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常见的茶树品种

发布时间 : 2020-10-16
岩茶的茶树品种 常见的黄茶品种 台湾茶有多少品种

岩茶的茶树品种。

在台湾常见品种为青心乌龙(软枝乌龙、小叶乌龙)、青心大冇、台茶27号(金萱)、台茶29号(翠玉)、铁观音、水仙、四季春..等品种,在这里仅以台湾的茶树品种来分类。因为中国茶树品种种类繁多。又因茶树为杂交之灌木植物,故其变化也很大。

青心乌龙

属于小叶种,适合制造部分发酵的晚生种,由于本品种是一个极有历史并且被广泛种植的品种,因此有〔青心乌龙〕,〔种仔〕,〔种茶〕,〔软枝乌龙〕等别名。树型稍小,属于开张型,枝叶较密生,幼芽成紫色,叶片狭长椭圆形,叶肉稍厚柔软富弹性,叶色浓绿富光泽。本品种所制成的包种茶不但品质优良,且广受消费者喜好,故成为本省栽植面积最广的品种,可惜树势较弱,易患枯枝病且产量低。

青心大冇

属于小叶种,适制性极广的中生种茶树,常用的别名有〔青心〕及〔大冇〕。树型中等属于稍横张型,幼芽肥大而密生洱毛,呈紫红色,叶片为狭长略成披针型到长椭圆形,以正中央部位最阔,叶缘锯齿较锐利,叶色呈暗绿色,叶肉稍厚带硬。本品种因树势强,产量高且适制性广,因此种植面积经常居全省第一,其中以制造乌龙及俗称椪风茶的台湾乌龙茶品质最高。但近年来的种植面积则居第二,主要分布于桃园,新竹,苗栗三县。

台茶十二号

别名金萱,系统代号-2027,经过四十三年的选育后,才在民国七十年命名的新品种,由于所制造的包种茶具有独特的香味,因此广受消费者的喜好,加上其中早生,强健,高产且适合机采的特性,因此种植面积在稳定的增加中。台茶十二号树型较大,属于稍具直立性的横张型,芽密度高,幼芽大,绿中带紫,洱毛密度略少于青心乌龙,但制造时较不易脱落,故成茶上可看到明显的洱毛。叶片大型呈椭圆型,叶缘锯齿较疏,叶肉稍厚,浓绿且富光泽。由于树势强健,环境适应力强,高产,品质佳且广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全省各茶区均有种植。wwW.cy316.CoM

台茶十三号

别名翠玉,系统代号-2029,与台茶十二号同一时期选育所得。属于中早生适制包种茶的新品种,树型较大,芽色较紫,洱毛密度略低,叶片则较狭长,略大且厚,叶片两侧较上卷,叶缘锯齿较大且粗钝,叶色较绿且更具光泽。本品种较疏且不易机采,加上产量略低于台茶十二号,故初期种植不多,但由于滋味奇佳,并具强烈花香,因此日渐受到欢迎。

硬枝红心

别名大广红心,是从福建引进的本省四大名种之一。属于早生种适合制造包种茶之品种,树型大且直立,枝叶稍疏,幼芽肥大且密生洱毛,呈紫红色,叶片形状与台茶十二号及台茶十三号接近,但锯齿较锐利,树势强健,产量中等。本品种大部分分布在台北县淡水茶区,目前以石门乡居多,所制成的条型或半球型包种茶,具有特殊香味,但因成茶色泽较差而售价较低,制造铁观音茶泽外观优异且滋味良好,品质与市场需求有直追铁观音种茶树所制造产品的趋势。

大叶乌龙

本省四大名种之一。属于早生种,适合制造绿茶及包种茶品种,树型高大直立枝叶较疏,芽肥大洱毛多呈淡红色,叶片大型且呈椭圆形,叶色暗绿,叶肉厚树势强,但收成量中等。本品种目前则零星散布于台北县汐止,深坑,石门等地区,面积逐年减少中。

铁观音(看图片)

属于小叶种,晚生种适制铁观音茶,树型大枝条粗,但枝叶及芽密度很疏,幼芽稍带红色,叶型长椭圆至狭长型,平铺,叶缘起伏大,呈波浪状,锯齿大但不锐利,叶肉极厚且富有光泽,树势较弱且收成量少,本品种目前仅栽培于台北市文山区的木栅地区,是最佳的铁观音茶种。

四季春

是由木栅地区茶农选出之茶种,属小叶型,极早生之包种茶品种,树型中大型且开张,枝叶及芽密生,幼芽呈淡红色,叶型较近纺锤型,两端较尖锐,叶色淡绿,具细且锐之锯齿,叶肉厚且具光泽,树势强,采摘期极长且收成量高。本品种因萌芽期极早,采收期长,春茶所制成之茶叶具有特殊香味,故种植面积一度增加,但因生长习性及生产制造方法,均未进行有系统之试验,故难以评估优劣。

青心柑仔

别名柑仔,属于小叶早生种,适制绿茶尤其是龙井茶之品种,树型中到大,稍具直立性,但分枝疏,芽绿色带洱毛,因此所制成之高级龙井茶均带白毫。叶片大似柑叶,叶绿明显向上卷,花瓣数目特多,本品种是最重要的龙井茶品种,主要分布于台北县新店及三峡地区。

黄柑

别名白心或白叶,属小叶茶种晚生适制红茶的品种,树型中等,枝叶密生,芽色偏黄,叶片呈椭圆型到倒卵型,花较多。本品种,早期大量种植于桃园,新竹,苗栗三县,但本省红茶外销市场丧失后,已极速减少。

其它茶种

台湾种植的茶树品种,另有武夷茶,红心大冇,黄心大冇,红心乌龙,黄心乌龙,水仙,软枝红心,台茶十四号(白文),台茶十五号,台茶十六号,台茶十七号(白鹭),淡水青心,佛手,乌枝,梅占,大湖尾,阿萨姆等品种但面积较小,且不普遍。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树品种的识别|茶树品种的划分和鉴定


从不同的角度对品种的经济价值等特性进行评估。在茶叶生产中,特别是茶树品种引种栽培时,需要对茶树品种进行识别和区分。自1984年以来,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国家级茶树品已有100多个,各产茶省区审定的省级茶树品种种更多,面对如此众多的茶树品种,我们如何去识别和区分呢?因此,有必要介绍茶树品种识别的方法。掌握了茶树品种的识别能力,有利于在茶树引种栽培中辨别品种真伪,杜绝假品种,防止品种间混杂。

茶树品种的识别方法主要依据品种间的植物学特征特性,并结合环境及栽培条件、产量、抗逆性、品质、化学组成等进行。识别茶树品种首先要看它的树相,树相包括树型和树姿两方面。树型有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树姿分直立,半开展和开展三种类型。其次要观察叶片,包括叶的着生角度、叶的颜色、叶片大小、叶的形状、叶面的隆起性等内容。

一般茶树叶的着生角度有上斜、半上斜、平展、下垂四种;叶的颜色有黄绿色、绿色、浓绿色三种;叶片大小分特大叶、大叶、中叶、小叶四种;叶面的隆起性分隆起、半隆起、平展三种类型;叶的形状有长椭圆、椭圆、卵圆等类型。尽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叶的形态仍然是茶树品种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在同等条件下,同一无性系品种叶的形态比较相近,与其它茶树品种的叶片特征有区别。有时候叶片边缘的形态,叶尖的形状也作为品种区分的依据。

另外芽叶茸毛的多少、形状、大小、萌芽期早晚、抗逆性强弱、花和果的形态特征、芽叶的化学特性、产量、品质等都可以综合考虑,作为茶树品种识别的参考依据。总之,对茶树品种的识别与区分,真伪的辨别,是比较复杂的,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感性认识,有经验的茶农凭感觉一眼就能区分出来熟悉的品种,就是这个道理。

茶树品种按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系品种和无性繁殖系品种两大类。通过有性途径(种子)繁殖的品种称为有性繁殖系品种,简称有性系品种;通过无性途径(扦插等)繁殖的品种称无性繁殖系品种,简称无性系品种。在茶叶生产上,常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无性系品种称为无性系良种。

有性系品种由于采用种子繁殖,幼苗主根明显,为直根系,群体中植株的性状较混杂,参差不齐;无性系品种一般采用短穗扦插繁殖,群体中各植株的性状整齐一致,短穗扦插的幼苗无主根,为须根系,根颈部有短穗遗痕,比较容易鉴别。无性系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够世代相传,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芽叶持嫩性强,发芽整齐,芽叶的形态大小及内在品质一致,便于采摘加工等特点,因此无性系品种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如原产福建省福鼎县的福鼎大白茶品种,尽管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至今仍然是广大茶区热衷推广的良种之一。

茶树品种都是在特定地区的生态条件下选育而成,在一个地区原产或选育成的品种,引种到其它地区栽培后,按适应性分为适应性品种或不适应性品种。所谓适应性是指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栽培地区温度、光照、无霜期、降水量、土壤酸度等自然条件的要求。品种的适应性可以根据引种栽培地区该品种茶树的生长势、抗逆性、产量及品质等表现情况进行鉴定。某品种的茶树在引种栽培地区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强,芽叶持嫩性强,产量高,制茶品质优良,综合表现与原地一致,说明该品种在这一地区的适应性强。茶树品种按抗逆性分为抗逆性弱、抗逆性较弱、抗逆性强、抗逆性较强及高抗五大类品种。所谓抗逆性是指茶树对寒、旱、病、虫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忍耐性或抵御能力。一般按各品种茶树叶片在以上不良环境因素下的受害程度,并结合枝干受害情况,用5分制进行抗性评分及分级的方法进行鉴定。茶树品种按萌芽期可分为特早生型、早生型、中生型和晚生型四大类,茶树品种的萌芽期通过观察越冬腋芽的萌发过程进行鉴定以下信息由爱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越冬芽萌发过程一般分为鱼叶期、一叶期、二叶期、三叶期四个物候期。一般一个品种20%的腋芽到达某物候期之日,就是这个品种到达该物候期的日期。萌芽期的观察需要重复三年,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作对照。茶树品种萌芽期观察方法有目测法和挂牌法,目测法根据经验进行估测,挂牌法选择5~10株茶树,每株选择5~10个腋芽挂牌进行观察,确定萌芽期。在同等条件下,萌芽期比福鼎大白茶品种早5天以上的为特早生型品种,早4天以内的为早生型品种,晚5天以内的为中生型品种,晚5天以上的为晚生型品种。茶树品种按成熟叶片大小又可分为特大叶品种、大叶品种、中叶品种和小叶品种四类。叶片大小通过测量叶面积(叶长×叶宽×0.7)进行比较,叶面积在70cm2以上为特大叶品种,叶面积在40~69cm2之间为大叶品种,叶面积在21~39cm2之间为中叶品种,叶面积在20cm2以下为小叶品种。茶树品种按产量可分为高产品种和一般品种。产量的鉴定要求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进行,按照采摘标准采摘鲜叶记产量,重复记载三年求平均值,并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也可以将鲜叶产量除以4折算成干茶产量。统计产量时,绿茶品种或红茶品种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鲜叶记产量,乌龙茶品种按新梢长到3~5叶,约70%顶叶形成开面时,采摘对夹二三叶记产量。茶树品种按茶类适制性分为绿茶品种、红茶品种、红绿茶兼制型品种和乌龙茶品种四类,其中绿茶品种又分为显毫类绿茶品种和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品种。

所谓茶类适制性是指品种固有的制约着茶叶品质的种性,也就是指茶树品种最适宜制作哪一类或几类优质茶的特性。茶树品种的茶类适制性简称适制性,它可以通过芽叶的物理特性观察和化学特性测定进行间接评估,这在茶树品种选育的早期尤其常用。物理特性是指茶树新梢上芽叶的肥瘦、大小、叶色、叶质、叶片厚薄、柔软程度、嫩度、茸毛等的特征和状态,它与成品茶的外形品质息息相关。一般叶片小、叶张厚、叶质柔软、细嫩、色泽显绿、茸毛多的品种,制显毫类的绿茶,如毛峰、毛尖、银芽等名茶,易塑造出外形“白毫满披、银装素裹”的品质特色;芽叶纤细、叶色黄绿或浅绿、茸毛少或中偏少的品种,制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如龙井茶等名茶,易形成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色泽绿翠、体表无毛的品质风格;而叶片大、节间长、芽头肥壮、芽叶黄绿色、茸毛多、叶面隆起、叶质软、叶张薄的品种,制红茶品质较好。化学特性是指芽叶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它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化学特性的测定一般按一芽三叶标准采集鲜叶,在100℃温度下蒸3分钟,80℃温度下烘干制蒸青茶样品,然后将样品磨碎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尽管茶树品种的化学特性受种植地区环境及栽培条件的影响较大,但同等条件下不同品种间的化学特性差异仍然明显。

一般茶多酚含量高,且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简称酚氨比)大的品种,制红茶品质优;而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宜(约16%~24%),且酚氨比小的品种,制绿茶品质优。如黔湄419品种,蒸青茶含茶多酚36.03%,氨基酸1.4%,酚氨比25.7,制红茶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烈,滋味浓强,但制绿茶滋味浓而苦涩,说明黔湄419是适制红茶的优良品种。福鼎大白茶引种到湄潭后,春、夏季蒸青茶平均含茶多酚25.3%,氨基酸1.89%,酚氨比13.4,制多毫型绿茶外形绿翠显毫,栗香持久,但制红茶滋味淡薄,说明福鼎大白茶是适制显毫类绿茶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中,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一般通过同一品种的鲜叶制作不同类别的茶叶,进行感官审评直接鉴定。感官审评鉴定品质时,采取评分与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先准确称取3克茶样倒入审评杯内,再冲入约150亳升沸水,浸泡5分钟开始审评。按照五因子审评法,茶叶的品质分别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逐项以百分制评分,并以相应的评语描述,最后再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的品质权数计算总分,其中名优绿茶按外形30%、汤色10%、香气25%、滋味25%、叶底10%的品质权数计算总分。分数的高低便能直接反映出品种品质的优劣,即一个品种对某一茶类适制性的大小,而相应的评语则可以描绘出不同品种的制茶品质特点。由于不同茶类的品质要求不一样,而每一品种固有的适制性又制约着茶叶的品质,加之不同品种间的适制性差异较大,适制绿茶的品种不一定适制红茶,适制显毫类绿茶的品种不适宜制作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因此,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应作为生产上用种重点考虑的指标之一,只有选择适制性对路的茶树品种,才能生产出相应优质的茶类产品。

茶树品种按审定的部门可分国家级品种和省级品种。一个新育成的品种,经过萌芽期、抗逆性、产量、适制性等鉴定后,最后还要通过省级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才允许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这里将国家级茶树品种审定的标准摘录如下,以便对国家级茶树品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个标准有3条,达到其中之一者,可审定为国家级茶树品种。①区试产量比对照品种增加10%上,并经统计分析达到显著标准;②产量与对照品种相近,品质明显超过对照品种;③某些性状突出,具有特殊利用价值,产量和品质与对照品种相当。

茶树虫害--茶树台湾黄毒蛾


学名 Porthesia taiwana Shiraki 属鳞翅目,毒蛾科。别名毛毛虫、刺毛虫。分布在台湾、冲绳等地。 寄主 茶、芦笋、番茄、玉米、桃、蒲桃、梨、柑桔、番石榴、桑、杏、梅、柿、咖啡等70多种果蔬及其他植物。为害特点 1―2龄幼虫群集食叶成缺刻或孔洞,后分散为害叶、花蕾、花及果实。成虫群集吸食汁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一12mm,雌蛾较雄蛾大,头、触角、胸、前翅均黄色,复眼圆且赤,前胸背部、前翅内缘具黄色密生的细毛。触角羽状,前翅中央从前缘至内缘具白色横带2条,后翅内缘及基部密生淡黄色长毛,腹部末端有橙黄色毛块。卵球形,初产浅黄色,孵化前暗褐色,卵块呈带状,每块20一80粒,分成2排粘有雌虫黄色尾毛。幼虫橙黄色,体长25mm,头褐色,体节上有毒毛,背部中央生有赤色纵线。化蛹在丝质及鳞毛之茧内。蛹圆锥形,色浅具光泽。茧黄褐色。(见图左) 生活习性 台湾年生8―9代,周年可见各生长期个体。夏季24―34天完成一代,冬季65―83天。卵块带状,20―80粒排列2行,其上附有黄色尾毛。6―7月为发生盛期,卵期3一19天,幼虫期13―55天,蛹期8―19天,初孵幼虫群栖于植株上,3龄后逐渐分散。成虫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 参见茶毒蛾。

茶树品种


茶树有数百品种,台湾常看到的也有三、四十种,理论上是各种品种都可制成各类茶,只要制造的方法不同即可。但什幺品种比较适宜制造成那一类茶是有经验可供参考的。有些品种的特质非常明显,我们就特别为它制做成一种茶,而且就以茶树品种的名称作为制成茶的商品名称,如铁观音、水仙、佛手等。

茶树品种有些是传统性品种,有些是新近改良的品种,如在台湾常听到的青心乌龙、青心大冇、硬枝红心、铁观音、水仙、佛手等,都是移植自大陆的品种,阿萨姆则是移植自印度的品种。另外为了增产、耐害、早采、质优等理由,也自行培育新品种,如金萱(或说台茶十二号)、翠玉(或说台茶十三号)等。这些新品种可以制成冻顶,也可以制成清茶,所以不能向茶行老板说:「我要买金萱!」,除非他知道您喝那类茶,否则老板还要问您:「您要是金萱制的冻顶还是清茶?」

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特别大,大到像小婴儿的手掌,我们就称它为大叶种,如阿萨姆。相对地,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比较小,就称为小叶种。有些茶树品种可以长得很高,属乔木型。有些品种不会长得太高,属灌木型。但一般我们看到的茶园,茶树都只长到膝盖的高度,那是我们故意将之修剪成的,因为这样的高度比较方便采收,如果不加以修剪,一般可以长成一楼的高度。

茶树发源于中国的西南一带,云南至今尚有千年的老茶树,乔木型的原始茶林分布甚广,但至今量产的茶园也都已经改成矮欉型。

中国常见的茶树病害


已记载的茶树病害有100余种,常见的有30多种。

一、叶部病害 已记载的有近40种。

芽叶病害 主要有:茶饼病,在西南茶区的高山茶园发生较重;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以华东、西南诸省的高山茶园,低温高湿条件下受害严重;茶芽枯病是浙江、湖南等省常见重要病害之一。

成叶、老叶病害 以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褐色叶斑病、茶煤病、茶赤叶斑病等在中国各茶区都常有发生。病叶易脱落,致使树势衰退。

茎部病害 已发现有30种左右。各茶区普遍发生的主要种类有茶枝梢黑点病、茶胴枯病、茶灰色膏药病、茶枝黑痣病和茶树苔藓和地衣。西南茶区还有茶枝癌病。华南等地和安徽、湖南有茶红锈藻病、茶黑腐病和茶线腐病。

根部病害 已记载的有30种以上。

主要种类有茶苗根结线虫病、茶苗白绢病、茶根腐病。常致全株枯死。

成龄期根病 包括红根腐病、褐根腐病、黑纹根病以及紫根腐病。

二、花和果实病害 种类较少。仅花腐病(Botrytis cinerea)发生较普遍。果实病害有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常绿作物,成龄后树冠茂密郁闭,小气候变幅较小,环境条件较其他作物稳定,病原微生物区系相应较为丰富,不少茶树病害对一些地区造成严重威胁。在海拔较高的茶区常以茶饼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等低温高湿型病害为主。南方热带和亚热带茶区茶根腐病、茶黑腐病、茶线腐病危害较重。而今氮肥的大量使用,改变了茶树内的氨基酸组成,茶叶组织结构柔软,有利于病菌的侵染,使得叶病的数量增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