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普洱:最离谱的忽悠——杀青温度的高低

发布时间 : 2019-12-04
绿茶的杀青 普洱茶温度 冲普洱茶温度

绿茶的杀青。

常常听到一些讲述普洱茶工艺中关于杀青温度的讨论,有说300度的,有说要低于50°的等等不一。之前也说过所谓“低温长炒”的杀青方式对普洱茶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那么到底什么是杀青?杀青温度到底多少合适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些基础知识。杀青是制茶中关键的工艺!绿茶、黄茶、黑茶、小部分红茶都需这道工艺。“青”指的是鲜叶,“杀”就是破坏鲜叶的组织使内含物迅速转化为各类茶特有品质基础的过程。这里比较容易混淆的是,一般看到杀青钝化、破坏了各类酶的活性,就觉得好像出现了不好的情况,恰恰相反,酶是一种蛋白质水解催化剂,它参与氧化的过程叫酶促反应,过程很快,极易造成鲜叶劣变。而良性的反而是非酶促反应下的内含物质转化。这一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干热和湿热两大类方式,其中干热杀青方式是被最广泛应用的,这类方式包括了各种锅式、滚筒、槽式杀青、机械杀青及各种手工炒制杀青。虽然都有区别,但各类杀青方式的总体目的,总是以内质变化为主,通过加温,改造鲜叶的组织与结构,为提高茶叶品质打下良好基础。

知道这些基础,就可以来聊聊杀青温度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而又有那么多方式,这里就出现了第二个容易混淆的点——杀青温度。杀青温度指的是不同杀青方式下鲜叶都应达到的温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杀青叶温”。而不是指各类导热介质所达到的温度,也就是所谓的“火温高低”。“杀青叶温”因为杀青的目的,不管采用何等方式,这个“叶温”是一定要达到的。而因为导热介质不同,杀青技术不同,鲜叶品质不同,才会出现变动的“火温高低”。

这里有几个数据可以参考。茶叶中多酚氧化酶在温度为52°的时候活性最高,35°各类酶进入适合温度,温度每提高10°,酶催化作用翻倍,酶钝化的临界温度点为85°。所以杀青工艺流程要求,在1到2分钟之内要迅速把叶温提到85°以上,最长不能超过4分钟,85°时叶温还要延续1到2分钟以挥发低沸点的不良青草气息。这个阶段鲜叶内含物质湿热作用激烈,时间过长就会产生闷黄、水闷气甚至焦糊味等不可逆的茶叶品质劣变,同时也会使鲜叶含水率降到60%以下,彻底影响后续工艺的制作。

另外有个小知识普及,所谓“多酚氧化酶”对多酚类氧化的影响,只是致使茶多酚类氧化到“茶黄素”为止。茶黄素氧化到茶红素的过程与它无关。(主讲人:周云川,滇红茶叶科学研究所首席员,国家高级评茶师。图源于网络)

cy316.Com精选阅读

正说普洱:普洱茶的“梅子香”与“霉香”


2007年夏天是火热的,2007年的普洱茶比火热更热一些。我来到某村市场进到一家茶店,店主拿出了一款上世纪70年代的茶来招待我。

“老板,你这个茶似乎有些特别的气味。”我用请教的口气询问老板。

“你觉得是什么气味呢?”老板讳莫如深的看着我说。

“感觉有点像发霉的味道。”我照实说,大不了换一家喝。

“对了,这个就叫——霉香!”

这里说的是笔者亲身经历,近段时间又有朋友问起到底什么是沉香让我想起这件事,那就大概说一下熟普中有可能携带的各种气息。

在不好的气息中除了比较严重的烟霉酸馊臭,熟茶里还可能有很多不应有的气息。如果非正做的普洱茶,会携带有酶促发酵的气息(类红茶)、类似饴糖的甜香、或者类似花果香、麦芽香等气息。而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普洱茶,会携带例如烟熏味、太阳味、布袋味、等环境异杂味,这其中也包括各种沉香、檀香、荷香等等……当然,还有较重的堆味。凡不是普洱茶品种与工艺所赋予的所有气息——哪怕是纯正的香奈儿五号,都属于不良气息。

渥堆的气味虽然不爽却是普洱熟茶与生俱来的,想要消除堆味,通常只能静静的等待。人们对熟普的等待,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退却堆味品尝陈香,而陈香是普洱陈化后产生的自然香气。好吧好吧,或许还有枣香。

好的普洱茶几乎是相同的,陈香陈韵、汤滑水细。你不会喝到这个有苹果味那个有玫瑰香,这个是蜜糖色那个是秋水韵。我禁不住还是要用那句用了一百遍的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经常听说梅子香,偶尔也听说“霉香”;经常听说陈香,偶尔也会听说沉香味。这让我觉得普洱茶除了健身养性,有时也能寓教于乐。不同的是有些人得教,有些人得乐,有些人得惑。

品茶,品自我。(主讲人:周云川,滇红茶叶科学研究所首席员,国家高级评茶师。图源于网络)

普洱茶的保存 陈年普洱纯忽悠


茶叶专家提醒,盲目信“陈”误区不少,由于近年来普洱茶日渐升温,一个“陈”字使普洱身价百倍。

陈年普洱到底“陈”到什么程度,专家也难下定义,目前,零售商店的把关只能凭借经验。由于大部分消费者对普洱茶缺乏了解,给了不法商人有机可乘,把一两年的茶吹嘘成老陈茶。其实,真正的“10年陈”市面上少之又少!普洱与其他茶类相比耐贮藏,但有一定的条件,并非在任何环境下存放得越久越好越升值。如存放不当出现霉变,就完全失去了饮用和收藏价值,消费者不能盲目相信“陈茶”。

另外还有人说,陈年普洱茶的减肥效果要更好。但是据云南农大邵宛芳教授及思茅茶树良种场杨柳霞高级农艺师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现在采用“后发酵渥堆”(人工陈化)方法加工而成的普洱茶(熟茶)所具有的品质特点,与“陈年普洱茶”并无明显差异。因此,没有必要去刻意追求“陈年普洱”。

稍微了解一些普洱茶的人都知道,过去的熟茶也是生茶经过长期的陈化由生转熟的,现代工艺的熟茶只是通过人工发酵的方式加快了这一进程。因为市场的需求不同,而且消费层次不一,所以市面上普洱茶品的档次和品种也比较多,价格上也有较大的差异,您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消费能力进行选购,不要盲目跟风。而且普洱茶造假做旧的很多,造假手段主要就是以湿仓加快生茶的陈化速度,制造出所谓的“陈年老茶”,或者把茶的包装做旧,以表现出陈旧感;鉴于陈年普洱茶的真假和优劣鉴定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有极大的困难,所以建议初涉普洱茶的朋友不要购买老茶,以免上当。另外建议大家购买时先少购多尝,因为不同厂家出品的普洱茶在口味是有所差异的,一定要合自己的口味,购买后多请教懂行的人或者请他们一起品饮。

普洱茶手工杀青的优缺点普洱茶是怎么杀青的?


所谓杀青,杀的是青,青即青青的鲜叶,为何要杀?因为任由它自然氧化的话,整个叶子会变成红梗红叶,成为红茶的第一个工序。“杀了它”,就是让它这个氧化过程停止或者延缓,究竟是停止还是延缓,取决于杀青以及干燥的温度。所以,你用了什么样的杀青方式,这个大致决定了茶的大方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手工成了优质、高端的代名词,很多奢侈品品牌,常常以手工制作来标榜自己产品的高贵血统。这样的风气也慢慢转移到了普洱茶行业。手工杀青是普洱茶的传统工艺,由于云南很多茶山上的生产条件落后才沿用至今。一般建有国营茶厂的周边,机器杀青推广得较早,比如勐海坝区、凤庆、景迈山等地都有机器杀青的传统。当古树茶兴起后,由于资源稀缺,茶农采摘鲜叶的量少,经常只能用手工杀青。渐渐的,手工制作却演变成了商家推广古树普洱的卖点,我们经常能听到商家强调:“我们的茶是原产地、原生态、纯手工制作。”从而引导消费者以为手工杀青的茶才是高端茶品,反之就不够高端。

手工杀青

普洱茶手工杀青,一般是用铁锅,手炒。过去茶农条件艰苦,经常是一口锅煮了饭菜,涮涮,又拿来炒茶叶。但是现在茶山上茶农的条件都改善了,再加上茶商们的严格要求和帮助,现在茶农家炒茶的铁锅都是专锅专用。炒茶的灶高度及腰,铁锅倾斜30度左右,方便翻炒。一般用柴火加温,锅温到达150℃以上就可以投入鲜叶了,一锅可投入5-10公斤鲜叶,鲜叶投入之后,带上手套就可以开始杀青了。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杀青时间视鲜叶含水量来定,一般在10-15分,待鲜叶变得柔软而有弹性,色泽不再碧绿的时候就可以了。杀青的过程中,锅温常常达到200℃,但是因为茶叶在迅速翻抖过程中,所以叶面温度可以一直控制在60-70℃,这也是普洱茶后发酵的前提因素,酶的活性只是在杀青的过程中被钝化,而不是“杀死”。所以手工杀青就要求制茶者非常有经验,能够很好掌握火候,翻炒频率也必须均匀有序。

手工杀青作为一种传统工艺,也并非完美无缺的,必然有其优缺点:

优点:

1、简单易操作,一锅一灶即可,普及率高。

2、炒锅温度可以用手直接感知,方便灵活快速调整温度。

3、相比而言,一些茶区的茶手工杀青的香气更胜一筹,技术好的师傅可以炒出顶级好茶。

4、手工杀青代表了一种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缺点:

1、手工杀青的燃料多为木柴,需要砍伐大量树木,间接影响茶区植被覆盖率。而且木材的成本也在增长。

2、烧柴火的过程难免产生火烟、灰尘,容易被茶叶吸收,这也是很多茶叶会有烟火味的原因。

3、手工杀青,全凭制茶者的技术,不同的人炒出来的茶也会有所不同,以至无法均一,影响大规模复制,对于茶企稳定质量和产量方面造成一定困难。

4、效率较低,按每人每锅5公斤鲜叶需炒15分钟以上。以干茶1/5出茶比列算,一个小时连续工作才出干茶4公斤,手工杀青需要耗费人很大的体能,一般能基本保证品质的炒茶工人每天的工作量不超过5小时。

判断普洱新茶陈化潜力高低的方法!


许多茶友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想存点茶,留着几年后喝,但是现在市面上的普洱茶不要说陈化能力了,就是真假都难辨,所以也不敢轻易去买,所以这里给大家简单讲一讲如何判断普洱茶新茶的陈化潜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越陈越香的能力。

存茶的好处

在说陈化潜力前,给大家讲一下存茶叶的好处,很多茶友喝茶喝得得不太明白。其实,基本上所有茶人自己多多少少都会存一些茶,第一方面是普洱茶是具备很高收藏价值的(例如:92方砖现在应该能卖到七八万一块了,只要存到了好茶,一定是会大大的升值的),另一方面的对于大部分人爱茶之人来说,很多老茶的价格已经是天价,而且老茶还涉及的工艺、真伪、仓储等等问题,往往让人可望而不可及。而现实市场名山寨古树茶更是贵的离谱,所以,自己存一些新茶,就显得更聪明一些了。

如何判断新茶陈化能力:

陈化潜力也就是越陈越香的潜力,而越陈越香的潜力主要取决于其生态和工艺,也就是我们讲的“三分生态,七分工艺”。而这三分生态中,原料是占两分的。

所以陈化潜力好的茶叶,第一具备的是好原料,好的制作原料,其内含物质丰富,协调,这样的原料制作出来的茶叶在后期口感的转化上是非常优秀的。所以在判断茶叶陈化潜力时,一定要知道原料是出自哪里,用的什么样的原料。

第二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制作工艺了,要知道“七分工艺”影响的是整个茶叶质量的走向!也是决定茶叶具不具备陈化潜力的最重要的原因,具备优秀陈化潜力的茶叶一定是晒青工艺制作的(烘青茶叶基本上都是越放得久越不好喝),而且在后期工艺中温度把控都很好,因为现在为了提香,在工艺中会加入一些高温提香的工艺,但是如果控制不好,也会降低陈化潜力。

想要能熟练的辨别一款茶叶的陈化潜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了,是需要去摸索和学习才能达到的。本文的目的是给所以爱茶之人提供一个大方向,让大家知道怎么样才能辨别一款茶叶的陈化潜力,同时也是告诉大家,生态和工艺是好茶的基础,我们在选择茶叶收藏时,重心要放在这个方向,而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故事或一张包装纸。

如何评判普洱茶的价值高低呢?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怎样知道一款的好坏呢?简而言之,越好的自然就会越贵,那就是为什么同样是砖饼沱,其价格会产生悬殊的原因所在了。但是就目前的市场来看,价格与价值的统一还不是那么完美,的消费,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茶友自身的辨别能力,一款很好的茶品,不一定出自所谓大品牌的宣传营销,很多优质而价廉的茶品,恰恰出自于云南茶区星罗棋布的本山小厂和手工作坊,因此判别好茶的标准在的消费实践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判断好的标准很多,新境王美津博士为茶友们提供了较为简便的如下判定标准:

判断品质的七个指标

一般而言,优质在七个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征,即:质、形、色、香、味、气、韵七品俱佳。

之一 质

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点,的其他美德就无从谈起。各产地由于气候、土壤、植被等不同,又各有特色,例如西双版纳的易武、临沧双江勐库、思茅澜沧的景迈山等所产的茶,应该都是中之极品,但各自的特点却很鲜明。

“质”的标准包含以下几个范畴:

1. 产区:优质的原料首先必须是云南大叶种,最主要的传统产区为云南的临沧市、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好茶。这三个大产区的茶各有特点个性,喜欢哪一种全凭个人爱好。

2. 时序:以采摘时间为依据。春茶、夏茶、秋茶。三种茶中,台地茶以春茶为上,秋茶次之;而老树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韵胜,秋茶以气足。不管什么茶树,夏茶最次。

另一对重要的概念就是老茶与新茶的问题;老茶与新茶的问题:在漫漫岁月的流逝中,越陈越香的品质、茶品丰富多彩的变化,加之饮茶人面对时间长河的心理感动,使得品饮老茶成为难得的享受。一般而言,老茶又分古茶、号级茶、印级茶等,时间上比较通行的分法是:古茶100年左右,如当年清宫贡茶遗留;号级茶为50、60年以上(各老茶号生产的时间长短不一),但都于1949年前后统统烟消云散;印级茶以1952年佛海茶厂恢复生产以来的各色茶品。这种分法有一定道理,但由于这些茶除了古茶之外,其他大都在储藏过程中基本上都有入仓处理的历史,其地点又基本集中在亚热带高温高湿地区的港台范围,所以对以后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存放成老茶的口感风格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所以真正未来的老茶是什么,存在不同的地方肯定有不同的风格,但“越陈越香”的基本品质是不会变的,具体各地的怎样,有待于天南海北的爱茶者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北京一位茶友有句很好的话:好茶从自己存起。

对于新茶,有些观点认为,生普要存放10年左右才能喝,熟茶要一、二年后才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生普存放10年,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在汤色滋味上以熟普为标准,潜意识里仍然是认为熟茶才是的偏见;事实上,品饮生普、熟普的最大区别,就是熟茶养怡健,生茶精气神。当然二者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喝熟普对醒酒、养胃护胃、降脂减肥、调理三高作用十分明显,生普除了兼备熟普功能外,更能给人心理上的美感享受。但是,作为新茶的生普熟普,并非要十年八年和一、二年后才能喝。的关键是原料基础,原料好的生普,当时做好刚从石磨上取下,有何不能喝呢?有何不好喝呢?并且浓浓的山野阳光味沁人心脾;存放一年后,有了变化;再有一年,又有进一步变化,如此下去,年年新境界,岁岁出新效,真是一件美好的享受。因此,家庭存茶(鉴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实际),如果以一家七口人算,每年的同一批次的茶每人开汤一饼,时间以50年计,每年最适合收藏大件一件,小件2件,这样,除了自己够喝之外,还留下小部分与茶友交流,又在50年间享尽好茶的岁月风流。

3. 树品: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树茶,台地茶、丢荒茶之别。另外,还有一些产生变异的或稀有的树品,如紫芽茶、藤子茶等。

4. 工艺:对工艺范畴的区分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区别,这是很简单就能识别的。第二步是区别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为了美观,把条索色泽较好的放在面上,而里面是一些较次的茶。以里外一致的,不做面的为上。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菁进行混合加工。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气不够足,用临沧茶进行拼配,就能实现口感淳和有茶气厚足的效果,这种拼配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创造,近年来一些在各种展览会获奖的茶品,尤其是熟茶,大多是经过高明的拼配而达到卓越的品质。但另一种是不良商人把质次价低的原料与部分质好价高的进行拼配,最后以好原料生产的市价出售,现在市面上好多打某某古茶山的大批量生产的茶,以这种拼配较多。

5. 储存: 储存本不属于“质”的范畴,但由于传播历史特殊,便有干仓、湿仓的区别。而湿仓茶,在品质上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的真性,一言以蔽之,湿仓茶在口感方面见长而缺少精气神,而且还要是好的湿仓茶,退仓处理还要做得好的。所以综合考虑,干仓为上,湿仓可以聊备一格,不能成为的主流走向;从未来看,可以预见,湿仓将退出历史舞台,干仓湿仓这一组名词将会成为过去——因为,有不自然的“湿仓”,才出现本真自然的、原来本不必强调的“干仓”。

另外,保存在何处最好,这也是一个不可能有定论的问题。根据笔者的经验,要追求口感汤色的迅速变化,存在高温高湿的地方较好;但是相对来说,变化太快的香气韵味就稍逊一筹;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变化稍慢,但气足韵厚;基本的条件,只要无异味,自然湿度不至于使茶霉坏;稍透气,不要太通风,通风太强有损茶性;满足这些基本条件则可。但是到底是追求口感汤色的变化快,还是牺牲一点速度追求气韵,这是很难完全统一的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看您自己认为何为熊掌何为鱼了。

之二 形

形即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和清晰。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看干茶色泽和净度,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条索肥壮,断碎茶少;质次的则稍有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他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生普的外形匀称、条索紧结、色泽呈青棕或棕褐、油光润泽,用手轻敲茶饼,声音清脆利索。熟普的外形匀称、条索紧结、清晰,色泽褐红、油光润泽。

以上只是一般的情况,但对的外形鉴别,长期接触的,另

有一种审美习惯。对于其他茶类,追求越新越嫩越细就越好;譬如龙井、毛峰瓜片等,然而在面前,似乎应该“重神轻形”,因为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基础,叶形新、嫩、细者,茶气并不很足,尤其是老树茶,粗老壮硕、黝黑朴素与秀润可人并不矛盾,也就是骆少君女士说的:为扭转时尚对中国茶叶一味追求嫩、细的不良倾向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大智若愚,气定如山。事实上,在品饮实践中,细嫩精致的宫廷级固然不错,但四五六级、甚至混有茶梗者别有风味;另外,尤其是一些手工作坊,由于每一道工序都是人工所为,跟工业化标准化的就不一样。这些石磨压制的茶饼,也许不够圆整,厚薄不够均匀,甚至有些歪斜,但别有一番传统工艺的人文美感在里面,很富有收藏价值。

之三 色

色 主要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普洱熟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优质的熟普叶底呈现褐红色。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浓而不透,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优质的生普,色泽橙黄、清亮透明,仿佛被一层油膜包裹,久泡其色不变。

的迷人之处,很大程度上是汤色上的赏心悦目,思茅朱飞云先生用“融化的玛瑙”来形容汤,以宝石红、玛瑙红、琥珀色等作为以汤色区分

总而言之,以色别鉴茶,干茶须以自然油润为上,汤色以通品高下的简单方法,富有诗意而实用。透明亮为佳。

之四 香

香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所谓茶香实际是不同芳香物质以不同浓度组合,并对嗅觉神经综合作用所形成的茶叶特有的香型。茶叶芳香物质是由性质不同、含量微少且差异悬殊的众多挥发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迄今为止,已分离鉴定的茶叶芳香物质约有700多种,有的是各自分别独具的,有的是在鲜叶生长过程中合成的,有的则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的香气成份到底具体有哪些还没有被完全检测出来,对香气的鉴别,在品饮过程中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的方法。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的干茶陈香显露,优质的热嗅香气显著浓郁,且纯正,冷嗅香气悠长,有一种很甜爽的味道。质次的则香气低,有的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他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腐败味”。闻香鉴别,在整个冲泡过程中随时可以进行,但的香气变化复杂,很不容易用语言准确表达,当然不同的闻香方法有不同的效果,有空杯热闻香、哈气闻香、 开饼刀痕处闻香、杯盖闻香、杯底闻香等;还有冷香、温香、热香、前香、后香、暗香、沉香、明香等等区别。无论如何,的香气重在自然,浓而不腻,清而不扬,重而不闷等。茶人们用米香、花香、果香、蜜香、草香、枣香、兰香、樟香、荷香等不得已的比喻来相容的不同香气,这表明香气的复杂丰富,而且这些变化万千的香气来自原料本身和后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温度、湿度内部元素变化的结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文章说之所以有樟香是因为茶树与樟树间植,这是一种主观臆测的说法。按此观点来说,荷香难道是茶树与荷花间植的结果?

之五 味

味是对感知理解的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品鉴的“初级职称”。“味”之特点,也是在品饮中与其他茶类有着显著区别的特征。在品饮实践中,的“味”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舌面口腔的生理活动、生理体验感觉,另一层是以此为基础的含有很大程度的审美性趣味,成了“体味”、“玩味”、“品味”等意蕴,使人感受到不同味道的和与之相应的不同味道,同时具有使人得到精神愉悦。我们经常说道“回甜”与“回甘”,就是这两层感觉得混合;但是以回甘为上,回甘的一定回甜,但

回甜的不一定有回甘感。也就是说,回甘的在“甜”外,还有一些对人的味觉有益的其他成份,古人品尝美食说的“兼味”、“味外味”就是此意;更具有对味的体验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清爽滑润,醇和、甘甜、生津而千变万化。总之,就熟茶而论,好的在“味”是大同小异的优秀,既回甜又回甘;反之,质量差的则各有各的差劲处,不同程度的有苦、馊、酸、涩、麻、挂等特点,这有点像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之六 气

气是品鉴玩味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使人流连忘返、让人有依赖性的基础。之深,很大程度上是深在一个”气“字上。

气原是一个哲学概念,指构成天地万物初,始的最基本的物质。气论贯串着中国传统艺术和人物品藻的始终。品饮的较为抽象的范畴,却也是上品下品之分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常说,是有生命的,品饮是一门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的“气”而言。天地宇宙之间,凡有生命都必有“气”;凡中国传统艺术,举凡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甚至诗词歌赋,无不讲究个“气”字。亚圣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说人的修养境界,三国魏文帝曹丕“文与气为主”是谈艺,傅抱石题青城山古松国画“元气淋漓,真宰上诉”是说物。又譬如我们生活中,书法作品到处可见,高手所作,笔墨点画的后面,我们总是感觉到有一股充沛元气,使之看上去不死板呆滞。又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虽然貌不惊人,但眉宇之间能感到对方或城府深沉、或正直大度、或修养深厚等,就是内在的生命力通过表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只是这种表达不是直接简单的而已。之气,就是以优质原料的基础,所谓的“得天地之精、日月之华”、“百草之首、万木之花”的好茶,再经过人的用心加工,得天、地、人之灵,生厚、正、足之气。

当然,神奇但不神秘。所谓茶气,就是茶之所以为茶的物质基础在品鉴时候在人的感官和精神上的综合经验,我们形容茶气,往往用“茶气足不足”、“茶气正不正”、“茶气厚不厚”等词语形容,从物质基础来看,主要是茶多酚、咖啡因含量足不足;而茶多酚,就是茶之所以为茶的物质基础,的原料必须要用云南大叶种,就是因为茶多酚含量比国内国外其他任何茶区茶种的含量高,生茶在悠悠岁月的陈化中茶多酚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也大幅度的减少,如果作为原料的晒青毛茶茶多酚含量低,就形成了茶品的先天不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说某一款茶“茶味淡薄”,也就是茶气不足。在主产区之一的临沧茶,茶多酚含量最高,也就是说,该茶区的原料制成的,先天条件就很好,这是在品饮中气足韵厚的保证,也是收藏在日后越陈越香但决不会汤清水薄的保证。最简单的例子,刚制成的新茶中,以黄片压制的青饼,口感就很甜润,但即便在昆明存上三、四年后,茶气就淡薄了,所以收藏价值就不高。黄片就是在茶叶发后采摘不及时的那部分,也是阮福在《记》里说的“将揉时预择其内劲而不卷者,名金玉天”者。黄片茶多酚含量很低,加工时茶农一般要剔拣开来,类似于我们洗菜时丢掉的老坏的菜叶部分——也就是石昆牧在《经典普洱》一书第45页说的“分明是茶园茶的粗枝老叶,却被无良厂商冒充大叶乔木以欺骗消费者”的那种茶。只是黄片饼不止是茶园茶有,老树茶也有;并且,以此欺骗消费者的厂家不多,倒是商家居多。

但是,我们普普通通喝茶,没必要判别什么茶多酚、咖啡因等,有一个简单的感官评价——八字真言:“苦不叮嘴,涩不挂舌”。刚刚入口时有一点苦,当马上回甘;有一点涩,但马上化开,生津出韵——口腔里感觉风生水起但层次分明,变化丰富却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这也许是为什么舞蹈家杨丽萍说:是味觉的音乐。

品鉴茶气主要从三个方面:足、厚、正。原料好如临沧茶,自然气足;加工工艺精当,使茶多酚的好处与氨基酸等其他元素和谐发挥,则如各种不同的乐器以茶多酚、咖啡因为领唱者的合唱,自然茶气显厚;茶叶采摘得时,不乱加拼配,有品饮经验的人一杯入口,则临沧茶是临沧茶、思茅茶是思茅茶、版纳茶是版纳茶,风格明显,个性突出,这就是所谓的茶气正。

以上所言,只是茶气的”外气“,更为迷人之处在于”内气“,内气者,不是以口鼻欣赏,而是以身体感知。这一点,练气功者、中医、出家人和不嗜荤腥的最容易感受,气归肺经脾经,品饮时,丹田手足微微生热发汗,甚至有如练气功时得气的感觉;某种程度上,真正迷人之处,在于内气;而内气,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的程度也不尽一样,但对内气的深入探讨,似乎从中医理论更能解释清楚。

同时,茶若无气,韵就成了空中楼阁。

知茶气者,可谓对已经登堂入室了。

之七 韵

韵是品鉴中较“气”更难加以形象地说明的主观感受,可以先打个比方,唱歌时虽然旋律、音高、节奏准确,但无动听感,就称为“有声无韵”;在评价人物时,一个美女即便是身高、三围、五官都很好,但死板呆滞无灵气无教养,就缺少“韵”,也难给人美感。这一点甚至让李笠翁为难,在《笠翁秘书声容部选姿第一态度篇》里,他说美女要让人迷恋,重要的不是身材皮肤五官,而是“媚态”,媚态又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能“使美者愈美,艳者愈艳”。

按照他的选美标准就是姿态第一,“选貌选姿,总不如选态第一重要”。但是说了半天,“媚态”到底是什么,他也只能打个比方说:“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的韵很难界定,但在品饮实践中的最直观体验就是“生津”,各种不同的上品之茶,有的生津在舌尖,有的在舌面,最佳者连喉部都生津,所谓的喉韵就是指这一点。饮茶生津,有如听音乐的“余音绕梁”,看好风景的“山色有无”,与德高学深的长者相处的“如沐春风”之感。 当然,生津不能完全概括“韵”的感觉。老茶之韵与新茶之韵不同,新茶之韵较直接,老茶则显含蓄——当然,有些品饮者把“湿仓味”当成的韵,其实是把缺点当成了特点甚至优点了。

古人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毛主席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尝一尝”,品饮并不神秘,并不需要先天有什么神授鬼教,只要不断的实践、比较,尤其是跟茶友多交流,慢慢就自然而然领略的好处。重要的是,刚开始的时候,不要选择错了茶,把质次品低的茶品先入为主,作为以后品鉴的标准,好比戴了有色眼镜,要体会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就绕弯路了。这也是现在一些茶友,把湿仓老茶作为存储良好的将来老茶的标准,是自折好茶身价的。

正说普洱:普洱茶毛茶摊放和萎凋的区别


每年由中国茶叶学会组织的“中茶杯”评比中,总会有一些不应有萎凋工艺的茶品,因在加工过程中鲜叶摊放时间过长造成鲜叶萎凋,在严格的审评体系下,“毛病”很容易被发现而剥夺了其参评资格。

而“萎凋”工艺是一贯被当做普洱茶的初制工艺来大肆宣扬的。其实“摊放”和“萎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工艺。混淆这两者,对普洱茶的后续制作有质的影响,特别是对需要长期储存的普洱茶影响更为突出。

我们来看看国标(gb2008-22111)中是如何定义普洱茶毛茶加工工艺流程的: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包装。其中没有“萎凋”工艺在内。

那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普洱茶制茶过程中的鲜叶处理。鲜叶采摘下来后并没有马上“死”,在一定时间内生命还在继续。光合作用因为水分、养分的减少逐步减弱。但呼吸作用继续进行,水分开始均匀地分散到叶片和叶梗的各个部分,之后鲜叶逐步丧失了生命。

这个阶段,时间不长(地域和品种等不同条件使这个时间有很大差异),经常会被忽视的就是这里产生了一个“点”--摊青和萎凋的界限。区分“点”的前和后,也就是区分是“摊放”还是“萎凋”了。这决定了我们所制茶叶走向何方。

鲜叶摊放后的走向,形成一个十字路口,大体是这样:到“点”直接杀青——走向绿茶、黄茶、黑茶;到“点”继续萎凋——走向乌龙、白茶、红茶。判断这个“点”的条件是——鲜叶是否仅只是单一的物理方面失水,而化学变化并未开始。相比起摊放,萎凋有着非单一的物理变化,鲜叶内含物质开始有了化学反应。

有经验的制茶者能够简单的从外观方面看出端倪,摊放到点的鲜叶舒展有活力,有光泽,软硬适中。而萎凋叶面相互摩擦没有响声、光泽丧失、暗绿、捏一把不会快速弹开。这大致就是“摊放”和“萎凋”的区别。(主讲人:周云川,滇红茶叶科学研究所首席员,国家高级评茶师。图源于网络)

普洱茶的储存温度特点


普洱茶之储存温度特点

1、流通的空气

①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普洱茶挂置在阳台上或阳光直射,这样放置的茶,茶气都给吹走、茶味都给吹散了,饮用起来感觉淡然无味。

②要有适度流通的空气,但不能放于风口。

③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要有异味,否则茶叶容易吸收异味,是会变味的。

④不可以摆放于厨房中或其他有生活异味或工业异味的环境里。

2、恒定的温度

①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用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就好了,最好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

②相对来说,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变化会比冬天变化快,无论什么时候,普洱茶不可被太阳照射,在阴凉处为好。

3、适度的湿度

①“现在好的普洱茶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

②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

③在较为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在存放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令空气中湿度稍微增大。

④但是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令茶叶不可饮用。

⑤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

普洱茶的存放温度最好在20度到45度之间:如果低于20底普洱茶的自然酶促作用就中止,高于60度的普洱茶的自然酶保作用就会抑制或停止,茶体内的自带水分被高温烘干流失了。

为了让茶叶基质处于最有效的熟成状态,就在是晒干燥的40度到50度之间的阳光温度最佳的情况。太高的温度也很容易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

普洱茶的储存温度特点!


1、流通的空气

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普洱茶挂置在阳台上或阳光直射,这样放置的茶,茶气都给吹走、茶味都给吹散了,饮用起来感觉淡然无味。

要有适度流通的空气,但不能放于风口;

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要有异味,否则茶叶容易吸收异味,是会变味的;

不可以摆放于厨房中或其他有生活异味或工业异味的环境里。

2、恒定的温度

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用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就好了,最好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

相对来说,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变化会比冬天变化快,无论什么时候,普洱茶不可被太阳照射,在阴凉处为好。

3、适度的湿度

“现在好的普洱茶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

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

在较为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在存放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令空气中湿度稍微增大;

但是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令茶叶不可饮用;

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

普洱茶的存放温度最好在20度到45度之间。

如果低于20底普洱茶的自然酶促作用就中止,高于60度的普洱茶的自然酶保作用就会抑制或停止,茶体内的自带水分被高温烘干流失了。

为了让茶叶基质处于最有效的熟成状态,就在是晒干燥的40度到50度之间的阳光温度最佳的情况。太高的温度也很容易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

普洱茶的杀青工艺


中国茶叶之所以分六大类,这主要因为每种茶的制作工艺不同,而杀青是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红茶与白茶是没有这道制作工艺的。

很多细心的茶友会发现,我们在品饮普洱茶时,有时会发现茶叶叶底偏绿,有时会发现汤色浑浊,有时会发现有烟火味,这些都和杀青工艺有关。

茶叶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

杀青程度不足,茶叶会有青臭味;杀青温度过低,时间过长,茶汤会比较浑浊,叶底颜色发暗;杀青温度过高,茶叶会有烟火味,叶底有糊片或者黑点;杀青不及时,叶底会出现红边和红梗。这几种问题中,杀青温度过高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最大,尤其对普洱茶后期品质的转化会产生很大影响。

云南传统的普洱茶加工,提倡的是纯手工制作、低温晒青的加工工艺。现在为了提高效率,很多普洱茶的制作采用的是滚筒杀青的办法。

滚筒杀青机是茶叶加工中常用的机械,但由于加工过程中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以上,只用6-7分钟时间,便可结束茶叶的干燥过程。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从而达不到“越陈越香”的后期转化效果。

如今很多追求品质的茶商也开始使用手工锅炒杀青,尤其是树龄较大的古树茶,由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进行制作,制成品质优异的普洱茶。但如果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工具的清洁,以及失误或者缺乏经验没有把控好杀青温度和时间的话,同样会对茶叶品质产生不好的影响。

总而言之,传统手工杀青代表了一种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操作简单,普及率高。一些茶区的茶手工杀青的香气更胜一筹,技术好的师傅可以炒出顶级好茶。但是手工杀青的燃料多为木柴,需要砍伐大量树木,烧柴火的过程难免产生火烟、灰尘,容易被茶叶吸附,从而存在不环保和卫生条件差等不足。相比滚筒杀青,手工杀青全凭制茶者的技术,技术虽好,效率却很低,无法均一复制。

什么是普洱茶的杀青?


我们一直都在说普洱茶的杀青,到底什么是杀青呢?许多茶友都不知道,当然做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来说,也不需要知道,毕竟这是做茶师傅们的事情,但是,茶商们整天都在说,那好吧,我们今天就用比通俗的话给大家普及一下普洱茶杀青的知识。

杀青,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杀”听着确实有点渗人的,其实它是指停止叶片中的微生物活动的意思,旨在停止之意。而“青”是指鲜叶,鲜嫩的、刚长出来的植物,我们通常喜欢在鲜嫩的植物前加个“青”字,即青草、青叶、青花等,表示很嫩。那么杀青,既是指停止(钝化)鲜嫩茶叶片内部活性酶反应,使其茶中的多酚化合物不被氧化,叶片中的叶绿素得以保存,让茶叶中的大部分物质暂时停止活动,等待你把它放入茶杯的那一刻,它还能如初绽放,保持青绿的颜色。

普洱茶杀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手工杀青,另一种是机器杀青,它们各有优缺点。

普洱茶手工杀青:也是最传统的一种生产方式,在云南偏远的茶农家中,是不具备机器杀青条件的,所以上至千年来,都一直传承着这样的一种手工杀青方式。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方便,有锅有灶即可,普通家庭都可以做。温度掌控灵活,时间也可长可短,如果是一个高超手艺的师傅,可以在杀青这个过程中玩出很好的、新的花样来,可使一款茶变化出不同的口感、滋味、颜色的。对于一个茶人来说,这也是一种乐趣。缺点:杀青速度慢,不适合大批量化生产。

普洱茶机器杀青:对于手工普洱茶杀青来说,机器杀青是比较稳定的一种杀青方式,生产卫生条件也好于手工杀青,调试好固定的温度,时间等参数后,就个开始批量生产,它的持续、高效能,这是手工杀青所不及的。但在一些个性化的操作上,机器杀青却没有手工杀青那么“好玩”了。所以,目前一些小批量的,比如少量的古树春茶,都喜欢用手工杀青方式,这也是因为手工“杀青”比较方便灵活的原因。

正说普洱:解读普洱熟色审评词—“红浓明亮”


接作者上文《正说普洱:普洱茶新工艺杀死了“越陈越香”》最经常听到形容普洱熟茶汤色的词就是“红浓明亮”了。不同的茶叶级别,对应一定的汤色表现,“红浓明亮”来自于专业审评词汇里形容等级为一、三级茶叶的用语,对应一、三级茶叶应用的品质表现特征;五级茶叶汤色表现为深红明亮,至于七、九级茶叶汤色就显褐色,根本达不到“深红明亮”,更不要说红浓或红艳了。

在用“红浓明亮”形容熟茶汤色时,“红浓”指的是:色红而深厚,“明亮”指的是:发亮或发光。那么红浓明亮到底需要些什么特征才能达到呢?

首先色红是明确了茶汤颜色以相对单一的红色为基准色,值得一提的是,渥堆发酵不仅是熟茶与生茶制作技术的根本区别,也是汤色主要呈红色的原因之一,因此,好熟茶茶汤颜色不能偏褐,可能偏黄。

深厚的意思是由内涵有厚度。在这个程度上再发亮发光,就是红浓明亮了。

可是容易混淆的是很多茶友把“透亮”误以为是“明亮”。“透”在茶叶汤色里是贬义,通常是因为水溶出物少,才会形成茶汤的“透”。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在于“越陈越香”,这是因为,与其他茶类相比,普洱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多元,而经过长时间存储陈化,茶叶内含物质进一步转化和积累,所以在冲泡普洱茶时,往往会释放出更多有益身体的物质。因为茶叶溶出物质少而形成的“透亮”,它和有油质感的明亮又本质的区别。

可以这样去理解和分辨。明亮可以理解为反射光线而发亮和发光,而透亮是光线直接通过茶汤的程度。

品味普洱熟茶是一趟漫长而有趣的旅程,期望大家都能找到那一份赏心悦目的“红浓明亮”。(主讲人:周云川,滇红茶叶科学研究所首席员,国家高级评茶师。图源于网络)

冲泡普洱茶的温度的要点


普洱茶有许多保健功效,尤以减肥降脂、暖胃护胃功效著称,但是喝茶保健的前提,就是要能够保证普洱茶的质量,保证普洱茶冲泡出来的口感。而对口感最为重要的除了茶叶本身的质量外,就是泡普洱茶的温度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泡普洱茶所需的温度吧。

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温也容易冲出苦涩味,容易烫伤一部分高档茶。确定水温的高低,一定要因茶而异。例如,用料较粗的饼砖茶、紧茶和陈茶等适宜沸水冲泡(95-100摄氏度);用料较嫩的高档芽茶(如较新的宫廷普洱)、高档青饼适宜适当降温冲泡(90度左右)。避免高温将细嫩茶烫熟成为"菜茶"。

另外,如果是高原地区,沸水温度低于沿海、平原地区。如昆明的沸水温度在94℃左右,适合直接冲泡绝大多数熟茶,对于青茶,除部分高档茶外,大部分也可直接用沸水冲泡。在冲泡部分高档新青茶时,除直接降温外,还可通过不加壶盖或沸水高冲来降低水温,避免因茶叶烫熟而产生"水闷气"。

冲泡普洱茶的水温在90℃以上,茶的香气和滋味才会更明显。但水不可反复烧开,反复烧开的水中会有大量盐类析出,析出的盐类会悬浮在水中,形成白色的浮渣。烧水过程中水不断蒸发,每烧开一次,盐类的浓度就增加一次。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正说普洱:最离谱的忽悠——杀青温度的高低》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绿茶的杀青”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