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滋味、口感之三厚

发布时间 : 2020-11-27
普洱茶的滋味 普洱茶滋味 普洱茶之美

【www.cy316.com - 普洱茶的滋味】

普洱茶内含物丰富,是浓强度比较高的茶,多为“浓”至“醇厚”,当然,也有醇和的茶,历经岁月的茶品,可能归于“醇厚”或“醇和”,至于到“平和”或“平”的茶,其品饮就快到“无味之味”的境界了。

“三厚”是我新创的一个名词,希望通过这个词,也即用“三厚”的分类或方法,来表述普洱茶的滋味或口感的特征,算是对传统审评术语的一个丰富。

“三厚”是什么?

品饮的艺术,狭义地讲,是以味觉体验为主的艺术,上升到“身体的体验”(如许多人讲到的打嗝-“肠胃的反应”、“茶气”-全身心的反应等),或者其他纯精神领域的体验,不是我这里想扩大涉及的范畴。

普洱茶,变化或风格特点是多彩的,浓强度以浓厚为主线,为了描述“层次感”或空间感,借鉴“三远”,就有了我的“三厚”。

“三厚”者,高厚、深厚、平厚也。

滋味“高厚”者,由如山下仰视山颠,清明,突兀......,仿佛欣赏珠穆朗玛一样,浓烈而有冲击力,这样的茶,代表者莫如班章了。

滋味“深厚”者,由如山前俯视山后,层峦,叠嶂,深邃......,带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有深沉而持久的魅力,这样的茶,为良好配方茶具备的特点。

cy316.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口感之—厚与浓


茶里面有厚与浓两个概念,而且较容易被混淆。搞清楚这两个概念,有利于正确认识茶。

我们不细加以分析,会以为厚与浓差不多,甚至认为是同一回事。其实不然,其分别颇大。用音乐打个比方,交响乐,上百件乐器同时演奏,但每种乐器发出的音响却是清晰可辨的,给人立体的听觉享受。尤其是欣赏现场演奏,更有清晰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每种乐器的音频音域是不同的,所以它们不会相互影响,而且清晰可辨。将各种乐器不同的音频叠加在一起,就产生厚重的听觉感受。如同一种乐器奏同一音频,无论增加多少件,都只能增加其音量,而不能产生厚重的效果。相同的音频,只能有音量大小的变化;不同的音频,就有厚不厚的区别。

普洱茶茶,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浓是指某种味的强度。某普洱茶如不够浓,可增加投茶量,增加水温,增加浸泡时间,就可以达到了,但它只是原有的味叠加,即增加其浓度,而不可能增添出其他味道来。某茶厚,是天赋的,即它原有内含物质丰富,析出丰厚的滋味。有时我们说,这个茶淡,其实是说,这个茶不够滋味,不够厚。有误解者,或有意误导误解者,把不厚的茶,冲泡得更浓了。搞不清厚与浓的区别,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容易被人忽悠,或被人忽悠而不自知。

普洱茶滋味、口感审评术语


01、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02、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03、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04、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05、甘韵、甜质:是甘与甜的表达方式。

06、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07、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08、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09、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0、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1、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12、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13、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微觉不安、烦躁等

14、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15、茶水分离: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16、入口即化: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

17、爽朗: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齿有清晰感。

18、舌底鸣泉: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普洱有三“厚”!


“厚”往往被用来形容普洱茶汤的质感。也有茶友可能会立马联想到的是一种口感体验。其实,普洱茶的“厚”,大有内容。

视觉之厚

有些茶汤,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厚”度。在一杯熟茶中,茶汤表面的一层金圈,像是覆着一层油状,分茶的时候,茶汤也带有充满弹性的翻滚,这些美妙的观感,可以说是普洱茶“视觉之厚”。

味觉之厚

“厚”,还是要喝到才算。邓时海先生曾对普洱茶的“厚”有过这样的解释:“普洱茶水性在还没有到达化劲之前,有厚、薄、利的分别。这些厚、薄、利在口腔的感觉,使品茗者有厚重甸实或轻薄浮荡或刃利之感。”

“厚”是指普洱茶质地(内含物)的关系,茶叶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的,在口感上觉得会比较浑厚稠密,越稠密者称之越厚,给口腔带来的满足感,厚重感越强,尤其是中期茶、老茶的厚度表现就更为明显。

优质生普也会有相对更“厚”的质感。“厚”不等于“浓”。茶汤“厚”的质感更趋向于米汤的“糯”感和胶质感,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茶汤的厚度并不等同于茶汤的浓度,不会因投茶量或者闷泡时间增加而增加,“厚”度是茶叶自身品质的体现,是后期无法改变的。

除了品质之厚,作为历史悠久的饮品,普洱茶还伴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在饮品之上,普洱茶贯穿在社会人文中也有着浓厚的茶文化。乾隆题诗“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鲁迅、余秋雨等文人收藏、品评普洱,无不关乎文化。

普洱茶“文化之厚”,更体现在千百年来的种植文化、品饮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民族文化,以及茶艺、茶礼、茶道等文化。而当下,普洱茶更成为了现代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交往中,象征健康、生活品位的符号。

普洱茶的香气韵口感滋味浅析


1、香韵

不同的茶树根系深度不同,摄取的养分就极为不同,香韵就天壤之别,台地茶由于养分不足,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还有耕种施肥行为,只能体现出清香,而且此种清香随之后期的陈放1-2年就会消失,慢慢转为陈香;

而古树茶能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如易武的密香及细腻柔滑之汤,又如南糯山的果密香韵,刚柔并济完美茶性,在香韵上的选择就一定要选择香气浓郁持久,具有独特香韵,且香韵沉稳者,香韵沉稳可以在泡茶时,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可闻其公道杯香韵,是否浓郁而下沉,台地茶是很难出现此种香韵在公道杯中的呈现,此种香韵越沉稳就代表内质就越足,树龄就越大。

2、甜度

此甜说的是入口后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现,千万不能把回甘混为一谈,但其甜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盖,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后,能够将各项滋味分离品味,既能领略,新茶客很难品出,甜度也是鉴别好坏之处,但不是关键,而且只能大家慢慢修炼。

3、茶汤

台地茶茶汤内质不足所以表现为黄绿色,茶汤淡薄如水,喝进口中还会有烫嘴的感觉,这个感觉您可以仔细尝试,古树茶内质饱满,一样的热度,喝入口中,烫嘴的感觉区别很大。

4、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为茶的基本滋味,台地茶回甘和生津体现都比较快,但持久度较差,一般6泡之后就开始减弱,古树茶此项滋味体现比较稳定,快而持久。

5、苦涩

苦涩是茶的本性,任何茶都有,苦涩绝对不是茶气,也不是说茶很刺激,放久了就不刺激了;苦涩是原性,教大家一招实用性的鉴别方法,您在喝茶时留出一杯茶汤,冷却之后来喝,内质不足的台地茶您只能喝到一口仅有极重苦涩味的茶汤,而古树茶放冷之后喝虽苦涩也会加重,但他的茶香、回甘、生津,甜等都还在,这就是内质丰富茶性稳定的表现。

6、喉韵

一般台地茶是很少有的,有也是很快散去;喉韵就是在喉部形成的清凉舒适感,此感会使呼吸尤为顺畅,舒爽度较高,还会形成喉部回甘生津,香韵久留的感受,在呼吸时这种韵味会随呼吸带入口中,此时会产生错觉,怎么我的喉部也能尝到甘甜,香韵?

喉韵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内质丰富时,茶汤喝下时滋味会在喉部累加释放,台地茶内质不足所以还没有累加就已经释放,所以不能形成喉韵,这种喉韵古树茶在喝完茶后均能持续20-30分钟之久,喉韵越久就代表内质越足。

100个普洱茶专业术语之三


入门普洱茶,先认名。知道什么是生茶/熟茶、古树茶/台地茶、古六山/新六山……

分享100条《普洱茶专业术语》,建议收藏备用,作为普洱茶入门的字典。很快你就会知道……一入普洱深似海。

今天分享《普洱茶专业术语》100条之21-30

一百条之三普洱茶专业术语

21.古六大茶山

易武、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

22.六大茶山(新)

布朗、巴达、南糯、南峤(勐海)、勐宋和景迈。

23.日凋

也称日光萎凋,即茶叶刚采摘下来,在阳光下晒干到一定程度。近代也有用热风萎凋的。

24.摊凉

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

25.杀青

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晒青毛茶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26.揉捻

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27.晒干

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28.蒸压

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29.晾干

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3%以下。

30.普洱紧茶

普洱紧茶是按照后发酵方法,有“生普洱”(即制成晒青并进而制成紧压茶后令其在自然存放中缓慢发酵陈化者,如“青饼”)和“熟普洱”(即将晒青毛茶以高温、高湿加速发酵者,如“熟饼”)之分,其品味以“生普洱”为佳。此外,“普洱茶”按照其制作阶段的不同,分为初制茶和精制茶两种;按其制作工艺不同,又分手工茶和机制茶两种。

普洱茶的厚


普洱茶的厚是在评鉴一款茶时经常用的术语,也是老茶客忽悠新茶客的利器。茶气啦,厚啦,滑啦,喉韵啦,这些词是老茶客必备,如果再加点舌底鸣泉,无味之味,更加令人莫测高深了。然则,诸位请告诉我什么是厚?

我来问几个问题:

第一,班章厚不厚?

第二,易武厚不厚?

从厚到薄,从薄到厚。厚等于稠?如果厚等于稠,那么,加大投茶量,提升浓度,就能体会到稠?应该说:厚从两个方面描述,第一是感觉到稠,这个有浓度方面的含义;第二是茶汤对口腔的刺激,让口腔或者喉部感觉到饱满。

薄的典范,即正常泡法下,让人无法感觉到厚。这个并非加大投茶量,增加浓度就能给你带来饱满的感觉。厚是自然的反应,并非要茶汤浓度很高,也并非一定要苦涩,茶汤一入口,让你整个口腔都充满了茶的味道,这就是厚。

咀嚼茶汤,让你感觉到茶汤有一定的浓度,稠,这也是厚的一个方面。在泡茶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感觉到茶汤从厚变薄的过程,然后水味出,一泡茶中止。而陈化过程中,我们也经常有发现,口感薄的新茶经过陈化,口感变成了醇厚,而新茶厚的,经过存放,变成了薄。当然,这就是杯具了。

普洱茶的厚与薄


普洱茶的口感比较丰富,比其他茶系的口感丰富得多。所以有很多独特的借鉴的说法。比如厚薄这种形容形状的形容词,来形容口感。一般刚入门的茶友,很难理解。何为厚薄?且听醉哥慢慢讲。

广义的所谓口感,其实就是指茶汤对人的触觉、味觉、嗅觉的刺激。刺激性有强有弱。如果强烈的刺激性,老茶友会称为厚。包括醇厚、汤厚、黏稠等等讲法。对应的刺激性低,称为薄。进而还有水味、水气等等讲法。概取自“平淡如水”的意思。

由于普洱茶的刺激性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包括对口腔不同部位的刺激,刺激程度的大小,刺激的相互转换等等。不同产地的普洱茶,对口腔部位的刺激不同。刺激程度也跟生产的时间(春、秋等季节)、生产工艺(炒青、晒青、低温、高温等等)、树形树龄(灌木、乔木)、茶树品种(大叶、中叶、小叶)、茶树属种(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等等)、存储时间(民间有越陈越香一说,实践证实,普洱茶的存储时间长短、存储环境差异导致刺激有区别),还会跟茶叶的冲泡手法不同而又不同。所以要分析清楚这个原因,非常的不容易。牵涉非常多的因素。

品鉴普洱茶,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影响口感的因素又非常复杂。简单的厚薄两字,高度概况了复杂的口感的刺激性。入门的茶友可能开始对此容易迷惑。但如果能够抓住重点,一切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回到本质上,其实就是刺激性,使人产生这个茶的厚薄的感受。那么,厚薄对实际品饮有何指导意义呢?

厚薄对实际品饮的意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厚薄对普洱茶的发酵转化有量化的意义。厚的茶含的物质丰富,发酵后期的转变明显。

2,厚的茶耐冲泡,而且多次冲泡茶汤的品质下降不明显

3,厚的茶对人体刺激性大,长期饮用身体将产生适应性,必须用同等甚至更大的刺激才能获得满足感

4,刺激的持续性和多样性,对人产生一定的应激性,满足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享受。厚的茶刺激性大相对更容易满足广泛的

再次提醒一句。部分厚的茶,刺激性可能比较隐蔽,不会明显。比如冰岛,刚开始接触会觉得比较柔和,刺激性不大,但其实茶气之充足,与下关、班章茶不遑多让。只是其刺激性较隐蔽,容易被人忽略。导致很多人忽略了。但实际其刺激性不亚于班章。冰岛为后,果不其然。

普洱茶拼配基石,要熟知三大茶区主要名山普洱口感或滋味


不同茶区的茶品原料,因为产地、品种、工艺制程等区别会产生各自的特色风格,了解所谓纯料的这些风格,是拼配的基本要键。纯料是制茶的开始而并非终点。

石昆牧老师经过多年深入探访茶区与制茶之经验,于2004年在业界率先将各茶区大致的口感风格总结公布,现特与茶友分享:

易武茶区

包含易武、曼撒、蛮砖、攸乐。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属于较具特色的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滋味较广。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近年来因采摘过度与季节因素,汤质较薄,舌面较为空泛。

倚邦茶区

包含倚邦、革登、莽枝。中小叶形态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稍苦,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口感相对聚而不广。

景迈茶区

茶菁颜色偏青绿,条索较短,以甜香著称。早期因杀青温度较高,揉捻较紧,以至汤浑、微酸、偏苦,后期陈化反而香不显,口感下降快。2005年之后制作工艺做了大幅改变,较为正常。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在舌面中端甘韵表现佳,苦中带酸,汤质滑、较薄。

布朗茶区

口感刺激性较强,舌面与上颚中后段较苦,上颚香浓味重,区别于班章茶。

老班章茶区与布朗山香型口感类似,然其质较重,香型特殊而饱满,香气下沉,苦涩味化的较快,舌尖与上颚表现不明显。老曼娥则味强苦难化。集中于舌面中后段,与老班章同属提升香味口感之调味剂。

南糯茶区

香扬清甜,口感刺激性较高的代表性茶品。上颚中端及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汤质滑口,涩度较高。

勐库茶区

香型特殊,劲扬,不若六大茶区汤质滑柔,较为粗糙。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较高,苦中带酸。

景谷茶区

条索不长且窄,叶质厚,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香甜味。

实际上,茶区特点除了体现于口感,还有其气感方面的独特表现。但现在业界言必称“茶气”者众,真正能够了解厘清茶气概念并能够在品饮时明确辨识气感走向之人寥寥。这气感一道,也就唯有真心事茶之人方能得以学习了。(摘自石昆牧老师相关茶学专著)

品饮普洱茶的三厚的层次空间感


从茶叶专业审评角度来说,通常滋味的浓强度表述,用到五个字,“浓、厚、醇、和、平”。

如果用比率标度的办法,“浓”,表示强度最高,用100%表示,“厚”次之,用80%表示,其他类推,“醇”-60%,“和”-40%,“平”-20%,到了“平”的地步,就有平淡如水的感觉了,这种通俗的形容,不知茶友是否好理解。

五个字,相互搭配,产生中间级别的浓强度描述,如:“浓、醇浓、浓厚、厚、醇厚、醇、醇和、和、平和、平”,其间的比率下降为5-10%,如果在加上程度副词的利用,如“尚”和“欠”,就构成了系统的滋味描述体系。

普洱茶内含物丰富,是浓强度比较高的茶,多为“浓”至“醇厚”,当然,也有醇和的茶,历经岁月的茶品,可能归于“醇厚”或“醇和”,至于到“平和”或“平”的茶,其品饮就快到“无味之味”的境界了。

“三厚”是我新创的一个名词,希望通过这个词,也即用“三厚”的分类或方法,来表述普洱茶的滋味或口感的特征,算是对传统审评术语的一个丰富。

“三厚”是什么?

品饮的艺术,狭义地讲,是以味觉体验为主的艺术,上升到“身体的体验”(如许多人讲到的打嗝-“肠胃的反应”、“茶气”-全身心的反应等),或者其他纯精神领域的体验,不是我这里想扩大涉及的范畴。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有许多艺术门类,有相同、相通或可以借鉴的地方。

在中国传统的书画领域,有著名的“三远”之说。“三远”法,树造了多少代中国画与中国画家。

书画,可以说是“视觉的体验”,品饮,是味觉的体验,莫不有相通之处,我的借鉴由此而来。

中国山水画,对于绘画透视有自己独特的形式,“三远”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所谓“三远”,主要是论述由于视点的不同,处理景物的差别和艺术效果也就不同,景物的空间感、立体感,乃至意境由此不同。

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里,对“三远”是这样描述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为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也”。

郭熙把山水画的视线概括为三种类型,即高远、深远、平远。

高远是由山下仰视山颠,因而山色清明,山势突兀,给人以明了之感;

深远是由山前俯视山后,因而层峦叠嶂,山色重晦叠映,给人以深邃之感;

平远则是由近山平视远望,因而山色有晦有明,景象渺茫,给人以平和冲澹之感。

普洱茶,变化或风格特点是多彩的,浓强度以浓厚为主线,为了描述“层次感”或空间感,借鉴“三远”,就有了我的“三厚”。

“三厚”者,高厚、深厚、平厚也。

滋味“高厚”者,由如山下仰视山颠,清明,突兀......,仿佛欣赏珠穆朗玛一样,浓烈而有冲击力,这样的茶,代表者莫如班章了。

滋味“深厚”者,由如山前俯视山后,层峦,叠嶂,深邃......,带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有深沉而持久的魅力,这样的茶,为良好配方茶具备的特点。自己的作品里,比较满意的是“岩韵青饼”和0622了。

滋味“平厚”者,不用说,大家也猜得到,突出的代表是易武茶了,犹如自近山而望远山,景象缥缈,易武茶是如此不同一般!滋味醇,带着独具甜蜜的果香,在经历岁月后,其滋味的厚度会慢慢显出来,有些不可思议,确是这么神秘,这就是易武。(猜想:易武茶独特的鲜爽、及“果蜜”香覆盖了滋味的厚度,随着陈化,鲜爽物质的转化,其滋味的厚度方得以展现,未经科学测试,推论而已)。

普洱茶滋味三种厚度的描述


从茶叶专业审评角度来说,通常滋味的浓强度表述,用到五个字,“浓、厚、醇、和、平”。

如果用比率标度的办法,“浓”,表示强度最高,用100%表示,“厚”次之,用80%表示,其他类推,“醇”-60%,“和”-40%,“平”-20%,到了“平”的地步,就有平淡如水的感觉了,这种通俗的形容,不知茶友是否好理解。

五个字,相互搭配,产生中间级别的浓强度描述,如:“浓、醇浓、浓厚、厚、醇厚、醇、醇和、和、平和、平”,其间的比率下降为5-10%,如果在加上程度副词的利用,如“尚”和“欠”,就构成了系统的滋味描述体系。

普洱茶滋味“三厚”者,高厚、深厚、平厚也。

滋味“高厚”者,由如山下仰视山颠,清明,突兀......,仿佛欣赏珠穆朗玛一样,浓烈而有冲击力,这样的茶,代表者莫如班章了。

滋味“深厚”者,由如山前俯视山后,层峦,叠嶂,深邃......,带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有深沉而持久的魅力,这样的茶,为良好配方茶具备的特点。

滋味“平厚”者,不用说,大家也猜得到,突出的代表是易武茶了,犹如自近山而望远山,景象缥缈,易武茶是如此不同一般!滋味醇,带着独具甜蜜的果香,在经历岁月后,其滋味的厚度会慢慢显出来,有些不可思议,确是这么神秘,这就是易武。

喝普洱茶如何更好感受它的口感滋味?


对于喝普洱茶,尤其是茶汤的口感滋味,主要集中表现在由视觉转移到味觉上的效应上。其中包括它的喉韵、陈韵、回甘、生津等要素。

茶汤中的感觉可通过视觉产生出“眼睛的感觉”,味觉产生出“齿颊行为间的感觉”,甚至更深一步为喝后给人的“体感”等等。

而好的普洱茶则有四要:一要清,二要纯,三要正,四要气。然而,普洱茶的好坏不能完全以年代来评比,一切要结合各方面来看才能真正判定一款茶的好坏优劣。就比如喝就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过程。那么关于喝普洱茶,如何更好感受它的口感滋味呢?

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看:

陈韵

陈韵是一种经过陈化后所产生出来的韵味,比如我们观看一片茶的颜色,直觉会告诉我们,那是新鲜色感,或是陈旧的感觉。

在普洱茶领域中,它的陈色也一样是可以品尝出的。但如果要享受陈色所给予的感性美,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分辨得出来。

喉韵

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喉韵一向都是最受茶友的青睐,尤其较资深品茶高手,也多极重视喉韵特色。有明显喉韵的茶一般茶质都较好,内含物质丰富,尤其是有年份的转化得相当好的茶,喉韵都很明显。

回甘

回甘通常情况是和苦涩相伴相生的。

由苦涩造成对口腔的抚慰而分泌的唾液与茶汤内含物质的综合作用发生的一种回味,称之为“回甘”,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甘甜。

因为回甘很大程度和生津有共同和相似之处,故而很多人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用“回甘生津”来形容茶叶的口感滋味,但是二者并不等同。

喝普洱茶,如何更好感受它的口感滋味?


对于喝普洱茶,尤其是茶汤的口感滋味,主要集中表现在由视觉转移到味觉上的效应上。其中包括它的喉韵、陈韵、回甘、生津等要素。

茶汤中的感觉可通过视觉产生出“眼睛的感觉”,味觉产生出“齿颊行为间的感觉”,甚至更深一步为喝后给人的“体感”等等。

而好的普洱茶则有四要:一要清,二要纯,三要正,四要气。然而,普洱茶的好坏不能完全以年代来评比,一切要结合各方面来看才能真正判定一款茶的好坏优劣。就比如喝就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过程。那么关于喝普洱茶,如何更好感受它的口感滋味呢?

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看。

陈韵

陈韵是一种经过陈化后所产生出来的韵味,比如我们观看一片茶的颜色,直觉会告诉我们,那是新鲜色感,或是陈旧的感觉。

在普洱茶领域中,它的陈色也一样是可以品尝出的。但如果要享受陈色所给予的感性美,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分辨得出来。

喉韵

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喉韵一向都是最受茶友的青睐,尤其较资深品茶高手,也多极重视喉韵特色。有明显喉韵的茶一般茶质都较好,内含物质丰富,尤其是有年份的转化得相当好的茶,喉韵都很明显。

回甘

回甘通常情况是和苦涩相伴相生的。

由苦涩造成对口腔的抚慰而分泌的唾液与茶汤内含物质的综合作用发生的一种回味,称之为“回甘”,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甘甜。

因为回甘很大程度和生津有共同和相似之处,故而很多人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用“回甘生津”来形容茶叶的口感滋味,但是二者并不等同。

生津

生津也就是所谓的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喝普洱茶生津可分为:舌面生津和舌底生津。不论是好的生茶还是熟茶都会有生津效果,只是这种效果有的快,有的慢而已。但不可否认的是生津也是作为品鉴普洱茶优劣的条件之一。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普洱茶的滋味、口感之三厚》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普洱茶的滋味”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