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茶具种类

发布时间 : 2020-09-30
瓷器茶具的种类 宋代的茶具种类 茶具瓷器的种类

瓷器茶具的种类。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异彩纷呈的茶具种类”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异彩纷呈的茶具种类”相关知识!

编者按: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要想喝好茶,器的作用尤其重要。茶具是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着。日前,记者对茶具市场进行了调查,从本期开始,本报将推出茶具市场走访系列报道,欢迎读者关注。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茶具市场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在任何一家茶具专卖店,消费者都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记者在马连道茶城昊阳茶具店与一位前来购买茶具的消费者攀谈了起来。这位消费者说,她是第一次走进茶具店,对每一样东西都好奇,样样都想买回去,结果走的时候各式各样的茶具买了一大堆回家。她说,真没想到每一件茶具都是一件艺术品。

茶自古就供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专享,后虽入寻常百姓家,但品茶始终被认为是一件很雅的事,而与之配套的茶具也是人们较为讲究的,这一点从历代出土的茶具可以看出,如唐代的鎏金茶具、宋代的青花瓷茶具、明清时期的紫砂茶具。

茶具市场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广义上的茶具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茶桌、茶椅、茶车等。这类产品多用于茶艺馆,大部分的茶庄里也少不了茶桌、茶椅。销售此类产品的地方并不多见,如在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仅有二三家专业店销售,更多的是购买者到家具厂订做。茶桌、茶椅、茶车要求造型精美、做工精细,还要有文化内涵,所以往往在家具厂订做的不能满足茶馆和茶庄的要求。北京圣唐古驿设计事务所是一家专门从事茶馆设计、施工的专业公司,在为茶馆的配货中发现了这个问题,专门成立了一家家具厂,市场看好。

二、用来煮水的随手泡,又称电子茶壶。随手泡的用量非常大,茶艺馆的每一张茶桌都要配备,任何一家茶叶店也不能缺了它,此外,随着家庭茶室的发展,随手泡还将走进百姓家庭,其市场前景还将更加广阔。随手泡的生产企业主要是小家电生产企业,多集中在广东省潮州市。目前,随手泡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品牌,如“金灶”、“炜腾”等。

三、茶海、茶六宝等。茶海、茶六宝是茶具市场的主要内容,是茶艺表演的重要道具,也是中华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茶海、茶六宝大多是木制,用黑檀、红檀、花梨等木材制作。也有部分竹制品,但由于北方干燥的气候容易裂开,更多的适合在南方消费。茶海、茶六宝的主要生产企业集中在浙江黄岩、江苏宜兴、福建福鼎等地。较受消费者喜欢的茶海品牌有恒海、汉唐、郑源等。近年来,市场上还兴起了一种用石头制成的茶海,产于广东,价格较高,但深受高端人士的偏爱。

四、茶器皿。狭义的茶具实际上就是指茶器皿,包括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等。中国茶叶品种繁多,不同的茶类适合不同的用具,如玻璃杯适宜泡绿茶,紫砂壶适宜泡乌龙茶等。紫砂壶是目前茶具市场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茶具,紫砂产于江苏省宜兴市。紫砂以手工制作为主,也有机器生产的。记者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茶具经销商以经销名家名壶为主,普通紫砂壶在市场中销售的并不多见。瓷器茶具也是茶具市场中重要的一类,瓷器茶具往往成套出现,适宜泡花茶。中国瓷器在世界上非常著名,尤以江西景德镇的瓷器质地最为出色。但目前茶具市场中销售的茶具,景德镇出产的较少,更多的产自福建德化和广东潮州。据悉,福建德化和广东潮州均被中国陶瓷协会命名为中国瓷都,是后起之秀,其生产的茶具在价格方面比景德镇更具有竞争力。此外,近年来河北唐山销售的骨质瓷茶具也出现在市场上,但由于其高昂的价格在茶具市场中问津者很少。随着近年来普洱茶的升温,玻璃制品的茶具在市场上开始出现,并呈现热销,其可煮性、观赏性非常适宜普洱茶的冲泡。

五、茶漏、水洗等其他辅助茶具。茶漏多以不锈钢的金属为主,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的心态,葫芦类、竹子类的茶漏普遍受到欢迎。水洗过去多以瓷器为主,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卫生意识的增强,广东潮州的一些电子企业别出心裁,将随手泡和水洗设计成连体,两个电磁炉连在一起,一边是随手泡,一边是玻璃锅式的水洗,非常利于品茗杯的消毒。

以上只是茶具市场的主要产品。此外,各种玲珑可爱的紫砂饰品、精美绝伦的瓷器饰品等也都是茶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茶叶市场的变化,茶具市场还将更加丰富多彩。

cy316.com编辑推荐

30年历史的径山茶重放异彩


一杯滚水,放入一撮绿翠的径山茶,顿时朵朵银芽如天女散花般沉落杯底,茶香四溢昨日,杭州市和平会展中心门前,伴随着悠扬的古乐、淡淡的茗香,径山茶三十周年系列庆典正式开始。其间,余杭滚灯、《采茶舞》、良渚文化越剧表演等陆续登场,将径山茶所蕴涵的余杭文化展现于市民面前。

径山茶得名于产地??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的径山,始产于唐,闻名于宋,元、明、清仍享有盛誉,一度被列为贡茶。宋时,径山茶宴及器具传播到日本,并逐渐演变成日本茶道。据史料记载,茶圣陆羽也曾在径山隐居,汲泉品茗,写下《茶经》四卷,对中国乃至世界茶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978年,借改革开放之春风,余杭区着手对径山茶进行恢复性开发,通过更新、开发茶园,探索改进植茶、制茶技术,使千年径山茶重获青春。1998年,径山茶行业协会成立。余杭区为加强茶区管理,打响径山茶品牌,实行统一品牌宣传、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标志、统一基地认证、统一市场营销、统一行业监督,不断扩大种植面积,2003年径山茶通过了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当时在杭州市尚属首例。

近年来,余杭区通过合力实施名牌战略,实行六个统一管理体系,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进茶树良种化进程,实现了径山茶超常规发展。目前,余杭区共有茶园5.8万亩,径山茶基地超过半数。自1998年来连续6年保持茶叶产量、产值持续增长,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并连续举办中国茶圣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各项检测指标经相关监测部门检测均达到无公害要求,抽检合格率100%。此外,径山茶还施行技术标准化、加工机械化、品牌国际化,先后在日本、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国际商标。三十年来,径山茶相继获得浙江省十大名茶、中国原产地证明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十大区域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

受径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影响,加之余杭区坚持以崇尚自然,追求翠绿,讲究真色、真香、真味为宗旨不断探索创新,如今的径山茶外形细嫩有毫,色泽绿翠,香气馥郁,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非常嫩鲜,它在冲泡时,可以先放水后放茶,而且茶叶会很快沉入杯底的特点是其他名茶所不能有的。

据了解,余杭区将把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打响、保护、提升径山茶产业品牌和文化品牌,在3-5年内争创国家名牌产品,深化六个统一管理体系,优化加工工艺,在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此次径山茶三十周年庆典除启动仪式外,还将开展一系列活动。今天上午将于双溪漂流景区举行第七届中国茶圣节开幕式活动,下午在径山开展迎奥运、登径山活动;明天将在浙江陆羽山庄度假酒店举办2008径山茶?禅茶文化研讨会。接下去,余杭还将举办一系列的活动,以进一步宣传、推广径山茶。

明清两代茶具的民俗习惯及品种类型


明代,人们已由宋时的团茶改饮散茶。明代初期,饮用的芽茶,茶汤已由宋代的白色变为黄白色,这样对茶盏的要求当然不再是黑色了,而是时尚白色。对此,明代的屠隆就认为茶盏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明代张源的《茶录》中也写道:茶瓯以白磁为上,蓝者次之。明代中期以后,瓷器茶壶和紫砂茶具兴起,茶汤与茶具色泽不再有直接的对比与衬托关系。人们饮茶注意力转移到茶汤的韵味上来了,对茶叶色、香、味、形的要求,主要侧重在香和味。这样,人们对茶具特别是对壶的色泽,并不给予较多的注意,而是追求壶的雅趣。明代冯可宾在《茶录》中写道茶壶以小为贵,每客小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阁。强调茶具选配得体,才能尝到真正的茶香味。

明清两代茶具的民俗习惯及品种类型

明清两代茶具的民俗习惯以及品种类型都是不同的,到清代以后,茶具品种增多,形状多变,色彩多样,再配以诗、书、画、雕等艺术,从而把茶具制作推向新的高度。而多茶类的出现,又使人们对茶具的种类与色泽,质地与式样,以及茶具的轻重、厚薄、大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说,饮用花茶,为有利于香气的保持,可用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饮用大宗红茶和绿茶,注重茶的韵味,可选用有盖的壶、杯或碗泡茶;饮用乌龙茶则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饮用红碎茶与工夫红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来泡茶,然后将茶汤倒入白瓷杯中饮用。如果是品饮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细嫩名茶,则用玻璃杯直接冲泡最为理想。至于其他细嫩名优绿茶,除选用玻璃杯冲泡外,也可选用白色瓷杯冲泡饮用。但不论冲泡何种细嫩名优绿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量多,热量大,会将茶叶泡熟,使茶叶色泽失却绿翠,其次会使芽叶软化,不能在汤中林立,失去姿态;第三会使茶香减弱,甚至产生熟汤味。此外,冲泡红茶、绿茶、黄茶、白茶,使用盖碗,也是可取的。

茶具的改进


古人饮茶之前,先要将茶叶放在火炉上煎煮。在唐代以前的饮茶方法,是先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米粉等,制成茶团或茶饼,饮时捣碎,放上调料煎煮。煎煮茶叶起于何时,唐代以来诸家就有过争论。如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说:于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后人看到魏时的《收勘书图》中有煎茶者。所以认为煎茶始于魏晋。据《南窗记谈》饮茶始于梁天监(公元502年)中事。而据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之语,说明煎煮茶叶需要一套器具。可见西汉已有烹茶茶具。时至唐代,随着饮茶文化的蓬勃发展,蒸焙、煎煮等技术更是成熟起来。据《画谩录》记载:贞元(公元785)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研膏茶,其后稍为饼样,故谓之一串。茶饼、茶串必须要用煮茶茶具煎煮后才能饮用。这样无疑促进茶具的改革,而进入一个新型茶具的时代。

从中世纪后期来看,宋、元、明三代,煮茶器具是使用一种铜制的茶罏。据《长物志》记载:宋元以来,煮茶器具叫茶罏,亦称风罏。陆游《过憎庵诗》日:茶罏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依此说,宋陆游年间就有茶罏一名,元代着名的茶罏有姜铸茶罏,《遵生八笺》说:元时,杭城有姜娘子和平江的王吉二家铸法,名擅当时。这二家铸法主要精干罏面的拔蜡,使之光滑美观,又在茶罏上有细巧如锦的花纹。制法仿古,式样可观,还说炼铜亦净或作。实指镀金。由此可见,元代茶罏非常精制,时至明朝,社会也普通使用铜茶罏,而特点是在做工上讲究雕刻技艺。其中有一种饕餮铜罏在明代最为华贵。饕餮是古代一种恶兽名,一般在古代钟鼎彝器上多见到这种琢刻的兽形。是一种讲究的琢刻装饰。由此见到,明代茶罏多重在仿古,雕刻技艺十分突出。

中国中世纪后期,除了煮茶用茶罏,还有专门煮水用的汤瓶。当时俗称茶吹,或铫子,又有镣子之名。最早中国古人多用鼎和镬煮水。《淮南子说山训》载: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高诱注:有足日鼎,无足日镬。(明清时期,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把镬叫锅。)从史料记载来看,到中世纪后期,用鼎、镬煮水的古老方法才逐渐被汤瓶取而代之。

过去一些作家认为,中国约在元代出现泡茶(即点茶)方法,因此元代煮水器具为之一变(指改制用汤瓶)。但据笔者所收集的史料来看,煮水用瓶在南宋就存在了。这里顺便摘引两条史料为据。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有记载说: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近世(指南宋)沦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依罗大经之意,过去(南宋以前)用上口开放的鼎、镬煮水,便于观察水沸的程度,而改用瓶煮水,因瓶口小,难以观察到瓶中水沸的情况,只好靠听水声来判断水沸程度,《鹤林玉露》又说:陆氏(陆羽)之法,以末(指碾碎的茶末)就茶,故以第二沸为合量下末。陆羽是唐朝人,是《茶经》的作者,被认为是中国唐代茶文化兴起的奠基人。这样一个茶家煮水都使用镬,足可说明唐代还未曾使用汤瓶。又据宋代文学家苏轼在《煎茶歌》中谈到煮水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苏轼的这段诗词可以作为宋以来煮水用汤瓶的又一很好的例证。

明朝,沦茶煮水使用汤瓶更是普遍之事,而且汤瓶的样式品种也多起来。从金属种类分,有锡瓶、铅瓶、铜瓶等。当时茶瓶的形状多是竹筒形。《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说,这种竹筒状汤瓶好处在于既不漏火,又便于点注(泡茶)。可见汤瓶既煮水又可用于泡茶两种功用。明代同时也开始用瓷茶瓶,可是因为瓷瓶煮水,虽不夺汤气,然不适用,亦不雅观。所以实际上,明代日常生活中是不用瓷茶瓶的。明朝茶瓶中还有奇形怪状的作品。见《颂古联珠通集》一口吸尽江南水,庞老不曾明自己,烂碎如泥瞻似天,巩县茶瓶三只嘴。明朝竟有三只嘴的茶瓶,稀奇到了脱离生活实际的地步。无疑,这种怪异茶瓶只能作为收藏装饰物,仅此而已。

茶具的使用


对品茶用的茶具的选择不仅要精制美观以增添雅趣,还应该能有利于茶叶的色、香、味的体现。

各种材料的茶具中,首推紫砂陶器。紫砂茶具是用一种含铁、硅量高的陶土(紫色为主,还有绿色、土黄的泥)烧制成的,不挂釉,透气性强,由于烧制温度、调配方法不同,呈现紫、绿、红、黄等。

宋代开始有产,明代大盛,清代又进一步发展。盛产于江苏宜兴、浙江长兴。 紫砂茶具的使用

紫砂茶具不仅保温性能好,传热慢,冬可焐暖,夏不烫手,而且其质地最能体现茶味茶香,壶壁的微孔不但能过滤掉一点茶的苦涩味,让茶变得更醇和可口,而且用久了吸足了茶香,再泡茶时会释放这些物质,从而使茶味愈加香醇可口。经常用来泡茶,紫砂的外表会逐渐莹润,发出玉般的光泽,但不可故意用硬布或各种油类去抹它,否则会产生不自然的“死光”,所谓养壶也要“由内而外”。

一把壶最好只泡一种茶,以免香味串杂。新壶可用热水煮洗几次,再用茶水浸泡几次,让微孔张开吐出土腥味,称之为“开壶”。暂时不用的壶,需洗净晾干储藏。搁久不用的壶若有异味,也不能用清洁剂清洗,可以用开水多泡几回。每次用完,倒去茶叶,用清水洗净,外表水珠用干毛巾擦干晾干即可。

选用紫砂壶品茶以小为好,壶小“味不耽搁,香不涣散”。一般绿茶宜用大口低身壶,红茶、乌龙茶宜用小口高身壶,普洱可选用腹大中等大小的壶。

紫砂壶可泡任何一种茶,均能较好体现色香味,但不利观赏,有点“锦衣夜行”的味道。我们不妨用紫砂壶冲泡,斟入素瓷小杯品饮,这样色香味就能兼顾了。 瓷器茶具的使用

由于紫砂陶土原材料逐渐稀缺,泥优工好的紫砂茶具越来越贵,也越来越难得,其实日常使用瓷质茶具也非常不错。瓷茶具既能较好地体现茶味茶香,又能观赏汤色茶形,而且容易清洗,非常实用。瓷器用高岭土1200℃以上高温烧制,含铁量低于3%,以江西景德镇出产的最为著名。选用时以内壁白色者为佳。独饮时用茶杯、盖碗,数人同饮可壶泡杯饮,既方便节约,同时通过共饮一壶茶也表达了不分彼此的情谊。

这里特别要推荐一下瓷盖碗,它不仅可以独饮,还可以当做泡茶器皿,分杯和朋友共享。而它的盖、托、碗三部分在中国文化中分别象征着“天、地、人”,用盖碗泡茶,象征着人在天地之间,寓意“天人合一”,可以说盖碗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茶具,也是用处最大的茶具。

建议初饮茶者可以首先备一个盖碗,再加几个品饮小杯,考究一点再添一个公道杯,那么基本可以应付所有种类的茶叶了。旧时民间常用的竹编藤编的食篮,正好可以装下这么一套茶具。选一个风和日丽的假期,约三五好友,找一处山清水秀树木葱茏的幽静野外,喝茶聊天,“偷得浮生半日闲”,该是多么惬意啊。 玻璃茶具的使用

玻璃茶具传热快,易烫手,也不及陶瓷茶器雅致,好茶之人常不喜选用,但用它冲泡高级细嫩的芽茶却颇有观赏价值,透过透明的杯壁,但见杯中轻雾缥缈,芽叶上下沉浮,兰花朵朵,茶汤清绿,茶香沸扬。 其他材质茶具的使用

至于其他材质,如金银茶具,虽说富贵逼人,但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茶叶的色香味,而且容易烫嘴,也不符合茶的清雅之性,不宜使用。玉石茶具的好处,见仁见智,不过也很少见。

列举了这么多茶具,并不是说每次都必须全部具备才能泡茶。

我们不妨做个有心人,在日常有条件的时候讲究一点,以增加雅趣,而条件不具备时,不妨“将就”一下。如果不管现实条件,过分追求茶具的精美齐全,得其形而轻其内涵,过分奢华,过于执著,均是有违茶道精神的。陆羽在《茶经》中,也写过在野外喝茶时如何简化茶具。日本茶道宗师千里休,在晚年也提倡返璞归真,茶器信手拈来,粗陶饭碗都可用。他认为关键在于你对茶器要抱有一种恭敬的态度。最珍贵的茶器应该是倾注了使用过的人的情感的茶器,值得珍惜。茶具在收藏家的手里和茶人的手里的价值并不完全一样,对茶人而言,利用茶具泡出尽可能美味让人感动的茶汤才是第一位的。所以能做到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泡好一杯茶来款待客人,所谓“朴实无华亦文雅”,这才是真正的茶人。

这一对梅兰竹菊图案的杯子和兰草花纹的盖碗,不算精致,也不是年代久远的古董,但因为它们是家里老一辈传下来的旧物,日常使用时,摩挲着杯碗,遥想着逝去的先人,心中格外亲切温馨,仿佛旧日时光重现,感觉无比美好!

唐代茶具的发展


1987年,埋藏于法门寺地下千余年的一套唐代皇室宫廷使用的金、银、玻璃、秘色瓷等烹、饮茶器重见天日。这是一套世界惟一的珍宝,也让我们看到了连陆羽也不曾看到的宫廷茶具,因为陆羽逝世于公元804年,而这套茶具据《资治通鉴》记载是公元873年末封藏的,即陆羽离世之后69年封藏的,这批茶器以它本身明确的錾文和出土《物账牌》,已成为我国茶文化考古上最齐全的一次茶器发现。

唐宋茶具是中唐时期专用喝茶的茶具。中国唐以前,南朝饮茶已形成风气,不过仅流行于西蜀和江南地区,而且当时在饮食器皿中尚未明确地分化出专用的茶具来。中唐时,饮茶之风在全国推广,从而出现了专用的茶具。出土文物中有的铭识也标明是茶具,如茶托、茶碗、茶瓶、茶碾、茶罗等,可知唐代茶具的品种已颇齐备。

唐代中期,茶叶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从中国的西南一带渐渐向长江、淮河流域北移,产茶区域的扩大,加上茶叶加工技术的改进,大大促进唐代茶业经济的繁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陆羽《茶经》问世。这是第一部系统介绍茶文化的专著,详细介绍了茶的产地、生态、采摘、制造、加工、煮饮等,是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唐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白瓷出现于北齐,唐代的白瓷可与南方的青瓷相媲美,出现了“北白南青”共繁荣的局面。当然,饮茶的兴盛也进一步推动了唐代陶瓷业的发展。陆羽特别推崇越窑青瓷,越窑青瓷在有唐一代达到了顶峰,出现了青瓷史上登峰造极的作品——“秘色瓷”。

陆羽认为茶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并认为“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当然,这只是陆羽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当代窑址考古发掘材料证明,除越州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之外,北方的邢窑、曲阳窑、巩县窑,南方的景德镇窑、长沙窑、邛崃窑在当时也大量生产茶具。

唐、宋时的茶多制成茶饼,饮用前先碾末,再予烹点。烹点的方法有两种,所用的茶具亦小有区别。一种是《茶经》说的煎茶法,是在风炉上的茶中煮水,水沸之后,量出茶末从中心投下,随即用竹搅动,俟沫饽涨满面,便酌入碗中饮用;另一种是苏在《十六汤品》中所说的点茶法。此法将茶末下在碗中,并在茶瓶中煮水,水沸后,持瓶向碗中点注,同时用茶筅或茶匙在碗内环回击拂,只要茶已发立,粥面光鲜,稀稠得中,遂可就碗饮用。所以煎茶法不用茶瓶,点茶法不用茶,大体说来,唐代后期煎茶法已逐步为点茶法所取代,因而唐代遗物中成套的风炉和茶很少。

目前已知最早之例传为河北唐县出土的五代邢窑烧制的一套白瓷茶具。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复原模型瓷茶为圆底镬形,风炉为圆筒形,有三足。唐代茶瓶实例为西安太和三年(829)王明哲墓出土的一件,底部墨书“老家茶社瓶,七月一日买。壹。”此器腹部圆鼓,盘口,肩上出短流,施墨绿色釉。这种形制的容器在唐代遗物中不乏其例,却不能都定为茶瓶,因为其中有不少是酒注。

除茶、茶瓶外,其他茶具在煎茶、点茶法中可以通用。因为茶宜“乘热连饮”(《茶经》),茶碗很烫,所以要在碗下加托。西安大历元年(766)曹惠琳墓已出白瓷盏托。1957年陕西西安和平门外出土了7件银质鎏金茶托,铸造的时间为大中十四年(860),刻铭中自名为“浑金涂茶拓子”。这些茶托上的托圈较低。晚唐时茶托上的托圈已增高,有的象是在托盘上加了一只小碗湖南长沙铜官窑、浙江宁波和湖北黄石的唐墓中均曾出土这类茶托。托上所承之茶碗,为圈足、玉璧足或圆饼状实足的各种弧壁或直壁之碗。长沙石渚窑出土的青釉圆口弧壁碗,有的自名为“茶”。陕西扶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玻璃托子和碗,《物财》中记为“璃茶、托子”,其茶碗撇口、直壁,与宋代所称子的形制相同。法门寺塔地宫中还出土了银茶碾和银茶罗,其茶罗为绝无仅有之例。茶碾和茶罗均为粉筛茶末的用具。此外,唐代也用茶臼研末。茶臼为瓷质,碗状,内壁无釉,刻剔出粗糙的网纹和鳞纹。在河北内丘唐代邢窑窑址中曾经出土。

茶具,是我国古代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讨论茶具史的兴衰,也可以看到茶文化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茶具也有其本身独到的发展过程,从中还可以看到陶瓷制造的艺术造谐。

茶具的发展历史


茶具的发展演变和饮茶的产生息息相关,经历了从无到有、共用到专用、粗糙到精致的过程,随着饮茶的盛行,茶具在不断完善、发展,且种类也越来越多。

唐代以前

最早的茶具同食具、酒具共用。西汉时期王褒《僮约》中“烹荼尽具”就提到洗净茶具,“荼”指“茶”,“尽”作“净”解,这便是茶具发展史上最早谈及饮茶器具的史料。

唐代

到唐朝时茶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更为讲究饮茶的情趣。茶具不仅作为器具,而且具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讲究茶具的质地、艺术性,借以提高茶的色、香、味。陆羽的《茶经·四之器》中记载了唐代各种煎饮茶器,当时贵族王朝主要用金银茶具,普通百姓则用陶瓷茶具,生活讲究的大户都备有全套的碾茶、泡茶、饮茶器具,可见唐代煎茶、饮茶之风极为盛行。

煎茶来源于煮茶,是指将鲜叶碾磨成末,在水达到二沸时,放入茶末,水达三沸时茶便煎成。煎出来的茶汤色、香、味保持最原始的味道。

宋代

饮茶之风“兴于唐,盛于宋”。宋朝相对于唐朝,茶具更为简洁,除“金银为上”外,陶瓷也有很大的发展,同时点茶之风日益盛行。宋代最有代表的史料记载是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用白描的手法画出了饮茶、备茶的12种茶具,并冠以特定名号,取名“十二先生”。

点茶法在宋代成为流行时尚。点茶就是将茶叶碾成茶末放进茶碗中,注入少些沸水用茶筅调成糨糊状,再注入沸水,同时再搅动,直至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即可饮用。点茶在宋代也用于当时极为盛行的斗茶。

元代

元代茶具未能有很好的发展,主要保留了宋代茶具的特色。但由于元代游牧民族的关系,散茶开始兴起,茶具也朝着豪放、厚重方向发展。

明代

到了明代,茶的加工、饮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茶具也产生很大变革。景德镇的白瓷、青花瓷异军突起,开始在国内流行,甚至名扬海外。当时的瓷窑主要生产色白、精巧茶具,同时“茶洗”出现,“茶洗”形状如碗,底部有小孔,作饮茶之前冲洗茶叶用。明代中期以后,出现瓷壶、紫砂壶,有“壶趣”一说。

清代

清代茶具种类基本与明代相似,主要以瓷器和紫砂为主,其中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最为出色。景德镇的彩瓷比明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同时创制了珐琅彩、粉彩等新品种;宜兴的紫砂除基本使用外,还融合了绘画、诗文、书法、篆刻等新的艺术形式,使紫砂壶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此外,四川的竹木茶具、福州的脱胎漆器等也相继出现。

现代

目前市场上仍以“景瓷宜陶”最为流行,但茶具的种类和样式更为多样,质量更为上乘。

关于茶具小编建议大家自己用的话实用就好,如果不做收藏很多买回来的都会放在家蒙尘。

对茶具的介绍!


人们在制作汉方药草茶的时候,常常会使用到茶具。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常用茶具的种类,想要了解的你,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茶壶

以瓷壶、砂锅或耐热玻璃的壶具为佳,不要选择铁壶,因为药草中的单宁酸会与铁结合,转换成单宁铁,使得药效减弱或丧失。而高温烧制成的瓷制茶壶,最适合煎煮汉方药草茶,可使药草中所含的有益成分溶出,使整体气味更加圆润甘醇。

茶杯

由于汉方药草茶大多为热饮,选择以可瓷壶保温的材质为优先,如瓷杯等,以附有茶杯盖者为佳。

量匙或量秤

可测量应放入的汉方药草茶茶材分量。

茶袋

为节省过滤的麻烦,可将茶材放入茶袋中以棉绳绑紧;茶袋则以棉布为佳。

滤网

如果不使用茶袋包住茶材,也可在煮好后以滤网过滤茶渣。

量杯

用于测量应放的水量。

刀子、剪刀及砧板

如果茶材面积过大、材质过硬等,可用干净的刀子、剪刀,裁剪成适当大小,或修剪茶材中枯萎、虫蛀的部分后使用。

研钵与研磨棒

有些茶方需要研磨成细末或粗末饮用。

计时器

运用计时器,可精确控制煎煮的时间。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有关茶具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茶友。对茶知识感兴趣的话,不妨关注小编,小编将为大家持续更新更多精彩内容!

清洗茶具的方法!


懂得品饮茶的人,他们都知道具体什么样的茶要应用怎样的茶具来泡饮,才能喝出品味。但那些久经使用的茶具往往会堆积茶垢,对于茶的味道,更甚于饮茶的健康带来了一些负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清洗茶具的方法!

白瓷、青瓷类茶具

白瓷、青瓷茶具的茶垢清洗可以用海绵或者布沾点少量的酥盐,在茶垢上搓洗几下就可以将大半的茶垢给清洗干净。

金属类茶具

金属茶具一般指金属茶隔,金属制的茶隔容易沾染茶垢变黑,可以选择摩擦较大的铁丝球,倒入洗洁精或者醋然后沾水用铁丝球反复的擦洗,就能很快有效的把茶垢清洗得一干二净。

玻璃茶具

玻璃杯茶具上的茶垢清洗时不能用力擦,或者用锋利的清洗工具。玻璃杯茶具可以用柠檬、醋先浸泡半个小时,然后用柔软的布擦拭,有些较为顽固的茶垢则可以用牙膏涂在上面然后用软牙刷刷干净。

汝瓷、冰裂釉茶具

汝瓷、冰裂釉茶具上的裂痕会有茶色的进入,所以汝瓷和冰裂釉的茶具不宜经常清洗,如果要清洗可以加入小苏打或者米醋浸泡然后用布擦拭。也可以挤少量的牙膏在茶具上面,用手或是棉花棒把牙膏均匀的涂在茶具表面。大约过一分钟后再来用水清洗这些茶具。

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的清洗更要慎重了,稍有不适就会破坏紫砂壶的透气性。喝完茶,先把茶壶里的茶叶倒干净,然后再用清水将茶具清洗干净,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清洗方法,一般情况下这样清洗已经足够了。

如果喝完茶后不能及时清洗茶壶,等到有时间的时候再清洗茶具,此时茶具已被上色,难以将残留在茶壶表面的茶垢清洗干净。这时,不妨往茶具上挤少量牙膏,然后用棉花捧将牙膏均匀涂抹在茶具表面,涂抹一分钟左右就可以用清水将茶具清洗干净了,如果不行,不妨多试几次。

如果茶壶里堆积有较厚的茶垢,那用牙膏也很难清洗干净了。这时,不妨试试用小苏打浸泡或者是用加热的米醋来清洗,摇晃泡一会,这样可以将尘积已久的茶垢清洗干净。

清洗紫砂茶壶时最好先将紫砂茶壶加入醋然后在水里煮上半个小时。捞起用布擦拭干净,切勿用刷、搓、擦的用力动作。

茶垢不仅会将茶具染色,还会产生小块的茶垢堵住茶壶的出水口,此时用细茶针仔细清理出水口的茶垢即可。若是结块的茶垢,可以将茶具浸泡在热水中,放置一晚即可。

以上清洗茶具的方法,还望各位茶友可以对此做好功课,毕竟这对自己品饮茶的品质有直接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