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又叫什么茶

发布时间 : 2019-12-11
碧螺春红茶属于什么茶 乌龙茶又叫 洗茶叫什么

碧螺春红茶属于什么茶。

茶经网小编为各位喜欢喝茶的朋友提供茶知识,下面为大家提供的是“碧螺春又叫什么茶”一文,帮助各位了解更多关于“碧螺春又叫什么茶”的绿茶知识,感谢大家的阅读!

碧螺春又叫“功夫茶”、“新血茶”。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简介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品级分类

洞庭碧螺春的国家标准碧螺春茶分为五级:分别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上等的碧螺春银白隐翠,条索细长,卷曲成螺,身披白毫,冲泡后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回甘持久。伪劣的碧螺春则颜色发黑,披绿毫,暗淡无光,冲泡后无香味,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

碧螺春的品质优异,据清末震钧(1857~1918年)所著《茶说》中道:“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今六安瓜片)”。可见,碧螺春在历史上就荣以为冠。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春茶分级

碧螺春分7级,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精选阅读

黄山毛峰又叫什么


黄山毛峰又叫黄金叶。是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徽茶,是绿茶的一种。黄山毛峰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黄山毛峰名字的来历

黄山毛峰,清朝名茶,属绿茶烘青类。长期以来人们用“名山产名茶”的观点,推断黄山毛峰系明朝黄山云雾之后称。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歙县黄山。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徽州商会资料》)。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的历史典故

歙州是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置的,经唐朝,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元为徽州路,明初原名兴安府,后改徽州府至清末。黄山,隶属歙州,后属徽州。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载:“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日本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云:“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又《中国茶经》茶的传说:“正志和尚与茶”。说明黄山茶在明代就很有名了。而黄山源和号称500里黄山第一峰--紫霞峰。在《中国茶经》“休之松萝”一文中,据《歙县志》写道:“旧志载明降庆间(1567-1572),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炒,郡邑师其法,因称茶曰松萝,......”歙县茶有的虽“本轶松萝上”,因系仿松萝制法,也概名松萝茶。例如当时歙县的紫霞山茶,也称为“最上品”,也称为松萝茶。与松萝山毗邻的歙县北源茶,又称为北源松萝,以享其名也。《徽州府志贡品》记载:“歙之物产,无定额,亦无常品。大要惟砚与墨为最,其它则以北源茶、紫霞茶。”说明当时黄山源产北源茶和潜品紫霞山产紫霞茶,亦很有名。1949年夏,黄山丞相源僧师对来访的政府官员,曾采用当年生的大小相似的茶叶生片,每两片面合成一对,以4-5对为一扎(即棕榈叶丝或苎麻梢捆扎),作为礼品相赠。

碧螺春的别名是叫什么


碧螺春别名叫吓煞人香,产于苏州太湖洞庭山,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毕露,叶芽幼嫩,茶汤明亮,口感清香浓郁,甚至此茶还有一句有趣的顺口溜:“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

碧螺春名字的由来

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碧螺春的冲泡

1、烫杯

先准备一个玻璃杯,将热水倒进杯中洗涤杯子,这样可以洁净茶杯和温杯的作用。

2、水温

冲泡时采用山泉水适合,它不会破坏碧螺春的营养成分,泡茶的适合水温是80℃。

3、放茶叶

茶叶的量可以按照自身需求设定,茶与水的比例是以1:50。

4、浸润

倒入少量开水在杯子里,水量浸过茶叶就可以,当芽叶吸水后膨胀舒展,就能把可溶物浸出,在这过程中,可以闻到浓郁的清香。

5、冲泡

把水壶提高,用高冲低斟的方法往茶杯倒入开水让茶叶在杯子里翻腾,这样可以让茶汤更均匀。

碧螺春原名叫什么


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

碧螺春原名的由来

相传在清康熙年间,有一年洞庭东山碧螺峰上的茶树长得特别繁茂,采茶姑娘们采下来的茶用竹筐装不下了,就把多余的茶放在怀中。茶得热气后透出一阵异香,采茶姑娘们争呼吓煞人香(吴中方言),此茶由此得名。后康熙皇帝下江南,巡抚宋荦以此茶进献,康熙帝对茶大加欣赏,但觉其名不雅,便据其采撷于碧螺峰,茶色碧绿,形曲似螺,又值于早春采撷,因此钦定茶名碧螺春。从此以后碧螺春茶就成为了历年进贡之茶中珍品。

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它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为什么“碧螺春”茶又叫“吓煞人香”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凡是品饮过碧螺春的人,都会由衷赞赏它的嫩绿隐翠、叶底柔匀、清香幽雅、鲜爽生津的绝妙韵味,但茶友们是否也会对它那雅韵十足的名称而感到好奇呢?说起它的名称之来历,这里面还有个趣味盎然的故事: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茶友们一定会觉得这个名字怪怪的,是怎么叫起来的呢?相传在清康熙年间,有一年洞庭东山碧螺峰上的茶树长得特别繁茂,采茶姑娘们采下来的。

茶用竹筐装不下了,就把多余的茶放在怀中。茶得热气后透出一阵异香,采茶姑娘们争呼吓煞人香(吴中方言),此茶由此得名。后康熙皇帝下江南,巡抚宋荦以此茶进献,康熙帝对茶大加欣赏,但觉其名不雅,便据其采撷于碧螺峰,茶色碧绿,形曲似螺,又值于早春采撷,因此钦定茶名碧螺春。从此以后碧螺春茶就成为了历年进贡之茶中珍品。

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东、西山,但关于碧螺春却有着许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一种传说讲:碧螺春兴于唐代、盛于宋朝,明清之际遍及江南。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天之际,故而得名。据说,此茶为王母娘娘派仙鹤传的种,山人朱元正独得其妙,植于山崖下。初称其为“吓煞人香”,后清康熙南巡到东山,才改名碧螺春。另一类说法也就是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传说认为碧螺春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当初茶农采茶,因“筐不胜贮,置于怀中,茶得热气,忽发异香”,茶农于是惊呼“吓煞人格香”,“吓煞人香”于是便成为碧螺春的俗名。后适逢康熙皇帝南巡,江苏巡抚宋荦用此茶进献,甚得嘉许,但圣上以为名称不雅,遂钦赐“碧螺春”之名。于是,今天就有了人人传颂的碧螺春美称。

碧螺春传说(东山篇)很早以前,东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种奇异的香气,人们误认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一天,有位胆大勇敢、个性倔强的姑娘去莫厘蜂砍柴,刚走到半山腰,确闻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惊奇,就朝山顶观看,看来看去没有发现什么奇异怪物,为好奇心所驱,她冒着危险,爬上悬崖,来到山峰顶上,只见在石续里长着几棵绿油油的茶树,一阵阵香味好像就从树上发出来的。她走近茶树,采摘了一些芽叶揣在坏里,就下山来,谁知一路走,怀里的茶叶一路散发出浓郁香气,而且越走,这股香气越浓,这异香薰得她有些昏沉沉。回到家里,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从怀里取出茶叶,但觉满屋芬芳,姑娘大叫“吓煞人哉,吓煞人哉!”,一边撮些芽叶泡上一杯喝起来。碗到嘴边,香沁心脾,一口下咽,满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润头清;三口下咽,疲劳消除。姑娘喜出望外,决心把宝贝茶树移回家来栽种。第二天,她带上锄头,把小茶树挖来,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脚下,加以精心培育。几年以后,茶树长得枝壮叶茂,茶树散发出来的香气,吸引了远近乡邻,姑娘把采下来的芽叶泡茶招待大家,但见这芽叶满身茸毛,香浓味爽,大家赞不绝口,因问这是何茶,姑娘随口答曰:“吓煞人香。”从此,吓煞人香茶,渐渐引种繁殖,遍布了整个洞庭西山和东山,采制加工技术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现今具有“一嫩三鲜”(即芽叶嫩,色、香、味鲜)特点,碧绿澄清,形似螺旋,满披茸毛的碧螺春茶。

至于吓煞人香怎么改名为碧螺春?据说是皇帝下江南时,品尝此茶,见其香气芬芳,味醇回甘,碧绿清澈,爱不释手,因“吓煞人香”茶名太俗,才赐名为“碧萝春”。以后因其形如卷螺,又称“碧螺春”了。

碧螺春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


碧螺春的另一个名字叫吓煞人香。

碧螺春另一个名字由来

说起它的名称之来历,这里面还有个趣味盎然的故事: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一定会觉得这个名字怪怪的,是怎么叫起来的呢?相传在清康熙年间,有一年洞庭东山碧螺峰上的茶树长得特别繁茂,采茶姑娘们采下来的茶用竹筐装不下了,就把多余的茶放在怀中。茶得热气后透出一阵异香,采茶姑娘们争呼吓煞人香(吴中方言),此茶由此得名。后康熙皇帝下江南,巡抚宋荦以此茶进献,康熙帝对茶大加欣赏,但觉其名不雅,便据其采撷于碧螺峰,茶色碧绿,形曲似螺,又值于早春采撷,因此钦定茶名碧螺春。从此以后碧螺春茶就成为了历年进贡之茶中珍品。

碧螺春的产地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碧螺春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原名叫什么?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碧螺春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原名叫什么?

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相传在清康熙年间,有一年洞庭东山碧螺峰上的茶树长得特别繁茂,采茶姑娘们采下来的茶用竹筐装不下了,就把多余的茶放在怀中。茶得热气后透出一阵异香,采茶姑娘们争呼吓煞人香(吴中方言),此茶由此得名。后康熙皇帝下江南,巡抚宋荦以此茶进献,康熙帝对茶大加欣赏,但觉其名不雅,便据其采撷于碧螺峰,茶色碧绿,形曲似螺,又值于早春采撷,因此钦定茶名碧螺春。从此以后碧螺春茶就成为了历年进贡之茶中珍品。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碧螺春的品质特征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但凡品饮过碧螺春的人,都不由会被它嫩绿隐翠、叶底柔匀、清香幽雅、鲜爽生津的绝妙韵味所倾倒。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假冒龙井茶叶叫什么?乌牛早茶


乌牛早最早发现在浙江温州的乌牛镇,因为发芽特别早,属于早熟品种,所以说“早”是乌牛早茶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一般在“惊蛰”时节便可萌芽,一般鲜叶采摘期为每年2月25日~4月5日,所有茶叶均为明前茶,要比洞庭碧绿春、西湖龙井整整早上市一个月。因乌牛早外形和龙井茶相似,所以常常被商家拿来假冒龙井茶。我们具体来了解下乌牛早和龙井茶吧!

一、乌牛早茶

乌牛早茶,浙江省永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乌牛早是我国古代的名茶,曾经失传数百年,是1985年重新得到恢复,是中国茶类中特早发芽的品种,用它加工的乌牛早龙井,味醇气香,色泽翠绿,为茶中珍品。

“早”是乌牛早茶,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乌牛早茶开采早,一般鲜叶采摘期为每年2月25日-4月5日,所有茶叶均为明前茶,比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早上市一个月,在中国名茶市场上,可谓独占品茗之道在于新的优势。

乌牛早除早采外,还以娇小肥厚见长,还具有发芽整齐,轮次分明,老嫩均匀,持嫩性强等特点。

二、西湖龙井

龙井茶分为三个产区,一个是西湖产区,一个是钱塘产区,一个是越州产区。

只有西湖产区的龙井,才能叫西湖龙井。

但是,并非西湖产区所有龙井茶叶,都叫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最强的防伪标志就是地域,因此喝西湖龙井,首先要认准产地。

根据地方标准,西湖龙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产自西湖区168平方公里面积上。

二是特定品种,包括龙井群体种,龙井43号,龙井长叶等。

三是特殊的炒制工艺。

乌牛早茶和龙井的区别

采摘上市的时间不同

1、在每年的2月底与3月初,乌牛早茶的首批茶青就会上市,比西湖龙井等较早出产茶青的品种,要早上20天至30天左右。

如果天气好,种植,防冻措施得当,甚至正月份就可以采摘了。

乌牛早不仅仅上市早,而且发芽密度大,产量高。

茶青采摘早,自然新茶上市较早,当然也可以卖个好价钱。

2、龙井43,浙江最早的地区也要3月10号左右才可以采摘。

干茶不同

乌牛早由于加工制作工艺和西湖龙井非常相似,特级鲜叶的采摘标准也是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制成后的干茶外形也和西湖龙井很相似。

1、从形状上说,龙井43芽头修长苗条,舒展些(越早的龙井43芽心也越粗壮些);乌牛早芽头粗壮,干茶扁宽,叶片肥大,表面光滑。

2、色泽上,乌牛早干茶偏绿,而西湖龙井偏黄绿色。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色泽跟炒制的温度有关。

3、从香味口感上来说,乌牛早干茶多少有点青草味,入口青气明显,龙井茶豆香明显。

内质不同

龙井43泡开来一般一芽二叶或三叶,而且有碎叶,芽显得少。但是乌牛早泡开,芽就壮实了,好评率高,一般不会有龙井43那样的碎叶。

乌牛早冲泡后几乎每个茶叶底部都有灰褐色的圆头。而且乌牛早没有西湖龙井耐泡,只能2-3泡。乌牛早多含青草味,味道和龙井43比,相对偏淡,龙井43口感更为醇厚,入口更顺滑甘甜。

顶级的乌牛早比同级的龙井43的香气高,前一二泡的口感略高于龙井43,但是后劲不足,龙井43不带涩,乌牛早或许带点。

乌牛早跟西湖龙井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只是乌牛早的干茶跟西湖龙井外形很相似而已。乌牛早就是有特级西湖龙井的范,经常被茶商拿来冒充西湖龙井,因为乌牛早茶的价格与西湖龙井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龙井茶一芽三叶叫什么


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一芽一叶叫旗枪;一芽二叶叫雀舌;一芽三叶叫三尖或三春。

龙井茶一芽三叶叫什么

一芽一叶叫旗枪;一芽二叶叫雀舌;一芽三叶叫三尖或三春。它形象化的表示龙井的级别,含叶片越少的,茶叶质量越高。

龙井茶采摘精细,级别不同,采摘标准也不同。从春茶开始,由茶芽萌发到新梢形成的不同时期,对鲜叶有不同的称呼。

1、高档茶(特一、特二、特三)应于清明前采摘,只采龙牙(单芽)和雀舌(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长度1.5-2.0cm)。

2、中档茶(1级、2级、3级茶)于谷雨前采摘,采下的鲜叶称旗枪(一芽一叶半开展)和糙旗枪(一芽一叶开展和一芽二叶初展,长度2.3-2.7cm)。

3、低档茶(4级茶以下)于谷雨后采摘,采下的鲜叶称象大(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长度2.8一3.5cm)。

要求芽叶成朵,大小均匀,不能采碎,不带蒂头,尤其是春茶,采摘要求更加严格。

西湖龙井鲜叶等级区分

西湖龙井鲜叶分五级:特、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芽叶夹角度小,芽长于叶,芽叶匀齐肥壮,芽叶长度不超过2.5cm。

一级: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以一芽一叶为主,一芽二叶初展在10%以下,芽稍长于叶,芽叶完整、匀净,芽叶长度不超过3cm。

二级: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一芽二叶在30%以下,芽与叶长度基本相等,芽叶完整,芽叶长度不超过3.5cm

三级: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初展,以一芽二叶为主,一芽三叶不超过30%,叶长于芽,芽叶完整,芽叶长度不超过4cm。

四级: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一芽三叶不超过50%,叶长于芽,有部分嫩的对夹叶,长度不超过4.5cm。

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青绿→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味;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青绿→黄褐。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

龙井茶都是绿茶吗?龙井茶叫什么名字?


在我们这边,说到龙井茶,很多人都知道,因为龙井茶是中国第一种名茶,它是一种品质高、口感好的茶,最重要的是无价之宝。龙井茶属于绿茶,让我们在下面的小系列中向你介绍一些关于龙井茶的知识。龙井茶属于绿茶

西湖龙井茶是绿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干龙游览杭州西湖时,称赞西湖龙井茶,并将狮子山下公户寺前的18棵茶树命名为“御茶”。西湖龙井茶根据其优良的外观和品质分为1 ~ 8级。

超西湖龙井茶平坦顺直,色泽淡绿顺滑,香气鲜嫩,滋味鲜甜,叶嫩。清明节前收集的龙井茶被称为钱明龙井茶,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女儿红与西湖一样,西湖龙井茶是人、自然和文化的完美结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龙井茶的起源

1.起源

西湖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石峰、翁家山、虎宝、梅家坞、云起和灵隐周围的山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线漫射。土壤呈微酸性,土层深厚,排水良好。

2.原产地环境

森林繁茂,溪流湿润而流动。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茶芽不断发芽,采摘时间长。一年中大约可以采摘30批茶叶,这几乎是采摘次数最多的一次。

3.生产区

西湖龙井有几个著名的类别,如“石峰龙井”、“梅坞龙井”、“云起龙井”和“老虎润龙井”。“石峰龙井”产于龙井村、狮子峰和翁家山。它的颜色略带黄色,被称为“糙米色”。“梅坞龙井”产于云起和梅家坞。它的外观漂亮、平坦、光滑,颜色为绿色。西湖龙井茶有30多个品牌。

龙井茶名称的由来

龙井茶在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最初是由汉族茶农创造的,盛行于宋代,现已为普通人所用。龙井茶主要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最能凸显龙井茶的特色。龙井茶以龙井泉命名。

龙泉村的龙井泉是西湖三大名泉之一。“龙井”这个词不仅是茶的名字,也是茶树的名字。它也是村庄、水井和寺庙的名字。它可以被称为“五龙合一”。龙井泉,又称龙洞和龙须,据说是与大海相连的,因为大海里有龙,因此得名“龙井”。

龙井泉现在是一个巨大的圆形泉水池,池中的泉水非常奇妙。搅拌时,水面上出现一条分水线,像一根细细的龙须一样轻轻摇摆,然后慢慢消失。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综上所述,龙井茶属于绿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它有“绿色、芳香、香甜、外形美观”的美誉。含有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比其他茶叶多,营养丰富,功效非常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