比嫩叶多。分离纯化后的茶多糖的紫外吸收图谱表明茶多糖中存在蛋白质,即茶多糖中多糖与蛋白质呈紧密结合态,是一种糖蛋白。茶多糖(TPS)主要由Ara、Gal、Glc三种单糖组成,这三种单糖在绿茶TPS中摩尔比例近似2:2:1;在乌龙茶TPS中摩尔比例近似2:3:1;在黑茶TPS中摩尔比例近似1:3:2;在红茶TPS中摩尔比例近似3:4:1。绿茶和乌龙茶TPS的糖醛酸含量在17%~23%之间,而黑茶TPS和红茶TPS的糖醛酸含量分别为6.23%和1.95%。

生物碱:是茶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占茶叶干重的3%~5%。茶叶含有生物碱十余种,以咖啡碱的含量最高。咖啡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具有提神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常和茶多酚成络合状态存在,与一般游离态的咖啡碱在生理机能上有所不同。全发酵茶中的咖啡碱与茶色素能够形成络合物,因此其兴奋性较弱。全发酵茶尤其是普洱茶熟茶,经过生物酶氧化和微生物酶转化的作用,茶多酚与茶多糖、蛋白质等很多大分子共价结合形成茶褐素,咖啡碱与茶褐素类物质络合,抑制了咖啡碱的兴奋刺激作用,这也是全发酵茶不影响睡眠的最重要原因。

氨基酸:茶叶中含氨基酸30种,总含量为3~5%,包括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茶叶中的赖氨酸、苏氨酸和组氨酸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智力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增强人体对钙和铁的吸收。在绿茶中值得一提的是茶氨酸。茶氨酸(L-Theanine)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茶氨酸是谷氨酸γ-乙基酰胺,有甜味。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种、部位而变动。茶氨酸在化学构造上与脑内活性物质谷酰胺、谷氨酸相似,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份。茶氨酸含量约为新茶的1~2%左右,其含量随发酵过程减少。

附录:你对茶氨酸、γ-氨基丁酸的功效知多少

关于茶活性因子中的茶氨酸,茶叶中含氨基酸30种,总含量为3~5%,包括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

茶氨酸对中枢神经递质活性的影响:茶氨酸可以明显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提高脑内多巴胺生理活性。多巴胺是一种活化脑神经细胞的中枢神经递质,其生理活性与人的感情状态密切相关。茶氨酸对精神和感情的影响无疑部分是来自对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生理活性的作用。当然饮茶抗疲劳作用也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来自这一效果。茶氨酸会直接影响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内中枢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活性。

茶氨酸的降压作用:一般认为人体血压的调节是受中枢和末梢神经递质儿茶酚胺及5-羟色胺分泌量的影响。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证明茶氨酸能有效的降低大鼠自发性高血压。茶氨酸显示出的降低高血压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安定作用。而这种安定作用则无疑会有助于身心疲劳的恢复。

茶氨酸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在按照明灯开关的同时随之提供食饵的一种动物学习实验的研究中发现每天经口服用180mg茶氨酸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目前很多研究证明茶氨酸的这种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是来自活化中枢神经递质的结果。

茶氨酸旷怡身心作用:早在1975年,木村等人曾报告过茶氨酸具有缓和咖啡因引起中枢过度兴奋作用。虽然,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多于咖啡和可可,但由于茶氨酸的存在使人们在饮茶时享受到一种咖啡和可可没有的旷怡身心的感觉。

γ-氨基丁酸: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是γ-氨基丁酸(GABA),GABA也是茶叶的氨基酸之一,是在谷氨酸脱羧酶作用下脱羧后形成的。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参与脑的生理活动,具有安神、催眠等作用。对维持大脑健康有一定效果。GABA几乎存在于所有茶类的鲜叶中,但含量较低,在绿茶、乌龙茶以及未发酵的普洱茶,其含量仅为20-35mg/100g(干茶),不能产生任何安神和催眠等功能性作用。在普洱茶熟茶中,在经过厌氧发酵后,尤其是二十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和陈化期达到三年以上的熟茶,其GABA含量却高达135mg/100g(干茶)。

为什么说茶汤冷后混是好茶?普洱茶冷却后是否会浑浊?


经常听到人们在喝茶的时候会说起,普洱要热饮,那么,普洱茶冷却之后,是否会有什么改变呢?下面去详细的了解一下。

冷后混

首先茶汤的颜色,不论是生茶,熟茶。茶汤颜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茶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以及茶褐素。顾名思义,茶汤颜色由茶素颜色所决定,不论生茶,熟茶,一定都是茶色适中,亮度均匀的茶色为上乘,一个茶,茶黄色与茶红素的含量适中,茶色自然深浅适中透亮,茶褐素多了,茶色深浅不适度。只有好茶才具备好汤色,这样解释,不难发现,好的茶,茶汤中,基本就含有茶黄素与茶红素。

茶叶中,还含有咖啡碱,这影响着茶汤的口感滋味。当一款尚且能算是好的茶,茶汤中茶红素,茶黄素,咖啡碱三种物质的络合物,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溶于水和产生沉淀。刚刚冲泡出汤,茶汤透亮,当茶汤冷却,茶汤变浑浊,是因为络合物在水温低于40度时,便不溶解,产生了沉淀。

所以为什么说茶汤冷后混是好茶?

冷后酸

就普洱茶正常的滋味来说,酸,和馊一直是不好的形容词,这里的酸,有两种情况:

熟茶酸和生茶冷后酸。熟茶经过发酵,过于高温促使茶多酚和酶产生不好的转化,产生酸类物质,这是发酵时候除了问题。

而生茶冷后酸,原因是何种呢?生茶不经过发酵,却有酸味,是因为在鲜叶下树的时候,很多茶农,初采不到位,一般情况,茶农是用竹箩或是棉麻布袋,随身带着采鲜叶。便于鲜叶透气。

还有一些茶农,则使用编织袋,鲜叶采摘下,长时间的捂压,鲜叶难以透气,高温,加之自身水分的散发,鲜叶一定程度就轻度发酵了。

或是在制成干茶之后,干茶此时含有水分在百分之4——6以上,这时很多茶农也用编织袋装茶,不透气,加上回潮,很容易就产生轻度发酵,这些都是可能形成生茶冷后酸的原因。

因为茶叶的转化,其实就是多酚类和酶类物质的转化,正常转化,就形成茶叶的正常滋味口感和香气。非正常转化就形成一些入口的异杂味。不管原料有如何的好,在鲜叶下树后的每一步都对于后期的茶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泡茶时茶汤要不要留根?


很多人在泡茶的时候,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茶汤要不要出尽?”有茶友问:“不是说健康饮茶要“茶水分离”吗?怎么我看有人用玻璃杯或者大壶泡茶时,每次添水时茶杯中会留三分之一的茶汤?”还有茶友问:“我用紫砂壶泡茶,要是没有把水倒干净,是不是就叫做坐杯呢?坐杯和闷泡有怎么区别呢?”其实上面的问题,都牵扯到茶叶冲泡时的几个概念,分别是“留根”、“坐杯”和“闷泡”。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又有哪些适用范围?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涨涨知识。

什么是“留根”

留根指的是:每次倒出茶汤时都留一部分茶根(也叫汤底)在冲泡茶器中,然后注水冲泡下一道。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滋味得以延续,风味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

“留根”泡法常见于冲泡滋味浸出率很高、且不怎么耐泡的茶叶。留多少由茶性及茶量定。有出六分留四分,也有出七分留五三分等。

1、最常见的就是用玻璃杯泡绿茶或新白茶的时候。

比如在用玻璃杯冲泡绿茶、白毫银针、白牡丹时,我们会留下部分茶汤,以延续茶叶鲜爽甘醇的味道。

留部分茶汤在杯中,相当于延长了茶叶在水中的冲泡时间,可以使下一泡茶汤有着更好的口感体验,也可以均匀茶汤浓度,避免出现前几杯柔滑鲜香,后几泡变宛如白水般的窘境。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用盖碗泡绿茶时,可不可以采用留根泡法?”

如果用白瓷盖碗泡茶,不建议茶友们用留根法,最后几滴茶是精华成分,如果没倒尽,茶汤浓度不够;如果用留根法,茶叶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因为泡得过久而苦涩。

2、除了玻璃杯,用大壶泡花茶和红茶,也是使用留根泡法。

试想一下,那么一大壶水闷泡茶叶,茶叶的浸出率估计到达80%,甚至更高,如果不留下部分茶汤做“底料”的话,估计第二壶茶,就没有喝的欲望了!

3、煮茶时的“留根”。

煮茶,就是把茶煮着来喝。煮茶过程中,茶和水直接接触,经过短时间的沸腾之后,茶叶中的物质析出,溶于茶汤,形成独特的风味。

以煮老白茶为例,每次出汤时不要把茶汤都倒干净,留下一部分以备续水之用。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一壶煮出来的老白茶滋味甘醇、柔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如果每煮一壶茶,都把茶汤倒干净,茶汤的浓度会很快下降。很可能出现喝第一壶茶还带有浓郁的枣香、药香,等到喝第二壶茶时就只剩下粽叶香,到第三壶时口感就会很清淡而没有太多的滋味了。

“坐杯”

从字面上讲,“坐杯”就是让茶叶坐在杯子里。

实际上是等待茶叶中的物质析出,让这些滋味物质均匀扩散而延缓出汤的时间。

平时我们泡茶时坐杯,往往是因为茶汤变淡了,喝在嘴里没啥滋味。

但看茶叶,它还没有完全舒展,丢了又很可惜。

这时候,我们就会延缓出水的时间。至于延缓的时间,要根据茶汤的浓淡情况判断。

如果是冲泡岩茶,到第四泡时建议延缓10秒左右出水,茶叶和水多接触一会儿,滋味释放会多一些。

如果到了第八泡,坐杯的时间会更长一些,约1分钟。

坐杯和闷泡,是不一样的性质。

“闷泡”

闷泡,可理解为“闷+泡”。

闷,指的是密闭,使不透气。要形成闷的条件,一定是要有一个密闭的空间。

泡,即茶叶浸泡在水中。

我们平时所说的闷泡,就是加够水之后,盖上盖子闷泡,至少3分钟时间。

比如用紫砂壶、盖碗这类有盖的茶具,都可以达到闷泡的效果。

闷泡,其实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容易让茶叶的缺点呈现。也是茶叶评审常用的手法,一般评审茶叶,乌龙茶用2分钟+3分钟+5分钟,其他茶类,闷5分钟。

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么缺点,就会加盖闷泡,等到茶汤凉了,再倒出来品尝,寻找茶叶的缺点。

有的茶友泡茶时,忽然有事要离开几分钟,没来得及出水,茶叶闷泡在紫砂壶、盖碗里,把茶叶里最最深层次的物质都激发出来。茶汤会变得苦涩、浓烈,对人体的刺激过大,极度影响喝茶体验。

有意或无意

留根和坐杯,都是有意而为之,目的性极强,就是为了让茶更好喝。

闷泡,是一种有意或无意间的一个比较极端的做法,比如审评茶叶时就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呈现茶叶的缺点。

“留根”、“坐杯”、“闷泡”,分清这些词,在我们真正冲泡茶叶时,可以正确对应上冲泡手法,泡出纯正的茶汤。

网上那些漂亮的茶汤图是泡出来的还是拍出来了?


很多朋友都羡慕人家拍的普洱茶汤色,要么红浓明艳,犹如红酒般吸引人;要么明黄透亮,看似琥珀;再看自己泡的汤色,要不熟茶泡成酱油汤,要么生茶泡得浑浊不堪,那人家和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呢?今天就给大家说下!

首先我就先说一下汤色冲泡难度比较高的熟茶吧!想泡出红酒色的普洱熟茶必须注意到这几点:

1.份量,离开份量谈冲泡都是流氓,为什么有时同一款茶同一个人冲泡结果却不一样,往往最容易出现的原因就是在份量上面,很多朋友手感没练出来前,投茶比较随缘,有时10g多,有时却不足5g,而且普洱茶紧压程度不一,同样面积大小的茶,重量相差甚远也是常事,所以想泡好茶第一步就是称茶(针对新手朋友,玩久了对重量还是有模糊认知的),一般茶水比1:30,200ml盖碗我们投茶量是6g-7g。

2.器皿,为什么要强调器皿呢,因为器皿不合适很容易把茶汤冲得浑浊,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茶滤、公道杯、还有茶杯,茶滤用于过滤茶水中的渣和茶碎,使茶汤色更为纯净,公道杯用于避免茶叶长期浸泡,过浓或过淡,茶杯就尽量选择白瓷或透明的(玻璃等),这样通过对比色泽表现得更明显。

3.撬茶,这个比较容易说明,就是撬茶需要技巧,为了冲泡得更好,尽量别撬出太多茶碎,使条索保持相对完整,也不是茶碎多完全冲不出,只是茶碎越多,对你的技术要求越高!

4.茶叶的发酵程度和所处时期,对应熟茶来说茶叶质量对汤色的冲泡影响相对还是没那么大,一般熟茶只要手法可以,酒红色完全是可以“造”出来的,发酵程度轻的其实泡出酒红色越容易,重发酵更容易冲出酱油汤,各位朋友不信的可以自己去试试。对于汤色澄明度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普洱所处时期,可以明确一点就是新制茶叶,汤色更容易浑浊,还有转化期的大仓茶没有醒茶也容易浑浊。

5.冲泡手法(重点),冲泡手法绝对是茶好喝不喝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熟茶的水温,是否水温不足,是否高冲急冲(很多冲惯乌龙等朋友都有这个错误,熟茶是不讲究高冲急冲的,手法尽量要轻缓,别造成太大的激荡,一急很容易浑浊),闷泡时间掌握是否合适,茶水每泡之间是否沥请(不要留根),这一点都是要经验积累和针对茶品特点进行冲泡,又很难展开详谈,但是这点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汤色冲不好,第一点就应该考虑自己手法有没问题。

6.其他因素,常见冲泡期间被翻茶底,基本翻过之后你会发现茶味都走样,更别提茶汤会浑浊呢!所以这些因素一点要尽量避免!还有常见的普洱冷后浑等迹象。

接下来给大家说下生茶如何冲出明黄透亮的汤色:

1.年份,生茶想冲出黄亮的汤色一定是要有一定年份的,没有年份你会发现汤色是偏黄绿的(就是比较青),一般正常完全新茶的转化,要有明黄色(金黄)没有3年以上的陈化是冲不出的(广东仓为例),所以大家可以注意下这点。

2.茶叶质量,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后成品茶的茶汤也或多或少表现出来,或浑浊或偏红等等。

3.茶叶撬茶的手法,尽量保持条索完整,别出现太多茶碎。

4.器皿,这点参照熟茶器皿那点。

5.冲泡手法,这点就和熟茶有差异了,相比熟茶要保持平缓的手法不一样,生茶可以略为激进,还有生茶的闷泡时间和倒清每泡茶水等等技巧,都需要练习,但总的来说,生茶汤色表现冲泡手法的影响因素远没有熟茶大。

6.其他因素,还是那个话题,不要冲泡期间翻茶底。

其实网上很多图片都是摆拍的,常见的熟茶汤色大多都是浓茶注水,人工调控出汤色来的,生茶或者根本就不是那款茶的汤色,但是对于真正想冲泡出好汤色的茶友,上面说到的基本就是汤色好坏的关键,特别是冲泡手法这点还是要多练,多总结,很难在

茶叶中的咖啡碱


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有40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内含物质有:蛋白质、生物碱、氨基酸、茶多酚等。

今天我们说说茶叶生物碱中的主要成分咖啡碱,咖啡碱最早在咖啡中被发现,随着对茶叶的研究发现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比咖啡中的含量高,咖啡中咖啡碱的含量为1%-2%左右,而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为2%-5%左右。约占到了茶叶生物碱总量的95%以上,与茶叶氨基酸一样,均为茶树氮素循环的重要物质。实际上,咖啡碱与茶树的生长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茶叶新稍哪里生长旺盛,哪里的咖啡碱含量越多;茶树哪个季节长得快,哪个季节的咖啡碱含量就多。茶树新稍,越嫩的部位,含咖啡碱越多,随着生长的时间的增加咖啡碱会被分解,因此越老的原料,含咖啡碱越少。夏季气温较高,茶树生长最旺盛,夏茶所含咖啡碱最高。

普洱茶大部分属于大叶种茶树,且日照时间、温度等都比较适宜茶树生长,其咖啡碱的含量为茶叶中最高,相比其他地区、种类的茶叶口感偏苦涩,特别是新生茶。

咖啡碱会分解,还在继续生长的茶树其在生长过程中咖啡碱会自动分解,主要途径为:咖啡碱或其他嘌呤碱----尿酸----尿囊素----尿囊酸----尿素-----二氧化碳(气体)。但咖啡碱进入人体后的转化就不一样主要如:咖啡碱或其他嘌呤碱——黄嘌呤——尿酸。需要经过人体代谢带出体外。

咖啡碱具有提神、清热降火镇痛的效果,过量的摄入咖啡碱会造成兴奋、抽搐等反应,因此不宜摄入过度的咖啡碱。咖啡碱易溶于热水,研究中证明在茶叶浸泡1.5分钟左右茶叶中60%以上的咖啡碱就被浸泡出来,浸泡后可降低茶叶的苦味还不会影响茶叶中其他对人体有益内含物质的摄取。

喝茶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科学合理的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健康收效。

茶汤滋味与泡茶人的“气”有关?


最近,听到茶圈里有一种很有趣的说法:每个人都有一种“气”--性格、气质、心情、磁场的结合;因为“气”不同,所以每个人冲泡出的茶汤滋味、气韵都会有所差别。

搞得很玄乎的样子……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不妨从更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说,不同的人在相同条件下,冲泡同一款茶,会泡出不同的茶汤效果。

水温把控

水温作为影响茶汤滋味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汤感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同一款绿茶,80℃的水和90℃冲泡出的茶汤,滋味特点是完全不一样的。高温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使茶汤变黄,滋味较苦。

那么,不同的人在冲泡同一款绿茶时:由于时间把握能力上、凉水时长上都不同,导致冲泡时的水温不同,进而影响茶汤滋味。

茶叶冲泡时,注水有很多讲究。高冲低冲、水流粗细、注水力度、是否定点、是否对准茶叶、注水多少等等,都会影响茶汤口感。

比如说,高冲会激发茶汤香气;细流会减缓水对茶叶的冲击力度,并降低水温;注水力度大会使得茶内物质快速析出,茶汤变苦;沿杯壁定点冲泡对茶叶损伤小,茶味柔和;注水满会稀释茶汤浓度;等等。

出汤把控

用盖碗泡茶举例:盖碗出汤速度、出汤口的大小、茶汤有没有出净,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

例如,出汤速度慢,茶汤会更加浓郁;出汤口小,茶汤流出缓慢,茶叶浸泡时间增加,也会使茶汤更浓;茶汁有残留,不仅会降低本泡茶汤浓度,还会直接影响到下一泡茶汤的口感;等等。

所以,两个人在出汤的手法上稍有差别,就会影响茶汤滋味。

时间把控

我们知道,虽然一些基本理念是有规范的,但茶仍然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同一杯茶,你觉得太淡,另一个人觉得太浓。所以,两个人在冲泡时,口味不同会影响坐杯时间,进而影响茶汤的整体口感。

说了这么多,果子觉得:“气”其实是一个比较玄的说法,不管是不是真实存在,但它不是直接影响茶汤的,而是融入到每一个泡茶动作中,通过每一个泡茶细节来改变茶汤的韵味。

泡茶用盖碗还是紫砂壶?


一般来说我们用作泡茶的茶具有盖碗和茶壶两种,对于这两种茶具,大家也是各有喜好,那么对于鲜嫩的茶友来说,泡茶的时候用盖碗还是茶壶呢?我们来说道说道。

一、盖碗与茶壶的区别

1.材质上的区别

盖碗多是陶瓷器,而茶壶则有陶瓷器、也有紫砂器,不过用作泡茶的茶壶多为紫砂。

2.冲泡方法上的区别

用盖碗泡茶,注水的角度和位置,水流的大小和力度,都随心所欲,观察容易,茶色,汤色,叶底等,经济实用,养护方便。盖碗冲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器皿对茶汤醇度的影响,比较适合评茶。

但是茶壶的设计较为人性化,有把手,不会烫手,从操作上面来相对比较容易上手。

并且紫砂壶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茶汤口感稳定性较好,醇厚感比盖碗好,再者紫砂壶保温性能好,质量好的紫砂壶,在寒冷的冬天,壶内注入沸水,不会快速冷却。

如果是瓷壶,壶的开口小,散热慢一些,壶内温度保持久,且壶嘴出汤亦比盖碗慢,泡出的茶汤可能也会因此而有所差别。

二、根据茶叶选茶具

盖碗可以冲泡任何茶类,但是并不是说使用盖碗泡什么茶都好喝。

一般来说,绿茶、红茶、黄茶都比较适合用盖碗冲泡,滋味甘醇,且茶香明晰。

如冲泡高香类的茶时,最好也用白瓷盖碗冲泡。因为白瓷材质不吸收茶香,能将茶丰富多变的香气完美地呈现出来。

再如绿茶,用白瓷盖碗也是可以冲泡的。冲泡时注意水温的把控,一般控制在90℃左右即可,定点注水,出水快,便可感受到绿茶的鲜爽滋味。

紫砂壶更适合冲泡乌龙茶、黑茶、普洱茶。

因为这些茶都要求高温冲泡,而紫砂壶有着良好的保温作用,用紫砂壶冲泡,能让茶香浓郁持久。同时不失茶之本质,更能展现出它们的陈香韵味。

三、根据性格选茶具

如果你是泡茶懒人,不喜欢泡茶繁琐的过程,那就非常适合用盖碗,因为盖碗泡茶真的很方便!投茶方便,出汤快捷,还很好清洗!

而如果你担心使用盖碗会烫到手,还是建议你使用茶壶泡茶。

泡茶注水方式如何影响茶汤的滋味


若是喝茶久了便能感觉到,泡茶的水、注水的方式都能对茶的品质产生影响,今天咱们来聊聊注水里面的学问。

咱们常说到注水的快慢、高低等,很少聊到水线的走势,这里面的能说的可就多了。螺旋、环圈、单边定点……这些都是形容水线的,且听小编仔细说说!

螺旋形注水

螺旋形注水比较适合冲泡红茶和绿茶,以及一些茶泡到后期,滋味变淡的时候使用。

螺旋形注水线,会令盖碗的边缘部份以及面上的茶底都能直接接触到注入的水,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增加。

环圈注水

环圈注水方式适合嫩度比较高的绿茶。顾名思义,它指的是注水时水线沿壶盖或者杯面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需要注意的是,注水时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

这样的水线令茶的边缘部份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水,而面上中间部份的茶则主要靠水位上涨后才能接触到水。

单边定点注水

这种注水方式适合需要出汤很快的茶,或者碎茶。

它指的是注水点固定在一个地方,这能让茶仅有一边能够接触到水,茶水在注水开始时溶合度较差。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注水点在盖碗壁上,会比注水点在盖碗和茶底之间,要融合得更好些。

正中定点注水

正中定点注水的方式适合香气比较高的茶。这种注水方式,茶底只有中间的一小部份能够和水线直接接触,其它的在一种极其缓慢的节奏下溶出,这样令茶和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的溶合度最小,茶汤的层次感也最明显。

学会了这些注水法,下次泡茶的时候,你就可以跟自己的茶友显摆显摆。

知道了这些才感叹,一个注水走线都能影响茶的滋味,可见泡茶的方式有多么重要。

普洱茶汤的粘稠度是否与投茶量有关?


茶水仅指水里有茶的颜色和味道,只有在喝茶的过程中喝出粘稠感,我们才能说喝的是茶汤。那么,普洱茶汤粘稠感的高低,与投茶量有没有关系呢?

许多茶友总是会将投茶量和茶汤粘稠感联系起来,投茶量越多,茶汤越粘稠,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每一泡茶的投茶量和注水量是有讲究的,将其恒定在1:10左右,这个比例可以确保茶叶溶出更稳定,不会因为投茶量过少导致注水过多,使茶汤滋味淡薄,也不会因为投茶量过多导致后几泡丧失注水空间。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一味的加大投茶量,并不能带来最好的品饮效果,更有甚者,不仅不能感受到茶汤的粘稠,还有可能满口的苦涩。

汤感(即触觉方面的感受),是品饮普洱茶的过程中美好的享受,因此粘稠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能够直观联想到的投茶量、注水量、出汤时间快慢等,都只是影响茶汤粘稠度的外在因素,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因为茶汤粘稠度的高低,与普洱茶的品质直接挂钩,所以茶树的品种、原料品质,以及加工工艺是否正确才是茶友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同时,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浓越香,所以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茶汤的粘稠感也会有显著提升,前提是仓储得当。

普洱茶汤的粘稠感与投茶量虽有一定关系,但茶叶品质才是决定品饮享受的关键。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茶汤是酸还是碱?纯净水是否适合用来泡茶?》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红茶适合用什么茶具冲泡”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