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身体健康

发布时间 : 2019-12-05
健康与黑茶 黑茶与健康 普洱茶与健康

健康与黑茶。

茶有着各种各样的保健功效,例如利尿、降脂减肥、降血糖、抗癌、防辐射等等,那么茶与打鼾有没有关系呢?到底喝奶茶好不好呢?下面就为大家揭晓答案。

茶与鼾症

睡眠时如果仅仅是鼾声如雷,没有憋气现象,醒来时神清气爽,属于良性鼾症;如果有睡眠憋气现象,则有可能患有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必须到有检测条件的大医院接受检测。早前美国有报道,绿茶中的成分可以保护大脑免受睡眠障碍导致的神经性损伤。专家指出,多喝绿茶或者普洱生茶(每天至少1杯)可以作为睡眠呼吸短暂中止的辅助疗法。

茶中加奶可降低保健效果

多年来,营养学家一直提醒说,饮茶有益心脏健康。但德国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在茶水中加入牛奶制成奶茶。会破坏茶中的有益成分。试验显示。虽然茶通过增加动脉壁的收缩能力提高了血流速度,但牛奶却完全阻碍了茶这种有益健康的保健效果。

德国研究人员表示,这个结果可解释为什么英国的饮茶文化对心脏病的流行没有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因为英国大部分人都喜欢在茶中加入牛奶。研究结果称,16名女性分别喝半升新沏的茶、加入脱脂奶的茶水。两个小时后对她们前臂的动脉血管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喝茶的人动脉血管壁的收缩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茶中加入脱脂奶一组人的这一影响很不明显。因此,想要喝茶保健最好别加牛奶。

奶茶对身体不太好哟,要少喝!

绿茶和蘑菇可防乳腺癌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蘑菇和绿茶有助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据法新社报道,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研究人员对中国杭州市2018名女性(其中一半是乳腺癌患者)的饮食进行调查后得出这一结论。

研究人员称,中国女性患乳腺癌的比例只是发达国家女性的五分之一,这与中国女性常吃蘑菇有关。即使每天只吃10克蘑菇也会有益。而且新鲜蘑菇和干蘑菇的效果是一样的。如果既吃蘑菇又喝绿茶,则可进一步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喝茶别太烫,小心喉癌!

伊朗研究人员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喝太烫的茶可能导致喉癌。建议人们等茶凉些再喝。以前有研究显示烟酒容易导致食道癌,而此次《英国医学杂志》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饮料太烫也容易诱发癌症。研究人员指出,与低于65摄氏度的茶相比,水温若高于70摄氏度,则诱发喉癌的风险会增加七倍。

研究人员发现,与通常泡茶后隔四分钟以上再入口的人相比,泡茶后不足两分钟就入口的人患癌症的几率要高出四五倍。他们指出,英国研究显示人们一般倾向于在水温56-60摄氏度时喝茶。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水温太烫容易导致癌症。但研究人员指出。这也许与喉咙内部被反复烫伤有关。

我国广东省的潮汕地区,人们患喉癌的几率也较其他地区高得多。

小编推荐

普洱茶与健康:序一,写在《普洱茶与健康》之前的话


序一写在《普洱茶与健康》之前的话

南方有嘉木,天下重普洱。勤劳智慧的普洱人民在长期对茶树的发现、利用和驯化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独特的普洱茶加工工艺,形成了独具魅力而又底蕴深厚的普洱茶文化,使普洱成为茶事兴旺、商贾云集、会馆林立、文化昌盛的普洱茶生产、加工贸易中心,铸就了普洱茶这一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品牌。随着普洱茶的日益升温,普洱茶与健康的关系也成为人们在品评普洱茶之余最为关注的话题。

普洱茶的药用价值需要有科学的依据。《普洱茶与健康》正是迎着阵阵的普洱茶热潮,从医学科学的角度理性地为广大普洱茶爱好者答疑解惑的一本好书。

李捷医师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普洱人,她不仅因精湛的医术而受到宁洱人民的欢迎,更因为她为普洱茶与健康问题的执著探索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她和她带领的研究小组克服了重重困难,运用医药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普洱茶的医疗功效、对普洱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进行了仔细的梳理、认真的实验和理性的分析,在宁洱县中医院相继开展了“普洱茶对肥胖人群体重的影响”、“普洱茶降血脂”、“普洱茶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等国内课题的临床研究。他们用第一手临床资料揭示了普洱茶对健康的有益作用,为广大喜爱普洱茶的人们提供了饮用普洱茶的临床依据。

《普洱茶与健康》一书,凝结着作者的心血,书中在对普洱茶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功用进行科学实验分析的同时,把普洱茶的历史文化有机地融入其中;在探讨普洱茶与人的健康的同时,全书贯穿着普洱茶的医学文化和人文关怀,是一本独具个性的、把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好书作为普洱茶乡的一员,能够与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推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见证风起云涌的普洱茶热潮,享受普洱茶带来的恩赐,领略品味历史、感悟文化、享受健康的无穷魅力,我深感自豪。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进一步增进对普洱茶的了解,充分地享受普洱茶带来的健康。

李家华:普洱茶与健康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普洱茶与健康的课题,由于最近关于普洱茶的健康话题比较多。那么我们就用我们科学的研究数据通俗易懂的讲一下普洱茶与健康方面的知识。那可能由于我们的听众不仅仅是云南这边的朋友,全国各地的朋友都有,那么讲一下我们普洱茶的特点和特性,再讲一下健康的主题。

首先讲一下普洱茶的概述,可能大家都了解普洱茶,但关于普洱茶的科学概念并不是很清楚。根据我们云南省普洱茶地理产品标志国标d22111-2008年规定,它是在规定地理限定范围内的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地理限定范围内特定加工的茶叶而制成的具有独特品质的茶叶,这就是一个我们普洱茶的概述。

我们普洱茶有几个多样的独特性

第一、我们普洱茶产区一个优越的独特性,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的普洱市,版纳市,临沧等地方,这些都属于南亚热带,属于气候和北热带的类型,日照比较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7到22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到1800,那这样的环境对我们的茶叶生长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一千毫米以上的降雨量,是比较适合的。由于这一块的高山水流分布广阔,一般在到1200到1800范为内,属于高海拔地区,土壤中以酸壤和赤褐壤为主,ph酸碱度4到6,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的生长比较适宜的酸碱度范围就在4到6,这为茶叶的生长创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第二、核心资源,我们云南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中心,也确实是茶树原产地的一个核心范围。植物种子资源相对丰富。世界目前研究的话,茶种植物有380余种。云南就有31种,42个类。云南有31种,那就说明云南是比较丰富的。而且我们云南是独有的24个,占了世界茶种的80%以上,那么现在已经发现的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千年以上的古茶树,有3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茶树也有20多万亩,经过研究和深入的考量,可能这个面积在逐渐的增多,现在可能有二三十万亩,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需要我们去研究。

第三、普洱茶的加工工艺有一个独特性,比其他的五大茶类相比,普洱茶属于黑茶类,加工这块是比较独特的,首先是一个潮水渥堆的过程。也是我们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渥堆,也就是所谓的后发酵,那么后发酵的微生物呢,跟我们的红茶所谓的发酵,为什么概念会不一样呢?红茶的话来讲的话是属于氧化茶,会被茶多酚氧化,氧化以后形成一些色素,茶黄素之类的,普洱的后发酵,他属于真正的发酵,所以这一块呢我们要跟红茶区分开来。那根据发酵或者怎么样,我们的普洱茶又可以分为普洱生茶、普洱熟茶两大类,传统的普洱茶生茶呢其实是云南大叶种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而制成的晒青毛茶,这种传统的制作方法,赋予了我们普洱茶生茶的后续发酵的广阔成长空间。现在的普洱生茶是将晒青毛茶,紧压以后,自然存放,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变成“熟茶”。为了满足市场对普洱茶的要求和需求,可以通过人工后发酵,生产熟茶,那么近代普洱茶熟茶后发酵过程当中需要特定的温湿条件和微生物的参与下完成,所以这种特殊的工艺就是我们云南特有的,也是普洱茶特有的地方特性。

第四、是品质特征的特性,现在喜欢喝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普洱茶的条索肥壮,这是最主要的特点,色泽来讲,普洱熟茶在这块来讲叫红褐,俗称猪肝色。内质来讲是滋味醇厚,汤色为褐红(也称红酒色),陈香显著,叶底红褐的一个特点。那么普洱茶生茶是由大叶种,晒青茶,或普洱散茶,经过高温蒸压塑形而成,外形端正、松紧适宜,规格一致,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橙黄明亮的一个特点,具有独特的花果香,我们的普洱茶有陈香这样一个特点,适合在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在科学合理的条件下可以长期储存,这些品质特征是我们的普洱茶特有的。

第五、形状的独特性,普洱茶有饼茶,柱型的,沱茶,砖茶等等。像我们以前的金瓜贡茶特有的外形,只有普洱茶有这样的一些形状特征,那当然现在随着一些企业的创新,茶叶的外形有了更多的各种各样的形状,但历史上来讲,只有我们普洱茶具有这样的独特的外观形态的独特性。

第六、包装的独特性。云南民族的特点,原始的特点,普洱茶的包装这块是比较传统的,而且普洱茶的大部分外包装这块,分为内包装、外包装,比如说内包装有棉纸,这对后续的存放比较好,棉质的透气性比较好。外包装一般用,笋叶、竹篮,捆扎用竹条、麻绳之类的,这种包装的形成是因为普洱茶的原产地来自的这个少数民族地方,像我们的竹子啊竹笋呀都比较丰富。我们的祖先比较聪明,利用丰富的资源,而且价钱比较廉价。最重要的一点呢,这种包装透气性非常好。但我们也说了,越陈越香。但是陈香后续还要氧化。陈化过程都属于氧化的过程,竹叶包装的透气性比较好。氧化要和氧气接触,所以透气性比较好有利于我们普洱茶后发酵,这样有利于提高普洱茶的品质,就是我们的第六个特点。

第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特有性,云南民族比较多,各种少数民族在长期的饮茶用茶过程当中形成了各自的一种差异比较明显的文化习俗,形成了我们丰富多样性的民族茶文化,比如说我们的布朗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的,少数民族在普洱茶的加工品饮、茶艺及茶具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不同。这些生生相关的文化形成了各民族对普洱茶的不同理解,构成了我们个性鲜明的茶文化背景,这是其他茶类不能比拟的。

这就是我们讲的普洱茶的七个方面的独特性。下面进入主题,普洱茶与健康,那么既然讲到普洱茶与健康,肯定是茶叶里的一些生化成分在起作用,如果没有丰富的内质和一些必要生化成分那么无从谈起它的健康。

今天我们讲的重点是普洱生化成分和健康的关系,茶叶里面的成分我们简单划分的话,分为几种营养成分,不是完全分割开的。营养成分可能是品质成分、可能是药效成分,但是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关联的。第一就是营养成分,第二是药理特性的药理成分,第三是养生价值的一些功效成分,所以我们的茶叶,主要做为三块来区分。

第一,就是我们喝的茶都会有的茶多酚。茶多酚是很大一类的组成,但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至少六大类物质组成的多酚的化合物,有氨基酸、生物碱、脂类,茶色素等;色素有两大类,待会儿我就不讲了,有天然色素和加工以后形成的色素,这是我们比较简单的分类方法,但是按照溶解性,可以分为脂溶性、水溶性,讲到天然的,就是我们的花青素。是现在研究比较多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都提倡多吃的有色食品。还有我们加工以后形成的色素,茶黄素,还有糖类,普洱茶有单糖、寡糖、酸糖。多糖这一块,还有芳香物质,还有维生素,营养成分,水分,矿物质等,种类比较丰富,所以我们的茶叶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保养产品,是具有一定功效的,饮品也好,食品也好的一个经济作物。现在人们都提倡一点。人体的七大营养元素当中,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经过我们的研究以后,在考虑是不是?把茶多酚加到七大营养元素里面,变成八大元素。作为人体的八大微量元素。现在开始慢慢的在研究。

首先我们刚讲了营养成分这块,主要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之类营养成分。第二类是维生素和酶,那普洱茶中含有维生素p,维生素p大家很难接触到。一般都是维生a、b、c比较多,因为抗氧化性比较强,但是维生素p是一个很重要的维生素类,它能减少我们一个血管的脆性,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维生素c的活性,预防脑溢血,视网膜出血等疾病,这些都是比较好的。重要的从营养成分和功效成分来讲,都是相互交叉的,所以它也是具有一定的功效的营养成分,还有维生素b1b2、维生素e的,所有的维生素来讲,80%以上都可以用维生素来讲都可以用开水冲泡以后融到茶汤里边,除了维生素e不行,e是属于脂溶性的。像b1、b2、p,80%都可以融入到水里边,通过饮茶可以进行吸收。第三类是矿物质,现在也是研究比较多的,茶叶里面最主要是钾元素,钾元素可以提高免疫、电解质这一块,而且普洱茶的钾元素容易泡出。普洱茶里还有一个氟元素,像我们茶叶是属于负极氟元素比较多的,所以氟元素对于我们钙质吸收,或者说对我们牙齿有保护作用,锰也是在自然界中茶树中负极锰比较多的一个植物,锰可以防止我们生体机能的紊乱,比如晚上做噩梦这一方面,还有抗氧化方面。还有锌,广告里都可以看到,锌在茶叶里含量也比较高,最主要的功效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防止心肌梗塞,还有一些抗癌作用。(未完,作者:李家华,

喝茶真的有助于健康吗?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前面我聊了许多有关茶的话题,今天我们继续聊茶,就着上面的问题,聊聊茶与健康的问题。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制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公元前2737年,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最终,神农发现茶叶可以解毒。神农还认为,经常饮茶有助于保持青春,增加自身活力。为证实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研究表明,茶叶含有许多营养成分,饮茶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

1.生津除腻

一杯清茶,会让人满口生津、通体清爽,这是由于茶汤中的多酚类、果胶、氨基酸等物质与口腔的唾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得大肠德语滋润,产生清凉的感觉,加速了身体的新陈代谢。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有溶解脂肪、帮助消化和消除口腔膻味的作用。所以,一些以肉类、乳酪为主食的少数民族,都把茶叶当成生活的必需品。

2.提神益思

饮茶能够提神益思、消除疲劳,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清醒头脑、活跃思维。这也是许多文人墨客、寺院僧侣穷其一生、钟爱一生的道理了。

3.杀菌利尿

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能促使蛋白质凝固沉淀,杀死部分细菌,加速尿液的排泄。

4.补充营养

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C较多,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和维生素P及维生素K,都对人体的健康起到相应的作用。

普洱茶与健康:附录,普洱与普洱茶(三)


四、发展中的普洱市和宁洱县

宁洱县全称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县城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地处横断山系南段,无量山脉南部边缘,地跨北回归线。全县辖7乡2镇87个村公所(办事处),居住着哈尼、彝、汉、傣、白、拉祜、回等19个民族,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8.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9.14万人,占总人口的50%。农业人口为15万人。

为了更好地促进普洱茶的产业发展,弘扬普洱茶文化,2007年4月,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普洱县更名为宁洱县。

宁洱县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为367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为291.10万亩,耕地面积(含轮歇地)为62.8万亩,宜农、宜林、宜牧的荒山灌丛为1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65%,林木蓄积量为1236万立方米,是滇南林区之一。有岩盐、煤、铜、铁、铅、锌等矿藏资源和石灰石、彩色石等建材资源。境内河流纵横交错,长5000米以上的河流有121条。水能蕴产量6.9万千克,财政收入6556万元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39元,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磨思二级公路贯穿县城,德梅、景普公路改扩建完工,磨思高速公路也将开工,这将大大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的交通状况。2006年,普洱县投入160万元资金,实施了14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科技普及深入村村寨寨,基本上形成了县、乡、村、组四级科技推广网络。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现了“普六”、“普九”和扫除青少年文盲工作,并获得“中华扫盲奖”。全县高考再创佳绩,考生上线498人,上线率达87.4%,居全市榜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铺开,参合12.4万人参合率达87.8%;完成了14个村卫生室建设和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国债建设项目,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工作通过了评审验收;全县有医院14个,各行政村均创建起了卫生室,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了省级验收。扶贫工作进展顺利,投入扶贫资金3265万元,实施了17个整村推进项目和上海对口帮扶项目、宝钢援建项目。计划生育、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3%,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完成县内古茶树的普查工作,发现野生茶林12.1万亩,有力地证明了普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的结论。成功地举办了云南普洱茶协会成立大会、首届云南百年经典普洱茶品鉴会等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普洱茶文化的无穷魅力。民族团结誓词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并成功地举行了挂牌仪式等系列活动。全县乡(镇)建起了文化站、广播电视(台)站,各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室,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74.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6.7%。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玄南省民族传统体育先进县”荣誉称号。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资源优势,突出

地方特色,重点加强了茶叶、林产工业、咖啡和农业产业经营等方面的建设。民族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基本上形成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茶文化融为一体的普洱民族文化。

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全县各族人民将把繁荣、富裕、文明的普洱新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普洱市不仅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还是普洱茶的故乡,已成功举办了六次中国普洱茶叶节,使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普洱茶文化得到了弘扬。普洱市正在迈步走向建立中国茶城的目标。全市各族人民将乘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立中国一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的东风,以茶建城、以茶文化兴城、以茶产业强城,把普洱这座美丽的城市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独具品位的真正茶城;建成人文、生态、经济融为一体、协调发展的名副其实的绿海明珠;建成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使普洱成为招商引资条件最优、投资开发环境最好的、祖国西南边陲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园林城市。

为了打造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独具品位的东方茶城,建成一个全国著名的茶产业基地和茶叶交易市场,普洱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中国茶城”的战略规划和长远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兴茶工程,实现茶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以普洱茶牵引旅游经济。近年来,极具特色的普洱茶文化促进了云南普洱市别具一格的茶文化旅游,并且带动了该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以古茶树、古茶林为依托的,极具活力的茶文化旅游有了新的发展,正在形成以观光茶园、古普洱茶街、天然神奇茶树博物馆等景点为主题的旅游精品线路。

普洱茶与健康:附录,普洱与普洱茶(一)


附录

一、普洱与普洱茶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土归流,普洱置府,领1县3厅1司(即宁洱县、思茅厅、威远厅、他郎厅、车里宣慰司)。清雍正十三年置宁洱县为郡治,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月1日,改宁洱县为普洱县。1985年12月15日,改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07年4月8日,改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时将思茅市改为普洱市。

传统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经蒸压、自然干燥、贮放定的时间而形成的。现代普洱茶制作,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作为原料,经适度潮水微生物固态发酵形成半成品后筛分形成级号散茶。然后把散茶按所需产品要求拼合后再蒸压,形成砖、饼、沱、柱等整形茶。

普洱生茶品质形成的主要成因是自然氧化,特点是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普洱熟茶品质形成的主要成因是微生物的作用,其特征是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如今,茶产业已成为普洱市的优势产业。据介绍,目前,普洱市茶叶种植面积在54万多亩,总产量达1.8万吨,总产值达2.28亿元,106万多人从事茶叶种植;有初、精制茶叶加工企业157户,从业人员达1.2万多,年加工能力为2.8万吨。茶叶产业已成为普洱市的骨干产业之一。茶产业作为普洱市的产业群中的一个优势产业,是该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拳头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云南大叶种茶是制作普洱茶的最好原料。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对形成普洱茶的品质有重要作用,其性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特多,银色争辉,叶片大而质软,新梢生长期长,持嫩性好,所含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都高于一般中小叶种茶树。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在酶促作用以及微生物和水的湿热作用下,其内含物发生了一系列的氧化、聚合分解、降解和缩合反应,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等都大量减少,因此,茶树品种中内含基质茶多酚、氨基酸等重要化合物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优质普洱茶的形成。

普洱市所属地区是北回归线附近稀有的绿洲,属热带北缘及南亚热带地区,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平均湿度80%以上,气候温热湿润,区域内有哀牢山、无量山等高大山系及澜沧江、李仙江等江河水系,森林覆盖率高达70%,山上云雾缭绕,生长着大量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是茶树生长的最适宜地区。作为世界茶叶发源地中心地带的普洱市,至今仍保留着茶叶生长和发展的活化石链,该地区特有的大叶种茶具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都无可比拟的独特品质。

二、野生大茶树和古茶园现场考察鉴定

2004年11月19日~2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中国普洱茶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野生大茶树和古茶园”考察组(考察鉴定专家组主任:虞富莲、副主任:蔡新),对宁洱县黎明乡茶源山、凤阳乡困卢山的野生大茶树和古茶园进行了实地考察。经分析研究,提出如下鉴定意见和建议:

一、从黎明乡茶源山野生大茶树的居群看,普洱县处于茶组植物起源中心范围之内。

二、据对凤阳乡困卢山茶园的典型植株的观测,该茶树在分类学上属普洱茶种,是栽培型茶树,习称大叶茶。从困卢山古茶园的茶树茶龄、分布密度和长势看,一一是目前已发现的保存较好,仍有栽培价值的古茶园之从而表明普洱县是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

三、由于野生大茶树长期以来已经与周围环境形成了紧密的依存关系,适应性已经非常脆弱,故建议应该加以重点保护,不要随意搬迁和砍伐,尽量保持其原有的生态环境。古茶园应保持其原有的耕作方式,适当修剪病枯枝和寄生植物,防治病虫害。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可作为科普教育或旅游景点适度开发。

宁洱县境内生长着一些野生型古茶树,还生长着一些树龄在400~500年的栽培型古茶树。2005年,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汪云刚对宁洱县境内的野生茶树和栽培型茶树的普查结果表明,宁洱县境内共有古茶树资源12.5221万亩,其中野生型古茶树12.1621万亩,栽培型茶树3600亩。宁洱县凤阳乡宽宏村和把边乡团结村一带的白草地梁子,分布有万亩的野生茶树群落,其中团结村有野生茶林8000亩,宽宏村有野生茶林2000亩。

茶叶与身体的关系,终于搞懂了


茶能减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

最新的一项研究报道,日本研究者从1994年起对某地4万多名40岁至79岁中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与一天喝茶不到1杯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绿茶的男性因脑血管病死亡的平均风险下降了22%,女性下降了31%,其中脑梗塞下降最明显,男性下降42%,女性下降达62%。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喝茶3杯,可降低患心肌梗死风险70%。芬兰和法国也有研究报告显示,每天喝茶2~3杯,可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

茶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

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喝茶可使血总胆固醇水平下降25%。还有一项研究喝茶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调查发现,不喝茶的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0.55%,常喝茶的人为6.95%,茶的确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茶有助于防治早老性痴呆

茶对大脑细胞有保护作用,茶能有效延缓大脑退化,有助于维持大脑血管的健康。最新研究表明,多喝茶可改善记忆力和防止早老性痴呆。

茶有抗压力和抗焦虑作用

现代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常引起焦虑、紧张、烦躁不安、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绿茶含有茶氨酸,它是一种无镇静作用的松弛剂,可以帮助大脑增加产生γ波,γ波可帮助控制焦虑情绪,提高注意力,改善精神状态和总体机能,一般3-4杯绿茶能含有100-200毫克的茶氨酸,这使得绿茶在抗压力和抗焦虑方面有较好的功效。

茶能提高免疫力

如果最近爆发流感,那你就多喝点茶吧,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研究指出,连续2周每天喝5杯茶的人,其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抗病毒干扰素,其含量是不喝茶人的10倍,这种可以抵抗感染的蛋白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并有效帮助人体抵御流感。

茶的其他保健作用

茶还能消除疲劳、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龋齿、消除口臭,茶还是碱性饮料,有利于酸性体质的纠正……茶不愧为21世纪最健康的饮料。

茶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贡献已是不争的事实,19世纪前却没有人能明确告诉我们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功能。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开始,茶这个古老而神奇的领域迎来了自然科学的探秘,大量科学技术对茶叶中内含物质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我们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

由图可见,茶叶中含水分75%,这也就是“4斤叶1斤茶”的科学依据。而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为30%-48%,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等,它们构成了茶叶的品质和滋味。

不同的人群如何选茶?

1、常用脑喝绿茶。据报道,绿茶有助抗癌防癌,能降血脂、防动脉粥样硬化。绿茶适用于经常接触有毒害物质、或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对这些人群,绿茶中的有效成分可起到保护作用;适用于嗜烟酒者,有利于解烟毒、醒酒;适用于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适用于脑力劳动者,可提高大脑的敏捷程度,长时间保持头脑清醒、精神饱满,有利于增强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记忆能力;适合于阴虚体质的人群;适合于有减肥美容需求的人群。孕妇饮用绿茶时,以较淡味的茶汤为好。

2、常运动饮红茶。红茶性温,适合于身体虚弱的人,也适用于运动人群、体力劳动人群,饮用时可酌量加糖,既有利于增加能量又能补充营养。孕妇在临盆前1—2月和产后,以饮用红茶为宜。

3、想减肥喝青茶。青茶(乌龙茶)具降血脂、防动脉粥样硬化、延年益寿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肥胖、希望减肥美容的人群,也适用于运动人群;适用于以荤食为主的人群,有助于消化;适合于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群。

4、常吃牛羊喝黑茶。黑茶适用于常年以荤食为主、吃牛羊肉较多的人,有利于促进脂肪消化;也适用于减肥人群。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边陲地区,常习惯于饮用砖茶、饼茶、普洱茶等经后发酵的紧压茶类,与其饮食习惯有关。

5、心情差喝花茶。花茶适用于脑力劳动过度的人,有助于解抑郁、提神;适合于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群;适用于经期和更年期妇女,可缓解性情的烦躁,能疏肝解郁、理气调经。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不仅决定着茶叶的质量,而且与饮茶的某些药理功效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茶叶品质的形成与保健功效并不是基于某一种成分的效果,而是多种成分的协调功效。

普洱茶与健康:附录,普洱与普洱茶(二)


三、普洱茶的见证古茶树

在普洱市9县1区内,茶树类型齐全,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林活化石,还有景谷盆地发现的距今3540万年前的第三纪渐新世的茶树祖先——“景谷宽叶木兰化石”(新种)。在景谷、景东、澜沧发现的第三纪中新世较宽叶木兰晚、距今2500万年前的已进化为野生大茶树祖先的“中华木兰”化石。在景谷小黑江上游、景谷河东山及威远江下游高山地带,发现有成片的野生茶树,在黄草坝、顺南光山、大黑龙塘、大中山、大绿山等地,也分布有野生茶树。从大茶树广泛群居看,宁洱县处于茶组植物的起源中心范围之内。今思茅地区的野生茶树林,有树龄在2700余年的古茶树王、千余年的过渡型古茶树和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可谓是天然的茶树博物馆。

1952年,西双版纳佛海茶叶试验站在勐海县南糯山深箐中间发现3株野生大茶树,有一棵已枯死,科学工作者锯其干,从年轮推断,树龄已有800多年。当地哈尼人把它称为“茶王树说是55代前的祖先种植的。南糯山茶王树被科学工作者确定为栽培型茶树。

1961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张顺高先生在勐海县巴达公社的原始森林中发现9棵更高大、更古老的茶树。其中一棵高32.12米,胸径1.03米,据科学工作者估计,树龄在1700年以上。巴达大茶树被专家确定为野生茶树。

1991年3月,根据当地群众提供的线索,思茅地区茶叶学会理事长何仕华先生等人在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发现了一棵大茶树,树高11.8米,根干径1.1米。经组织专家考察论证,认为邦崴大茶树的树龄在千年以上,是介于野生与栽培之间、原始与进化之间的过渡型茶树,定名为“邦崴古茶树”,肯定它与南糯茶王树、“巴达茶王树”并称世界三大古茶树。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的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它的生殖器官(花和果)是野生型的,它的营养器官(芽叶和枝梢)是栽培型的,它反映了茶树发源与早期驯化利用同源这一规律。

巴达大茶树、邦崴古茶树、南糯茶王树形成从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的完整系列。这三棵古茶树的发现,证明茶树起源与驯化栽培在地理上同源,对于茶树起源、茶树资源学、茶树驯化生物学和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均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提供了茶叶起源于云南、起源于普洱市的历史依据。

1996年11月,经国家、省、地的10人专家组考察论证鉴定,认定生长在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镇沅县千家寨最高大的两株野生型1号古茶树(树高25.6米,基部干径1.2米,树龄2700年,2号古茶树树高19.5米,基部干径1.02米,树龄2500年),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野生大茶树。2001年4月,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全体代表在树旁立了“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碑。上海吉尼斯总部派人亲临研讨会,颁发了“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一吉尼斯之最”的牌匾和证书。

周红杰副教授在其所著的〈云南普洱茶〉中说:“据罗平、师宗县志考证,早在2100多年前,罗平、师宗一带已进行了野生茶树人工驯化栽培。另据傣文记载,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云南已有茶树栽培。”

古茶树的发现,解决了在国际上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问题,明确了世界茶树原产地不是在印度,而是在中国。在此之前,由于阿萨姆野茶树的发现,印度坚持世界茶树原产地在印度。华南农业大学的李斌教授指出:澜沧邦崴古茶树通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型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邦崴古茶树核型的对称性比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对称性高。根据科学理论,植物染色体的进化是从对称性的物种向不对称性的核型演化,具对称性的物种较不对称性物种更原始的结论,邦崴古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印度阿萨姆种其染色体组型的对称性较邦崴古茶树核型小,与云南大叶种的核型相近,这三个品种都属于同类型核型,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起源。

茶与健康:掌握饮茶安全法则(三)


接作者上文《茶与健康:掌握饮茶安全法则(二)》。在茶疗的文献中,被引用较多的是张仲景的“茶治脓血甚效”,这纯粹是后人的穿凿附会,子虚乌有。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里,我始终查不到对茶的任何记载。茶治热毒下痢的方子,出自唐代著名妇产科专家昝殷的《食医心境》,其中记载:“以好茶一斤,炙捣末,浓煎一、二盏服。久患痢者,亦宜服之。”这段记载的出处,也并非是很多人认为的孟诜的《食疗本草》。对于痢疾,中医认为是内伤饮食不洁、外感湿热疫毒所致。因此,茶的苦寒燥湿、泻火、解毒、杀菌等综合作用,对于痢疾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昝殷的这个处方,为后世的姜茶配合治疗痢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从东汉一直到公元659年的盛唐,苏敬主持编纂的官修《唐本草》,丰富并增加了茶叶的药效,他们并没有机械地把《神农本草经》的“苦菜”和茶叶混为一谈,而是很严谨地把茶叶列为木部上品,把“苦菜”列为菜部的卷下,由此可知,《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苦菜”并非是指茶叶。这也是除陆羽之外的更有力的证据之一。

《唐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典,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也是中古时期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里程碑。据《唐本草》记载:“茗,苦荼。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唐本草》对饮茶的建议是:“作饮,加茱萸、葱、姜良。”这为唐代煮茶、煎茶时,添加辛温的调料以平衡茶的苦寒,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之后,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写道:“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又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日成者良。”孟诜对茶的认识,与《唐本草》比较,增加了清热利大肠、治疗便秘以及兴奋提神的功效。孟诜记载的制茶“当日成者良”,一直影响到近代。这也是古人不接受红汤茶的根本所在。

公元739年,大医学家陈藏器,在《新修本草》与《食疗本草》的基础上,对茶的认知又增加了重要的观点。他在《本草拾遗》写道:“茗、苦茶:寒,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食之宜热,冷即聚痰。茶是茗嫩叶,捣成饼,并得火良。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陈藏器首次提出了茶“去人脂”的减肥功效。尤其是他的饮茶宜热的观点,值得借鉴,令人深思。饮茶宜热,当然也不能过热。我们知道,茶汤刚刚倾出的温度,一般为85℃左右。人体的食道粘膜比较脆弱,对温度不太敏感,其最高耐受温度为50℃~60℃。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常饮65℃以上饮品(如咖啡、茶等),反复烫伤食道粘膜,可能会引发食道癌。因此,健康合理的饮茶温度,最好不要超过60℃为宜。

饮茶宜热无灼灼,同样也需寒无沧沧,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医食忌理论。以茶汤之热来平衡茶的寒性,畅发茶香,去性存用,方能得茶之妙。如果常饮冷茶,会使湿气在体内积聚,容易造成痰湿体质。李时珍曾高度评价陈藏器:“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陈藏器,这位八世纪最伟大的药物学家,其对健康饮茶方式的忠告,在今天听来,仍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

关于“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这一对茶的重要论断,诸多传说都认为是语出陈藏器,我详细查阅过他的《本草拾遗》,遗憾的是,在原著中没有找到该段论述。查阅不到,也是事出有因的。因为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原著曾有十卷,早已不知佚于何时。而我们今天读到的《本草拾遗》,是近代才从《医心方》《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证类本草》等古籍中搜理出来的。

《茶与健康》静清和:茶性寒凉是本质,点击下文速读

茶与健康:掌握饮茶安全法则(二)


上接《茶与健康:掌握饮茶安全法则(一)》一文。如果说在遗失的《神农本草经》中,有关于“得荼而解毒”的确切记载,那么,唐代陆羽在《茶经·之事》一章中,不可能不去引用这一重要论断。鉴于此,他在《茶经·之饮》中只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陆羽在表述茶的功效时,也只引用了最早的《神农食经》的记载:“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可见,陆羽著书立说、修史治学,对文献的引用和取舍,是非常严谨缜密的。

陆羽《茶经》认为的,茶“发乎神农氏”,这一观点,我是赞同并认可的。在农耕刚刚萌芽的神农时代,古老而聪敏的先民们,在寻觅到的一切能够果腹的食物时,在比较试吃和遴选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茶的存在,期间,误吃有害植物或食物中毒的可能性,都非常之大。那究竟谁是真正的神农氏呢?个人以为,一定是试吃在第一线,并随时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劳苦大众们。其后,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食疗经验和心得体会,然后冠以神农或者更伟大的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之崇高。《淮南子》说得好:“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万病之药首唯茶

在清代以前的《神农本草经》中,虽然没有收录“茶”,也没有“茶解七十二毒”的记载,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到茶能解毒的正确性。我们知道,茶之滋味的苦,决定了茶的寒性。茶能解毒,首先体现在茶能以寒胜热,可以祛除热毒;咖啡碱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速率。其次,茶是碱性的,可以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第三,茶能杀菌、消炎、抗辐射,可以通过沉淀作用,祛除体内的铅、铬、汞等重金属的毒害。

在远古时代以及中医传统中,曾经药、毒不分。西汉以前,将“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故《周礼·天官冢宰》中,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古人意识里“毒”,是广义的,旨在说明药物的偏性程度。药之所偏谓之毒,并非我们今天所讲的、有毒害作用的狭义的“毒”。《黄帝内经》有“毒药攻邪,五谷为养”的记载。明代张景岳《类经》也讲:“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病在阴阳偏胜耳。”“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基本可视为古人最早对茶叶功效的认知,也是经陆羽《茶经》确认过的最早记载。茶宜常饮,使茶汤的药理成分,在人体内长期保持适当的稳定的有效浓度,就是“荼茗久服”的意义。只有久服,茶的保健和药理作用才会见效。持之以恒,待以时日,茶叶中富含的钾,会使肌肉有力;咖啡碱等物质会使血液循环增强,并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所以“令人有力”。而生物碱的兴奋作用、茶氨酸的镇静作用以及芳香物质的醒神作用等等,协同共济,使茶表现出良好的旷心怡神、四体同泰的“悦志”的功效。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人最早对茶的认知,并没有涉及更为深刻的药用,仍仅停留在体验式的愉悦感受层面。

东汉末年,华佗在《食论》中认为:“苦荼久食,益意思。”华佗强调的也是久服,从此以后,茶的药用滥觞肇迹。茶的苦,主要是咖啡碱的滋味,常饮苦寒泻火。心主神志,心火清则头目明,提神醒脑。特别是茶氨酸,降压安神,有促进大脑功能和神经生长的良效。二者一阴一阳,相互抑制,共同构成阴阳平衡的两个方面。二者协同促进思考,改善记忆,故能“益意思”。一阴一阳之谓道,咖啡碱与茶氨酸二气相感,构成了茶之大道的物质基础。

《茶与健康》静清和:茶性寒凉是本质,点击下文速读

茶与健康:掌握饮茶安全法则(十一)


从《封氏闻见记》的记载能够看出,降魔师及其弟子,在北方寺庙传承的是煮茶。在涉及陆羽时,封演写道:“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煮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由此可见,封演是能够分清楚煮茶与煎茶的明显区别的。而湖州杼山妙喜寺的住持皎然,从其诗文描述能够清晰看出,他的饮茶方式迥异于北方寺庙的煮茶,已经是很明确的煎茶了。至此,还不好判定,陆羽在煎茶技法的形成过程中,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传承了皎然的教诲与心得?否则,皎然不会对陆羽有“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的批评之语。

陆羽推崇和宣扬煎茶的贡献,在于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煎茶工艺,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并把饮茶从亦食亦药的煮茶技法中剥离出来,上升到不受辅料滋味影响的高洁清饮,一举使茶成为“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的泓然清流。西晋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诗云:“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张孟阳在成都喝的一定是煎茶,否则,煮出的羹饮、茗粥,香气滋味驳杂,又怎会芬芳“冠六清”呢?

煮茶煎茶各千秋

陆羽在《茶经》的煎茶技法中,规范了二十四器,把煮茶中添加的葱、姜、枣、薄荷、橘皮、茱萸等调剂品,从茶饮中剥离出去,只保留了一味盐的存在。把过去的“煮之百沸”,精减为目辨的煎之“三沸”,有效降低了茶汤的浓度和久煮造成的苦涩滋味,使茶的真香得以纯洁,使茶的滋味变得更加单纯和清雅。

陆羽视过去的煮茶,为“斯沟渠间弃水耳”。如果仅仅站在茶的品饮角度来看,陆羽的观点或许是对的,茶的表达要纯粹,要展现出茶本身的真香真味。但是,如果从医疗和保健角度思忖,陆羽的上述观点,似乎有些失之偏颇。首先,我们要看到,茶的利用和发展,是从食用到药用,由食药并用再发展到广泛的食用阶段。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意识到茶的寒性,可能会对不同体质的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故在日常的饮用中,加入了一些辛温的调料,尤其是葱的微温通中、姜的温中散寒、薄荷的清利头目、橘皮的燥湿化痰、茱萸的暖肝温胃,这些辅料相互协同,综合作用于人体,可有效抑制长期过量饮茶造成的痰湿、偏寒等副作用,这其中,蕴含着祖先们高超的生存智慧和对食药属性阴阳平衡的把握。姜、茶的天作之合,一阴一阳,寒热平衡,直到今天,仍是医疗、保健中祛除湿邪、暑邪、寒邪的经典配伍。其次,在茶中添加淀粉、薯蓣等煮成茗粥,可有效减少茶对胃肠的刺激,尤其适于体质虚弱、低血糖的人群。

《隋书》曾记载,隋文帝杨坚罹患脑病,经常头痛,后遇一僧人告之说:“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隋文帝有病乱投医,依之煮茶饮用,果然奏效。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于是,隋人竞相采制饮用,举国上下,饮茶蔚然成风。《隋书》说:“由是竞采,天下始知茶。”隋文帝以身试茶,治愈了顽疾,这一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饮茶医疗广告,对茶的推广普及以及唐代茶文化高峰的孕育,其影响力度之大、之深,可想而知。

在上文中,我们要注意到一个“煮”字。隋文帝的饮茶伊始,是被动的,是有强烈的目的性的。茶能治愈他的顽固头痛,个人以为,是茶汤中的茱萸、薄荷等起了主导作用,茶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查阅中药的功效我们知道,茱萸和薄荷,均是治疗各类头疼病的主要药物。张仲景《伤寒论》里的吴茱萸汤,是后世治疗多种顽固头痛的经验良方,对治疗胃寒、慢性胃炎等也有显著疗效。

《茶与健康》静清和:茶性寒凉是本质,点击下文速读

茶与健康:掌握饮茶安全法则(十三)


盐姜哪个更宜茶

陆羽的《茶经》问世之后,茶汤的焕如积雪、晔若春敷,香气的清新曼妙,惊动了唐代的文人隐士。一瓯香茗,以崭新的面貌,浇透了困苦文人胸中的块垒,可宣泄沉郁;又使抱朴守真的隐士物我两忘,能寄情高远。以茶遣怀,以诗言志,其泉涌的文思,氤氲成大唐的烟雨空蒙,穿林渡水而来。弥散至今的茶的隽永与清香,谁能说没有唐时的味道呢?

唐代饮茶的主流,分为煮茶与煎茶两种主要形式,但在民间或部分文人中间,淹茶也是存在的。淹茶,即是《茶经》记载的“以汤沃焉”,可视为是今天瀹泡法的萌芽。

以蒸青工艺为主的煮茶或煎茶,茶的香气并不彰显。我粗略查阅了一下唐代的茶诗,描写茶香的诗词数量并不多。颜真卿的联句诗有“芳气满闲轩”;皎然有“素瓷雪色缥沫香”;白居易有“咽罢余芳气”;李德裕有“兰气入瓯轻”;皮日休有“苹沫香沾齿”。其中,刘禹锡的“木兰沾露香微似”,写的是“斯须炒成满室香”的炒青绿茶。刘禹锡是唐代少有的对茶有真知灼见的翘楚,他描写茶的一些诗文,其专业素养和学术见解,是超越那个时代的,不容忽视。柳宗元的“余馥延幽遐”,大概是受挚友吕温影响的煮茶发出的香气。那幽遐的芳香,

茶与健康:掌握饮茶安全法则(四)


接作者上文《茶与健康:掌握饮茶安全法则(三)》。日本的荣西禅师,在他的著作《吃茶养生记》里写道:“《本草拾遗》云:贵乎茶哉,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诸药各治一病,唯茶能治万病而已。”

日本的荣西禅师,曾于宋代两度来到中国,把中国佛教的临济一宗和饮茶文化带到日本,被尊为日本的茶祖。从荣西禅师的著作里,尚能看到《本草拾遗》某些遗存的影子,是我们的荣幸。今人不见古时月,或许荣西禅师在宋代读过此书的原始版本,否则,以荣西禅师所居的历史地位和作为出家人的严谨而不妄语,他是不会随意引用此论的。

作为中药大多都具有偏性,或寒或热。中医治病的依据,就是利用药物的寒热偏性,去调整身体的偏热偏寒,通过纠偏使之达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药为各病之药。也就是说,药都是针对某一种疾病的。

那茶为万病之药,又当如何理解呢?这并不意味着茶,可以治疗具体的一万种病。它的内涵是指,通过合理饮茶,能够预防人体可能发生的形形色色的多种疾病。

防微杜渐,饮茶突出和强调的是其独特的预防保健作用。其重大意义,类似于《黄帝内经》的伟大之处,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它只记载了13个很简单的药方,其治病理念,并不主张药在病先。上古之人的智慧与胸襟博大,就体现在这里。他们意识到人类的诸多疾病,是完全可以靠自身的机能去调节痊愈的,故不主张服用太多的药物,正如“上医治未病”。他们通过《黄帝内经》一书,系统阐述了朴素的自然与生命哲学,传递给众生的,是一种养生、贵生的更高层次的生活理念,防患于未然。

掌握了正确的健康喝茶的精髓,通过预防和保健作用,可以悄无声息地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讲:“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古人这种高尚悲悯的预防理念和养生智慧,与当前以卖药为主的西医治疗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下医治大病”。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尽管在诸多古籍中,列举了很多关于茶的药效,但是,我们同时也能看到,茶几乎没有作为一个单方,去明确有效地治疗某一种疾病的,所以,茶并不完全属于药的范畴。

尽管历史上茶的发展,曾由食到药,药食并用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茶最终还会由药到食,重新恢复茶的悦志、不寐、以预防保健为主的本来面目。茶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这是作为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患病期间,一定要及时地去调理、治疗,不能贻误病机,使小疾转成危笃。等疾病痊愈了,再去充分地调整自己的身心、味蕾,愉悦自在地享受品茗之美。饭软茶甘万事忘,一种馨香满面熏,这才是科学的养生祛病理念。

茶性寒凉是本质

茶从甫一问世,就是以“苦”、“寒”的面目出现的。在传统文献和中医典籍里,从古至今,茶的功效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解渴、醒睡、消食、利尿、解热痰、利大肠、悦志等。这些功效,无一不是以茶的“热则寒之”,作为基本用药规律的。

寒、热、温、凉,是中药的四种特性。药物的寒、凉、温、热,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反应中概括出来的,四者之间所表达的,只是反应程度的不同而已。

现代研究认为,热性中药的总蛋白含量、总糖含量,是高于寒性中药的。山东中医药大学对寒热药的研究证实:热性中药总氨基酸含量的均值,是寒性中药的1.32倍。

《茶与健康》静清和:茶性寒凉是本质,点击下文速读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茶与身体健康》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健康与黑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