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昌宁:42个群落 15万株古茶树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普洱茶古茶树 古茶树普洱茶 茶树和白茶树

普洱茶古茶树。

茶区跑得多了,一般的古茶树、古茶山,很难再有震撼效果。我们仅仅把临近昌宁县城田园镇的漭水乡、温泉镇几处古茶山、古茶园粗粗一圈跑下来,内心却着实又被震撼了一把。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滇西大理、临沧、保山三地结合部,1933年由保山永昌、顺宁凤庆析置设县,取两地名后一字为县名,隶属保山市。昌宁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态,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个气候带。河流密布,有右甸河、枯柯河、勐统河、更戛河、大田坝河、漭水河等八个水系,分属北部澜沧江水系和南部怒江水系。唐代昌宁县全境属永昌节度地,如今发现大量野生茶的澜沧江流域,正好处在银生、永昌两节度地之间;《昌宁县志》载,明洪武年间,右甸碧云寺的《碧云仙茶》曾作为贡品上奉朝廷;明景泰年间《云南图经志书》载,“孟通山(今勐统)所产细茶名湾甸茶,谷雨前采者为佳”;民国《云南行政纪实》载,昌宁境内,百年老茶树触目皆是。昌宁的古茶树资源,1994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陈兴琰教授主编的《茶树原产地——云南》一书中有记载;l997年,西南农业大学刘勤晋教授实地考证了田园镇石佛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鉴定较大的6株古茶树属大理茶亚系栽培型古茶树,树龄1000年以上;2006年,由中国工程院茶叶专家陈宗懋院士领衔,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担任组长的专家组,对昌宁古茶树树龄、古茶树群落年限以及分类、茶叶品质进行了鉴定。虞富莲当年在《中国茶叶》上撰写《昌宁的古茶树资源》一文,指出昌宁的古茶树有分3种情况:野生型、栽培型和过渡型,其中野生型“分类上多属于大理茶种”,“多生长在田边地坎或房前寨后,是早先民从原始林中挖掘野茶所栽,在百年以上古茶园中也间有混种”,“树龄在四五百年的典型植株有”茶山河、唐家河的红裤茶,沿江河、联席的报洪茶,田园镇石佛山的柳叶青茶;“栽培型茶树分类上属于普洱茶种和茶种,目前古茶园中的茶树多为这一类型,分布较成片,但多呈‘满天星’状栽培,以漭水镇黄家寨、温泉乡破石头村最为集中,树龄一二百年”,代表植株有黄家寨大茶、温泉原(袁)头茶;过渡性茶树可能是大理茶种茶树与普洱茶种茶树自然杂交的后代,“其中典型的植株有田园镇石佛山刘仁家屋后的一株茶树”。

cy316.COM编辑推荐

临沧云县爱华镇古茶树群落


一、爱华镇黄竹林箐野生型古茶树群落

爱华镇黄竹林箐野生型古茶树群落,位于涵盖爱华镇安河和河中两村民委员会的国有林、集体林中,海拔2100—2300米之间,面积1100多亩。该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具代表性的有2个分布点。

第一分布点:在安河村委会黄竹林箐的原始森林中,有近10000株野生茶树,最大一株根部基围2.23米,基部直径0.73米,株高16米。

第二分布点:在河中村民委员会附近黄竹林箐的国有(集体)林的下平掌山、豹子洞箐有野生茶树15000多株,最大的一株野生古茶树,根部周长2.53米,基部直径0.81米,高12米(顶部主杆被砍去)。在该野生茶树群落中,直径在0.2米的古茶树不低于1500株。按山体走向,主要分布于下平掌山、豹子洞箐两个山头延伸区。

二、爱华镇栽培型古茶树群落

爱华镇的河中、安河、独木和黑马塘等村民委员会,均有栽培型古茶树分布,面积2600多亩。爱华镇辖区栽培型古茶树最具代表性的是分布于河中村委会大羊厩山等8个村民小组的古茶树群落,面积1900多亩。该群落古茶树高平均在6米左右,根部直径0.15米至0.2米,分布于地边、坎头,且长势良好。最大的一株古茶树是大羊厩山村民小组钟天云户所有的大茶树,树高10米,根部周长1.13米,基部直径0.36米。

临沧云县涌宝镇古茶树群落


在涌宝镇棠梨树、忙亥、木瓜河、石龙、浪坝山和茶山等村民委员会和亮山林场,均分布有古茶树群落,品种属五柱茶系大理茶,云县人称为勐稿茶、大树茶或宝洪茶,面积3600多亩。其中,栽培型古茶树群落1000多亩,主要分布在木瓜河、石龙、浪坝山和茶山5个村委会;野生型古茶树群落2600多亩,主要分布在棠梨树、忙亥、木瓜河3个村委会和亮山林场,最具代表性有的3个野生古茶树群落。

涌宝镇棠梨树野生古茶树群落

涌宝镇棠梨树野生古茶树群落,位于涌宝镇棠梨树村民委员会,分布于北纬24°18东经100°19,海拔2170-2205米之间,面积1600多亩,群落株高5.3米-10.5米,主干基围0.21–0.58米,冠幅2×2-6×6米。该群落中,最大的野生古茶树有52株,分布于棠梨树村委会门口及周边。据村民反应及茶树的长势看,树龄在1000年以上。

涌宝镇忙亥野生古茶树群落

涌宝镇忙亥野生古茶树群落,位于涌宝镇忙亥村民委员会,在张家、干沟边、赶马和罗家箐等村民小组6000多亩范围内,海拔1800—2100米之间,分布数万株野生茶,面积500多亩。最具代表性的一株野生古茶树,位于赶马村民小组,属村民李家鹏所有,茶树株高9.78米,根部基围2.05米,据当地老人介绍茶树龄在200年以上。

涌宝镇木瓜河黄家坡野生古茶树群落

涌宝镇木瓜河黄家坡野生古茶树群落,位于涌宝镇木瓜河村民委员会黄家坡村民小组,在北纬24°18东经100°16、海拔2134米之间,群落面积500多亩,树龄在100年以上。

临沧云县幸福镇古茶树群落资源


一、幸福镇大宗山野生古茶树群落

幸福镇大宗山野生古茶树群落,位于幸福镇蔑笆山村民委员会附近的国有原始森林中,与凤庆县大万民山毗邻,属大宗山山脉。该野生古茶树群落位于海拔2196米至2500米,地理座标为北纬24°1447.3"至24°1513.5",东经99°5213.6"至99°5235",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分布面积近21100亩。野生茶树分布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0米以上的野茶树生长,株高0.3至3米的野生茶树随处可见。品种为五柱茶系大理茶,云县人称勐稿茶、大树茶或宝洪茶,属野生乔木型,鳞片、嫩梢、叶背、萼片均无毛,唯子房被毛,味苦涩,香气浓,新茶饮后易引起肠鸣腹泻。该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具代表性的有4个分布点:

第一分布点:位于大宗山海拔2110米至2403米,北纬24°14东经99°52之间,野生茶树平均株高40米左右的有20多株,主干基围平均1.55米,树龄估算约千年左右。

第二分布点:位于大宗山大平掌海拔2363米至2400米,地理座标北纬24°15东经99°52之间,有一株野生古茶树,株高43米,主干基围2.25米;同一位置另有一株野生古茶树,株高41米,主干基围2.2米,但已自然死亡。根据原始森林的生长规律推算,该野生古茶树龄在千年以上。

第三分布点:位于大宗山脚淘金河边海拔2196米至2360米,地理座标北纬24°14东经99°52之间,有一株野生古茶树,株高41.3米,主干基围1.7米,树龄约1000年以上。

第四分布点:位于大宗山的大岔河,有一株野生古茶树,株高50米左右,基部周长2米,地处河谷山崖,极隐蔽,难发现。

二、幸福镇大宗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

幸福镇大宗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位于幸福大宗山的灰窑、哨山、慢遮、蔑芭山等村民委员会,面积约600亩,品种属五柱茶系大理茶,当地村民称大树茶。幸福大宗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最具代表性的是灰窑村民委员会团山地村民小组的古茶树,该群落中,平均株高10米,根部基围0.52-0.95米,冠幅5×6米的古茶树有7株,其中一株高10.2米,根部周长0.9米,根据树势推测,树龄150年以上。平均树高7.5米,根部基围0.55-1.48米,冠幅3×5米的古茶树有13株,根据树势推测,树龄在200年左右。

云县位于云南省西部,临沧市东北部,在东经99°43—100°33,北纬23°56-24°46之间,南北纵距94.4公里,东西横跨84.2公里,总面积3760平方公里。县境地处滇西横断山系纵谷区南部,最高海拔3429米、最低海拔748米,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等气候类型,土壤条件优越,物种丰富,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县份之一。在海拔1800—2500米之间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都有野生型或栽培型古茶树分布,品种有五室茶系的大苞茶种,五柱茶系的滇缅茶种、大理茶种,秃房系的拟细萼茶种,茶系的香果茶和普洱茶种。主要分布于县境内属云南省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的大朝山、黄竹林箐、大宗山、万明山和大丙山,面积37431亩。

云县古茶树资源(群落)之幸福镇大宗山


幸福镇大宗山的古茶树资源分布于幸福镇蔑笆山、哨山、控抗、帮洪、帮信、安腊大箐等附近的国有原始森林中,与凤庆县大万民山毗邻,应同属大宗山山脉。茶树群落海拔1850-2500米,地理座标为北纬24°14'47.3" -24°15'13.5",东经99°52'13.6" -99°52'35",分布面积近21100亩,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

茶树分布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0米以上的野茶树生长,株高0.3至3米左右的茶树随处可见。以1号野生大茶树为代表的群落位于大宗山海拔2403米至21100米,北纬24°14'东经 99°52'之间,株高平均在40米左右的有20多株,主干基围平均1.55米,树龄约1000年;以2号野生大茶树为代表的群落位于大宗山大茶树平掌,海拔2363米至2400米,地理座标为北纬24°15',东经99°52',主干基围2.25米,株高43米,同一位置另有一株高41米,主干基围2.2米的古茶树,根据村民介绍于2003年初自然死亡,根据原始森林的生长规律推算,该两株野生古茶树树龄在1000年以上;以3号野生大茶树为代表的群落位于大宗山脚,海拔2196米至2360米,地理座标为北纬24°14',东经99°52',株高41.3米,主干基围1.7米,树龄约1000年以上。

在大宗山的大岔河有一株树高50米左右,基部周长2米,基部直径0.637米的野生古茶,由于地处河谷山崖,所处地形复杂,极为隐蔽,难发现。另在幸福镇灰窑、哨山、慢遮、蔑芭山等村有约600亩的人工裁培型古茶树群落,最高大的是团山地古茶树共7株,平均株高10米,根部基围0.52-0.95米,冠幅5×6米,海拔1826—1886米,属于勐库种,树龄150年以上。其中一株高10.2米,根部周长95厘米。同时,在团山地村民小组的耕地上有 13株平均树高7.5米,根部基围0.55- 1.48米,冠幅3×5米的栽培型古茶树,根据树势推测,树龄在200年左右。当地村民称此茶为“大树茶”。

临沧云县大丙山自然保护区古茶树群落


云县大丙山自然保护区,涵盖茂兰镇的哨街村、温平村、转水河村、丙令村、旧村和漫湾镇的白莺山村、黑桃林村、新村、草籽村和酒房村等村民委员会。在两镇10村民委员会辖区约1万亩区域内的国有林、集体林和村民承包地上,有1500多亩野生型古茶树、有3310多亩栽培型古茶树,最具代表性的是漫湾镇白莺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和茂兰镇哨街村民委员会野生型古茶树群落。

漫湾镇白莺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

漫湾镇白莺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位于漫湾镇白莺山村民委员会周围,海拔2217米,北纬24°38东经100°19,群落总占地810亩左右,品种有本山茶、二嘎子茶、贺庆茶、白芽子茶、黑芽子茶和黑藤茶等7个品种。在该群落中,株高5米以上的有500多株,其中古茶树株高5.9至9.7米,根部基围0.8-3.7米,冠幅2×5-9×9.6米的100多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160多株。最大一株古茶树属白莺山村熊家组罗正强户,位于海拔2191米、北纬24°38东经100°19之间,古茶树株高10.5米,根部基围3.7米,有11个分枝,冠幅9×9.6米。据当地74岁熊文贤老人介绍,该茶树树龄达500多年。

茂兰镇哨街野生古茶树群落

茂兰镇哨街野生古茶树群落,位于茂兰镇哨街村民委员会石旮旯村民小组,群落四至:上至该村民小组罗少希户房后100米,下至罗恒周家承包地边,左右齐大箐边核桃林,在约500亩承包地中共有野生古茶树168株。最具代表性一株根部基围1.60米、基径0.50米、树高9米;有11个分枝,最大的分枝有4个,分枝基部直径在0.10—0.15米;最小的有7枝,基部直径有0.06米;主枝平均高6米。

大朝山西镇栽培型古茶树群落

在大朝山西镇菖蒲塘、昔元、邦旭和背阴寨等村民委员会,均分布有栽培型古茶树,面积约500亩。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菖蒲塘村民委员会糯伍村民小组村边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面积5亩左右。该群落中,古茶树株高均在10米以上。根部基围1.7-2.05米,冠幅6-7×8米有12株;树龄约200年以上的有3株。其中一株高11.7米,基围2.05米。品种据《云县志》记载是拟细萼茶。

勐库大雪山,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


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

勐库大雪山位于双江县城的西北部,主峰海拔3233.5米,古茶树群落分布在大雪山海拔海拔2200至2750米的山腰,大部分树龄在千年以上。1997年一场大旱让这个古茶树群落初次露出神秘的面貌,经过无数茶叶专家学者的鉴定,双江县大雪山野生古茶园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这个野生古茶树群以其神秘的生存环境和极高的科研价值吸引了无数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调研,对于千年古茶树群的价值研究也一直在继续。

1997年发现

一直以来,大雪山的植被非常茂密,特别是生长在山里的竹林像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住人们对大雪山更深处的探索,别说是人,就连野生动物都很难在这些竹林里穿行。正因如此,隐藏在山上的古茶树群落始终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状态。

1997年,一场大旱给这些竹林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由于严重缺水,竹林逐渐干枯死亡,大雪山原本密集的植被也慢慢出现了空隙,周边的村民开始更为自由地在山上活动,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发现了除了单株的古茶树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大量的古茶树,分布面积达到了1.2万亩,这个重大的发现很快传遍全球。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被专家一致认为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种群密度最大”的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

壹号古茶树

在发现的古茶树中,树龄为2700年的壹号大茶树无疑最为抢眼,据专家考证,这棵古茶树位于海拔2720米处,株高16.8米,基围3.25米,胸围3.1米。站在树下抬头望着茂密的茶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要知道,一棵茶树正常生长500年,才能长到与成年人一样的高度。

世界茶树起源

勐库野生古茶树是一个野生茶树物种,在进化上比普洱茶种原始,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分,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之一。

勐库大叶种之源

古茶树专家介绍,在数百年前,居住在大雪山的拉祜族和布朗族人偶然间拾到了掉在地上的野茶籽,并用于人工栽培。逐渐形成了享誉全球的“大叶种的正宗”——勐库大叶种。随后,人工种植茶的传统以双江为源头,通过茶马古道传到了云南保山以及更多的地方。

大雪山雄踞双江县勐库镇西北,是孕育勐库大叶茶的摇篮。山上分布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基因资源与生物地理群落,是双江关键的地理标志,也让双江成为北回归线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详解云南保山昌宁、龙陵、腾冲三县古茶树资源分布概况


保山古茶树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茶树面积和茶叶品种及年产量、保山市内昌宁县古树茶资源、龙陵县古树茶资源、腾冲县古树茶资源以及茶区各茶树的简介。

1.茶区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

地处云南省西部,地势北高南低而南贯穿,澜沧江通过东部,在云南四个主要产茶区中,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雨量最少、辖区保山市、昌宁、腾冲、龙陵、施甸等地,都有大面积的茶叶生产。保山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是云南“滇红”及普洱茶的重要产地,1986至1987年,昌宁、腾冲、龙陵三县被列为全国首批优秀茶基地县和国家出口红茶商品基地县。先全市有1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15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

2.茶树面积和茶叶品种及年产量

2005年末,保山茶叶面积35.42万亩,产量1396.5万公斤,产值2亿元,农民茶叶收入1.6亿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九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涉茶人员60多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4,茶农45万人。茶叶发展集中在全市25个主产茶乡镇,这些乡镇中40%的农民家庭收入来自茶叶。茶产业产值达全市生产总值的5.4%,成为该区的支柱型产业,现居云南省第四位。有茶叶初制加工企业560个,初精合一茶厂55个,茶叶精制生产线30条,初精制生产能力2500万公斤,初具茶叶产业化经营企业15个,有包括红茶、绿茶、普洱茶、花茶等,近年来普洱茶及以生产普洱茶为原料的晒青绿茶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普洱茶生产企业达50多家,产量3000吨,普洱茶花色品种30多个。该区茶叶产品有50多个品牌及系列产品,其中35个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名优茶及优质产品称号,有17个茶叶品牌及花色品种获得无公害有机茶及绿色食品认证。清凉山、高黎贡山、尼诺、宁红等是该区著名的茶叶品牌。

A、昌宁县古树茶资源

位于澜沧江中下游米明山秀水之间,境内气候十里不同天,海拔相对高度较大,形成了低热、温热、温凉、高寒的立体气候。森林覆盖率达46.7%。昌宁县境内的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型古树茶,茶园主要有箐茶和包洪茶。箐茶与1981年发现在街水炉阿甘梁子原始森林内,一般树高700——800厘米。树幅300*500厘米,胸径8——10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质薄软,叶面微微隆起,芽有多层鳞包裹,叶面积71厘米。包洪茶属于大理茶种类,在大田坝乡和漭水镇相联界的狮子塘梁子原始森林中,分布的野生古树茶资源,其中最大的一株高1000厘米,树幅600*700厘米,胸径15厘米。栽培型古树茶、茶园主要品种有理茶、腾子茶盒昌宁大茶。

B、龙陵县古树茶资源

其中一株树高18.2米,树幅5.8米,干径123厘米,数型乔木,树资直立,叶片长宽13.3*6.6厘米,叶椭圆形,叶厚有光泽,叶色深绿。芽叶茸毛稀少。花大,平均花径5.8厘米,花瓣11片,子房有毛,柱头5裂。

C、腾冲县古树茶资源

其中一株树高7.7米,对幅2.5米,干径29.3米,数型乔木,树资直立,叶片长宽17.5*6.6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光滑、叶质厚,叶色深绿。芽毛稀少,芽色微紫,平均花径4.8厘米。子房有毛,柱头5裂。

3、茶区各茶山简介

(1)漭水镇沿江村羊圈坡野生古树树群。此地海拔2340米,古茶树群分布较集中,100多米地坎上有基部直径40多厘米以上大茶树20株,株距3米左右,属大理茶。

(2)漭水镇漭水村黄家寨栽培型古茶树群。此地海拔在1840米,古茶树群分布面积达100亩,其中较古老茶树400多株相对集中,树龄在500年以上。

(3)漭水镇沿江村茶山河保家洼子野生古茶树。此地海拔2348米,有野生“红裤茶”“报洪茶”群。

(4)温泉乡联席村破石头栽培型古茶树。此地属栽培型古茶树群,其中最大一株高5.8米,树幅5.1*5.4米,基部茎围2.6米,基部有四个分枝,小乔木批张型,叶色绿,茸毛多。属普洱茶,当地人称原(袁)头茶,是云南作为茶树原产地的见证之一。据国家“茶树种质资源系统鉴定评价”研究结果,该茶树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高,制茶品质优,香气高。

(5)石佛山古茶树群。田园镇新华村石佛山海拔2140米,古茶树群分布面积较大,其中有较大古茶树5株,最大一株茶树当地俗称“柳叶青”,基部茎围3.03米,树高14.8米,树幅6*8.4米,1997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刘勤晋教授到实地考证该茶树属大理茶亚系栽培型古茶树,树龄在1000年以上。

(6)温泉乡联席村芭蕉林野生古茶树群。此地古茶树群分布面积较大,茶树基部直径60厘米以上的大茶树有1000株以上,其中最大茶树高15米,基部茎围2.85米,树幅6*6米,属于大理茶。

云县古茶树资源(群落)之漫湾镇、茂兰镇大丙山


茂兰镇大丙山保护区中约有15000多亩野生古茶树。大丙山所辖漫湾白莺山、核桃林、新村、草籽、酒房等;茂兰镇的哨街、温平、转水河、丙令、旧村等两镇山系国有、集体林和承包地上,在数万亩的区域内有栽培型古茶树,尤其有12400亩古茶树都在村民承包地上,其中以漫湾镇白莺山村、核桃林村等,茂兰镇哨街村等的古茶树为最多。最著名的是漫湾镇白莺山古茶树群落,古茶树分布于漫湾镇白莺山村委会周围,海拔2217米,北纬24°38',东经100°19'。茶树株高6-10米,根部基围0.8-3.9米,冠幅2×5-9×9.6米的100多株。株高达5米的有6500株,在400年以上的古茶树中最大最高的16万多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株是白莺山村熊家组罗正强户的,海拔2170米,北纬24°38',东纬100°19'。株高10.5米,冠幅9×9.6米,根部基围3.9米,有11个分枝。据当地74岁熊文贤老人介绍该茶树树龄达400多年。

茂兰镇哨街村委会石旮旯村民小组野生古茶树群落,上至该村民小组罗少希家房后面100米,下至罗恒周家地边,左右齐大箐边核桃林,约500亩承包地中,共有古茶树168株。其中最大一株根部基围1.60米,根部基径0.50米,树高9米,共分枝11主枝,最大有4枝,基部直径在0.10—0.15米,最小的有7枝,直径也有0.06米,平均株高6米,属台地型大古茶树。其它8个地区约有1960多亩。

昌宁红茶何以甲天下?昌宁古树茶有什么特点


身临滇西高原海拔两千米以上的地方,身临仙境。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澜沧江奔腾不息,婉若游龙腾云翔,划开高原分两旁。于是怒山顶上无边光景,云岭腰间万紫千红!而他们,又似两条浑然天成的臂膀!

昌宁,这个千年茶乡,如同从天而降的少女,就落在这两条臂膀的交汇处,成了滇西高原的掌上明珠!

天地间飘来一条江,飘过云之端,飘过我家乡……耳旁似乎又想起这首昌宁人家喻户晓的歌谣!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物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就在这个大理、临沧、保山的交界处;这个横断山脉南延的部分,孕育出了“甲天下”的红茶——昌宁红茶!

昌宁隶属保山,此地山高谷深,雾霭沉沉,之温差小,湿度大,降雨充沛,漫射光多,为昌宁红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昌宁红茶,香气高扬馥郁,口感饱满甘甜,饮于口而悦于心,品质之卓越,当世罕见!在中国红茶中独占鳌头,在世界红茶当中亦深受青睐,此世界级红茶非浪得虚名!

昌宁境内有古树2500多亩,其所涉范围之广,数量之大,种植时间之久,千年茶乡,名副其实!

据相关资料统计,昌宁境内境内的,古茶树,野生茶树分布较为广泛,且大都生长在海拔1400-2300米之间,其中野生古茶6片1101亩,1006株,古茶树399.1亩,10599株,古茶园100片2158亩,37837株。试问,又有哪一颗古茶树没有见证过历史的变迁!

据相关史料记载,昌宁县有文字记载的种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间(1368—1398)。据史料记载,有官绅在碧云寺种茶,产一种名叫“碧云仙茶”的极品茶。这种茶是极其罕见的“藤条茶”。其独特的加工方法在唐定国先生编著的《新编保山风物志》中如此叙述:“藤茶嫩叶呈红色,加工时先将鲜叶煎炒,然后轻揉、晒干,再将干茶用纱布包裹着,置于糯米饭上熏蒸,而后在木模上压制成块状,晾干……正宗的碧云仙茶,汤色青翠透亮,经久耐泡,回味悠长,但产量极微,价格昂贵,非富豪显宦是享用不起的。

而今的昌宁红茶名声在外,其茶条索紧结匀整,内质丰富,香气高扬,馥郁隽永,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油润,鲜活灵动。饮之润于口且悦于心。

而至于,为何称“昌宁红茶甲天下”,我想这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世上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正如昌宁红茶的驰名中外!除了浑然天成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当然还少不了源远流长的茶历史!一块天然的璞玉,需要时间的打磨,一款好茶的问世,同样需要世代的更迭,若无先人费劲移山心力,岂有今人坐拥硕果累累?

探访上千年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


9月13日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雨中12:30分进入,到下午5:40分出来,整整5个小时原始森林里泥泞小路中探访野生古茶树。

1997年由当地村民首次在勐库大雪山发现野生古茶树群落,据考察,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密度最大,抗逆性最强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被命名为一号的古茶树树龄约2700年左右。

1998年批复成立邦骂雪山县自然保护区,7月批复成立大茶山(野生古茶树群落)保护管理所,目前更名为双江县勐库镇古茶树群落保护管理所。去的道路随处有塌方。

古茶树分布面积为12700亩,海拔在2250-2800米。去往的路上泥泞难行。

这是古茶树群落入口处的标识图。到达1号古茶树是4-5公里。

由此开始进入茶谷。奇妙的原始森林古茶树群落探访开始。

行进中,随处可见的大树因雨水或风或树老树太大而倒下去,再经多年后腐烂成养分。

行进到这个牌子,是个最简易的休息处,就几根木头。从进入到这里是爬了2.2公里。由此再到2号古树还有1.6公里。

这个季节,几乎没有人探寻进来,我们一行三人,森然寂静的森林,处处是鸟声,水声。你不进入切身感受,不会体会到那里有多美,水声多透彻!坐在水边,听水声,感受水透骨的凉,脑海中只有空谷幽兰般的境。

茶果。找了好久才找到一片古茶树嫩叶,用长棍勾着取下来吃,只有微微的苦,随后是嘴里的清凉舒爽,很幽的香,记忆太深了。

上两图为2号古茶树。海拔2670米,树高22米。

上两图为3号古茶树。

上三图为1号古茶树。树高25米,树龄2700年左右,海拔2700米。原始森林里,雨中三个小时奔来就为见她一面。以一个对茶朝圣的心态来拜访她,在见到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似处处而见的雾气一样烟消云散了。

森林里有一个标牌,提醒着难以坚持继续前行的茶友。“有一种坚强,叫生命!”过些日回去把探访行进中的视频分享出来供茶友真切感受。

怎么从邦崴古茶树的发现看如今茶树的演变证据以据演变


云南邦崴古茶树

这株过渡型的千年古茶树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这之前还未见到任何类似的报道),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仅是远古时代先民们驯化利用茶树的珍贵的文物和文化斯遗产,而且是茶树进化的活化石,它为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化、人工的驯化与传播提供了新的版证据。邦岩古茶树的存在至少客观地表明了以下三点事实

(1)茶树在系统进化过程中,为了自然的生存和繁育,其营养器官为适应外界环境明显地开始变异演化,而其生殖生长部分则是较为保守地缓慢地演变,为了适应高山环境生存紫衍需要,其密腺比较发达。

(2)这株古茶树的变异演化属于稳定性选择的可能性较大,它明显地表现为由原始型野生茶树向现代栽培型茶树生态结构演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渐演化,而且是属同地物种分化变异,估计经历的时间较长,才逐渐形成类似可以直接利用的过渡型(相对稳定)茶树。

(3)这株古茶树在茶树的系统演化过程中,表现了一个进化的层次,是茶树向更高级进化必经的一个层次,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它同现今栽培的云南大叶种群中最普遍栽培的普洱茶(C.assumaic(Mast)ChangCambnoy.1984)在营养器官部分有着很大相似的性状,其生殖器官部分又类同于原始型野生茶树。从原始野生型演化到现今丰富多样的栽培型,是历经了个渐变式的演化过程,是受茶树遗传基因和自然环境因素综合影响下,沿着茶树物种先期适应性自然选择的方向演化的,邦崴古茶树的存在证实了这一点。

茶树进化活化石一邦崴古茶树的发现说明:由于遗传基础和遗传性状的不同司,即使在同环境下,也不是所有的山茶科植物都能演化成现今丰富多样的为人们所能饮用的茶叶树种的,而仅仅是其中具有某些先期适应性的茶树遗传物质的某一种或某一分枝近缘植物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沿着一定的进化方向经自然选择演化而形成的,邦崴古茶树的演化,必然是愈来愈接近现代栽培型茶树的综合性状,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由量变到质变演化的一个必然的阶段。

保山施甸:古茶树1400多亩35000多株,销售量达5吨


“存了四个多月的秋茶,陈化发酵,挂杯蜜香,非常俏销。刚刚向广东发了600多斤的古树茶和1000多斤的乔木茶,收入20多万元。”提起今年的古茶销售,在施甸县和尚田做古树茶加工生意的周加彪侃侃而谈。

6年前,到临沧从事工程机械施工时,经常接触临沧茶叶的周加彪对古树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3年,在旧城施工时,周加彪意外发现大亮山脚下的旧城乡和尚田有一片300多年的古茶园,他随后与当地的20多户群众签订了30多年的古茶园流转协议,对荒芜了多年的50多亩古茶园进行清理改造,依托这里的5000多株原生态古茶树,进行古茶制作销售。

周加彪说:“我从小就生活在茶园里,受到家人采茶、制茶、喝茶的熏陶,对茶叶有很深的感情。”

在流转古茶园后,周加彪在两年时间里多次前往临沧和西双版纳学习古树茶制作技术和茶园管理技术,开始经营和尚田古树茶。此外,周加彪还多次将自己加工的古树茶送给省古普茶协会和广东,请专家品尝鉴定,根据反馈的意见建议进行不断改进技术,力争精益求精。

随着古树茶加工技术的日益改进,周加彪推出了和尚田古树茶和亮山红茶叶多个品牌,接到了多个大订单,他的茶叶也销售到了广东、湖南等地,其中的古树茶饼和“龙珠”成为多家上市公司的专用茶。周加彪说:“施甸大部分古茶树种植区的土质、生态、日照比较符合优质生态古树茶的标准,只是一直缺乏加工技术,市场销售量少。通过改进技术,加以包装和营销,古树茶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

近年来,施甸县采取原产地保护和资源圃保存的方式,加大对古茶树的保护力度,还通过培训强化企业和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使茶产业向省力化、清洁化、无害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并引导群众和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解决茶叶的销售渠道和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打造出了“永年”、“古普”等古树茶品牌。该县茶桑站站长杨国育介绍:“全县有古茶树1400多亩35000多株,销售产量达5吨多,实现收入350多万元元。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发现昌宁:42个群落 15万株古茶树》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