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泡好普洱茶,掌握这七个技巧很重要!

发布时间 : 2020-09-23
普洱茶为什么是七个饼 正确的泡茶七个步骤 普洱茶技巧

普洱茶为什么是七个饼。

喝普洱茶多了,就会有这样一种体会:明明是同一片普洱茶,这滋味怎么不一样。泡普洱茶简单,想泡好一杯普洱茶学问可不小。

一、新、老、生、熟

首先,确定所泡普洱为“新、老、生、熟”中的哪一类。

新生茶

茶性上较接近绿茶,冲泡中要避免出现“熟汤味”,因而水温要略低,出汤要快。关键在于把握好其原料特征,如茶树品种、茶区特点、树龄、生态等。原则上滋味浓强的水温略低,浸泡时间要短,滋味清淡的则相反。

新熟茶

正常情况下,新茶与老茶相比,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茶汤不够透亮,香气不够纯正,滋味不够醇厚,而且常带有一些令人不是很愉快的感觉,比如“堆味”和较重的苦涩味等。

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通过高温洗茶以去杂味,略降温冲饮,冲泡节奏略快以避免苦涩味和“酱汤”状。完整地冲泡品饮新茶(从浓到淡到无味),可以确定茶的贮存价值。wWW.cY316.cOM

老生茶、老熟茶

老茶一般要求高温醒茶、高温冲泡。相对来说,老生茶投茶量要低于老熟茶,而冲泡水温老熟茶要略高。对于许多老生茶,在泡与泡的间隔开盖,使叶底稍稍降温后再续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不妨试试。

历经多年时光的沉淀,有的老茶因贮存不当而有异味,可通过高温和多次洗茶来尽量排除,选用陶壶或紫砂壶冲泡对杂味也有很好的修正作用。

二、条索松紧重实程度

一般而言,较紧结重实的茶投茶量较小,而冲泡水温略高,水温高可以充分醒茶。紧结茶一散开,溶解速度就会很快,所以投茶量相对要少。

对于有些年头的紧结重实的茶要注意控制冲泡的节奏,通常是“前紧后松”,洗茶慢,出汤快,经过出汤较快的数泡之后,可以缓一缓节奏,让茶休息休息,你会惊喜发现,一杯好茶又在手中。

三、粗老、细嫩程度

较细嫩普洱(如宫廷普洱)不耐泡,多可用“留根冲泡法”,即每泡茶汤不出尽,以保持其滋味的稳定性。

水温也要适当控制,避免“煮茶”,尤其要杜绝高温、多次、长时间洗茶而导致茶内有效成分的无谓流失,失去品味和饮用价值。粗老茶因内含物减少则要大大增加投茶量,延长冲泡时间,可采用高温冲泡,甚至煮饮。

四、发酵程度

发酵度高的茶叶,需用沸水冲泡,并缩短浸泡时间,否则就浓如酱汤难以入口。

五、匀齐整碎度

茶叶较碎,其浸出物溶解也快,出汤相对的就要快。

六、储存情况

好的原料、好的加工、好的储存,这样的茶品就是最好冲泡的,浓淡冲相宜,怎么泡都好喝。若储存中略有问题,如稍有杂味,则可适当增加洗茶次数。若是茶品因储存不当发生了变质,就算再贵的茶也都不具备品饮的价值了。

七、“透”和“闷”

“透”和“闷”,是普洱茶的冲泡技巧。把握“透闷”技法,视普洱茶嫩度状况而定。

一般说来,嫩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透”:指的是冲泡过程中不加盖(杯盖、壶盖等),快速降温,使茶香自然而缓慢挥发。“闷”:是指冲泡过程中,加盖(杯盖、壶盖等),通过保持相对温度,发掘茶品香气。

幼嫩的茶叶容易闷熟,过闷,会使香气不易显露,水味重。故浸泡时,应多透少闷,以透为主。

粗老原料的茶叶,质地厚实硬脆,“粗老味”重,以高温和闷透结合的浸泡方法,能获得甘而醇的品质风格。“高温”闷泡,逼出“粗老气”,“透”则释放“粗老味”,勿使其存留茶叶之中,使茶叶滋味甘甜醇和不滞钝。

“透闷”原则,不仅仅指普洱茶冲泡的“透”与“闷”,也是选择茶具时应注意的,茶具的透气性强弱、散热性好坏对茶味的影响很大。透气性好、散热快的茶具(如盖碗、紫砂薄胎壶、玻璃茶具等),适宜冲沏嫩度较高的普洱茶;

反之,质地厚实、壁厚、密度大、散热慢、容水多的茶具(如紫砂厚壁壶、瓷器、石器、容量多的大壶),适宜冲沏原料较粗老的中低档普洱茶。

cy316.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转化要经历以下七个阶段


普洱茶年份解读

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其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是大家公认的。普洱茶的品质与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密切相关。普洱茶的贮藏过程实质就是茶叶中化学物质的缓慢氧化过程。

普洱茶经一定时间的存放后,汤色由生普原来的黄绿或橙黄向熟普的红浓明亮逐渐过度,滋味出现醇和、滑爽的感觉。由于茶多酚氧化酯性儿茶素减少,可溶性糖增多。收敛性降低,苦涩味消除,甜味增加,呈现出特殊的陈香。一般来说,普洱茶转化要经历以下七个阶段:

新茶期(1-3年)

茶汤黄绿或黄色,香气中生青味较重、带甜香,口感苦涩稍重,干茶墨绿色,冲泡之后叶底黄绿色,有经验的茶人们分得出是那个茶区的茶,品得出浑厚的山韵。

转化前期(3-10年)

茶汤黄红,香气中生青味减弱、蜜甜香开始明显,口感苦涩较轻,干茶黑绿色,冲泡之后叶底黄色。

转化中期(10-20年)

茶汤红色,香气中已无生青味、蜜甜香混合着陈香,口感几无苦涩,入口苦涩味化得很快,茶汤浓稠有点像米汤,干茶黑而油亮,冲泡之后叶底黄带褐色。

转化后期(20-40年)

茶汤深红色,香气樟木香浓郁,口感无苦涩,入口化,汤浓稠似米汤,干茶黑褐油亮,冲泡之后叶底浅褐色,难分得出是哪个茶区,入口化开的化韵更明显

陈茶期(40-60年)

茶汤酒红色,香气樟木香混合着药香,口感无苦涩,入口化,汤浓稠如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红色,入口化开的化韵让人十分愉悦。

老茶期(60-100年)

茶汤酒红发亮,香气药香浓郁,口感无苦涩,入口即化,汤浓稠如同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色,入口即化,陈香悠然,岁月的沧桑凝结成老韵。

古茶期(100年以上)

茶汤酒红发亮、晶莹剔透,药香浓郁,入口即化,汤浓稠如同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色,古韵盈然,唇齿留香。

泡好一杯茶,掌握投茶量很重要


泡好一杯茶,是每一个和茶有关联的人的必备技能,一杯“泡得好”的茶,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艺术。

所谓茶的艺术,都应该基于将一杯茶演绎到极致,达到将茶呈现的最好的状态。泡好茶之道:无它,唯手熟尔。但是科学有效的泡茶训练,能缩短学习的时间,让每个人更快速地进入到泡好茶的世界。

一、按比例投茶

1:50,1克的茶叶,加50毫升的水【一般适合于泡绿茶类】

1:30,1克茶叶计划泡的水量,适合于大数茶叶。【比较盖碗泡,不是以盖碗量为主,比如盖碗110,茶叶不是4克】

二、按体积投茶

1.绿茶和黄茶:

普遍来说,绿茶和黄茶是公认为所有茶类中最为鲜嫩的茶类,且经过揉捻,浸出物出来得块,盖碗冲泡的时候,放差不多刚好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不过要记住两点,一是不要盖上盖子,会把茶汤闷坏;而是太烫的水会伤害到绿茶和黄茶的茶叶,让茶汤变苦变涩,但又不能太低,使茶叶的香气激发不出来,一般常用的是90——95℃的水,可能会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微调。

2.红茶:

小叶种红茶:祁门红茶

大叶种红茶:云南红茶

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不过可以比绿茶稍稍多一些。

红茶分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像祁门红茶、四川红茶是小叶种红茶,而云南红茶则是大叶种,大叶种的叶片较大,占的体积大,所以泡茶时的投茶量要比小叶种红茶更多。常喝国外红茶的朋友,很多时候喝到的是红碎茶,由于红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减近一半,。

3.乌龙茶:

乌龙茶的种类、类别非常多,但还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为条形乌龙和球形乌龙,条形乌龙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乌龙则盖过盖碗底部就可以了。

球形乌龙由于形状特殊,茶叶展开比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温润泡把茶叶舒展开来。这种半发酵的茶,用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冲泡,用温吞的热水冲泡简直可以称作“浪费”,可一定要记得哦。

4.紧压茶:

紧压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有些紧压茶比较紧,“密度较大”,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进行微调。

为了舒张茶叶,紧压茶的冲泡过程中也常常会有温润泡。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紧压茶有“三年以下开盖泡,三年以上扣盖泡”的说法,原因是“年纪较轻”的紧压茶发酵度不高,盖上盖子会像绿茶一样把茶汤闷坏,而三年以上的紧压茶因为后期自我发酵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5.白茶:

由于白茶没有经过揉捻,仅仅是鲜叶采摘后经过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类,所以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饼的话,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白茶应该是最好“控制”的茶叶,不会轻易把它泡坏,实在没有信心且需要露一手的场合,果断泡白茶吧!

三、其他泡茶法的投茶量

除了常见的泡茶以外,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泡茶方法也有一些投茶量的讲究。

比如说碗泡法——由于碗泡法是用茶勺取茶汤,添汤的动作会比较慢,且茶叶一直浸在水中,所以即便茶碗较大,也不要投放太多的茶量,不然茶汤很容易变浓;

比如调饮茶——最常见的奶茶,茶水比例差不多1:30。因为制作过程中会加奶,所以可以把茶汤泡制得浓一点,这样也方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多奶还是多茶;

比如冷泡茶——冷泡茶的特点是冷水浸泡,且浸泡时间很长,夏天的时候甚至会过夜,所以投茶量不用太大。按体积来投茶的话,紧压茶以外的所有茶类差不多投铺满容器(玻璃瓶为例)底部的量就可以了,而紧压茶适当减少,以免茶汤过浓。

泡茶好茶的关键只有: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但是为了熟练掌握这三点,茶才会泡的好喝。

泡好茶 要掌握技巧


现在,喜欢饮茶的人逐渐增多,然而茶是具有其特性的,同样的茶在不同的人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一般而言,泡茶技术,主要是根据茶类的不同、加工方法的不同、茶的特性等方面去把握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冲泡的时间等。

泡茶首先要讲究的是用水。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要求有三点:甘而洁,活而鲜,贮水得法。现代人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包括泉水(山水)、江水(河水)、溪水、井水、湖水、雨水、雪水等。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软水,溪水、江水(河水)、泉水属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而蒸馏水为人工软水。

水的温度也很关键的。按照唐朝陆羽的理论:当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声时,是第一沸;当锅边缘连珠般的水泡向上冒时,是第二沸;水面波浪翻腾着也就是第三沸了。“三沸”之后,不宜接着煮,因为水已煮老,不能再饮用。

另外,注水手法的变化也会使茶汤的滋味产生变化。同一道红茶由不同的人泡出来差别很大,除去一些水质、器皿的影响外,注水出汤的手法是一个关键,同一种大红袍,不同的手法会影响茶叶中物质释放的先后与快慢,滋味呈现自然不同。

泡茶目的在释放茶里的物质,冲泡时顺其性,茶汤便好喝。对于芽叶细嫩的、不发酵的茶来说,冲泡时需要悬壶高冲,以降低水温,并使茶叶在水中充分滚动,以达到受热均匀,才能使茶叶绽放美丽的形状。另一方面,要使茶叶受热均匀,就不可定点冲泡,那样会使得定点部位的茶叶过分受热以至茶叶细胞被烫死。

如果茶是要显出高香的,就应该高冲,以让味道充分显出来,比如绿茶和花茶等。对于类似普洱、铁观音和岩茶这样的注重韵味的茶,一定要低冲,而且不能从中间注入。注水要定点且力度要均衡,环绕注水就如兵困围城,茶劲将发却被压郁闷死;应该顺势而为,有流畅之意。

用一种茶,不同的冲泡手法泡出来的茶的味道也不同。比如同为武夷山大红袍,用沸水直冲,就会香气高扬,但不持久,滋味霸道回甘却不明显;中投法入水,提壶高冲却不直接淋在叶上,香气轻扬幽远,滋味鲜爽顺滑。从清理茶盘、摆放茶杯、烧水、提壶,这些泡茶前的准备工作都应安静,这样就把外界的喧闹“隔绝”在外。等壶里的水开了以后,放在桌面上,当水已经不再翻滚,安静后,拎起开水壶,让水从壶嘴流出,水流均匀平稳地顺着杯子的边沿平滑流入。

还有,茶叶品鉴时,心境也很关键。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体会出茶叶本身的自然韵味。泡茶亦是如此,心态平和安静,注水出汤自然顺畅和谐;心情不平,茶性不解,泡茶的时候难免乍呼,泡出来的茶汤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诟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