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园——窥见普洱茶的故事

发布时间 : 2020-11-17
普洱茶故事 普洱茶的故事 古普洱茶

普洱茶故事。

普洱茶,名重天下。随着时间的累积,和对普洱茶的逐步着迷,茶客们会有众多疑问萦绕心间,如本款普洱茶的生长环境究竟是个什么状态?是什么因素造就了口感的差异化?

茶,南方之嘉木,是关于一片树叶的故事。而古茶园、古茶树,则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它证明了云南作为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和“活化石”。

普洱茶,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

正是在这片少数民族聚居的神秘区域,被论证为茶的发源地。可以说,目前全世界被称为“茶”的饮品,都是由云南传出去的。而明清两代,正是普洱茶形成并走向辉煌的时代,大规模、有组织的种植栽培型茶树,也正是在这两朝完成的历史壮举。如今,在澜沧江流域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经历了历史沧桑和自然灾害的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或成片分布,或单株散生。

据悉,云南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区。保存有许多珍稀的野生型、过渡型古茶树和珍贵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据统计,云南省古茶园面积大约有100多万亩,其中较为连片的古茶园大约有3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其他茶区有少量分布。其生长年限都在百年以上,许多稀有古茶树,其生长年限已在千年以上。

在时间长史的回溯中,普洱茶古茶园历经岁月的轮转,数年如一日战战兢兢的出产普洱茶青,在各自的角落独自静寂的绽放着美丽。如同当地勤劳勇敢、朴实无华而意志坚韧的人们一样,在世事变化、历史沧桑中展示出了超拔的生命毅力和精神。

当产区价值信仰逐步被茶界赋予重任时,古茶园本身所蕴含的丰富而巨大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也不断地彰显出来,成为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一方水土,出养一方人情。如同人的性情一般,因着各茶园区域位置、降水等客观条件的差异,茶青也展现各自的品性。让我们借由身临其境的漫步在古茶园或是徜徉在相关的文字描述中,一同来窥见普洱茶的故事。

cy316.Com精选阅读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大山乡玉华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地理位置:玉华行政村隶属云南省临沧永德县大山乡(有资料也称:玉化),地处大山乡西边,距大山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67公里。东邻大山,南毗纸厂,西接明朗,北与勐汞接壤。辖玉泉寺、龙塘沟、设腰山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73户,有乡村人口3721人,其中农业人口3721人,劳动力223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88人。

人文特征:茶叶种植在永德历史悠久,永德主要有22个民族,其中古老的彝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拉祜族的祖先都是与茶息息相关的民族,今天的永德有23万茶农,形成了乡乡有茶、人人涉茶的盛况。茶树资源丰富,具有世界上一流的最适宜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着得天独厚的古茶资源,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茶园介绍:玉华古茶园;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约为2213亩,该茶园海拔为1900米,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气温16度。与党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距今约有70年的历史。叶长椭圆型,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背卷。叶质柔软。

滋味描述:汤色黄而通透,滋味纯正,茶味韵厚、饱满,回甜好,茶气霸气,口感顺滑,苦涩轻,有很明显的大树茶的特点。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亚练乡平掌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地理位置:平掌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0.30公里,距离镇12.00公里,国土面积14.37平方公里,海拔1710.00米,年平均气温16.80℃,年降水量1340.00毫米,耕地7678.00亩,其中人均耕地3.05亩;有林地18263.00亩。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21户,有乡村人口2160人,其中农业人口2160人,劳动力11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30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9.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为主。

茶园环境:永德镇平掌村,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是一块极具开发潜力的宝地。县境气候属南亚热带河谷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季分明的立体气候特征。平掌古茶园,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有800多亩。该茶园海拔2000多米,年降水量1600毫米,气温16.5度,雨季5-9月。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距今有60多年。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

茶品描述:亚练乡平掌古茶园,所产新茶色绿,叶面隆起,叶背绒毛多,短粗肥壮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非常独特!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勐板乡忙肺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相信普洱茶“江湖”中的朋友对“临沧四小龙”都略有耳闻吧!当然,此处称“龙”并非人,而是产茶的地名;四小龙中,勐库茶以冰岛茶独占鳌头,大雪山(邦马大雪山)紧随其后;其次邦东昔归在东,永德忙肺在西!此四茶各有千秋,爱者多如过江之卿。

忙肺茶地处云南省临沧地区永德县,而永德县是,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生长着中华木兰以及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除名气外不输任何名山茶。忙肺古茶园位于勐板乡的忙肺村,海拔约一千八百多米,年平均降水量一千五百毫米。常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茶”。生长在原生态环境中忙肺茶,是纯天然的、无污染食品。忙肺茶,云南大叶种茶之一,于1980年经省级茶树种质资源普查组的专家命名,并经省级审定为优良茶树群体品种。

地理位置: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坐落于彩云之南、波涛汹涌的怒江山麓,这里古树参天,终年云雾缭绕。典型的立体气候、古老而纯朴的民风造就了云南大叶种茶无与伦比的生长环境。由于忙肺茶品质优良,被云南省茶科所评为省级优良品种,命名为“勐板忙肺大叶群体种”。

种茶历史:永德县种茶、饮茶和茶叶加工历史悠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始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永德茶叶产业经过明代、清代和民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时断时续的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末,全县已有茶园面积32582亩,据民国税收资料统计;产量已达4500多担。解放后,全县茶叶产业由于在国家边销区、云南省红茶基地和临沧高优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等政策扶持推动下,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全县已有茶园面积175223亩,采摘面积175223亩,其中:古茶茶园面积142223亩,有高优生态茶园33000亩;已建成有机茶园9778亩;茶叶产量8541吨,实现农业产值1.55亿元。茶区主要分布于德党镇、永康镇、勐板乡、小勐统镇、崇岗乡、大山乡、班卡乡、亚练乡、乌木龙乡和大雪山乡等地。共有种茶农户52000户,涉茶人口23万人。茶树群体品种主要有忙肺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鸣凤山大叶种、紫青茶等,无性系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清水3号、凤9号等,已知茶树品种12个和1个变种,其中紫青茶是永德特有的茶树品种。

茶园介绍:忙肺茶是永德县著名的古树茶成片生长的村落,以盛产忙肺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该地位于云南省临沧世界产茶大县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是忙肺茶种的主要发源地,全村527户,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日照足、湿度大,乔木茶地3600亩。忙肺村所在地,原生态植被多样性文化保存完好,自然条件优越,降水丰富,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深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应茶树生长,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茶品特征:汤色桔黄明亮,苦涩味轻,香气纯正,鲜爽回甘持久,有花香、密香、果香之味。喝一口满口清香,喝一杯目清气爽,回甘生精,荡气回肠,神情振奋。懂忙肺茶的人都说:到永德不喝忙肺茶等于吃肉不放盐没味,遗憾!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地理位置:放牛场村隶属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班卡乡,地处班卡乡东北边,距班卡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永德县79公里。东邻大雪山乡的大炉厂村,南邻本乡的放马场村,西邻本乡的尖山村,北邻永康镇的忙笼村。

人文介绍:放牛场古茶园位于永德县班卡乡放牛场村,属于山区。放牛场村,海拔1910.00米,年平均气温15.60℃,年降水量1444.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4225.00亩,其中人均耕地1.49亩;有林地13700.00亩。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92户,有乡村人口2472人,其中农业人口2472人,劳动力132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65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5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22.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茶叶、核桃为主。

茶园介绍: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为云南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大约有800多亩。该茶园地处海拔约有2000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气温16.3度,雨季5-9月。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大雪山保护区旁边,距今天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品种特征;树姿半展开,分布高较密,叶长椭圆型,叶平均长约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采摘期为3月中旬-11月下旬。

茶品特点: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所产古茶树滋味饱满富足,水路变换莫测,气韵绵长,茶香悠扬,汤色杏黄通透,滋味协调,微有苦涩,入喉有香气停留,喉韵舒爽!叶底油润,鲜活灵动,耐泡度高!非常受台湾及香港地区茶友青睐!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大雪山乡曼来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地理位置:曼来自然村,隶属于临沧永德县大雪山乡曼来村委会,属于坝区。该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地处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1.00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永德县县城166公里。东邻勐旨村,南邻南汀河,西邻大岩房,北邻保护区。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辖芭蕉雾露、曼来、大寨、苦竹棚、马鹿山、嘎哪、高寨半坡等7个自然村。

环境气候:大雪山乡属亚热带河谷季风气候,干湿两季分明,立体气候突出,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曼来茶山属大雪山茶区,位于大雪山乡、乌木龙乡交接带。主要是野生型古茶。主要分布在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干河、药地河、四十八道河等地的原始常绿生态森林中。茶山海拔平均在2100米。

茶园简介:这个茶区主要是野生型古茶,主要分布在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干河,药地河,四十八道河等地的原始常绿生态森林中,茶树树围在40厘米以上株数有25—30万株,树围在80—200厘米以上的株数达5—10万株,茶树特征;茶树第一层分支较高,约-4-7米。树冠半开无规则,老叶子暗绿色且光亮,芽孢红绿镶嵌,无绒毛,芽肥大。永德大雪山曼来古茶园为云南大叶乔木型古茶,该茶园地分布在海拔2100米高山中,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毫米,气温15.7度,雨季为5—9月。

茶品特征:曼来古茶条索黑绿结紧,油润显豪,叶片肥硕,有蜜香,野韵十足,汤色金黄通透,油润有光,滋味鲜爽,香气高扬,苦味重而回甘好,生津明显,叶底柔韧,叶张完整,有冷杯香!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乌木龙乡小邦贵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小帮贵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菖蒲塘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菖蒲村委会边,距离菖蒲塘村委会1公里,距离乌木龙乡10公里。国土面积1.61平方公里,海拔200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329.70毫米,适宜种植茶、核桃等农作物。有耕地367亩,其中人均耕地1.29亩;有林地1418.20亩。

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7户,有乡村人口285人,其中男性154人,女性131人。该村以族为主(是彝族、汉族混居地),其中彝族族214人,其他民族71人。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人,占人口总数的0.1%,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9人,参合率87%;享受低保24人。其中农业人口285人,劳动力15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2人。该村的主要产业为茶、泡核桃、养殖业等等,主要销售往省内,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茶叶、核桃为主。目前正在发展茶叶、泡核桃特色产业。

小帮贵古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为800多亩。海拔大约有1900米,年降水量1700毫米,平均气温17.1度。距今大约有70多年。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脉12-14对。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德党镇勐贡鸣凤山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临沧永德是茶叶的原生地其中一个,是历史的著名茶区,凤鸣山大叶种原产于永德县明朗岩岸山凤鸣山村,素以“茶气强足,香气特别”而驰名于世。

临沧永德是具有茶叶种植和利用的悠久历史的著名茶区,也是茶树原生地的核心地带,鸣凤山位于永德县明朗岩岸山鸣凤山村,这里不仅是著名的古茶园,还是国家级名优品种“鸣凤山大叶种”的家,鸣凤山茶以其茶气强足,香气独特而驰名于世,加之当地少数民族丰富的茶饮茶俗,是鸣凤山茶成为当之无愧的云南普洱茶珍品。

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鸣凤山大叶种是省级群体良种,原产为永德明朗岩岸山鸣凤山村,采用茶籽育苗由人工种植形成,面积约有800亩,该茶园地处1900米的高山中,降水量1400毫米,气温16.8度,是党梨山自然保护区的延伸地,有100多年的历史。该茶园四周森林主要分布有松树,西南桦等树种。

鸣凤山古树茶特点鲜明,口感清润,但茶气极足,温柔韵味外,另具一种阳刚之美。干茶显毫富光泽,茶汤晶莹透亮。香气清新馥郁,杯香强烈持久,口感清润,但茶气足,生津快且明显,回韵甘香绵长,经久耐泡,气足韵远。特有永德茶区“外柔内刚”的茶性。鸣凤山茶成为当之无愧的云南茶珍品。

普洱茶山:茨竹林大山古茶园探幽


2017年初春,一个雾蒙蒙的早上,笔者一行从普洱市思茅区出发,在李总的带领下,驱车行思澜路一路向西,在70公里处的那澜镇的一个岔路口折向西北,一路弯弯曲曲30公里,经过大片的生态茶园和数不清的村寨,忽见“茨竹林村”这样的路牌,李总的茶叶加工厂就在此了。

茨竹林村下设13个寨子,交通不便,属于澜沧江岸边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充分,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海拔1500-1800米,年降雨量1230毫米,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为布朗族聚居地,

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行人稍作休息,品饮李总厂里今年新做的头春古树茶,感觉清洌可口。接下来一行人换皮卡车前往我们这次重点要探访的茨竹林大山古茶园,前几天一场不大不小的雨,把本就坑坑洼洼的路面弄得更加泥泞。可是这群爱茶的人儿们,也顾不得这些,一路颠簸着往大山深处奔去。

李总先带大家去生态茶园看看,雾气蒙蒙的茶园,小茶树上都盖着厚厚的“露珠被”,刚萌出的新芽颜色嫩绿,让人看了心生欢喜,竟也禁不住咏出“满头丝发青如煮,一树春芽嫩欲流”的诗句。

这片茶园正处在一出高坡上,坡下就是缓缓流过的澜沧江水,只可惜雾太大,江水是看不到了。可是还有古茶园嘛!那才是我们此行的重点。

一行人继续坐皮卡车,行走在村路上,在“三家村”路牌那里急转直下,正式走上坑坑洼洼的土路。在密林深处终于停下来,李总说,该换脚力了。一行人对此还是有心里准备的,听说来去要徒步3个小时左右。有的捡拾林子里现成的木棍做徒步的辅助,有的轻装上阵,就只有笔者背个相机做记录,既不能拿木棍,更不能减负,不过多次进古茶园的笔者深知,这也算是标配,总要留下些记录吧!

笔者一行跟随者李总的脚步,在丛林中开始徒步。并没有正式的什么路,都是茶农采茶时踩出来的路。感觉林中的路是一直向下的,是个山谷,路边的植被很好,流水潺潺。终于在山谷的谷底,我们远远见到了这片古茶园。古茶树此时还不到普遍萌发的季节,叶子都是黑亮的。

李总从2009年开始,接手濒临倒闭的国营茶厂,经营千亩茶园的管理,其中150亩为古茶林。李总将千亩茶园中的300亩进行了野放管理,700亩全部有机化。优质的茶品给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更让当地的布朗族群众得到了实惠。据李总介绍,茨竹林大山古茶林是思茅区境内唯一比较连片的古茶山,解放前这里有个寨子,后搬出。大山古茶林总共有五片茶园,笔者一行探访的这片古茶园约为20多亩,一个季节可采古茶叶300公斤。

走进茶林,发现蕨类植物与古茶树是这片茶园的统治者,它们共生却不相互干扰。这里的古茶树们被肆意放养着,笔者一行来到一棵茶树王,树干上搭了条竹竿,村民们踩着竹竿上树采茶,不一会儿就采了一些嫩尖,李总说中午茶叶炒蛋的原料算是有了。

茶树王就是茶树王,盘根错节,树冠茂盛,让人忍不住又在猜测它的树龄。李总说,这棵茶树王约有300多年的树龄,有十多米高,每年的产量只有不到一吨。

结束了古茶园的游览,一行人顺着原路返回,爬山口渴,细心的李总为大家准备了一壶早就冲泡好的古树茶水饮用。中午在李总的茶叶加工厂享用了一顿地道的农家饭,那古树茶叶炒鸡蛋自然是一道期待已久的美味。

午后,一行人前往离茨竹林村不远的忙坝村,那里是大紫胸鹦鹉的栖息地,是个布朗族的村寨。这里生长着数百只大紫胸鹦鹉,与村民世代相依,和谐共存,忙坝村因此得名“鹦鹉寨”。寨子里的千年榕树诉说着这里悠久的历史,傍晚遇上鹦鹉归巢,那叫声似有几分特别,虽然树下的我们看不太清楚那高高在上的鹦鹉们,但村长给我们看了一本《鹦舞》的摄影集,算是聊解了这一遗憾。

布朗族村长招待我们吃好晚饭,临行一杯水酒表谢意。归途遇上山风阵阵,笔者只觉水酒上头,悄然入梦,梦中仿佛又回到了那片古茶林探幽……

普洱茶的生命故事!


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都在呼吸,在生长,在变化。在普洱茶中,你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能感受到爱的魅力。

普洱茶的生命周期是从茶树鲜叶采摘作为生命开始,到最终以被喝掉为生命结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需要经过普洱茶的生长、制作、储存等一系列的过程。

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在普洱茶的生命周期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普洱茶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所演绎的角色又是什么呢?

从一颗种子,发芽、破土、长成树,生长树干、树枝,长出新叶,土壤、阳光、雨露、云雾成就了它,直到叶从树枝上离开……

普洱茶的茶树品种是以云南大叶种。云南茶树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茶树品种与种植这里主不再赘述了。

普洱茶分为春茶与秋茶,夏茶与冬茶由于品质一般是不会采摘的,但有时也会采摘一些雨水茶做普洱茶(熟茶)。

在采摘季节,采摘时间与周期通常是每15天一次,最短时间也需要5-6天才能再采摘一次,因为茶树发新芽是需要时间的。鲜叶采摘后再经过杀青、揉捻、日晒干燥,制成普洱茶毛茶。

茶树发芽至鲜叶采摘,再制成普洱茶毛茶的过程,约完成了普洱茶生命周期的15%。

相对于人的生命周期,怀胎十月就是茶树发芽时期,普洱茶毛茶的制作过程就婴儿出生的过程,新生命的开始。

鲜叶离开了树,带着自然的养分,采摘、摊凉、萎凋、杀青、揉捻……人的双手成就了它,使它成为真正意义的“茶”……

生产制作过程,普洱茶毛茶经过分检,按特定的工艺,再经过加工成的散茶或紧压茶,再包装出厂的一个过程。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也只是了完成普洱茶生命周期的15%,对于普洱茶(生茶)而言,或者所占的比例就更少了。

相对于人的生命周期来说,只是相当于人的一生中的幼童(幼儿园)和儿童(小学)阶段,完全是处于未成年时期。

普洱茶从茶厂包装出厂,特别是普洱茶(生茶),从严格意义上说,只能算是半成品普洱茶,这与普洱茶是后发酵茶特点是完全符合的。按照这个特性,要想成为真正的成品普洱茶,是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后发酵过程。

新制的普洱,如未经世事的少年,多了些躁热,少了些沉静,需要时间的打磨,数日、数月、数年,静置、冷落、孤独的等待,分解、转化,内质悄然重生,直到被赋予“陈香”的赞誉,直至不辜负“普洱”的真味。

喝惯普洱茶的人都知道,不管是生茶还是熟茶,刚刚生产出来的普洱茶,从品饮角度来看,都不是最好或是最佳的。

普洱茶只有经过正确的存放,在合适的环境下,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让普洱茶自身产生各种生物化学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滋味醇厚、回甘生津,有着独特陈香的成品普洱茶(最佳品饮状态)。

所以,普洱茶的一个重要的生命阶段是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也就是普洱茶的陈化过程,这个过程应占到普洱茶生命周期的50%或以上。在适当的环境下,普洱茶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个过程相对人的生命周期来说,相当少年(中学),再到青年(大学),再到中年的阶段,也就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求学阶段,以及毕业后成就一番事业的阶段。

从年少狷狂到欲言,又止到沉默温厚,行至水穷、柳暗花明,正是普洱的一生。

品饮过程,就是普洱茶真真正正成为成品普洱茶,生命周期结束期,而此过程将会完成其生命周期中最后的20%。而这相对于人的生命周期而言,就是处在老年的阶段,人经过一生的打拼与努力,此时此刻应该是收获期,该好好享受这一生的时候了。

新的生茶

茶汤清纯透亮,入口青涩不已,像刚刚开始的爱情,有那么一点点羞涩。但那青涩化得如此之快,立刻转为回甘,舌根、喉咙都能感受到甘洌泉水般的清甜。

存放几年的生茶

汤色金黄透亮,口感鲜爽,有那么一点点涩味,但回甘明显。

一些存放多年的老生茶,茶汤晶莹透亮,陈香扑鼻,顺滑绵长,虽然经历了岁月的磨炼依然生气蓬勃,像一个历练风雨的智者,从内向外透涵着无限生机和不安分,又如那饱读诗书、诙谐幽默的贤者,和他相处,总觉得浑身通透,精神焕发。

普洱熟茶

茶汤色红浓韵,滋味醇厚,甜而不腻,平和随性,像一位红润丰满、雍容大方的女子,微笑着,向你走来。她的美是温馨的、人生的沧桑换来的优雅自如。

一些制作工艺上乘的普洱熟茶,汤色红浓如陈年葡萄美酒,浓艳得炫目美到极致,举杯轻闻,陈香,却淡如薄烟,早已没有新茶扑鼻而来的清香。而慢饮一口,茶汤醇厚,黏稠,但滋味却很平淡,没有任何刺激味蕾的感觉。

这个过程就像是人的一生,从青涩到成熟,再到经历沧桑后的平淡,柴米油盐生活中转化成平缓如水的亲情。平和,厚重,温馨。

普洱茶在其生命周期中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占的比例并不相同,但这并不是说,某个阶段所占的比例大就表示这个阶段就一定要比其它阶段来得重要,其实,每一个阶段对于普洱茶全生命过程而言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相对于人的生命过程一样,人要有所成就,在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很重要,每个阶段都不可忽视。

自古有云:“三岁定八十”,从出生到儿童阶段的成长决定着一个人的基础,青少年阶段的成长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路向和能力,青壮年则是事业发展壮大时期。

同样,对于普洱茶而言也是一样的,并不是说普洱茶在包装出厂之前只占其生命周期的30%就不重要,如果没有好的原料,没有正确的制作过程与制作工艺,生产出来的普洱茶是没有机会成为好的普洱茶的。

当然,这并非一个充分条件,但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必要条件。好的普洱茶是需要好的品种,好的工艺,好的制程,适当的存储与陈化。

以人的生命周期来比喻普洱茶的生命周期,在生活中我们品茶,讲茶,感悟茶,其实都是品味自己,感悟人生。泡茶就是泡自己,感知自己的存在,体会自己的经历,感味生命的真谛。

普洱茶品鉴|易武古树茶园普洱茶怎么样?


今天要品鉴的是一款河北茶友寄来的,标明为云南易武古树茶园的样。从外观上看,这款茶应该是有点年份了。易武茶如果保存得当,又有年份,那会是一个很不错的茶,只是要寻找到一个各方面都理想的易武茶也确属不易。我们就来看看这款茶的品质到底如何。

第一泡

茶汤呈金红色,茶汤香呈蜜香中带有一点木香味。香气比较明显、浓郁,挂杯香也比较明显,稍稍的有一点仓味。

第二泡

茶汤入口后微苦,微涩,苦化的比较快。回甘显,但不强,主要集中在舌面的前1/3处,舌下也有一点回甘。

第三泡

茶味不算特别的饱满,稍有水味。口腔中回甘的范围有所扩大,舌下也有生津的感觉。

第四泡

茶汤的质感不错,水路细、软,比较润滑,只是浓稠度稍显稀薄了一些。

第五泡

闷30秒出汤,茶味下降的速度太快,水味已经比较明显了。茶气依旧没有明显的感受,回甘倒是有所加强,苦涩味仍然不明显。

观叶底

此茶用料的级别比较低,七级茶和黄片占绝大多数。应该是夏茶所制,树龄也不会大,基本为近20年种的茶。

结论:

此茶的特性符合易武茶的特点,与描述相符,但用料比较粗糙,作为一款口粮茶还是不错的。还有一点,此茶应该在高温高湿地区存储过,还好,仓味不重。

红河古树茶故事


有人说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么一定是云南的样子,因为在云南,草可以乱长,人可以活得自在。天上有滚动的云层,地上有悠闲晒太阳的人,山林里有生长了几百年的茶树,采茶的妇女小孩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一切都是美好的。

在外人看来云南人都是“家乡宝”,离不了家,但是他们不知道云南的美让每一个云南人离不开,即使最初有离家的想法,最后都会选择回去,回到云南。云南人对土地有着原始的炙热深情,他们最懂得如何与自然和平共处,这里有成片的古茶树,有一群又一群在土地上讨生活的人。

笔者出生在红河州的小镇,对于有众多美景的云南而言,它注定不能成为拔尖的那位,在古树茶方面它不如普洱、西双版纳有代表性,它只保持着自己原本的模样站在时光里让别人来发现它。它的茶同它一样缄默、不争,站在原始森林的深处,酝酿属于自己茶叶里的味道,外人不知道它的可爱,但是他们在它的滋味里沉醉,他们惊叹于它味道里蕴藏的时光和沉积的厚度。

一口茶,喝的是一方水土

一泡茶的滋味蕴藏了许多东西,比如它生长的地方海拔的高低、日照的长短、降水量的多少、还有土质的所含的矿物元素的多少等等。一口茶,喝的是一方水土,是土地成就了一泡茶的筋骨。

红河州属滇东南高原地区,具有古老而稳定的地质历史。

地理特征:红河州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北回归线横贯东西。红河州境内则以红河为界限分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哀牢山沿红河南岸蜿蜒伸展到越南境内,为红河州内的主要山脉;境内有石灰岩山地、高原、谷底、坝区、丘陵等地貌形式,山地面积占全州的85%,海拔落差大,地形极为复杂。

气候特征:红河州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总体属热带、亚热带立体气候,但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红河州内四季不甚分明,但干、雨季节区分较为显著,每年5-10月为月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11月下旬至次年的1-2月为旱季,降雨量为800mm-1600mm。红河州多样的地貌和气候条件,适宜茶叶及多种农作物生长。

茶山远在时光中

云南茶叶可考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清朝初年《物理小识》中“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早确立了普洱茶之名,普洱茶曾经是明朝和清朝有名的贡茶。普洱茶必须活在足够的时间里,才能成就它醇厚的滋味,无论是它的生长或是它的发酵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它历经的时光、等待的岁月都会融入汤水之中。千年历史,普洱茶经历了兴衰到现在的炙手可热,不是全无道理,它是被时光挑选下来的,普洱茶山远在时光之中。

▼红河州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康熙年间,绿春县就有人工种植茶树、加工茶叶

▼红河县在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已形成一定茶叶种植规模,仅羊街、安品一带,茶叶种植面积就达1800多亩

▼清朝后期至民国期间,由于战乱影响,茶叶生产萎缩

▼1954年后,红河州茶叶生产得到重视,绿春县骑马坝军垦农场在玛玉村开始了一定规模的茶叶生产

▼1974年,全国茶叶会议后,红河州作为云南红茶生产区,规划发展茶园10万亩

▼至1978年,全州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8.54万亩,产茶279.65吨

▼1989年后,红河州茶叶得到长足发展,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7.11万亩,茶叶产量达2490吨

▼2012年底,全州茶叶种植面积达33万多亩,主要分布于元阳、绿春、屏边、红河、蒙自和建水等7县,涉及茶农达25万余人

古茶树:我就在这里

我们为什么要一再的提及古树茶?其中它的滋味和口感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所存在的价值,它见证了普洱茶的发展史。普洱古树茶是以时间的姿态站在我们面前的,一棵生长了几百年的古茶树愕然立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肃然起敬、谦卑起来。在时间的长河面前,我们脆弱如一根芦苇,会轻易被时光折断,而古茶树屹立于时光之中几百年的时间,日复一日,时间饱含匠心雕琢、沉淀它的滋味。

20世纪40年代,中外植物专家在金平县的分水岭、屏边县的大围山、红河县的阿姆山、元阳县的观音山等自然保护区腹地和边缘一带发现了许多野生种古茶树资源。

后来经过多次考察,初步明确了红河州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州红河南岸及红河水系支流李仙江流域的红河县、金平县、绿春县、元阳县;同时,在红河州中部屏边县大围山的原始森林中和建水县的普雄乡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红河州的古茶树资源水平分布广,垂直跨度大,分布区内的气候类型迥异,生态环境复杂,既是茶组原始种类集中分布的区域,又具有茶组植物种和变种的多样性。古茶树总分布面积约占51.6万亩,其中野生种古茶树分布面积约40.5万亩,栽培种古树的分布面积约11.1万亩。

“1999”普洱茶故事


1999年,二十世纪最后一年。中国人对于数字总有着自己独特的解读。“九”为最大,“九九”更是大中至大。于普洱茶而言也有不少关键的事件或茶品与这一年结缘颇深,现今看来颇为值得玩味。甚至可以说,现代普遍市场意义上的普洱茶,正是由“1999”这个年头开始。

99故事

1999年,下关茶厂正式更名为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下关茶品配方与制程出现重大变化。

1999年,因普洱茶台湾市场兴起,再加上省公司营运不善,包含国营勐海茶厂在内的许多茶厂大量接受茶商订单(此前只有常规制式产品),茶品规格包装多样化。

1999古树茶之崛起

现在对于茶友而言,古树普洱茶已然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概念,可大家在品饮古树茶品时可曾知道,古树茶曾几何时被认为是不能喝的?建国后,我国农业生产趋向于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对茶农来讲,种植台地茶比采收古树茶更为划算。其后,古树茶更因与野生茶混同,被认为有微毒无法饮用,被排除在国营厂原料收购范围以外。

直到1985年以前,古树茶(时称“栽培型野生茶”)都被认为有微毒。1985年,何仕华先生提出古树茶可饮用,他将古树茶送交杭州质检所,由骆少君女士检测确认安全可饮用,方为古树茶之安全正名。但此时的古树茶生产效益差,不构成市场,也无人重视,其价格在当时也低于台地茶。

2001年10月,石昆牧老师喝到“99易昌”、99绿大树(实际应为“2000年首批绿大树”)等茶品,发现古树茶的转化速度快、口感厚实、韵底深沉。在当时(2001年)发现1999~2000年的古树茶品的转化速度很快,几乎相当于同等制程和仓储条件下台地茶的一倍。有鉴于此,石老师率先在网络上(台湾艺术笔记网站-茶巅话茶)公开推荐古树茶将成为未来普洱茶市场的主流。由此也开启了普洱茶的古树茶时代。

99易昌

昌泰茶行1999年10月开始生产第一批易武茶区大、小树混采普洱茶饼,以昌泰茶行易武分行命名,即“易昌号”。99易昌,外包机器薄纸,有楷书与篆书印刷版本,以楷书体较为早期。内飞为黄色、橘黄色茶字,红色“易武”印刷,机器模小饼,饼身不工整。实际生产日期为1999年10月一直到2000年2月。

99绿大树

国营勐海茶厂订制茶标示品牌之一,实际生产年份为2000年。虽然饼面标注为“易武正山野生茶”,但其原料实际为南糯山大、小树混采。内飞后加盖红、蓝(或紫红)印章,合计生产砖、饼、沱共七百件。市场仿品甚多,坊间追捧的所谓“黑票绿大树”即为2003年以后的茶品,雨水茶为主,且并非勐海茶厂茶品。由于当时的易武是市场热点(99易昌是易武茶品,绿大树也标识为“易武正山”),2001~2003年,茶商开始一窝蜂进入易武。易武可以说是普洱茶产区中第一个被炒热的茶区。同时,普洱古树茶行情也因为市场的追捧而水涨船高,因此到了2003年,古树茶价格得以与台地茶平齐,并进而超越。

99趣事

坊间还有不少冠以“99”之名的茶品,各有其趣事。

99大渡岗

1999年某茶商想制作一批古树茶品,委托大渡岗茶厂制作。彼时厂方认为古树茶粗枝大叶,卖相太差,就自作主张在茶品原料中添加部分芽毫美观、条索细嫩的台地茶,便是这批99大渡岗(又名元宝茶)。到了现在已经能够明显感受到其与古树茶品在茶质上的差别。遥想当年,谁能想到古树茶能够在这十多年间能够被再次认识。现在想来不禁莞尔。

还有不少年份标示为“99”的茶品,其实际生产年份都在2003年甚至以后,矫称“99”,无非是在年份注水之余还多了个更为响亮的年份名头而已。虽为茶品,折射的确是人心之乱。

1999年,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发生。自这一年前后开始,普洱茶也开始真正的被大陆市场认知,大陆地区逐渐成为普洱茶的消费地区而不是仅仅生产。普洱茶的大陆历史由此展开,此后,便是诸多茶友熟识的悲喜闹剧了。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古茶园——窥见普洱茶的故事》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