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泡茶法

发布时间 : 2019-12-09
绿茶盖碗泡法 红茶盖碗冲泡法解说词 盖碗花茶

绿茶盖碗泡法。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于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

杯托与茶杯、茶盖相互配合,也符合“天、地、人”三才的文化意涵。茶盖在上,谓之“天”,杯托在下,谓之“地”,茶杯居中,是为“人”。茶托托住茶杯,既美观,又可避免端茶烫手或茶汤溢出沾染桌巾,饱含人文关怀。

普洱茶的盖碗冲泡有一套严格的步骤,这些步骤都是古人不断摸索实践后得出来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常见的普洱茶盖碗冲泡的步骤包括:孔雀开屏、温杯洁具、普洱入宫、洗净沧桑、行云流水、玉液移壶、普降甘露、敬奉香茗等程序。

1、孔雀开屏:向来宾展示泡茶所用的精美器具。

2、温杯洁具:用开水烫盖碗和品茗杯,以此来提高器皿的温度,便于散发茶的香气。

3、普洱入宫:将茶叶放入盖碗中。

4、洗净沧桑:就是洗茶,注意洗茶时要快速倒出,避免茶叶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流失,洗茶同时也是在“唤醒”茶叶。

5、行云流水:将开水冲入盖碗中。

6、玉液移壶:又称出汤入壶,即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出汤时要低斟,以免茶香过多散发。

7、普降甘露:将茶汤均匀分到每个品茗杯中。

8、敬奉香茗:请大家细品普洱茶的茶香真味。

cY316.com延伸阅读

盖碗泡茶与茶壶泡茶的区别


从茶汤上来看,用壶泡的铁观音汤色比用盖碗泡的汤色深,饱满。

用盖碗泡的茶可以闻盖香,这也是喝铁观音最享受的一刻。

用紫砂泡的茶也可以闻盖香,可是香味就不一样了,盖碗的香味是兰花香和甜香,盖碗是不会吸收味道的,如有杂味的话,一闻就能闻出来,紫砂壶盖的香味是花果香,紫砂比较容易吸收味道,前者比较容易接受,后者较沉稳持久,当盖碗的香味散了,壶盖还有茶香。

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比盖碗泡出来的茶浓郁,醇厚。甘甜和回甘和盖碗相同,但是杯底香比盖碗持久很多。

将泡了6泡的茶对冲一下,泡了2分钟出汤,出汤后闻盖碗的盖和紫砂壶的盖,盖碗的盖香是花香,当冷却后盖香就跟着消失,壶盖因紫砂保温性强,盖香非常持久.盖碗的茶比紫砂壶的茶茶色来的深,奇怪的是紫砂壶泡的茶茶味却比盖碗的茶浓厚。

结论是:

1.在同样的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的情况下,紫砂壶比瓷的盖碗更能有效地发挥茶性,使茶的滋味更加好的被体现出来。推断原因应是紫砂保温性强,散热慢,帮助茶叶释放溶出物。盖碗相对散热较快,当水注入盖碗时,冷却了的盖碗和茶叶表面会吸收部分热力,减低水温,降低溶出物的释放,减少醇厚感。

2.盖香来说盖碗略胜一筹,盖碗可以散发部分热气,减少闻觉刺激,使盖香闻起来更加香。紫砂吸香,会吸收部分茶香,闻起来比盖碗逊色。

3.盖碗使用,清理,观看叶底都比紫砂壶方便,估计也是大部分的人喜欢用盖碗泡茶的原因。

4.操作角度看,头几水盖碗比较烫手(但对老茶客,这就可以忽略了)容易摔坏;壶就相对容易上手,但清洗麻烦,在清理时易摔。另外也有一个问题:由于散热原因,盖碗冲泡的温度比壶相对要低,可以说茶叶用盖碗泡会比壶泡要显得耐泡。

盖碗和壶在第7泡对冲时,盖碗泡出来的茶色比壶的深,但是因为壶保温性好,茶味还是比盖碗的浓。

日常泡茶中铁观音和轻.中火岩茶、普洱生茶用盖碗,天寒的时候有的人也选择用壶,壶的保温性比盖碗好些.特别是后几水两者相比较为明显.或者高火,足火陈岩茶、普洱熟茶则用壶。

从清洗角度来考虑,用盖碗比较方便!

这样拿盖碗不烫手——盖碗泡茶的完整操作


盖碗可以说是现代人泡茶的一个神器。相比于用直身杯、便携式茶杯、搪瓷缸、保温杯等等泡茶来说,它在香气和滋味的呈现上更加丰富和饱满。也因为它获得比较容易,携带方便,所以也是很多爱茶人必备的茶器。

然而,用盖碗泡茶也有一个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当泡茶的水有些满就容易烫手。

如何做到可以优雅地泡茶而又不被烫到呢?是不是每一个泡茶人都要修炼出不怕烫的神功才可以?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泡茶,之所能修身养性,更多的是因为在整个泡茶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中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这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深度投入”。在这样的深度投入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除了泡茶一事之外,别无杂念,从而让我们的内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纯净,在泡茶的过程中就没有太多的思虑。

专注的好处无需赘言,也唯有专注才能让我们进入到精深的境界中,也唯有进入精深的境界中,我们才能体会到最高的幸福,以及深度投入下带来极致自由和美。

泡茶,是一项技能,既然是技能,那么我们就是可以通过专业的练习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通常我们会说“拿盖碗”。“拿”是没有细节的,它是一种直白的陈述,而我们在泡茶(创作)的时候,是要有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表达,是有温度,有节奏,有轻重之区别是。

在品茶六要“手抚茶器”这一要中,“抚”是有温度的,有力量的,它饱含了作者和工具之间的强烈的,深入的情感链接。只有当作者的艺术创作能力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创作情感也积淀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又有了创作的时机和相应的条件,这时候,创作的行为才有可能发生,作品也就能因此而产生。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艺术家来说,创作工具其实就是自己身体的延伸,必须做到得心应手。所以,选择一件得心应手的创作工具也就变得尤其重要了。

选择趁手的盖碗,和我们手的大小密切相关。这里有一个误解,就是“人多的时候用大盖碗,人少的时候用小盖碗。”

其实,小盖碗不一定好用。用小盖碗通常不存在掌握上的困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会因为轻重的变化而带来一些操作上的轻微不适,这是完全有可能影响茶汤的。对于一个对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状态,有着高要求的艺术家来说,这种情况是应当尽可能避免的。

大盖碗往往不趁手。人多的时候选择大盖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尽可能减少了冲泡环节,似乎更简练,貌似我们有了更专业的选择。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们忽略了工具的趁手不趁手直接会影响作品的品质。“

那么究竟怎样选盖碗?

为了更利于注水时水流的平滑和流畅,盖碗的选择以圆底为佳,外沿不可过阔,过阔则不利于手的把握。碗高以5.5厘米以下为宜,过高则重心不稳,操作颇艰。总容量为150毫升到180毫升为宜。

盖碗的颜色以白色为主,冷白、暖白均可。白色的背景在泡茶过程中更方便观察茶汤的变化,从而更能让我们对茶汤进行及时的调整(力度、方向)。

泡茶时,如何凝神静气于冲泡中而不被烫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动作--托。

托的字义是:用手掌承着东西。因为是承载,所以用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捏的字义是: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夹的用力方向是横向的。

在使用环境中,当我们对一个事物特别珍惜呵护的时候,就会用托,比如托起明天的太阳。而捏的使用环境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捏饺子”,十分的日常,缺少了精心呵护的含义。

在实际的茶叶冲泡中,托,可以避免手和盖碗的过度接触,同时因为托所使用的力量并不会过当,所以,在整个冲泡过程中,全程都会轻松。故而当我们通过练习能够完成“托”的这一动作时,泡好茶同时不被烫,也就不会是偶然事件了。

托的动作怎么做?请看如下动作分解:

1、身体坐正;

2、手臂带动手肘下沉,食指的向中指的一侧轻轻搭于盖钮上;

3、拇指和中指从盖碗沿的下侧向上托住碗沿;

4、手肘向上,带动手肘、手腕,然后盖碗离开台面;

5、向公道杯方向行进,到达公道杯上空,转动手腕,倾斜盖碗,直至茶汤出尽;

6、手肘下沉,带动手肘、手腕上升、最后盖碗下沉至碗托上方;

7、盖碗稍稍向前方倾斜,碗足一侧轻轻和碗托的凹处一侧接触实了之后,整个盖碗完全平稳地坐在碗托之上;

8、手轻轻离开盖碗。

完成这八个步骤,整个盖碗的操作就算是完整结束。

托盖碗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避免被烫;

2、省力;

3、优雅;

4、茶汤之美得到完美呈现;

5、和器物建立柔软的链接,修养自己呵护之心。

盖碗泡茶如何不烫手?


隔三差五就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用盖碗泡茶时,“怎么被烫成红烧猪蹄”,新手老手无一例外。真的有那么玄?

一、新人选盖碗

这样的盖碗碗沿比较外撇,注水的最高位置,离盖碗边缘有一段较大的距离。类似这样器型的盖碗,同样注满水,捏着边缘也不怎么烫。

二、烫手的原因

这个高背盖碗,盖子与口沿之间没太多余地,也就是距离窄,这样注定了会比较容易烫手。

仔细看图,碗身口是不是比较平。整个碗身看去比较矮。使用这种外形的盖碗泡茶,茶水除了容易溢出之外,碗口边的热度也会加高。

还有就是盖子,盖纽是凹进去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实也烫。

三、注水量

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不烫才怪。再说,水太多,泡出的茶也淡。

四、倒茶手法

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为怕拿不稳而去捏着杯身。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

如果拿盖碗明显偏了,茶水也就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这样极容易烫到。而且在倒茶时被烫,不得不停下来,稍微停下来,没倒出来的茶水又会重新在盖碗里浸泡茶叶,这时口感就会有所改变。

这样拿盖碗不烫手,盖碗泡茶的完整操作


盖碗可以说是现代人泡茶的一个神器。相比于用直身杯、便携式茶杯、搪瓷缸、保温杯等等泡茶来说,它在香气和滋味的呈现上更加丰富和饱满。也因为它获得比较容易,携带方便,所以也是很多爱茶人必备的茶器。

然而,用盖碗泡茶也有一个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当泡茶的水有些满就容易烫手。

如何做到可以优雅地泡茶而又不被烫到呢?是不是每一个泡茶人都要修炼出不怕烫的神功才可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泡茶,之所能修身养性,更多的是因为在整个泡茶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中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这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深度投入”在这样的深度投入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除了泡茶一事之外,别无杂念,从而让我们的内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纯净,在泡茶的过程中就没有太多的思虑。

专注的好处无需赘言,也唯有专注才能让我们进入到精深的境界中,也唯有进入精深的境界中,我们才能体会到最高的幸福,以及深度投入下带来极致自由和美。

泡茶,是一项技能,既然是技能,那么我们就是可以通过专业的练习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通常我们会说“拿盖碗”“拿”是没有细节的,它是一种直白的陈述,而我们在泡茶(创作)的时候,是要有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表达,是有温度,有节奏,有轻重之区别是。

在品茶六要“手抚茶器”这一要中“抚”是有温度的,有力量的,它饱含了作者和工具之间的强烈的,深入的情感链接。只有当作者的艺术创作能力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创作情感也积淀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又有了创作的时机和相应的条件,这时候,创作的行为才有可能发生,作品也就能因此而产生。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艺术家来说,创作工具其实就是自己身体的延伸,必须做到得心应手。所以,选择一件得心应手的创作工具也就变得尤其重要了。

选择趁手的盖碗,和我们手的大小密切相关。这里有一个误解,就是“人多的时候用大盖碗,人少的时候用小盖碗”

其实,小盖碗不一定好用。用小盖碗通常不存在掌握上的困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会因为轻重的变化而带来一些操作上的轻微不适,这是完全有可能影响茶汤的。对于一个对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状态,有着高要求的艺术家来说,这种情况是应当尽可能避免的。

大盖碗往往不趁手。人多的时候选择大盖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尽可能减少了冲泡环节,似乎更简练,貌似我们有了更专业的选择。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们忽略了工具的趁手不趁手直接会影响作品的品质。

那么究竟怎样选盖碗?

为了更利于注水时水流的平滑和流畅,盖碗的选择以圆底为佳,外沿不可过阔,过阔则不利于手的把握。碗高以5.5厘米以下为宜,过高则重心不稳,操作颇艰。总容量为150毫升到180毫升为宜。

盖碗的颜色以白色为主,冷白、暖白均可。白色的背景在泡茶过程中更方便观察茶汤的变化,从而更能让我们对茶汤进行及时的调整(力度、方向)

泡茶时,如何凝神静气于冲泡中而不被烫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动作-托。

托的字义是:用手掌承着东西。因为是承载,所以用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捏的字义是: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夹的用力方向是横向的。

在使用环境中,当我们对一个事物特别珍惜呵护的时候,就会用托,比如托起明天的太阳。而捏的使用环境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捏饺子”十分的日常,缺少了精心呵护的含义。

在实际的茶叶冲泡中,托,可以避免手和盖碗的过度接触,同时因为托所使用的力量并不会过当,所以,在整个冲泡过程中,全程都会轻松。故而当我们通过练习能够完成“托”的这一动作时,泡好茶同时不被烫,也就不会是偶然事件了。

托的动作怎么做?请看如下动作分解:

1、身体坐正;

2、手臂带动手肘下沉,食指的向中指的一侧轻轻搭于盖钮上;

3、拇指和中指从盖碗沿的下侧向上托住碗沿;

4、手肘向上,带动手肘、手腕,然后盖碗离开台面;

5、向公道杯方向行进,到达公道杯上空,转动手腕,倾斜盖碗,直至茶汤出尽;

6、手肘下沉,带动手肘、手腕上升、最后盖碗下沉至碗托上方;

7、盖碗稍稍向前方倾斜,碗足一侧轻轻和碗托的凹处一侧接触实了之后,整个盖碗完全平稳地坐在碗托之上;

8、手轻轻离开盖碗。

完成这八个步骤,整个盖碗的操作就算是完整结束。

托盖碗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避免被烫;

2、省力;

3、优雅;

4、茶汤之美得到完美呈现;

5、和器物建立柔软的链接,修养自己呵护之心。

盖碗杯泡法——分杯法


饮盖碗茶一般说来,有六道程序:

净具:用开水将盖碗杯、茶漏、公道杯、品茗杯清洗干净。

投茶:将3-5克的绿茶投入盖碗杯中。

沏茶:一般用80-85℃的水冲茶,高冲水至碗口,盖好碗盖。

出汤:将茶汤注入公道杯中。

分茶:低斟茶汤入杯,避免损失茶香。

品饮:三龙护鼎的手法端起品茗杯,观其色、闻其香、再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别有一番风情。

盖碗泡绿茶是比较推荐的,用盖碗泡绿茶的好处:

1、形状开放,不会限制叶片在冲泡过程中的舒展。

2、材质是瓷,不会影响绿茶细微表现。瓷质的杯子也比玻璃杯挂香,有利于茶性的发挥。

3、冲泡上可闷可放。

4、时间控制有优势。出水快。甚至可以2秒出水。

5、温度容易控制,入水的角度和位置,水流的大小和力度,都随心所欲。

但是泡绿茶时,也要注意,如果注水之后茶叶并没有舒展开,这时可以暂时不盖杯盖,防止出现闷味。绿茶用盖碗法,一定要注意不能闷茶,注意出汤后,就开盖散热气。

如何用盖碗泡茶不烫手?


泡茶君近日忽然发现,在许多的古装剧里,都会穿插着优美喝茶的镜头。就像横扫万千少男少女之心的《琅琊榜》中,每次梅长苏与靖王商讨事情时,都在桌上摆上茶具,两个茶杯,在一盏茶的功夫里就将各类事情解决。完美有没有?镜头下的喝茶场景,将梅长苏斟茶、喝茶的优雅完美展现,令胡歌的万千粉丝口水横流。可是现实中的泡茶场景却让人眼泪横飞。

泡茶君多想像林殊哥哥那般优雅的泡茶喝茶来吸引无数茶客,奈何现实残酷。只因我们用的泡茶器具天差地别,盖碗君,我与你无冤无仇,为何对我这般残忍?一想到每次泡茶的情景,就有一种生无可恋的感觉。烫,烫,烫!重要的事要说三遍,尤其是大夏天的用盖碗泡茶,整个人都不好了。

记得刚学普洱茶的时候,第一次用盖碗泡完普洱茶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手都是火辣辣的,被烫的心理阴影面积一直很大。被烫的太惨,往事不堪回首。经泡茶君不断学习钻研后,发现了一些用盖碗泡茶不烫手的方法,特与广大茶友分享。

要想使用盖碗泡茶不烫手,首先要会选择盖碗。

大小适中:根据手掌的舒适张开度,手腕的力度,女性茶友适宜选择容积在150ml左右的;男性茶友可选择250ml左右的。

盖子内度凹适中:因为内凹的地方要放一个手指,通常不超过一节手指的深度,也不低于一节手指的一半,不然盖碗会掉。

盖碗材料通常以瓷质为佳,也可用紫砂盖碗。前提是口袋里资金雄厚。

再来是拿盖碗的手法,专业的说法是“三指法”,即拇指、食指、中指。

有茶友可能会说,三个手指能拿得动装了茶和烫水的盖碗吗?当然能,手腕用力咯。来来来,看正确的姿势。关于普洱茶的冲泡方法可添加董玥微号: 进行交流学习。

拇指和食指分别握住盖碗两侧,记得是碗口的边缘,千万不要握到盖碗君的身体,会被烫哦。握住了盖碗两侧的边缘,食指轻扣住盖碗上盖子的内凹处(不用紧张)。现在举起来试试,熟悉下手感。以这样的姿势反复练习,熟悉拿盖碗的姿势后,接着难度加大。试着边拿盖碗边使手腕呈圆弧状,幅度不必大,力度适中。多练习几次,直到手法自然。姿势要帅,不然怎么吸引小伙伴惊艳的目光呢?

你以为这就完了?接下来正式冲泡才是重点。是不是迫不及待了?觉得自己拿盖碗的姿势全世界最帅?先温杯,温杯也没问题,不错。投茶,注水,出汤。看到泡茶君扭曲的脸和颤抖的手了么?别急着笑,你也会。努力忍者颤抖,使出浑身的洪荒之力,才将茶汤倒完,放下盖碗。盖碗君的肉爪红彤彤煞是好看,脑中只有一个字——烫!内心不服,开始找原因,拿盖碗的手法正确,是哪里出了错?注水太满!水都快溢出盖碗了,不烫才怪!又学到新知识,用盖碗泡茶时注水不宜过满,距离碗口大约1-2厘米为佳。

要想用盖碗泡茶不烫手,除了适中的盖碗,正确的姿势,也可以借助外物:比如泡茶时在手旁放一块潮湿的毛巾,趁着出汤后间隙摸一下毛巾。要是你要面子,就忍着吧~

紫砂壶泡茶和盖碗泡茶的区别


紫砂壶和盖碗并称冲泡普洱茶两大必备神器,但要说哪个泡茶更好,还真不好说的太绝对,姑且来说说紫砂壶泡茶和盖碗泡茶有什么区别。

一、盖碗泡茶

盖碗最常见的是白瓷盖碗,瓷器胎质细密,釉厚,不挂味,这是盖碗的优点,也有茶友说那汝窑呢?许多喜欢汝窑的茶友应该是喜欢它开片之后的美,但汝窑开片以后就会挂味,片隙里会留下茶渍,不过话说回来,开片真的好看吗?好看吗??

盖碗比较适合冲泡新茶,新茶对水温的要求不是非常高,老茶就要求水温一定要高,盖碗比较薄,密度大,开口大,保温性不是很好,夏天还不觉得,冬天用盖碗泡熟茶,很难泡开,滋味和香气出不来。

但盖碗的好处是容易清理而且不挂味,一个盖碗洗干净了泡什么茶都不会串味,喜欢简单方便的茶友,妥妥的用盖碗吧,现在不是都流行一只盖碗走天下吗?

盖碗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真实的展现一款茶的品质高低,盖碗是很实诚耿直的,每次冲泡都会不留余地逼出茶的滋味,优缺点一目了然,相比之下,紫砂壶似乎更会投机取巧讨主人欢喜。

二、紫砂壶冲泡

紫砂壶表面无釉,而且透气性很好,紫砂内部有很多细密的透气孔,致密程度比瓷器低很多,这就导致紫砂壶需要认真对待。紫砂壶善于吸收茶汤,一把久经使用的紫砂壶,即使不加茶叶,单用沸水亦能冲出淡淡茶汤来,那么问题来了,泡过很多风格不一致的茶的紫砂壶,味道肯定会互相影响。

每次冲泡以后,紫砂壶里的气孔会留着茶的气味,这就是挂味儿,在下一次冲泡的时候,就会串味,所以紫砂壶一般都是生熟分开,更有细致的甚至每个山头一把壶,所以紫砂壶是比较傲娇的,怕麻烦的茶友,尽可远离紫砂壶,一只盖碗足矣。

紫砂壶冲泡的茶,壶自己会吸收一部分杂味,香气比较纯,而且醇厚感明显,纯品饮来说这是极好的,但味道也有点失真,品饮首选紫砂壶,如果是选茶,盖碗是最公平公正的。

简单点说,紫砂壶(平时保养得当的)会提升茶的品质,盖碗会体现茶的“本真”,各有优缺点,紫砂壶泡的茶好喝但它很傲娇,平时要花心思保养,对于懒人来说有点累人,盖碗公平正直冲泡简单(除了会烫手)而且不用保养啊,泡完洗干净下次接着泡,二者各有千秋,就看您喜欢精致傲娇的紫砂壶,还是简单直白的盖碗。

盖碗泡茶和紫砂壶泡茶的区别


一方茶席内,茶具必不可少,泡出好茶也需合适茶具。盖碗和紫砂壶莫不常用来泡茶,但是,二者哪种泡茶好喝?到底有什么区别?

盖碗泡茶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用盖碗泡茶,须先用滚烫的热水冲一下碗,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闷泡时间看茶叶种类和数量。

盖碗泡茶特点:

1.盖碗简单大方,携带方便,配套的小茶杯层层堆叠,裹进包里,走哪儿喝哪儿。

2.盖碗造型简单,开口较大,可散发部分热气,且不会吸收味道,香气明显,便于闻香。

3.常见白瓷盖碗,胎质细密,开口较大,茶叶置于盖碗内,便一览无余,便于观察汤色、叶底,品鉴茶品。如细观态与度申度普洱茶,叶底肥厚,色泽翠绿,极其耐泡。

4.盖碗不像茶壶有壶把,泡茶时容易烫手,不适合刚喝茶的新人。

紫砂壶泡茶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泡茶用具,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材质特殊,泥料具有砂性,制品烧成后透气性好,紫砂壶润泽如玉,烹茶香醇。

紫砂壶泡茶的特点:

1.紫砂是双重气孔结构,气孔微细,密度高,泡茶不失原味,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

2.透气性能好,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

3.壶壁吸收茶汁,经久使用积聚“茶锈”,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是紫砂壶独具品质。

4.冷热急变性能好,壶内注入沸水不会胀裂。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炙手。

5.紫砂壶长久使用,抚摸擦拭,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

盖碗泡茶和紫砂壶泡茶区别

1.盖碗每次冲泡都会真实地展现一款茶的滋味,而紫砂壶会吸收杂味,香气比较纯,醇厚感明显。如纯品饮首选紫砂壶,如果选茶盖碗是公正的。

2.盖碗能将部分热气散发出来,减少闻觉刺激,使盖香闻起来更加香。而紫砂壶会吸收部分茶香,闻起来比盖碗逊色。

3.紫砂壶保温性强,散热慢,更好释放茶叶溶出物,能将茶性发挥出来,体现茶味浓郁醇厚。盖碗散热快,溶出物的释放相对较慢,用来冲泡会很耐泡。

4.操作角度看,盖碗比较烫手,对于部分新人来说容易摔坏。紫砂壶设计更讲究人性化,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上手。

5.紫砂壶讲究“一壶侍一茶”,因紫砂壶吸收茶味,所以一把茶壶原则上只泡一种茶,否则会串味。盖碗则泡完冲洗干净下次接着泡,不必花心思保养。

盖碗和紫砂壶各有千秋,对于两者的区别不能一概而论,评价谁优谁劣,应以发挥茶具特色为原则,使其物尽其用,不负好茶,让每一位茶友都喝上称心茶。

泡茶用盖碗还是紫砂壶?


一般来说我们用作泡茶的茶具有盖碗和茶壶两种,对于这两种茶具,大家也是各有喜好,那么对于鲜嫩的茶友来说,泡茶的时候用盖碗还是茶壶呢?我们来说道说道。

一、盖碗与茶壶的区别

1.材质上的区别

盖碗多是陶瓷器,而茶壶则有陶瓷器、也有紫砂器,不过用作泡茶的茶壶多为紫砂。

2.冲泡方法上的区别

用盖碗泡茶,注水的角度和位置,水流的大小和力度,都随心所欲,观察容易,茶色,汤色,叶底等,经济实用,养护方便。盖碗冲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器皿对茶汤醇度的影响,比较适合评茶。

但是茶壶的设计较为人性化,有把手,不会烫手,从操作上面来相对比较容易上手。

并且紫砂壶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茶汤口感稳定性较好,醇厚感比盖碗好,再者紫砂壶保温性能好,质量好的紫砂壶,在寒冷的冬天,壶内注入沸水,不会快速冷却。

如果是瓷壶,壶的开口小,散热慢一些,壶内温度保持久,且壶嘴出汤亦比盖碗慢,泡出的茶汤可能也会因此而有所差别。

二、根据茶叶选茶具

盖碗可以冲泡任何茶类,但是并不是说使用盖碗泡什么茶都好喝。

一般来说,绿茶、红茶、黄茶都比较适合用盖碗冲泡,滋味甘醇,且茶香明晰。

如冲泡高香类的茶时,最好也用白瓷盖碗冲泡。因为白瓷材质不吸收茶香,能将茶丰富多变的香气完美地呈现出来。

再如绿茶,用白瓷盖碗也是可以冲泡的。冲泡时注意水温的把控,一般控制在90℃左右即可,定点注水,出水快,便可感受到绿茶的鲜爽滋味。

紫砂壶更适合冲泡乌龙茶、黑茶、普洱茶。

因为这些茶都要求高温冲泡,而紫砂壶有着良好的保温作用,用紫砂壶冲泡,能让茶香浓郁持久。同时不失茶之本质,更能展现出它们的陈香韵味。

三、根据性格选茶具

如果你是泡茶懒人,不喜欢泡茶繁琐的过程,那就非常适合用盖碗,因为盖碗泡茶真的很方便!投茶方便,出汤快捷,还很好清洗!

而如果你担心使用盖碗会烫到手,还是建议你使用茶壶泡茶。

如何拿盖碗才能做到泡茶不烫手?


学泡茶,一开始总是用盖碗练习。盖碗要拿得美丽,就是一门学问了。很多新手总是抱怨,盖碗太烫手了!一拿盖碗就手抖,手势不好看还容易摔烂,娇嫩的手指被烫得通红。心里老想着,那些老手不怕烫,肯定是因为烫习惯了!

盖碗泡茶有什么好

可以说,盖碗就是懒人的福音。

懒人总是想一样东西解决所有问题,盖碗就能满足你。盖碗一般为瓷质,表面光洁致密,不吸味,泡完绿茶就可泡红茶,完全不会串味。懒人还想泡完茶洗洗就睡了,盖碗口大,茶叶倒出来水冲冲就很干净,用不着像茶壶那样费劲地掏茶叶,实在是懒人的最爱。

盖碗泡茶,灵活控制很方便。

盖碗的盖子开口可以任意调节,只要灵活掌握,开口可大可小,能够一定程度的隔绝茶渣。盖碗口大,还能通过改变注水方法来调节水温和力度,应用于不同的茶类。

两种常见的拿盖碗的手法

三指法

三只手指拿捏盖碗,暂且称之为三指法。三指法比较优雅,是最普遍的一种拿盖碗的方法,也是很多女性常用的手法。

盖碗有一个盖钮,既是开盖时捏住的地方,也盖住时需要按住的地方。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好合适的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注意无名指和小指不可像兰花指那样翘起,这个动作会显妖娆,是茶艺中的大忌。

这种拿法,食指接触按钮,拇指和中指接触碗沿,如果拿法不对,很有可能就会烫手。

抓碗法

抓碗法用的人不是很多,主要因为整个手抓住盖碗,还是比较烫手的。在广东潮汕的部分地区,较多人使用抓碗法,在茶艺表演里面,男性使用抓碗法的比较多。

这种拿法的要点就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一只手掌抓住盖碗,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抓碗法方便操作,一手即可掌握,对习惯用这种方法的人来说,实在是豪迈、大气。

掌握这几个小技巧不会烫手

其实任何盖碗都会烫手,即使是行家,也常被烫,但只要选对了盖碗,就能尽量避免。下图是几个容易烫手的盖碗特点。

碗身口与盖子边的距离窄,这样茶水容易溢出烫到手。宽口的就不会,茶杯也一样。

从这个角度上看,碗身口是不是比较平。整个碗身看去比较矮。

使用这种外形的盖碗泡茶,茶水除了容易溢出之外,碗口边的热度也会加高。

还有一个是盖子,左图的盖子标注地方,盖纽是凹进去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实也烫。而右图就不同了,盖纽做的比较高,这里不多描述相信也看的明白。以上就是个人选购盖碗的经验之谈,欢迎补充。关于盖碗原料讲究这些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盖碗泡茶时,出汤快慢对滋味有什么影响?


茶汤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何况所谓的“同样色泽”未必就一定真的是“同样”,目测误差太大了。

仅仅是延长冲泡时间,茶叶浸泡时间和内含物浸出情况基本均一,但放慢出汤时间,泡茶器内不同位置茶叶内含物浸出情况就会呈现梯度分布。而茶叶内不同内含物质有不同的析出速度曲线,同样的物质其析出速度也是呈非线性的,一点点条件的改变足矣影响茶汤内含物质的构成。

茶汤色泽是由茶叶中析出的茶色素来形成的,但茶色素并非是茶汤中唯一的茶叶析出物,因此哪怕色泽完全一致,也不能确定两杯茶有同样的内含物质构成与比例——但在品饮端能否准备的辨识又是另一回事。

除了不同的内含物质析出比例,不同的状况还会造成茶叶受热时间与温度变化曲线不一。这种情况除了影响本道茶汤的析出物构成,温度还会作用于茶叶,这种影响会影响茶叶在接下来冲泡中的表现。

而且学习工夫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掌握好出汤时间,也就是要:专心致志。任何一种好茶,无论是绿茶、红茶、乌龙茶还是普洱,假设在投茶量正常的情况下,在前三泡时,出汤时间误差超过一秒(一般情况都是超时),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茶汤浓度过高,出现香短、苦显、汤涩等现象。而出汤时间出现了误差,出汤再快也白搭。

另外,完全不能凭颜色来断定茶汤的适宜浓度。茶汤的颜色,应该随着道数的增加而逐渐转淡。不能认为把每道茶的颜色调整到接近一致是很高明的做法。因为,每道茶汤的颜色一致,绝不意味着口感一致。反而,可能差异相当大。

盖碗泡茶时,出汤快慢对茶汤口感的影响


在冲泡一款茶时,仅仅是延长冲泡时间,茶叶浸泡时间和内含物浸出情况基本均一。但放慢出汤时间,泡茶器内不同位置茶叶内含物浸出情况就会呈现梯度分布。而茶叶内不同内含物质有不同的析出速度曲线,同样的物质其析出速度也是呈非线性的,一点点条件的改变足矣影响茶汤内含物质的构成。

茶汤色泽是由茶叶中析出的茶色素来形成的,但茶色素并非是茶汤中唯一的茶叶析出物,因此哪怕色泽完全一致,也不能确定两杯茶有同样的内含物质构成与比例——但在品饮端能否准备的辨识又是另一回事。

除了不同的内含物质析出比例,不同的状况还会造成茶叶受热时间与温度变化曲线不一。这种情况除了影响本道茶汤的析出物构成,温度还会作用于茶叶,这种影响会影响茶叶在接下来冲泡中的表现。

而且学习工夫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掌握好出汤时间,也就是要:专心致志。任何一种好茶,无论是绿茶、红茶、乌龙茶还是普洱,假设在投茶量正常的情况下,在前三泡时,出汤时间误差超过一秒(一般情况都是超时),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茶汤浓度过高,出现香短、苦显、汤涩等现象。而出汤时间出现了误差,出汤再快也白搭。

而且,有些茶,比如高等级的正岩岩茶,一旦在前三泡泡失误,后面的几道茶就很难再挽救回来。因为出汤时间没掌握好,把一泡好茶给泡废了。

另外,完全不能凭颜色来断定茶汤的适宜浓度。茶汤的颜色,应该随着道数的增加而逐渐转淡。不能认为把每道茶的颜色调整到接近一致是很高明的做法。因为,每道茶汤的颜色一致,绝不意味着口感一致。反而,可能差异相当大。

《盖碗泡茶法》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绿茶盖碗泡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