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泡茶笔记,看完后恍然大悟!

发布时间 : 2020-08-04
泡茶后茶叶可以吃吗 泡茶用的玫瑰花后怎么挑选 杯子泡茶后茶渍怎么洗干净

泡茶后茶叶可以吃吗。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手的泡茶笔记,看完后恍然大悟!”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高手的泡茶笔记,看完后恍然大悟!”相关知识!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高手的泡茶笔记,看完后恍然大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泡茶的基本原则很简单,无非就是“茶水比、水温、时间”这三要素。

但现实往往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从新手到高手,差别就在于新手还在死记硬背攻略,而高手早已了然于心到运用自如。

不妨也看看高手的泡茶笔记,看看高手泡茶都有什么诀窍吧。

—绿茶—

保持鲜嫩是根本

绿茶很嫩,尤其是早春的绿茶,几乎都是芽头,十分娇嫩。

绿茶的香气属于清香、花香、嫩香型,同时滋味上是鲜爽的口感。但如果没有掌握好冲泡要领,便会破坏鲜香鲜味,取而代之的是闷熟气、苦涩味。

绿茶的茶量一般比其他茶类要少,常规的盖碗冲泡3g左右即可。水微沸后,耐心等2-3分钟,水温降至90℃以下即可冲泡,约10s左右出汤,口感鲜爽醇和。

在绿茶中,具有鲜甜味的氨基酸浸出速度快,因此绿茶的最佳饮用泡数是前三泡。

—红茶—

注意时长和水温

红茶,冲泡时茶量一般控制在5克左右。首泡的浸泡时间约为3-5秒,然后快速出汤,将茶汤沥干,避免影响下一泡的口感。

第二泡浸出速度也很快,同首泡一样快速出汤。从第三泡起,浸泡的时间可根据前一泡适当地延长3-5秒。

普通的红茶,使用80-90℃冲泡为宜,如水温太高容易发酸。品优的红茶,要用100度的沸水,才能把内含的丰厚物质给冲泡出来,但注意出汤手速一定要快。

如果客人较多,可以把两泡的茶汤一起倒入公道杯中,再依次给客人斟茶,避免前后两泡让客人喝到的茶汤不一样。

—乌龙茶—

香气高扬是好茶

乌龙茶以高香著称,重在泡出其高扬的香气。

因此冲泡乌龙茶的水一定要是沸水,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用滚烫的热水悬壶高冲,激发茶香。

条形的单丛茶、武夷岩茶等容易浸出,所以出汤要快一些,而颗粒形的铁观音等冲泡时间可以稍微延长,等茶叶完全舒展开来再加快时间。

品乌龙茶用薄胎的白瓷杯效果最好,不仅能品尝其甜爽的滋味,喝完之后可以闻闻杯底,致密的瓷杯底部最容易凝聚香气。

—黑茶—

重点在醒茶

“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黑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黑茶独特的渥堆工艺,让黑茶在后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了与其他茶类大不相同的内含物质。

但又正是由于长期的后发酵,也让黑茶闻起来有一股像老房子一般的陈旧气息,如果不经醒茶直接冲泡不会好喝。

冲泡黑茶最重要的步骤是醒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把水倒掉不喝。这样,一些异杂的气味便散去,紧压的茶缓缓舒展,第二泡开始更容易将黑茶的醇香泡出来。

如果是比较紧的砖茶,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醒两次茶,即弃去头两道茶汤不饮。注意醒茶浸泡时间不可太久,避免丧失太多茶味。

—老茶—

是否干燥,安全第一

不管是自己存放的还是购买的老茶,都不应该盲目追求,应以安全为第一。

如果发现茶有霉斑或是有霉味,那是一定不能喝的了。如果是仅有一丝丝潮气或陈气,可将茶取出置于通风处透几天气,也属于醒茶,名曰“干醒”。

通常冲泡老茶需要高温,一定要将水煮至沸腾。头一泡茶也是醒茶,名曰“湿醒”,方法同黑茶。

冲泡七八泡以后,如果茶味淡下来,可以用茶壶煮茶。至于煮的时间,需要依据茶汤的浓淡而定。煮茶,你会尝到不一样的茶味。

cy316.com编辑推荐

记住这6招,你就是品熟茶的高手


一款高品质的普洱茶,不论生茶还是熟茶,都离不开符合标准的原料、工艺、仓储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作用,而判断茶品的优劣的最后一步,还得靠入口品味。

优质的普洱茶熟茶,滋味醇厚、甜润、纯香、顺滑、回甘、生津;质量差的熟茶,滋味平淡或有杂味,不滑不润甚至还有锁喉之感。

品味熟茶要从6个方面去感受

①纯度

纯度是熟茶发酵工艺精湛与否的重要指标,发酵环境是否卫生、发酵程度是否得当、储存环境是否理想,这些都可以从茶汤的纯度来考量。

熟茶发酵的渥堆工艺耗时耗力又需要严格的卫生环境,纯度好的茶汤看着通透明亮,喝起来是干净舒服。

②厚度

当茶汤滑进口腔,刺激味蕾,用舌尖搅拌茶汤,感受搅拌的力量和口腔被撞击的感觉,你就会充分感受到它的饱满丰富,这就是厚度的表现。

厚度和茶汤浓度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的质地,熟茶内含物质丰富,溶于水中物质成分较多时,在口感上就会比较浓厚稠密。

③甜度

熟茶几乎没有苦涩味,甜度高的茶汤入口便能使舌面感觉到甜味,并且会在口腔里蔓延开来,越喝越甜。

④滑度

滑度,指的是熟茶的“油润感”。类似喝米汤的感觉,茶汤的滑度和厚度是有关系的,茶汤越醇厚,相应地滑度也会越明显。

茶汤进入口腔停留几秒钟再下咽,茶汤流动的过程中有自然圆润的感觉,这是一种很舒服的体验。

⑤润度

喝茶是解渴,品茶是修心,好的熟茶入口便能感受到温润的滋养,解渴之余能将品饮者带入佳境,三五杯下肚,身体会越来越温暖,这就是熟茶的润度的体现。

⑥香气

不同的原料带来不同的香气,这也是熟茶的魅力之一。新熟茶的渥堆味和燥感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一定时间的陈放转化后,渥堆味和燥感都会褪去,同时展现出温润饱满的滋味。

陈香是熟茶最基础的香气,在原有品质有保证的前提下,若存储得当,经过五年以上转化的熟茶会呈现出例如樟香、参香、药香、枣香、木香等特别的香气。

泡茶的艺术


想了解《泡茶的艺术》知识吗,丰富的《泡茶的艺术》内容等你来看!

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法,并非易事。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选择的茶具有优劣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效果就会不同,且差异非常明显。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沏茶)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微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可见,要泡好茶并不是想像的那么容易。

在泡一种茶叶之前,首先必须充分了解这种茶叶品种的特点,始能依其特性,给予最适当的滋润,以发挥最佳的茶质。各类茶叶深受天、地、人各项因素的影响,甚而相同产地、相同茶师傅与相同时间制造出的茶,在品质上也略有差异,这就是茶能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如果能掌握到各种茶叶的特性,而泡好该种茶,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既有饮用价值,又有品尝情趣,真令人有"茶不醉人人自醉"之感。

其次要掌握好茶叶用量。茶叶的用量,以能适应茶性及个人品茗的习惯而斟酌置入为原则。一般而言,所谓的标准量(即茶师品茶标准)是以三公克茶叶对一百五十毫升开水,冲泡五分钟为准,相当于个人品茗用的中型盖杯。不发酵的绿茶及全发酵的红茶,经发酵白茶以及花茶,习惯上使用盖杯品饮。半发酵的乌龙茶,使用紫砂茶壶,其用量:生茶置入壶的三分二的茶量;半熟茶置入茶壶二分一至三分二的茶量;熟茶置入茶壶三分一至二分一的茶量。

以上置茶量乃一般性标准,品茗时,则依个人习惯有如下原则供参考;

①习惯品浓茶者用量稍加,反之稍减;

②上选品质茶叶用量稍减;

③用茶量多,浸泡时间相对缩短,而增加冲泡次数。

水和茶的用量与茶叶和饮用方法有关。通常名茶或高档茶为五十比一,普通红、绿、白茶、花茶为七十五比一。红碎茶因饮用时加奶,冰茶要加冰块,则茶汁需较浓,亦用五十比一。乌龙茶的冲泡用二十五比一,由于浓度高,宜用小杯细啜。

本文《泡茶的艺术》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泡茶的礼仪


我国自古便有以茶待客的习俗,茶文化可谓是历史悠久,这也形成了一定的泡茶礼仪。泡茶看似简单,实际上里面含有不少学问。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泡茶礼仪,以免失礼。

首先,茶具要整洁。茶具不干净,不仅不礼貌,还会让客人反感。因此,在泡茶待客之前,要将茶具清洗干净,特别是长期未使用或沾染灰尘的茶具,更是需要用心清洗。

其次,茶水要适量。泡茶时,投放的茶叶要适量,多则浓,少则淡,都是不好的。也可事先询问客人的口味,决定茶量多少。另外,倒茶时,不论茶杯大小,茶水都不宜太满,茶水太满容易溢出或烫伤。也不宜倒太少,会让客人觉得不受欢迎。我们常说“七分茶三分情”正是这个理。

再者,端茶要妥当。端茶时,需要双手奉上,附上一句“您请用茶”,以显尊敬。切勿单手上茶或将手指搭在茶杯杯口,这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最后,续茶要及时。泡茶时,要时刻注意客人杯中的茶水是否喝完,若喝完要及时添上。添茶时,握好茶壶与壶盖,侧身向前,大方得体。另外,添茶的时候,需要遵循先老后幼、先客后主的顺序。

我们和茶相遇后...


想了解《我们和茶相遇后...》知识吗,丰富的《我们和茶相遇后...》内容等你来看!

茶室即禅房,心手闲适,便是茶席的禅意。与茶相遇后的人,生活姿态又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心路历程。

茶的美好境地因人而生,而连结人的,是心。亲近茶,离开茶,皆因人而起,都和心有关。时刻擦拭你的心,不让欲望蒙蔽。

——赖俊竹

很珍惜缓缓泡上一壶茶的感觉,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在生活中成就一件茶事,是别人无法体会与享受的凝聚力。

——吕宜家

对于一个爱茶人在任何时空,都会想与茶约定,与茶对话......

家里的茶席也会顺季节而有所变化,静静地摆着,慢慢调整呼吸烧开水,专注当下每一件事、放轻再放松,静听水沸声,让心跟着呼吸调息,专注地注水,让茶在壶中翻滚浸润,慢慢舒展,饮一口......

清新感有如早晨花开的兰花香,一天的开始,就从这一杯茶。

——陈丽珍

透过茶的缘分,让我对美学的体会已经超越视觉,而是从生活中茁壮滋长;设计人也许能造物,却无法造境。

深入每个美学背后的演变与哲理,要求我们的茶席都该有自己的风格与见地。

身为设计师,所有的创作应该回到人文与生活,加入一些实验性的创造,没有任何东西应该被定义局限。

——设计师廖素金

茶已不只是茶,而成了心中的信仰。

当下心也变得宁静,欢喜,似乎达到某种程度的无我境地,从此行茶城了让我心灵安定的方法。

爱茶变成我的宿命,不自觉把茶席变成犹如佛龛般的庄严圣地,神圣不可轻亵。

——林筱如

喜欢茶,原来是因为那气质独特又有深度的生活美学,现在却延伸到了更全面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规划。

茶的世界,或由茶进入别的领域,都有太多要谦卑学习的地方。

我在泡茶,却忘了“茶”......

我因为开始关注茶本身,居然神奇似的,别的人在那当下......

好像消失了:整个世界只剩我和茶。

——程婉仪

喝完苦茶,说完人生的苦总免不了沾沾自喜,总算熬过来了,再苦的日子也难不倒我......

常常在茶桌旁,听到茶水的甜,殊不知“茶中之苦才是茶中至味”......

茶中之苦化得开,人生也当如此。

所幸打开心窗,才有机会能开始认识茶,发现这个世界的无限可能,除了茶之外,更多生活中的器物、人事,让茶真的“不只是茶”。

——林千弘

关于本文《我们和茶相遇后...》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后的秋日,多一点茶趣


想了解《后的秋日,多一点茶趣》知识吗,丰富的《后的秋日,多一点茶趣》内容等你来看!

秋天,在今年的成都终于显现了身形,先是下了几场连绵的秋雨,接着就是艳阳高照,不太热烈的阳光,让人觉得舒服极了。

刚好站在阳台的一角,正可西望,遥见雪山,更多的是山的形状,有人说是西岭雪山,又说是四姑娘山的幺妹峰,不管是那一种,都让人欣喜。

泡上一杯茶,也不管是哪一种茶,绿茶、普洱,或者红茶,都相宜。搬一把椅子,支起一张小桌,就成了。

喝茶,看山。也是一种趣味。

此刻好像就在山脚下。不由得想象登山的事,惬意。可是在现实中,最近的四姑娘山或青城山,都有数十公里之遥,说去登一回山,却也费事。所以只好想想了事。

喝茶的趣味,当然在山之形状可以远眺,而非实际的行走。在我家的左侧,即是著名的三环路,不是有车穿过,形成都市的车流,若是遇上塞车,可就是壮观的车阵了。那是与看山不同的滚滚红尘。

茶喝过几杯,阳光越来越烈。但依然是极好的阳光。山开始在雾霾中转变身形,模糊,以至于终于望不见身影。这个过程只有一两个小时吧。

这个过程,常常是我一个人独享。孩子还在睡梦中(无休止的梦境,显示出困倦,可怜的学生),老婆大人则忙自己的事,看看山有什么劲(真是矫情)?

这山对茶客当然有另一重意义。某天,又望见远山,我忍不住说出来看山的事。朋友说,真难得,是西岭雪山吗?我说我也分辨不出来。反正是可以看见山。

我又说,下次我请你喝茶,看山。真好似山是我家里的似的。

但能够看山大多是早上,唯有早起才可望见。如果一大早打电话邀集人来看山,是不是扰人清梦?这且不说,穿街走巷的过来,若是慢了几分,哪里还能遇见山?我不由得疑惑起来,也就没有将喝茶看山的事继续扩大。我知道,这会惹人嫉妒恨。

过上十天半个月,成都就渐渐地进入雾霾天,早起,也看不见远方的风物。模糊的景象实在是让人有一种厌倦。

不管天气好坏,茶还得每天继续喝下去。有没有雾霾,看不看见山,似乎也都没有多少要紧了。但秋日的那般淡然却似乎难以寻觅了。须知在进入冬天之后,成都灰蒙蒙的天气总让人有些不爽,要想欣赏远山,只有等第二年的春暖的时节了。

秋日的茶趣,好像灵光乍现,很快消失在生活之外。在诗人的笔下,那是可追忆的风物,可浏览发岁月,但也只是一种刻痕,只供在寂寞的时候凭吊吧。

关于本文《后的秋日,多一点茶趣》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泡茶,水温的秘密


泡茶,水温的秘密

在刚接触普洱茶的时候,基本上这不是一个话题,沸水冲泡是主流的共识。后来渐渐这共识有所松动,已经有不少人在冲泡古树生茶中尝试降低水温,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今天带给大家的信息可能要远远超过这个范畴。

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为什么老班章比景迈茶成名要早,影响要大?答案出乎你的意料,是水温。早期沸水冲泡的理念令老班章这类茶更容易有出色的表现,而景迈茶细腻的香气则会直接受到干扰。随着经验积累,对景迈茶的冲泡水温逐渐调低,景迈的特点才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现。实际上,如果充分展现香气的层次,景迈茶合适的冲泡水温比一般的绿茶还要略低,75度。

不仅如此,有些我们看来炫目的技法,实际上是为了降低水温的,比如有人高举水壶,让水以细流的方式在盖碗边缘旋转,或者有人说高冲能“激”出香气,香气又不欠揍,高冲的效果更可能是下落时水和空气热交换导致水温降低。

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有的茶在昆明泡香气会好一点,这其实是因为昆明是高原,水的沸点本身就低。滚沸也就93、4度,如果微开或稍放一下就90度以下了。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水温究竟多少是合适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梳理一下我们对泡茶水温的传统理解。传统上绿茶黄茶水温要低,因为注重鲜香,过高就烫坏了。而红茶相对高一些,比如90-95度。乌龙茶之类要高,尤其铁观音、单枞之类的,那就讲究要用滚沸的水。真正的潮州工夫是不允许用公道杯的,因为怕过了一道,水温降低,影响香气。

对泡普洱茶水温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早期香港我们也讲过,港式的老茶熟茶传统,重汤色汤质,缺少细腻的品鉴空间,肯定也是高温冲泡,这也影响了后来的台湾大马。国内早期对普洱生茶是偏绿茶化的理解,不过鲜嫩从来不是大叶种优势,所以也都用沸水。直到后来对古树茶了解越来越多,这一理念才开始转变。

说到这里,要特别的说明一点,水温多少合适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指标,而只是经验性的侧重,而且背后是对品鉴的理解。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用国家茶叶评审的方式来闷泡古树生茶,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参考意义的,不是否定茶叶评审,而是工业化的浸出方式和品鉴完全是两个路子。

对一款茶的品鉴和理解是综合的,除了滋味的浓厚,更关注口感的综合体验,香气的层次感,汤质的饱满度,冲泡过程的变化,山韵,茶气与体感等等因素,这是未来品鉴的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多数的古树生茶都不适宜沸水冲泡,适宜温度在80-90度之间。

有的人说熟茶一定应该用沸水吧。其实原理是一样的,要看茶而定,如果熟茶香气层次丰富细腻的话,尤其是古树熟茶,也不宜沸水冲泡,老茶也是一样,只是平均水温会比生茶高一些。这个结论和很多人的观念有出入,也不用争论,给您提个参考,试试便知。

和冲泡温度相关的是品鉴温度,这两个不能混淆。前面讲过潮州工夫要趁热喝才香。香气物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这没问题,如果从人体感受的角度,60度的水温口腔是比较舒服的。插一句,有的人说茶气就是热水的热带来的,但实际上,茶气足的茶,50-60度,依然可以让你后背发汗,你喝同样温度的水试试?虽然如此,对于一款普洱来说,品香60度入口(注意是入口不是冲泡),感受茶气则无妨高一些,会更明显。趁沸急喝的做法没啥可反对的,但一个是有难度,一个是不威仪。

不同的茶,冲泡的理想水温也是有差异的。普遍的讲,香气细腻的茶水温不能过高,而滋味浓厚的茶无妨略高,但沸水仍然是不建议的。实际上,在烧水的过程中不宜让水滚沸,只要像古人说的“蟹眼已过鱼眼生”即可(此时水温大概在95度),然后可根据茶的特点和个人的偏好静置片刻,更重要的,让心沉净下来,再从容的开始一道茶的冲泡与品鉴。

泡茶道的兴起


我们今天的饮茶之道和唐宋茶道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面貌了,这一切都源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纸诏书。

朱元璋明初,茶饼制作工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茶饼上镏金镂银,更有雕龙画凤,称之为龙凤团茶,但是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

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龙团贡茶而改贡散茶,点茶道随之衰落,中国的茶道因此发展到泡茶道。

泡茶道形成于十六世纪末的[明代]后期,代表人物有张源、许次纾、程用宾、罗廪、冯可宾、冒襄、陈继儒、徐渭、田艺衡、徐献忠、张大复、张岱、袁枚等人。[明清]茶人对茶道的贡献其一在于创立了泡茶茶艺,且有撮泡、壶泡和工夫茶三种形式;其二在于为茶道设计了专用的茶室──茶寮。泡茶道鼎盛于明朝后期至[清代]前中期,衰于近代,复兴于二十世纪后期。

关于朱元璋下诏的原因,前人有两种解释:一说出身穷苦的朱元璋体恤民情、节约财政;二说朱元璋不懂风雅、一介粗人。

不管历史如何评说,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饮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因为泡茶道的简便,茶也就走进了寻常巷陌,百姓人家,成为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感受普洱茶,重遇沉淀后的自己


越陈越香,一个普洱茶众所周知不是秘密的秘密,一饼好的普洱茶,须得经过时光的沉淀。新茶,难免会比较涩或是有青草青叶的气息,只有放上几年、经过慢慢陈化,才会慢慢彰显出醇香的特质。

这一点,与人的一生是何其的相似,年轻人,在没有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总会显得不成熟、总会多几分烦躁。然而,一款经过时间沉淀的普洱茶,却可以让一个人沉淀下来。

茶室往往是伴着青竹幽兰、悠悠琴声,总之就是感觉很静谧,而人到了这样的环境中,很自然的就会把生活学习中那些烦心的事情抛开,心不自觉就静了几分。此时,再来一杯莹黄透亮的陈年生普或是明红透亮的熟普,闻着诱人的纯正香味,只想闭上眼,享受这份静谧,伴着优雅琴声细细品饮一番,哪里还有什么烦躁、哪里还装得下那些名与利?

心中安静的人无疑是沉淀下来的。无所求、无所想,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但是,由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我们烦躁的心实在太难静下来,哪怕是夜深人静时,失眠的我们内心也无法安宁;也许有的人,会选择用药物来帮助自己睡去,但是睡去的我们真的平静了吗?

然而,普洱茶有这样的功效,它就是这么神奇的让人静下来了,它不是让人睡去,而是让人愿意抛开那些烦恼,静静的去品味它、感受它;它就像一个朋友一样,似乎懂得你所有的情绪,不需要你说,也不曾对你说什么,只是一直默默地守护着你,然后让你安静下来。

人生,需要结交几个若茶一般的朋友,也需寻得几款似朋友一样的茶,在某个阴雨绵绵或是是阳光明媚的午后,细细品饮,感受它在时光里沉淀下来的那份静谧,也让自己在这份静谧里获得最真实的内心的平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