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莉病虫害之一的茉莉蕾螟及其防冶方法

发布时间 : 2020-11-11
茱莉花茶 白茶怎样顶防虫害 苿莉花茶制作方法

茱莉花茶。

末莉曹螺又称花心虫,与双纹须歧角螟属同种异名,在福建、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和江西等省、自治区的茉莉园普遍发生,不仅发生面积大,而且该虫直接为害茉莉的经济部位-花。若茉莉蕾螟在花蕾初期侵人,可致使花蕾不能膨大,提早干枯,绝收;若在花蕾后期侵人,则花蕾蛀孔,茉莉花的品质降低, 是茉莉花的首要害虫。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为5 ~ 8mm,翅展10 ~ 13mm,体为白色略带灰褐色,头白色,前翅中央有白点(新月形白色绒纹), 后翅近内缘为黑褐色,前后翅有两条黄褐色横绒纹,下唇须向前方突伸,腹部背面后方有暗褐色部分。肩披发达,中足有距1寸;后足有长距2对。雌蛾腹部稍为粗大平直; 雄蛾腹部较细小,末端稍向上翘。

卵:大小为0.5mm X 0.3mm,扁平,卵形或半椭圆形;形状和颜色随着胚胎发育而变化,初产时为淡绿色, 透明,表面有弱网纹,发育后逐渐隆起,颜色变为淡黄色和黑色。孵化前可透见卵内幼虫褐色的头。

幼虫:刚孵化幼虫为淡白色,长约0.6mm。体色逐渐转绿,老熟为绿色,头部暗褐色,体长8-10mm ,胸盾片褐色至黑褐色。

蛹:体长为3-5mm,较粗壮,起初青白色,后渐变为红褐色,吐丝作茧化蛹,触角及翅痕伸达腹部第四节, 腹末突出,并具臀棘,末端不卷曲,第10腹节两侧各有2根短刺。

2生活习性

初孵幼虫先在嫩枝或花梗、花蕾上爬行,寻找适当部位,然后由花萼或花瓣咬孔蛀入蕾内取食(无花时为害嫩叶、新梢及嫩茎】,将花蕾蛀食一空,留下大量粪便及外层花瓣,然后转蕾为害,使受害幼蕾凋萎或变紫变红, 花农俗称为“紫红花”。成蕾受害虽能开放,但留有粪便污染和为害孔,在雨天容易霉烂,严重影响了茉莉花的产量和质量。一般一头幼虫可为害4 ~ 5朵花蕾,常见一个花序数朵花蕾被蛀害,转蕾时多从花冠颈部蛀人,留下较明显的蛀孔,部分粪便从蛀孔排出,暴露后变为暗褐色。一般一朵花有一头幼虫,偶尔可见2 ~ 3头同朵为害。幼虫老熟后弃蕾而去,在植株下部叶背近边缘处或枝条上吐丝结茧,经1~2d化蛹其中。在云南幼虫历期为10 ~ 13d,刚化踊时为淡绿色,以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蛹期为4~ 10d。成虫多于夜晚8时后羽化,羽化后1 ~ 2d开始交尾产卵,雌成虫将卵产于花蕾表面或嫩芽、嫩叶、花梗、花萼上(以花萼、花梗上居多),散产,有时可见多粒分布在一个花蕾上。开始产卵时,一夜可产8 ~ 9粒,多达17 粒。1头雌蛾可产卵30 ~ 40粒,最多达192粒,成虫产卵后4 ~ 6d死亡。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弱,白天极少活动, 静伏于茉莉丛中荫蔽处,翅向外侧半张,腹部上翘,头贴停歇处,触角置于身体两侧,性好静,飞翔力不强,受惊后仅做短距离飞行。冬季茉莉花修剪后。在剪去的中上部枝叶上,可查到作茧化蛹的花心虫;12月至翌年2月在田间调查,可在茉莉花茎杆裂缝内、根茎土壤缝隙内见到蛹或预踊(该虫的越冬状态为预蛹)。茉莉蕾螟在福建福州一年发生7 ~ 8代,在广西横县一年发生10代,而在云南元江4~10月份繁殖10~11代,世代历期为21.1 d,比福建、广西的26.5 ~ 27.5 d缩短5 ~ 6 d,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3茉莉营蜞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茉莉蕾螟田间消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较为复杂。

3.1与茉莉品种的关系

据调查双瓣茉莉比单瓣茉莉的蕾螟发生多,受害严重。双瓣茉莉的花蕾较大,花瓣数多为13 ~ 15枚;而单瓣茉莉的花蕾较小,花瓣数多为7 ~ 8枚,两者相比双瓣茉莉较利于茉莉蕾螟蛀人、取食和生长发育,故蕾螟发生量较单瓣茉莉多。

3.2与气温关系

据饲养观察,茉莉蕾螟适温范围为10 ~ 30℃,最适温度20 ~ 25℃。房前屋后或树荫下的茉莉园较开阔的茉莉园发生早而多;凡是暖冬、暖春的年份较冬、春寒冷或倒春寒的年份发生早而多。

3.3田间管理

管理粗放的茉莉园,其虫源比管理精细的茉莉园虫量多,发生早而多。

4防洽方法

根据茉莉蕾螟发生危害特点和茉莉花多作为窨制花茶的原料,应采取护益控害对策,具体措施如下:

4.1适时台割或摘除早春和秋末的花蕾

在立春后第一次中耕除草时,剪除枯枝及有病虫的枝梢,把定植多年、植株衰老、产量不高的茉莉树于清明前后进行台割更新,残枝集中烧毁,消灭虫源;同时早追肥和培土,恢复树势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此外, 早春和秋末的花蕾,因花少、香气差,花农不采摘,这为茉莉蕾螟等害虫提供食料,使之正常生长发育和越冬,成为当年或翌年的主要虫源,应及时摘除这些花蕾达到减少虫源目的。

4.2护益控害

常见的有益生物如:麻雀、八哥、喜鹆、乌鸦等鸟类;旱地蜘蛛、蛙类、晰蜴、步行虫、蚂蚁、草蛉、瓢虫、隐翅虫等捕食性的有益动物以及寄生蜂有纵卷叶螟绒茧蜂、革腹茧蜂、食心虫白茧蜂、赤眼蜂等,它们常于茉莉园捕食或寄生害虫,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

4.3搞好虫情测报,科学用药

加强茉莉园虫情调查与测报,掌握成虫盛发时,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龚歌(20%氟虫双酰胺6000倍液〕、敌杀死乳油1000倍液、来福灵800倍液等化学杀虫剂或BtA天霸〈WP800倍液〉、天泰(2.1%WP1000倍液〕、爱福丁 〔 24.5%EC 1500倍液〉、阿维菌素〈1. 8%EC2000倍液〉、金福丁 〈 1%EC1 000倍液〕等生物农药于傍晚进行均匀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树病虫害防治方法


目前对茶叶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病虫害有小绿叶蝉、螨类、卷叶蛾、黑刺粉虱等。对以上病虫害必须采取农业防治为主,农药防治为辅的原则。 现将有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小绿叶蝉为害情况:被害芽叶表现为叶脉变红,卷曲,失去光泽,严重受害时芽叶生长停滞,甚至全部焦枯脱落。以成虫在茶树及杂草上越冬,春茶开始为害和繁殖,但以第二轮和第四轮茶为害最严重,多栖在芽下的2叶~3叶背虫最多,为害最严重。防治方法: (l)农业防治:应及时采摘,减少芽梢中的虫卵,清除杂草,搞好冬季清园修剪工作。(2)药剂防治:发现有为害时,可用20%速灭杀丁5克加水50公斤或10%氯氰菊脂10克加水50公斤或40%乙酰甲安磷150克加水50公斤,冬季喷0.3波美度~0.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害虫。二、螨类为害茶树的新老叶,被害叶片失去光泽,叶背有较多紫褐色突起斑、后期叶柄因霉变而引起脱落,被害严重的幼龄茶树只剩光枝。高温干旱叶片转绿时为害较多。防治方法:(l)农业防治:加强茶园管理,疏除阻枝和无效枝,冬季修剪做好清园工作,可减少明年的虫源。(2)药剂防治:三氯杀螨醇150克加水50公斤,或速扑杀50克加水75公斤,冬季用0.3波美度~0.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射。三、卷叶蛾为害情况:以幼虫吐丝结苞取食叶片,每年4月~6月发生最多。防治方法:(l)农业防治:结合冬季清园修剪和早春的轻修剪摘除虫苞,并把摘下来的枝叶集中烧毁,适时采茶并把有虫苞茶芽一并摘除。(2)药剂防治:幼虫期用20%速灭杀丁5克加水50公厅或10%氯氰菊脂5克加水40公斤或50%二溴磷50克加水50公斤。 四、黑刺粉虱为害情况:幼虫固定于叶背刺吸汁液,并排泄“蜜露”可导致煤烟病的发生,使茶树的枝梗叶片一片乌黑,重则成片茶园枯死。荫湿的茶园发生较多。防治方法:(l)农业防治:加强茶园管理,结合修剪进行疏枝,改变小生态环境,抑制黑刺粉虱的发生。(2)药剂防治:幼龄期用40%乙酰甲安磷50克加水75公斤~100公斤,50%马拉硫磷或亚安硫磷各50克加水各50公斤。

苦丁茶病虫害防治方法


1、常见病害及防治 (1)炭疽病:此病为真菌性病害,由半知菌类中的毛盘孢菌侵染引起,多发生在叶片、枝条等部位,以叶片受害最重。可用1%波尔多液或50%可湿性退菌特500—10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喷洒。 (2)根腐病:此病的病状是地上枝叶干枯,地下根系腐烂。病因由镰刀菌侵染所致。防治方法,发病初期以40%福尔马林20—40倍液浇灌土壤,再用薄膜覆盖24小时,隔10天后再浇灌1次,或以高锰酸钾1000倍液浇灌根部。 (3)立枯病:病原为镰刀菌、丝核菌、腐毒菌引起,常见于苗期,有梢枯、枝枯、凋萎、半株枯、全株枯死等症状。发病初期喷洒0.5%—0.7%半量式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用70%敌克松500—800倍液下午喷淋,或以细干土混2%—3%黑矶撒施。

(4)煤烟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从介壳虫、蚜虫、木虱的排泄物中获取养分进行腐生生活。病菌侵染后枝叶上被盖满一层黑霉,似煤烟污染一样,所以叫煤烟病。防治方法:苦丁茶园要求通风透气,减轻病害。发病后喷洒50%敌敌畏乳油500—1000倍液防治介壳虫、木虱、蚜虫等,以免进一步感染。

(5)根癌病:主要危害扦插苗的根部,特别是在切口处最易受害。病原是茶根癌病菌,防治方法是发现病株应及时清除烧毁,用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对可疑病苗,用20%石灰乳浸渍根部10分钟消毒。

(6)茶芽枯病:此病发病期正是春茶采摘高峰期,如发现应尽早在发病初期喷药,以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2、常见虫害及防治 (1)蚜虫:在苦丁茶芽期,如有黑蚂蚁群集处,即说明有蚜虫危害。受蚜虫危害的苦丁茶苗,叶芽皱缩,生长停止。防治方法: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 (2)油茶丽盾蝽:以成虫剌吸叶片及嫩芽的液汁为害,影响幼树生长。防治方法是用人工捕杀,或用80%敌百虫、50%敌敌畏稀释1000—1500倍液喷杀。 (3)木蠹蛾、螟蛾、剌蛾:以幼虫危害苦丁茶枝干、嫩芽,钻入干髓部。可用铁丝插入坑道杀死,在傍晚用40%乐果加水300—500倍液注入道口,再用黄泥封口毒死,在嫩梢食害的螟蛾幼虫可用人工捕杀,或剪除受害顶梢。 (4)茶叶瘿螨:茶叶瘿螨严重危害苦丁茶,幼螨、成螨均可吸食叶汁。受害植株,初期只发现少量叶缘卷曲,叶背锈色,逐渐蔓延至整株、全园。茶叶被害后卷曲,尖端坏死,老叶、嫩叶均可受害。每年4—6月为盛发期。 防治措施:在大量发生前,用石硫合剂0.2—0.4波美度,每7—10天喷1次,连喷3次。在盛发期喷用35%杀螨特1200倍液喷雾,喷洒植株上、中、下位,效果良好。

病虫害防治


重点抓好冬防、剪枝清园。 ①冬防。农历十一月至十二月,抓住气温回升,虫害出来活动,虫害抵抗力较弱,喷杀1-2次500-600倍石硫合剂或300-500倍果园清,降低越冬病虫基数。 ②剪枝清园。按广西地区习惯,清明前或清明后一个星期为较适宜的剪枝时间,对8龄以上的茉莉花种植区采用低位更新,春季剪枝,留桩15-20厘米,第一次梢长控制在15-20厘米,使第二次梢生长部位错落有致,树形舒展,透光性好,营造丰产株形,利于成花开花;老弱园区可进行台刈更新,使之“返老还童”。方法是:用剪枝刀,在植株平地面或离地面3-5厘米将上部茎枝全部剪掉,随后适当培土;8龄以下园区春季留桩20-30厘米。剪枝结束,即进行清园,把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堆沤或挑离园区,然后喷杀500-600倍石硫合剂或300-500倍果园清,杀灭越冬虫源。 ③利用黑灯结合寄放天敌诱杀虫害,可减少虫害基数,同时通过每天黑灯诱杀的虫蛾数据,掌握虫害的产卵及孵化高发期,从而为利用药物防治打下基础。 ④药物防治。通过黑灯诱蛾数据,在虫害高发期2-3天内利用植物源或矿物源、微生物源农药,如烟碱、龟藤酮、苦参碱、敌死虫、苏云金杆菌、核多角体病毒等药物喷杀。对发生白绢病害的地块和植株,要及时进行清理,初发地块可用40%福尔马林50倍液或40%五氯硝基苯进行根施、浇灌,也可以用哈茨木霉进行防治。

茶园病虫害管理


5月份是茶园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据多年观察和近期的田间调查,5月份茶园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黑刺粉虱、螨类、蚜虫等。

炭疽病:主要为害成叶,在叶尖、叶缘开始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小点,扩展后病斑由褐色变为焦黄色,最后为灰白色。该病为高温高湿型病害,以5-6月、9-10月发生重。龙井43号、福云3号发生较重。

轮斑病:主要为害成、老叶,病斑初为黄褐色小斑,扩展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后期中央为灰白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嫩梢发病变黑枯死,引起枯枝。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轮斑病发病,夏秋茶发生较重。

云纹叶枯病:主要为害成、老叶,初期在叶尖、叶缘产生黄褐色小斑,水渍状扩展后病部变褐,病健交界部呈黑褐色线纹,中央为褐色或灰白相间的云纹状斑,病叶质脆易落。该病高温高湿型病害,以5-6月、9-10月发生最盛。

黑刺粉虱:据田间调查,今年第一代黑刺粉虱孵化高峰在5月10日,防治适期在5月15-20日。

茶橙瘿螨:茶农应加强茶园观察,发现平均每叶有螨17-22头的茶园应全面喷药防治。

蚜虫:由于茶蚜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以及近期气候条件有利于蚜虫发生、繁殖,各茶农应加强调查,及时做好茶蚜的防治。防治指标:有蚜梢率4-5%,芽下2叶有蚜叶虫口20头。

防治措施:

1、加强园地管理,及时排除渍水,增施有机肥。

2、做好采摘管理,防止强采、捋采,造成枝叶伤口,机采或修剪后要及时喷药保护。

3、分批采摘:由于茶橙瘿螨和茶蚜绝大部分集中在茶芽二、三叶上为害,及时分批采摘能带走大量的成螨、卵、若螨及蚜虫,是十分经济有效的农艺措施。

4、药剂防治:

炭疽病、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等病害选用50%多菌灵1000倍、75%百菌清1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喷雾,间隔5-7天再喷一次,连续喷2-3次;黑刺粉虱选用2.5溴氰菊酯乳剂15毫升/亩或10%联苯菊酯乳剂20毫升/亩;茶橙瘿螨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或15%哒螨灵2000倍或99%矿物油;蚜虫可用2.5%溴氰菊酯乳剂15毫升/亩。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


几种常见的茶叶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类别

病虫名称

发生期生活习性

防 治 措 施

茶毛虫

4月-10月

年发生2--3代

1、摘除卵块,捕杀虫群,培土灭蛹,点灯诱蛾。

2、幼虫期选用下列一种农药防治。90%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15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

3、青虫菌粉(100亿/克)300倍防治卷叶蛾类。

4、茶毛虫严重发生处用茶毛虫NPV福建毒株点喷。

5、保护寄生蜂等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茶 蚕

3月-10月

年发生2-3代

蓑娥类

3-10月

年发生3-6代

尺蠖类

3月-10月

年发生3-6代

刺娥类

3月-10月

年发生3-4代

卷叶蛾类

新梢长成发生

年发生4-5代

象甲类

全年一代

具有假死性

吉丁虫

茶天牛类

茶枝镰蛾

茶堆砂蛀蛾

年发生一代幼虫在茶树枝干中越冬,五月中、下旬羽化产卵

1、捕杀成虫,剪除被害枝干。

2、用80%敌敌畏20倍液注药虫孔,湿土封口,毒杀幼虫。

3、用90%敌百虫或40%乐果或80%敌敌畏1000倍液,防治茶梢蛾。

茶梢蛾

年发生两代在枝梢叶内越冬

金龟子类

地老虎

大蟋蟀

白蚁

多发生在茶园幼龄期。咬食茶树梗,杆根部

1、人工捕杀成虫灌水虫道,捕杀大蟋蟀。

2、点灯诱杀金龟子成虫。

3、用米糠、油潭、麦麸50公斤加90%敌百虫0.25公斤加水15公斤制成毒饼诱杀大蟋蟀,地老虎。

4、用灭蚁灵毒杀白蚁。

茶叶螨类

全年发生多代世代重迭,虫卵散布叶背叶面,除雨季外都盛发

1、合理采摘,注意防旱。

2、冬季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封园。

3、茶树生长季节选用40%乐果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

叶蝉类

年发生十几代世代重迭,卵产在嫩梗中

1、清除杂草,合理采摘。

2、选用40%乐果1000倍或80%敌敌畏1500倍液或亚酸硫磷1000倍液喷杀。

茶蚜

新梢长成的4-10月间危害严重

1、合理采摘,降低虫口。

2、选用4%乐果2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

介壳虫类

全年在枝、梗梢果,叶上吸食汗液分泌蜡状物形成介壳1、及时剪除虫多枝叶、结合台刈、重剪除去于刷除茎上残余虫群。

2、选用40%乐果2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

2019年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全国茶园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小贯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灰茶尺蠖、茶尺蠖、茶毛虫、茶橙瘿螨、咖啡小爪螨、角胸叶甲、茶网蝽、茶黑毒蛾、茶黄蓟马、茶棍蓟马以及茶饼病和炭疽病等,为有效控制茶树主要病虫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确保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1.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害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茶树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茶叶质量符合我国茶叶卫生质量标准要求,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

2.防控策略

以生态调控为基础,以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重点,以科学用药为应急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优先采用健身栽培、免疫诱抗、灯光诱捕、色板诱集和生物农药以及保护和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推进区域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

3.防控措施

分区防控重点

华南茶区:

主要包括海南省、云南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福建东南部。以茶小绿叶蝉、咖啡小爪螨、灰茶尺蠖、茶毛虫、茶丽纹象甲、角胸叶甲、茶黑毒蛾、茶卷叶蛾类、茶黄蓟马、茶橙瘿螨、黑刺粉虱、茶饼病和茶炭疽病等为主。

西南茶区:

主要包括云南中北部、西藏东南部、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以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毛虫、茶棍蓟马、茶网蝽、茶黄蓟马、茶黑毒蛾、黑刺粉虱、茶跗线螨、茶饼病、茶炭疽病、白星病等病虫为主。

江南茶区:

主要包括广东北部、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东南和西部、安徽省和江苏南部。主要病虫是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或茶尺蠖)、黑刺粉虱、茶毛虫、茶蚜、茶丽纹象甲、角胸叶甲、茶小卷叶蛾、茶白星病、茶炭疽病和茶饼病等。

江北茶区:

主要包括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东南部、河南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陇南。以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毛虫、黑刺粉虱、茶蚜、茶细蛾和茶炭疽病等病虫为主。

主要技术措施

1.茶小绿叶蝉

维护茶园周边自然植被,间作显花草本和木本植物,秋冬季在园边适度留养杂草,为蜘蛛类、寄生蜂类提供庇护场所,增强生态控制潜能。生产季节,适时分批勤采,清除茶行间杂草,控制虫口基数。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选用以下药剂喷施:印楝素、藜芦碱、茶皂素、呋虫胺、茚虫威、联苯菊酯、虫螨腈、唑虫酰胺等。

2.灰茶尺蠖(茶尺蠖)

结合茶园秋季中耕施肥,翻耕土壤,减少土中越冬虫蛹的成活率。在灰茶尺蠖常发茶园安装诱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成虫。保护和利用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蜘蛛类等重要天敌。在灰茶尺蠖成虫羽化期,每亩放置2-3套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使用茶尺蠖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适期宜掌握在第1、2代或5、6代的低龄幼虫期。虫口基数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时,可选用药剂:茶核·苏云金、苦参碱、短稳杆菌、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联苯·甲维盐等。

3.茶毛虫

利用茶毛虫群集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在茶毛虫成虫羽化期,安装诱虫灯诱杀成虫,每亩放置2-3套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雄虫。使用茶毛虫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低龄幼虫期。虫口基数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时,可选用药剂:苦参碱、短稳杆菌、高效氯氰菊酯、联苯·甲维盐等。

4.茶橙瘿螨

适时分批勤采,带走部分成螨、卵、幼螨和若螨。秋末用石硫合剂或矿物油封园。在茶橙瘿螨发生高峰前期,可选用藜芦碱、矿物油予以防治。

5.黑刺粉虱

加强茶园管理,疏枝清园,促进茶园通风透光以抑制其发生。越冬代成虫羽化始盛期,使用信息素+黄板诱杀成虫,每亩挂诱虫板15-20块。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可喷施噻虫嗪·联苯、溴氰菊酯等药剂。秋季在越冬虫口偏高田块可用石硫合剂、矿物油等进行封园。

6.茶黄蓟马

适时分批勤采,恶化其营养条件和庇护场所,带走部分卵、若虫和成虫。以信息素+蓝色或信息素+黄绿色诱虫板诱杀成虫。结合茶小绿叶蝉和灰茶尺蠖等主要害虫防治时进行兼治。

7.茶跗线螨

分批勤采,尤其是结合夏茶的机采。防治药剂可用乳油矿物油。非采摘茶园或秋后封园,可喷施石硫合剂、矿物油等。

8.茶饼病

适时分批勤采,结合茶园改造,选择适宜时期修剪和台刈以去除病叶。清除枯枝,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在历年发病较重茶园中,可在发病初期连续喷施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等药剂二次,间隔7天-10天。

9.茶炭疽病

在新植茶园时,选种抗性的健壮种苗。平衡施肥以提高茶树抗病力,及时剪除病枝。适时采摘。对于重发茶园,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进行防治。

备注:本技术方案所列农药仅供茶叶为国内销售的茶园使用参考,出口茶园防控病虫害须针对出口国的检测要求慎重选择农药。具体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及安全间隔须仔细阅读农药标签和产品说明书。

茶树栽培【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历史上,闽东茶区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茶树叶枯病(茶瘟)、茶叶炭疽病、轮斑病、叶斑病、茶饼病、煤病、免丝子病、苔藓地衣、茶白星病、茶苗根结线螨、紫纹羽病、根朽病等。民国时期,区内茶农对茶树病害,多未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仅有少数地方用石灰、茶防治叶枯病与叶斑病。1949年以后,尤其是60年代后,对茶树叶枯病、轮斑病。叶斑病、炭疽病,茶农常采用灭菌丹400倍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喷洒;对茶饼病,茶农常用05%的硫酸铜液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喷洒;对煤病,茶农常用05%明矾液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喷洒;对苔藓、地衣,茶农则多用2%硫酸亚铁液刷除。 二、虫害的防治 闽东茶区茶树虫害种类很多,主要虫害为螨类,有小爪螨(又称红蜘蛛)、短须螨、黄螨、叶婴螨、橙螨;蚧壳虫类,有茶梨蚧、紫红蚧、椰圆蚧、长白蚧、牡蛎红蜡蚧、角蜡,龟蜡蚧、长绵蚧;蝽虫类,有绿盲蝽、云斑毛蝽、茶盾蝽。此外,还有茶蚜虫、茶毛虫、茶蚕、茶尺攫茶蓑蛾、茶小卷叶蛾、茶细蛾、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茶蓟马、潜叶蝇、茶象岬、茶卷叶蛾、茶天牛、茶吉丁虫等虫害。 1949年以前,对茶树虫害,多数地方仅采取人工捕杀与深翻茶园的办法防治,效果极不理想。5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60年代起,建立茶叶科研。技术指导机构,加强虫害测报,掌握其发生规律,及时指导生产。在虫害防治中,结合茶园管理,采取农业耕作防治措施为主,配合人工捕杀和化学药剂喷洒。常用的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也采用几种农药混合配制成复合杀虫剂。省茶科所采用复合杀虫剂2号杀灭茶丽纹象岬效果良好。80年代以后,闽东某区开始推行生物防治法,如利用寄生蜂、寄生蝇杀灭害虫,用茶毛虫NPV福建青林以及871粉点喷杀灭茶毛虫与丽纹象岬,效果亦好。由于采用了现代化的防治措施,从而大面积提高了茶叶产量。

古茶园病虫害防治


云南省有许多珍稀的野生型、过渡型古茶树和珍贵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据统计,云南省古茶园面积大约有100多万亩,其中较为连片的古茶园大约有3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我省的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州、红河州等主产茶区的边远山区,其生长年代都在百年以上,许多稀有古茶树,其生长年代已在千年以上。

近年来,人们生活追求自然、返璞归真,古茶园所产茶叶因其滋味纯正、回甘持久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其市场售价也比常规大叶种茶叶十倍乃至数十倍以上。因此,当地群众对古茶园的病虫害防治要求有别于常规茶园,从来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肥料等物资,其所产茶叶达到或接近有机茶标准。现根据我省古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特提出古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一、加强茶园中耕管理,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在农闲季节,要清除茶园杂草、杂木和病虫枝,增加茶园通风透光性,恶化茶树病虫害发生环境,并将茶树周围枯枝落叶掩埋在茶树根部,破坏茶树病虫害越冬场所,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和丰富茶树营养,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

二、开展群防群治,将病虫害控制在发生初期。加强对茶农病虫害知识培训,提高茶农对茶树病虫害的识别能力,使茶农在正常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及时观察到茶树病虫害发生动态,将茶树采摘与病虫害防治结合起来,及时采摘,抑制芽叶病虫的发生。芽叶是茶叶采收的原料,营养物质高,病虫发生也严重。达到采摘标准,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明显地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红蜘蛛、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为害。经过采摘,可恶化这些病虫的营养条件,还可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和病害的侵染途径,对有病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暖冬或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并将茶树病虫害的虫卵、幼虫、虫包、虫蛹以及病叶和病虫枝及时清除带离茶园,将病虫害控制在发生初期,减少病虫害危害。

三、多种方法诱杀虫害。

(一)灯光诱杀。在成虫盛发期,按每30至50亩的茶园面积安装一只频谱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的密度进行灯光诱杀,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二)糖醋液诱杀。利用一些如:蛴螬、小地老虎、黑毒蛾等害虫成虫的习性,开展糖醋液诱杀;

(三)性信息素诱杀。利用茶树害虫如:茶小卷叶蛾、茶假眼小绿叶蝉等成虫的性信息素诱杀;

(四)色板诱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用黄色粘板(纸)诱杀茶黄蓟马、茶蚜,用蓝板诱杀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较好。

四、保护利用茶树病虫害天敌,提高茶园对茶树病虫害自然生态调控能力。云南茶区孕育了丰富的茶树病虫害天敌资源。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年来对云南的茶树害虫天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包括捕食性昆虫、蜘蛛类天敌384种,真菌、细菌、病毒等害虫病原微生物22种,如蚧类上寄生小蜂、茶毛虫上寄生的茧蜂、食螨瓢虫等。

五、加强古茶园遮阳树和绿肥间作,增加古茶园生物多样性,实现古茶园GAP规范目标。根据古茶园生物结构,对单一古茶园在茶行空隙和地边种植与茶树相得益彰的香樟树、柯子、灯台树、千年桐等遮阳树和大叶千斤拔、大豆、蚕豆及紫花苜菽等绿肥,丰富古茶园生物多样性,达到以地养地、以绿肥养茶的目的。

茶树病虫害防治


茶园病虫区系的组成和演替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记载的茶村病害有90余种,害虫、害螨约430种。病虫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发生严重,为茶叶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防治病虫害是保证茶叶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茶园病虫区系的组成 茶园病虫区系的组成,是在茶园生态系中,以茶树为主体,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最后组成相对稳定的茶园病虫区系。我国各产茶省(区)中,种植历史较长的云南、广东、浙江等省的病虫种类和发生数量,较新种茶的西藏、山东省(区)为多。除了生态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种杆年限对种群的累积作用。我国各茶区的主要病虫类如下:

江南茶区主要病害种类有:白星病、云纹叶枯病、轮斑病、红锈藻病、根结线虫病。主要害虫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叶害螨(茶橙瘿螨、茶跗线螨)、茶尺蠖、茶毛虫、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局部地区发生的病虫种类有茶小卷叶蛾、油桐尺蠖、长白粉、苛短须螨、茶蚕、根癌病和芽枯病等。 江北茶区主要病害种类的:云纹叶枯病、轮斑病和白绢病。主要害虫种类有:茶毛虫、假眼小绿叶蝉、茶小卷叶蛾、茶橙瘿螨、蛴螬、地老虎、蝗虫。局部地区发生的害虫种类有蓑蛾、刺蛾等。 西南茶区主要病害种类有:茶饼病、白星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类(红根腐病、紫纹羽病)和地衣苔藓。主要害虫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跗线螨、茶黄蓟马、茶毛虫、介壳虫类(牡蛎蚧、角蜡蚧等)、蝽、尺蠖类(云尺蠖等)、刺蛾类(角刺蛾等)。局部地区发生的病虫种类有油桐尺蠖、茶梢蛾、茶籽象甲和枝癌病等。 华南茶区主要病害各类的:云纹叶枯病、茶饼病、红锈藻病、黑腐病、根腐病类(红根腐病、褐根腐病等)、根结线虫病。主要害虫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害螨类(茶橙瘿螨、咖啡小爪螨、茶短须螨)、油桐尺蠖、粉虱类(黑刺粉虱、陈氏粉虱)。局部地区发生的病虫种类有刺蛾类(扁刺蛾、白痣刺蛾等)、茶细蛾、茶谷蛾、吉丁虫和线腐病等。

(2)茶园病虫区系的演替

茶树生长茂密,树冠郁闭,茶园生态环境和营养条件的变幅远较其他作物区系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病虫区系和天敌资源。优势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主要地位,偶发性病虫种群则不易上升为优势种。但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园管理的加强,日益增多的人为因素介入自然界,而发生了明显的病虫区系的演替。60年代以来,我国茶园面积增加较多,种植方式也由丛栽发展为条栽密植,使茶园的空间明显减小,连片栽植的茶园为病虫的生长、繁衍和传播创造了条件,也提供了更隐蔽的匿藏场所,因此,病虫的种类和密度增加。茶园间作也会使病虫区系发生变化。如我国华南茶区推行胶茶间作后,导致红根腐病、褐根腐病等根腐病发展成为优势种。又如我国江北茶区茶树生长不封行,通常行间种植豆科、玉米等植特,使多寄主的假眼小绿叶蝉发生严重。在茶园施肥高氮化的情况下,新梢生长柔嫩而密集,诱集其他植物上的病虫种群转移到了茶树上,并发展为茶园病虫区系中的优势种。如油桐尺蠖原是油桐上的次要害虫,当迁移到茶园后,食性逐渐专化,已成为湖南、广西、江西、浙江等省(区)茶园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又如假眼小绿叶蝉原是桃树等林木上的一种次要害虫;茶跗线螨为害棉花、蔬菜等植物,一旦进入茶园,由于这些害虫偏嗜柔嫩多汗的茶叶,便在茶园中定居,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茶树主要害虫和害螨。茶树留叶采摘,提供了茶细蛾的产卵场所,使这种原是山茶科植物上一种罕见害虫,自70年代起成了江南茶区的一种主要害虫。此外,由于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伤害了害虫的天敌,使蚧类和害螨上升为茶园中的优势种。

茶园害虫区系演替有如下四个趋势:

由咀食型害虫向吸汁型害虫方向演替;

由大型害虫向小型害虫方向演替;

由发生世代少,繁殖力低的害虫向发生世代多,繁殖力强的害虫方向演替;

由专化性害虫向杂食性害虫方向演替。 茶园病害的区系演替不如害虫区系变化明显。但是,由于栽培技术的改革,改变了病原物赖以自下而上的环境条件,致使病害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变化。茶园增施氮肥以后,改变了茶树新梢中的生化成份的组成数量,导致芽叶病害的种类增多,为害加大。如近年来,茶芽枯病、萎芽病等新病害在浙江、安徽、广东等省发生和流行。灌木林区垦植种茶后,根腐病类得以发展。茶区推广营养繁殖后,加速了多寄主的根结线虫病、根癌病传播,使根病的问题突出起来。茶园病害区系的演替趋势如下: 由加害成叶和老叶的病害向芽叶病害方向演替; 由叶病向根、茎病害方向演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