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三道茶

发布时间 : 2020-09-29
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怎么泡 白族三道茶的饮用顺序

白族的三道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佛门三道茶”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佛门三道茶”相关知识!

公元518年(即魏晋南北朝梁武帝萧衍502-547年在位期间)中印度高僧宝掌和尚入蜀峨眉山,观其山势轩宇雄伟,百嶂叠翠,鹂鸣猿啼,遂于峨眉山洪椿坪后结茅为庐。宝掌尤喜林中古茶,一日三啖。山僧樵人异之。宝掌曰:“乃寿道也。”其诀广布,为山中道、佛两门延纳。唐高宗显庆二年宝掌圆寂,享年130余岁……

峨眉山是中国茶叶最古老的发源地,产于山中始出于道、佛两门的珍稀绿茶“峨眉雪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在相当长的历史中,产于山中崇山峻岭的“峨眉雪芽”,一直处于“药用阶段”。峨眉山,远古中国原创道教与佛门公推其具有排毒养颜,久服轻身而延年益寿的奇特功效。据《峨眉山志》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辖县12,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南安(今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皆出名茶,西有熊耳(峡),南有峨眉山。《孔子图说》言之仙药。汉武帝遣使祭之,欲致其药,不能得。”

隋末唐初,太宗曾多次遣药王孙思邈问药峨眉山,觅寻长生不老之术。在孙思邈一生中,他先后有二十六年年年来峨眉山搜罗秘方,研炼丹药。相传,每逢药王来峨眉山,山中道士山僧皆以清明节前采焙的“峨眉雪芽”香茗敬奉。其间,黑水寺茶僧还以“寅卯、午未、戌亥”三道茶诀示之,谓曰乃宝掌饮茶长寿之道。药王返长安遂将“峨眉雪芽”及其茶诀敬献太宗。太宗大悦,遂将“峨眉雪芽”纳为贡茶。

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峨眉山以包容儒、释、道三味文化而被古人赞誉为“仙都佛国”。以“峨眉雪芽”珍稀绿茶为代表的峨眉山茶文化积淀丰厚,既吸纳了峨眉山远古中国原创道教徒衡阴阳、辨清浊的长寿秘诀,又渗溶了佛门求证清、雅、和、正的禅茶修为精神。

长期以来,产于山中的“峨眉雪芽”珍稀绿茶,一直被山中的道佛两门视为灵芽秀叶,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峨眉山茶文化内涵及其价值,一直停留“在药用阶段”。文献记载的峨眉山历代大德高僧与得道真人,凡80岁以上者,其长寿秘诀皆与长期饮服山中古茶密切相关。

相传,峨眉山佛门“三道茶”茶诀,源于南北朝时期驻锡峨眉山洪椿坪的中印度高僧宝掌和尚“一日三啖”的食茶之法。道、佛两门在长期饮用实践中,总结出了每天饮茶的最佳时间与涵养健康长寿的内在关联关系,即“三道茶”茶诀。

佛门“三道茶”茶诀认为,寅卯、午未、戌亥为每天饮茶最佳时间。

第一道茶,为晨饮之茶,即寅卯时辰饮茶。这道茶需在“恭前饮用”。

古人把排解小便叫做“出恭”,排泄大便叫做“如厕”。峨眉山佛门“三道茶”茶诀中,把第一道茶的饮用时间规置在“恭前”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山中高僧们是这样解释的:天下苍生皆以食为天,每日数餐五谷杂陈,秽物存肚腹,秽气游于肺腑,百毒浸于经脉,又加之在床榻之上躺了一宿,身体内部已浑浊不堪。而幽生于密林中的“峨眉雪芽”珍稀茶叶,正是清除身体内部毒素的克星。故在每天晨曦寅卯时辰,活水煮茶,恭前清饮三杯,能够将杂陈于体内的毒素秽气清洗出去,起到去秽气下浊物的神奇茶疗效果。

寅卯时辰饮第一道茶的具体方法是,凌晨寝起,用鲜开水泡“峨眉雪芽”,连饮三杯后,隔上两炷香的时间(约为30分钟)再上卫生间“出恭”或“如厕”。道理是让三杯“峨眉雪芽”清茶经肺腑浸胃肠九曲贯通,灭杀体内毒素下浊物出体外。

文献记载,民国初年,一刘姓居士长期隐居峨眉山,岁及百寿后,随家人移居台湾。刘姓寿翁虽年逾百岁,然却身体健朗,思维敏捷,常撰文介绍在峨眉山隐居的禅修生活及风土习俗,著有《峨眉养生》一书。20世纪四十年代,此翁无疾而终,享年129岁。彼时,大陆京、沪、南京及台港、南洋地区的华文报纸纷纷刊文悼之。刘姓寿翁在其所著的《峨眉养生》一书中,专门介绍了峨眉山佛门“寅卯清饮”茶诀及亲身体验:“山中盛产雪茗,又名‘雪芽’。此品膏泽山中道、佛两门千余年,皆纳为修为课业。余常微曦汲泉一壶,活水煮之,恭前服用,去秽气,益心脾,培元固本。”

佛门第二道茶,谓曰“午未饮茶”。按昼夜十二个时辰排列,“午未”即是每天上午11时至晌午13时之间。

古时,峨眉山寺庙的僧众每天素斋两餐,第一餐为上午10时左右,第二餐为下午5时左右。

佛门推崇“午未”饮茶,即指的是在每天第一餐进斋后饮绿茶两杯,能够起到防治口腔系统疾病,具有排毒养颜、明目醒脑的茶疗效果。

现代临床医学已证明,绿茶,尤其是高山丛林绿茶,其茶多酚含量十分丰富,多酚中的黄胴霉、黄胴酸霉中的抗氧因子十分饱和,有明显的消炎灭菌的作用。临床营养健康专家经常提醒人们要餐后漱口,人们在进餐后,食物的残渣极容易存留在口腔牙缝之间,残留在食物中的部分细菌、病毒可以在人进食后不足半分钟内迅速繁殖衍生。所以在“午未”时辰午餐后即行饮两杯绿茶,可以对口腔及喉管、胃肠中细菌病毒及炎症进行一次大灭杀。

餐后即行饮用绿茶,已经风靡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日本,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饮用5到7杯绿茶,已成为一项明文规定;在韩国,餐后饮用绿茶或用绿茶迅速冲洗口腔已成国民卫生健康习惯。

峨眉的这第三道茶,时辰定在“戌亥”,即每天夜晚9时左右。用茶最佳时分在就寝之前半小时进行。

第三道茶为“濯洗”,即用浓淡相宜的绿茶清洗面部,重点是眼部。“濯洗”时间15分钟左右。佛门认为,“戌亥”时辰用清茶濯洗面颜眼部,能够起到排毒养颜的作用。现代医学在临床研究的成果表明,绿茶具有消炎灭菌的作用。用绿茶茶水清洗面部,轻轻揉洗眼部,从临床保健的角度,的确能起到消炎灭菌的显著茶疗效果。

峨眉山佛门三道茶,是峨眉山茶文化中极具医学科学意义的饮茶方式。峨眉山佛门“三道茶”茶诀重视的是饮茶者的饮用实践,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茶道与品茶。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仪礼序中所谓的以茶怡情,以茶叙情的浅表层茶文化形态。峨眉山佛门“三道茶”茶诀,从科学饮茶,呵护生命质量的现实意义上,揭示了饮用高山丛林绿茶的养生之道。山中的大德高僧们还强调,峨眉山佛门“三道茶”,茶叶及用水都取于远离凡尘的净土佛地。故有诗赞叹产于峨眉山的珍稀绿茶“峨眉雪芽”:千载峨眉儒释道,万古神水山药茶。

cy316.com编辑推荐

白族待客“三道茶”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地区。好客的白族人待客有独特的礼节三道茶。头道茶。主人热情地迎客入门,边交谈边架火煨水,待水开,把专作烤茶用的小砂罐放在火盆上烘热,然后放入一小撮茶叶,并执罐不停地抖动,待茶叶颜色微黄,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时,才冲入开水,只听哧嚓一声,罐内茶叶翻腾,涌起一些泡沫溢出罐外,像一朵盛开的绣球花。白族人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等泡沫落下,又冲入沸水,茶便煨好。

这就是第一道茶,人们也叫它雷响茶。这头道茶,色如琥珀,晶莹透亮,主人往盅里斟上两三滴,兑入少许开水,便双手举杯齐眉递给客人;白族人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尊客例规,所以那盅内的茶水只够品一两口。头道茶水不多,可是那味道苦中带香醇,别有一番韵味。

二道茶。品完头道茶,主人便往砂罐内重新注满开水,接着拿出一个小碗,碗里盛有切成薄片的核桃仁和红糖,沏入热茶时,那碗里茶水翻腾,薄仁片抖动似蝉翼。品尝之时,茶香扑鼻,味道甘甜。这就是第二道茶,又叫甜茶或糖茶。

三道茶。先舀半匙蜂蜜,再加上三两粒红色花椒放入盅内,沏上茶水后,客人边晃动茶盅边饮,其味甜而微辣又略苦。接着主人把用牛奶加工的乳制品乳扇取一张,放在火上烤烤,待乳扇发泡呈黄色后,揉碎放进茶碗里同时加入一些红糖冲入热茶水,稍用筷子搅拌后再敬客。这样既可以饮到香茶,又能品到白族特产乳扇,故而有的地方把第三道茶叫扇茶。

据说,头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原来是白族人家接待女婿的一种礼节,后来演变成了白族人待客的独特礼俗。

白族三道茶的由来


著名的白族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款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的饮茶方式,这是对宾客的尊重与美好祝愿,它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当中蕴含了人生哲理,极具地方特色。那么你知道白族三道茶的由来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相传很久以前,在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超群的老木匠,他收了一个徒弟。可这个徒弟跟他学了很多年,老木匠一直不肯让他出师。有一天,他对徒弟说:你作为一个木匠,只会雕刻,而不会砍树锯板,这手艺就不算学到家!徒弟听了十分的不服气,就扛着锯子和斧头跟师傅上了苍山。爬上山顶后,砍倒了一棵大麻栗树,弹好线要锯板时,徒弟就已经感到十分的劳累,口干舌躁。只好求师傅让他到山沟里去喝点水。老木匠不准,只好继续,可到了傍晚,还没有锯完板子,徒弟口渴难熬,便随手在一旁的树上抓了把鲜树叶放进嘴里咀嚼,苦涩得皱眉咂舌。师傅便问:味道如何?徒弟答道:好苦!这时师傅语重心长的说:要想学好手艺,不先尝点苦头怎么行!直到日落西山,板终于锯好了,但徒弟已筋疲力尽。这时,老木匠从兜里取出了一块红糖递给徒弟,叫他含在嘴里,严肃的说:这叫先苦后甜!徒弟吃了糖后,感觉很甜,也没那么渴了。老木匠又对徒弟语重心长地说:先苦后甜,才尝得出甜中之甜啊!两人便下山回家了,之后老木匠就让徒弟出师了。出师前,他递了一碗茶给徒弟喝,里面放上蜂蜜、花椒叶、树叶等,让徒弟喝下后便问道:味道如何?徒弟仔细品味后说:有苦、有甜、还有点辣,真叫人回味无穷。老木匠听后,哈哈大笑道:对了,一苦、二甜、三回味,学手艺和做人的道理都在这里面啊。徒弟知道了师傅的良苦用心,日后格外的勤奋学艺,不久就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木匠。此后,白族三道茶就流传开来,成了晚辈学艺、求学时的一套礼俗。以上就是关于白族三道茶的由来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今,三道茶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了白族人民极具代表性的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太后三道茶茶艺


从清代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开始,寿康宫又增设茶膳房,专掌太后、太妃日常茶膳。茶膳房设三等侍卫总领一名(武职正五品),拜唐阿11名,承应长2名,承应人12名,茶役4名。到了慈禧太后掌权之后,她更是极尽豪侈挥霍之能事,在品茶方面玩出了一些独特的花样。本套太后三道茶茶艺是根据徐珂的《清稗类钞》以及慈禧最宠信的贴身女官德龄所著的<御香缥缈录)而编排的。

一、原料

君山银针(或普洱茶)、红茶、金银花、玫瑰花、珍珠粉、冰糖。消食健胃茶一般用君山银针或普洱茶,服食珍珠粉和安神茶,一般用红茶。

二、茶具

慈禧饮茶用的茶具特别珍贵。据载“宫中茗碗,以黄金为托,白玉为碗,黄金为盖”,托盘为银盘。筷子为金筷,匙为金匙。在表演时可用其他质地精美的茶具替代。

三、基本程序

(一)消食健胃茶

(二)美容养颜珍珠茶

(三)安神养身茶

四、解说词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去帝王将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而合理的部分,如今的老百姓也有权充分享受,这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小姐们,先生们,今天就请各位嘉宾,在我们这小小的茶艺馆中,来品饮曾主宰同治、光绪两朝军国大事,统治了中国长达48年之久的慈禧太后最爱喝的三道茶。在这里,我要郑重说明的是,这三套茶艺虽是模拟,但除了茶具不及慈禧当年所用的那么华贵之外,其他的一切均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道——消食健胃茶

常常陪侍慈禧之侧,非常熟悉慈禧饮食起居的清宫女官德龄在(御香缥缈录)中回忆,慈禧的饮茶习惯比较奇特,每次饮茶,喜欢自己加入少许金银花和玫瑰花。在饮茶时:“一个太监手进一杯茶,茶杯是纯白美玉做的,茶托和碗盖都是金的。接着又有一个太监拜上一只银托盘,里面有两只和前一只完全相同的白玉杯子,一只盛金银花,一只盛玫瑰花,杯子旁边还放有一双金筷。两个太监都在太后前面跪下,将茶托举起,于是太后揭开金盖,夹了几朵花放进茶里”。好!现在“太监”开始向各位嘉宾献茶并奉上金银花和玫瑰,请你们像当年的太后一样,揭开杯盖,亲自夹几朵金银花和玫瑰投入到自己的盖碗中,然后再细细品呷,看一看这样调制出的花茶滋味如何?

第二道——珍珠养颜茶

慈禧养颜美容有方,尽管她日日绞尽脑汁,费心劳神地争权夺利,与朝野众多敌人作殊死的斗争,但直到她以古稀高龄去世,据说仍然是面若桃花、肤若处于。慈禧美容养颜的秘方之一就是每隔10天要服一次珍珠养颜茶。德龄对此也有非常细腻的描写:“太监颤巍巍的将一茶匙的珠粉授给太后,太后一接过来,便伸出舌头把那粉倒了上去,其时我们站在旁边值的人早就给伊整下一盅温茶,只待伊把珠粉倾入口内,便忙着送茶过去,伊也不接茶杯,就在我们手内喝了几口,急急的把珠粉吞下去了。”

现在“太监”正把珍珠粉依次敬奉给各位,今天请大家服食的是浙江产的优质珍珠粉,请大家按照慈禧的做法,把珠粉倾入口内。当值的“宫女”已为你们准备好了温茶,请各位就着好茶服食珍珠粉。祝各位大太、小姐们的皮肤能润泽、光洁,像慈禧一样青春常驻。

第三道——安神养身茶

据史料记载,慈禧临睡前,必定要喝一杯糖茶,认为这样才能安眠入定。现在为各位嘉宾献上的便是按照当年宫廷配方调制的糖茶,请慢慢品尝享用。

南方饮茶习俗新春三道茶


我国南方等地对饮茶极其讲究,春节尤是。正月走亲访友,特别有长辈的必定要上门拜年。客人进门先是互祝新春,问候老辈,然后入坐待茶。

第一道:

甜茶。祝客人一年甜到头。甜茶是用糯米锅巴和糖泡成的。糯米煮成饭,把饭放在热铁锅上贴,烧结成一片片锅巴,泡成甜茶既香又糯,十分可口。

第二道茶:

是熏豆茶。

熏豆茶共有六种佐料,其配置十分得当。

1.熏青豆,有丰富蛋白质。

2.胡罗卜丝,有胡罗卜素。

3.腌制过的桔皮丝,能调中快隔,导滞化痰。

4.苏子,能宽胸下气,润肺开郁。

5.芝麻,能益胃渗湿,补肺清热。

6.少量嫩芽茶。这种茶鲜美可口富有营养。

第三道:

一杯清茶。餐后饮用可清涤肠胃油腻。

所以这新春三道茶,既合乎礼仪,又合乎保健原理。

茶花香,三道合一


“焚 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宋代诗人苏轼的这句诗,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士大夫们把盏闻香的生活意趣。曾几何时,好茶者还是那么多,但那一缕香的温馨却渐行渐远。夏至湖畔李公堤、焚香、插花、品茶,一场禅茶文化之旅如火如荼。

白族三道茶人生哲理耐寻味

“好鲜亮的民族服饰,这个茶还要麻辣桂皮、花椒、生姜片嘛!”一声惊叹声中,李公堤的老子雕塑广场中的云南白族三道茶吸引了路人的纷纷驻足。

粉白相间的白族民族服饰,在绿荫掩映的湖畔尤为显眼。“这是白族服装,帽子比较有特色,是有寓意的哦。可以看到大理著名的‘风,花,雪,月’。”台湾艺邨的泡茶姑娘一边用急须(日语壶的意思)将生普洱干茶放入烤炉中烘焙,一边耐心解释,帽子上垂下的穗穗代表大理上官的“风”;帽中绣着的花朵,象征着下官的“花”;白白的帽檐,象征苍山上的“雪”;帽子从上方俯瞰,整体形状是月牙状,象征着“月”。

几分钟后,生普洱茶叶有些焦黄,并发出清脆的“哔哔啵啵”声,茶香味入鼻。姑娘干净利落将烤好的茶叶放入壶中煮沸。

“哇,有点苦涩,舌头苦涩的。”品尝的李姐抿着嘴说,白族三道茶第一道原来是“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就要先吃苦。品茗苦茶后,泡茶的姑娘在壶中又加入了云南野生蜂蜜。“这个好喝,野生蜂蜜就是好,甘甜纯香。”第二道寓意“人生在世,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来”的苦茶一入口,卷发婆婆就夸赞其好喝。

随后姑娘又将麻辣桂皮、花椒、生姜片放入壶里煮,将煮出的汁液倒入公道杯中。

“有生姜的鲜辣,胡椒的麻,桂皮的气香浓烈,味甜、辣,真的是五味陈杂,回味无穷啊。”钟爱茶道的周俞佳说,体味到了白族第三道“回味茶”,寓意人们要常常回味,牢牢记住“先苦后甜”。

坐闻花香、沉香

偷得半日闲

白族三道茶落肚,人生哲理耐寻味。伴随着袅袅琴声,身穿布衣素纱的花道老师现场展示花道。

只见翠竹、马蹄莲、尤加利、洋桔梗、相思豆等花材摆放在古色古香的桌子上。

“尤加利代表感恩,马蹄莲和翠竹是印夏初时节的植被,寓意无上清凉。”一边剪下竹枝的花道老师解释说,白色马蹄莲瑜红色相思豆在翠绿中摇曳生姿,便有了夏日的热烈奔放。

“有翠竹的青翠,马蹄莲的淡淡清香,真好闻,赏心悦目。”

屏息闻香的严晴说,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低下头闻见一阵芬芳后,香道也随着上演。玩香道必须要三“静,身、心、气,皆静。”香道老师说,因为想要把玩香道的工具记“清楚就要很长时间。”随后,见老师将豆腐状松木用火筷放于香炉上,待炭通体泛白后,拿灰拍,碾压成似叶子经络状的香经。老师又拿出羽帚沿着香炉内壁,轻轻扫掉粘住的香灰,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最后,放入沉香。

品香的时刻终于到了,一手托起香炉,一手轻拢香气,用鼻子凑近了闻。“一股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有种飘然若仙的感觉。难怪‘隔火熏香’在古时如此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闻香后的徐蕾感慨到。

白族三道茶是如何产生的


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白族三道茶也称三般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下面,我们共同来了解白族三道茶的由来。

白族三道茶是如何产生的?白族的三道茶的由来,当初只是长辈对晚辈求学、学艺、经商,以及新女婿上门时的一种礼俗。它的形成,还伴随着一个富有哲理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

他带有一个徒弟,学了多年还不让出师。一天,他对徒弟说:你作为一个木匠,会雕会刻,还只学到一半功夫。要是跟我上山,你能把大树锯倒,锯下板子,扛得回家,才算出师。徒弟不服气,就跟着师父上山,找到一棵大麻栗树,立即锯起树来。

但还未等徒弟将树锯成板子,已觉口干舌燥,只好恳求师父让他下山取水解渴,但师父不依。到傍晚时分,还未锯完板子,徒弟再也忍受不住了,只好随手抓了一把树叶,放进口里咀嚼,想用来解渴。师父看了徒弟又皱眉头,又咂舌的样子,笑着问徒弟:味道如何?徒弟只好实说:好苦啊!师父这时才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学好手艺,不先吃点苦头怎行啊?这样一直到日落西山,板子虽然锯好,但徒弟已筋疲力尽,累倒了。

这时,师父从怀里取出一块红糖递给徒弟,郑重地说:这叫先苦后甜!徒弟吃了这块糖后,觉得口不渴了,精神也振作了。于是赶快起身,把板子扛回家。从此以后,师父就让徒弟出师了。分别时,师父舀了一碗茶,放上些蜂蜜和花椒叶,让徒弟喝下去后,问道:此茶是苦是甜?徒弟答曰:甜、苦、麻、辣,什么味都有。师父听了,哈哈大笑,说道:这茶中情由,跟学手艺、做人的道理差不多,要先苦后甜,还得好好回味。

自此开始,白族的三道茶就成了晚辈学艺、求学时的一套礼俗。以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客,特别是在新女婿上门、子女成家立业时,长辈谆谆告诫晚辈的一种形式。

白族三道茶里的生活艺术


在云南大理古城漫游,听当地人推荐,这里是白族聚居区,其民俗民居颇有特色,于是欣然前往。白墙、青瓦、木柱、绘画,白族民居果然呈现出一派古朴而又散发着浓郁少数民族风情的建筑风格,更不用说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独特了。但是,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热情好客的白族同胞敬奉的三道茶。

一方精致小巧的木漆托盘,并排盛放着三小杯或清冽或浓酽的茶汤,雪白的瓷杯、馨香的茶味,氤氲着浓浓的茶文化气息。根据指点,客人从右至左依次捧起茶杯,小口地啜饮,感觉茶味各不相同。第一杯,茶水色泽酽酽的,香气扑鼻,只有小半杯,入口清苦,在舌尖可以领略茶水苦凉清香的况味;第二杯,茶汤倾入八分满,除了茶叶,还添加了少许红糖、乳扇、核桃仁等,因此分外甘甜,但又甜而不腻,教人不由得一饮而尽;第三杯,茶约六七分满,茶汤中内容更丰富,有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桂皮、姜片等,我们学着主人样,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与佐料均匀调合,一边口中吹气,趁热饮下,领略到甜、酸、苦、辣多种滋味

品完三道茶,口齿噙香,再听主人详尽介绍,原来其原料、烹制、寓意都大有讲究。第一道叫苦茶,系烧烤大理特产沱茶至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冲入滚水制成,寓清苦之意;第二道称为甜茶,选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而成,再加上佐料,甜香难抑,暗喻苦尽甘来;第三道则是回味茶,系冲大理苍山雪绿茶煎成,花椒、桂皮、姜片性辣,蜂蜜味甘,绿茶则味苦,可谓五味杂陈,融于一体,似乎告诉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头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系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细品三道茶,假如你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经历过离合悲欢、起起落落的境遇,相信一定会拍案叫绝。人生苦短,举步维艰,尤其是起步之始、创业之初,往往渗透着苦涩与困窘;然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惟有忍耐坚持,一任岁月浸淫于苦涩之中,久之才能渐渐品出茶中清香,感悟生活的原味。可人生尚有苦尽甘来的畅美之时,那是经过困苦的磨砺、苦水的浸泡之后,上天给予的最好回报。此时硕果累累,成就斐然,可在鸟语花香之间流连,可在明月清辉之下徜徉,尽情享受生活的甜蜜与快意。三道茶至此已去其二,分别代表人生的苦境与甘境。可是,如果以为这就是人生的全部,还未能臻于至善至高的境界。第三道茶名为回味,隐喻着人生的淡境。人生终究会归于平淡,苦的不觉其苦,甜也不再甜,这只有千帆过尽、历尽沧桑后,才能淡然视之。人生的高低起伏、顺境逆境、悲喜苦乐要看得透,名利、权势、富贵要放得下,成败利钝要抛得开,一切看淡些,再看淡些,或许才能摆脱名缰利索的束缚,解开大喜大悲的桎梏,避免陷入作茧自缚、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的迷局中不能自拔。

茶道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人生的艺术,三道茶即是最好的证明。当我们酒足饭饱、悠闲品茗之时,不妨让饱含智慧的茶香浸淫于我们生命之中,感悟人生如茶的真谛,神往宜人的茶香妙谛!

白族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


以茶待客是我国各民族的普遍礼仪,各族敬茶礼仪也丰富多彩,互不相同。知礼好客的白族同胞待客茶礼是“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这是他们迎客的传统茶道礼仪。

所谓三道茶是这样的,一道茶选取较粗、较苦的茶叶,用小土罐在温火上边烤边抖,待茶发出香气时,便冲人滚烫的开水,其味清苦而幽香,给客人斟上一小盅,让其一口饮完,称之为“清苦之茶”;第二道茶加入红糖、芝麻、核桃仁,其味香甜可口,称之为“甜茶”;第三道茶,用蜂蜜和花椒调拌,再用较浓的苦茶水冲制而成,使之甜中带苦、苦中有甜,还夹有丝丝的麻辣昧,称之为“回味茶”。在品饮每道茶时,主人和客人还吃些瓜子、松子或糕点以助兴,三道茶的烤茶、斟茶多由家族中年长有威望的人承担,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白族三道茶的来历还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一位木匠为了教徒弟学会手艺与做人的道理,出师前带他去山上伐木。劳动了一天,徒弟口渴难耐,便随手摘了树叶放人口中咀嚼,徒弟感到苦涩难言。伐木结束,师傅便给他一块糖,告诉他:“这叫先苦后甜!”徒弟出师离别师傅时,接过师傅一碗茶,是放了蜂蜜与花椒的,徒弟边喝边品味道:“茶中有苦有甜,还有辣味。”老木匠说:“你回味得对,一苦二甜,三回味,学艺、做人一个道理。你要牢。”从此,白族便兴开了“三道茶”,并成为传统的迎客茶礼。并成为传统的迎客茶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