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外形鉴赏

发布时间 : 2020-11-11
茶叶的鉴赏常识 茶叶外形 怎么鉴赏红茶

茶叶的鉴赏常识。

“茶有千万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茶叶形状,构成了一个形态美的大千世界,或似花、或似茅、或似碗钉、或似针、或似珠、或似眉、或似片、或似螺、或似碗、或似饼、或似方。这精美的不同艺术造型,给品茶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培养审美情趣。

花朵型茶:浙江江山绿牡丹条直似花瓣,形态自然,尤如牡丹;白毫显露,色泽翠绿诱人。小兰花茶芽叶相连,叶片卷曲,芽有白毫,尤如含苞待放的兰花。

茅型茶:毛尖和毛峰类茶叶,形似枪茅,白毫显露,熠熠生辉。针型茶:两端略尖呈针状,有些肥壮重实如钢针,如白茶中的白毫银针、黄茶中的君山银针、绿茶中的蒙顶石花等;有些则苗条秀瓦如松针,如安化松针等。

扁型茶:以西湖龙井最具代表性,形似碗钉,扁平光滑、尖削挺透,若玉兰花瓣一般水灵,似翡翠玉片一样光辉,能给人以质朴、端庄的美感。珠型茶:以珠茶为代表,滚圆细紧沉凝,状似珍珠,给人以浑圆壮实的美感。

眉形茶:以珍眉为代表,形态纤细微弯,宛如少女的娥眉,给人以柔美之感。

片型茶:又分整片型和碎片型两种,整片型如六安瓜片,叶缘略向叶背翻卷,状似瓜子;碎片型茶又有秀眉、三角片等。

方型茶:伏砖和康砖等砖茶,线条笔直,明快大方,给人以平稳安的美感。

尖型茶:如太平毫魁,两叶抱芽,自然伸长,两端略尖,魁伟匀整,挺直有锋,给人以英武壮美之感。

饼型茶:外形圆整、洒面均匀显毫,色泽黑褐油润,散发出特殊的陈香味,给人以憨厚之美感。

碗型茶:以沱茶为代表,从面上看,状似圆面色;从底看,似厚碗,中间下凹,外观显毫,颇具特色。

螺型茶:以碧螺春为代表,条型纤细,卷曲如螺,色泽碧绿,外被白毫,正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给人以轻快、柔美之感。

日常品茶,欣赏茶叶的形态美时,可取一定量茶叶于专用茶匙或置于白瓷盘、无气味的白纸上,观看茶叶的造型、色泽以及茸毛疏密长短等特有风韵,并闻其干香。这一过程又称赏茶。

精选阅读

茶叶的鉴赏之道


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这里粗略介绍一下怎样鉴别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一.嫩度。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二.条索。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三.色泽。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

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比如龙井,最好的狮峰龙井,其明前茶并非翠绿,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黄。这是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泽上明显区别于其它龙井。因狮峰龙井卖价奇高,茶农会制造出这种色泽以冒充狮峰龙井。方法是在炒制茶叶过程中稍稍炒过头而使叶色变黄。真假之间的区别是,真狮峰匀称光洁、淡黄嫩绿、茶香中带有清香;假狮峰则角松而空,毛糙,偏黄色,茶香带炒黄豆香。不经多次比较,确实不太容易判断出来。但是一经冲泡,区别就非常明显了。炒制过火的假狮峰,完全没有龙井应有的馥郁鲜嫩的香味。

四.整碎。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五.净度。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

上述文字,只是非常笼统的介绍。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所以如果允许,购茶时尽量冲泡后尝试一下。产地的茶总的来说较纯正,但也由于制茶技艺的差别,使得茶叶质量有高低之分。茶艺馆里的茶,价钱比外面的贵出许多,但这里比较容易找到好茶,一则是可以试过知其好坏,二则比较好的茶艺馆的茶,本身就是经过认真挑选的,若无法到产地购茶,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茶叶的鉴赏介绍


茶是茶艺的核心与灵魂。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一诗中赞道:“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瑞草是神话传说中的仙草,瑞草是美的,茶是瑞草之魁,茶自然就更美。我国茶类丰富,仅基本茶类就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6大类,每类茶都有各自的品质特征。茶叶的品质特征一般要通过茶叶审评来确定,茶叶审评通常包括干评外形和湿评内质两个项目,外形审评包括形状、整碎、色泽、净度4个因子,内质审评主要评香气、滋味、汤色、叶底4个因子。归纳起来,茶叶品质就表现在色、香、味、形4大方面,所以,茶叶要从色香味形4个方面进行鉴赏。中国茶叶一般色、香、味、形都很美,而且中国茶的美不仅表现在色、香、味、形上,还表现在茶的名字上。

茶名之美

中华民族文化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喜欢为美好的东西起一个美好的名字。我国名茶的名称大多数都很美,这些茶名大体上可分为5大类。

第一类是地名加茶树的品种名,如西湖龙井、武夷肉桂、闽北水仙、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等。其中的西湖、武夷、闽北、安溪、永春是地名,而龙井、肉桂、水仙、铁观音、佛手是茶树品种名称。这类茶名我们一看即可了解该茶的产地及品种,也就可以初步了解其品质特点。例如西湖龙井,产于云雾缭绕、风景秀丽、湖光山色的西湖地区,龙井是小叶种茶树,其特点是香高味醇,优异的生态环境加上优良的品种,那么,西湖龙井品质之优异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类是地名加茶叶的形状特征,这类命名让人一看即可了解该茶的产地和形态特征。如六安瓜片、平水珠茶、君山银针、黄山毛峰、信阳毛尖、高桥银峰等。其中,六安、平水、君山、黄山、信阳、高桥是地名,而瓜片、珠茶、银针、毛峰、毛尖等是茶叶的外形。

第三类是地名加上富有想象力的名称。如庐山云雾、敬亭绿雪、舒城兰花、恩施玉露、青城雪芽、南京雨花、顾渚紫笋、南糯白毫等,其中,庐山、敬亭、舒城、恩施、青城、南京、顾渚、南糯等都是地名,像云雾、绿雪、兰花、玉露、雪芽、雨花、紫笋、白毫等都可引发人们美妙的联想。

第四类是有着美妙动人的传说或典故。如碧螺春、文君嫩绿、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绿牡丹、白鸡冠等。例如,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相传康熙己卯年抚臣宋荦以“吓煞人香”进贡,康熙皇帝认为茶是极品,但名称不雅,便根据该茶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制于早春而赐名“碧螺春”。

第五类是以形状、色泽等引发茶人美好的联想而命名。如仙人掌、寿眉、金佛、湘波绿、翠螺、佛手、奇兰、龙须茶、白牡丹、素心兰、迎春柳、兰贵人、竹叶青、东篱菊、瓶中梅、玉美人、金蝴蝶、九曲红梅等,只要听了这些名字,闭上眼睛都可以想象到它们的外形有多美。赏析茶名之美,实际上是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可以使茶人增加茶文化知识,增加艺术底蕴和美学素养。

茶的外形美

我国茶类丰富,有6大基本茶类和各种再加工茶类。干茶外观形状千差万别,散茶有针形、雀舌形、尖条形、花朵形、扁形、卷曲形、圆珠形、环钩形、条形、螺钉形、颗粒形等,紧压茶有砖形、枕形、碗臼形、圆(饼)形、柱形等。但在茶人眼里,无论什么茶,都有其形态之美。尤其是我国的各类名优茶,一般外形都有独特的美,所以名优茶评比中外形往往只评比形状和色泽。绿茶、红茶、黄茶、白茶等多属芽茶,一般都是由细嫩的茶芽精制而成。以绿茶为例,没有展开的尖尖的茶芽,直的称为“针”或“枪”,弯曲的称为“眉”,卷曲的称为“螺”,圆的称为“珠”,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等。无论是细直如针或扁平似剑,还是卷曲如螺或圆润如珠,抑或是弯曲如眉或形如花朵,只要茶人会欣赏,都是美。

怎样鉴赏茶叶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我国茶史发展了几千年,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人将茶的鉴赏谈清楚了的。不同的人爱不同的茶,不同的人爱同一种茶,同一个人爱不同的茶。

下面小编列出一些鉴赏心得而已,比较适用于全体茶叶和品茶人。

1、茶叶谈到鉴赏,无论何种茶叶,不外乎首先谈质量的鉴定;其次是产地的鉴定;第三是品种的鉴定;第四是品牌的鉴定;第五是工艺的鉴定;第六是口味的鉴定;第七是季节的鉴定;第八是叶形的鉴定。这是当今广为使用的,所谓的“鉴定”。

2、鉴和赏是相互对抗又相互依赖的两个字,赏什么?赏是视角信息的传递,也是帮助大脑神经消化事物的前瞻体。无论是什么人,也不外乎首先谈赏的类别;其次是赏的立场;第三是赏的对象;第四是赏的心态;第五是赏的兴趣;第六是赏的环境;第七是赏的主人;第八是赏的行为。这是当今最不易被人发现的“赏析”。

3、以上两个观点综合起来,又可以分为不可能和可能两种说法。不可能的理由是:如果茶叶是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达到鉴定出好坏的话,那一定是整个茶叶行业的一大憾事,也是对科学技术的一大亵渎,更是对茶叶本身开出的国际玩笑。而可能的理由是:在鉴赏茶叶过程中,虽不能达到科学技术的支持,但如果茶的类别是正好是喜爱的,那立场就坚定了,有了立场,对象是价值的体现还是玩玩而已呢?如果是价值体现,那就会因喜爱而不惜观点的展示,如果是玩玩而已,那就更好办了。心态、兴趣、环境又都牵涉到茶的主人行为,一好百好,反之则后果是相反的结论。也就是说,如将一名喜欢铁观音茶的人请去鉴赏君山银针,搞不好味觉也会让他在主人名前不听使唤,至少表情上不是那么特别的松弛。而号称学习过茶叶专业鉴赏的人,可否直接回答他是天下茶叶都一一“品完了”三个大字,而且是年年新开发产品都不会放过。由于每年的气候、土壤、制作工艺都在不断变化,茶叶三年就变了大样,拿十年前的专业来鉴赏十年后生产的茶叶,也就只有骗术才能完成这一重大工程了。

为了说明笔者的观点是正确的,笔者就在此很庄重地写下五大鉴赏茶叶的日常方法,这种鉴赏是有别于前三皇后五帝地吹“茶文化”神而又玄的方法,也是反对一些瞎胡闹者为茶找的“博大精深”四个谎言大字。

鉴赏茶叶是否是好茶的五大条件:

1、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决定茶叶基础品质,所以请出示产地证明书。

2、优良的茶树品种。品种决定茶叶品位,所以请出示品种鉴定书。

3、独特的制作工艺。工艺决定个性,所以要出示非专利制茶技术说明书,好比药方。

4、国家质量检验认证。质量检验决定安全性,所以请出示检验报告书。

5、老百姓公认。公认决定市场,不是吹牛吹出来的,请出示销售业绩调查报告书。

以上五大要素的具备就可以鉴赏茶叶了,无论什么神茶都逃不过这五大要素的约束力,老是以“听人家说”某茶怎么样的好,这是对自己学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度不负责和否定。当然,拥有以上五大鉴赏条件,也就用不作采用“鉴赏”二字了。这是对科学普及认识茶叶及其重要。盲目迷信于“鉴赏”茶叶和“神化”茶叶的人,十有八九是有传销病史的那一类纯伪茶商人,也有的是照书读字的“文化人”,天天翻着五十年前的茶叶制作学来鉴赏现代茶叶等等。这两种人多为喊口号的精神病患者,其实他们还不知道,这世界并不欢迎人为的“茶叶鉴赏”。我国在宋代就开始打击“人为赏茶”,而是采取“土科学”的办法,以“斗茶”形式来鉴赏茶叶。

评茶叶外形


-

审评外形包括“干看形状,湿看叶底”(冲泡后的湿叶)。干看外形:抓一小撮茶叶散开,使条条暴露在眼前,从形状、大小、色泽,评审干茶叶的品质。品质优良的茶叶,要求形状、大小、色泽均要一致。形状一致(要求圆状均为圆状;扁状均为扁状;条状均为条状),表明制茶技术高,采摘规格严。大小一致(要求圆状的粒粒大小相同;扁状的条条厚薄相等;条状的长短匀称),表明鲜叶的采摘一芽几叶全相同,制工精良,茶叶大小才能一致。色泽一致(茶叶色泽需茶树品种、采摘的茶园、叶色等三要素一致的前提下,再加精良的制工,其色泽才能一致),就表明“三相同,加制工好”。

干茶叶的色度依茶类不同有很大差异。以绿茶为例:色度以黄绿最好(表明叶绿素能全部溶于茶汤中),次为浅绿,深绿最差。细嫩绿茶色泽翠绿油润、有神采;嫩度稍差的,色泽青绿带暗;较老的,色泽绿中带枯暗。另外,好茶叶的条索卷得很紧,外形卷曲优美、圆浑重实,完整匀齐,表面油润、洁净,不含木质纤维、粉末及杂物。

在外形审评中,察看茶叶的嫩度也是关键。嫩度好的,条索紧结、色泽调匀、净度也好;嫩度差的,条索粗松、色泽花杂、净度也差。

茶叶外形评语


细嫩:芽叶细小,显毫柔嫩。多见于春茶期的小叶种高档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细紧:条索细,紧卷完整。用于上档条形绿茶。细长:紧细苗长。用于上档条形绿茶。

紧结:茶叶卷紧结实,其嫩度稍低于细紧。多用于中、上档条形茶。

扁平光滑:茶叶外形扁直平伏,光洁平滑。为优质龙井茶的主要特征。

扁片:粗老的扁形片茶。扁片常出现在扁茶中。

扁瘪:茶叶呈扁形,质地空瘪瘦弱。多见于低档茶与朴片茶。

糙米色:嫩绿微黄的颜色。①用于描述早春杭州狮峰地区生产的特级“西湖龙井”的外形色泽,与茶叶的自然品质有关;②制作龙井茶在辉锅时温度过高,使茶叶色泽变黄,人为地形成糙米色,其品质欠佳,带老火或足火的香味。

嫩匀:细嫩,形态大小一致。多用于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嫩绿:浅绿新鲜,似初生柳叶的颜色,富有生机。为避免重复,对同一只茶审评时,一般不连续使用。也用于汤色、叶底审评。

枯黄:色黄无光泽。多用于粗老绿茶。

枯灰:色泽灰,无光泽。多见于粗老绿茶。撩头茶经多次轧切后,常表现色泽枯灰,只能作低档茶拼配使用。

陈暗:色泽失去光泽变暗。多见于陈茶或失风受潮的茶叶。也用于汤色、叶底审评。

肥嫩:芽叶肥,锋苗显露,叶肉丰满不粗老。多用于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肥壮:芽叶肥大,叶肉厚实,形态丰满。多用于大叶种制成的各类条形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匀净:大小一致,不含梗朴及夹杂物。常用于采、制良好的茶叶。也用于叶底审评。

灰暗:色泽灰暗无彩。如炒青茶失风受潮后,色泽即变灰暗。

灰绿:绿带灰白色。多见于辉炒过分的绿茶。

灰白:色泽浅灰泛白。如绿茶辉炒充分,即有此特点。

银灰:茶叶呈浅灰白色,而略带光泽。多用于外形完整的多茸毫、毫中隐绿的高档烘青型或半烘半炒型名优绿茶。

露梗:茶叶中显露茶梗。多见于采摘粗放、外形毛糙带梗的茶叶。

露黄:在嫩茶中含较老的黄色碎片。多用于拣剔不净、老嫩混杂的绿茶。

墨绿:干茶色泽呈深绿色,有光泽。多见于春茶的中档绿茶或炒制中茶锅上油太多所致。

绿润:色绿鲜活,富有光泽。多用于上档绿茶。

短碎:茶条碎断,无锋苗。多因条形茶揉捻或轧切过重所致。

卷曲:茶条呈螺旋状弯曲卷紧。

粗老:茶叶叶质硬,叶脉隆起,已失去萌发时的嫩度。用于各类粗老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粗壮:茶身粗大,较重实。多用于叶张较肥大、肉质尚重实的中下档茶。

毛糙:茶叶外形粗糙,不够光洁。多见于制作粗放之茶。如眉茶精制过程中,不经辉炒的茶叶,就显得毛糙。

松散:外形松而粗大,不成条索。多见于揉捻不足的粗老长条绿茶。

松泡:茶叶外形粗松轻飘。常用于下档条形茶。

重实:茶叶以手权衡有沉重感。用于嫩度好、条索紧结的上档茶。

茸毫:茶叶表层的茸毛。其数量与品种、嫩度和制茶工艺有关。常见于芽叶肥嫩、多毫的名优绿茶。

老嫩混杂:在同级茶叶或鲜叶中老嫩叶混合和不同级别毛茶拼配不清等而产生。也用于叶底审评。

规格乱:茶叶外形杂乱,缺乏协调一致感。多用于精茶中外形大小或长短不一的茶。

花杂:茶叶的外形和叶底色泽杂乱,净度较差。也用于叶底审评。

颗粒:细小而圆紧的茶叶。用于描述绿碎茶形态及颗粒紧结重实的茶叶。

身骨:描述茶叶质地的轻重。茶叶身骨重实,质地良好;身骨轻飘,则较差。身骨的轻重取决于茶叶的老嫩,“嫩者重,老者轻”。

上段茶:也称“面张茶”。同一只(批)的茶中体型较大的茶叶。在眉茶中通常将通过筛孔4~5孔茶称为上段茶。

下段茶:同一只(批)茶叶中体型较小的部分。通常指10孔以下的茶叶。

中段茶:茶身大小介于上段茶与下段茶之间,通常指6~8孔茶。

起霜:绿茶表面光洁,带有银灰色光泽。用于经辉炒磨光的精制茶。

夹杂物:混杂在茶叶中无饮用价值的非茶类物质。如泥沙、木屑、铁丝及其他植物枝叶等。

焦斑:在干茶外形和叶底中呈现的烤伤痕迹。常见于炒干温度过高的炒青绿茶或杀青温度过高的制品。也用于叶底审评。

黄头:外形术语。色泽发黄,粗老的圆头茶。

轻飘(飘薄):质地轻、瘦薄、容量小。常用于粗老茶或被风选机吹出的轻质茶。

爆点:绿茶上被烫焦的斑点。常见于杀青和炒干过程中锅温过高,叶表面被烫焦成鱼眼状的小斑点。

盘花卷曲:茶条卷曲盘绕,形如圆珠。

片茶:梗、叶分离的单片叶茶。

茶叶品质——外形的描述


描述茶叶品质的外形应包括造形、嫩度、色泽、匀整度与净度。其中造型、嫩度、色泽是描述的重点,造型可以表明这个茶的风格,嫩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质量的高低,色泽两者兼而有之。

扁形茶如特级龙井茶的外形描述为: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匀整重实、洁净、嫩绿鲜润;三级龙井茶的外形描述为:扁平尚光滑、尚挺直、尚匀整、尚洁净、绿尚润。其中扁平光滑和扁平尚光是描述造形;挺直肖削和尚挺直既描述造形也描述嫩度,且挺直尖削的嫩度优于尚挺直,因为要达到尖削的水平,除了加工龙井茶的技术水平高外,还要鲜叶芽饱满,叶子呈初展水平,否则,芽瘦叶大,加工技术再好也达不到“尖削”的水平。嫩绿鲜润和绿尚润既描述色泽又描述嫩度。有植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其叶子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绿色植物新芽萌发的色泽一般都有从嫩黄→嫩绿→鲜绿→暗绿→黄绿的变化规律,因此,色泽也能反映芽叶的嫩度,嫩绿要比绿的茶叶嫩度好。同时,茶叶的油润性更能反映茶叶的嫩度,嫩度好的茶叶,油润性一定好,粗老的茶叶干枯。因此,评茶术语中可用油润、尚油润、稍枯、枯来表达嫩度。

卷曲形如特级碧螺春的外形描述为:细秀卷曲如螺、披毫、匀整洁净、隐绿鲜润;宜昌邓村绿茶王的外形描述为:细紧略卷曲、匀整洁净、翠绿鲜润;雁荡毛峰特级的外形描述为:肥壮略曲、多毫、匀整洁净、嫩绿鲜润。分析这三个茶外形术语表达的意思:它们都是卷曲形茶,卷曲的程度碧螺春大于邓村绿茶王大于雁荡毛峰;芽叶的个体雁荡毛峰大于邓村绿茶王大于碧螺春;白毫的含量碧螺春高于雁荡毛峰高于邓村绿茶王;它们的色泽不一,邓村绿茶王最绿,雁荡毛峰相对偏黄;它们的匀整度和洁净度相当。

因此,外形描述时要尽量使用合适的术语把各项因子都表达出来,特别是造型、嫩度和色泽。目前,有很多文章甚至有的标准在进行标准实物样的描述时,不写明造型,不把自己的特色描述出来,让人无法了解茶叶的风格。如某少一地方标准在描述一只较为著名的茶叶特1级的外形时只用了“细嫩显毫、色泽翠绿”这八个字,看了之后,不知这只特1级茶是长的还是圆的,让人摸不着头脑。在目前众多的名茶中,能用这八个字的茶数不胜数。

当然,在茶叶评比或在一些其它场合中,会碰到许多茶的外形非常相似,无法用术语把它们区分开,但它们之间又确实存在着差异,这时,可以用相同的术语不同的分数把它们区分开。

茶叶鉴赏方法介绍


茶人欣赏茶叶,重在从茶叶中去发掘文化美﹑艺术美﹑工艺美和自然美。

茶在中国茶人的眼里是钟山川之灵禀,得天地之和气的灵物。茶以名山秀水为宅,以明月清风白云为伴,“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在真正的茶人眼里,茶具有无限的美感。

陆羽把茶称为“南方之嘉木”,卢仝把茶饼称为“月团”,黄庭坚把茶称为“云腴”,苏东坡把茶比作“佳人”,干隆皇帝把茶比作“润心莲”,在这些茶人眼里,茶中不仅饱含着大自然的信息,而且可联想到人类的高尚品质,可看到历史的缩影。

当然,茶人们在欣赏茶叶时,除了联想之外,还有具体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归纳为“五品”及“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一) 五品

“五品”是指调动人体的所感觉器官用心地去品味﹑欣赏茶。“耳品”──注意听主人(或茶表演者)的介绍;

“目品”──用眼睛观察茶的外观形状﹑茶的汤色等;

“鼻品”──用鼻子闻茶香;

“口品”──用口舌品鉴茶汤的滋味韵味;

“心品”──对茶的欣赏从物质角度的感性欣赏升华到文化的高度。

例如,仅仅是茶叶的名称如“碧螺春”就足以让人忆古思今,联想到烟波浩淼的太湖,联想到“吓杀人香”的俗称,以及康熙皇帝御笔赐名的情景,如果再加上对茶的色香味的联想,必定会达到神游太湖洞庭山、心驰茶乡,领悟到“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

(二)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都是欣赏茶叶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应综合应用﹑相互补充﹐才能欣赏到茶的全貌。

1、三看

头一看是看干茶的外观形状﹐即看是芽茶﹐还是叶茶﹔是珠茶﹐还是条索茶﹐以及看干茶的色泽﹑质地﹑均匀度﹑紧结度﹑有无显毫等等。

二看是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并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

三看叶底﹐即看冲泡后充份展开的叶片或叶芽是否细嫩﹑均齐﹑完整﹐有无花杂﹑焦斑﹑红筋﹑红梗等现象﹐乌龙茶还要看是否"绿叶红镶边".

2、 三闻

即干闻﹑热闻。冷闻。

干闻主要闻干茶的香型,以及有无陈味﹑霉味和吸附了其它的异味。

热闻是指开泡后乘热闻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种香型又分为馥郁﹑清高﹑鲜灵﹑幽雅﹑辛锐﹑纯正﹑清淡﹑平和等表现形式。

冷闻是指温度降低后再闻茶盖或杯底留香,这时可闻到在高温时,因茶叶芳香物大量挥发而掩盖了的其它气味。

3、三品

茶要细细品啜。

头一品主要是品火功,春茶的加工工艺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有日晒昧。

第二品是品滋味,这时应让茶汤在口腔内流动,与舌根、舌面﹑舌侧﹑舌端的味蕾充份接触,看茶味是浓烈﹑鲜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涩﹑淡薄或生涩。

第三品是品茶的韵味。清代大才子袁枚曾讲:“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体贴之。”即将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鲜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还要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时是否爽滑。袁枚在品茶时讲要“徐徐体贴”茶,这体贴两个字用绝了。只有对亲人才谈得上体贴,只有带有深厚的感情才有可能去“徐徐体贴茶”,我们只有像袁大才子一样,带着对茶的深厚感情去品茶,才能欣赏到好茶“香﹑清﹑甘﹑活”,妙不可言的韵味。

4、 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尽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五腑六脏如得滋润,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

成形茶叶的外形有哪些?


1、条开。外形条索状,条索松紧程度一致。属于此类外形的茶叶较多,如绿茶中的毛峰、红茶中的祁门功夫红茶、台湾功夫、黑茶中的黑毛茶、湘尖茶、黄茶中的台湾黄茶、平阳黄汤,青茶中的台湾乌龙、台湾包种等。

2、卷曲形。条索紧细卷曲,如绿茶中的洞庭碧螺春、都匀毛尖、高桥银峰等。

3、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绿茶中的龙井、旗枪、大方等。

4、针形。茶条紧细匀直,呈松针状。如黄茶中的君山银针、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绿茶中的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信阳毛尖、庐山云雾(特级)等。

5、圆形。外形圆紧、颗粒重实呈圆珠状。如绿茶中的涌溪火青、平水珠茶、蟹目香珠、日本玉绿茶等。

6、螺钉形。茶条顶端扭转成螺丝钉形的茶叶。如青茶中的铁观音、色种、乌龙等。

7、片形。外形平直完整,呈片状,有整片形和碎片形两种。整片形的如绿茶中的六安瓜片;碎片形如绿茶中的秀眉等。

8、尖形。条直有锋、自然舒展、两端略尖。如绿茶中的太平猴魁、黄花云间等。

9、颗粒形。形状似小颗料的茶叶。如红碎茶、速溶茶等。

10、花朵形。芽叶相连似花朵的茶叶。如绿茶中的舒城小兰花,白茶中的白牡丹等。

11、束形。即用结实的消毒细线把理顺的茶叶捆扎成束。如黄山绿牡丹等。

12、团块形。毛茶复制后经蒸压造型呈团块形状,其中又可分为砖形、碗形、饼形、枕形等。砖形茶形如砖块,如黑茶中黑砖茶、茶砖茶、茯砖茶、青砖茶、紧茶等,红茶中的米砖茶等。碗形茶形如臼,如绿茶中的沱茶.饼形茶形如圆饼,如黑茶中的七子饼茶等.枕形茶形如枕头,如黑茶中的金尖茶.

茶叶的外形评鉴方法介绍


形状

茶叶外形千姿百态,常见的有卷曲形的、长条形的、圆形的、扁形的、针形的、雀舌形的等,但不论茶叶的形状如何,若从其外形上判断其品质的好坏,一般都是从茶叶的条索、老嫩、粗细、轻重、整齐度和干湿度等方面进行。

1.条索

(1)松紧。条索纤细,空隙小,体积小,为条紧;条索粗大,空隙大,体积较大,为条松。

(2)弯直。将茶叶装入一个干净的盘内筛转,看茶叶平伏程度,不翘的为直,反之则弯。

(3)圆扁。茶叶的圆扁主要是指长度比宽度大若干倍的条形,其横切面近圆形的称为“圆”,否则为扁。

(4)壮瘦。芽头肥壮、叶肉肥厚的茶叶有效成分含量多,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壮实、比较重。

2.嫩度

嫩度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本条件,是外形鉴别的重要因素。嫩度主要看芽头嫩叶比例与叶质老嫩,有无锋苗和毫毛及条索的光糙度。

(1)芽头嫩叶比例。芽头通过精制后称为芽尖,其嫩度的好坏是指芽头嫩叶比例大,含量比较多。在鉴评时,要从整体的茶叶进行比较,而不能从单个茶叶去比较,这是因为芽头与嫩叶还有长短、大小、薄厚的区别。如果茶叶的所有茶芽及嫩叶比例相近,芽壮身骨重,叶质厚实的品质就好;如果老嫩不均,看起来外形不匀整,品质就比较差。

(2)锋苗和毫毛。锋苗指芽叶紧卷做成条的锐度。茶叶条索紧结、芽头匀整锋利并显露,说明嫩度好,制作精细;条索完整,但是没有锋锐,说明茶叶嫩度差,品质就次。芽上的茸毛称毫毛,毫毛多、长而粗的为好。不过芽的多少,毫的疏密,常因品种、茶季、茶类、加工方式等不同而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3)光糙度。如果采摘的茶芽嫩,因其柔软且胶质多,易揉成条,而且条索光滑丰润。如果是老叶,质地较硬,条索不易揉紧,而且条索表面凸凹不平,有褶皱,干茶外形较粗糙。

3.粗细

在一般情况下,茶叶细的比粗的好,小的比大的好。乌龙茶、绿茶、红茶要求颗粒细小、条索紧实;如龙井茶以叶片扁尖细小为上,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贡熙、黑毛茶等,其形状稍可粗大。特级乌龙茶和白毛猴银针,注重茶芽,而白牡丹、寿眉等茶由老嫩与芽头多少来决定品质优劣。

4.轻重

一般来说,重的茶精制率高,汤浓耐泡,易贮藏不变质;而茶叶粗老或加工粗放,味淡薄或水味重。条状茶要求重如铁线;球状茶要求重如钢球;圆珠形茶比颗粒的松紧、匀整、轻重、空实,以颗粒圆紧、重实、匀整为好,扁松、轻空为差。

5.色泽

干茶的色泽主要从色度和光泽度两方面去鉴别。各类茶叶均有其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以乌黑油润为好,黑褐、红褐次之,棕红最次;绿茶以翠绿、深绿光润为好,绿中带黄或黄绿不匀者较次,枯黄花杂者差;乌龙茶则以青绿光润呈宝色的较好,黄绿欠匀者次之,枯暗死红者最差;黑毛茶以油黑色为好,黄绿色或铁板色都为差。

6.整碎

整碎指茶叶外形的匀整程度。毛茶基本上要求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完整的为好,断碎的为差。精茶的整碎主要评比各孔茶的拼配比例是否恰当,要求筛档匀称不脱档,面张茶平伏,下盘茶含量不超标,上、中、下三段茶互相衔接。

(1)整齐度主要看“目的形状”占总体比例的大小。一般名茶、精茶、成品茶都很重视整齐度。

(2)干湿度各类毛茶的含水量为6%~7%,品质较稳定,含水量超过8%的茶叶易陈化,超过12%易霉变。测定茶叶的干湿度除了用仪器精测外,还可通过手测。在用手测茶叶的含水量时,可概括为六个字:抓、握、压、捏、捻、折,并结合看、听、嗅,因为不同含水量的茶叶,其外观表现和感觉是不同的。

7.净度

净度是指茶叶中含夹杂物程度。茶叶夹杂物有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物之分。

(1)茶类夹杂物茶类夹杂物又称为副茶,指粗茶、轻片、茶梗、茶籽、茶朴、茶末、毛衣等;除去夹杂物的净茶称为正身茶,一般条紧、身骨重。

(2)非茶类夹杂物非茶类夹杂物分为有意物和无意物两类。无意物指采摘、制作、存放、运输过程中无意混入茶叶中的杂物,如石子、杂草等。有意物指人为有目的性地故意添加的夹杂物,如茶叶固形用的粉浆物、胶质物、滑石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