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曼峨古树普洱茶

发布时间 : 2020-10-23
普洱茶古树 老曼峨乔木熟茶口感特点 古树茶普洱茶

普洱茶古树。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老曼峨古树普洱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曼峨古树普洱茶的特点:条形肥壮厚实、紧结显毫、汤色剔透明亮、滋味浓烈厚实、久泡有余香,耐冲泡,入口苦味重一些,但化得很快,回甘很好,茶品独特的滋味独具绵长和清爽。老曼峨寨位居偏远的中缅边境的大山皱褶之中,但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名气却很大。这缘于它是整个勐海县布朗山最古老、最大的布朗族村寨。据寨里古寺内的石碑记载,其建寨时间恰好就是傣族传统的傣历元年纪年,至今已有1371年的悠久历史;这里的古茶园中,一棵棵刻满沧桑岁月的古茶树,见证了布朗族先民“濮人”久远的种茶历史。

老曼峨寨子是著名的“布朗山古茶山”核心区之一,属班章村委会,有156户760人,主要以种植茶叶、稻谷为主。交谈中得知,老曼峨寨如今仍保持着3205亩古茶园,遍布在寨子四周边的莽莽丛林中。普洱茶市场兴起后,越来越多的茶商、茶叶爱好者喜欢上了老曼峨古乔木茶,先民留下的珍贵古茶园,为后代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为此,各家各户对古茶园管理更加用心、下工夫。村里专门制定了严格的村规民约,保持好古茶园的原有生态环境,任何人都不能在古茶园中施用农药和化肥,确保老曼峨古乔木茶的独特品质。

一到春茶、秋茶采摘季节,每天都有不少省内外的茶商、普洱茶爱好者驾车来到寨子选购古乔木茶。自1999年起,布朗山先后列为全国人口较少民族综合扶贫开发试点乡、全省扶贫攻坚乡,各级政府加大了扶贫力度。在国家扶持资金支持和县茶叶产业办技术帮助下,老曼峨村民们新种植了4000多亩生态茶园,茶叶品质虽比不上古茶树茶,但却是同类茶中的上品,销售也不错,成为了村民新的“摇钱树”。

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布朗山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也是江外古六大茶山之一,是布朗族居住地,古时称濮人,是最早种植茶树的民族。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全寨有140余户人家,600多人口,均为布朗族。布朗山乡全乡辖勐昂、章家、新龙、曼囡、吉良、曼果、班章7个村民委员会,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843人。布朗山乡有12000余亩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糯、帕点、曼新龙、曼捌、曼囡老寨和吉良等村民小组,另有台(坡)地茶园18000余亩及广布全乡的野生苦茶和甜茶,为生产优质普洱茶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保障。

小编推荐

布朗族千年古寨老曼峨与茶共生


从濮人开始居住,这里便有了种植茶叶的历史。只要有布朗族,就必然有大叶茶;只要有古树茶的地方,就必然有濮人的踪迹。老曼峨,就是典型的与古茶共生的千年古寨。走进老曼峨,仿佛走进了一条悠远的时光隧道,让人返璞归真,彷佛重回濮人植茶的原始时代。

在布朗山乃至整个普洱茶区,老曼峨的茶非常苦,而所产茶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回甘持久。在普洱茶中历来被尊为王者、茶王的老班章,无疑是当今最闻名遐迩的古茶山。不过,如今堪称树叶黄金的老班章的辉煌,依旧拜布朗族的祖先濮人所赐。

男方有酸茶才能娶亲

据老班章的哈尼族同胞介绍,新、老班章过去都有布朗族人居住,后来布朗族同胞迁走了,把这些古茶树留了下来。过去为了感谢布朗族同胞,老班章村寨每次宰牛,都要给布朗族同胞送些牛肉。如今,在老班章古茶园深处,还留有两块哈尼话叫哈努无雀(意为尖尖石)的石头,被附近村寨的布朗族尊为圣石,每年,都会有布朗同胞定期徒步前来朝访。当地还有个姐路山也是布朗族同胞朝拜的圣地,山顶上有布朗族建的佛塔,每年布朗族也要定期前来朝圣。

其实在号称苦茶产地的老曼峨茶叶中,也有被村民称为甜茶的茶叶,虽然村民认为这类茶叶不苦,但记者品味下来,感觉苦味只是较苦茶稍淡一些而已。不过,在如今布朗族流传至今的茶叶中,最有分量的还属酸茶。

布朗族的酸茶与傣族的青竹茶、哈尼族的土锅茶、拉祜族的土罐茶一样,代表了本民族最主要的食茶饮茶方式。布朗族特有的酸茶采制,一般选择5月雨季天,先将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幼嫩鲜叶放入锅内煮熟,再把煮熟的茶叶装在土罐里,置于阴暗处10~15天,使其发霉。再将发霉的茶叶装入竹筒内压紧,埋入土中。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取出晒干即可。

在老曼峨村村民玉儿叫的家中,记者亲历制作酸茶的整个过程。因为儿子即将举行婚礼,所以玉儿叫必须提前3个月将酸茶做好已备娶亲时使用。制作前,玉儿叫先进入村寨后的古茶园内,采摘了一筐古树茶的老叶子(当地称老黄片),回家后洗净放入沸水中煮熟掸去苦涩味、生味后捞出,放在竹筐内摊开放凉,之后用芭蕉叶包好放在屋角内。玉儿叫解释说因为等着三个月后要用,因此她就不按常规的方式装在土罐或者竹筒中埋在地下了。玉儿叫说,放置在屋角3个月以后,同样也会发酵变酸,到儿子迎亲时装进竹筒就可以了。

酸茶制作出来后,不仅仅是平时吃,更重要的是在婚礼上、赕佛时必不可少!没有酸茶,布朗族的男人就娶不了媳妇玉儿叫说,男方母亲在自己儿子结婚前,必须先制作好酸茶,然后在结婚那天由男方家长包着一小包送到女方家,才可结婚;在赕佛时,也必须包一点酸茶赕佛。

据资料记载,布朗族还有一套用酸茶治病疗疾的方法:将酸茶放入口中细嚼慢咽,味酸香间杂、甘爽俱备。酸茶配生姜,可用于治疗痢疾;配菊花,可治眼疾,并有清风明目之功;拌以白糖,健脾和胃;兑以米醋,可医治牙痛;拌进蜂蜜,可治便秘;加入食盐,化痰祛火;掺上奶油,帮助消化

定居后开始茶叶种植

据现已从勐海县民族宗教局退休,出生于老曼峨的布朗族学者岩温南介绍,布朗语中曼峨就是有芦苇的地方的意思,先民相传老曼峨是1700多年前从澜沧江下游一个有芦苇、名叫勐捧的地方搬迁过来的。

根据岩温南的考证,他们这一支布朗族的祖先濮人古时从澜沧江上游地区,经勐海县南糯山一带南迁到了现在的缅甸一带,最后又开始向北回迁定居在了现在居住的地方。从定居建立寨子开始,就开始了茶叶的驯化种植、采茶制茶的历史,因而也就有了腌制酸茶的历史。

在老曼峨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老曼峨在建寨前,有10个女人、15个男人的布朗先祖来到老曼峨。当初,他们披荆斩棘,一路开辟道路,在到达老曼峨时,有个布朗族女人走在前面,用刀劈路时不小心划伤了一个布朗族男子的手,鲜血直流,这时候,受伤的手偶然触碰到一片茶叶,血便止住了。自此,布朗族便与茶树结下了千古之缘,成为云南省种茶的始祖。这样的传说不仅印证了史料上商周时期就有濮人种茶的记载,汉族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之,人类在茶叶利用发展中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三个阶段,也与此有些暗合。

采访中,岩温南老人还讲述了一个有些令人不可思议的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岩温南接待了很多来自日本的茶叶爱好者。当时一名日本客人听人说起勐海的布朗族有吃酸茶的习俗时,就要岩温南带着去看看。这名日本客人进入村寨的布朗族村民家中时,不仅很认真地品尝了酸茶,而且对布朗族居住的杆栏式建筑、服饰、甚至木地板都进行详细的研究,最后目光落在了布朗族村民穿的竹板鞋上。在当地,布朗族将随处可见的竹子削成竹板,钻三个眼穿上布条或者绳子就作为拖鞋穿的现象很普遍。谁知这名日本客人看了后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对着布朗族村民磕头,说他们史料上记载的日本祖先的生活方式、服饰和住房和现在布朗族一模一样,而且日本人现在还在穿的木屐,正好与布朗族的竹板拖鞋一模一样,见到布朗族就是见到祖先了。

亲历滴水仪式:千年古寨虔诚祈福

在老曼峨古寨中,与千年古寨和古茶山同样历史悠久的,还有村寨的佛寺,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今年的1月19日至22日,记者目睹了老曼峨有史以来最为隆重的佛寺开光和滴水仪式,当55名中国、缅甸和泰国的高僧排着长龙在村寨中穿梭布施时,场面颇为壮观。

据布朗族学者岩温南介绍,老曼峨佛寺文革期间被毁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又重新修建。2011年,通过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民间集资,再次投入500余万元进行重建。按照布朗族的习俗,重大佛事活动时必须要有8个帕朗(相当于傣族佛寺的都比、汉传佛教的比丘)级别以上的佛爷参加,方能举行。而这一次老曼峨佛寺重建后的开光仪式,不仅有55名佛爷参加,而且还有来自泰国和缅甸的僧人,这样宏大的规模在布朗山各村寨举行的佛事活动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从19日开始,佛寺内就开始了祈福活动,老曼峨村寨的村民,以及四邻八乡的布朗族村民纷纷赶了过来。寺院为此准备了足够的粮食和蔬菜,在院内支起大锅,提供免费的饭菜和茶水。在进行了3天的赕佛和滴水仪式后,22日早上9时许,随着凝重的象脚鼓声和铓锣声,55名手持银钵的高僧开始结队鱼贯而出,村民和信徒们天一放亮就准备好了布施的糯米饭等物,跪在路边,静静等候着僧人们的到来。根据布朗族的习俗,旦凡有重要的佛事活动时,僧人都要结队到村寨化缘布施。

队伍由佛寺进入村寨时,一路上跪满的村民和信徒都向着队伍恭恭敬敬地双手合十行礼,之后敬献布施。结束化缘返回寺院之前,所有参加化缘的高僧们在村寨开阔地的路上一字排开,村民和信徒则虔诚地跪在地上,再次举行滴水仪式,整个气氛让人感到庄严肃穆。

探秘布朗婚礼:三次婚礼才算正式完婚

2013年1月16日,记者再次走进老曼峨这个神秘而又古朴的布朗族千年古寨,亲历布朗族传统而又神秘的结婚仪式。

按照布朗族的传统习俗,一对新人需举行三次婚礼,方才算正式的夫妻。第一次是新郎到新娘家提亲,布朗族称为上门,需要举行一次礼仪;第二次是正式迎亲,又要举行一次礼仪;第三次是新郎迎亲后跟随新娘回到娘家生活满3年后,正式将新娘从娘家接回家中,还需举行一次礼仪。

根据布朗族不成文的俗约,青年男女年满16岁以后才算成年,也就正式取得了谈恋爱的资格,否则不得参加男女青年的活动。岩温南介绍说,关于16岁的年龄界限,布朗族有着一套严格规约:年纪不满16岁的人亡故时,不能按照成年人的礼仪进行埋葬。因为布朗族中只有年满50岁以后死亡的,才能够用棺材装殓下葬。16岁以下的人死亡后,只能用竹篾笆裹起来后拴上绳子,由一名亲属斜跨在肩膀上送出村寨埋掉,不能进入村寨的竜山(集体坟山);如果年满16周岁但不满30岁的人亡故,则可以用竹篾笆裹起来后由两个人用扁担抬去竜山下葬;而30岁以上不满50岁的人亡故时,家人可以砍竹子用来编成竹棺材装殓下葬;只有年满50岁以后去世的人,才能用木质的棺材装殓下葬。因此,布朗族村民都要到年满50岁才能为自己准备棺材。

结婚日子由大佛爷选定

布朗族男女青年16岁以后进入谈恋爱阶段时,一般对其他人是保密的。在觉得可以向外公开时,就得在每年的傣历1月1日(公历11月1日)的3天前深夜12点后,由男方带着一个密友偷偷地进入女方家中(不能给左邻右舍知道),与女方父母坐在火塘边闲聊时,由男方的密友向女方的父母提亲。

一般来说,女方父母对于男方的第一次提亲都不会答应,需在第二天晚上,男方的父母来到女方家中,再次向女方的父母提亲,但女方父母并不会明确表态。到了第三天晚上,男方再次带着一包旱烟丝去到女方家,反复向女方父母提亲,几番推辞后,只要女方父母接过男方送来的旱烟丝,就表示同意了这门亲事(在布朗族中只要两人相爱,父母一般都不会阻扰)。提亲成功后,次日男方家就得带着至亲好友准备的包烧肉、芭蕉、红糖和旱烟等物品,在晚上8点半左右到女方家,正式举行公开的提亲仪式(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次婚礼)。女方家父母收下礼物后,双方就围在火塘边喝酒吃肉。到深夜双方亲友和男方家父母离去,单独留下来的男方就要和女方一起,为女方父母铺好床铺,并由男方为躺在床铺上的父母按摩身体以示孝心。最后两人服侍着女方父母入睡后,男方就可以留下来与女方同床。

不过按照习俗,在女方家留宿的男方,次日必须在凌晨鸡叫前离开女方家,以后每晚来女方家留宿直至满7天,女方父母才开始到男方家拜访。随后双方父母商定婚事,并请佛寺的大佛爷看日子决定正式的婚礼具体在哪一天举行。一般布朗族结婚的月份都在4月(公历1月份),具体哪一天根据大佛爷的选定每年都有变化。

迎亲是第二次婚礼

1月16日,记者所亲历的就是村寨中新人岩列儿、玉叫香举行的迎亲礼,也是三次礼仪中最为隆重的一次。头天晚上,父母为双方的婚礼宰杀了一头大肥猪。早上7点,新娘子玉叫香就起床了,梳妆打扮后换上一套鲜红色的布朗族盛装,静静地坐在家中等候着新郎前来迎亲。按照习俗,男方家必须在早上太阳出来后就要到女方家接亲。早上8点,两名男子分别抬着一筒酸茶、一箩筐旱烟丝前来玉叫香家中过礼。布朗族村寨中,男子几乎都离不开旱烟丝,女子则离不开酸茶,一般都会把酸茶当做零嘴来吃。尤其是在外干活和礼佛时,累了就拿出酸茶嚼上几片,立马精神。不过记者在老曼峨村寨也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嘴里也叼着一个旱烟斗,边走路边吞云吐雾。

在送酸茶和旱烟丝的两名男子离开后,9时许又有两名女子分别各抬着装有香烟、红糖、包烧肉、烤肉、糖果、食盐和酒的竹筐,前来举行迎亲仪式。此时,亲朋好友们也纷纷各带着一包糯米饭和10元、20元不等的礼金前来祝贺,主人家在收下礼金和礼品后也会回赠一份礼品给对方。

女方家年长的几名亲友在波章(村里主持仪式的长老)主持下,将新郎家送来的两个竹筐和自家的两个竹筐摆放好。竹筐内摆放着水、土、粮食等,表示要有水土才能生长植物,要有植物才能收获粮食。之后,盛装的新郎也来到女方家准备接亲了。新郎一上楼后,首先与新娘一起向波章和亲友们行跪拜礼,之后打来一盆清水,新郎随身会带来一块新毛巾,先后给女方的父母洗手,表示对父母的孝敬以及将来夫妻两个做人要干干净净。随后,新郎新娘开始跪在波章和亲友面前,由波章开始念诵经文表示祝福,随后将双手交叉分别放在两人的头上,正式宣布两人结为夫妻。此时,夫妻两人就要拿出各自带着的一根蜡条(傣族和布朗族作为香烛使用)合并在一起,表示两人的魂合在一起,随后接受波章和所有的亲友拴线祝福,由女方家的几名女性亲友送着女方跟随男方回去。

由于新郎岩列儿家与新娘玉叫香家同住老曼峨村寨,步行也就不到200米的距离,因此沿着村寨的巷道前行时,沿途都有村民驻足观看和表示祝贺。而就在这一天,老曼峨村寨共有8对青年男女举行婚礼,因而一路上迎亲的队伍交叉相遇的,也都互相表示祝贺。

到了新郎岩列儿家的楼上,同样早已经摆好了4个篓筐,两人上楼与波章和亲友一一见礼后,再次跪下接受波章的诵经祝福和亲友们的祝福仪式。整个仪式结束后已经是中午12时许,紧接着小夫妻两人又带着美食、糖果和香烛步行进入村寨的佛寺内,在波章带领下跪在佛爷面前,由波章和佛爷先后诵经。之后,夫妻两人才一起左手举着香烛、右手滴着清水,进行滴水仪式以示敬献天王地王。滴水仪式结束之后,这次婚礼才正式结束,女方当天留在男方家住宿,次日夫妻两人将由女方家接回去。此后的3年内,男方除了白天回自己家中干活外,夜间都将住宿在女方家。

第三年才正式完婚

第二次婚礼结束后的3年内,新郎除了夜晚要跟随新娘在女方家住宿外,每年的1月,还要拿着香烛到女方家求婚一次。因为布朗族为两人正式举行婚礼后,虽然人已经嫁过去了,但是魂还没有跟着来,要将两个人的魂都带到男方家,两人才算正式意义上的结婚。

一般头两年男方来求时,女方都会装作不答应,到第三年1月再次求婚时,才会装作很不情愿地答应了。双方此时就将举行第三次婚礼,杀猪宰牛邀请亲朋好友庆祝一番后,新郎将新娘正式接回家中。接的时候,男方还要邀请一对恩爱夫妻来接,同时女方也要请一对恩爱夫妻来送,以示吉利。此时如果双方已经生育有孩子,也将孩子随着女方一起接到男方家中,夫妻才算正式完婚。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经过这样3次婚礼而最终完婚的布朗族夫妇,很少有中途离婚的。如果出现订婚,也就是第一次婚礼双方同居后发生矛盾而分手的,双方必须互相送槟榔给对方表示断情,从此之后互不追究。而如果举行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婚礼后出现离婚的,双方必须拿出各自的一根蜡条来并在一起,用刀砍断,将两人缠在一起的魂分开。而谁先提出离婚,必须买一头牛宰杀后请全村人和亲友们吃喝一顿,两人才算正式分开。

勐往乡 曼糯古茶区


“勐往”系傣语地名,“往”为湖泊,“勐往”意为是湖泊变成平坝的地方。勐往乡古为一土司地,明、清为一版纳地,是十二版纳之一(西双傣语为十二的意思,傣语中“版纳”是一千亩之意,即一个版纳系一个徵收赋役的单位,从此便有了“西双版纳”这一傣语名称),1929年,曾成立为宁江县。

勐往乡位于勐海县境东北部,东邻景洪市,东南连勐宋乡,南毗勐阿镇,西、北与澜沧县接壤。东北角沿澜沧江与普洱市、景洪市隔江相望。总面积488.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833亩。辖曼允、勐往、糯东、坝散、南果河、灰塘6个村民委员会,51个村民小组。2009年末,总人口3565户14790人,其中,农业人口3184户14370人。境内居住着傣、拉祜、哈尼、布朗、彝、汉6种民族。傣族5409人,拉祜族3580人,哈尼族2121人,布朗族941人,彝族1139人。

勐往乡山坝相间,以山为主,地处横断山系的南缘地带,地形西北高,中部勐往坝子低。最高海拔2345米;最低海拔551米。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坝区炎热多雨。勐往乡是勐海县的主要林区之一,是祖国西南边陲一颗绿色的明珠。这里,自然风光神奇迷人,民风浓郁纯朴。主要风景名胜有:

仙人洞位于灰塘村委会驻地西北部澜沧江边。主洞呈横8字形,洞口宽0.8米,洞深15.1米,洞中钟乳石绚丽多姿。

曼糯古茶区

分布于勐往村委会曼糯大寨、曼糯上寨和曼允村委会曼糯中寨。其中:曼糯大寨为布朗族村寨,是勐往乡最大的布朗族集居地,已有400多年历史;曼糯上寨为汉族村寨;曼糯中寨为汉族和拉祜族杂居的村寨。茶园面积815亩,采摘面积755亩,其中古茶园面积为646亩,约2.5万余棵,占茶园总面积的80%,茶树分散,连片较少,属栽培型古茶园,树龄300多年,年产干毛茶226.5公担。

曼列、街子温泉境内地热资源丰富。全乡有温泉2处,曼列温泉位于曼列小组西北部,冒出点为51℃,曼列村已引入村民家中;街子温泉位于距街子3.5公里处的轮歇地内,冒出点40.3℃,均带硫磺味。

六大茶山之曼撒古


曼撒茶山位于勐腊易武乡东北,紧接老挝边境。清乾隆年间是慢撒茶山辉煌时期,满山遍野都是茶树,年产万担以上。只有8户人家的茶王树村年产茶叶就达320担。采茶季节要雇用大批茶农。清咸丰壬子年(公元1852年)来自内地的很多汉族同胞在茶山与当地茶山各民族兄弟共同种茶制茶,创下一代伟业。所产元宝茶(圆茶)远近驰名,畅销国内外,慢撒古茶山种茶历史悠久。

实际上慢撒古茶山包括易武茶山,是普洱茶最早的集散地,唐代时被称为利润城,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架布、习空、倚邦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易武茶,茶质优良,远销佛海,年产茶约4000担,以加工团茶(砣茶)为主,乾隆年间(17361795),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茶树,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七子饼茶作为贡茶,加工精细。《云南经济滇茶》说:于二月间(农历)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茶。七子饼茶,采用的是上等好茶,要讲究花色,共计八色贡茶。乾隆六十年(1796)易武、曼腊茶山所产的团茶(砣茶)也定为贡茶。李佛一《十二版纳志》载:清道光同治间,易武产茶额七万担,光绪三十年间,因战乱易武区茶产额减为二万担。易武在几个世纪前,它就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因盛产大叶种茶,唐时就被称为利闰城。据说车家祖上敬奉贡茶有功,皇帝品茗之余,龙颜大悦,特赐瑞贡天朝匾,以诏后人。明清时期更为朝廷关注之地,既是普洱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古树茶的奥秘


想了解《古树茶的奥秘》知识吗,丰富的《古树茶的奥秘》内容等你来看!

古树茶,也称大树茶。仅在我国云南地区有古树群落的存在,因而其产量少,十分珍贵。

何为古树茶呢?一般,古树茶指的是生长在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中且存活了百年以上的乔木茶。然而在一些资深茶友的眼中,树龄需在三百年以上才能被冠以“古树”的称号。而且,制作古茶树的茶饼必须是纯茶料,不能进行拼配,否则茶饼的口感与价值便受到了影响。

古树茶生存在人迹罕至的地区,树高可达十余米,枝干粗大,叶子壮硕且叶脉清晰,叶边齿状也不规则。其香气深沉厚重,余香长留。口感更是丰富,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后的甘性使得口舌生津。

其特色在于:首先,纯天然的生态饮品。古茶树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无需使用化肥农药,天然健康。其次,叶芽肥厚,品质上乘。因古茶树枝干粗壮,营养充足,且一年一采,因而品质极为优越。再者,茶味稳定,多泡不减。古茶树的茶树本身养分多,具有稳定的茶韵,多次冲泡茶味不减。最后,古树茶的神韵和灵气,由于海拔、所处环境不同,各个古树茶山所产茶表现出不同的灵气。有的高香、有的喉韵深、有的绵甜等,其表现出来的原始气息与灵气令人陶醉。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越老的茶树便越值钱。因其古茶树的珍贵性,市场上多的是打着百年古茶树的名号欺骗消费者的现象。茶友们在选购古树茶时,还需再三斟酌。

关于本文《古树茶的奥秘》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峨堡古城巍巍挺立 茶马古市繁荣再现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峨堡古城巍巍挺立 茶马古市繁荣再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据悉,地处“青海北大门”的峨堡村是宁张公路甘青交界处的一个牧业村,也是古丝绸南路的一个必经之地。全村由藏、汉、回、蒙古等民族构成,海拔3400米,辖4个社,全村321户,总人口1119人。共有夏秋草地19.55万亩,经营各类牲畜52696头,其中牦牛5647头,绵羊46783只,马266匹,繁活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78.05%、42.92%、36.91%,母畜比率达到57.33%。近年来,峨堡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立足实际、抢抓机遇,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宗旨、以改善人居环境、繁荣乡村文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文明、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没有花红柳绿,没有芳草萋萋,一路疾行,满眼都是神圣的白色。寒风凛冽的冬日,我们驱车走在广袤的祁连草原,突然眼前一亮,一座颇具历史遗韵,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小镇出现在了视野里……峨堡镇,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坐落于祁连山南麓,被称为青海的“北大门”。自古以来,峨堡就是古丝绸之路南辅道上的重要驿站,汉代收复河西走廊后在峨堡镇开设的“茶马古市”,也曾使这里成为了古丝绸南路的一个物流中心。

(峨堡古镇的丝绸之路雕塑)

如今,“元时筑,今遗尚存”的峨堡镇不见铁马冰河,不见狼烟四起,更不见熙熙攘攘的贸易驼队,但却响起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冲锋号”。

从2013年开始,祁连县委、县政府高标准、高起点,大力将峨堡镇建设成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商贸服务、畜牧产品加工、旅游为主要产业的综合性城镇。而作为环青海湖旅游“黄金线”的重要通道,旅游业无疑是峨堡镇快速发展的有力推手。

今年11月建成的峨堡古城遗址公园博物馆让峨堡镇的文化旅游之路拉开了序幕,成为峨堡镇旅游业发展新的转折点。

“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峨堡镇不管是历史文化还是红色精神都具有其深远的意义和内涵。因此而建设的峨堡古城遗址公园就是在保护和挖掘古遗迹的同时,打造出精品景点,带动旅游业发展,逐渐成为一张祁连县的‘金名片’。”祁连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局长马金国介绍说。

峨堡镇美丽城镇建设让人欣喜,峨堡古城遗址公园更让人印象深刻。

博物馆内,充分运用传统和现代化科技相结合的手段,一幅古丝绸之路动人的历史画卷立体的展现在了观众面前,加之峨堡古城悠久的历史和风貌、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让人流连忘返,亲眼“见证”丝路岁月的变迁和兴衰。

据悉,每年途经峨堡镇的人在五百万以上,而其中来峨堡旅游的人也在四五千人以上,峨堡古城遗址公园的建立,无疑是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潜力。

峨堡镇居民才吉卓玛从今年开始在美丽城镇建设的商业街上开了一家民族用品店,对于这座新修的“集镇”,她也充满了期待:“今年我的生意就很不错,一年下来增收了好几万,政府又修好了博物馆,商业街就在旁边,明年等博物馆正式开放了,我的生意肯定比今年好。”

银装素裹的雪山下,峨堡古城清晰的轮廓巍巍挺立,当文化“邂逅”旅游,建设一新的峨堡镇充满了新的希望,昔日“茶马古市”的繁荣盛景又赫然重现。

关于本文《峨堡古城巍巍挺立 茶马古市繁荣再现》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古树茶,狼真的来了!


古树茶的最终崩盘不在于古树茶的价格高企,而是假古树茶的价格高企。如果真实的冰岛纯料古树茶可以卖10000元一片,那么假的冰岛茶就有机会卖到8000元一片。

前段时间,我听说东莞的茶商背着钱到南糯山、老班章、易武等地散发,名为订金,只求明年开春时,茶农履行合约,将收来的古树茶卖给他们,至于到时候茶叶原料卖多少钱,随行就市,全凭市场说了算。据说没几天就发放了300多万。这种情况,已非个案,而是成为了一种现象。

在三、五年前,我的一些朋友,他们就跑到冰岛,跑到昔归,跑到临沧和勐腊的各个山头,与茶农签订了包销协议,有的更甚,将茶树未来5-10年的所有权买断,自己雇人管理和采摘,以保证古树茶原料的纯正。包茶山成为了普洱茶大市场大品牌情况下小众品牌成长的重要基石,也成为了云南普洱茶的一种独特营销模式。

当资本开始关注古树茶时,古树茶就变成了一个金融工具。最近市场喊得最凶的,恐怕要数某茶坊,他们挟钞票以令茶农,在各个山头抢占古茶资源,声音之响亮,有如滚滚春雷。听说这样的谋局,是从几年前就开始了。古茶,成为普洱茶下一个重金炒作的对象,不仅仅是因为原料稀缺,更重要的是人们需要原料稀缺,所以一片茶出厂价过万,去年的冰岛就已经有人这么干了。

我曾经很多次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古树茶原料就算卖到1万块一公斤,甚至是10万块一公斤,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那棵茶树真真实实地生存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它比我的爷爷的爷爷年龄还大,每年的产品又非常的有限,况且口感还真是不错,所以即使无价,也不会有大问题。可是,对于市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利益驱动永远是商品的第一驱动力,当一个商品拥有超高的附加值时,类似的商品就会出现,何况对于普洱茶来说,古树茶和生态茶的区别,不是每个发烧友都能搞得清楚的,一个连发烧友都搞不清楚的产品,大众怎么能搞得清楚呢?这也罢了,问题的问题是,很多的商人,不管他们手上有没有正宗纯料古树茶,他们都希望消费者不要搞清楚什么是古树茶!因为一旦搞清楚了真相,这个市场也就玩完了,大家回到理性消费,是很多商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举个例子来说。我知道冰岛古树茶年产量大约3000公斤,做成357克标准产品约8400片,这其中某位大户只做不卖,每年流到市场上的正宗冰岛古树茶不足4000片!这4000片茶叶,很大一部分进入了各种高端会所,传统市场就所剩无几了。纯料老班章的情况类似,只是老班章的量大约比冰岛多了10余倍而已。我想说的是,90%的消费者喝到的冰岛,绝对不是纯料冰岛古树茶,甚至是连一根冰岛茶叶都没有!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这是一个从上到下都在玩欺骗术的市场!有人说了,我亲自到冰岛收的原料还会有假?你看我与村长的合影!我想说这与阳澄湖大闸蟹有相似之处,就算你自己亲自下阳澄湖捞上来的大闸蟹,也是山寨产品!我们每年都在听班章原料掺假的故事,明明看着从树上采下来,还是有假!

古树茶的最终崩盘不在于古树茶的价格高企,而是假古树茶的价格高企。如果真实的冰岛纯料古树茶可以卖10000元一片,那么假的冰岛茶就有机会卖到8000元一片,用不到100元的原料做出8000元的产品,这个险很多人都愿意冒!相比卖白粉来说,做古树茶更赚钱而风险更小!喝茶人喜欢古树茶,是因为古树茶的厚重以及滋味香气的独特。商人们喜欢古树茶,并不是真正的喜欢古树茶,而是喜欢古树茶这三个字,因为这三个字很值钱,能带来很大的利益。

我不能预测古树茶何时崩盘,但我能看到古树茶崩盘的原因,以及古树茶崩盘后很多收藏客的无可奈何!我不能阻止大家不要造假,我只能呼吁那些真正的普洱茶企业,用心做茶的普洱茶企业,能认真的对待古树茶,不要跟风造假古树茶!很遗憾,大厂大品牌们,在利益的驱动下,也在大量的出厂冰岛纯料、班章纯料而我们的市场监管部门,在没有出事前,他们只管逍遥的喝茶。

我最后想说,古树茶这片领地,狼真的来了,比之2007年的那一场灾难,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茶树概念及云南古树茶数目之说


我们常说的古茶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如福建的四棵大红袍古树,浙江西湖的十八棵御茶树,都应该称为古树。像这样的古茶树,在印度,斯里兰卡也有一些,但是加起来的总数目才一万株左右;而我们云南的古茶树的数目已经超过百万株了。据其介绍,阮殿蓉他们做的一个关于贺开古茶树数目的统计说一百年的老茶树贺开就有几十万棵。高照教授认为“我虽没有真正的看到,但我还是相信在我们云南的古茶树会到百万株。云南堪称世界上现存的古茶树最多的地方。”

“云南的古茶树,不只是一个品种,是通过不同的坏境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古老的农家品种。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类品种的古树茶都是栽培型的,而不是野生型的古茶树。那么,我们有这么多的且是不同品质的古茶树,又有不同的少数民族的制茶方法把它制成各有特色的茶品,像这类古茶已经有几十个被世界各国的爱茶的人真正的品尝到了,他们都很惊叹,‘哦,这些茶是好茶,各有特色’。”所以,我们云南的普洱茶可以在后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年代,会有更多的古茶园为世界爱茶人所尝到,这也是我们的期望。

所谓古茶园是指具有百年以上栽培历史和大量百年老茶树存在的茶园,在云南有数千个古茶园。

“冰岛”之说

据介绍,冰岛村的茶原来是作为双江勐库茶的组成部分,在当时还没有自己的品牌,2006年以前因交通不便,茶叶都是用马驮出来的。为什么在今年冰岛茶区的茶会卖到一万多元呢?高照教授说,在2006年我做冰岛茶是也就160元/公斤,我做的这一批茶,是用冰岛村这个村子命名的最早一批茶。

这里有个故事,曾有一个在勐库戎氏打工的小张和小马,后来出来自己做老板,在金实茶叶市场开了一个小店,他说的“冰岛”傣语称“班岛”。据其介绍,冰岛村的茶叶,勐库戎氏的戎加升很早就在收,但他是把冰岛村的茶跟勐库其他地方的茶拼在一起做,产品的名称在2002年叫“勐库野生茶”,2005年称“母树茶”。像戎氏在勐库做茶是最早的,但都没有用‘冰岛’这个名字,2006年开始有“冰岛茶”。

“临沧有好茶”的来龙去脉

“临沧有好茶”,冰岛茶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冰岛茶应该是在明清时代傣族人把西双版纳勐海的大叶种或者易武的绿芽茶这些品种,由傣族的土司在嫁女孩时作为嫁妆带到双江,先传到冰岛,随后是勐库土司嫁女孩的时候把茶种带到凤庆,就形成了凤庆的大叶种。勐库的大叶种、凤庆的大叶种、勐海大叶种等都是中国最重要的经国家承认与鉴定的品种。

据说,“我经常说冰岛茶和勐库茶是西双版纳的大叶种,通过明清时代传到了临沧。优良普洱茶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纬度要底,海拔要高。临沧纬度低,海拔高,所以说,普洱茶变种的茶树在临沧找到了适合自己生长的条件。临沧出的茶叶茶气比较重,这就是“临沧有好茶”。用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就是找到了一个适合于普洱茶生长的环境。而从历史看来,临沧的好茶大多数是来自西双版纳的品种,但是找到了更适合于它生存的条件,种出了

“我们大家评论的这些茶,不能单单讲某一个地方的茶好,我们要比较公正的对我们云南的大多数茶来进行褒奖。”

奇妙的邦崴古树茶


一壶邦崴古树茶,众人围桌齐品,邦崴古树茶采天地之正气,积岁月之磨炼的山野之奇妙,令茶友品茗甚欢。浮生若茶,感悟茶在沸水中厚重齿香的韵香、纯真、清雅。

品茶活动开始时,茶友最先品饮到的是邦崴王。只见茶艺师投茶至瓷杯,注水、静置、出水、分汤其间,围成一桌的茶友纷纷虎视眈眈地拿着杯子,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品佳茗。闻茶香、观汤色,茶友们在品茗中听茶艺师娓娓道来邦崴古茶树茶品的前世今生。

茶品

邦崴地处澜沧江以南的崇山峻岭,为澜沧五山六水的扎发谷山脉分支之一,是澜沧江畔很早就人工种植茶的古老原始沃土。特别是这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海拔高度、雨量和温湿度构成了特别的生存环境,孕育了众多的古山茶科植物,最终演化为野生古茶树群落和过渡型、驯化栽培型古茶树群落。这些茶科属植物群体的存在,充分论证了澜沧江中下流域是古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的论说,其中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王的惊现和专家的科学论证,对野生古茶树驯化为栽培型古茶提供了理论和实物直接证据。到目前为止,在邦崴古茶山有纯野生古茶树,有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型古茶树,有上千百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开张,树高11.8米,树幅8.2米9米,基部干径1.14米,茶树包括富东乡的邦崴、小坝,文东乡的帕赛、芒糯等村落,均有大量的古茶树和古茶园分布。其中邦崴村一带干径10厘米以上的老茶树有上千株。

品茶

邦崴王:精选邦崴古茶园单株树径最大的54株古茶树定株采摘,精制而成。邦崴王古树茶,白毫显露茸毛长。

汤质入口水细绵长,清幽中喉部透出清凉,犹如太极手轻柔中隐约透露出甘洌,四五泡后顿感后背有丝丝细汗冒出。汤质黄亮浓稠透油光,茶韵依然饱满,散兰花香,叶底肥壮显毫,古树革质脉络清晰显活性。

邦崴:邦崴古树茶,大叶种野生茶特点,山野气韵强,苦重甘烈。入口香甜质量饱满,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饮后喉头清润微凉,香型层次明显,滋味醇和,回甘稍慢但持久。

耐泡,后期汤气气韵犹存,汤甜微散兰花香,叶底匀整肥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