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决定茶叶的耐泡度?

发布时间 : 2019-12-04
影响茶叶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茶叶口感的因素 绿茶耐泡吗

影响茶叶的因素有哪些。

一、种植或生长方式的影响

从种植角度看,主要差异在于是有机种植还是无机种植,这当中关键是肥料。

有机种植施用的是有机肥,提供的肥力足、营养多;土壤的通气性也较好,利于茶叶生长和生成相对丰富合理的内含成分。因而制成成品茶后,茶叶耐泡,口感鲜爽。

无机种植施用的则是化学肥料,其好处只有一条,茶叶可以短期较快生长,增加产量。但是,它的诸多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肥效期短,致时间越长,肥力越差,芽叶生长不力,也就内含成分薄弱,制成后便不耐泡。二是长期施用,易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越来越少,地力下降严重;同时,板结的土壤通气性差,空气中的氮气也不易吸收,因而芽叶瘦小,内含成分有限,也因此不耐泡,更不鲜爽。

从生长方式的角度来看,主要涉及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

生长环境上,高海拔区域的茶园,受益于森林、植被、动物活动因素,有机质丰富;加之光照、湿度合理,茶叶内含成分生成丰富,构成也合理,制成后也就耐泡、鲜爽一些。而低海拔正好相反,有机质的缺乏、频繁地使用化肥等,导致内含总量相对偏低,不耐泡便是自然的;再则光照充分,鲜爽成分合成少,苦涩成分合成多,因而口感也不太好。

生长周期方面,表现在采摘间隔期长短上,其中又主要表现为乔木、小乔木与灌木的差异。一般茶园一年中如果采摘频次低,那么茶叶积累的内含成分,比频繁采摘的多,就耐泡;乔木、小乔木生长时间长,根系既发达又深入土壤,吸收到的营养物质更多,茶叶蕴蓄的内含物质就更丰富,而灌木恰好相反,因此前者耐泡度高许多。

二、加工方面的影响wwW.CY316.COm

主要与选取的原料和揉捻的程度相关。

原料的老嫩,直接关联内含成分的多少。同一季节中,芽尖内含成分少,那就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的,它们内含成分相对多,耐泡度就高。

揉捻几乎每一类茶都有。很多茶友以为这一工艺只为了茶叶做形;殊不知,它重要的一面还在于使细胞的破碎率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方便内含物的浸出。这尤其与耐泡度紧密相关。揉捻过度,茶叶细胞壁破损过多,冲泡时内汁浸出快,那就泡不了几泡水;但揉捻不足,又导致茶汁不易浸出,茶汤寡淡,一样不耐泡。

三、存储方面的影响

茶叶存储过程中,内含物的自动氧化、降解始终在进行。

一般来说,除后发酵的黑茶,其他茶类都是做“死”了的,需要创造条件保鲜;保鲜得当,内含成分损失少,耐泡度就高,反之就低。

黑茶是“活”的,常温存储要防止光、温、水致其劣变。当然,黑茶也并非越陈越好,也是有期限的,过了10年、20年的最佳品饮期,耐泡度同样会越来越差。

四、冲泡方面的影响

泡茶讲究三要素,即投茶量、水温和静置时间。

一般来说,投茶量越少,茶叶越不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出汤速度越慢,越不耐泡。反之的话,茶叶就较耐泡。

总体而言,茶叶耐泡不耐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原料的品质高下与加工是否得当,应该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cy316.Com精选阅读

80后学茶札记(十一)耐泡度的决定因素


小伙伴们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没有人真的认为耐泡度值得讨论,都是武断的说:“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今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颠覆一下小伙伴们的认知。

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并不是“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这么简单,其中的变量非常多,举个红碎茶的例子,接触过的小伙伴们一定知道,这个茶第二次过水的时候已经基本没有味道了,为什么?这不是古树和小树的问题,而是因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是非常快的,和整片茶叶缓慢的释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了解了其中的这些变量才能弄明白茶耐泡与否。

1.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皮糙肉厚嘛(这点涉及到揉捻,下面会讲到);完整程度就如上面红碎茶所述,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2.毛茶制程中的捻揉: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3.泡茶对耐泡度的影响: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因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4.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这两个指标是息息相关的,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如关公战秦琼一般;回到正题,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大根深的古树自然占尽优势,小树台地只能一旁偷偷抹泪了。

其实小伙伴们在讨论很多问题的时候都不太严谨,任何变量都不考虑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就如这相当不起眼的“耐泡度”一般,常听到小伙伴们说:“这茶耐泡肯定是古树,这茶不耐泡肯定是台地”,如此武断的就下了生死判决书也许小伙伴们就和某款好茶擦肩而过了;喝茶本就是一个品味的过程,多多体会又有何妨。

哪些因素决定普洱茶的价格?


普洱茶价格是很多茶友特别关注的,因为看上去都是茶,为什么价格差异会这么大呢!于是很多喜欢喝茶的朋友们都很疑惑,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普洱茶的价格呢?

首先来说,不论是普洱茶还是其它产品,最终定价还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如果违反了这个市场法则,都是浮华的,是有价无市的,最终也就是吆喝一场而已。那么普洱茶为什么这么特殊呢,有的茶几十元一饼,甚至低到9.9元一饼(357克),却有的贵上万元,相差却是万倍之多,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普洱茶的内幕,是什么鬼让它变得那么浮躁和不安呢!我们就从最主要的五个方面说起。

(一)普洱茶的原料:

普洱茶原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是什么山头的?是古树茶还是台地茶?普洱茶树龄有多大?普洱茶山头的概念,在这几年的宣传中,已经慢慢形成,知名和不知名的山头区分,当然这个就很好理解了,这就是一个名星和一个普通人的区别。

(1)一个山头的环境构成了产区的特色,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这也是很好理解的。常见的知名山头有:班章茶山、易武茶山、冰岛茶山、昔归茶山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说出。

(2)是古树茶还是台地茶这决定了茶品内涵,一棵古树茶经过上百年乃至几代人的培育,从一株灌木型茶树慢慢长大成一株乔木型茶树,我们从金融概念的角度来说,姑且把它看成是时间的等待价值吧!当然这只是为了让茶友更好的理解做了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从更专业的角度来说,是因为茶树的年轮不同,在普洱茶的叶片中内含物质比例不同,导致了古树茶与台地茶所反应出来的口感区别。

(3)树龄的大小决定了普洱茶资源的稀缺程度。树龄越大的茶树越是稀少,也可以说是在短期内是无法复制的资源,是上天赐于我们这代茶人的厚爱,所以古树茶就贵的有原因了。反而,台地茶是可以在短期内通过人工“无性签插”栽培出来的,台地茶价格就比较便宜。依照上面三个因素,对原料评估普洱茶价值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二)制作工艺: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很重要,它是完全影响普洱茶后期陈化和口感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选料与筛分、杀青的方法、温度的控制、揉捻时的力度、和摊凉时的用心等。在熟茶的拼配上,拼配也是需要技术的,其次是熟茶渥堆的技术要求却是更高的,能够发酵出一批高质量的熟茶,我们都称之为做茶师傅。这些就是为什么某些品牌的熟茶在茶界地位很高的原因,师傅的工艺技术高,是其他人无法取代和复制的。

(三)品质口感:一款茶好不好,首选评判的标准就是口感,如果连口感都不好的茶,再好的用料又如何呢,这就是我对一款好茶的定义。生茶主要体现在,回甘生津快,香气高扬,无异味,有喉韵感却是更好;熟茶口感主要品的是醇滑、饱满、汤厚等,至于其它更高层次的体感反馈,我在这里就不说了。

(四)品牌价值:品牌是一个产品区别于另一个产品的灵魂,是指引消费者方向的灯塔,包括其品牌的名称、文化、品质、个性等,知名度高的品牌价值会高一些,这个是正常的,就如山头茶的老班章、冰岛等,又如成品普洱茶中的大益、或是龙润、下关、中茶等。

(五)稀缺与历史文化:这个主要说是的老茶,一款老茶除了比新茶口感上更陈醇外,另外反映出的是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再加之普洱茶有一个时期的特殊性——“断代”。普洱茶在2006年以前是不怎么被外界认可的,也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流通着,所以没有人会在意它,也没有人像今天那样去追捧它,这就导致了普洱茶在90年代以前留存下来的茶很稀少,在今天来看,确实很稀缺,所以老茶都是上千或是上万元一片的,说到这里,可能有茶友会说:“哥喝的不是茶,哥喝的是那段缺失的历史“还有茶友说:”哥喝的不是茶,哥喝的是我有你没有”,好吧!这不管是什么情怀,只要你愿意就好。夏颖在此感谢茶友们的理解与支持,同时感谢同行的包容,让我在茶中学习成长!

普洱茶的价格由哪些因素决定?


普洱茶价格是很多茶友特别关注的,因为看上去都是茶,为什么价格差异会这么大呢!于是很多喜欢喝茶的朋友们都很疑惑,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普洱茶的价格呢?

首先来说,不论是普洱茶还是其它产品,最终定价还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如果违反了这个市场法则,都是浮华的,是有价无市的,最终也就是吆喝一场而已。那么普洱茶为什么这么特殊呢,有的茶几十元一饼,甚至低到9.9元一饼(357克),却有的贵上万元,相差却是万倍之多,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普洱茶的内幕,是什么让它变得那么浮躁和不安呢!我们就从最主要的五个方面说起。

(一)普洱茶的原料:

普洱茶原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是什么山头的?是古树茶还是台地茶?普洱茶树龄有多大?普洱茶山头的概念,在这几年的宣传中,已经慢慢形成,知名和不知名的山头区分,当然这个就很好理解了,这就是一个名星和一个普通人的区别。

(1)一个山头的环境构成了产区的特色,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这也是很好理解的。常见的知名山头有:班章茶山、易武茶山、冰岛茶山、昔归茶山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说出。

(2)是古树茶还是台地茶这决定了茶品内涵,一棵古树茶经过上百年乃至几代人的培育,从一株灌木型茶树慢慢长大成一株乔木型茶树,我们从金融概念的角度来说,姑且把它看成是时间的等待价值吧!当然这只是为了让茶友更好的理解做了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从更专业的角度来说,是因为茶树的年轮不同,在普洱茶的叶片中内含物质比例不同,导致了古树茶与台地茶所反应出来的口感区别。

(3)树龄的大小决定了普洱茶资源的稀缺程度。树龄越大的茶树越是稀少,也可以说是在短期内是无法复制的资源,是上天赐于我们这代茶人的厚爱,所以古树茶就贵的有原因了。反而,台地茶是可以在短期内通过人工“无性签插”栽培出来的,台地茶价格就比较便宜。依照上面三个因素,对原料评估普洱茶价值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二)制作工艺: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很重要,它是完全影响普洱茶后期陈化和口感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选料与筛分、杀青的方法、温度的控制、揉捻时的力度、和摊凉时的用心等。在熟茶的拼配上,拼配也是需要技术的,其次是熟茶渥堆的技术要求却是更高的,能够发酵出一批高质量的熟茶,我们都称之为做茶师傅。这些就是为什么某些品牌的熟茶在茶界地位很高的原因,师傅的工艺技术高,是其他人无法取代和复制的。

(三)品质口感:一款茶好不好,首选评判的标准就是口感,如果连口感都不好的茶,再好的用料又如何呢,这就是我对一款好茶的定义。生茶主要体现在,回甘生津快,香气高扬,无异味,有喉韵感却是更好;熟茶口感主要品的是醇滑、饱满、汤厚等,至于其它更高层次的体感反馈,我在这里就不说了。

(四)品牌价值:品牌是一个产品区别于另一个产品的灵魂,是指引消费者方向的灯塔,包括其品牌的名称、文化、品质、个性等,知名度高的品牌价值会高一些,这个是正常的,就如山头茶的老班章、冰岛等,又如成品普洱茶中的大益、或是龙润、下关、中茶等。

(五)稀缺与历史文化:这个主要说是的老茶,一款老茶除了比新茶口感上更陈醇外,另外反映出的是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再加之普洱茶有一个时期的特殊性:“断代”。

普洱茶在2006年以前是不怎么被外界认可的,也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流通着,所以没有人会在意它,也没有人像今天那样去追捧它,这就导致了普洱茶在90年代以前留存下来的茶很稀少,在今天来看,确实很稀缺,所以老茶都是上千或是上万元一片的,说到这里,可能有茶友会说:“哥喝的不是茶,哥喝的是那段缺失的历史”,还有茶友说:“哥喝的不是茶,哥喝的是我有你没有的”,好吧!这不管是什么情怀,只要你愿意就好。夏颖在此感谢茶友们的理解与支持,同时感谢同行的包容,让我在茶中学习成长!

哪些因素决定了普洱茶的转化结果?


存放好的普洱茶,能达到越陈越香的效果,那么“存放好”的条件是什么呢?或者说:是什么决定了普洱茶的转化结果?

1、物质基础

普洱茶转化的物质基础是依靠云南大叶种自身丰富的物质含量。普洱生茶出厂时的含水量在10%左右,这是保证工艺正确的生普正常转化的内在条件。

2、内因

当环境的相对湿度处于50-70%之间时,原料紧压状态下的普洱生茶,含水量能够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保持不进不出。在湿度过低的北方,长时间的干燥环境,会使普洱茶失水,含水量的下降,不仅减慢了陈化速度,同时也会在失水的过程中,带走一些物质。在湿度过高的南方,环境中的水气会被普洱茶吸收,含水量升高给细菌及霉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带入杂味。

所以,保持好这个含水量,简称“保湿”,是普洱茶存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目标。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存储的手段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全力以赴。

3、外因

辅助普洱生茶陈化的主要外界因素有两个,氧气和温度。

普洱生茶的转化是一个氧化过程,氧气在此起到的是加快转化的作用。因此空气的微循环可以帮助提高转化的速度,但过量的通风会使普洱茶脱水,劣化。以往所说的存储环境“通风”,在实践过程中已经被大量事实否定,这一点是特别需要关注的。

温度的高低,同样能够影响普洱茶转化,高温的夏季,转化速度快,低温的冬季转化速度慢。

综上所述,一个内因含水量,两个外因氧气和温度,是影响普洱生茶转化的主要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遵从普洱茶转化的条件,不同地区的仓储都会形成各具地方气候特色的茶品。观察和体会这个过程,也正是普洱茶品饮收藏过程中的乐趣之一。

普洱茶的耐泡度是谁决定的?


耐泡度是评定普洱茶品质的一个方面,耐泡度越高,说明这款茶的内含物质、工艺等方面比较优异。

但说起耐泡度,我们一定要把它和“冲泡次数”区别开,因为耐泡度不单单意味着冲泡次数多,更重要的是在多次冲泡后依然保持着稳定的汤色和滋味。

很显然,普洱茶无限冲泡是不可能汤色滋味不变额。

那普洱茶的“耐泡度”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一、天然因素:茶叶原料的内含物多寡

品种:普洱茶的原料——云南大叶种,云南大叶种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含量普遍在40%以上,所以在耐泡度上有天然优势。但区域地理位置不同,水浸出物含量也有区别,如三大产区中,临沧茶区的水浸出物相对要高。

树龄:同样是云南大叶种,茶树树龄越大,汲取养分的时间也就越长,茶叶的内含物质越高。

季节:同一区域的普洱茶,春茶、秋茶有足够的时间和相对优越的气候来休养,夏季则雨水多,养分容易流失,因此春茶、秋茶要比夏茶的内含物丰富。

内含物丰富,耐泡度相对要高。

二、人为因素:制作工艺影响内含物

原料老嫩度:普洱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至一芽四叶。这是由于芽叶梗中所含的物质比例不同,按照这个采摘标准,芽叶比例适当,有利于茶叶呈现出较好的口感滋味。

一味求鲜爽度和“稀有”保留较多芽头,或掺杂过多的老梗老叶,都会让普洱茶比例失衡,耐泡度及口感随之降低。

揉捻:在揉捻过程中,茶叶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抛条、中条、紧条。紧条茶揉捻充分,茶叶细胞壁破裂多,出味快,容易在前几泡快速释放内含物,减少泡数;抛条则揉捻轻,出味慢,给人很耐泡的感觉;中条揉捻适中,内含物释放不紧不慢,是三种茶里真正最耐泡的。

三、冲泡方法:决定内含物的释放快慢

冲泡对茶叶滋味的呈现同样有影响:茶叶形态的选择(紧压茶或散茶),投茶量、茶与水的比例、出汤速度等方面都会影响到茶叶的耐泡度。

例如一款原料、工艺都上佳的普洱茶,仅取三四克在较大的茶具里注满水冲泡,自然不能判定它的耐泡度低。又或者这款茶头几泡都闷泡很久再出汤,到后几泡便没有多余的内含物释放。因此,灵活掌握冲泡方法很重要。

可见耐泡度高,不完全等同于泡的次数多,还要通过汤色、香气和滋味的延续性来判断,毕竟,不管冲泡多少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喝得愉悦,喝得称心。

浅谈:影响普洱茶耐泡度的因素


一款好的普洱熟茶是由:产地、生态、原料、工艺、存储、冲泡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普洱茶的存放:干净、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下储存。避免在高温、高湿,封闭环境下储存。

茶叶的耐泡度是从茶与水分离的那一泡开始算起。

1.熟茶在渥堆前,制作晒青原料时,是不是按照晒青的工艺制作的,能不能越陈越香,保留茶叶生命特性的工艺来说。

熟茶制程:

鲜叶采摘——杀青——揉捻——毛茶干燥(晒青)——生散茶——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熟散茶(普洱熟散茶)——紧压成型——紧压熟茶品。

2.原料采摘

普洱茶的鲜叶采摘一般按照“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一芽三叶的方式采摘,其内含物质的载体主要是叶片和叶梗,尤其是熟茶。如果以纯芽头的芽尖制成,茶的滋味香气浓郁,但是汤感就表现不佳,不耐泡。

3.树林

树林越大,生态越好,茶树根部会汲取土壤深层的营养,使茶叶内含物质相对比较丰富,耐泡度也相对提高。树林是茶叶品质的参考之一,但不是唯一标准。树林的“大”也要建立在生态的基础上,有了生态和好的渥堆工艺,才会高品质的熟茶。

4.普洱茶的采摘季节

普洱茶的采摘季节有春、夏、秋,甚至有冬茶。春茶经过一个冬天的养料积蓄,内质相当丰富,所以春茶发酵的熟茶口感上是最好的,其次是秋茶,然后是夏茶。

5.冲泡方法

投茶量、注水量、出汤速度、泡茶水温是影响耐泡度的关键因素。如果投茶量太少,则不耐泡。投茶量太少,水量多,也不耐泡。或者头几泡出汤速度太慢,茶叶在后几泡中的滋味就相对寡淡,也会降低茶叶耐泡度。因此,恰当的冲泡方式也是表现一款高品质普洱茶的方法。

客观来说普洱茶熟茶讲究重发酵中的香、甜、滑、厚、糯,轻发酵讲究回甜、回甘、保留生茶中口感的特色。所谓生茶口感特色是指回甘的持久度,回甜的持久度,生津感,喉韵,韵感等。这些都是判断熟茶品质的重要参考因素。

普洱茶的茶香类型由哪些因素决定?


普洱茶的香气有蜜香、枣香、清香、糖香等二十多种,而决定普洱茶香气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四点:

1、茶叶香气的前体物质

香气的前体物质主要是指茶鲜叶中所含萜烯类、芳香烃及其氧化物、类胡萝卜素、氨基酸类、糖类等以及加工过程中形成香气的必须酶类。此类物质种类和数量多寡,是影响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而影响此类物质的因素主要为茶树的品种、地区差异、温湿度、光照强度、光质强弱、季节变化、生长环境、土壤环境、叶质的老嫩等等因素。例如阿萨姆种和中国种,南糯茶区与布朗茶区、帕沙与班章、正常芽叶与紫芽(绿色芽叶中挥发油的含量要高于紫色芽叶)。

2、制程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杀青(温度、时间),杀青温度过高、杀青不足、正常杀青在香气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杀青过高(类似绿茶的香)、杀青不足(青茶气)、正常杀青(清香/新茶香)。这是因为在杀青不足时顺-3-已烯醇(具有强烈青草气)保留过度,但顺-3-已烯醇能在酶或热的作用下起加成反应生成正已醇,也可以在酶和热的作用下发生异构反应生成反-3-已烯醇(清香/新茶香)。

3、仓储的不同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和感染异味的特点,与普洱茶而言温度、湿度、异味对茶叶的香气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茶叶内的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脂类、芳香物质等有机物质在氧的作用下极易氧化。不同仓储条件将决定这些香气类物质的变化方向。

例如:高温高湿、低温低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对茶叶香气的影响和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在高温和有氧的情况下,脂类会发生水解生成过多的游离脂肪酸);通风、密闭对茶叶香气的造成的结果也会不同。

4、沏泡方式的不同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以新生茶为例:香气浓淡与水温成正比,高冲有利于香气的突出等等。

好的香气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是茶的命脉,从茶的香气中我们亦能感受到茶从鲜叶、制程、仓储中的种种不同。

影响普洱茶“耐泡度”的四点因素


综合评价一款茶,除了外形、汤色、口感等因素之外...耐泡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茶的耐泡程度,除了有好的原料,也要考虑好的工艺,同时还要掌握泡茶技巧,三者结合才能有耐泡程度高的茶。若只是古树,或只是考虑泡茶技巧,不一定有耐泡的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都有哪些影响茶叶耐泡度的因素:

1、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高海拔有利于茶叶形成茶多酚、氨基酸、芳香类等物质,所以茶叶内涵物质要比坝系的丰富;而春茶蕴含了茶树整个冬季闭藏积蓄之精华,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茶;相比台地茶,古树茶根植深入土壤,比根系短浅的台地茶能吸取更多营养物质,内涵丰厚,耐泡度更高。

2、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并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而从完整度来说,普洱茶的耐泡度和完整程度则成正比。

3、毛茶制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4、泡茶对耐泡度的影响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因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普洱茶的品质和口感滋味由哪些因素决定?


常喝普洱茶的茶友们都知道,普洱茶除了茶质上乘之外,最让人欲罢不能的无非是其中滋味。茶叶的内含物质是茶叶品质的基础,茶汤的滋味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内含物质的影响。我们品尝到普洱茶茶汤中的苦涩、鲜爽等滋味,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这三类内含物质的作用。

1、氨基酸

我们都知道蛋白质对人体很重要,却对氨基酸不甚了解。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没有氨基酸就没有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氨基酸就是一切生命之元。

普洱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且极易溶于水,我们喝普洱茶时所感受到的鲜、爽、甜、腥、酸,都是茶叶中氨基酸所表现出来的,部分氨基酸还会有腥甜、鲜甜、海苔味、紫菜味等良好香气。普洱熟茶经过发酵不太有鲜爽的感觉,新生茶未经发酵,所保留的氨基酸含量最多,滋味也较为鲜爽。在普洱茶的存储和后期转化中,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会大幅下降,所以老茶的茶汤不若新茶那般鲜爽。

普洱茶中的氨基酸不仅仅是决定茶汤滋味的主要成分,而且对普洱茶的品质影响极大。相对来讲,氨基酸含量越高,茶汤喝起来就越鲜爽。春茶是一年中第一次萌发并第一次采制的茶,芽叶细嫩多白毫,富含氨基酸,品质为一年中最好的,由优质春茶制成的普洱茶往往鲜爽而富有质感,广受茶友们喜爱。

氨基酸有助于大脑进入状态,对人的思维、记忆、学习等脑力活动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还能促使注意力集中。烦躁的时候,先喝杯普洱生茶缓和一下心情,实为不错。

2、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几十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又称茶鞣酸或茶单宁,其中以儿茶素含量最多,占多酚类化合物总量的百分之七八十。茶多酚具有直接杀灭或抑制有害菌繁殖的作用,茶多酚含量越高,茶叶的抗霉变能力越强,因此普洱茶得以长期保存,离不开茶多酚的作用。

茶多酚是形成普洱茶茶汤滋味的主要成分,普洱茶的浓度、刺激性、收敛性、苦涩与回甘都是由多酚类物质引起的。一般来说,茶汤含有的茶多酚浓度越大,茶汤滋味越浓,收敛性、刺激性就越强,苦涩度和回甘也都更好。大叶种茶树中的茶多酚含量普遍比小叶种要高得多,所以以大叶种茶叶为原料制成的普洱茶相对耐泡。

在普洱茶的后期存放中,茶多酚会被逐渐转化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从而使得茶汤刺激性口感变弱,更显顺滑醇和;茶汤颜色会从黄到红、从明到暗发生变化;香气也会由最初高扬的香气转变为陈香等。

普洱茶之所以如此受人们喜爱,还离不开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茶多酚是赋予茶叶保健功能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防辐射、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抑菌抑酶等多种生理活性,喝茶时能够被人体充分吸收和利用,所以普洱茶可以说是最健康的饮品之一。

3、咖啡碱

普洱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含量最多,一般含量为2~5%,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之一,普洱茶的苦味就是咖啡碱带来的。

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从而使头脑清醒,帮助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茶叶经沸水冲泡后,约有80%的咖啡碱溶解在茶汤中,有的人喝了茶会睡不着觉就是因为茶叶中咖啡碱的作用。?

咖啡碱虽然是茶叶滋味的重要组成物质,但并非是越多越好,咖啡碱含量太多会使茶汤苦味太重而难以下咽,还会产生副作用,比如利尿、兴奋的作用,会影响睡眠,刺激肠胃。普洱熟茶在渥堆发酵时,咖啡碱的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多了一个氢键,当咖啡碱与其他成分以络合状态存在时,其对神经系统的刺激性影响会大大减弱,所以熟茶比生茶更为温和。不同的茶品所含的咖啡碱不同,应该根据自身的口味和体质来做选择。

说到咖啡碱不得不提一下“冷后浑”,这是咖啡碱与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等形成络合物的大分子从茶汤中析出,从而出现茶汤冷后变浑的现象,冲泡红茶和绿茶时容易出现,不过冷后浑并非茶叶质量欠佳,相反,出现冷后浑现象的茶更好,这能说明茶中这几种主要的滋味成分含量较高。

4、其它微量元素

除了以上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这三类物质以外,普洱茶还含有多种有益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例如普洱茶内含的皂甙和维生素P高于其他茶类,对化油腻、降血脂、减肥有独特的作用;普洱茶中的氟化物对防龉齿有重要作用;茶氧酸在人体中可以使血液免疫细胞对外界侵袭产生抵御反应等。

总之,普洱茶是一款大众饮品,它有着丰富且较为复杂的内含物质,能够满足人们错综复杂的味觉感官,同时又对人体健康有保健功能,适合长期饮用。

影响茶质都有哪些因素?


茶的质量包括其先天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及化学变化类型等。影响茶质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17个方面:

1、茶种。茶叶种类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都会有别。如大叶茶和小叶茶有别,龙井茶与乌龙茶有别等。六大茶山茶种除了大叶茶、中叶茶、柳叶茶、小叶茶、红茶、紫茶外,还有椭叶茶和嫩红茶等。

2、土壤。唐代陆羽的《茶经》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其余小山甚多而以蛮松产者为上。大约茶性所宜,总以产红土带沙石之阪者多清芬耳”。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也载:“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即使是同种类的茶,其所生长的土壤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会有别。

3、气候。生长在同类土壤的同种茶,所处的气候不同,其茶质也不同。而气候又受所处的纬度与海拔的影响,相同的土壤与纬度下,生长在海拔较高地带茶的质量,优于生长在海拔较低地带的同种茶的质量。“古六大茶山”所处经纬度范围内的茶,其苦涩味普遍平衡而适中,而且耐泡。

4、其树型与生长的自然度。同山坡、同树龄的同种茶,受修剪成灌木者和散放而自由生长的乔木者,其茶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有别。有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乔木;无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灌木。

5、生长地之背阴与当阳程度。其它因素相同,则当阳者的比背阴者优良。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性凝滞,结瘕疾。”

6、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种类。密度稀、与其它多种树木自然和谐地杂生者,自然养分充足,其生长与抽芽健壮;密度大又不与其它多种树木杂生,确与草莽杂生者,往往营养不足而引起所抽之芽的病态,甚至多虫。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野者上,园者次。”

7、树龄。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茶之嫩老又则别之”。同山坡、同树种和树型、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都相同的高龄老树茶之味,比低龄嫩树茶纯厚又甘甜,也更耐泡;而低龄嫩树茶味,比高龄老树茶苦涩。

8、采摘时节。晴天采者比阴天采者优良;阴天采者比雨天采者优良。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春茶的色泽、茶味都比谷花茶(即秋茶)优良,谷花茶又比小满茶(即夏茶)优良。

9、生态性,包括茶树所吸收的养分的生态性及茶树保健的生态性。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自然地与其它杂木混居,完全以多种腐殖质组成的有机肥为养分,或人工施放畜肥或绿肥者的先天茶质,远比施放化肥者优良。全靠鸟类、寄生蜂蝶等虫敌除虫,加上边采边修叶,不喷洒点滴农药也能够健壮生长抽芽者的茶质,远比因生态失衡而多虫,不得不喷洒农药者优良。

10、采摘的老嫩长短与健康程度。其它因素相同的茶,采得越嫩而短,其形状、色泽等越理想,但其涩味越重而且更不耐泡;采得越老而长,其形状、色泽等越差,但其味越纯厚,尤其是其甘甜味和香气越浓而且更耐泡。因而茶尖采摘的老嫩长短要适当,一般以一芽二叶为宜,能兼顾滋味与外观。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者次。”

11、茶林及其周围的气味,茶林及其周围有芳香者,其茶叶气味尤佳;茶林及其周围有异味者,其气味劣。故茶林周围不宜种橡胶。

12、杀青与揉作技术。杀青方式分为农家的手工炒青、毛茶厂的蒸青、烘青和晒青4种。其中以炒青最佳。六大茶山自古至今采用的杀青方式是传统的手工锅炒萎凋方式。

杀青剧烈度是指鲜茶一开始受杀青时的温度是低于温准、高于温准、还是恰到温准。始温偏低则受闷;始温偏高则易糊,而且往往杀青不均匀。杀青的及时度是指鲜茶采下时起,至杀青时,所间隔的时间是否过长。隔夜以后才杀青者色黑;夏茶表面水未凉干就杀青者色泽也黑。当日杀青后就晒干者色黄。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所谓:“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

杀青程度与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的长短有关。杀青不熟,不仅所加工成的干毛茶形状、色泽差,茶汤带绿色,其味还会带有生气味。杀青过甚,色黑且不易抖散,甚至炒焦而带糊味,故宜在适温下延长炒青时间。

13、干燥的方式、及时程度及其场所的卫生状况。茶的干燥方式主要有晒干、烘干和烤干3种。晒干者远比烘干者理想;烘干又比烤干者理想;及时干燥者比延时干燥者理想,但隔日干燥者比当日及次日干燥者陈化快。有烟的火烤干者会使茶带上烟臭味;3日后的延时烤干者会带上馊味或酸味。烘干室温不宜偏高,约32℃至36℃左右为宜。

通常所说的“烘青”、“晒青”,并非杀青方式,而是指炒青以后的干燥方式。

14、选料与制作标准。选料与制作要求越高,成品质量越优。选料包括收购何种毛料和筛选时选取何料。制作要求包括筛选、配料、蒸压、干燥、包装等工序。筛选是关键而又艰苦的工序,低要求者只须基本拣尽黄片与渣滓,筛尽碎沫;高要求者除此以外,还须拣尽因受闷或杀青不匀等造成的色黑而无光泽者、色杂者、色褐者、色黄者、色红者、色绿者以及发霉者、疙瘩茶、碎片、老梗等。茶饼的薄厚应基本匀称,松紧适度,窝深,周边光滑。中心部厚度宜23-24毫米,周边厚度宜12-13毫米。松紧度宜稳固而不易脱落,但表面条索仍清晰可辨。

15、加工与再干燥环境。若其它因素相同,厂房内外无污染者的质量较优。

16、储存环境。其它因素相同的茶,保存在透气而避风、透光而避晒、温热避烤、干湿适度又无任何污染的场地而无霉烂者的质量,比保存在闷气或吹风、暴晒或阴暗、寒冷潮湿又有污染的场地而有霉烂者优良。气温和湿度分别宜为约24℃至36℃之间和50%至65%之间。

17、发酵的种类与单纯度。目前为止,发酵总的分为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两类。其中人工发酵分为毛茶前发酵和成品后发酵,自然发酵除了成品后发酵,还有成品前发酵,即妥善保存毛茶以使之自然适度发酵后再压成饼。相同条件下,前者的速度比后者快。其中自然发酵者往往比人工发酵者的质量优良,饮用也更安全;而两者中纯发酵而不发霉者的质量,又远比有霉烂者优良。

耐泡就是好茶?浅析普洱茶的耐泡度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

不论生茶熟茶,在多次冲泡以后,茶的汤色和滋味依然稳定持久,冲泡次数的多寡,似乎成为了这款茶好坏的具体呈现。

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

事实上,冲泡次数与耐泡度在概念上是有本质区别的:耐泡度是每款茶客观具备的,不会因后天的冲泡手法而改变;而冲泡次数是会受主观影响的,会因茶叶本身耐泡度、投茶量、冲泡手法的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

首先看茶叶的“耐泡度”跟哪些客观因素有关

1.原料品种:云南大叶种——天生耐泡(决定因素:60%)

与耐泡度直接相关的,是茶品的内含物质高低。看内含物质高低,最为科学的还是看“水浸出物”含量(“水浸出物”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沸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性物质),茶叶水浸出物中主要含有多酚类、可溶性糖、水溶果胶、咖啡碱等形成茶叶丰富滋味的重要成分。云南大叶种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含量普遍在40%以上(勐库大叶种可达46%以上),在冲泡时可释放的水浸出物多。因此与其它茶类相比,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的普洱茶可以说是天生就耐泡。

2.原料细节:树龄、季节、区位(决定因素:20%)

同样的大叶种原料,其水浸出物也会有高低几个百分点之分,这些原因主要是原料的树龄、季节、区位造成的。这就是细分茶品品质的一个重要参考,例如:勐库茶区高山区老树春茶普遍可以达到47%以上的水浸出物,而同区位的夏茶水浸出物则要下降6、7个点,滋味、耐泡度就不如春茶。

3.原料采摘:茶叶老嫩度(决定因素:20%)

普洱茶的采摘标准一般是一芽二叶至一芽四叶,因为芽叶梗中所含的物质比例不同,这个采摘标准有利于茶叶呈现出较好的口感滋味,也让茶叶在后期产生更好的转化。如果芽头过多或者老叶老梗多都不是一件好事,会打破茶叶的滋味平衡,影响茶叶耐泡度。

我们来看另一个概念:冲泡次数

冲泡次数与先天茶品品质以及制作工艺、冲泡等后天因素都有关联。

1.原料:品种、季节、区位、树龄、采摘(决定因素:60%)

首先,影响冲泡次数的必然有原料的不同,不同的茶先天耐泡度就有区别。先天品质好,则只要正常泡,次数都不会少于15泡。先天品质差,则再用多好的手法,也无法化腐朽为神奇,比如一款10泡见分晓的茶是不可能发挥到30泡的。

制作工艺、冲泡把握等后天因素会让同样一款茶在冲泡次数上有一些浮动,为“耐泡度”带来一些“错觉”。

2.揉捻:决定滋味、香气的释放速度。(决定因素:20%)

在揉捻这个环节,茶叶一般会揉出抛条、中条、紧条三种。紧条茶加工时揉捻充分,茶叶细胞壁破裂多,出味快,出汤控制不好,泡数就会减少;中条揉捻适中,内含物释放不紧不慢;抛条则揉捻轻,呈现细水长流的风格,给人很耐泡的感觉。

3.冲泡方法:(决定因素:20%)

冲泡方法是影响“泡数”的一个后期关键环节,从投茶量、茶叶形态(散茶或紧茶)、注水比例、出汤速度等方面都会影响到茶叶最终的冲泡次数。同一款茶用不同的冲泡方法、不同的浓度,冲泡次数甚至可能有10泡之差,呈现的滋味也会有很大差别。因此,对比品鉴试茶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很多不确定因素统一,若是有经验丰富的人员去把控冲泡引导品鉴,那就再好不过。

冲泡次数是说明一款茶大概的耐泡度和大概品质的比较直观的数据化方式,但切不能因泡数多寡妄下定论。因此对于冲泡次数和实际耐泡度,我们还得理性来看,切不可混淆等同。

后天存放的方式也有影响

1.紧压茶和散茶

此外就是紧压茶(沱、饼、砖)与散茶之间的耐泡程度。众所周知,普洱茶紧压茶是由毛茶紧压而来的,然而有很多人认为紧压茶的耐泡程度比散茶更高,其实这种认为是有误的,只因为紧压茶在陈化种滋味变得更加俨然、浓纯持久(多指普洱生茶),才会造成这种错觉。但别忘了之前说过的紧压茶也是由之前的毛料甚至是散茶压制而成的,在新茶头年或是次年,耐泡程度程几乎区别不大。

但凡事都是有特殊的,你比如说,毛茶从鲜叶采摘到制作完成,再到晒干,高温会使鲜叶中芬芳物质挥发,鲜叶中酶物质停止转变,经过阳光,完成的时间最多10个小时。茶叶从鲜叶到杀青缓慢的干燥,茶性是最为浓,不论滋味,香气,都是很好的。所以大多数人,喝到毛茶,觉得不错就会大批量采入,结果发现蒸压成饼以后,大失所望。

而一开始选好料,目的就是为了压制成饼、成沱之后的茶,放上个三五年就不一定了,这就要根据用料,陈放环境和转化的效果,仔细品饮后来定了。因为随着时间间隔距离的拉大,各种因素夹杂在一起,一时很难做出判断。

2.新茶和老茶

很多茶友买到新茶,迫不及待的想撬开来偿个鲜。此时或许茶饼经过高温蒸汽,或是适度烘干,茶性并不温和,通常会在前四泡显得香气非常浓郁,滋味浓强。但是到8泡之后,茶味就开始减淡了,有的茶叶慢慢的开始苦、涩起来,最后除了这两种感觉之外基本和喝白开水无两样。所以很多喜欢喝茶的人喜欢看热闹,非要看看十泡、十五泡以后茶叶是什么样子的,看看茶汤中是否还有滋味。

老茶也有不经泡的,不经泡不能轻下结论判定茶好与不好。毕竟普洱茶耐泡程度不是作为衡量茶叶好坏、优劣的标准。正因为茶老,经过多年转化,内含物质综合下降到非常适合品饮的角度。因此,大多数普洱茶老茶它是不耐泡的,不过汤色、香气和滋味口感会集中在3—7泡之间,过了之后,就明显的能感觉到茶淡了,而能泡到十五泡以上依然茶气十足的老茶好茶,却已经很少了。

一款茶的好坏并不是但看耐泡度就可以决定的,耐泡度也只是茶叶品质的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在品鉴的时候还要注重于茶品的香气、甜度、层次感、饱满度、韵味、耐泡度(持续性)等综合品质,细细品味每一泡茶,做到品鉴完整。

对于普洱茶的品鉴,需要有良好的准备,还需要考虑到客观因素,并多一些耐心。毕竟,了解实际品质才是我们品鉴的目的。普洱茶,细心品,方得真见地。

茶叶生产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揉捻质量呢?


揉捻是塑造茶叶美观外形,提升茶叶品质的重要加工工艺之一,而揉捻的效果取决于茶鲜叶的物理性能和揉捻技术。实际生产中,有经验的师傅们会根据茶鲜叶的物理性能(如含水量、叶温等),合理选择揉捻技术,确保生产出外形和内质兼优的产品。

在实际的茶叶生产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揉捻质量呢?

1.揉捻方法

揉捻方法,除了一些名优茶或手工茶采用手揉外,大量的是采用机械。机械设备的装叶量依据揉桶大小而异,由10kg到50kg不等,为手揉量的几十倍到几百倍,所以机揉比手揉工效大为提高。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红茶根据制法和成品的外形不同,分为红条茶与红碎茶,所以红茶揉捻通常有传统制法、CTC法(CTC,Crush,Tear和Curl的缩写,意为压碎、撕裂和揉卷)和LTP法(LTP,LaurieTeaProcesser缩写,意为用劳瑞式的锤击机切碎茶叶法)等之区别,采用这些加工方法可使茶叶细胞破损程度有差异,生产出不同品质的茶叶。传统制法揉捻适合红条茶(如祁门红茶等),茶叶细胞破损较少;红碎茶多采用CTC和LTP法,这样则使细胞充分破损,从而使儿茶素能够更均匀有效地被多酚氧化酶氧化。研究证明,用CTC法揉捻,可增加红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使茶汤达到“浓强鲜”的要求,而传统方法加工茶的芳香特性比CTC法更好,所以传统制法能生产香气好的茶叶。

2.投叶量

投叶量主要根据揉捻机机型和鲜叶嫩度来决定。软的嫩叶,弹性不大,容易揉卷,硬的粗老鲜叶,弹性大,就不容易卷成一定的形状。所以细嫩的鲜叶投叶量可多些,粗老的少些。

各种揉捻机投叶量都有一定的适宜范围,投叶量太少,会降低揉捻加压的效果,难以揉紧条索;投叶量太多,叶子在揉桶里翻动受阻,导致揉捻不匀,往往底层茶多碎片末,上层茶多扁条,这是条形差产生松、扁、碎等弊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3.揉捻时间

在揉捻过程中,揉捻时间对揉叶质量影响显著。揉捻时间应根据原料老嫩和萎凋(或杀青)程度而定。时间过短,条索不紧,粗大茶条多,碎末较少,成茶茶汤淡薄;时间长虽减少了粗大茶条,但是断碎、叶尖折断,碎末多,形状不整齐。

不同茶类揉捻的要求也不同。绿茶要求耐冲泡,故揉时不宜长,压力要轻,产品形、质要兼顾。红碎茶则偏重内质的浓强度,因此,揉捻应掌握强烈快速,即压力要大,揉时要短。

4.揉捻加压

揉捻过程中加压是揉捻技术的核心要素。加压的轻重与时间,对茶叶条索松紧、扁碎有很大的影响。揉捻程度的轻重,对叶组织的破损率及内质的色、香、味关系更大。加压大的条索紧结,但压力过大,叶条易结团且多断碎,汤色、滋味也不理想;压力过小,叶条粗而松,甚至达不到揉捻的目的。

整个揉捻过程的加压原则应该是“轻→重→轻”。即揉捻开始不加压,待叶片初卷成条后再加压,加压与减压交替进行。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红茶要求揉捻较充分,所以加压比绿茶重,时间也长一些。

5.揉

捻室的温、湿度

对于红茶来说,揉捻开始,酶促氧化随之开始,氧化释放的热量使揉桶中的叶温不断升高,加之揉捻的摩擦作用,产生一些热量,叶温也升高。如果室温过高,揉桶中的热量不能向空间散发,使热量积聚而叶温提高,氧化作用加剧,在揉桶内供氧条件差的情况下,发酵不能正常进行,影响茶叶品质。因此,揉捻室要求相对低温。一般室温控制在20~24℃。如果室温较高,要采取增湿降温措施,可在室内洒水或喷雾。

与此同时,揉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发酵,若空气中相对湿度低,揉捻叶水分容易蒸发,对发酵就有不良影响。因此,要求揉捻室具有较高的相对湿度,一般要保持相对湿度在85~90%。

解块筛分是大多数茶叶揉捻后必经的环节。揉捻后的茶叶易结成团块,大如拳头,小如核桃,需要经过解块机将成团的叶条抖开,筛出细叶和碎片,提高毛茶品质。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哪些因素决定茶叶的耐泡度?》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