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三厚”

发布时间 : 2020-09-30
普洱茶三泡 三泡普洱茶 三味普洱茶

普洱茶三泡。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普洱茶的“三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普洱茶的“三厚””相关知识!

从茶叶专业审评角度来说,通常滋味的浓强度表述,用到五个字,“浓、厚、醇、和、平”。

如果用比率标度的办法,“浓”,表示强度最高,用100%表示,“厚”次之,用80%表示,其他类推,“醇”-60%,“和”-40%,“平”-20%,到了“平”的地步,就有平淡如水的感觉了,这种通俗的形容,不知茶友是否好理解。

五个字,相互搭配,产生中间级别的浓强度描述,如:“浓、醇浓、浓厚、厚、醇厚、醇、醇和、和、平和、平”,其间的比率下降为5-10%,如果在加上程度副词的利用,如“尚”和“欠”,就构成了系统的滋味描述体系。WWw.cy316.Com

普洱茶内含物丰富,是浓强度比较高的茶,多为“浓”至“醇厚”,当然,也有醇和的茶,历经岁月的茶品,可能归于“醇厚”或“醇和”,至于到“平和”或“平”的茶,其品饮就快到“无味之味”的境界了。

用“三厚”的分类或方法,来表述普洱茶的滋味或口感的特征,算是对传统审评术语的一个丰富。

“三厚”是什么?

品饮的艺术,狭义地讲,是以味觉体验为主的艺术,上升到“身体的体验”(如许多人讲到的打嗝-“肠胃的反应”、“茶气”-全身心的反应等),或者其他纯精神领域的体验,不是我这里想扩大涉及的范畴。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有许多艺术门类,有相同、相通或可以借鉴的地方。在中国传统的书画领域,有著名的“三远”之说。“三远”法,树造了多少代中国画与中国画家。

书画,可以说是“视觉的体验”,品饮,是味觉的体验,莫不有相通之处,我的借鉴由此而来。中国山水画,对于绘画透视有自己独特的形式,“三远”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所谓“三远”,主要是论述由于视点的不同,处理景物的差别和艺术效果也就不同,景物的空间感、立体感,乃至意境由此不同。

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里,对“三远”是这样描述的: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为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也”。(《林泉高致集·山水训》)

小编推荐

优质普洱茶的三大品质保证


普洱茶的原料

料是形成好的普洱茶的基础。普洱茶产区西双版纳和普洱一带,两地山水相连,位于东经99°0l′一102°19′、北纬20°08′一一24°50′之间,大部分县(市)处在北回归线北纬23°26′线)以南,属热带北缘及南亚热带地区,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平均湿度在80%以上,具有温热湿润的气候特征。区域内有哀牢山、无量山等高大山系及澜沧江、李仙江等江河水系,全境海拔在300~3400m之间,山地面积占95%以上。由于独特地保留了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受季夏影响的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成为地球上北回归线附近稀有的一片绿洲,同时,其垫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普洱茶正是在这种适于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得以产生。云南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在着名的普洱茶主产区普洱、西双版纳、临沧更是聚集了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和古茶园。茶树优良品种凤庆大叶种茶、双江大叶种嚣是加工普洱茶的优质原料。茶树生长的环境在1500m以上海拔的高山茶最佳。

云南的野生大茶树多为乔木大叶类型,在分类上多属大理茶(c.taliensis)、厚轴茶(C.crassicolumna),个别为大厂茶(C.tachangensis).栽培型茶树多属普洱茶变种(C.sinensisvar.assamica)和白毛茶变种(C.sinensisvar.pubilimba).云南大叶种茶树品译对形成普洱茶独特品质有重要作用,所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都高于一般中小叶种茶树。

研究表明,要形成普洱茶甘、滑、醇、厚的品质特征,茶树的品种极为关键。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以晒青毛茶作为原料,经渥堆等工序,在酶促作用以及微生物和水的显热作用下,其内含物发生了一系列的氧化、聚合、分解、降解和缩合等反应,如茶多酚减少了60%,儿茶素减少75%,,80%的茶黄素(TB)和茶红素(TR)氧化聚合,游离氨基酸减少60%,可溶性糖下降了40%,茶褐素(TB)增加了1.3倍,没食子酸、水溶性多糖大量增加,还增加了他汀类成分,氧化咖啡因、嘧啶及一些尚待搞清楚的保健成分。这种强烈的理化成分变化形成了普洱茶的品质风格。因此,茶树品种中内含基质茶多酚、氨基酸等重要化合物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优质普洱茶产品的形成,且以芽叶外观芽体肥壮多茸毛者为上品。在生产实际中勐海大叶茶、易武绿芽茶、云抗10号、双江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等都是适制云南普洱茶的品种。

云南普洱茶的加工工艺

(一)云南普洱茶的加工工艺不是黑茶工艺

普洱茶在教科书中被归到了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理由是都属于后发酵茶。然而,普洱茶的加工与黑茶的加工有质的区别。黑茶加工过程中鲜叶至成品是连续完成的。原料嫩变的不同,加工时间长短不一。从我们对云南普洱茶工艺的研究表明:普洱茶加工虽然屠于后发酵,原料基础不同,鲜叶至成品是间断的过程,云南普洱茶的前身是绿茶中的晒青。因此,普洱茶工艺不是黑茶工艺。如果把普洱茶连续的来看,它则是区别于现有六大茶类的另一类茶。

(二)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原料和方法与黑茶不同

从原料来看,黑茶加工的初级原料是中小叶种,普洱茶则不同,其原料是云南大叶种加工的晒青绿茶;从发酵的湿度来看,黑茶加工湿度是鲜叶本身水分杀青剩余的部分,堆温来源于杀青后的残余温度,残存酶促呼吸作用的热量、黑茶特征形成于初制;普洱茶加工是初制完成后,人工加湿微生物发酵。潮水量是产生温度高低和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标,适度潮水渥堆及微生物自然接种是品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三)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化学与黑茶不同

由于黑茶加工的原料是中小叶种,其内含物质相对较低,尤其是有效化学成分含量少,即咖啡碱、茶多酚、茶多糖等有益成分少,微生物作用时间相对短,有益成分的转化也相对少,且黑茶原料化学成分未受光的作用,因此没有光化学的参与;普洱茶则不同,云南大叶种内含物质丰富,尤其是茶多酚、茶多糖、寡糖和他汀类等成分是构成云南普洱茶保健功能的有效物质,且与普洱茶醇厚、甘滑等品质特点相关。同时,普洱茶品质的形成除茶树品种外,直接受光化学和有益微生物的作用,这也是普洱茶品质形成与黑茶不同的关键点。

云南普洱茶的科学贮藏

科学贮藏是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关键环节。普洱茶和其他茶类相比,特别耐贮藏。它的这种特性使得经过一定时间贮藏的普洱茶品质得到提高(后熟作用),随着品质的提高,价值也就得到提升。好的普洱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具有饮用性和收藏性双重功能,即普洱茶除了具有饮料的属性外,它与"文物古董"有相同的共性--收藏功能,越是稀少的价值越高。笔者认为,用于收藏的普洱茶最好选择紧压茶。为什么呢?一是紧压茶体积小,便于贮存。二是紧压茶耐贮藏,不容易变质。也有选择用晒青毛茶压制成的各种紧压茶来收藏的。这些紧压茶是新中国成立后生产的侨销产品"青沱"、"青饼"、"青砖"等等。要使它们自然陈化,形成普洱茶的风味,需要特殊的贮存条件和技术,需要较长的时间(10年以上),如果是个人收藏,体验一下另一种普洱茶品质风格形成的过程,品尝普洱茶的独特陈香陈韵和酽味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贮藏中品质成分变化

茶叶的品质与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密切相关。茶叶质变与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密不可分,构成普洱茶品质的主要化学物质的变化左右着普洱茶的色、香、昧。试验表明:与常温相比,无论冷冻、冷藏还是45℃条件下贮存普洱茶,在一定时间贮存普洱茶,汤色都有变亮的趋势;滋味出现醇或滑的感觉,只是程度稍有差异而已;香气则在低温下陈香明显,高温下陈香气减退。汤色、滋味是茶叶中各种化学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受到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大。随着低温下含水量的升高和高温下含水量的下降,各种化学成分之间也发生复杂的变化,如果贮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的无限期的贮存,这必然使其品质发生变化,好茶洚低品质。

研究表明,任何一种普洱茶的品质都有一个最佳时期,比如,加E质量到位的普洱熟茶,品质形成一般为1-3年。在这个时期以前,它的品质呈上升趋势达到高峰以善。贮放条件不佳方法不当,它的品质会逐渐下降。如果把普洱茶作为保健食品,那么应该了解普洱茶药效物质和营养物质贮放过程中的有效期,普洱茶无限期的长期存放,品质会有下降的趋势。当收藏的普洱茶色、香、味达到最佳状态时,就不必再贮存了,而应该把握住这个时机适时饮用。

如何贮存保管普洱茶?一般来说,只要不受阳光直射或雨淋,环境清洁卫生,通风无其他杂味、异味即可。如存放数量多,可设专门仓库保管,如数量少,个人在家中存放。可用陶瓷瓦缸存放。将普洱散茶、紧压(折去外包装)直接置于缸内,封好缸口就行。

(二)贮藏方式与普洱茶品质

从事生产经营普洱茶的人,重视对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从销售角度对成品茶进行了再处理,形成目前市场上比重较大的仓储茶。这些茶处理的重要环节就是增大湿度、提高温度,营造自然微生物适生环境,并作用于普洱茶。按其水分加入量和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重度湿仓普洱茶、中度湿仓普洱茶和轻度湿仓普洱茶。这种处理最大的特点就是仿老茶的做法消除苦涩味,老茶贮放的结果是苦涩味明显降低。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是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降解或聚合的结果,尤其是酯型儿茶素的减少,苦涩味改变最为明显。研究表明,自然贮放10年的普洱散茶,茶多酚减少为13.94%;贮放20年的普洱散茶,茶多酚减少更多,仅剩下8.98%.

普洱茶的品质形成需要一定的贮存时间,贮存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普洱茶花色的形成。科学保留下来的老茶,最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湿仓茶也有一定的市场,普洱湿仓茶流行的原因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少消费者欲寻求口感刺激性弱的老茶风格,二是经营普洱茶的商家根据市场要求改变产品特性的结果。

普洱茶历史文化追溯(三)


普洱茶因开始在明朝的普日部(今普洱县城)集散而得名,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下辖今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随着普洱茶因人贡清廷受宠而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普洱府城也因此进一步成为茶叶的精加工基地和集散地,普洱茶之名开始闻名海内外。

这一阶段为真正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这时普洱茶的制作分毛茶加工和精制,其基本加工方法为:如按我国现代制茶法与品质分类标准体系分,清末以前的普洱茶应属绿茶类。但当时的加工技术理论比较落后,存在初制加工十分零散,杀青不及时、不匀、不透,加上干燥不及时而造成酶性氧化比较严重,同时精制汽蒸时间较长,而团饼茶又多采用缓慢晾干,成品茶含水量较高,加之较长时间的运输、销售,及消费存放过程而造成后发酵与水热氧化,使茶叶产品呈现干茶金黄而茶汤橙红,滋味相对醇和的品质特点,但这时的产品有绿色、黄色和红色,茶膏也有黑色和绿色之分,难以与现代茶类严格区分。而紧压茶的氧化却相对较重,其品质形成是一个酶性氧化与非酶性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直至清末仍以普洱邦小叶种茶苦涩味低为胜,说明那时的普洱茶尚未形成长期陈化氧化的技术。现存清末民初的普洱茶标签也没有一种提及储存陈化的相关信启、。

过去有人认为:因为长时间人背马驮、日晒雨淋形成普洱茶的说法未免把事情过于简单化了。第三阶段即现代普洱茶生产加工技术的萌生,则是自清末以来,自然、社会、商业、科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过程。

1、自然条件云南大叶种茶鲜叶原料芽叶肥壮,持嫩性强,茶多酚等内含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这为现代普洱茶条索肥壮、滋味浓醇、耐冲泡的品质特点打下了良好的原料基础。

2.传统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因以下原因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自清末以来,普洱逐渐失去原茶叶精加工及集散地的地位,因行政区划的变更原普洱府茶区成为新的思茅、勐海、勐腊、景洪等茶区,茶叶产地不再以普洱标注。

(2)原普洱茶区茶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红茶、烘青、晒青等多样化。

(3)古老普洱茶山渐次衰落,为新兴茶区所取代。

3.陈化工序的产生是现代普洱茶形成的重要标志经验的总结,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迁,原普洱茶区的茶叶发生了多茶类分化,由于杀青技术和设备的进步,使晒青毛茶酶性氧化得到控制,晒青毛茶的晒干过程使茶叶滋味变得柔和,茶叶色泽转黄褐,并产生了以太阳味为特色的香气先质,再加上其后的蒸压成型与干燥过程和理化转变,为现代普洱茶加工技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历史上普洱府茶产品较长的流通时间为后发酵陈化工序的形成作了铺垫。消费者在长期贮存过程中发现了陈年普洱茶更适口,且治病效果更好,这一经验推动了普洱茶陈化工序的产生。而清末以后因战乱引起,特别是以香港客商为代表的因进货渠道不畅等因素而产生屯积销售,进而发展为有意识地贮藏陈化以提高品质,为现代普洱茶陈化工序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人们对普洱茶后熟陈化促使品质转变认识的逐渐加深,形成了陈年普洱茶的专门消费群体。在这种需求推动下,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勐海茶厂等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分析研究,借鉴黑茶生产工艺,利用现代制茶技术理论创造了现代普洱茶加工工艺,其产品受到了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和日本、西欧等地消费者的欢迎,产销量逐年扩大,加工技术得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稳定,保健功能被科学证实。

至此,现代普洱茶形成,其品质特色按现代中国茶叶加工及品质特点分类系统可划归为后发酵的黑茶类,其原料和加工工艺都自成体系,工艺不断成熟和完善,现代普洱茶基本加3工工艺为:因此,从普洱茶发展历史来看,现代普洱茶是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陈化处理制得的产品,其形成是一个具有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继承创新过程。我国高等教材把普洱茶列入黑茶类,至此,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已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普洱茶最古老的三座茶山


大雪山

大雪山雄踞双江县勐库镇西北,是孕育勐库大叶茶的摇篮。在大雪山中上部,海拔2200至2750米,人迹难至的原始森林中,分布着目前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大部分树龄在千年以上。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植物专家和茶叶专家的鉴定,双江县大雪山野生古茶园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

若论普洱茶,必言大叶种,“勐库大叶茶,品种称英豪”,云南双江勐库镇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源地。勐库大叶种茶属乔木型、特大叶类、早芽种,在茶业界享有较高的美誉度。1984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评定了第一批30个茶树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榜上有名。

大雪山正山古树茶:

大雪山正山古茶、大雪山正山古树春茶饼均系选用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制成,外观油润呈深墨绿色、无毫。闻之有浓郁的山野夜来香的香气,茶性劲足霸道,存放时间短不宜多饮,特别适宜长期收藏贮存。因地处高山密林,原料采摘艰难,故产量极少。

攸乐山

攸乐山在云南普洱茶历史上“辈分”很高,曾位居六大茶山之首。现今,攸乐山行政名称为基诺山,主要聚居着基诺族。攸乐山区属北来势带高原气候,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之一,早在1700多年前就有栽培著作权,历史上最高产量达到2000担以上。老茶树一年一生的叶芽呈黄绿色,发芽早,多茸毛,是优良的普洱茶种。晒青毛茶为棕红色,茶质较硬,条索分明,青茶味酽,生津味甘;熟普醇厚甘滑,沙化怡爽。

攸乐山正山古树茶:

攸乐山古茶园毁坏严重,在世不多,只有深入茶区,用心采集,才能采收到为数有限的优质茶叶,偶得一片攸乐正山古树大春饼茶,亦仅够茶友一尝而已。

老班章

“老班章”地处布朗山深处。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境内,靠近中缅边境,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乡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树寨,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

老班章正山古树茶:

“老班章”所产的茶叶,滋味厚重、浓烈、霸道,初饮如伟岸的汉子,风骨刚健,气势雄浑,回味则有刚中有柔、强中有媚的风情。有茶人称赞老班章茶是普洱茶的王中之王,是最优质的普洱茶原料。老章班正山古树春茶饼,白毫显著,叶芽肥壮,是绝佳的收藏品,因产量少而一饼难求。

如何有一个正确的喝普洱茶三观?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如何有一个正确的喝普洱茶三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常有人跟掌柜说,一入“普洱”深似海,从此“三观”是路人。

随着近十年来普洱茶的风靡,各种各样关于普洱的观点和概念层出不穷。

“越陈越香”,“古树、单株”,“纯料、拼配”还有各大茶山及“茶种”,越来越多的概念与故事宣传,让不少茶友都深陷其中。

以至于如何才是最正确的普洱茶之道,想必也没有一个人敢说弄得明白吧!

今天,掌柜不谈如何弄懂普洱茶,就说说在掌柜看来,学习和品尝普洱茶,需要一个怎样的“三观”?只有我们树立一个好的认识基础,慢慢学习,就能够不断提升。不至于让人走弯路,云里雾里不知所措。

这一次茶品会,掌柜为大家准备了这款来自易武的2005年生普,顺着这款10年干仓储存的生茶,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好的品饮入口。

掌柜试着就目前几个问题聊一聊自己的看法,希望这样的回答,能够为大家带来新的“三观”思考。

“越陈越香”的说法对吗?

掌柜不盲信时间能让普洱一直保持一个更好口感的提升空间。你不能说在同等较好存藏条件下,二十年的普洱就一定比十年的普洱更加好喝。

去年年底,中国农业科学院等7家单位历时5年完成的《普洱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证实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说法并非完全正确。

10年左右是一个“最佳的饮用时间”。随着时间的伸延,高峰值过去后,口感也会有所打折。这个观点掌柜很认同,时间能让普洱变得更加好喝,但这个时间有一个期限。

“古树茶”真的是普洱茶中的贵族吗?

不可否认,古树茶真的很少,而且专家大师们也一致认为其内含物质丰富(茶多酚、茶黄素)等,在以后的陈化中表现更突出,经久耐泡。但目前的古树茶,不仅假冒伪劣产品众多,而且已经背离其应有价值。

因为稀缺,成就了古树茶的市场地位;也因为稀缺,古树茶成了品牌茶之后的又一轮炒作风波。掌柜认为,只有回归品饮价值的古树茶,才能称得上贵族。

“单株”“纯料”和“拼配”到底哪种好?

关于“纯料”与“拼配”的争论还一直没停过,主要是当初提这些概念的人压根没给这些概念定一个标准,一个山头的算纯料?还是要一个寨子的算纯料?

至于“单株”和“拼配”的问题,掌柜更喜欢从口感上就事论事。一个空有百年单株或者千年单株名号的普洱,但茶质口感平平的茶;和一个拼配让茶口感有更上一个层次的茶,我想大家应该还是会喜欢后者吧。

“新茶”可以喝吗?

掌柜从不提倡喝当年新茶。一个经过正确制作过程的生普,必然是低温杀青出来的茶,和绿茶的高温杀青完全不同,茶性远比绿茶寒凉,长期喝这样的茶,换来的只有胃病。

“干仓”与“湿仓”该如何分辨和理解?

关于普洱茶的仓储,有很多人都认为广东仓就是湿仓,北方仓才是干仓。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非常片面的,茶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才能转化,过干过湿都是不利的。

以掌柜自家的储藏环境为例,一般温度会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而湿仓更多的是人为增湿,比如将茶储藏在潮湿的防空洞中,以至于空气湿度能达到90%以上。

存放妥当的普洱茶都能实现很好的转化,陈放十年的生普茶汤橙红透亮,口感温润,回甘明显,叶底红黄鲜活。这也是掌柜本期推荐陈年生普的一个原因。

“茶气”该如何理解??

说实话,掌柜对于“茶气”的概念并不感冒。尽管掌柜喝陈年生普时会打嗝,喝过某款岩茶时会背部冒汗,喝完老白时神清气爽,但这些都是喝茶体验过程中增添的一些小乐趣。

有时候喝同一款茶,在某些时候能感受到茶气,有些时候却不能;有时候三五朋友喝一款茶,有的人感受到了茶气,有的人没有感觉。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心境下的感受也不一样。

既然茶气是如此私人的东西,我们又为何要求茶一定要带有茶气徒增牟利呢?还不如把它视为一次喝茶的体验,来一场邂逅。

普洱茶能敞开聊的话题太多了,接下来我们慢慢聊。希望我们这一次茶品会的推荐,能够让大家更好地感受陈年普洱茶带来的体验,体会它“岁月”留下来的滋味。

关于本文《如何有一个正确的喝普洱茶三观?》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再厚的茶史,不如一杯薄茶汤


想了解《再厚的茶史,不如一杯薄茶汤》知识吗,丰富的《再厚的茶史,不如一杯薄茶汤》内容等你来看!

有感于政和白茶与福鼎白茶的白茶始祖之争。在这里,我不想引经据典,把茶友搞晕。让一切回归茶的本源,茶是饮品,作为喝茶的来说,谁是始祖与我何干?关键是茶好不好喝!

再厚的茶史,不如一杯薄茶汤!

【安吉白茶与顾渚紫笋】

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顾渚紫笋,是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早在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茶经云:“紫为上,笋为上”。而安吉白茶,才仅有30年历史,可现今,长兴县(顾渚紫笋原产地)也广种安吉白茶,口感、销量、消费者中的知名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仅仅不到二十年,安吉白茶完胜躺在故纸堆里不求上进的顾渚紫笋。这也是历史!

【政和白茶与福鼎白茶】

先看两句广告语:“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中国白茶,政和更好”。两地为了推广白茶,也是蛮拼的。

白茶在国内的真正兴起,才不到10年的事,2007年,绿雪芽才压制了面向国内市场的中国白茶第一饼(2003年绿雪有压制出口俄罗斯的白茶饼)。之前两地茶企,均以生产绿茶、花茶、红茶为主,白茶主要用于出口。没见得谁去争白茶起源。可近期对于到底谁是白茶始祖,政和福鼎两家白茶兄弟,争得不可开交。

可是普通消费者,真关心所谓起源吗?看看此类争论文章的阅读量就明白了(谁看啊),不过是白茶兄弟内部争得热闹,理性的消费者,还是哪家好喝,哪家性价比高,买哪家的。

所以,还是回去把茶种种好,做做好吧,不要整天搞些“树上自然萎凋”之类违背常识的噱头,好喝才是硬道理。

当然,种好茶,种有机茶,要花十几年时间,有些茶企心急等不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把心放在做健康好喝的茶,才是正道,虽艰难,但会越走越宽。否则,只能在故纸堆里自我陶醉了。

【忍不做说说贡茶和巴拿马】

一个崇古,一个媚洋。

中国有多少贡茶,有几人知道,漫天下的茶,都巴不得往皇帝身上靠。古时各地方每年要进贡,贡茶多也是必然,但皇上有没有喝过,爱不爱喝,就只有天知道了。就算是皇帝有幸喝过的,可那时的茶,和你现在的茶能比吗?至少以前都是有机的、手工的好吧。那些个说是“贡茶”而茶又卖不掉的人,先人的好东西,都被你们糟蹋了,还有脸拿祖宗牌坊出来说事。

至于所谓巴拿马金奖,本就是洋人弄的一个展览,就比现在中国满天飞的博览会金奖好一点。光中国酒获奖的就有50种,含金量可想而知。有必要言必称巴拿马金奖吗?还有一个金奖惠明茶,则更干脆,直接用金奖为名,想想也是醉了。可你名字里有金奖,真是天下第一了吗?有多少人知道?有多少人在喝?

无数个巴拿马,扬的是哪门子威!丢的哪家的脸?

好了,不说了,打住。不然阿甘出门真的要带保镖了,呵呵!

关于本文《再厚的茶史,不如一杯薄茶汤》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普洱茶为何产于云南,却扬名于珠三角?


想了解《普洱茶为何产于云南,却扬名于珠三角?》知识吗,丰富的《普洱茶为何产于云南,却扬名于珠三角?》内容等你来看!

云南是普洱茶的故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很多人以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就在位于云南西南部的普洱县。实则普洱茶的主要产地在云南昌宁县以南,沿着澜沧江东西两岸的临沧、双江、勐海、思茅、景洪等县。而普洱县是普洱茶产区之一,更重要的是它是普洱茶的集散地。换句话来说普洱茶产地不局限在普洱一个地方。

虽然普洱茶产自云南。然而在最近的几十年间令普洱茶扬名的却不是云南,而是沿海珠三角地区,确切一点说是香港和东莞等地。早在上个世纪的时候,香港人对普洱茶就有一种独特的喜好。曾经在香港茶肆有一联云:"普洱铁观音松祷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从此联中可以看出,普洱茶在众茶品中"位尊第一",这也说明了普洱茶在港受宠程度可见一斑。

据资料记载,作为中国茶叶外销的重镇香港与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茶叶贸易关系。而在外销的茶叶中,光1998年普洱茶外销量就达几千吨。而到2005年从云南销往香港的普洱茶已过万吨,香港成了内地普洱茶较大的消费市场。

由此可见,香港不产普洱茶,却一度成为中国的一大品茶、销茶之都。与它相隔不远的东莞随着普洱茶的兴起和火热成为了中国普洱茶第一藏茶、销茶之都。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让普洱茶名扬海内外的却不是云南?

原因在于和普洱茶近年来兴起的历史有着重大的关系。最早普洱茶的存量主要在香港,普洱茶原本在香港是很平民化的东西,谈不到多少品鉴,只要是色红汤糯的就是好茶,这种单一的价值判定导致了后来熟茶的诞生和收藏之风。可以说它是一个"引子",但是不能说这是导致熟茶产生的主要条件。

熟茶具体是哪一年诞生的?说法不一。但普遍认为熟茶工艺和熟茶是1973年才有的。倘若某人说他有一饼73年之前的熟茶,那肯定是假的。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熟茶制作工艺,对熟茶还处于探索阶段,何来的熟茶?73年以后熟茶发酵技术的产生,生产了极少数的熟茶。由于熟茶发酵技术还处于改进深化阶段,所以熟茶的产量是非常有限的。1975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1975年昆明茶厂试制成功普洱熟茶后,开始了普洱熟茶的批量生产。直到1979年以后(一说是八十年代年),在熟茶发酵技术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后,熟茶才大量的面世。因此,在1974--1979年所生产的熟茶,数量有限,加之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如今存世的都非常贵。虽然在75-76年曾全面的推广过熟茶技术和熟茶。但相较于市场来讲,其产量上还是非常的有限。例如,75年昆明茶厂出品的7581熟茶砖就非常的稀少和珍贵。

而讲到收藏我们又不得不分析仓储。因为,仓储是收藏的重要环节。兼具高品饮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条件普洱茶是"品质高的茶+优良仓储"缺一不可。而在上个世纪,普洱茶仓储概念虽初步成型,但是不系统也不科学。直接导致了后来人们单纯的以仓储评定普洱茶好坏的不正确的结论。

在上世纪普洱茶老茶在几经周转后到东南沿海地方,但在品饮上不同地区的喝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台湾人从茶气中就喝出了问题,觉得入仓的不是正路,开始倾向于干仓。

在此之后又推崇恒温恒湿的大马仓。更为重要的则是东莞仓,简称"莞仓"的出现。伴随04-07年普洱茶市场的爆发,东莞的藏家手中积累了堪称中国第一的普洱茶存量。在07之后,一些藏家对存储的理解有了商榷,在注重仓储的基础上调整了原来的思路,使得巨量的存货投放到市场后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推动了整个普洱茶行业的发展。因此,可以从以上看出普洱茶虽产自云南,而使它名声大噪的,并且走向世界却是香港,东莞等地。

本文《普洱茶为何产于云南,却扬名于珠三角?》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普洱茶在清朝中期鼎盛和吴三桂有关


史载,普洱茶呈贡始于清雍正年间,至乾隆九年(1744年),宫廷正式将其列入《贡茶案册》——标志普洱茶跻身正统皇族贡茶之列——继后沿贡至宣统三年(1911年),毁于盗匪,其间共历167年。清宫皇族实饮普洱200载有余,情有独钟,其间诸多宫廷礼仪、皇家文化、坊间轶事共同成就了中华贡茶史上这一朵奇葩,普洱茶在清朝中期最鼎盛。

实依清廷古风,正品普洱贡茶的选、采、贮、制等工序都有严格的管理名目,无论材料本身还是加工工艺皆限于一系列繁复苛刻的规定,以保证品质的上乘和身份的独特,也只有有相当采、制能力的老号名号,才有能力制成合乎规格的贡茗精品。道光初年,阮福《普洱茶记》中就提到“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即是说,当时所有进贡朝廷的皇家普洱茶,都是只取上好野生大叶乔木的芽尖制作,民间采买的都是筛选过后的二等材料,品质不可同日而语。更兼各号工艺水平的参差不齐,故流传至今,真正的皇贡品质普洱已渐成传说。而流于坊间小号的所谓“贡茶”,则多是有名无实,至少是名不副实。

时值明末清初,吴三桂引狼入室,将清兵由奉天(沈阳)引入北平(北京)吴领兵打到云南,为防其再度反叛,而封其为铁帽子云南王,这也是满人第一个封外旗人为王,吴不得进京,终日借酒消愁,后饮到古六大茶山的茶品曾曰:借酒消愁愁更愁,饮茶去忧忧不忧。云南王为讨其主子的欢心。便用该茶品作为贡品之一进贡朝廷,给京城的王爷、大臣们送礼,并向当地的茶农们定制、定购一定数量的茶叶,运送进京城。

于是,从此产于六大茶山的茶叶精品便成了铁帽子王的专用礼茶。当地的、外地的运茶马帮也成了铁帽子王的运输队。至于以后的日子里茶商们为了赚钱,纷纷效仿也用马帮往京城运茶,都称是原产地,最正宗制茶工艺等等,一时间弄得鱼目混珠,很难搞清是非。直到清道光十八年(1839)京城要举行一次斗茶叶的赛事,消息传到云南,各地的茶商们纷纷备赛,老茶庄制茶的人们当然也不会错过这次的大好良机,也备了不少新茶和特制女儿茶送到了京城参赛,经初赛、复赛后,产于古六大茶山的普洱茶被推为殿试,又经在圆明园牡丹台上的品、评之中,普洱茶被道光皇帝和众多大臣赞叹不已:“汤清纯、味厚酽、沁心脾、回甘久、乃茗中之瑞品也”之后,并特赐“瑞贡天朝”牌匾,以诏后人。从此正式被钦定为御用贡茶!

作为一代帝王怎么会为一种茶叶类大动干戈亲用御笔的呢?那当然是因为普洱茶源于自然、独特的香气以及品后与众不同的滋味、韵味征服了道光皇帝和群臣们,为了方便运输,让贡茶能够顺利地、按时送进宫廷之中,拨专款修理、加宽了之前的茶马古道,使之变成了茶马官道,随着茶马古道的通畅,数十万人也随之涌进了茶马古镇,更带来了茶山古镇至今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彼时,普洱堪称国饮,更是贵为国礼,“倾一国之力,集华夏之珍”,身价斐然,纵皇亲贵戚尚难得享,而其中品茗、藏茗、赠茗等高雅宫廷文化更是特色独具,非常人可涉。

加上“普洱茶”味甘性平,入肝、脾、肾、胃、膀胱经(即俗称九三襥讳两腑)功效醒酒解事物毒,降脂利尿。主治疏肝利胆、清脑明目、补肾利水。普洱茶被收入药典后,汉医们在临床时广为应用,效果甚佳。

今日,又逢盛世,普洱贡茶打破旧时阳春白雪、孤芳自赏的桎梏,而留存皇家珍品应有的品质和文化气息举世皆有幸得一领略这民族瑰宝的独特魅力。

机器普洱茶和手工普洱茶的不同


很多茶友又开始准备今年的普洱新茶了,手工茶和机器茶的选择是任何人都迈不过的一个坎,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手工茶的品质是高于机器茶的,但从生产实践中,认为这种观点并非完全正确,手工茶确实可以出极品,但大多数的情况品质不如机器茶。

首先一泡茶的品质是由树种、山场、种植采摘和制作加工四个方面决定的,特别在绿茶方面,我们传统上更多是在追求某种茶类,而忽视了树种、山场这方面的因素,当然片面追求某一点都是不可取的,非常有趣的是本人前几天的一次经历再次验证了偶的这一观点。

总的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无非有这么几点:

一、做茶师傅对茶的理解:做茶实际上最能体现师傅的个性,即一个做茶师傅将茶做成什么风格,完全取决于这个师傅对茶的理解,看茶做茶是手工茶核心,比如师傅如果喜欢香气比较高的茶,在杀青和炒制过程中可能就会采用比较高的温度。

二、做茶师傅的经验:由于手工制作,要求做茶师傅的经验非常丰富,每个环节都能把握的十分到位,以蒙顶甘露为例,在杀青阶段,锅温过高,做出的茶香气较高,不够优雅幽长;锅温过低,做出的茶就会带有青味。在揉捻阶段,揉捻过重,则叶底破碎,水好香差。因此每个环节上这种度的把握都是相当困难的。

三、对于机器茶:厂里一般都会安排经验最丰富的师傅进行关键环节的操作,大规模生产,老板最怕生产出垃圾茶来,再者机器茶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参数(主要是温度、时间的掌握),师傅做茶时也会尽量往中庸的方面去靠。

另外就目前国内的绿茶来看,不同的工艺下制作出的茶口感差距甚大,比如扁炒青,工艺相对简单,茶口感直接反应茶青的品质;再如曲卷型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揉捻工序,做出的茶要醇的多,茶汤厚滑,使茶融入了更多的风味元素。所以在茶叶的审评标准里,扁炒青茶的滋味常用鲜、甘、爽等字眼;而曲卷型的茶常用鲜、醇、厚、爽等字眼。

对于国人来讲,喝茶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在这点而言,手工茶的文化内涵确实也远高于机器茶。若单从茶本身而言,机器茶优点:高效、外形好,品质中上;缺点:品质相对中庸,不容易出极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