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红茶解说

发布时间 : 2019-12-17
红茶解说 红茶表演解说词 宜兴绿茶

【www.cy316.com - 红茶解说】

最近很多茶友都在找茶经网小编了解关于“宜兴红茶解说”的知识,于是给大家收集整理了下面这些“宜兴红茶解说”有关内容,感谢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起红茶,大家都知道祁红、滇红,再深入一些的是宜昌的宜红和小种红茶。而知道宜兴红茶还比较少。因为有宜(昌)红在先,所以宜兴的红茶就被称有些朋友为苏红,看来还是叫宜兴红茶为好,不容易产生歧异。其实宜兴红茶很早就有了,只不过人们都只注意了阳羡雪芽之类的绿茶罢。

宜兴产红茶,也叫阳羡红茶。宜兴红茶的等级也是分的很细的,来源有野山茶和园地茶,制作有手工茶和机制茶之分.不同等级之间价格落差也很大,从几千元一斤到几元钱一斤的都有.上品宜兴红茶高香甜润,汤色明亮红黄,清澈透底,叶底纯净,一芽一叶,喝过以后不躁不热,心境平和。

知道宜兴出红茶的人不多,知道宜兴红茶是好茶的人更不多。说到喝茶,时髦话题是这茶多少钱一斤,昂贵成了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最新,最嫩,更要包装好看。一个朋友告诉我,如今的茶农都知道往茶树上喷药,这药作用神奇,能让茶树立刻长出新芽,结果吃新茶犹如喝春药,得了病,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人往高处走,话往大处说,宜兴红茶价格便宜,便宜了反而无人问津。

听说最初喝红茶的都是些窑工。所谓窑工,就是烧紫砂壶的人,由此可见红茶本来已有民间基础。老茶客让我好好琢磨琢磨,仔细想想紫砂壶与红茶的关系。绿叶衬红花,骏马配好鞍,凡事都要考虑一个合适。紫砂壶泡龙井碧螺春,那是暴殄天物,是老牛吃嫩草。紫砂壶天生是为红茶准备的,要用紫砂壶,就得喝红茶。要想品味好红茶,必须是紫砂壶。

这就好比生了周瑜,就应该再有个诸葛亮,否则拔剑四顾无对手,只能孤独求败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紫砂壶非常风光。台湾商人一窝蜂涌向宜兴,一时间,好多人暴富,有把好手艺的趁机赚钱,闷声大发财。紫砂壶和红茶,按说应该共生共灭,共同繁荣和发展,事实却是,紫砂壶成了白天鹅,红茶仍然还是丑小鸭。紫砂壶孤军深入,名声越来越响,价格越来越高。高不一定是好事,爬得高,摔得也重。谁都知道,现在的紫砂壶市场已经惨不忍睹。

一把紫砂壶可以卖出天价,卖了也就卖了。人们大约不会想到忽视宜兴红茶的恶果,唇亡而齿寒。紫砂壶在台湾能够风光,显然与乌龙茶的冲泡方法有关。我不明白宜兴人为什么不隆重推出自己的红茶?江南人爱喝绿茶,这不错,爱喝并不意味着只喝。茶有许多种喝法,非明前雨前不喝,一味追求尝鲜是时尚,用紫砂壶泡红茶,同样可以赏心悦目。价廉而物美,又有古风,何乐不为。

CY316.com延伸阅读

宜兴红茶怎么泡


宜兴红茶的冲泡方法是使用透明玻璃茶杯,盖碗,瓷锅或银杏直叶茶壶。用开水冲洗茶杯。每杯茶水100ml~130ml(212F)使用一至两茶匙茶叶(约3克),最长约10秒~1分钟。

宜兴红茶两种冲泡方式

1、日常泡法:将水烧沸,茶具最宜景瓷,装上大约占壶容量二分之一的茶叶,冲入沸水,冲泡后香气高锐持久,隔一分钟左右倒入小杯,先闻香,再品味,满口生香,回味甘美。

2、工夫茶泡法:宜兴红茶冲泡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18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饮时要细品慢饮,要做三口喝,仔细品尝,探知茶中。

宜兴红茶简介

宜兴红茶羡红茶,又名宜兴红茶,产于江苏宜兴,产茶区属天目山脉。其茶叶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显毫。宜兴红茶本身已经没有分类,在宜兴当地只能根据茶形分类为:叶茶、碎茶、片茶、未茶。

宜兴,古称阳羡,怡然自处幽幽太湖之西濒,威仪坐观群山天目之起伏,山清水秀居所,世外桃源福地,集天地灵气孕育,聚日月精华洗礼,固所产宜兴红茶既得源远流长之美名,更具弥香沁脾之美誉。

清代宜兴红茶


清代的宜兴红茶史怎么的呢?

特别是明清两朝的宜兴地方志中,都记载着宜兴所产的一款叫“离墨红筋”的茶,因产在宜兴离墨山而得名。“离墨红筋”究竟是什么样的茶?红茶?青茶?绿茶?因缺少更详细资料而让今人百思不得其解。从字面意义理解,应该是一种“红茶”。著名茶叶专家张志澄先生生前曾作过深入的研究,认为就是一种自然发酵或叫作半发酵茶,并在1987年亲手试制过这种茶样(见张志澄著《阳羡茶录》第10页)。无锡市茶叶研究所的专家经过研究和多次实验证实,红筋茶实际上是茶鲜叶经轻度发酵后“茶筋红变”的茶叶,制作方式相当于今天高档轻发酵乌龙茶的做法。所以,历史上的“离墨红筋”茶,应该称作宜兴发酵茶或江苏红茶的肇始。

清代前期,宜兴茶得到恢复性发展,同时仍为清室贡品,每年春天“贡芽茶一百斛”(五万升)。清代前期、中期,宜兴仍是全国主要产茶地之一。《清史稿·志九十九·茶法》中说,“我国产茶之地,惟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四川、两湖、云、贵为最”,江苏的茶叶主要产自荆溪县(雍正三年分宜兴南部为荆溪县)。鸦片战争以后,情形发生了巨大变化,“泰西诸国通商,茶务因之一变。其市场大者有三:曰汉口,曰上海,曰福州……上海之茶尤盛,自本省所产外,多有湖广、江西、安徽、浙江、福建诸茶。”这里的“本省”指的就是江苏省,主要产地就是宜兴。经过太平天国的动荡,宜兴茶园所剩无几。光绪十年,户部统筹财政时发现,每年茶叶税收不及英国的10%,故对茶商、茶农层层加码,严重打击农户种茶积极性,所以晚清宜兴茶业日益凋敝。“宣统初,农工商部遂有酌免税釐之议”,而此时的大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任何政策都无济于事了。进入民国,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和追求得到认可,宜兴乡绅虽尽力恢复山区茶园,但见效甚微。所幸的是,宜兴生产的雨前“雀舌茶”,制作考究,质量上乘。1915年,茗岭、湖、张渚茶农戴长卿、洪顺元、戴骐所制雀舌茶曾获巴拿马赛会金质奖,用另一种形式延续了宜兴茶业的辉煌。据1989年出版的《宜兴县志》记载:1937年以前,宜兴茶主要是绿茶,低档茶占80%。1945年后,由绿改红,制法是日光萎凋、脚揉、发酵,晒至七八成干出售。1934年到1937年,每年收购1500吨左右,当时50公斤茶叶值大米5石(每石75公斤),其中部分茶叶由上海洋行出口,其余多数销往苏北地区。1942年,茶叶降至50公斤值大米3斗(计合22.5公斤),茶行开始只半价收购,余款待销出后结账,茶农入不敷出,茶园荒芜,甚至被挖而改种其他农作物,宜兴茶业再度因战争而步入低谷。

说说宜兴红茶


说起红茶,大家都知道祁红、滇红,再深入一些的是宜昌的宜红和小种红茶。而知道宜兴红茶还比较少。因为有宜(昌)红在先,所以宜兴的红茶就被称有些朋友为苏红,看来还是叫宜兴红茶为好,不容易产生歧异。其实宜兴红茶很早就有了,只不过人们都只注意了阳羡雪芽之类的绿茶罢.

宜兴产红茶,也叫阳羡红茶。宜兴红茶的等级也是分的很细的,来源有野山茶和园地茶,制作有手工茶和机制茶之分.不同等级之间价格落差也很大,从几千元一斤到几元钱一斤的都有.上品宜兴红茶高香甜润,汤色明亮红黄,清澈透底,叶底纯净,一芽一叶,喝过以后不躁不热,心境平和.

知道宜兴出红茶的人不多,知道宜兴红茶是好茶的人更不多。说到喝茶,时髦话题是这茶多少钱一斤,昂贵成了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最新,最嫩,更要包装好看。一个朋友告诉我,如今的茶农都知道往茶树上喷药,这药作用神奇,能让茶树立刻长出新芽,结果吃新茶犹如喝春药,得了病,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人往高处走,话往大处说,宜兴红茶价格便宜,便宜了反而无人问津。

听说最初喝红茶的都是些窑工。所谓窑工,就是烧紫砂壶的人,由此可见红茶本来已有民间基础。老茶客让我好好琢磨琢磨,仔细想想紫砂壶与红茶的关系。绿叶衬红花,骏马配好鞍,凡事都要考虑一个合适。紫砂壶泡龙井碧螺春,那是暴殄天物,是老牛吃嫩草。紫砂壶天生是为红茶准备的,要用紫砂壶,就得喝红茶。要想品味好红茶,必须是紫砂壶。

这就好比生了周瑜,就应该再有个诸葛亮,否则拔剑四顾无对手,只能孤独求败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紫砂壶非常风光。台湾商人一窝蜂涌向宜兴,一时间,好多人暴富,有把好手艺的趁机赚钱,闷声大发财。紫砂壶和红茶,按说应该共生共灭,共同繁荣和发展,事实却是,紫砂壶成了白天鹅,红茶仍然还是丑小鸭。紫砂壶孤军深入,名声越来越响,价格越来越高。高不一定是好事,爬得高,摔得也重。谁都知道,现在的紫砂壶市场已经惨不忍睹。

一把紫砂壶可以卖出天价,卖了也就卖了。人们大约不会想到忽视宜兴红茶的恶果,唇亡而齿寒。紫砂壶在台湾能够风光,显然与乌龙茶的冲泡方法有关。我不明白宜兴人为什么不隆重推出自己的红茶?江南人爱喝绿茶,这不错,爱喝并不意味着只喝。茶有许多种喝法,非明前雨前不喝,一味追求尝鲜是时尚,用紫砂壶泡红茶,同样可以赏心悦目。价廉而物美,又有古风,何乐不为。

忍不住要为宜兴红茶吆喝一声。“养在深闺人未识”,不是好事。酒香也怕巷子深,西施不是进了吴宫才成为美女的,要是不被夫差宠幸,她到死也只能是个默默无闻的浣纱女。

英德红茶解说


英德红茶基本简介

英德红茶是创建于1959年,英德红茶产于广东,它色泽乌润,颗粒均匀结实,香气高锐,茶汤红亮,滋味浓烈,饮后甘美怡神,清心爽口,适合清饮。加上牛奶、白糖后,色、香、味俱佳。英德红茶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直接利用云南大叶种鲜叶研制获得成功,1964年工艺基本定型,并通过中央四部(农业部、商业部、外贸部、一机部)鉴定。九十年代初研究开发出品质超卓的“金毫茶”产品,成为红茶之最,被誉为“东方金美人”,令世人瞩目。

英德种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公元764年)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当时韶州植茶包括英德、曲江等。又据中国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两研究员主编的《世界茶业100年》中研究论证;“唐朝、五代韶州的曲江、仁化、英德等县均已产茶”,“明代以前英德便成为当时广东省11个产茶县之一;明代时是广东省70个产茶县之一;鸦片战争后是广东84个产茶县之一。”可见英德植茶和产茶历史悠久。

英德红茶产地环境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省清远的英德市,是清远特产之一。茶区峰峦起伏,江水萦绕,喀斯特地形地貌,构成了洞邃水丰的自然环境。大小茶场即建于地势开阔的丘陵缓坡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7℃;年均降水量1883.9毫米,年相对湿度79%;无霜期长,霜日不足十天;土层深厚肥沃,土壤酸度适宜,PH值4.5~5之间。所栽培的茶树以云南大叶与凤凰水仙两优良群体为基础,选取其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适宜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复制、精选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英德红茶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油润,细嫩匀整,金毫显露,香气鲜纯浓郁,花香明显,滋味浓厚甜润,汤色红艳明亮,金圈明显,叶底柔软红亮,特别是加奶后茶汤棕红瑰丽,味浓厚清爽,色香味俱全(佳),较之滇红、祁红别具风格。“英红”成茶内含物丰富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英德红茶产品种类

英德红茶品质优异,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外,与选用适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种为主体,搭配凤凰水仙和推广成功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有关,实现茶园良种化,为“英红”香高味浓的品质奠定优良基础。英德红茶产品分为叶、碎、片、末4个花色,各花色中文包含了不同等级的多个茶号。咖俳碱4.12%、氨基酸1.8%、茶多酚21%、茶黄素0.8~1.2%、茶红素8~12%、水浸出物38.16%,达到国际高级红茶质量水平。

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叶茶(FOP):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芽尖肥壮,金黄色毫尖显露,无梗杂;汤色红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匀红亮,抖筛8~9孔,长度1~1.5厘米。

碎茶一号(FBOP):颗粒紧结重实,芽尖金黄显露,色泽油润;汤色红亮,香气高爽持久,花香明显,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匀明亮,圆筛8~10孔。

碎茶2~5号(BOP):颗粒紧结、匀齐,色泽油润,不含毫尖;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鲜爽浓郁而持久,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

碎茶6号(BP):较细嫩的茎子茶,色泽乌褐尚润;汤色尚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红匀,圆筛9~12孔。

片茶(F):叶片皱褶,大小匀齐,色泽尚润,汤色红亮,香尚鲜纯,味醇尚浓厚;叶低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之轻身茶。

末茶(D):手感重实呈砂粒状,色泽润,不含粉灰及泥砂;汤色浓红、香气纯正,滋味厚,叶底红匀尚亮,圆筛28~60孔。

金毫茶:外形条索圆紧,金毫满披,色泽金黄润亮;汤色红亮,香气毫香或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

甜润;叶底芽叶完整,肥嫩红亮。成为红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补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档名茶的空白。

英德红茶加工技术

英德红茶加工技术精湛,加工全程实现机械化。1959年英德茶场与英德茶叶试验站和英红茶机厂等为主组成攻关工作组,在华南农学院,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等有关单位的协助下,试制出第一批英德红碎茶之后,继续较系统地研究初制加工技术,直至1964年红碎茶初制工艺基本定型。其加工技术为:鲜叶原料必须具有嫩、匀、鲜、净;适时萎凋,萎凋叶含水量在64±1%;大机揉捻打条40~50分钟,短时多次切碎(盘式机三要三筛,各次10~20分钟;适度偏轻发酵;105~115℃温度簿摊一次干燥。)该技术工艺被省内及广西、湖南等红茶区广泛采用,后被称之为“传统法”。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中期。

踏入七十年代,英德率先进入红碎茶转子式揉切法研究和生产新的时期。1970年,英德茶科所和英德茶场组成试验小组,最早在红旗茶厂开展研究试验工作。1973年,红碎茶转子式揉切法工艺取得初步成功,接着向省内及滇、湘部分茶厂推荐应用。此后,经多次对揉切机的改进和工艺的完善,以及大生产应用,1978年转子式揉切法工艺基本定型。

英德红茶工艺特点

实现强烈而快速的揉切作业,增进红碎茶的浓、强、鲜爽度,改善品质风格。并解决机组配套联装生产线流水作业,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工艺的研究功,为中国制茶工艺的改革和红碎茶品质的提高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一创造性的技术改革,使国内各红茶产区广泛应用。

转子机式制茶法,省工、省电、产量高、质量好。转子机制茶加工技术规程是:鲜叶原料,要求保持嫩匀鲜净,以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主;萎凋叶含水量58~60%,加温萎凋温度不能超过35℃;揉切,先打条提取毫尖茶,筛面茶揉切2~3次,直至茶尾比率在10%以下;发酵适度稍轻;采用110~118℃一次干燥,毛茶含水量控制在4~6%。初制红碎茶通常叫做毛茶,毛茶是长短、轻重、粗细、整碎、梗杂混合总体,通过精制划分花色、提高净度,调整品质,充分发挥毛茶原料的经济价值。精制工艺:采用圆筛分离茶叶的长短;抖筛分离茶叶的粗细曲直,风选分离茶叶重轻和除劣去杂;拣梗和飘筛之后,达到商品茶的的规格要求,拼配调制品质,及时装箱封口,防止受潮,以保持茶叶品质。

英德红茶产品功效

抗衰老

英德红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英德红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抗菌

研究显示,英德红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英德红茶具备整肠的功能。

降血脂

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实验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功效。英德红茶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瘦身减脂

英德红茶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喝宜兴红茶有什么好处?宜兴红茶的特征


宜兴红茶羡红茶,又名宜兴红茶,产于江苏宜兴,产茶区属天目山脉,宜兴红茶既得源远流长之美名,更具弥香沁脾之美誉,当然的,功效也很多,具体如下!

宜兴红茶的特征

1、叶茶

传统红碎茶的一种花色,条索紧结匀齐,色泽乌润,内质香气芬芳,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多嫩茎。

2、碎茶

外形颗粒重实匀齐,色泽乌润或泛棕,内质香气馥郁,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叶底红匀。

3、片茶

外形全部为木耳形的屑片或皱折角片,色泽乌褐,内质香气尚纯,汤色尚红,滋味尚浓略涩,叶底红匀;

4、未茶

外形全部为砂粒状未,色泽乌黑或灰褐,内质汤色深暗,香低味粗涩,叶底暗红。

宜兴红茶的好处

1、提神消疲

喝红茶可以达到消灭疲劳的作用,红茶中含有不少的咖啡碱成分,咖啡碱能够刺激大脑神经,从而达到提神的效果。对于平时用脑比较多,经常脑疲劳的朋友,应该在身边常备一些红茶,感觉累了就喝一点,这样能够很快的增加身体活跃度。

2、生津清热

红茶具有清热的效果,虽然说红茶并不是寒性的饮品,属于温性的,但是红茶能够帮助刺激唾液的分泌,从而让口腔保持湿润,产生一种清爽的感觉。另外红茶里面的咖啡碱除了提神之外,还能够调节体温,帮助控制机体的平衡。

3、利尿

红茶的利尿效果也是很好的,红茶中的咖啡碱以及芳香物质,含量比较高,这两种成分会让肾脏的血流量得到提升,从而加速肾小球的过滤,使得尿量增加。对于痛风患者以及其他的体内多乳酸、尿酸的患者来说,喝红茶是非常有益处的。

4、消炎杀菌

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经由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所以细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红茶颇有益,民间也常用浓茶涂伤口、褥疮和香港脚。

5、解毒

红茶中的茶多碱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碱,并沉淀分解,这对饮水和食品受到工业污染的现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项福音。

6、强壮骨骼

2002年5月13日美国医师协会发表对男性497人、女性540人10年以上调查,指出饮用红茶的人骨骼强壮,红茶中的多酚类(绿茶中也有)有抑制破坏骨细胞物质的活力。为了防治女性常见骨质疏松症,建议每天服用一小杯红茶,坚持数年效果明显。如在红茶中加上柠檬,强壮骨骼,效果更强,在红茶中也可加上各种水果,能起协同作用。

7、抗衰老

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政府资助了150多项关于绿茶和红茶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绿茶和红茶中的抗氧化剂可以彻底破坏癌细胞中化学物质的传播路径。波士顿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血管流行病学主任墨里密特尔曼医生说:“红茶与绿茶的功效大致相当,但是红茶的抗氧化剂比绿茶复杂得多,尤其是对心脏更是有益”。美国杂志报道,红茶抗衰老效果强于大蒜头、西兰花和胡萝卜等。

8、养胃护胃

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9、舒张血管

美国医学界一项研究与红茶有关。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每天喝4杯红茶,血管舒张度可以从6%增加到10%。常人在受刺激后,则舒张度会增加13%。

综上所得,宜兴红茶属于红茶,是红茶中的精品,所以宜兴红茶与所有的红茶一样内含有众多的营养物质,适宜饮用好处非常的多,所以宜兴红茶非常值得品鉴!

详解宜兴红茶史话


宜兴,古称阳羡,怡然自处幽幽太湖之西濒,威仪坐观群山天目之起伏,山清水秀居所,世外桃源福地,集天地灵气孕育,聚日月精华洗礼,固所产宜兴红茶既得源远流长之美名,更具弥香沁脾之美誉。《旧唐书》、《新唐书》中记载的最早的贡茶便诞生在这里,史称义兴茶、阳羡紫笋、晋陵紫笋(古代时宜兴属毗陵郡、晋陵郡、常州府,都在今常州市)。卢仝有“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夸奖,白居易有“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的妙语,李郢则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的夸张,这些千古咏茶名句,为皇皇《全唐诗》增添了不少茶的滋味。宋代阳羡茶,由于当时气候变得寒冷,宜兴茶因出产较晚而遭皇室“冷眼”,但《咸淳毗陵志》等志书记载,宜兴茶园有了较大拓展,朝廷在宜兴湖镇设立“茶务”(茶叶专业管理机构),这个“”字,在《康熙字典》里就解释为“山中大市”,而且特指在常州宜兴。当时的文人雅士则对阳羡茶喜爱有加。一代名臣王安石有“故人时记忆,阳羡致新茶”之赞。大文豪苏轼在宜兴买田种橘,留下了“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千古佳句,并在宜兴品泉论茶,留下许多茶事佳话。

元代“掌供玉食”的宣徽院下辖的“常湖等处茶园都提举司”,拥有七个提领所,其中包括湖、宜兴两处,宜兴茶园提领所则设在张渚镇,专门为皇家管理茶业事务。值得注意的是,元代宜兴贡茶中出现了“金字末茶”的新品种(万历《宜兴县志》卷九),现在茶文化界对此也莫衷一是。有一些学者指出,考虑到元代的疆域面积和当时运输条件,“金字末茶”很可能是一种自然发酵或发酵不完全的散茶,尽管不能称为红茶,也可以说是红茶的雏形。明代立国,仍将宜兴茶列为贡品。至宣德六年,宜兴贡茶由原来的100斤增至29万斤,百姓叫苦不堪(事见《万历野获篇》)。同时,官方在宜兴城里设立“茶局”,在张渚、湖父设批验茶引所,以管理日常茶叶的进贡、买卖和征税。与前朝不同,明代废团饼而改散茶,茶叶制作、饮用的方式有革命性改变。期间,宜兴洞山一带的岕茶名噪一时,深为宜兴士子及其友人的喜爱。住的邻县的周高起还专门写下了《洞山岕茶系》一卷,与《阳羡茗壶系》一起,记录着宜兴物产的传世风华。

特别是明清两朝的宜兴地方志中,都记载着宜兴所产的一款叫“离墨红筋”的茶,因产在宜兴离墨山而得名。“离墨红筋”究竟是什么样的茶?红茶?青茶?绿茶?因缺少更详细资料而让今人百思不得其解。从字面意义理解,应该是一种“红茶”。著名茶叶专家张志澄先生生前曾作过深入的研究,认为就是一种自然发酵或叫作半发酵茶,并在1987年亲手试制过这种茶样(见张志澄著《阳羡茶录》第10页)。无锡市茶叶研究所的专家经过研究和多次实验证实,红筋茶实际上是茶鲜叶经轻度发酵后“茶筋红变”的茶叶,制作方式相当于今天高档轻发酵乌龙茶的做法。所以,历史上的“离墨红筋”茶,应该称作宜兴发酵茶或江苏红茶的肇始。

清代前期,宜兴茶得到恢复性发展,同时仍为清室贡品,每年春天“贡芽茶一百斛”(五万升)。清代前期、中期,宜兴仍是全国主要产茶地之一。《清史稿·志九十九·茶法》中说,“我国产茶之地,惟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四川、两湖、云、贵为最”,江苏的茶叶主要产自荆溪县(雍正三年分宜兴南部为荆溪县)。鸦片战争以后,情形发生了巨大变化,“泰西诸国通商,茶务因之一变。其市场大者有三:曰汉口,曰上海,曰福州……上海之茶尤盛,自本省所产外,多有湖广、江西、安徽、浙江、福建诸茶。”这里的“本省”指的就是江苏省,主要产地就是宜兴。经过太平天国的动荡,宜兴茶园所剩无几。光绪十年,户部统筹财政时发现,每年茶叶税收不及英国的10%,故对茶商、茶农层层加码,严重打击农户种茶积极性,所以晚清宜兴茶业日益凋敝。“宣统初,农工商部遂有酌免税釐之议”,而此时的大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任何政策都无济于事了。进入民国,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和追求得到认可,宜兴乡绅虽尽力恢复山区茶园,但见效甚微。所幸的是,宜兴生产的雨前“雀舌茶”,制作考究,质量上乘。1915年,茗岭、湖、张渚茶农戴长卿、洪顺元、戴骐所制雀舌茶曾获巴拿马赛会金质奖,用另一种形式延续了宜兴茶业的辉煌。据1989年出版的《宜兴县志》记载:1937年以前,宜兴茶主要是绿茶,低档茶占80%。1945年后,由绿改红,制法是日光萎凋、脚揉、发酵,晒至七八成干出售。1934年到1937年,每年收购1500吨左右,当时50公斤茶叶值大米5石(每石75公斤),其中部分茶叶由上海洋行出口,其余多数销往苏北地区。1942年,茶叶降至50公斤值大米3斗(计合22.5公斤),茶行开始只半价收购,余款待销出后结账,茶农入不敷出,茶园荒芜,甚至被挖而改种其他农作物,宜兴茶业再度因战争而步入低谷。

1949年5月,宜兴全境解放,茶叶生产逐渐恢复。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建国以后的宜兴茶业的恢复发展,主要是以国营、集体的形式推动的,同时,宜兴茶业科研、教育、推广水平,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茶叶种植、制作特别是新品研发水平也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茶叶采购、销售乃至出口,也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主要特征是在“一所两场、一校一厂”(无锡市茶叶研究所、国营芙蓉茶场、国营阳羡茶场和宜兴农林学院茶学专业、宜兴外贸茶厂)带动下,茶叶的品种筛选、种植、制作、生产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使宜兴成为江苏省茶叶科研、新品开发、市场开拓的重镇,也保持了的全国产茶重要基地的称号。

1950年,中国茶叶公司华东分公司指定苏州茶厂到宜兴委托私营茶行收购,1951年,收购31.35吨,主要是红茶。1952年,为保障茶农利益,县成立茶叶管理委员会,设宜城、张渚、湖3个收茶点,代中茶公司收购春毛茶。1953年,江苏省供销社进驻宜兴收购茶叶,1958至1959年,茶叶收购由基层供销社负责,宜兴茶厂负责加工。1960年开始,茶叶收购、加工、推销统一归县茶厂经营,同年由江苏省农林厅、商业厅投资15万元建成了初具规模的江苏省宜兴茶厂(宜兴外贸茶厂前身),与当时的南京茶厂、苏州茶厂、扬州茶厂齐名。当时主要是内销红、绿茶的初制。在70年代初生产茯砖茶,茶叶最高年产量近万担。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979年后,宜兴茶园增至5.64万亩,年产量3220吨,成为宜兴第二大副业项目,进入全国重点产茶基地市(县)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国营芙蓉寺茶场、无锡市茶叶研究所在新中国“红茶”研究和生产中,作出过许多新贡献。1963年,在中国茶叶进出口总公司、江苏省农林厅、江苏有棉麻公司的支持下,由张志澄先生负责研究和生产出口分级红茶(主要是红碎茶,定名苏红)。1964年,被定为全国红碎茶品质研究6个试点场之一。1965年,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对宜兴夏茶2个茶样给予高度评价。芙蓉寺茶场所出产品外形、内质在当时全国六个试点单位中居较好水平,为中小叶种茶加工红碎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很快在苏南的国营茶场中推开。为了进一步提高红碎茶品质,解决江苏红碎茶滋味较淡薄,浓度不够的薄弱环节,1981年,已届古稀之年的张志澄在他任职的镇江地区茶果研究所(无锡市茶叶研究所前身),进行了系统的提高红碎茶品质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从选用优质原料(近期选用夏秋季高档鲜叶,并逐步完成更换优良的无性系茶树品种)、更换揉切机具(用LTP锤切机和CTC滚切机)、改进工艺(偏轻萎凋、控温控湿发酵)三个环节着手提高江苏红碎茶品质的途径。另外,1965年,国营芙蓉寺茶场利用冬春茶树修剪枝叶,通过高温杀青、日晒至干,制成半成品,生产销往边疆地区的茯砖茶。1963年至1986年,该场累计生产茶叶14.5万担,出口9.84万担,主要是红碎茶。

改革开放以后,宜兴茶业的总规模尽管有所增长,但由于实行了“分(茶)园到户”、“分(茶)园到人”的政策,茶业经营主体、品牌越来越多,但普遍规模偏小,企业实力不够雄厚,知名度不够高。与许多产茶地区一样,茶业呈现小而散的局面。近年来,宜兴市政府高度重视宜兴茶叶发展,振兴“阳羡贡茶”盛名,各茶企业也是积极创新,不断开拓,或发掘历史名茶,或突显环境优势,致力于打造宜兴红茶品牌,并涌现出了一些较具代表性的红茶品牌,比如:乾元红茶、南山坞铁红、苏红、阳羡金毫等。宜兴红茶也因其生态的山水和独特的口感,愈发得到市场的欢迎。

宜兴红茶1949-1979


一起来看看1949-79年宜兴红茶发生了怎么的一个变化。1949年5月,宜兴全境解放,茶叶生产逐渐恢复。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建国以后的宜兴茶业的恢复发展,主要是以国营、集体的形式推动的,同时,宜兴茶业科研、教育、推广水平,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茶叶种植、制作特别是新品研发水平也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茶叶采购、销售乃至出口,也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主要特征是在“一所两场、一校一厂”(无锡市茶叶研究所、国营芙蓉茶场、国营阳羡茶场和宜兴农林学院茶学专业、宜兴外贸茶厂)带动下,茶叶的品种筛选、种植、制作、生产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使宜兴成为江苏省茶叶科研、新品开发、市场开拓的重镇,也保持了的全国产茶重要基地的称号。

1950年,中国茶叶公司华东分公司指定苏州茶厂到宜兴委托私营茶行收购,1951年,收购31.35吨,主要是红茶。1952年,为保障茶农利益,县成立茶叶管理委员会,设宜城、张渚、湖3个收茶点,代中茶公司收购春毛茶。1953年,江苏省供销社进驻宜兴收购茶叶,1958至1959年,茶叶收购由基层供销社负责,宜兴茶厂负责加工。1960年开始,茶叶收购、加工、推销统一归县茶厂经营,同年由江苏省农林厅、商业厅投资15万元建成了初具规模的江苏省宜兴茶厂(宜兴外贸茶厂前身),与当时的南京茶厂、苏州茶厂、扬州茶厂齐名。当时主要是内销红、绿茶的初制。在70年代初生产茯砖茶,茶叶最高年产量近万担。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979年后,宜兴茶园增至5.64万亩,年产量3220吨,成为宜兴第二大副业项目,进入全国重点产茶基地市(县)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国营芙蓉寺茶场、无锡市茶叶研究所在新中国“红茶”研究和生产中,作出过许多新贡献。1963年,在中国茶叶进出口总公司、江苏省农林厅、江苏有棉麻公司的支持下,由张志澄先生负责研究和生产出口分级红茶(主要是红碎茶,定名苏红)。1964年,被定为全国红碎茶品质研究6个试点场之一。1965年,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对宜兴夏茶2个茶样给予高度评价。芙蓉寺茶场所出产品外形、内质在当时全国六个试点单位中居较好水平,为中小叶种茶加工红碎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很快在苏南的国营茶场中推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