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不懂泡茶

发布时间 : 2020-09-21
我们要怎么煮好茶 碧螺春泡茶 茶叶泡茶

我们要怎么煮好茶。

茶叶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上乘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因此,茶叶有"康乐饮料"之王的美称。但是饮茶还需要讲究科学,才能达到提精神益思维、解口渴去烦恼、消除疲劳、益寿保健的目的。但有些人饮茶习惯不科学,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保温杯

沏茶宜用陶瓷壶、杯,不宜用保温杯。如果用保温杯泡茶,茶叶长时间浸泡于高温水中,就像温火煎煮一样,茶多酚、单宁等物质会大量浸出,使茶水颜色浓重、有苦涩味。同时,由于一直保持高水温,茶中的芳香油会大量挥发,鞣酸、茶碱大量渗出,这样不仅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减少了茶香,还使有害物质增多。此外,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在水温超过80℃时就会被破坏,长时间高温浸泡会使其损失过多,从而降低了茶的保健功能。

时间过长

茶叶浸泡4-6分钟后饮用最佳。因此时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质已经浸泡出来。时间太长,茶水就会有苦涩哧。放在暖水瓶或炉灶上长时间煮的茶水,易发生化学变化,不宜再饮用。

咀嚼茶叶

很多人喝过茶后会把茶叶咀嚼后咽下去,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粗纤维和其它营养物质。但是这是错误的,科学证明泡过的茶有一些致癌物质,所以不要吃泡过的茶叶。

泡浓茶

泡一杯浓度适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叶。有的人喜欢泡浓茶。茶水太浓,浸出过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对胃肠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后可续水再泡3-4杯。

热水泡茶

很多人以为冲泡茶叶不宜用沸水,理由是沸水高温可以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较丰富的绿茶更不宜用沸水冲泡。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科研人员曾对茶汤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做过专题研究,他们发现,溶于水中的维生素C在100℃时10分钟即被破坏掉83%。但用沸水冲泡茶叶并不会大量破坏维生素C,这是因为茶汤中的维生素C是比较难以分解的,其较为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茶汤中含有较多的多酚类物质,它们能与铁离子、铜离子等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维生素c的分解。

沸水高温固然可破坏维生素C,但在茶汤和白水两种不同的条件下,破坏程度是有很大差距的,人们的误解正出于忽视了这种差异的存在。从另一方面看,用沸水冲泡茶叶,既能使茶叶的香气更多更快地散发出来,又能使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溶解得较多(如咖啡碱和茶多酚等物质),使茶汤滋味较醇和爽口。所以,合理而科学的冲泡方法当是第一道茶汤用沸水冲泡,冲泡时间以5~10分钟为宜,此时的茶汤品质(指品尝价值和营养价值)较好。

一般来说,茶、水的比例随茶叶的种类及嗜茶者情况等有所不同。嫩茶、高档茶用量可少一点,粗茶应多放一点,乌龙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应多一点。对嗜茶者,一般红、绿茶的茶、水比例为1:50至1:80,即茶叶若放3克,沸水应冲150至240毫升;对于一般饮茶的人,茶与水的比例可为1:80至1:100。喝乌龙茶者,茶叶用量应增加,茶与水的比例以1:30为宜。家庭中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投茶叶3克冲开水250毫升;一般的玻璃杯,每杯可投放茶2克,冲开水150毫升。

泡茶有很多讲究,不同的地方泡茶的方法虽有不同,但基本要求是一样的。为了使茶叶的色、香、味充分地冲泡出来,使茶叶的营养成分尽量地被饮茶者利用,其中应注意茶、水的比例。

cy316.com扩展阅读

常喝茶却不懂得泡茶时间,每种茶时间各不同


在我们的生活中,喝茶早就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但是不一样品种的茶叶在平时冲泡的过程中,也同样在时间上有着一定的区别,怎么样控制泡茶的时间我们必须要有所掌握,当然这和泡茶的水温还有饮茶的习惯,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千万不可以忽视。

如果只是用一般的茶杯来泡绿茶,基本上每杯中放入5克左右的茶叶,用沸水的方式冲泡,直接加盖4~5分钟即可,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也会存在缺点。比如说如果水温过烫可能就会导致茶叶被烫熟,影响到最终的口感,也可能会因为水量比较多,一时喝不完而出现浸泡过长的时间。

如果选择冲泡乌龙茶,茶汤的比例应该控制在1:20左右,同样也是选择沸水冲泡,但是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基本上冲泡后的两分钟内就可以感觉到茶叶的香味,直接把茶汤滤出即可,然后再进入到第2次冲泡的过程中,第2次冲泡的时间并不需要很长,应该已控制在2~3分钟左右,基本上乌龙茶在冲泡4次左右,味道就已经逐渐消散,此时也就没有任何养生功效。

如果是选择冲泡红茶茶汤的比例,就建议控制在1:20左右,虽然说同样是选择用沸水冲泡,但是冲泡的时间估计是在3分钟到5分钟左右,主要就是因为红茶想要散发有效成分,必须要通过高温的一种状态,而在等待三分钟左右即可把茶汤滤出,然后重新进入到第2次冲泡的过程中,在选择第2次冲泡时,也同样需要等待,但是时间就应该缩短,大约控制在两分钟左右。

其实在泡茶的时候确实有着很多的方法,但是也必须要结合茶叶的种类,如果我们选择陈茶冲泡的时间就应该延长,如果是细嫩茶冲泡的时间就应该缩短,如此才能够真正的散发出好的味道,而且还能够促进有效成分的散发,其实冲泡时间如果最短的话,仅仅只需要30秒左右。

茶叶冲泡的时间到底应该怎么控制?其实这就需要结合相应的规律,首先就应该看自己选择的是哪一种茶叶,每种不同茶叶在冲泡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都存在一定的区别,为什么要控制时间,就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完全的散发出来,也能够拥有更好的口感,这也是很多喝茶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不懂人渣,不算知人!不懂茶渣,不算知茶


看干茶、闻香气、尝滋味,是大多数人品茶的方法。但有时候,我们也会看到一些茶友在大家喝完茶后,一个人默默在一边抠茶渣玩。

但是,可千万别小瞧了那个玩叶子的人,也许他才是功力深厚的茶叶大神。

据说,通过一片叶底可以了解一款茶的一生。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通过叶底,我们能看到什么?

叶底即茶叶冲泡后剩下的茶渣。茶叶在冲泡之后吸水膨胀,使叶片还原为原有的形状。一款茶从采摘到加工存储的合理与否,都可以在叶底中暴露无遗。

看叶底,主要是从嫩度、色泽、匀度三个方面来入手。

① 嫩度

所谓嫩度,就是看一款茶中,芽头及嫩叶的含量和总体叶质的老嫩。

很多茶在没有泡开时,由于制作工艺的关系,不太容易分辨其芽头和嫩叶的含量,而通过叶底则很好辨别。拿起几片茶叶将其平摊开来,我们就能看出它的采摘级别是单芽、一芽一叶初展还是一芽二三叶之类了。

辨别叶片整体的老嫰程度,除了眼睛看之外,还要用手来揿压。分辨的总体原则是:

Ⅰ. 手指揿压叶底柔软有韧性的嫩度好;质硬,放手后松起的表示叶质老。

Ⅱ. 叶脉不隆起平滑如绸缎的为嫩;叶脉隆起触手的为老。

Ⅲ. 叶子边缘锯齿平和的为嫩;叶边缘锯齿状明显的为老。

Ⅳ. 叶肉厚软的为最佳,代表嫩度好、内含物质丰富,多为高山优质茶原料;柔软但薄的一般,多为台地茶原料;又硬又薄的最差。

② 色泽

叶底的色泽能非常直观地反应一款茶的原料和加工优劣。观察叶底色泽最好能有几款茶放在一起对比来看,否则容易受到光线、环境和主观因素影响。

叶底色泽分辨的总体原则是:

Ⅰ. 颜色要正常。所谓的正常,就是具备茶类应有的颜色要求。比如说看绿茶,那就以嫩绿、黄绿、翠绿为佳,深绿色较差,青蓝色为最差(说明原料使用了紫芽茶),如果有爆点(雨天茶)、焦叶、红叶、红梗子、叶片糜烂那就更不好了。

Ⅱ. 色泽要亮!要亮!要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亮,并不是说叶子自己会发光,而是一种鲜活、润泽、饱满、富有生命力的表现。那么怎样的叶底算亮呢?这就是考验品茶段位的时候了,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文字的表现力实在是匮乏的,你只有亲眼见过这种充满活力的明亮,才会明白。如果一定要类比,那就像早春雨后刚刚萌发的树芽,那种富有生命力的明亮,是夏天、秋天的树叶所无法具备的。

③ 匀度

在看叶底的三个项目中,匀度是相对比较次要的。所谓匀度,就是看一款茶的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是不是比较统一。

这和一款茶的采摘加工管理有关。有的茶农采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抓,那么从叶底上反映出来的就是大大小小很不匀整。在加工时,有的茶厂把不同山头、不同批次采摘的茶不加辨别地混在一起加工,也会出现匀度很差的情况。

匀度差,代表采茶做茶不严谨、不规范、不认真。

④ 其它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还要注意叶底的舒展程度。

大多数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都会经历揉捻或包揉的等做形的工序,工艺过关的茶,在经过开水高温冲泡之后,叶片会自然舒展开来,恢复到原有的形状。一些揉捻较重的茶比如乌龙茶等,完全舒展后仍然会稍有卷曲,这都是正常的。

但如果冲泡之后叶底完全摊开如纸、或者紧缩泡不开,那都是工艺存在缺陷的表现。这两年岩茶很火,一些茶厂以重火炭焙来掩盖茶原有的缺陷,对于这样的茶,我们就可以通过叶底是卷曲舒展有活力还是紧缩黑硬来加以辨别。

最后,把玩过的茶渣也不要丢弃,可以将其放在一边,隔一段时间后再去嗅闻,此时的“冷香”是辨别一款好茶能不能位列极品的重要指标,绿茶、红茶、乌龙茶概莫能外。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也爱上玩茶渣了呢?

比不懂茶更可怕的,是不懂装懂!


从前有一个人,嘴很笨,老是说错话得罪人,老婆干脆把他关在家里,免得出去招惹是非。 有一次,表哥的儿子办满月酒,请他去吃酒,老婆没有理由再拒绝,只好让他去了。 但去之前,跟他约法三章:你去可以,但不能开口说话。 他当时满脑子都是酒席上的大鱼大肉,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到了表哥家,他果然很守本分,一句话不说, 上了桌就埋头苦吃,跟周围的人完全零交流。 吃到酒足饭饱,散席回家,经过大门口,看到表哥在送客。 他实在忍不住了,走上前去拍着表哥的肩膀,真心实意地说:“表哥,我今天可什么话都没说。以后你儿子要是死了,可不关我的事。” 大学同学要结婚了。 一朵警花,被某人承包了。 新婚不久,两个人相携去旅行,去了传说中最有情调最适合情侣的婺源。 一到江西境内,满坑满谷,都是朱熹朱夫子的痕迹——故居、庙、学院等等。 两个人当然相拥相伴,在这些古迹前合影了多次。 还不厌其烦地给朋友圈刷屏了。 村姑陈初始,还在欣赏她拍的婺源风光,以及对两个人狂撒狗粮的行为大加调侃。 接着,看到朱夫子庙前的照片,就知道坏了,这家伙,上学的时候光顾着修专业分了,大约不知道朱熹的来历,和朱熹的学派。 给她留言:“哎,你怎么会想到去拜朱熹呢?” 她回复:“他不是一个什么学派的领袖么,算是个文化人吧,所以去了就蛮在庙前拍个照片。” 看来她真不知道朱熹是个怎么样的人。 只能给她简单科普一下:“你没记错,朱熹是个学派领袖,但他那一派的东西,你可学不起。他提倡的是“存天理,灭人欲”。” 同学发来三个诧异的表情:“怎么说的好像是奥姆真理教!” 唉,有这样一个一门心理只读专业课,两眼不看课外书的学霸同学,也是醉了。 “朱熹的学说,提倡的是,夫妻要相敬如宾,最好分房睡。妻子见了老公的面,要先行礼,老公叫你往东就不能往西。万一老公娶了小妾回来,你要笑脸相迎融洽相处....”村姑陈继续苦口婆心地教诲她“程朱理学”里的伦理道德思想。 “还有,程朱理学要求女人三从四德、关在深闺不能抛头露面、不小心嫁了恶婆婆还不能离婚、有了外遇就要浸猪笼.........” 同学看傻了,关晌,弱弱地问,“那我们夫妻亲热地在他庙前合影,岂不是对他的大大挑衅?他要是泉下有知,该不会吹胡子瞪眼大骂我不知廉耻吧?” “笨!当然会啊!” 总是有许多像村姑陈大学同窗这般的人,高学历,却真的没有读太多课本之外的闲书。 揣着名校的文凭,老是干着一知半解的事。 不知者无罪,朱夫子泉下有知,也只能不怪罪她了。 村姑陈认识一个茶掌柜,生得极美。 从内地乡村来到福州,嫁了个厅官的儿子,做了只比自己小几岁的大男孩的继母。 村姑陈偶尔去她店里坐坐。 初始,觉得能学到许多茶知识,便常去。 久了,发现她讲的内容都十分雷同,甚至能归结出一些理论来。 理论一:好茶会发汗 比如,要讲一泡茶内容丰富、内质好,她通常会说,哎,看看,这茶是正岩的,多好啊,我喝一泡就出汗了。说着开始脱外套。 理论二:好茶能泡两壶水 再比如,她想说一泡茶很棒,各项指标都很综合,尤其耐泡,就会举起手里的壶,边加水边说,看,一壶水都喝光了,还是很有味道,这茶泡两壶水没问题。 做为初学者,村姑陈每每被这位美女掌柜的理论所俘获,老老实实地喝着她的茶。 后来就发现不对劲了,如果泡茶的水温高一点,喝茶的地方温度高一点,或者是夏天,喝下去都很容易出汗,尤其是盛夏天,有时候连续几天熬夜没睡好觉,随便喝个汤都会马上变成汗从头上冒出来,喝热茶出汗,自然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喝茶出汗,跟身体状况有关,跟茶好茶坏,真的没有太大关联。 确实有一些好茶,内质很好,内容丰富,茶汤厚重,喝了容易饿倒是真的,出汗嘛,因人而异。 好茶发汗,这个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呢? 可能某一天,这位美女掌柜偶然喝到一泡好岩茶,正好那天体质特殊,喝了出汗,于是她便聪明地归结为——好茶都是发汗的,并把这种个人偶然的体验,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并大力四处传播。 以讹传讹,这世上的明星绯闻,大多是如此形成的吧。 有一次深夜,要关手机睡觉了。 广东的一个茶友发来图片,说他买到了一斤有机茶。 哇,有机茶耶,马上起来看。 可能是晚上拍的,光线不好,看起来黄绿黄绿的一片,芽头也不多,外形很像白露前十来天的茶。 问他,您在哪买的这个有机茶啊? 茶友得意地说,在**家买的。 一个没听过的白茶品牌,上网一查,在平地茶区。没听说过这个茶区有有机茶园,目前巳知的有机茶园,十个手指头是能数出数来的。 既然是有机茶,那口说无凭,要有证才算啊。 请茶友去问卖家要有机证。 半天,卖家发来一张“证书”,上面赫然写着:****村检验无农残,还盖着一个硕大的公盖。 村姑陈瞬间就服了。 再次问茶友,您怎么会想到去买这种有机茶啊? 茶友很坦白,“便宜啊,才几百块钱,不是都说有机茶好吗,那我想买点尝尝。” 末了还充满期待地说:“你帮我看看怎么样啊?” 我看不怎么样。 虽然这位茶友只交了几百块钱的学费,但毕竟是人家真金白银的毛爷爷,不能伤害人家。村姑陈只能委婉地告诉这位茶友,有机证吧,中国只有几家有资质的机构才能检验并出具,这些机构中,并不包括这个“****村委会”。 茶友听了,半天没哼声,很久之后,发过来两个字:谢谢。 后来这位茶友再也没露过面,不知道是不是村姑陈直言不讳伤害了人家。 一直很想跟他说,您初学,就从最简单的当季白茶开始学喝,别去想着一步到位喝有机茶,这样大跨步,是很容易摔跤的。 可能这世上大多数上当受骗的茶友,都是因为有一颗不甘于喝普通茶的心吧。 其实,想了解白茶的知识,并不难,网上一查一大堆。 村姑陈翻来覆去,也写了不少,随便看几篇,就能避免上当。 不懂茶,真的没关系,喝一喝,看一看,慢慢就懂了。 怕的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 那真的要交高昂的学费了。(来源:今日头条 小陈茶事)

跟古人相比,我们烧水泡茶,简直弱爆了!古人泡茶用山泉水吗?


导读:相比古人我们加热水的方法才弱爆了好么?现如今人们有电磁炉电陶炉电热水壶乃至热得快等……按个开关等一两分钟就可以得到沸腾的水了,快则快矣,也很方便,但少了很多情趣,情趣懂么?

古人没有电,没有煤气天然气,加热方式只限于薪柴煤炭,老百姓热水整个土灶烧点柴火就行,但喝茶,并且喝功夫茶,那讲究多了去了。

先说水,古人可没有自来水,也没法去超市买矿泉水,也没法打电话叫一桶纯净水,想喝水怎么办?最方便的就是打井了,当然如果有幸住在江河湖溪旁,甚至你家隔壁拐角有个泉眼,啧啧,祖坟冒青烟了。

茶圣陆羽大大在《茶经》里就说了:“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

这是很科学滴,山水经过岩层层层过滤,滤去了杂质溶解了部分矿物质,因为山水奔流激荡,也溶解了很多二氧化碳等气体,所以山水清冽鲜爽,比你家净水器净化的好多了。

江水呢也还勉强,但是要挑人烟稀少的江河。不然你在下游取水,人家上游洗衣服洗菜甚至倒尿盆,味道就怪怪的了。

井水相反,可能就要挑人多的地了。因为每天你打一桶我打一桶张三打一桶隔壁老王再打一桶,这样井水就能时时更新,不会滋生水藻寄生虫等奇怪东西了。

据说古时好多文人都是品水高手,也钟爱某些江河水。最有名的就是扬子江心水啦,被唐代刘伯刍评为第一。

古人评水的本事神乎其神,传言王安石能评出瞿塘峡中峡和下峡水的区别,也不知是真是假。宋徽宗他老人家不爱江水,”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污,虽轻甘无取。”

古代好多茶人在遍访名山大川寻找香茗的同时也留意辨别各地水质,由此留下了许多水质排行榜,像陆羽,刘伯刍等。

有趣的是,虽然天下第一经常变,什么庐山谷帘水,扬子江南零水,北京玉泉,济南趵突泉……但天下第二的宝座往往被无锡惠山泉所占,人送外号“千年老二”。可惜的是,排行榜上大多数的江水泉水都已名存实亡,不是变质就是枯竭,要不就沦为景区里给游客投钱许愿的可怜水池了。

除去山水泉水江水井水这些地上的水,有追求的古人还喜用天落水(雨水、雪水等),天落水使用时多用旧年陈水,以其放后味更甘甜。清袁枚《随园食单》载:“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疏,陈则味甘。”

雨水为古人赞美,所谓“阴阳之和、天地之施,水从云下,辅时生养者”也。

现代研究认为雨水其中含有大量的负离子,有“空气中的维生素”之美称。饮用雨水应取“和风顺雨,明云甘雨。皆灵雨也”。

雨水四季皆可用,但因季节不同而有高下之别,明屠隆《考槃余事·择水》:“天泉,秋水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甘则茶味稍夺,冽则茶味独全。故秋水较差胜之。春冬二水,春胜于冬,皆以和风甘雨,得天地之正施者为妙。惟夏月暴雨不宜,或因风雷所致。”总结就是秋雨第一,春雨第二,冬雨第三,夏季暴雨最次。

关于雪水,《红楼梦》里对此有段精彩描述: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妙玉也是真风雅,要喝就喝梅花上的雪,连隔年存的雨水都入不了她的眼,不知道看到你用家里的自来水泡茶她会翻个多大的白眼呢。

天寒地冻,家里又没存雨雪怎么办?敲冰煮水,“丹灶鹤归休炷火,茶瓯客访旋敲冰。”“认香寻梅亦不恶,敲冰煮茗宁皆非。”传说以前住在北极圈附近的爱斯基摩人出门在外与人交谈时,话一说出口就会冻成冰,对方就把那块冰小心翼翼带回家用炉火烤化掉,聆听里面的声音。想来古人敲冰也是敲下一块冻结的春光,炉火一煮,便是那满室鸟语花香。

所以古人十分重视泡茶用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如果有幸得到一款好茶,没有相得益彰的好水来配,这茶宁可不喝。所以王安石会托苏东坡在瞿塘峡乘船时帮他舀一桶中峡水,所以苏东坡品尝到惠山泉泡的茶后欣喜异常,写下:“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所以当寒冬腊月友人前来时,他们会扫下梅花上的雪,会敲下溪流结的冰,烧水共品茗。

好了,关于泡茶用水的论述到此为止,欲闻煮水用炭的讲究,且听小叶子下回分解。

你真的会泡茶吗?泡不同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我们买茶时在茶店喝的茶,和自己雅兴地开泡相比,常常会发现完全不是当初的味道,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是忽略了一些泡茶中的小细节。

1、绿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常见的名优茶有西湖龙井、碧螺春等。绿茶一般比较细嫩,不适合用刚煮沸的水泡,以80℃到85℃为宜,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佳,最好现泡现饮。

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氧化,茶汤不但会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冲泡绿茶可以用盖碗,泡后不加盖,否则茶汤会闷黄,一般2至3泡即可。若用玻璃杯,冲泡时先用1/4沸水把茶叶润一润,过20秒或半分钟再冲入凉白开饮用。

2、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最常见的就是小种红茶、工夫红条茶、野生红茶和袋泡红碎茶,红茶可以不洗茶。

小种红茶因为有使用松烟熏制,高水温浸泡能够促进香味的激发,现在市场流行的野生红茶因为内含物质丰厚,高温能使得更多有益成分溶出,泡这两类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且极为耐泡,茶水比与绿茶相近。工夫红条茶就不同了,得根据茶叶的嫩度来决定,极为细嫩的,用85到90℃即可,成熟度高的,温度可以适量高些,可冲泡3至4次。红碎茶则需要高温快速出汤,1至2次即可。

3、乌龙茶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泡乌龙茶最好用紫砂壶或盖碗杯,并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每泡后加盖,利于聚香。

泡乌龙茶时边上要有个煮水壶,水开了马上冲泡,第一泡洗茶倒掉,品质好的乌龙茶可冲泡7至8次,快速出汤为宜,否则易苦涩。

4、黑茶

黑茶一般为紧压茶,所以一定用沸水,也一定要洗茶,也可以叫做醒茶,第一泡茶汤一般无什么滋味,醒茶时间一般依据茶砖的紧度,以伏砖茶为例,洗茶一般需要40秒。

黑茶是后发酵茶,在储存中仍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然的陈化,在一定时间内,还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当然,长期的存放可能也会吸收一些其它的味道,每泡后要开盖。

老黑茶一般用紫砂壶来泡,更具风味,投放量一般是绿茶的2倍,10泡以上都没有问题。

5、白茶

白茶等级差异大,有纯芽头的白毫银针,有,有一芽三四叶的寿眉,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所用的品种一般为中叶种,冲泡时水温一般掌握在95℃为宜,滋味醇爽。若是老白茶,就得用沸水了。

冲泡白茶一般可以选用透明玻璃杯或透明玻璃盖碗,通过玻璃杯可以尽情地欣赏白茶在水中的千姿百态。

6、黄茶

黄茶因为一道独特的闷黄工艺,使得黄茶相比绿茶而言,苦涩度更低。由于黄茶的采摘嫩度很高,一般建议水温为85℃,茶水比例约为1:50,也可根据个人口感进行适度调整。

黄茶的造型很漂亮,利用玻璃杯,更能观赏茶叶在水中跳动的美感。

不懂茶可以慢慢学


喝茶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懂不懂茶不重要,每天喝茶才重要!

茶,不是功课,不是束缚,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资格喝茶。喝茶是享受,本着享受和放松的心态去喝茶,暂时不必想着去弄懂它,反而会越喝越懂。要是一开始就认定自己不懂,对茶有隔阂感,岂不是越来越不懂?

我国茶叶分类

在我国,茶叶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这种分类方法是安徽农业大学已故陈椽教授提出的,得到茶界的广泛认同,各大茶类的制作方法是茶叶生产者在生产实际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并不是同时形成的。

除了上述六大茶类,在我国传统的茶叶制作中,还有以花茶为代表的再加工茶。花茶是以绿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

好茶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同茶类的品种,制作工艺不同,感官风味各具特色。而具体的茶品,受茶树品种、种植环境、采摘嫩度、加工工艺、贮藏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风味变化更多。所以在追求好茶的同时,更要相信自己的感官判断,选择自己喜欢的香气和滋味的茶叶。

经常喝茶有什么好处?

1、提高肌肉耐力。

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一种名为“儿茶素”的抗氧化剂,可以增加身体燃烧脂肪的能力,改善肌肉耐力,有助于对抗疲劳,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常喝绿茶,效果最为显著。

2、抵抗紫外线。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茶水洗脸能清除面部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的作用,还有助于减少日光中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是天然的“防晒霜”。

3、保持身材。

唐代《本草拾遗》中关于茶的论述就曾提到“久食令人瘦”,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增强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国外研究也表明,定期饮茶可以缩减腰围,降低身体质量指数(BMI),从而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4、抵御辐射。

国外研究表明,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可以吸收一些放射性物质,保护细胞不受辐射伤害,对于修复受损细胞也有帮助。临床研究显示,茶叶提取物可治疗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治疗辐射导致的血细胞、白血球减少,效果很好。

5、改善记忆力。

茶多酚有助于大脑进行局部调节,改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国外研究证实,喝茶可以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认知障碍症。此外,咖啡碱能促使中枢神经兴奋,有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6、提高骨密度。

虽然茶叶中含有咖啡因成分,会促进钙随排尿流失,但含量极低。即便是咖啡因含量颇高的红茶,每杯也只有30~45毫克。其实,茶叶中含量更多的是有助于减少钙流失的物质,包括氟元素、植物雌激素类物质和钾元素。台湾研究发现,常喝茶的人骨密度较高,髋关节骨折机率更低。

喝茶让你与众不同

更年轻

茶叶里面包含了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的抗氧化性就能延缓衰老,使皮肤看起来会更有光泽。长期饮茶和不饮茶的同龄人站在一起,饮茶的人看起来就会更显年轻,这也是很多人都爱饮茶的原因。

预防疾病

有些爱喝茶的人长久以来都没有生过病,身体看起来倍健朗,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多酚和儿茶素等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降血压,降胆固醇,甚至预防癌症,对不少老年人来说,饮茶是很有必要的。

性格沉着冷静

不少人因为有饮茶的习惯,导致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沉着,遇到事情不会毛毛躁躁,表现出来的是不慌。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逐渐养成的,他们具备平时不喝茶人身上所没有的气质。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品茶习惯,很多女性都会觉得他们十分有魅力。

不会喝茶?那就先学喝茶

唐未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当时的闽王名叫王审知。他为了收容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他曾创下剃度两万人的壮举,并先后拜请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武夷扣冰诸大禅师出任国师,为其开示佛法,指点迷津。

公元928年的一天,闽王在福州西湖拜见扣冰古佛,叩请治国方略。无论闽王怎样好语讨巧,扣冰古佛一直保持沉默,只顾喝茶。尽管闽王不爱喝茶,扣冰古佛仍然不时往闽王的杯子里加茶。眼看着闽王的杯子茶水溢出,扣冰古佛仍然不时往闽王的杯子里加茶。闽王看见茶水流满桌面,一脸讶异,便问:“师父,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加茶呢?扣冰古佛依然沉默,继续为他倒茶。

闽王似有所悟,便把杯子里的茶一口喝干。扣冰古佛还是把闽王的茶杯满面上,问:“你会喝茶吗?”闽王回答说:“不会。”扣冰古佛说:“那就先学喝茶吧。”闽王纳闷地回答:“喝茶还要学吗?”扣冰古佛说:“你的心就像这个杯子一样,已经都装得满满当当的了,不把茶喝掉,不把杯子倒空,如何装得下别的东西呢?

如是,闽王终于明白此中禅意,恍然大悟,从此开始研习茶道,并从喝茶中悟得治国之道。

一壶茶,茶壶有量,茶味无量,真真值得我们品的是茶味。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盏茶去。

不懂茶渣,不算知茶


很多朋友喝茶都会看干茶、闻香气、观汤色、品滋味,但很多时候却忽略了叶底这个东东。也有一些茶友,偏偏钟爱叶底,常常喝完茶后一个人在哪儿默默地玩茶渣。有人说:“你可千万别小瞧了那个玩叶子的人,也许他才是功力深厚的茶叶大神。”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茶渣真的那么神奇吗?通过叶底,我们能看到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叶底,即茶叶冲泡后剩下的茶渣。一般来说,茶叶在冲泡之后吸水膨胀,使叶片还原为原有的形状。一款茶从采摘到加工存储的合理与否,都可以在叶底中暴露无遗。很多朋友认为叶底可以很好的反映一款茶的好坏,所以,往往对叶底钟爱不已。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查看叶底呢?

嫩度

我们说叶底的嫩度,其实就是看一款茶中芽头及嫩叶的含量和总体叶质的老嫩。

很多茶叶在没有完全泡开的时候,由于制作工艺的关系,是不太容易分辨其芽头和嫩叶的含量的,反而是通过叶底能很好的辨别。一般来说,方法是将泡完后的叶底挑选几片将其平摊开来,我们就能看出它的采摘级别是单芽、一芽一叶初展还是一芽二三叶之类了。

辨别叶片整体的老嫰程度,除了眼睛看之外,我们还要用手来揿压。分辨的总体原则是:

1、手指揿压叶底柔软有韧性的嫩度好;质硬,放手后松起的表示叶质老。

2、叶脉不隆起平滑如绸缎的为嫩;叶脉隆起触手的为老。

3、叶子边缘锯齿平和的为嫩;叶子边缘锯齿状明显的为老。

4、叶肉厚软的为最佳,代表嫩度好、内含物质丰富,多为高山优质茶原料;柔软但薄的一般,多为台地茶原料;又硬又薄的最差。

匀度

所谓匀度,就是看一款茶的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是不是比较统一。

这和一款茶的采摘加工管理有关。有的茶农采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抓,那么从叶底上反映出来的就是大大小小很不匀整。在加工时,有的茶厂把不同山头、不同批次采摘的茶不加辨别地混在一起加工,也会出现匀度很差的情况。匀度差,代表采茶做茶不严谨、不规范、不认真。

色泽

叶底的色泽能非常直观地反应一款茶的原料和加工优劣。观察叶底色泽最好能有几款茶放在一起对比来看,否则容易受到光线、环境和主观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叶底色泽分辨的总体原则是:

1、颜色要正常。

所谓正常,就是指叶底的颜色要具备茶类应有的颜色要求。比如说看绿茶,那就以嫩绿、黄绿、翠绿为佳,深绿色较差,青蓝色为最差(说明原料使用了紫芽茶),如果有爆点(雨天茶)、焦叶、红叶、红梗子、叶片糜烂那就更不好了。

2、色泽要亮。

亮,并不是说叶子自己会发光,而是一种鲜活、润泽、饱满、富有生命力的表现。那么怎样的叶底算亮呢?这就是考验品茶段位的时候了,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文字的表现力实在是匮乏的,你只有亲眼见过这种充满活力的明亮,才会明白。如果一定要类比,那就像早春雨后刚刚萌发的树芽,那种富有生命力的明亮,是夏天、秋天的树叶所无法具备的。

当然,除了叶底的嫩度、匀度、色泽三点之外,叶底的舒展程度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大多数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都会经历揉捻或包揉的等做形的工序,工艺过关的茶,在经过开水高温冲泡之后,叶片会自然舒展开来,恢复到原有的形状。一些揉捻较重的茶比如乌龙茶等,完全舒展后仍然会稍有卷曲,这些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冲泡之后叶底完全摊开如纸、或者紧缩泡不开,一般都是工艺存在缺陷的表现。

不懂这些,别说你懂茶


我国茶叶不但分类繁琐,不同种类地域分布不同,代表茶也不同,而且每种茶的冲泡、品饮方式更有不同的讲究。

大致上来说就一共有6大类,用一张简单的图就可以表达这些既有关联又多维度的信息。

通过对茶叶产地及种类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在平时的选茶及对茶文化了解上有一个可参考的价值点。

然而,如果不利于健康,甚至有害健康的喝茶方式方法,就需要忌讳,喝茶有忌讳,简称忌茶。

“书画当观韵,健康要喝茶。”

生活中的茶忌往往是茶人在实践中总结的有益经验之谈。

常见茶都有哪些禁忌,你知道吗?

铁观音的六个禁忌

不宜饭前饭后大量饮茶,正确的做法是:

1、餐后一小时再喝茶,且不宜过浓;

2、体弱营养不良、贫血患者、尿结石患者忌饮茶;

3、忌睡前饮茶;

4.忌饮用变质茶、头道茶、隔夜茶。

普洱茶的禁忌

1、不宜空腹喝浓普洱茶,宜因人择时而饮;

2、普洱茶随泡随饮,不宜茶水浸泡过久再饮,忌饮隔夜普洱茶;

3、刚做好的普洱茶不宜多喝;

4、保持茶具清洁很重要,饮普洱茶莫忘勤洗杯;

5、普洱茶宜兼饮,不宜偏饮;宜长饮,不宜间断;宜温饮,不宜烫饮、冷饮;宜淡饮,不宜浓饮。

6、忌饭前后大量饮普洱茶;

7、睡前饮普洱茶要适量;

8、忌饮劣质茶或变质茶;忌饮冲泡次数过多的普洱茶。

绿茶禁忌

1、禁忌喝头遍茶:因为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

2、忌空腹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致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发头晕、心慌、四肢举动无力等症状;

3、少喝新茶:因为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4、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过量会引起肠胃不适。神经衰弱者和失眠症者临睡前不宜饮茶,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茶对乳汁有收敛作用;

5、忌用绿茶服药,忌喝隔夜茶。绿茶中的鞣酸会与很多药物结合产生沉淀,阻碍吸收,影响药效。

菊花茶的禁忌

1、脾胃虚寒者最好少喝。用菊花泡茶,不宜长期连续饮用,一般3-5天即可。而体质偏寒的人不妨放点枸杞;

2、阳虚体质的人不能常喝菊花茶,如果一味地喝具有清热泻火功效的菊花茶,容易损伤正气,越喝越虚,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多喝性凉的菊花茶还容易引起胃部不适,导致反酸。

可见,用菊花茶来降火清热也是有选择的,不能千人一方。

茶店走向社区。我们不要茶道,我们就想喝杯茶水。


我们所说的社区不单是居民区,也包括各类商业区。无论是哪一种社区,总归是对现有茶城销售主题店的补充,说成是对立面也不过分。各有各的说辞和理解,个人来讲,比较看好社区茶店。

现有主流茶叶分销仍然在茶城,但是商户日子并不好过。茶叶的终端销售导向仍然是礼品茶、关系茶、圈子茶,接近大众的产品实际并不接地气,所以消费人群对茶店的认知和对茶优劣的认知,停留在价格的肤浅识别上,这不是好事。

如果想要布局出优秀的企业和品牌,大众基础的培育将变得重要。互联网仍然会对传统店面持续打击,还远没触底;茶叶作为慢消费产品,外卖的形式不可能介入营销,电商的通道就变得相对狭窄,虽然理论和产品诉求一窝蜂的混杂难辨,但却也反过来聚焦打击了实体店面,实体店基本优势全无。

永远要记得,市场不是无缘无故培育出来,而是被挖掘出来的;茶叶市场是靠基础消费喝出来的市场,营销要基于大众消费。

社区店将成为一个出路,说是通道也好;它除了贴身的引导人们的健康饮茶观念以外,消费频次也将增加,传统礼品茶虽然会丧失一部分市场,随手礼有可能会补充进去。如果是居民社区店,受众虽然可能减小,但粘性会增加。日常消费变得可能,这个绝对区别于传统茶城店。

也因此茶叶形态和产品结构会简单的发生变化,变得适合日常消费,也要满足社区覆盖范围内消费者不同口感的需求,单品种茶店将变得不可能,或者风险大,如果固执地愿意为理想和情怀而阵亡,那是另外一说,那样的话远不如去茶城混江湖。

基本概括来说,茶叶通过社区店营销,会加速茶叶成为日常消费品,这会需要点时间,但是也不一定,有可能逾期要好,这算是我个人的判断有可能有失误。

茶叶消费常用的茶道型引导我不认为是恰当的,这让日常品饮变得困难,消费者心理上会有障碍,喝茶很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茶商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无论是居民区还是商业区的茶店,通过茶品结构调整和品饮方式的体验就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是商业区茶店就更简单,直接嫁接纯粹的茶叶速饮外卖,日常流水将变得丰厚,这是另外一说。

所以简单讲,社区茶店显得贴身而亲民,无论价格还是售卖方式,引导力都很具体。特别适合品牌运作。毕竟喝杯茶水的事情,哪需要茶道那么复杂的东西;这会改变很多茶商,也会改变很大的消费市场,是个机会。

当我们喝茶的时候,我们喝的是什么?


华人饮茶,至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便是我们早期对茶的称呼,在英文中,茶Tea的发音,也和“荼”更接近。猜测或许是早期的源流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至少得到大部分承认的是,中国人确实是最早开始喝茶的族群。

陆羽著《茶经》,集大成地将茶文化集成一本整合的著述,在历史上留下了茶圣的美名。也是自盛唐起,茶叶作为贡品,开始在宫廷崭露一席之地。茶叶开始了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走向“琴棋书画诗酒茶”的发展演变。

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尤为地需求茶叶,这一需求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可能还会一直延续下去,茶解油腻,于北方民族游牧生活方式的饮食来说至关重要。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因此茶叶几千年来,也常常关乎于北境的动乱与和平,至少是存在相当影响的。

古代文人重饮酒,酒文化在更早的几千年里,对历史文化的进程产生着更为重要的影响,于是有“酒中仙”“斗酒诗百篇”的佳话。而茶却还只是平头百姓粗茶淡饭的艰苦生活,或者隐逸之士的情愫寄托。毕竟酒是粮食酿的,在古代很长时间里,珍贵的粮食,是不能被随意酿成琼浆的,如果非要有酒精的觊觎,大约也只有醪糟了。这样的珍贵,让更多的平头草民将水的味道,寄托于更易得的某些树叶之上。

今人尚饮茶者,俨然已是雅士。塑料瓶的快销饮料,更容易为普罗大众所接受,糖分充足的甜水,更容易让人产生一时的满足感,饭饱之余,冰镇的口感,更爽口解暑,也更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于是可口可乐代替茶、可可和咖啡成为世界第一大饮品。若非十分空闲,并不是许多人都能在焙烧沏泡的仪式感里去寻求安逸和享受。

然而茶文化并没有消亡,反而更以独特的方式生长,仿佛刻入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在每一代人长成到一定年纪后,总会对这种略带苦味的树叶,树立起别样的情感。或消一消食,或解一解酒,又或是配以枸杞、菊花、决明子等中草药材,总让人感到滋润或者颐养,让人感到十分安心。

如同当我们真正开始喝茶的时候,茶对我们,渐渐开始有了别的意味。

从人类发现第一片可以食用的树叶,到以千万种方式将其制成千姿百态的饮品,从平常生活的必须逐渐淡去,到多方多面的精神寄托中归来。从“粗茶淡饭”,到“赌书泼茶”,由大俗到大雅,由“器”到“道”,这种意味变得更加广博,也更加面向精神世界的需求,所以当我们喝茶的时候,在某种形而上的意义上,喝到的也是一种心理满足。

我们喝到的,既是温和甘怡的片刻欢愉,也是雅赏清心的玩味意趣,一直到被越来越多人认同的,这种自然所赋予人的对身体的滋养。

而后,当我们将茶叶中的物质用现代的科技逐项地筛分出来,才发现原来这种怡神养心的物什,在客观上,产生了这么多有利于人体的因素。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茶碱......我们开始知道,当我们喝茶的时候,在某种化学意义上,喝到是这些物质。这些化学名词被冠以茶来命名,体现出它们在茶当中的独特性质,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认同。于是我们越来越对茶产生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认同感。

于是越来越多的茶由此产生,一时间,茶被赋予了更多种打开方式。

我在学习摄影的时候,与老师探讨关于PS修图的的话题,老师的观点让我豁然。尽管自然之美是人间至美,但当我们通过镜头去记录它的时候,难免受到光线、角度或者设备本身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我们记录的初衷,于是我们引入ps技术去修正或美化这种偏差,使得我们的记录更接近于升至优于记录的本身。这便是PS存在的意义。

从而联想到茶叶,当我们为了获取茶叶的鲜爽或醇香时,通过杀青、烘焙、发酵等方式来取得不同滋味的变化,这些过程中或突出了什么,也损失了什么。

此后,我们通过更高一级的深加工,就是去还原、修正这些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从而使得茶叶中的内涵元素更符合自然所赋予人的价值。

与之有别的是,我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很容易直接提取某种单质,而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多而且多,其组合和配比是自然无比精妙的杰作,也是人类数千年不断培育选择的结果,这种精妙的配比和组合,并非单一的单质可以比拟。

例如L-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是茶叶中茶多酚最重要的一种物质,据研究发现有诸如抗氧化、降血脂,甚至抗癌的作用。在国外的一些研究中,采用制药的方法,用乙醇做溶剂,可以从茶叶的茶多酚中把单体L-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萃取出来,并制成药片或冲剂。但是这里有一个缺陷,单体L-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在没有其它活性酚类物质的协同下,自身很难完成诸如抗氧化、降血脂,甚至抗癌的作用。

而我们通过一种叫做代谢控制发酵的深加工方法,在获得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衍生物时,又使L-EGCG与其它儿茶素不被完全分解,保留正常值,又使多种儿茶素的含量依次排例为EGCG>ECG>EGC>EC的黄金比例。蒙顿茶叶实验室依据这个原理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经过上述方法成功制成普洱茶L-EGCG含量达标产品。

高含量L-EGCG的深加工茶制品相比单体L-EGCG,没有脱离茶的属性,普洱茶精华物质均为很好保留。这使普洱茶的初级代谢物[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茶多酚、儿茶素,也包括L-EGCG、咖啡碱)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衍生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也称二次代谢物)形成有机的整体,犹如一个庞大的集团军,使主功部队L-EGCG力量更强。也就是说,只通过喝茶,或者服用L-EGCG的片剂、冲剂来获取L-EGCG是比较困难的,或者说是不够的,而通过独特的代谢控制法,成功保留茶中的L-EGCG,能使人在饮茶过程中能够汲取到L-EGCG的营养。

在普洱茶的深加工中,更大程度地保留L-EGCG的含量,同时不失其本身作为茶的特性,以独特的工艺和先进的技术,还原自然所赋予人的更好的物质组合和配选,以茶的形式,滋养于身心。

一泓泉水轻沸,一股温润入喉。

当我们喝茶的时候,喝的就是茶。它既是,更不止是一种被认为是有益身心的饮品,也是一种文化心理的承载、精神向往的寄托。是各式各样的,包罗万象的茶。

然而那些天人合一的,与自然交汇的内含物质,以茶的形式,被人们发现,而后制成享用并习以为常的饮品,同时又作为某些意识形态的载体被形而上地升华。这是人与自然的交汇、自然与自然的贯通。是所谓自然的道带给我们的惊喜。

所以,当我们喝茶的时候,喝得也不仅仅只是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