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饼方便携带又利于陈化,那散茶还有何存在价值?

发布时间 : 2020-06-05
普洱茶存在 普洱茶散茶 散普洱茶

普洱茶存在。

今日午后,依旧是烧水品茗时间。冲泡的是16年的景迈春茶的散茶。一起喝茶的朋友说,竟然普洱茶大多是制成饼、沱、砖等紧压茶,你也科普过饼茶的种种优势,便于携带及运输,也更利于后期的陈化,那散茶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小编曾经写过一篇《普洱散茶PK饼茶,你站哪边?》陈述了紧压茶的种种优势,历史存在的必然性,传承的优异性等。尤其是方便携带,常常作为空中飞人的现代都市人更是深有体会,同样是375g的茶,饼茶小小一片,所占空间也就和ipad差不多。而散茶却是很一大包,因为易压碎,一般还要用筒或罐来装,一罐的重量至少也是一斤了。稍小的行李箱可能就被占去了一半。如此说来,散茶还能有何优势呢?

万物存在即合理,既然普洱散茶现在还有一席之地,自然也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切身体会,同样的茶料,压制成饼后总觉得香气没有散茶强了。确实,相比紧压茶,散茶的香气保留更为完整。因为压饼的过程中,散茶是要被蒸软的,虽然时间最多只有30秒,但是高温的蒸汽已足够带走一部分茶叶的香气,加上水分的稀释以及后期的晾干等,其香气又会失去一部分。短期内,散茶的香气当然会比饼茶更足,这就是饼茶所无可比拟的一大优势了。

其次,不考虑携带因素的话,日常冲泡时散茶也更为便利,因为少了撬茶的步骤。少了撬茶的繁琐,喝茶的人数有变化时,投茶量的把握也更为自由。

另外,少了重力紧压的过程,普洱散茶的叶形也更为完整。这也能有利于仔细观察叶片的外形,色泽,方便触摸叶片,感觉普洱茶叶的手感。如有些赏茶的茶会上,冲泡结束还会有观叶的流程,更完整的叶片,自然也更利于品饮者对比学习及记忆每一款茶的习性等。

cy316.cOm扩展阅读

怎样鉴别普洱茶是否具有陈化价值?怎样鉴别普洱茶是否具有陈化价值?


碰到喜欢的普洱茶,尤其是新茶,很多人边品饮边储存,想着时间越长转化得越好,就越香醇。但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是越陈越香的。

怎么识别?只要闷三泡,茶自己就说出真话了。

工具不需要复杂,只要100ml容量的盖碗、玻璃公道杯、品茗杯三种日常茶具。

动作也很简单。把盖碗温热后,投入3克茶,用沸水冲泡,焖盖五分钟。如此重复三回,即可。

下面重点讲一下,三泡闷茶品饮的要点。

第一杯:闻香、看汤、口感

香分为干香和湿香,闻闻香气是否干净,有没有串味异味,如果闻到焦味糊味就表示杀青或干燥时温度明显过高,不利于后期转化;如果闻到花果香明显,表示杀青稍高;如果闻到花蜜香和蜜香,杀青稍中,后期转化会比较好。

不要用茶漏。头泡汤色透亮,没有浑浊,将茶汤注入玻璃公道杯后静置一分钟,重点观察茶汤当中是否有黑色的浮片在杯底或中间,黑色的浮片越多代表杀青温度越高,茶叶后期转化的空间就越小。

苦和涩是茶叶的本味,平常冲泡时茶师会尽量避免苦涩味,但是泡了五分钟的茶叶,苦味和涩感就会明显出来,这是正常的。重点苦味是厚还是尖,涩感是敷在舌部还是刺激口腔两壁,苦涩羽化(苦涩化开生津回甘)的速度是快还是慢,苦涩越醇厚,回甘速度和力度越快越强,后期转化越好。

第二杯:闻香的持久性和水路特征

芳香醇物质对茶叶加工时的温度很敏感,第二杯香气同第一杯一样越香,代表杀青时温度适中,适合后期转化。

水路主要体现在厚、滑上,这是茶汤内含物质饱满的象征;通常杀青温度高的茶,平常冲泡时第1-3杯香气和汤感都好,第四杯开始就转弯明显下滑,更何况经过第一杯5分钟焖泡,将茶叶的主要物质都浸泡出来了,所以高温杀青的汤感在这一杯就会变得单薄,水路生涩,不利于储存转化。

第三杯:重口感

水味。经过5分钟闷泡后,如果出现明显的水味,一是原料可能是中小树茶,内含物质一般,后期转化空间弱;二是高温杀青或干燥,提前催发了茶叶的内含物质,造成后期转化疲软。

第三杯茶水一体,才是适合储存转化的好普洱。

普洱茶是可以喝的时间,通过分享让大家时时、年年都能喝到好普洱。

普洱茶的陈化价值——普洱茶为什么需要陈化的过程


普洱茶工艺的要求----即后续发酵(也称后发酵)

我们知道,普洱茶在经过了特殊工艺加工后,直至包装的完成,实际并没有完成最终的产品的塑造。尚需一个陈化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普洱茶与白酒、葡萄酒有极为相似的一面。这些酒类在经过了蒸馏之后,立刻进入窖藏阶段,其陈化的时间有的达到十年、二十年之久才能上市,有的则时间更长。普洱茶的陈化,其时间要求比酒类更为严格,历史上出现的“爷爷制茶、孙子卖茶”习俗,证明普洱茶的陈化时间远远超过酒类。

普洱茶之所以需要陈化,是因为普洱茶是发酵的产物,相对普洱茶生茶而言,其前期所有工序都是为发酵做准备的,而真正的发酵,是在陈化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也有人将陈化阶段称为自然发酵(或后发酵)阶段;相对普洱茶熟茶,虽然也经历了人工渥堆发酵,但在出堆后,仍需一段陈化时间,其品质才能进入佳境,只是陈化时间相对生茶缩短了很多而已。

说得更直白一点,普洱茶是“变”的艺术。这与绿茶的“变”,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以普洱茶内含的叶绿素为例,普洱茶(生茶)生产的最初,其叶绿素的含量与绿茶一样都很高,但陈化过程中,茶叶中原有的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又将叶绿素水解生成植醇和脱植基叶绿素,并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催化作用下,氧化形成不稳定的邻-苯醌类化合物,然后再进一步通过非酶催化的氧化反应,聚合成为黑色素(melanin)。这时,绿茶“变”了,是伴随大量有害物质的滋生,最终导致霉变——实际上是“变质”。普洱茶也“变”了。而普洱的“变”却是物质的转化,是酶促反应的结果,形成大量的衍生物质,出现难得的褐变现象。这是因为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能使空气中的氧气透过已经破坏了的茶叶组织(普洱茶晒青过程中的多次揉捻以及后来的紧压成形,都对茶叶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使多酚氧化酶能够顺利接触到茶叶的酚基低物而产生酶促反应,其涉及到的主要底物是黄酮类物质,如根皮苷、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基于表儿茶素骨架结构的一系列花青素配基低聚物(二聚体至七聚体)。

这种状况也使普洱茶内含的茶多酚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发酵前,茶多酚含量很高,发酵后茶多酚指标则迅速衰减。这种发酵没有因茶多酚的衰减而使普洱茶走向霉变,而是将其大量的酚类物质在微生物及酶类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茶叶内含物质的降解与转化,并导致大量具备营养价值的衍生物的出现。

这里需要附带说明一点,即社会上对茶多酚始终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茶多酚含量高的茶才是好茶。其实,茶多酚摄入人体后,尤其是进入人的肠道后,对人体内的微生物区系和代谢活体产生的影响,到目前都没有定性的结论。目前国际上,包括我们国家在内,只将茶多酚列为食品添加剂中的抗氧化剂,而不是食品营养强化剂,更没有被列入药典的原料药。茶多酚更多的价值除了它具备天然抗氧化功能外,更多的则是它在发酵后产生的衍生物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对红茶的青睐与台湾、香港对普洱茶的追捧,并不在于红茶和普洱茶内含的茶多酚指标有多高,而在于茶多酚降解的衍生物质所具备的营养价值。

普洱茶的陈化是品质再造的过程

普洱茶的陈化是缓慢的发酵过程。我们之所以说普洱茶的陈化是品质再造,是因为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品质提高,而是“脱胎换骨”的改变。

以普洱茶陈化过程含氮化合物变化为例,普洱茶在最初的加工过程中,由于采用忌高温的手段,使茶叶氨基酸含量较高(普洱茶特殊品种----月光白,是目前已知内含氨基酸总量最高的茶品),但普洱茶的发酵,又使这些氨基酸成为微生物的氮源,发酵过程又使部分氨基酸,如茶氨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急剧降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微生物对茶叶内含物质的降解,又合成了茶叶中原来含量较低的一部分氨基酸,如赖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等,其含量比陈化前都有明显提高,形成了此消彼长的格局。而且,这些氨基酸又都是人体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

再以GABA(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为例,GABA也是茶叶的氨基酸之一,是在谷氨酸脱羧酶作用下脱羧后形成的。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参与脑的生理活动,具有安神、催眠等作用。对维持大脑健康有一定效果。GABA几乎存在于所有茶类的鲜叶中,但含量较低,在绿茶、乌龙茶以及未发酵的普洱茶,其含量仅为20-35mg/100g(干茶),不能产生任何安神和催眠等功能性作用。但唯独普洱茶,在经过厌氧发酵后,尤其是二十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和陈化期达到三年以上的熟茶,其GABA含量却高达135mg/100g(干茶)。GABA含量的提高有什么意义呢?

过去,普洱茶始终有一个未解之迷,就是为什么陈年普洱茶饮后不影响人的睡眠,关于这一点,很多学者认为,是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尤其是后发酵阶段,影响人睡眠的主要原凶----咖啡因逐渐散失所致。但在对普洱茶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这一结论是不成立的。很多普洱茶内含的咖啡因不仅存在,且指标远远高于绿茶与乌龙茶。以笔者供职的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普洱茶膏为例,其在“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的检验中,咖啡因含量竞高达8.46。为目前已知的各种茶叶中咖啡因含量最高。但品饮后,却不影响人的正常睡眠。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在GABA(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上。因为GABA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就是对咖啡碱的受体产生竞争性的颉抗作用。换句话说,是GABA将咖啡因影响人的睡眠这部分“作用”给抵消了。(GABA是在谷氨酸脱羧酶作用下脱羧后形成的)

从这个例子上,我们不难看出,将普洱茶的陈化过程定性为品质再造,是因为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自始至终体现“活”的产物。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酵过程的渐进,又体现出“变”的特性。这种“变”,不是数量的增减,而是“质”的改变。这其中,体现最明显的是茶的颜色的变化。

普洱茶含有大量的(达干物比重30%)儿茶素,它是一种易于被多酚氧化酶(P和过氧化物酶作用的多酚化合物。在完整的叶片中,我们可从细胞的液泡中分离得到这种多酚氧化物。但当液泡破裂时,儿茶素迅速氧化,产生两种主要的色素基团,即茶红素和茶黄素。多酚氧化酶主要作用于儿茶素,产生茶黄素,而过氧化物酶主要产生茶红素。陈化后的普洱茶,其品质受茶黄素和茶红素比率影响极为明显,茶红素比值越大,普洱茶品质越好。

以普洱茶自然发酵的生茶为例,其冲泡后的茶汤颜色(以第七泡汤色为基准),由最初的黄色(一至五年)——橘黄(五至十年)——玫瑰红(十至十五年)——褐色(十五至二十年)——葡萄酒红(二十至二十五年)——宝石红(二十五至三十年),其汤色变化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链条。

当然,普洱茶陈化过程所产生的品质“飞跃”,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如皂甙与单糖的增加,他汀类药用成分的出现,儿茶素与咖啡碱缔结作用的产生,茶红素络合物的出现等等。都是普洱茶陈化过程的产物。这里由于文字的限制,不能一一表述。

普洱茶陈化过程中香气的有续变化

普洱茶的香气,是学术界涉及最少、学术成果最少,也是最难分析的一个领域。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三个原因促成:

1、茶叶的香气类型或香气的高低,决定于香气前体物质

香气前体物质是指茶叶中含有的萜烯类、芳香烃及其氧化物、类胡萝卜素类、氨基酸类、糖类等物质。云南普洱茶产区众多,其内含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自然形成一山一茶、一茶一味。虽然普洱茶界一直将普洱茶的香气分为四种,即樟香、兰香、荷香、枣香。但这种划分的依据基本是源于感官审评,缺少化学分析手段的认证,或者说“证据”不足。就云南普洱茶产区和种类而言,也绝非四种香气类型能够概括。到底是多少,目前还是个迷。有待学术界深入的研讨;

2、普洱茶缺少高温提香的过程和工艺

几乎所有的茶叶都内含多种香气物质,但很多香气物质必需在高温状态下才能生成(如吡嗪类物质的生成就是在100℃以上)。因此,绿茶的高温提香基本都在110℃以上。而普洱茶则不同,它的所有过程几乎都是在常温下完成,其最高温度也不超过60℃,大量的香气物质因缺乏高温的条件没能生成。这就造成普洱茶的香气相比绿茶而言,高香类的物质不如绿茶;

3、普洱茶的香气是持续变化的

绿茶在经过高温提香后,其香气可基本固定,并保留一段时间。但普洱茶的香气则不同,普洱茶在自然发酵中,伴随大量酚类物质的降解、络合和转化,其原有的香气也产生改变。普洱茶存在的樟香戓兰香、荷香、枣香等香气,在普洱茶陈化过程中只能是“间段存在”,不可能持久。换句话说,你今天喝的普洱茶可能是樟香,但将这饼茶存放二十年后再品尝,可能又转变成枣香。因此,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其香气不同,不同陈化条件或陈化方式的普洱茶,其香气也各不相同。但有两点,是我们必需了解的:

1、普洱茶的香气类型主要由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组成

芳樟醇(linalool):又名沉香醇。它的含量和茶树品种的关系密切,云南大叶种含量最高。它在茶树体内以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葡葡萄苷酶水解而呈游离态。未发酵的普洱茶其内含的芳樟醇呈兰花香气,是普洱茶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

2、普洱茶的后续发酵,即陈化的过程,对普洱茶香气的产生与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对不同年份普洱茶芳香类物质检测中,发现了多种甲氧基苯类物质,这是因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乙-甲氧基-4-乙基苯等由微生物转移甲氧基阳形成的,是微生物发酵和氧化而形成的物质。同时,普洱茶的香气也随普洱茶陈化的过程产生有续变化。以普洱茶生茶自然发酵为例,其发酵度在20%----30%,普洱茶的香气多以樟香、荷香、兰香等为主;发酵度在40%----50%,其香气偏重于栗香戓木香等;当发酵度处在60%----70%时,则会体现较明显的枣香或浓郁的果糖香;在发酵度达到80%----90%时,会出现淡淡的中药香,香气快速减弱;当发酵度达到100%时,只剩下淡薄的焦糖香。所谓普洱茶最高境界----“无味之味”,并不是一点香气和味道都不存在。焦糖香的出现,证明普洱茶的发酵走到了尽头,再向后延伸,不是发酵的持续,而是碳化和变质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的陈化过程是有时间概念的,并非没有终点。同样,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也有时间范畴,不会“持续到永远”。

由于普洱茶的香气是一个繁杂庞大的体系,我们目前对这一体系还知之甚少,更缺少大量的化学分析做为依据。还有待普洱茶的研究向纵深发展才能解决。

普洱茶紧压茶与散茶哪个更利于存放?


普洱茶紧压茶,指的是普洱茶经过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干—蒸压—晾干—包装这几道工序后形成的茶品。

普洱茶散茶指的是普洱茶经过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干—包装这几道工序后形成的茶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毛茶。

其中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蒸压这一环节,即将揉捻后晒干的普洱茶茶菁蒸软后,放入石模中,紧压成型。而散茶的制作没有这个步骤。分清了普洱茶紧压茶和散茶的制作工艺差别,接下来我们对它们的存放利弊,作进一步阐述。

一、历史追溯

历史上把普洱茶紧压成饼、成砖、成沱等,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普洱茶兴起于明清时期,那时候的交通状况比较落后,为了打开和扩张普洱茶的销路,制茶人开始想办法把茶运出去,但载长途运输过程中要保持普洱茶的真味是十分困难的。制茶人开始尝试把普洱茶制成紧压茶,其中最常见的是七子饼。这样压制出来的茶所占面积减少,大大降低了运输的难度,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保存普洱茶的原滋味,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路途运输中的茶叶损耗。所以从运输方面来看,普洱茶紧压茶比散茶更具优势。像“”的茶也主要是紧压饼茶为主。

二、香气比较

普洱茶紧压茶经过蒸压后,形成一个较紧致的空间,茶叶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使得普洱茶的茶香不易丧失。而普洱茶散茶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较大,茶香容易丧失。

所以从普洱茶香气的保存方面来说,普洱茶紧压茶更适合存放。

三、普洱茶后期的陈化价值

众所周知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在存放过程中,茶叶和空气接触后会发生氧化,而空气的温湿度和光线都会影响茶叶中微生物的发酵,从而影响普洱茶的后期转化。

当然,普洱茶的后期陈化要能够很好地进行,必须要确保原料优质,加工工艺正确,以及仓储得当,只有这三条都符合,才能陈化出优质的普洱茶陈茶。

四、普洱茶的收藏价值

普洱茶市场在经历了风雨飘摇后,大多数的人认识到了它的陈化价值,收藏普洱茶的茶友也越来越多。有人是为了普洱茶的升值空间而收藏,也有人是为了精神享受而收藏。不论什么样的理由,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一说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1、经高温蒸压后的普洱茶紧压茶,在卫生上较散茶干净;同时茶叶中一些低沸点的青涩味物质,也随着高温蒸发后挥发减少,这就使得普洱茶紧压茶收藏的基础比散茶好。

2、普洱紧压茶经蒸压后,茶体较紧实,所占空间小,大大减少了存放所需空间,有利于小空间的大量存放,降低了存茶成本。

3、普洱茶紧压茶茶体内的温度、湿度较稳定,有利于陈化均匀、持久,耐储藏。

4、普洱紧压茶中具有人文情怀。普洱茶紧压茶的形状大多为“方”和“圆”,这其中巧妙的包含着“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圆”的饼茶是宇宙孕育世界的“天”的象形,“方”的砖茶是承载万物的“地”的象形。让人不仅能在茶中品味时光的味道,同时在哲学中领悟人生。

五、普洱茶散茶的陈化

普洱茶散茶,因为其形较散,在取用时较为方便。并且它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能够加快其陈化速度,但同时正是由于茶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导致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容易挥发掉。并且散茶容易损坏,对存储条件(空气温度、湿度、光线)要求比较高,所以散茶不适宜长期存放。

一般来说,存放三年以上的普洱茶散茶香气已经变得比较薄弱。

综上所述,普洱茶紧压茶比散茶更适合于长期存放。

如何鉴别新普洱茶的陈化价值?


眼下,普洱茶市场一路走低,新茶价格大幅度回落,而部分老茶也出现价格回调。因此,很多茶友都产生了“建仓”冲动。

由于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香,如何鉴别判断新茶陈化价值的能力,这是一个十分值得讨论的话题。笔者收藏普洱茶十余年,认为首先需要先想明白,为何要存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多优质陈年普洱茶的价格已经是天价,老茶涉及管道、真伪、仓储等问题,往往可望而不可及。

尤其是很多陈年普洱茶的真伪鉴别、年份断代更是一大难题。所以,个人存茶,让那些新茶慢慢变老,就变成一种比较现实且可操作的方法。存茶,归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a、为了将来可以有低成本的老茶喝。b、在存茶的过程中体验一种把茶“养大”的乐趣。c、收藏的乐趣。d、在普洱茶升值的时候,喝茶之余享受茶叶增值所带来的经济收益。e、新茶刚出时候一般没有假货,可以放心购买。

既然选择了个人存茶,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这些茶慢慢变老,变好喝。但是,要确保自己手中的茶可以“越陈越香”,首先必须选对茶,但是选对茶之余,还需要优中选优,选出那些具备高度陈化潜力的新茶。就笔者个人经验来说,要具备鉴别新茶陈化潜力的能力,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存在于自己脑海里以及笔记本中的信息库。因为存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十年二十年的事情。如果存茶者没有耐心及毅力去等待新茶慢慢变老,那自然也无法从存茶的过程中去获取足够大的信息量。

一开始接触普洱时候,就要找机会尝试喝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品牌、不同茶区的普洱茶。然后按照品牌、茶区、类型加以区分,记录在笔记本中。普洱茶的品牌、茶区、类型纷繁复杂,在精力有限的前提下,不可能去尝试所有的普洱茶。所以,就要抓住重点,比如抓住市面上流行的几个大品牌;抓住几个重要茶区,比如古六大茶山与新六大茶山;抓住几个不同类型的普洱茶,比如纯料、拼配。

在经过初期的不断尝试后,要可以清楚地辨识出诸多市场主流品牌的产品特色;然后,针对茶区,要可以清楚地辨识出易武茶区的茶的特点、布朗茶区的茶的特点、勐宋茶区的茶的特点、南糯茶区的茶的特点、邦东茶区的茶的特点等;最后,也要可以清楚地辨识出纯料茶与拼配茶的区别。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建立这个茶叶信息库,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及毅力去不断地尝试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茶叶,然后将这些特点自我总结归纳,记录在你手中的笔记本里,储存在你的脑子里。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就算迈出了判断普洱新茶陈化潜力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建立一个较为初步的个人信息库需要1~2年时间,而且这个信息库的建立并非是一劳永逸的,在漫长的喝茶岁月中,信息库里的数据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建立信息库后需要有足够长的个人存茶历史,持续地跟踪一片新茶的转化过程,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品饮一番,了解这片茶的变化,才能够有效地掌握这片茶的陈化脉络。笔者觉得这个时间至少需要5年以上。为何是5年?而不是3年?8年?因为按照现在普洱茶后发酵主流观点来说,5年时间是可以判断一片茶是否可以“越陈越香”的一个时间点,也就是说一片茶是否有前途,在第五年时候,大部分人都可以下结论。而我们所要追求的,是在其刚出厂时候就加以判断。若是等到市场认可了某款茶的陈化潜力,那么其价格往往也水涨船高。

事实上,归纳能力与逻辑思维对于鉴别普洱新茶陈化潜力而言,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个人信息库以及存茶历史。对于人类而言,归纳能力与逻辑思维都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因素之一。对于鉴别普洱新茶陈化潜力而言,足够好的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存茶人将每天喝茶、存茶中所获得的信息整理归纳,分门别类地储存在脑海里。

因此,笔者一直强调对于新茶友而言,多喝,多看,多想,少买才是正确的习茶之路。学习茶,不管是普洱还是其他茶,没有终南捷径。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多思考,才会有所得。

普洱茶饼和散茶有什么区别?收藏价值有何不同?


爱喝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有两种常见的形态,一种是茶饼,一种是散茶。

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不过一般人们只认识到了形状上的差异,却忽略了它们的本质区别,以及收藏价值等等。

这一期,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开疑惑:普洱茶饼和散茶有什么本质区别?哪个更好一些?

一、普洱散茶

1、散茶,没有经过重力紧压成独特的形状、依然保持其茶叶本来的零散叶形。

2、普洱散茶的优点:

其一,茶条完整,有助于初识普洱茶者认真观察叶片的外形,颜色,通过触摸叶面,感受普洱茶的手感。

其二,由于没有再加工,保留了本真的清香和鲜甜。

其三,取用便捷。

二、普洱茶饼

1、经过高温蒸压、做成独特的形状。

2、普洱茶饼的优点:

其一,茶饼便于运输。

其二,茶饼香气保持时间持久。

其三,茶饼有利于收藏,长期被压制的茶叶有更好的自然后发酵条件,而促使其越陈越香。

三、普洱散茶和饼茶哪个更好,哪个更有收藏价值?

1、从收藏的角度上来说,散茶不利于长期存放,收藏价值较低。

散茶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可以加快其陈化速度,但转化快并不等于转化好。

正是因为茶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导致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易于散掉。

而且散茶容易损坏,对储存条件(空气温度、湿度、光线)要求较为高,因此散茶不适合长期储存。

2、普洱茶饼的收藏价值更高一些。

其一,茶饼较紧实,所占空间小,大大减少了储存所需空间,有利于小空间的大批量储放,减低了存茶成本费用。

其二,普洱茶饼经过高温蒸压,茶叶中某些低沸点的青涩味物质,随着高温蒸发后挥发减少,这就促使普洱茶紧压茶收藏的基础比散茶好。

其三,普洱茶紧压茶的温度、湿度较稳定,有助于陈化均匀、持久,耐贮藏。

所以普洱茶饼更适宜长期收藏。

四、普洱茶饼和散茶有什么本质区别?

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中,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两者本质不同。

在国家地理产品标志的定义中,普洱茶有明确的加工程序,就是“晒青茶精制→蒸压成型→干燥→包装入库。”

依照官方的定义来讲,要经历过这四道完整工序的茶,才能称为普洱茶。

也就是说,只有蒸压成型的茶饼才能称为普洱茶。

散茶的话,严格意义来讲它的名字应当是“晒青毛茶”。

所以说,有没有经过蒸压成型这道工序,是散茶与普洱茶饼的本质区别。

当然,以上是官方的标准定义,人们可以有不一样的见解。

总结

看完上文,大家对普洱茶饼和散茶的本质区别有所了解了吗?

两种类型的茶,到底哪种更好一些呢?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答案。

普洱饼茶没有散茶香?


茶叶是一片神奇的叶子,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恩赐。经常喝茶的人身体好像都会比不喝茶的人要好上很多,其中就有普洱茶对于人身体的好处。但是很多人购买普洱茶时经常会出现问题,不知道买散茶还是饼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普洱散茶和饼茶哪个略胜一筹。以前,茶没有存的概念,喝茶讲究的是新鲜,是明前、头春。自从有心人发现有些茶可以放得久一些,口感还会变好,于是就有了陈茶,比如越陈越香的老普,七年变宝的老白,碳香的老铁,金花掩盖的黑砖,标新立异的晒红…既然有了这诸多老茶,自然便诞生了茶仓储的概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种可存之茶都有适合自己长久潜伏的套路,诸如地域、季节、气候、温湿度、包装等等,而这里就要讲的就是存茶时存茶的状态。普洱散茶其实是普洱毛茶,从茶山采摘鲜叶,然后经过萎调,高温杀青(铁锅炒),尤其是高温杀青这一步,使鲜叶中的酶促反应钝化停止,这就是茶叶杀青后仍然保坚着绿色的原因,再到晒干(晒青毛茶得名之义),这个过程一般是当天就完成。刚晒干不久的茶叶,茶味清香回甜,这个时候的毛茶其实和绿茶差不多,茶性也较寒。然后把散茶蒸压成饼后,香气就下沉了,许多茶友就觉得不是一个茶了,这也不奇怪,普洱茶本来就是一个多变的产品,它可以随着时间的不同,仓储环境的不同,工艺形态的改变,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口感来,这也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本质原因。后来实践证明,压饼存放确有其优越性,从理论上说:第一、普洱茶紧压成饼,水分的吸收与蒸发对于紧压的普洱茶影响度不大,因此,微生物跟香气都能更好的保存下来。第二、普洱茶紧压成饼,那样空气中的温度对紧压茶的内部影响不大,茶叶中的微生物能更好的存活下来。第三、氧气和光线与普洱紧压茶的接触面积相对缩小了很多,多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就缓慢了很多,茶质就能更好的保存。普洱茶仍旧保持其茶叶原本的零散的叶形,没有经过重力紧压,没有被压制成特殊的形状,为散茶。散置的普洱茶有利于初识普洱着仔细观察叶片的外形,色泽,方便触摸叶片,感觉普洱茶叶的手感。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重力紧压成某些形状如圆形饼状,大小不同的沱型,方茶,砖茶等等。长时间被压制的茶叶有更好的自然后发酵条件而使得其有更好的口感,有利于收藏。普洱茶后期存储转化,转化一段时间后口感才会更好,生茶更是如此。两者之间,从这个角度讲,普洱茶还是比饼茶好些。绿茶、红茶比,普洱茶具有的特点也就是大叶茶种的一些特点,比如茶色素与茶多酚的含量相对较高。但普洱茶经过熟化发酵,其中的茶多酚会逐渐氧化,这样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反而比普洱茶高。但是绿茶性寒,容易刺激胃,普洱茶相对温和,胃不好的人可以喝点。这种变化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干茶压饼时,都要先经过高温蒸汽软湿,然后才能把茶叶塑形,这个过程中茶叶从蒸汽中吸收了大量水份,在高温的作用下,普洱茶进行了一次小转化,茶性变得比散茶时更温和,香气也会随着吸湿后下降。茶叶成型后,待凉干一段时间,水分散去,香气又会慢慢高起来,同时茶叶片经过塑形重力挤压后,内质浸出细胞壁,滋味和韵味就会比散茶更加强烈一些,陈放几年之后品质也会优于散茶。

普洱茶是饼茶好,还是散茶好?


普洱茶外形上有散茶和紧压茶之分、紧压茶又分为饼茶、沱茶、砖茶几种,新旧之分、生茶和熟茶之分。发酵茶有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等,茶性各不相同。每一种普洱茶都有其独自的个性,这些区分使普洱茶的价格、口感、功效上各有不同。那么,普洱茶饼茶和散茶哪个好呢?

两者的区别

1.散茶

普洱茶仍旧保持其茶叶原本的零散叶形,没有经过重力紧压,没有被压制成特殊的形状,为散茶。散置的普洱茶有利于初识普洱茶者仔细观察叶片的外形,色泽,方便触摸叶片,感觉普洱茶叶的手感。茶条完整而少断碎,能够清楚地看到原料的品质。因为没有再加工,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清香和鲜甜,取用方便,从这个角度来说,散茶更好些。每年新茶上市,想要尝鲜的朋友,不妨选择散茶。

2.茶饼

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重力紧压成某些形状如圆形饼状,大小不同的沱型,方茶,砖茶等等。压制的茶叶有更好的自然后发酵条件,使其有更好的口感,有利于收藏。普洱茶后期存储转化,转化一段时间后口感才会更加醇厚,生茶更是如此。两者之间,从这个角度讲,普洱茶还是饼茶更好。

喝普洱茶是“品味历史”的精神享受,普洱茶以茶品年代久远为珍贵,普洱紧压茶有别于其它茶叶带来的鉴赏愉悦,以及收藏爱好者储藏空间的局限等,家庭收藏普洱茶等,收藏压制成形的普洱茶更为节省空间。

从收藏茶叶的目的来看,收藏普洱茶的目的在于后期转化获得良好品质、实现价值增值。同一时间生产的普洱茶,不论生茶或熟茶,经高温蒸压、烘焙过的紧压茶,除比散茶卫生外,其滋味远比散茶来得醇厚、甘爽。其次,紧压茶经蒸压以后,茶体较散茶紧实,尽管它的透气性能不如散茶好,但紧压茶茶体内部的温、湿度更为稳定、更适合长期储藏转化。

普洱茶的陈化价值——品质再造的启示


普洱茶有一个奇怪现象,就是普洱茶的身后有一个庞大的“存茶群体”。这个群体是由制茶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构成。这其中,经销商与消费者是“存茶群体”的主体,占90%以上的比例。

“存茶”最早始于云南,因为云南自古就有“爷爷制茶、孙子卖茶”之说,其后,在中国近代与现代,“存茶”的主体转移到香港,并向台湾扩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又成为“存茶”的主流区域,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普洱茶集散地。进入二十一世纪初,以广东为核心,“存茶群体”又呈几何状翻倍增长,并快速形成“南下北上”的格局。

所谓“南下”是指“存茶”的群体已扩展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北上”是指从广州经长沙、武汉、合肥、南京、郑州、济南、石家庄、天津、北京,直至东三省,“存茶”大军一路拓展,新加盟者人数更是无法统计。

普洱茶的“存茶”现象是中国茶叶界一道独有的风景线。很多人认为普洱茶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普洱茶商业炒作的成功,这种成功实际是商业中的一种假象,也就是泡沫现象。一旦这个泡沫破碎,不仅会形成普洱茶整体的崩盘,而且会使“存茶”大军“哀鸿遍野”,并“烟消云散”。但事实真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以台湾和香港为例,上世纪九十年代,普洱茶在这两个区域都经历了“暴涨暴跌”,但风暴过后,“存茶”大军非但没有减少,却又增加了不少。2007年中国大陆的普洱茶行情也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其暴涨暴跌之后,普洱茶市场受到“重创”,但并没有使“存茶”大军分崩离析。广东很多地区目前为普洱茶“重灾区”,我们现在只感受到市场的萧条,并没见到“存茶”大军的坍塌。相反,倒是有两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个是上世纪出产的一些普洱茶精品,价格非但没落,仍然呈缓步上升的趋势;另一个则是一部分手持现金的人,竟非常仔细观察普洱茶价格的回落,在寻找最佳的时机,一次次地“抄底”,成为“存茶”大军中新的成员。换句话说,普洱茶的暴跌并没有终止“存茶”的脚步,只是使它放缓而已。

为什么普洱茶会出现独有的“存茶”现象呢?答案非常简单——即普洱茶存在着“越陈越香”的特质。

“越陈越香”是什么?竟有如此之大的“魔力”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过程的形象化描述,是普洱茶整体架构中的一个链条,它的核心内容是陈化的机理,也是普洱茶第三大价值——即陈化的价值。换句话说,“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机理的另一种语言表述。“越陈”是时间概念,“越香”是品质概念。普洱茶陈化的过程,是普洱茶最后的一道加工过程,是品质提高戓再造的关键。但是,也恰恰是这个“越陈越香”,在现今却成为普洱茶最有争议的“焦点”。

一部分质疑者认为:普洱茶不存在“越陈越香”。普洱茶存放时间长了,就没有味道了。虽然社会上出现过一些“老普洱茶”,但品尝后没有茶味了,还算是茶吗?因此普洱茶没有长期存放价值。之所以普洱茶界一些人说普洱茶可长期存放,且品质越来越好,那是骗人的,是为了让消费者大量存茶。这种说法实质上已经使消费者把普洱茶当成一种投资工具,改变了茶叶本身价值。

质疑者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否定主要是源于其对这一词语字面上的误解,他们认为,既然是“越陈越香”,其香气应比照绿茶甚至乌龙茶。如果接照这种理解,普洱茶不仅没有绿茶的“清香”,更不具备乌龙茶的“奇香”。而且,就芳香类物质而言,普洱茶不是“越陈越香”,而是“越陈越弱”,很多“老普洱茶”甚至香气极弱。足以证明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本身就是子虚乌有。

而普洱茶界则认为,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不能简单地望文生意,它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普洱茶经陈化之后,确实存在樟香、兰花香、枣香等芳香类物质,这些香型唯普洱茶所独有,与绿茶与乌龙茶的香气有很大不同,不能用绿茶与乌龙茶的品饮标准去简单的套用与比照;

二是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对普洱茶陈化过程的一种形象化表述,其“越香”不单单指香气而言,而是泛指品质的概念,那么,哪一种观点更有说服力呢?

我们在品饮绿茶中经常是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去鉴别,如干茶的形态、茶叶冲泡后的汤色、叶底的条索表现形态及茶汤的滋味和香气等。这种审评主要是靠眼看、嘴尝加上经验的方法,它是历史延续下来的对茶叶评审中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方法。但是,人们的眼、嘴、鼻毕竟不是化学分析仪器,很难发现和区分茶叶内几百种内含物质的存在及含量的大小,势必造成鉴别过程中误差的出现,有时这种误差还会很大。因为人们的感官,除了受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的影响外,还存在人的个体差异,同时也受到饮茶习惯、嗜好、心情、健康状况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没有通过化学分析手段,并提供相关数据做为依据,其判断的结果只能属于主观臆断范畴。因此,无论绿茶、乌龙茶、普洱茶或其它茶类,相对茶叶的滋味与香气而言,至今没有定性和定量的标准,更没有这方面的质量标准及产品检测标准。很多研究成果仍处在探索与求证阶段。这就是为什么质疑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人,至今也没有提供任何一项“陈年普洱茶”关于芳香类物质或其它化学成分的检测报告的原因,并依据这样的报告及相关的数据,得出“没有味道”及“没有品饮价值”的结论。

其实,普洱茶所指的“越陈越香”已超出了茶叶滋味与香气的范畴,更多的是针对品质的概念而言。如普洱茶发酵后出现的大量衍生物质,这些衍生物质很多是对人体产生具有保健功能的“因子”,象陈年普洱茶及渥堆的普洱茶中就检测出他汀类药用成分(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对降血脂产生一定的功效。而他汀类物质不通过化学分析手段,根本无法靠眼看和嘴尝就能发现的。

所以,如果还是套用绿茶或是其它茶类的感官评审去鉴定普洱茶的品质时,只能对普洱茶品质产生“扭曲”的评价,其误解也是自然的。

普洱茶散茶、沱茶、茶饼、茶砖哪种更好?


在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普洱茶从外形上有散茶和紧压茶之分,而普通紧压茶又分为饼茶、沱茶、砖茶等几种。如何区分这些茶类,哪种茶品质更好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

一、普洱茶形态

散茶

普洱茶仍旧保持其茶叶原本的零散的叶形,没有经过重力紧压,没有被压制成特殊的形状,即为散茶。普洱茶散置有利于茶友仔细观察叶片的外形、色泽,方便触摸叶片,感觉普洱茶叶的手感。

沱茶

沱茶是一种制成圆锥窝头状的紧压茶,为便于马帮运输,一般将几个用油纸包好的茶坨连起,外包稻草做成长条的草把。因为一个茶坨的分量比一块茶砖要小得多,更容易购买和零售。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

茶饼

饼茶有大有小,通常所说的七子饼就是这种茶(七饼放在一起)。标准的七子饼都是每饼357克,与当时出口到欧洲市场按磅来计算有关系。七子饼中以笋壳加上竹子的包装最为传统。到目前,这种标准的茶饼依然占大多数。

茶砖

茶砖又称蒸压茶,俗称边销茶,就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它也是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以茶叶、茶茎,有时还配以茶末压制成的块状茶。所有的砖茶都是蒸压成型,但成型方式有所不同。如黑砖、花砖、茯砖、青砖、米砖茶是用机压成型,康砖茶则是用棍锤筑造成型。

二、紧压茶评判

关于紧压茶的辨别,主要看这几个方面:外形要求外形匀整正直;棱角统一,不缺边少角;厚薄一致,松紧适度;模纹明晰,条索划一紧结;色彩以黑褐,棕褐、褐赤色为正常。

紧压茶常见形态较多,购买时不要以品级和外形作为权衡的惟一标准,应该从外形、汤色、叶底、味道等方面综合评判,进行品质辨别。

三、散茶和紧压茶哪种好?

散茶也自有它的优势,茶条完整少断碎,能够清楚地看到原料的品质。因为没有再加工,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清香和鲜甜,取用方便,非常适合日常饮用。

紧压茶饼茶经蒸压以后,成某些形状如圆形饼状,大小不同的沱型,方茶,砖茶等等,茶体较散茶紧实,尽管它的透气性能不如散茶好,但占据的存茶空间小,有利于较小空间的大量储藏,降低藏茶成本。

从口感上来说,不管饼茶还是散茶,茶友们可能感受不出太大的区别。新茶味道鲜爽,如果直接高温蒸压,茶饼会有闷熟的青味,不过有更好的自然后发酵条件,转化一段时间后口感才会更好,生茶更是如此。

紧压茶因有一定的形制,具有一定的可观赏性,品饮时,比有“草茶”之称的散茶多了把玩、鉴赏的快乐。何况普洱紧压茶多为“方”、“圆”两种形制,它巧妙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

散茶、饼茶各有千秋,散茶保留有茶叶的原汁原味,口感鲜爽,而紧压茶一般来说适合存储,后期品饮效果更好。茶友们在选茶之际应根据个人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茶。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饼茶好?


普洱茶兴起于明清时期,那时候的交通状况比较落后,为了打开和扩张普洱茶的销路,制茶人开始尝试把普洱茶制成紧压茶,储存和运输都更为方便。

后来人们发现紧压茶的仓储转化与散茶会有不同。紧压过程需要加温加湿加压,在最开始的两年内,紧压茶的转化速度会快过散茶;而三五年之后,散茶的转化速度就会逐渐追上并赶超。

历史上普洱茶根据外形不同,普通普洱茶紧压茶分为饼茶、沱茶、方茶、砖茶几种,一二级作散茶,三四级作沱茶,七八级作饼茶,九十级作砖茶。

然而目前的普洱茶,其外形与其质量早就无关了,砖、饼、沱、散茶等都有原料凹凸之分。

那么普洱散茶与饼茶哪个好?

普洱茶越陈越香主要依靠茶叶的自动氧化、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转化三个变化共同完成,而在这过程中主要是受水分、温度、氧气、光线等因素影响为主。

普洱茶外形上有散茶和紧茶之分、新旧之分、青茶和熟茶之分;发酵茶有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等,茶性各不相同。每一支普洱茶都有其独自的个性,这些区分使普洱茶的价格、口感、功效上各有不同。

普洱熟茶在于渥堆发酵的关键技术。水分过多,堆内透气性差,容易缺少氧气,微生物厌氧菌大量产生,茶质有所影响,新茶新喝可以不用压制成饼。

再来看看两者之间的区别:散茶

普洱茶仍旧保持其茶叶原本的零散的叶形,没有经过重力紧压,没有被压制成特殊的形状,为散茶。散置的普洱茶有利于初识普洱着仔细观察叶片的外形,色泽,方便触摸叶片,感觉普洱茶叶的手感。茶条完整而少断碎,能够清楚地看到原料的品质。因为没有再加工,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清香和鲜甜,取用方便,从这个角度来说,散茶更好些。

茶饼

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重力紧压成某些形状如圆形饼状,大小不同的沱型,方茶,砖茶等等。长时间被压制的茶叶有更好的自然后发酵条件而使得其有更好的口感,有利于收藏。

普洱茶后期存储转化,转化一段时间后口感才会更好,生茶更是如此。

两者之间,从这个角度讲,普洱茶还是饼茶更好。

其原因也是有的:

从茶叶的年份来看,新茶,味道鲜爽,如果直接高温蒸压,白茶饼会有闷熟的青味。而陈化几年的普洱茶,茶性比较稳定,茶味也很醇和,口感上还有层次。

紧压茶饼茶经蒸压以后,茶体较散茶紧实,尽管它的透气性能不如散茶好,但占据的存茶空间小、有利于较小空间的大量储藏,降低藏茶成本。

作为口粮茶,不管饼茶还是散茶,口感上可能你感受不出太大的区别。但从审评角度上来论口感则有一定的区别。

普洱茶是饼形好,还是散茶好?


普洱茶根据外形不同,普通普洱茶紧压茶分为饼茶、沱茶、方茶、砖茶几种,据之前说法一二级作散茶,三四级作沱茶,七八级作饼茶,九十级作砖茶,然则目前的普洱茶,其外形与其质量早就无关了,砖、饼、沱、散茶等都有原料凹凸之分。那么,普洱茶饼茶和散茶哪个好呢?

普洱茶外形上有散茶和紧茶之分、新旧之分、青茶和熟茶之分。发酵茶有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等,茶性各不相同。每一支普洱茶都有其独自的个性,这些区分使普洱茶的价格、口感、功效上各有不同。

普洱熟茶关键在于渥堆发酵的技术,水分过多,堆内透气性差,容易缺少氧气,厌氧微生物大量产生,茶质有所影响。

两者的区别

散茶:普洱茶仍旧保持其茶叶原本的零散的叶形,没有经过重力紧压,没有被压制成特殊的形状,为散茶。散置的普洱茶有利于初识普洱者仔细观察叶片的外形,色泽,方便触摸叶片,感觉普洱茶叶的手感。茶条完整而少断碎,能够清楚地看到原料的品质。因为没有再加工,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清香和鲜甜,取用方便,从这个角度来说,散茶更好些。每年新茶上市,想要尝鲜的朋友,不妨选择散茶。

茶饼: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重力紧压成某些形状如圆形饼状,大小不同的沱型,方茶,砖茶等等。长时间被压制的茶叶有更好的自然后发酵条件而使得其有更好的口感,有利于收藏。普洱茶后期存储转化,转化一段时间后口感才会更好,生茶更是如此。两者之间,从这个角度讲,普洱茶还是饼茶更好。

饼茶和散茶的收藏价值

喝普洱茶是“品味历史”的精神享受,普洱茶以茶品年代久远为珍贵,普洱紧压茶有别于其它茶叶形制带来的鉴赏愉悦以及收藏爱好者储藏空间的局限等,这些角度也都说明,家庭收藏普洱茶应以收藏压制以后的普洱紧压茶为好。

比如,从收藏茶的目的来看,收藏普洱茶的目的在于获得良好品质、实现价值增值。同一时间生产的普洱茶,不论生茶或熟茶,经高温蒸压、烘焙过的紧压茶,除比散茶卫生外,其滋味远比散茶来得醇厚、甘爽,一些低沸点青涩味物质,也随高温蒸、烘、焙而挥发减少,这也奠定了紧压茶收藏时品质的初始基础优于散茶。

其次,紧压茶经蒸压以后,茶体较散茶紧实,尽管它的透气性能不如散茶好,但占据的存茶空间小、有利于较小空间的大量储藏,降低藏茶成本。而且紧压茶茶体内部的温、湿度比较稳定、陈化均匀持久、耐储藏。

最后,紧压茶因有一定的形制,具有一定的可观赏性,品饮时,比有“草茶”之称的散茶多了把玩、鉴赏的快乐。何况普洱紧压茶多方和圆两种形制(沱茶亦圆、茶拄亦圆),它巧妙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的哲学思想:“圆”的饼茶是宇宙孕育世界的“天”的象形,“方”的砖茶是承载万物的“地”的象形。

普洱茶散存好,还是压饼好?


以前的以前,茶没有"存"的概念,喝茶讲究的是新鲜,是明前、头春…

自从有心人发现有些茶可以放得久一些,口感还会变好,于是有了陈茶,比如越陈越"那个"的老普,七年变宝的老白,碳香的老铁,金花掩盖的黑砖,标新立异的晒红…

既然有了这诸多老茶,自然便诞生了茶仓储的概念。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种可存之茶都有适合自己长久潜伏的套路,诸如地域、季节、气候、温湿度、包装等等,不在此篇讨论范畴,无需过多赘笔。

这里的话题是将普洱茶单独拿出来说说,如果存放,选用散料好还是压成饼或砖存好呢?(当然,前提条件是前面啰嗦过的越存越好)

历史上的普洱茶之所以压饼,是为了方便运输。

后来实践证明,压饼存放确有其优越性,从理论上说:

第一、普洱茶紧压成饼,水分的吸收与蒸发对于紧压的普洱茶影响度不大,因此,微生物跟香气都能更好的保存下来。

第二、普洱茶紧压成饼,那样空气中的温度对紧压茶的内部影响不大,茶叶中的微生物能更好的存活下来。

第三、氧气和光线与普洱紧压茶的接触面积相对缩小了很多,多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就缓慢了很多,茶质就能更好的保存。

实际上,喜欢普洱茶的朋友(以下简称普友)家里或多或少都会存些,不管普洱是暂时喝不完还是有意存放的,这些茶大多有紧有散的,不知道普友们有无做过对比,同年份的散茶和饼茶存放下来哪个会好喝些?哪种方式存方便些?哪种方式存转化更好?

我自己的存放经验有以下几点,供大家讨论:

1、放过两年以上的饼茶从香气口感和韵味上胜过散茶,生茶表现更加明显,熟茶散存香气更好但耐泡度下降。

2、新茶散的优势在于尝鲜,条索完整漂亮,更容易辩别其地域山头特点以及考量存放价值,如果量多(超过5公斤),最好压饼保存。新散茶(生)存放超过一年至5年左右,品饮价值会下降,鲜爽劲和清香感没有了,陈味又显不出来,似同鸡肋。如果只是茶样或量少,建议赶紧喝完或派掉,存下去两种结果:存坏或忘掉。

3、压饼的好处除了滋味口感得到保留甚至提升以外,还有:节约空间方便保存,取放自然,冲泡随意,且美观雅致,富于观赏性,有自己包装上的标记,既有纪念意义,又便于记忆和体验不同时期的转换。

4、散茶存放,要么需要一定的空间和合理的仓储,要么需要各种大小不同的容器,要么就各种塑料袋乱堆一起,有的忘了贴标笺时间长了想不起是什么茶,经常想不起喝或找不到或不想喝了。

总结:如果手上有一定量的且不错的散料,建议压饼存,压饼其实很简单,而且很有乐趣。

普友们,你们有啥经验呢,也分享下?

本文原创作者:刀哥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普洱茶饼方便携带又利于陈化,那散茶还有何存在价值?》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普洱茶存在”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