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号级茶到七子饼 普洱茶原料与制程的演变

发布时间 : 2020-09-23
七子饼普洱茶 普洱茶七子饼 普洱茶七子饼的由来

七子饼普洱茶。

(一)原料

通过对于号级茶、印级茶和七子饼时期茶品的了解比对,号级茶使用原料应为栽培型古树茶,茶区以古六大茶山为主。印级茶原料以接近百年的荒地茶(野放茶)夹杂栽培型古树茶,产区以勐海南糯山为主。1970年代开始的七子饼时代,则以群体种生苗为原料,这样的原料最后一批使用的就是八十年代后期生产,俗称“雪印”的7532,以及第一、二批8582。云南省于1985年开始大量种植无性繁殖良种茶,第一批量产茶品就是在1989年至1990年后生产的7542、7532、8582、8853等。2004年开始普洱茶市场在大陆飞速发展,云南大叶茶茶菁价格上涨,开始出现供不应求,越南菁、缅甸菁、四川菁、广东菁、湖南菁掺杂其中,市场却无辨识能力。茶菁的使用变化,体现了时代背景与利益纠葛。

(二)制程

普洱茶毛茶大多由农民自家制作交予茶庄、茶厂,这种生态一直至今都是如此,拥有自有茶园和初制所,满足鲜叶与毛料需求的大型厂家毕竟不多。而每个农户加工过程与品质并不稳定,这也是普洱茶品质难以稳定的原因之一。

号级茶

号级茶时代的普洱茶制程,如手采、萎凋、铁锅杀青、土灶蒸压、石模压制等制程并无太多争议与变化。需要思考的,彼时烘房与烘干设备并不普及,紧压茶品如何进行干燥?一般而言,号级茶时期紧压茶成品干燥有三种形式:

1、自然阴干,在十一月至隔年五月之间,湿度相对较低,茶品可在5~6天内自然阴干,而后进行包装。

2、直接日晒干燥。

3、微干后包装日晒。有些茶庄在紧压后阴干1~2天,而后竹壳筒身包装后直接日晒。

成品的干燥方式对于茶质有直接影响。以目前了解,若非阴干而是以直接日晒的方式,三五年后会导致茶质薄弱。而在当时茶叶的品饮方式以鲜饮为主,并无刻意追求陈化转化的意图,故而有多种干燥方式并存的现象。

印级茶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成立,制作工艺有所规范与记载,制程上大多与老茶号差异不大,然而在原料使用与品管上有别于老茶号的参差不齐,从整件的红印、蓝印、蓝铁可以观察其使用茶菁级数、饼模等品管较为严格。而根据进出口公司志曾提到,茶品干燥适宜长时间阴干方式进行,从这点大约可以了解此时国营厂已经了解成品干燥应避免日晒紫外线所引起的茶品劣变。

七子饼勐海与下关茶厂自1973年开始就拥有现代烘房的雏形,已知在雨季紧压茶品的干燥,只要控制温度与通风性,亦能达到干燥效果而不使茶品劣变,这点从进出口公司志与厂志可以发现茶品含水量问题与干燥度相关。然而自1999年开始,因为紧压车间与干燥烘房一直没有增加,在市场需求扩大之时,烘房温度开始不断升高,从35℃开始不断上升至六七十摄氏度。高温烘干同样带来了对于茶叶内质的损害。

早年普洱茶因为需求量不大,采摘时间大多以旱季春茶与秋茶为主,后来因为普洱茶市场的兴起,市场需求增量过快,导致了鲜叶采摘过度以及现代化茶园管理对于茶树的伤害。以外省茶菁充数、毛茶、紧压茶的高温干燥、高温杀青、过度重揉捻,都是造成普洱茶品质问题的因素。

cy316.cOm扩展阅读

什么是普洱茶里的号级茶、印级茶和七子饼茶?


由于以前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普洱茶越陈越香的道理,在“贵新贱陈”的原则指导下,大量的陈茶会通过各种渠道处理掉,所以现存的普洱茶最晚不过光绪年间,距今一百多年,至多不会超过两百年。

所以我们从市面上还能看得到的普洱茶来说说它的历史。

目前市面上还能见得到的普洱老茶,按照年代,大体可以分为“号级茶”、“印级茶”以及“七子饼茶”三个重要时代。

号级茶

号级茶又称古董茶,一般指的是清末到解放初期,也就是50年代中后期之前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当时的私人茶庄均以号来命名,所以生产出来的普洱茶统称号级茶。以圆茶为主,石磨压制,一饼350克,七饼一桶,外用笋叶包装,包装顶面有制茶商号标志。茶饼不像现在用棉纸包装,裸饼,没有内票,有内飞,上面记录着宣传文字和商号负责人姓名。

主要茶品有:百年同庆号(龙马、双狮)、贡品同庆号、福元昌号(紫票、红票、蓝票)、宋骋号(红票、蓝票)、贡品同兴号(厚纸、薄纸)、宋骋敬昌号、敬昌号、江城号、同昌号黄文兴、同昌黄记(红票、蓝票)、杨骋号、普庆号、车顺号、鼎兴号(红票、蓝票)、易武兴顺祥号、易武永茂昌、福禄贡、思普贡茗、群记圆茶、猛景号、新兴号、云南河内号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易武正是号级茶的发源地。现今市面上遗留下来的号级茶,大多都是易武茶。

雍正年间,清政府设立普洱府专门控制茶叶生产,因此产生了云南贡茶,普洱茶也由此走向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当时在云南的各大产茶区中,以六大茶山名震天下,其中又以易武名列六大茶山之首。从道光至民国初期的90多年,是易武茶业最兴旺的时期,茶庄、茶号遍布。当时在易武开办的茶庄商号成为今天号级茶的主阵容。同兴号、宋聘号、同昌号、同庆号、福元昌、车顺号等等,各个易武号级古董茶奠定了普洱茶老茶的历史地位,也同时堆叠出易武茶山百年的荣辱兴衰。

印级茶

从1939年中茶公司成立后,生产首批红印圆茶为开始,至1972年,在这期间生产的茶品为印级茶。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期,私人作坊散去,普洱茶生产进入公私合营或国营时期。国营茶厂出品的普洱茶饼,外包纸印有中茶牌圆茶和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中文字样,以其中间茶字的颜色分别命名品种。分别有红印、绿印、蓝印、黄印四种。

主要茶品有红印圆茶、绿印圆茶、无纸红印、无纸蓝印(绿印)、大字绿印圆茶、小字绿印圆茶、黄印圆茶、圆茶铁饼等。

中茶红印

印级茶的制茶师傅都是从之前的号级茶庄募集而来,选料开始以勐海茶区为主,所以印级茶大多数茶品都是勐海茶厂制造的。

七子饼茶

从文革时期圆茶改名为七子饼,在1972年之后,国营茶厂生产的普洱茶饼,外包纸印有“云南七子饼茶”并附印拼音字母,中间“茶”字以绿色为主,个别印红、黄色“茶”。七子饼时期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海外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逐渐增大,进出口公司为了统一规范而逐渐形成的体系。为出口需要,也为使各厂家生产的茶品有统一的识别标志,1976年,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对普洱茶进行了编号,规范唛号的使用。而且“七子饼茶”沿用到现在还在使用,所以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主要茶品有黄印七子饼、大蓝印七子饼、水蓝印七子饼,勐海茶厂出的7542、7572、8582、7592,还有下关茶厂8653、8633等。

关于普洱老茶你不得不知的: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


“号级茶”又叫“古董茶”,其时间年限为晚清至解放初期(50年代中后期),这种普洱茶是由私人商号出产的。在当时均用“号”来命名茶庄,所以出产的茶几乎都称之为“号级茶”。号级茶以圆茶为主,使用石磨压制,通常350克为一饼,一桶有七饼,茶的包装是竹罄,在竹罄顶面标注着制茶商号。那时的茶饼和现在的茶饼不一样,那时的茶饼为“裸饼”没有任何包装,有内飞但是没有内票。

号级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同庆号、宋聘号、车顺号、福元昌号等,存留至今的号级茶,几乎都是易武茶,因为号级茶的发源地就是易武。

普洱茶的辉煌时期是在清朝雍正年间,在当时为了管理普洱茶,清政府特意设立了“普洱府”,正因为如此“云南贡茶”得以产生。云南的产茶的茶区非常之多,但是最著名的是六大茶山,而六大茶山中排名榜首的为“易武”。

在“道光”至“民国初期”,易武茶的发展特别旺盛,茶号、茶庄可谓是遍布各地;而当时在易武开办的茶庄商号也非常之多,较为著名的有:同庆号、同兴号、车顺号、宋聘号等等。这些商号的兴起,也为号级茶奠定了一定的历史基础,同时也见证了易武茶山的兴盛与没落。

1950年到1965年之间,国家开始进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普洱茶开始进入国营时期,而私人作坊也从此消失。这个时期出产的普洱茶饼,都会在包装纸之上打印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或者中茶牌圆茶”。

印在当中的“茶”字有黄印、绿印、红印、蓝印等,这些不同的颜色用来命名不同的品种,所以在这个时期的普洱茶,我们都称之为“印级茶”。

50年代无纸红印

印级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红印铁饼、大红印、蓝印铁饼、无纸红印等。

这些都是以前在国营体系下的,因为那时管理比较严,而现在国营企业对普洱茶生产的控制已经变得越来越弱,民营茶厂也在逐渐增多,唛号也没有以前那样规范了。

普洱茶七子饼由来?普洱茶普洱七子饼产生


普洱茶七圆一筒原是清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所制定的一个标准--只有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才具有规范作用。一旦进入自由化市场。除了品牌价值--它所代表的质量和重量的意义也就模糊了。不同产地、厂家所产七子饼 也会相应的在茶的口味等方面有所差异。

其实七子的规制是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为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竟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北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竟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19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 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普洱茶七子饼来历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其实七子的规制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上个世纪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七圆一筒”原是清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所制定的一个标准,只有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才具有规范作用。一旦进入自由化市场,除了品牌价值,它所代表的质量和重量的意义也就模糊了。四禧茶、五福茶已经有了,难保今后不出现八禧、九宫之类的茶品,七子饼的大旗还能飘多久,令人担忧。

七子饼说法与普洱茶饼加工工艺


普洱茶不叫七子饼,而七子饼大概指普洱。七子饼顾名思义,七子:七个,饼:圆的。

第一次接触七子饼还是2007年是在给家母打童工做留守店员的时候。

在早期普洱加工工艺里,普洱茶的包装和种类不像现在五花八门,一般来说就是简单白纸简单图案,加上“云南七子饼”的字样,哪怕是现在那些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小规模茶厂,也会有这种做法。

考究七子饼是对历史的一种负责,也可作为茶余饭后的一件闲谈杂事。

如今主流的说法有以下两种:

1、自满清《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

2、建国后,七子饼的重量定为357克,与现在一样,以500g为一斤:一筒=7片×357克/片≈2.5公斤;一篮=12筒×2.499公斤/筒≈30公斤。

备注:1959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原来以国际公制为基础所制定的市制,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通用,可以保留”,但也规定“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成十两为一斤”。此时沿用了1市斤=500克的旧制,但将一斤十六两改为一斤十两,一两的重量亦改为50克。

细说普洱茶七子饼茶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其实七子的规制是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19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七圆一筒原是清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所制定的一个标准,只有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才具有规范作用。一旦进入自由化市场,除了品牌价值,它所代表的质量和重量的意义也就模糊了。四禧茶、五福茶已经有了,难保今后不出现八禧、九宫之类的茶品,七子饼的大旗还能飘多久,令人担忧。

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

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茶经茶马古道而名扬天下。普洱府早在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而得名,在官方文书中第一次使用“普洱”这个地名。普洱成为了当时生产、加工、集散茶叶的重要集镇。所产的蒸青、炒青、晒青团茶和散茶赢得了许多客商的亲眯。到万历年间,朝廷在普洱设官府管理茶叶贸易,封疆大吏们把普洱茶区的茶叶运到北京,献到宫里,普洱茶开始得名而风靡天下。谢肇制著《滇略》中就有“世蔗所用,皆普茶也”之说。

“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喻。

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七子饼茶形似圆月,是云南传统出口品种,畅销港、澳和东南亚一带。过去民族,儿女亲事,非送七子饼不可,相传至今,旅居东南亚一带的侨胞,现在也很盛行。

为何七子饼只装七张饼,而不装八张或六张呢?

说法一:“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谕。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说法二:为什么七子饼只装七张饼?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从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做啥用?用来上税。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说法三: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七”是吉祥数字,象征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七子饼茶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七子饼茶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海外华人中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普洱茶七子饼茶的由来


“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人们对云南七子饼茶地品评。据了解,云南七子饼茶最早出现于雍正年间,又称圆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茶厂生产的一种传统名茶,属于紧压茶。它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酷似满月的圆饼茶,然后将7块每块重为357克的饼茶包装为1筒,故得名“七子饼茶”。

与普通普洱茶一样,七子饼茶也有生熟之分。据国家高级茶艺师华凤介绍,生饼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通过直接蒸压精制而成。生饼的外形色泽通常为青褐色,带有茶叶本身的清香味,汤色多为淡黄色、黄色、琥珀黄色,滋味醇厚略苦,具有回甘、生津的特点。生茶富含茶多酚,性属清凉,有清肝明目、提神益思、清热解毒、止渴生津等功效。熟饼是经过发酵后压制而成,其选料拼配与生饼略有不同。人工发酵的熟饼外形颜色多呈现红褐色或黑色,而自然发酵的熟饼则呈现红褐色或板栗色,不仅有油亮感,还伴有一种特殊的陈香味。冲泡后茶汤为红褐色,滋味甘滑柔顺,绵甜爽口,和桂圆香相近,有明显回甘。熟饼经发酵后,在酶的作用下又产生了不少新的营养物质,它们对降脂、减肥、降血压、消炎、杀菌、防癌、抗动脉硬化、养胃护胃、健牙护齿、抗衰老等有一定功效。

成就云南七子饼茶特殊口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特殊的包装——竹箬。“竹箬是产于云南大竹子上的笋干外壳。”华凤表示,云南地区土地肥沃,竹子生长得非常粗壮,竹箬片大且韧性强,透气性也很好。“用竹箬包装茶叶具有在运输途中不易被损坏、防湿、过滤杂味等优点,对七子饼茶的后期发酵转化起到积极作用。”华凤说。

与散茶不同,七子饼茶十分紧实,所以直接用沸水冲泡难以将紧压的茶叶泡开。因此饮用前,须先将茶饼捣成小块或碎粒状,然后再放入茶罐进行醒茶,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华凤解释说,所谓醒茶,就是让茶充分氧化,令口感达到最佳状态。之所以要进行醒茶,是因为饼茶里面的茶叶较撒面(外侧)茶叶而言,不易接触到空气。因此,为了综合里外口感的滋味,醒茶是很有必要的。华凤强调,捣碎挤压茶需要借助茶针工具,将其从茶饼侧面插入,然后轻轻撬起,茶叶就会自然脱落。如果从正面或背面用力,茶叶不仅不易脱落,还会破坏大量营养成分。

与白酒一样,历经天长日久,普通的云南七子饼茶也会从平凡走向卓越。“每多放一年,它的品质及价值就会向上攀升一个档次。”华凤表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七子饼茶以3至5年的最为多见,7年以上的就很珍贵了,10年以上的算是上上等品质,而20年以上的则极为罕见。

那么,为什么这款茶是七子而不是八子或者更多?为什么每块只重357克?面对这些疑问,华凤给记者讲述了一些民间流传的说法。过去的普洱茶主要出口尼泊尔等地,这期间为了防止茶叶挤碎,方便运输,茶商不得不对马匹的负重和箩筐的容量进行预算。经预算,一匹马能负重的最大重量为60公斤,而一箩筐最多只能装12筒,一饼茶357克,7饼茶就是2499克,2.5公斤,12筒总重30公斤,一匹马驮两箩筐,正好60公斤。

另外,在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中,“七”是有着很多含义的吉祥数字,象征着多子、多地、多福、多寿、多禧、多禄、多财,“七子”相聚圆圆满满。因此,古人将每竹筒的饼茶容量定为“七”,意在取吉祥之意。

普洱茶为何叫“七子饼”?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普洱茶因普洱府得名,经茶马古道扬名。

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普洱府得名,官方文书中首次使用“普洱”这个地名。并成了当时生产、加工、集散茶叶重要集镇。万历年间朝廷在此设置官府管理茶叶贸易,茶叶被运至北京进贡,自此得名扬天下。

那么普洱茶为何叫做七子饼呢?有以下四种说法:

1、普洱紧压茶在特殊的地理环境、时间下诞生,老度量衡中,一斤为十六两。那时候为了更方便运输,对普洱茶进行了工艺加工,“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一片七两,一筒装七片,七子饼由此得名。折合现代度量衡,每片357克。乾隆皇帝赞誉“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

2、第二种说法是七子饼原先是从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时将七张饼扎捆外加一张饼过数,第八张分离的饼是用来上税的。

3、第三种说法是一饼茶是357克,一筒七张饼,共2499克,约重2.5公斤,一件有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两件重约60公斤,刚好可负重前行。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4、第四种说法是,云南少数民族认为“七”是吉祥数字,象征着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普洱茶饼形似圆月,是云南传统出口品种,因此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逢年过节也赠送表示“七子”同贺。因畅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海外华人视其为“阖家团圆”的象征。所以普洱圆茶是精神寄托,也被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以往的七子饼是357克,现今茶厂为了让茶饼更加饱满,制成380克或400克,也称为七子饼。

普洱茶‘七子饼’的由来,普洱饼茶的历史


茶饼,现在运用很广。白茶、六堡、生普、熟普,都有茶饼的形态。追溯起来,早在唐代就已经有茶饼了。只是不管从做工还是大小,古今之间已经是大不相同。只能说,如今的茶饼中还含有唐代茶文化的基因。

如今的茶饼,肇始于云南普洱茶。起初云南各民族,也会制作紧压茶。但不是饼茶,而是竹筒茶、紧团茶、柱状茶、方砖茶等等。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正式批准颁布了云南茶法。

茶法规定,买卖云南茶叶需持“茶引”。朝廷批准云南每年发“茶引”三千,每引购茶一百斤。

除此之外,云南茶法还特别规定了凡是交易之茶须是圆饼状。圆饼绝不可随意为之,每个重七两(清朝十六两为一斤),每七个圆饼为一筒,每筒总重49两。

朝廷向每筒征税银1分,那每张“茶引”可买三十二筒(约合老称一百斤),上税银三钱二分。自此之后,云南上下做出的茶就都是七两一饼。七子饼的名称,也就因此而来。

当年,一饼七两一筒七饼,是云南普洱茶的标志性规格。但如今则不同,白茶、六堡这些本不压饼的茶叶品种,也都学着制起了茶饼。形状还是圆形,但并不严格按照老称七两的标准去压制。

像白茶压饼大小各异,不见得是七两。所以也没有人说是“白茶七子饼”,而就是直接叫白茶饼了。六堡茶的情况,也是如此。

普洱茶知识:“七子饼茶”历史


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茶经茶马古道而名扬天下。普洱府早在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而得名,在官方文书中第一次使用"普洱"这个地名。普洱成为当时生产、加工、集散茶叶的重要集镇,所产的蒸青、炒青、晒青团茶和散茶赢得了许多客商的青睐。

在老的度量衡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还有另一种说法: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

长知识

【喝茶年限】喝茶要喝鲜茶,这几乎是品茗茶的一般常识。但普洱茶却正好相反,存放越久茶香越加醇厚,它追求的是岁月的痕迹,一种永恒的美,可以让你感受到山野大地温馨的气息。普洱茶同古玩、艺术品、瓷器一样有收藏价值,所有茶品中只有普洱茶有此地位,这也是普洱茶的精妙之处。

【古六大茶山茶性特点】1、革登:苦涩回甘,淡清香,汤色深桔黄2、莽枝:苦涩回甘强,香淡,汤色深黄3、倚邦:生津回甘、幽香如澜,汤色深橘黄4、蛮砖:苦涩生津,梅子香,汤色深黄5、易武:微涩,香气高,梅子香、蜜香中透着幽澜香,谷雨茶味淡香入荷6、攸乐:苦涩重生津好,香气弱,汤色淡黄。

【古时茶人称谓】茶人:精于茶道之人;茶癖:嗜茶成癖之人;茶仙:嗜茶超脱之人;茶客:贩卖茶叶的商人;茶师:制茶师傅;茶侣:茶友,茶伴。茶博士:茶店伙计的雅号;茶匠:专于点茶的人。

【茶壶知识】1.扁壶型,如仿鼓壶、虚扁壶等,身筒矮不易储温;口大与空气的接触面大易散热,揭盖便于观察茶在水中的形态美。适合泡绿茶,使绿茶不易泡老,又展现出绿茶滋味清爽、鲜活的特点。2.西施,容天,掇球壶等,肚大口小,不易散香;壶深,易于保温。适合泡乌龙茶,铁观音,普洱等耐高温的茶叶。

碎碎念

茶的苦涩、清香、淡雅、与悲欢离合、苦辣酸甜的人生何其相似。茶的苦涩鼓人斗志,茶的醇香让人享受,茶的清淡使人回味,都说喝茶是享受翻转的沉浮、舒展的锐气,但我更体会茶在玻璃杯内散发的迷香、体现的淡雅。细斟品茶过程,不正是人的一生由苦转浓、由淡至忆的历程。

品茶是一份享受。一个人独坐浅尝,陈茶浓酌,亦可沉醉于心。有了一杯茶,就有了一份静。有了一份静,也就有了一种淡然,一种释怀......身心俱疲时,冲泡一杯自己喜爱的茶,一个人静静地品味着,品味着茶的香,品味着茶的醇,亦品味着人生的厚重。

花为悦目,茶为清心。茶艺不离鲜花,集美善于一身。斗室虽小,聚天地之精英,赏之不完品之不尽。心越细微,天地越广阔。天女散花,天神施茶,心被感化。任何能使心与神相通的,都是圣物。心开神在,一朵花一杯茶,可能成为千古佳话。穿过花的眼,透过品茶心,悟到人的真。

喝茶,体悟最重要;有的茶,以霸气取胜,有的茶,以细腻取胜,有的茶,以冲击力取胜,有的茶,以得瑟取胜。有的茶,就没打算胜。习茶,要进行深度的体悟,而不是分析和联想。我们所想要知道的茶汤里的内容,体悟完了自然也就知道了。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人有、树有、花有,茶亦有。有灵性,就一定会有语言。茶叶从生长、采摘、制作、到落入杯中,喝入体内,都会有声。听茶,可以听之有声,也可听之无声。有与无,全在意念之间,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心静的内敛。

轻松一刻

普洱府

思茅、版纳等地的大片区域在清代属于普洱府管辖,治所就在普洱,但普洱府衙门早已荡然无存,普洱县城内倒是有一座传统建筑"文昌宫",不过也已经是前些年重修的了。

某画册为了宣传历史上的普洱府如何,居然讲此文昌宫冒充普洱府衙门,但是将门楣牌匾上的"文昌宫"三字抹去了。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从号级茶到七子饼 普洱茶原料与制程的演变》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七子饼普洱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