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是每一位茶人修习的艺术!

发布时间 : 2020-07-02
茶叶每一泡的时间 艺术花茶

茶叶每一泡的时间。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煮茶,是每一位茶人修习的艺术!”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煮茶,是每一位茶人修习的艺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煮茶与泡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品茶方式,对茶的标准也有所不同。除了好的口感、赏心悦目的汤色这些共同的特征以外,泡茶可以感觉到每一泡口感的变化,而煮茶则追求口感稳定。如果说泡茶丰富变化的口感令人回味,那么煮茶始终如一的口感魅力何在呢?

答案是:丰富变化的体感,讲到这里,资深茶人可能立刻会想到卢仝的七碗茶诗,难怪一直在写身体的感受而不是口感的变化。

煮,是一次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等待着变化,等待着惊喜……

投茶入水,随着温度提升,看热气一点点弥漫,茶香渐渐氤氲,听壶里“咕咕”的冒着泡,茶香了四周。

小口啜饮着茶汤,看着袅袅的汤氲翻腾,体会着由内而外遍及全身的通透感,当是一大乐趣。

1、煮茶法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

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

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

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古人煮茶

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唐宋,正如同她的政治和经济一样。唐宋时期我们的先人喝茶都是煮着喝的,现代人所熟知的冲泡法是在元朝以后形成的。

煮茶在古代分为:宫廷煮茶、禅茶、雅士煮茶和平民煮茶。把茶放在锅里直接煮就是平民的作法,故称之为平民煮茶。宫廷煮茶是程序最多也最为考究的。

个人认为,煮茶除了注重茶、器、水、火的融合统一,更要注重人的作用!茶、器、水、火如何相融合,其中就是人的作用,没有人,它们也只是单独的个体罢了!也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能发现、提升他们的价值。

3、择茶

煮茶时,多选择老白茶之类,这些茶品茶性趋于寒凉。烹煮后,用来清热下火再适合不过。

除了直接烹煮干茶,还可以炖煮茶品冲泡后的茶根,此法多用于老茶,可让冲泡时未能释放的精华充分析出,如此方对得起老茶历经的岁月。

4、烹煮

煮茶法使用的茶水比例,一般控制在1000cc水投茶5-6克左右,茶友可在此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茶水比。因煮茶不若泡茶般要求严格,若是茶汤过淡,追加投茶或是延长烹煮时间便可;若是茶汤过浓,适量加水煮开即可。

茶叶可直接投入壶中,也可加入茶包袋中烹煮,这样更便于事毕后的清理。需注意的是若使用茶包袋,请尽量使用尺码较大的型号,这样茶叶在茶包袋中有充分舒展的空间,如此茶汤的汤感更佳。

5、时间

推荐20左右分钟。烹煮后的茶汤注入公道杯即可分杯品饮,同时炉具可保持小火加热保温。

若是茶汤过于浓郁,可于壶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如此调节至符合个人品饮习惯的浓度即可,自是别有一番乐趣。《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煮茶也是一样,就拿做菜打个例子,再好的物料,如果厨师不行,那也是做不出好菜的。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话题不在这里赘述。我这里要说的是相同的物料,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菜一定是有品级之分的。同样,煮茶也一样,同样的茶,同样的流程,茶师的级别不同、心态不同、体态不同,煮出来的茶也是不一样。

择日,跟家人朋友一起煮一壶茶吧!

关于本文《煮茶,是每一位茶人修习的艺术!》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经网扩展阅读

茶文化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何为茶文化,业界众说纷纭。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茶文化推广工作委员会、茶文化研究员经过深入的系统论证,给予了茶文化较为全面而相对准确的定义。

在中国现代茶事活动中人们经常提及茶文化一词。什么是茶文化?各界人士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迄今为止,茶文化的定义已经不下数十种,其定义之多足以望文化定义之项背。但这些定义多是围绕茶事活动而定,以茶为主,以文化为辅,其外延比较狭窄。究竟什么是茶?茶与文化的结合点在哪儿?为什么结合?怎样结合?茶文化与茶和文化本身到底是什么关系?人们又是怎样感受到茶文化的呢?这些问题才是理解茶文化的根本所在。

茶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树种,起源于我国的西南地区。随着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地层中山茶科植物化石的发现,考古学家和植物学家们分析得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的历史。

上古时期,据《史记三皇本纪》、《淮南子修务训》、《本草衍义》等史书记载,在新石器全盛时期,以神农为代表的先民便发现和使用了茶,迄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此时,茶对于人类而言,还只是一种纯物质形态的东西,跟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任何一种其它植物一样,只是一种自然的、物质的存在。人类对它的应用也只限于用来食用、解渴或者医治疾病,人类对茶的需求还只是停留在生理层面,与文化精神并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此时的茶只有一个涵义,就是指茶这种植物。

后来,随着历史的推移和人类对茶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茶的外延也不断扩大,除了用来指称茶树、茶叶以外,还用来指称用茶叶做成的饮料、食品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茶的需求也逐渐从生理的过渡到精神层面的,并逐渐形成了茶法,而且还进一步把茶和礼相结合,形成了茶礼。此后,儒释道等思想也渗透入茶,进一步丰富了茶的内涵,形成了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茶文化。此时的茶,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反过来也被人类的生活和精神深深影响着。茶已然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式样,成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的涵义除了用来指称纯物质形态的茶树这种植物和茶叶以外,又有了一个质的突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茶作为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一种植物,它已经与别的自然之物有了一个质的区别。当人们在谈到或者用到茶时,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纯自然的、物质的存在,除了自然属性以外,它已经具有了社会属性,经过了人的主观意志的加工改造,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产物。

其二,人类在使用茶的过程当中,已经不再仅仅只是摄取它的物质成分,而更多的则是从中去体会和感受人类用以对它进行加工改造的那些主观意志。可见,物质的茶只是人类主观意志的一个载体,它承载着使用它的群体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和民族心理等等。

其三,人类在使用茶的过程当中形成的与茶相关的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法规、饮茶习俗、人际关系以及文艺作品等,也成为了茶的一个重要内涵。

最后,作为物质本身的茶也突破了茶叶(树)本身的范畴,不再仅仅用来指称茶叶和用茶叶制作的饮料及相关产品,而且还包含了任何其他一切被人们称为茶而不含茶的成分的东西。

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把茶分为以下四类:1、基本茶类(初级加工茶叶);2、再加工茶类(经过二次加工茶叶);3、含茶类(茶叶中加入其它物质);4、代用茶类(不含茶叶成分又称之为茶的饮品)。其中前三种都不同程度地含有茶叶成分,而代用茶类则完全不含茶叶成分。如近年来市场上流行的菊花茶、小叶苦丁、果茶等。我国部分地区待客时,甚至将饮用的热白开水或者加入了鸡蛋和糖的开水也称为茶。

由此可见,茶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其本身与文化无关。但是什么是茶、什么物质可以被用作茶或者被称为茶、茶应该怎么用这些都是由人类的主观意志决定的。物质的茶作为人类主观意志的载体,不仅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明、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且人类对茶的使用本身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茶文化:

茶文化是人类不断地将其主观意志综合性地融入到纯物质的茶中并加以提炼和升华,再通过茶所进行的一种鲜活而生动的展示。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综合展现,是人们通过茶可以真实、具体感受得到的生活的艺术。

茶 我是煮茶的女子


我是煮茶的女子

来来往往的人,都可来此

静心品茗。

壶中有乾坤,杯中观天地

只用小小的莲花盏,饮尽

明月春秋。读您眼角的

笑意,慈祥温暖

繁华低过尘埃

流年淹没浮光

人生风雨辗转,志高路长远

剑气如虹,好男儿当驰骋战场

创伟业

风过四季,雨拂沧桑

岁月老去,渐行渐远

逝无踪

我依然安静地在煮茶

忘了时光经过怎样的一晃而逝

茶很香,因为水很清

香很淡,因为人很远

香起即消,淡生已空

心无忧。

人间万象,浮世多变

谁的眼睛有纯净的水,陌生

又熟悉

我捂住心跳,怕您听到

佛,无法泅渡女子的虔诚

近十几年礼佛,一阕梦残

那红色的佛门隔不断千山万里

却生生阻隔了人间万相

花落地上的暗香,紫砂壶中的茶香

于红尘,越来越远

离心界,越来越近

相逢,或者不相逢

心,就在那里

梦,也在那里

三千里浮沉,似水的流年

我们仍在路上

仍在赶路……

泡茶的艺术


想了解《泡茶的艺术》知识吗,丰富的《泡茶的艺术》内容等你来看!

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法,并非易事。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选择的茶具有优劣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效果就会不同,且差异非常明显。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沏茶)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微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可见,要泡好茶并不是想像的那么容易。

在泡一种茶叶之前,首先必须充分了解这种茶叶品种的特点,始能依其特性,给予最适当的滋润,以发挥最佳的茶质。各类茶叶深受天、地、人各项因素的影响,甚而相同产地、相同茶师傅与相同时间制造出的茶,在品质上也略有差异,这就是茶能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如果能掌握到各种茶叶的特性,而泡好该种茶,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既有饮用价值,又有品尝情趣,真令人有"茶不醉人人自醉"之感。

其次要掌握好茶叶用量。茶叶的用量,以能适应茶性及个人品茗的习惯而斟酌置入为原则。一般而言,所谓的标准量(即茶师品茶标准)是以三公克茶叶对一百五十毫升开水,冲泡五分钟为准,相当于个人品茗用的中型盖杯。不发酵的绿茶及全发酵的红茶,经发酵白茶以及花茶,习惯上使用盖杯品饮。半发酵的乌龙茶,使用紫砂茶壶,其用量:生茶置入壶的三分二的茶量;半熟茶置入茶壶二分一至三分二的茶量;熟茶置入茶壶三分一至二分一的茶量。

以上置茶量乃一般性标准,品茗时,则依个人习惯有如下原则供参考;

①习惯品浓茶者用量稍加,反之稍减;

②上选品质茶叶用量稍减;

③用茶量多,浸泡时间相对缩短,而增加冲泡次数。

水和茶的用量与茶叶和饮用方法有关。通常名茶或高档茶为五十比一,普通红、绿、白茶、花茶为七十五比一。红碎茶因饮用时加奶,冰茶要加冰块,则茶汁需较浓,亦用五十比一。乌龙茶的冲泡用二十五比一,由于浓度高,宜用小杯细啜。

本文《泡茶的艺术》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宋人饮茶的艺术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到宋代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在浩如烟海的宋词中,与茶相关的作品不计其数,从采茶到制茶,从茶的功用到烹茶之法,及茶礼、分茶、斗茶、点茶、试茶、茶百戏等都有描述。其中,明确以咏茶为主旨者有61首,这61首词中以茶为题者42首,以茗为题者1首,无题者18首,具体而形象地反映出宋人的饮茶习尚。

首先,宋人饮茶重水质,极其讲究烹茶用水。在茶的烹制过程中,水质对茶水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就已经注意到饮茶中水的选择的重要性而且要求已极为苛刻: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有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畜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哪种水令人饮之有益,哪种水对人体有害已述之较详,大意是以新、净者为上。

宋人对这一点同样十分重视,这在宋词中有着充分的表现。如:苏轼《西江月茶词》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程大昌《浣溪沙》水递迢迢到日边,清甘夸说与茶便,谁知绝品了非泉;陈与义《玉楼春青镇僧舍作》呼儿汲水添茶鼎,甘胜吴山山下井。一瓯清露一炉云,偏觉平生今日永;尹济翁《声声慢禁酿》残春又能几许,但相从,评水观茶;颜奎《醉太平》茶边水经,琴边鹤经,小窗甲子初晴;杨泽民《荔枝香》瞰水自多佳处,春未去。绣桷斗起凌空,隐隐笼轻雾。已飞画栋朝云,又卷西山雨。相与,共煮新茶取花乳等等。抚琴必有鹤舞,美茗得有上好的水烹制,二者缺一不可,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茶水的讲究。

其次,宋人极度讲究用茶之益,认为所饮之茶必以有茶乳为上。茶乳即茶乳花,宋代茶词中的云脚、雪、花等词语有很多是指茶乳花。关于茶乳花,陆羽《茶经》中已有记: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飘飘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廻滩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尊俎之中。饽者以縡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又曰:茗有饽,饮之宜人。宋人在茶词中对茶乳有充分细致的描绘:苏轼《西江月茶词》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黄庭坚《阮郎归茶词》雪浪浅,露花圆,捧瓯春笋寒。绛纱笼下跃金鞍,归时人倚栏;黄庭坚《西江月茶》:龙焙头纲春早,谷帘第一泉香。已醺浮蚁绿鹅黄,想见翻成雪浪;毛滂《西江月侑茶词》:汤点瓶心未老,乳堆盏面初肥。留连能得几多时。两腋清风唤起。通过对茶乳花的细致观察和描写,在词中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境界。宋人不但在词中对茶乳花有着客观的描绘,而且对其产生的过程也有具体说明。曹冠《朝中措茶》金箸春葱击拂,花瓷雪乳珍奇;姚述尧《如梦令寿茶》彩仗挹香风,搅起一瓯春雪;都是说茶乳的产生是因为击拂震荡。刘过在其《好事近咏茶筅》中描写用茶筅击拂,产生茶乳的过程,最为具体而美妙:谁斫碧琅轩,影憾半庭风月。尚有岁寒心在,留得数茎华发。龙孙戏弄碧波涛,随手清风发。滚到浪花深处,起一窝香雪。

再者,宋人极度讲究用茶之盏。唐人一般以茶绿为贵,认为越州瓷如玉,如冰,色青,为最好。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宋人钟情于有厚重感的暗色。蔡襄《茶录茶盏》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烧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清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又赵佶《大观茶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直立,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可以见出,宋人对于茶盏的要求是以黑釉为上品,这与唐人已有不同。宋代的许多茶词对此有所表现,如秦观《满庭芳茶词》: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奔泉。轻淘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

又程邻《西江月》:琼碎黄金碾里,乳浮紫玉瓯中。其中的紫瓯、紫玉瓯都是泛指宋人所用的暗色茶盏。黄庭坚《西江月茶》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和葛长庚《水调歌头咏茶》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中的兔褐金丝宝碗、兔毫瓯指的都是建安瓷中珍贵的兔毫盏。兔毫盏的珍贵在祝穆《方舆胜览》卷11中有记,云:兔毫出瓯宁之水吉。然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难得之。黄庭坚《满庭芳》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周紫芝《摊破浣溪沙茶词》醉捧纤纤双玉笋,鹧鸪斑,两词中都提到黑釉茶盏中另一种珍贵的鹧鸪斑盏。

做一名茶人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做一名茶人》内容,感谢阅读!

所谓的茶人,就是喜欢茶的人,喜欢将茶融入自己生活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是气质高雅的,一定是内外兼修的,一定是健康长寿的。

茶是寻常物,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就有一个茶字,喜欢茶的人通常都是可以静下来的人,因为可以静下来,所以脾气温和,因为经常有茶的熏陶,所以气质高雅,从简单的一冲一泡,一品一饮中,可以体察这世界,体察这人生,于是世界全在胸中,于是人生全在把握中。

喜欢茶的人一定是气质高雅的,所谓的气质高雅,并不是简单的表现在表面上的儒雅,而是骨子里的优雅,从容的处理身边的事,从容的面对生活,有这样的一份优雅,生活在他们眼中,就只有每时每刻不断涌现的惊喜,从不会为生活所困扰。

喜欢茶的人也一定是内外兼修的人,气质高雅属于内在,那么养颜的形貌就是外在了。经常喝茶可以美容养颜,可以消脂减肥,塑造完美的自己,然后在生活中就可以收获更多的自信,更多的自信,代表的是更有质量的生活。

喜欢茶的人,一定是健康长寿的人,茶对多种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以及治疗作用,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肠胃疾病等等,所以经常喝茶,茶寿可期。

茶代表的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从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营养,于是生活会更加充实,会时时刻刻充满正能量。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做一名茶人》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饮茶是种艺术,怎么喝才会更香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饮茶是种艺术,怎么喝才会更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到茶,不能不提茶艺,茶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杯清淡的水,俨然说是一杯白开水,少许放进几片茶叶之后,便生出了几丝绿意来,原先蜷缩干枯的叶片,在很短的时间里舒展开来,细细的品味也许真能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那么如何饮茶才会更香呢?

乌龙茶宜用宜兴紫砂等小壶小杯,投茶量占壶内腔1/3体积,100℃沸水,先注水作温润泡,在10秒左右时将水倒掉,俗称洗茶,最好始终保持沸水温度,正式泡茶在1分钟左右将茶汤倒出,对火味儿(北京人说糊味儿)重的乌龙茶,要少投茶,水在10秒左右出壶。

绿茶花茶宜用三头盖碗,(绿茶也可用玻璃杯)90℃左右的沸水,投茶3克左右,先冲入少许水作温润泡,后注适量水,三分钟左右即可饮用。花茶宜在杯中余1/3水量时再续水,一般只冲泡三次。

红茶:用沸水冲泡,可清饮,也可调饮。加糖,加牛奶,加果汁,也可制成泡沫红茶作冷饮。

茶和与之配套的茶具、方法之外,要用好水,水的标准除了卫生标准外,应无异味,这样泡茶,才能喝出香味儿来。3.什么叫粗茶细喝,细茶粗喝?以北京人喝花茶为例:粗花茶,梗大叶粗,投茶量要少,水要开,此为细喝。精制花茶,叶嫩芽鲜,味薄汁少,要多投茶,用落开水,或热水机中的开水,此为粗喝。

茶宠——茶人一生的宠爱


三足金蟾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养宠物的经历。小时候,家中宠物的主要管理者往往是父母,所以,那时候养宠物的体会更多的只是好玩;再大一些的时候,家长就会把饲养的权利交给自己,于是或养狗,或养鸽子,或养小鱼,只可惜大都好景不长……再后来,经济独立后,可供选择的宠物就更多了。但是在饲养过程中,所经历的尴尬事有多少?你要出差了,小狗无法上飞机;在酒店过夜,小狗不被准许走进酒店的大门……于是不得不把宠物留在家中。爱人怀孕了,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不得不把自己的宠物转送于他人……

与通常的宠物所不同的是,茶人的宠物却是可以做到永远不抛弃的。茶人即使要远行,也可以带上自己的茶宠而不用担心无法饲养。任管窗外是风是雨,使自己淡定下来,邀个旅伴好好地品上一碗茶水,在难挨的旅途中也不失为一道雅俗共赏的风景线。

茶人的宠物,称为茶宠。所谓茶宠,顾名思义就是茶人用茶水滋养的宠物,其实是一些紫砂或澄泥烧制而成的小工艺品,比如小象、小龟、蟾蜍、貔貅、小猪、小蜗牛等一些活灵活现的小工艺品。对于茶人而言,不同的茶宠有不同的寓意,有的象征着招财进宝,知足常乐,有的象征着幸福吉祥等。人们也就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把它们收藏于自己的茶台上了。

一只漂亮的茶宠,是茶人花时间花心思慢慢“养成”的。茶人会在自己喝茶时用茶汤轻轻地浇淋自己的宠物,或者用茶扫蘸茶汤涂抹表面。年长日久,茶宠就会滋养出茶色,变得温润可人,茶香四溢了。一些茶宠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特别是全手工制作的茶宠收藏后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还有些茶宠利用中空结构,浇上热水后就会有吐泡、喷水等有趣的现象。

中国特殊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有几种茶宠的普遍性。一种是貔貅,是传说中龙的第九子,相传只进不出,于是人们认为它有守财旺财的作用。另一种比较受宠爱的茶宠是金蟾。据说它有三只脚,四处帮贫人,吐钱给人们。金蟾所到之处,金钱集聚之地。大象也是比较受茶人欢迎的茶宠。在我国历史上流传着大禹用亚洲象耕田的传说,也有将其驯养为家畜,用作骑乘、耕作和战争的记载。大象以善于吸水而驰名,在我国,水为财,如果请得一头大象在家中,则大财小财均为己所纳。而且象的禀性是温顺的,放在家中象征着吉祥如意。

其他茶宠,比如那种圆圆润润、可爱至极的紫砂小脚丫,脚丫上有一只蜘蛛,其实是依其谐音“蜘”“足”,取知足常乐之意。再比如龟,人们因“龟”与“归”谐音而对其备加喜爱,并寓意富贵、鸿运、聚财,希冀人们通过辛勤的耕耘、勤奋的劳作,获得长寿、幸福的生活。比如时来运转,人们借此来表达自己希望生活得更好的愿望。

茶人历来深信自己的茶宠和茶壶一样是有灵性的。只要做个有心人,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件事情,喜欢自己的茶宠,并细心地欣赏与呵护它。其实茶宠需要你做的只是在喝茶的时候,一边喝茶一边用细毛刷轻轻抚刷就可以了。我的茶盘上养了一只雄赳赳的公鸡,每当我看到它那高傲地昂着的头时,总会浮想联翩,想到我国的版图形状一向以似雄鸡而自豪,而我的家乡又恰恰是在鸡爪上,今天的我又是生活在这只雄鸡的心脏里,本人的属相又刚好排在了“鸡”。

我还根据家人的生肖属相收集了相应的茶宠,虽然大家都很忙,但是,有它们的相伴,日子也还是过得有滋有味的。

总之,林林总总的茶宠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而茶人一旦拥有了自己心仪的茶宠,将会是穷尽自己一辈子的光阴来养护它。试想,还能有什么宠物能让你的宠爱变得如此之长久呢?

三位圣贤的饮茶故事


玄为郑家第七世祖先,郑板桥、郑和都是郑家名人。一日,三人相约往郑家某大户品茶,主人不在,家中茶童必然要沏茶相待。

郑家有一种老茶,内涵物质丰富,可是面对三位先哲,茶童却一筹莫展,三贤人生长在不同朝代,自然不是一种口味。而主人不在家,又没有其他茶叶和茶具可供选择。茶童无奈,想起平日里自己有过玩茶体验,知道一壶茶里可以有不同茶味浓度,知道泡茶水温会由着水流粗细而变化,也知道主人家这包老茶,清淡或浓郁都有上佳香气滋味。于是,茶童拿出一把壶来,用一种独特方式给三贤人泡茶。

只见茶童先行烫洗杯壶,又展现茶叶给先贤们鉴赏,礼仪周全之后,便开始泡茶。

茶童所用扁身壶,上有太极壶盖,转动中可以标记不同型位。放入茶叶以前,他将茶中细末用罗筛去除,又用手指撮取面张和中段,他将中段置于壶底根部,又将面张置于壶中流口。提壶沏泡,热水轻击茶壶根部,迅即将壶中茶水以细水长流分入郑玄茶盏。

茶童收壶开封,又将热水注入壶中,言谈中,茶童请郑板桥喝罢好茶,为自己留下些许诗句惠劳,以便日后纪念。茶童言归正传,再次将热水淋烫在壶身四周。然后为郑板桥以巡回云手之法分茶,茶汤渐入诗人壶中,茶童以七分茶汤打住,留下三分情意。

为郑和泡茶,茶童豪气尤生,他挺直身板,再次淋烫壶身,然后启盖高冲,热水冲击壶内茶叶噗噗作响。封壶刹那,茶童又将滚烫热水巡过茶壶全身。郑和茶碗以粗陶制,型大而胎厚。由于时间搁置已久,茶童又将热水注入茶碗烫洗,稍过之后弃了碗中热水淋于壶周。茶童以含首低斟之法为郑和分茶,壶中茶精点滴尽出,茶汤浓香扑鼻。

当茶童一一奉上茶汤后,便说道:小二烹茶敬三贤,因为品茶的了兴趣,郑玄随口道:清新可以炼神丹,郑和也道:苦涩随人扬帆去,三居闲话有些韵律,令诗人兴致更高,郑板桥道:难得糊涂两随缘。随后便是一派笑声。

言谈笑语过后,三贤人正要起身告辞,主人回府,他询问三位贤人可喝到了好茶?结果三位都说极致满意。

主人不信,请茶童出来问究竟,为何你用一把壶,泡一种茶,却会让三位不同朝代之先贤,品过茶后这等满足?

三贤人惊诧:莫非我等三位茶汤竟会有大不同?

茶童笑道:小的平日练茶不专心,常有奇思妙想意欲尝试,如今遇到难题,就大胆了些,请大人原谅。茶童继续道,其实一壶茶泡不同香味,只是按着主人平日教导,记住了斟茶高低、水流大小、茶叶粗细、茶胆形制、茶器形制、水温高低、时间长短都会影响茶汤浓度。我只是都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而已。今日所泡之茶汤,一杯清淡,一杯浓酽,一杯适中。分别为了迎合着三位贤人爱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