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独特天然花香的凤凰水仙是怎么制作的

发布时间 : 2020-08-08
凤凰水仙茶的特点 凤凰水仙和武夷水仙的区别 凤凰水仙茶的由来

凤凰水仙茶的特点。

凤凰水仙,原产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相传在南宋时期已有栽培。20世纪50年代后,广东省大面积栽培,海南、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区有少量引种。凤凰水仙茶具有独特的天然花香,汤色澄明黄亮,碗内壁显金圈,滋味浓醇鲜爽,叶底匀齐,青叶镶红边。这种具有独特天然花香的凤凰水仙是怎么制作的呢?

采青:

凤凰水仙的采摘标准是嫩梢形成驻芽后第一叶开展到中开面时,采摘时间以午后为最好。

晒青:

采回来的茶青要薄摊着晒,若叶张含水量少、空气湿度小时晒的时间要短些,反之则晒的久点。之后,把晒好的茶青在室内凉青架上摊置1~2小时,摊叶厚度不要超过3厘米。优质产品多进行两晒两凉。凉青适度的叶子并筛堆置,四周高,中央低。

摇青:

凤凰水仙的制作一般须经过5~6次摇青,每次摇青结合摊凉1.5~2小时。第三次起,根据青叶变化情况结合摇青50~100转,摊凉时间延长半小时左右。

杀青:

先闷一下再扬炒,后闷炒,炒匀炒透。

揉捻:

先轻后重,必要时可进行复炒复揉。

烘焙:

烘焙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只烘至五成干,摊放1~2小时。第二次较低温焙至七八成千,摊放6~12小时。第三次低温焙至足干。

以上,就是凤凰水仙的制茶工艺。经过采青、晒青、摇青、杀青、揉捻、烘焙,香高而持久,味浓而鲜醇,回甘快而强烈的凤凰水仙便制好了。

小编推荐

凤凰水仙茶的加工工艺凤凰水仙的制作


包括晒青和凉青两个环节。晒青:晒青目的是使鲜叶散发部分水分和青草气,使叶变软,叶温提高,促进酶的活化及内含物发生变化。

晒青一般使用直径116厘米、边高4厘米、孔径0.66厘米的水筛,每筛薄摊鲜叶约0.5公斤,注意芽叶尽量不重叠。一般放在日光不强的地方晒10分钟左右为宜。晒青过程以不翻动叶子为佳,以免损伤叶子造成红变。通常情况晒青程度以叶脉柔软、叶片贴筛为适度。晒青过度,晒伤嫩叶造成“死青”,做青时不会“复活”,从而影响成茶品质,如茶汤苦涩而香气低沉,成茶外观无光泽而干枯。晒青不足,成茶青草气味重,汤色浑浊滋味苦。

凉青:凉青是把已晒青适度的鲜叶移入室内进行摊凉,降低叶温,防止水分过度蒸发。方法是:将2~3筛晒青叶并成1筛,凉青时间一般以20~35分钟为宜。

做青

包括碰青和摇青两个环节。做青是决定成茶是否色、香、味俱佳的关键性工序。凤凰水仙茶的做青,通过多次碰青和摇青,使已经萎凋的叶子在缓慢的“复活”过程中继续蒸发叶内水分,并使叶与叶间产生多次磨擦,破坏叶细胞,使茶多酚和叶绿素发生氧化,生成有效内含物。做青时温湿度要合适,室温以22~26℃为宜,湿度70%以上为好。选择在晚上7~8时后,天气凉爽,气温暖和时做青较为适合。碰青是凤凰水仙茶加工的重要技术措施。碰青手势要轻,手心向上,五指分开,注意勿贴筛底,轻捧叶片抖动翻接,翻成圈状凹字形堆,让其均匀透气。碰青原则为先少碰后多碰、先轻后重,碰青时间2~6分钟。碰青后静置1~2小时。高档凤凰水仙茶全部采用碰青,中档茶及产量大的茶厂则采用碰青和摇青相结合,一般第一、二次用碰青,第三、四次用摇青,第五、六次则用摇笼摇青。具体视实际情况可以碰、摇青6次或7次。做青从晚上七八时至第二天清晨,约需8~12小时,至叶色三分红七分绿或二分红八分绿(由鲜叶叶色决定,白叶水仙则二分红八分绿,乌叶水仙则三分红七分绿)止。做青适度判断:鼻闻以嗅到清香为宜,即青叶青花味消失,果花香明显。外形颜色表现是叶柄变柔软,叶脉水分消失,呈龟背状或呈汤匙状,叶脉在灯下是透明的。叶片边缘达到二成或三成红,呈银珠红,绿背,珠砂点。手翻动叶子有“沙沙”响声。

炒青

凤凰水仙是红茶吗解读凤凰水仙茶文化


凤凰水仙是红茶吗?凤凰水仙是产于广东潮安凤凰乡的条形乌龙茶,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有天然花香,蜜韵,滋味浓、醇、爽、甘,耐冲泡。主销广东、港澳地区,外销日本、东南亚、美国。

凤凰水仙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茶条挺直肥大,色泽黄褐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茶汤橙黄清澈,沿碗壁显金黄色彩圈,叶底肥厚柔软,边缘朱红,叶腹黄亮,味醇爽回甘,具天然花香,香味持久,耐泡。

凤凰水仙为采摘水仙茶树鲜叶,经晒青、晾青、做青、炒青、揉捻、烘焙制成。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

凤凰水仙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可以提高脂肪分解酶的作用,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降低血压、抗氧化、防衰老及防癌等作用。

凤凰水仙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区。传说南宋末年,宋帝赵昺南下潮汕,路经凤凰山区乌崠山,口甚渴,侍从们采下一种叶尖似鸟嘴的树叶加以烹制,饮之止咳生津,立奏奇效。从此广为栽植,称为“宋种”,迄今已有900余年历史。

解读乌龙茶是什么茶乌龙茶有哪些品种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品味源远流长

解读潮汕功夫茶背后的文化魅力茗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