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价格如何

发布时间 : 2020-12-01
正山小种红茶价格 正山小种红茶如何冲泡 正山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红茶价格。

欢迎大家来到茶经网,本文为大家带来的是“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价格如何”的精彩内容,希望丰富的“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价格如何”知识能够对各位茶友提供一些帮助,让大家更加的了解茶知识!

福建省是我国的红茶大省,其生产出来的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一种红茶,那就是正山小种红茶,那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是比较出名的,但是对于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价格,很多朋友对此都是特别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吧。

武夷山红茶是全发酵红茶,主要出产自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桐木关(tongmuguan)位于福建省的最北端,地势是一个武夷山脉断裂垭口,桐木关断裂带,为我国著名断裂带之一,贯穿其间闽赣古道(现为公路)系古代交通与军事要地,曾筑垣而驻戍卒,以坚防守,为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地势高峻,冬暖夏凉,年均气温摄氏18度,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缭绕,且土质肥沃.加上几百年来群众培育适宜当地生长的小叶种茶树有性群体,正山小种红茶便有了得天独厚的鲜叶原料,也使芽叶具有了特殊的持嫩性,所以如此优质的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价格都比较贵。

桐木关所在的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村有关平、庙湾、江墩、三港、七里、挂墩、龙渡、半山、古黄坑、皮坑、麻粟等33个自然村,共有茶山6700亩左右,总人口1578人,现有做茶农户370多户,年产正山小种红茶30多万斤,09年产“金骏眉”5000斤左右.武夷山市2009年红茶产值在1.5亿元左右,而在市面上,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价格都比较贵。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价格在市面上,变化很大,而且不同的地区所卖的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价格都不太一样,那么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不过不管价格如何,买到正宗的桐木关红茶才是最好的,桐木关红茶的茶香十分浓烈,味道醇香,建议朋友们可以尝试一下。

编辑推荐

问道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


红茶,盘踞西方主流品饮文化300年不衰,与星巴克还有大大小小的咖啡屋一起,成为西方国度除咖啡以外最举足轻重的饮料,中西两种文化相容并立。可就是这样一种源于中国且创造过辉煌历史的茶叶,我们想寻觅它时,看到更多的却都是穿着“立顿”的外衣。

但今年国内的红茶市场却异常火热,在云南,普洱茶热过之后,传统的滇红又重返人们的视线;在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也开始慢慢被茶客们所熟知,特别是以“金骏眉”为代表的新工艺小种红茶,更是以黑马之势迅速成为茶客们争相追捧的茶品,今年的收购价和市场价都翻了好几倍,连邓时海老师在走进了武夷山桐木关之后,都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普洱茶之后,崛起的很可能是红茶。

是什么让正山小种能有这样的魅力,让它能够持续数百年璀璨于世?让邓时海老师远赴武夷山,执意要进入桐木关探寻百年红茶的发源地?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桐木关,在世界自然遗产的腹地,与茶对话,与茶人对话,与历史对话,还世人一个真实的小种红茶。

“眉”飞色舞OR群“眉”乱舞?

今年的正山小种市场注定是火热的,有飞涨的价格为证。去年年底,本刊也曾有一篇详解“桐木关四大花旦”的专题,把“金骏眉”、“银骏眉”等新工艺小种红茶推向了市场,让茶客们见识了新工艺红茶的魅力,给沉寂许久的红茶市场带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市场动力。

然而,在今年正山小种红茶价格水涨船高的背后,种种关于小种红茶的担忧也渐渐浮出水面,在茶客们对小种红茶还不完全了解,特别是对“金骏眉”等新工艺红茶抱有盲目推崇心理的时候,价格的飞涨能持续多久?当各种冠以“眉”字辈茶品满天飞的时候,人们对红茶的了解接受程度究竟如何?……太多的疑惑拷问着刚刚兴起的小种红茶。在小种红茶新工艺缺乏行业标准、市场又过热的利益驱动下,以“金骏眉”、“银骏眉”为代表的高档小种红茶很容易偏离健康的发展轨道。如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例子已不在少数,这对于一个市场的正常和长期的发展,以及“正山小种红茶”的世纪品牌无疑有很大的冲击。

“金骏眉”、“银骏眉”的独特与稀缺

“金骏眉”、“银骏眉”的高价主要是由它的特定性、稀缺性决定的。首先是“金骏眉”、“银骏眉”所采用的茶青都是桐木关海拔700~1500米范围内的茶青,脱离了这个地域范畴来谈“金骏眉”、“银骏眉”是没有意义的;其次是“金骏眉”、“银骏眉”的采摘时间必须是谷雨前后、非雨天时人工采摘的单芽或是一芽一叶,50000颗芽头做1斤金骏眉,30000个芽头做1斤银骏眉。由于一个熟练的采茶工一天只能采不到10000颗芽,所以在时令期内能采摘的茶青非常有限;最后则是制作工艺问题,因为茶芽很嫩,做青环节不好掌握,一旦走水控制不好,基本上就决定了这不能成为一泡好茶,而整个桐木关里真正掌握这门制作技术的不会超过10个制茶师傅!

独特性与稀缺性决定了“金骏眉”、“银骏眉”具有相对较高的利润,这就决定了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去追逐利润,于是各种版本的“XX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不仅是桐木关里,周边县市的茶青运进桐木关制作出来的茶品,也照样冠以“金骏眉”、“银骏眉”的名称。也因为“金骏眉”、“银骏眉”属于市场经济下的新工艺、新产品,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业标准,什么样的口味才是对的?什么的标准可以参照?各抒己见的现状导致目前市场的混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面对这样良莠不齐、龙蛇混杂的市场,又有多少消费者能慧眼识珠?

而这种产品概念上的混乱也不仅存在于“金骏眉”、“银骏眉”等高端茶品上,相同的情况在传统正山小种红茶上也同样存在。周边县市的茶青调进桐木关,加工后再从桐木关里面出来就是穿着“正山小种”的外衣了,市场上若非行家是很难区分松烟香下的茶叶本质,毕竟在利润面前很少有人能坚持自己的原则,更何况是缺少市场品牌意识的山里茶农?

真实的桐木关

桐木关位于星村镇的最北边,武夷山脉黄岗山主峰中下部,海拔平均在1000米,挂墩、江墩、庙湾、麻粟等自然村是主产区,最新普查的茶叶种植面积已有6000亩,均分布在海拔700~1200米左右的山体下部或峡谷地带,年产量50~60万斤,高海拔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茶叶品质因为区内丰富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而越显优异,土壤的物理性状优良,土力肥沃,雨量丰富相对湿度大,森林和雨雾把太阳的直射光折射形成漫射光,更有利于茶叶的光合作用,提高茶叶有机物质的积累。独有的地理环境与植被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而这也正是“正山小种”与“外山小种”的根本区别,其他地区的茶叶尽可以模仿“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但绝做不出正山小种独特的“桂圆香气”。

关于正山小种起源的时间没有确切记载,可考的应该是出现在明末清初,也就是16世纪中后期至17世纪初之间,而当时盛行的海外贸易为新生的正山小种红茶打开了外部市场,几经波折于19世纪达到顶峰。当时正山范围内的厂户约有六七百户,年产量有30万斤,茶庄茶行大小约有二三十家。解放之后,正山小种的生产又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并且于1988年诞生了桐木关最大的茶厂——“武夷山市桐木茶厂”,也就是现今“桐木茶叶有限公司”的前身,到1992年时该厂的年产量已达到20.5万公斤。(引自《武夷正山小种红茶》,邹新球著)

内忧外患下的挑战与机遇

在今时正山小种大喜亦大忧的背景下,作为桐木关的老厂,面对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于是,我们走进了“桐木”茶叶有限公司,就有了以下《海峡茶道》与桐木茶叶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傅登亮(以下简称傅)的这段对话。

《海峡茶道》:今年“金骏眉”、“银骏眉”等一些新工艺的红茶在高端市场上表现活跃,北京、福州以及广东地区的市场尤为明显,但因此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您从行业的角度怎么看待小种红茶的迅速崛起?

傅:由“金骏眉”、“银骏眉”带来的正山小种红茶市场升温很快,但在高利润的驱使下,市场也确实有些混乱。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已经超过了桐木关的生产能力,为了满足市场量的需要,就要扩大生产规模。但桐木关属于自然保护区内,开山种茶是不可能的了,茶农在有限的茶青供应下一味地用外地茶青来扩大产量,完全没有考虑到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没有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小种红茶目前还处于“散、乱、小”的经营状况,没有形成规模产业,部分茶人没能站在行业的高度上去看一个品牌的生存与发展,没有可持续发展高于眼前利益的规划。现在用外山的茶青做小种红茶,消费者是分辨不出来,但这样的生意能做多久?一次两次,市场很快就透明了,消费者又不是木脑袋。现在武夷山的很多茶人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点,还在为今年市场的火热而沾沾自喜,为红茶春天的到来而欢呼雀跃,殊不知,正山小种百年的基业一不小心很可能就会毁在桐木关人自己的手上!但已经有一些年轻的茶人正在重视“品牌”这个问题,这对正山小种

红茶来说是一个值得庆幸的好现象。

《海峡茶道》:对于市面上存在“用政和以及坦洋的茶青加工正山小种红茶”的说法,您是怎么看待的?

傅:“正山小种、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并称福建历史四大红茶,各有特色也各有差别。工夫红茶的制作技术其实并不亚于正山小种,只是生长环境不同,茶品的内质上不同。它们当中也不缺乏上等的精品,特别是这些年当地政府大力扶持推广茶产业,三大工夫红茶正在慢慢地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接受,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做大做精对于它们来说只是时间问题。我觉得四大闽红应该保留和坚持各自的特色,让市场上的福建红茶多开花、开好花,只有市场百花齐放才是红茶真正春天的来临!

《海峡茶道》:作为正山小种的老企业,是什么让“桐木”一直走到现在?今后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

傅:“桐木”茶叶有限公司能有今天,首先要感谢张天福老人,当年“红改绿”时他提议要保留正山小种的传统制作工艺,在他的多方奔走下才得以有正山小种的今天。当然,“桐木”公司只是红茶事业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分子,如果没有我父辈这代茶人的辛劳奋斗,也不会有小种今天的辉煌,这两点是大前提。任何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首先离不开品质的保证,这是我们一直也将永远坚持的;其次就是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我坚持红茶是一件商品,不是艺术品,两三百元的中档茶是普通消费者都能接受的。因此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我们把利润最大限度地让给客户,有人愿意去消费我的产品,产品的渠道和区域就会扩大,我想我们的企业会做得更大,走得也会更远!

《海峡茶道》:从企业的角度去看整个行业,你觉得小种红茶正面临的问题或压力,除了内部环境之外还有没有来自外部的呢?对“桐木关”来说,它的明天又会怎样?

傅:外部的压力一部分是来自省内三大工夫红茶的崛起,一部分是国内以滇红、祈红为主的省外红茶的竞争压力,但这些压力在一定环境下可以转化成为促进正山小种红茶发展的动力。我本人最担心的还是社会舆论的影响,当红茶的某些属性被夸大化之后就成了炒作,目前已经有这方面的苗头了,我不想正山小种被当成下一个“普洱”。所以也希望社会能够给小种红茶一个理性的生存空间,多一些人文的关怀,在商业利益的背后让世界更多关注它的精神层面,正山小种的文化财富是世界茶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朵花,需要世人一起来呵护培育,相信有阳光雨露的滋润,小种红茶的明天一定会继续灿烂下去!

正山小种红茶产地,正山小种——桐木关特产


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红茶中的精品,是一种品质特别好的茶叶,得到很多人的喜欢,那大家知道正山小种红茶产地在哪里吗?具体如下!

正山小种红茶产地

正山小种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关。因为熏制的原因,茶叶呈黑色,茶汤为琥珀色与深红色。正山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一种红茶,非常适合于咖喱和肉的菜肴搭配。后来在正山小种的基础上发展了功夫红茶。

正山小种产地环境

1、植被

桐木关土壤主要由侏罗系兜岭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化而来。山高林密。随着四季的变化,落叶,枯萎的植物植被,成了正山小种茶树天然的绿色肥料。也正因为如此,正山小种茶园基本不施肥料。

茶区冬季气候寒冷有积雪,冻土可达4厘米左右,且茶虫天敌有70多种,茶园基本不需要施任何化学农药。

2、气候

山高谷深,气候严寒,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85%大气中的二氧化炭含量仅为0.026%当地具有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雾日长等气候特点。

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缭绕,海拔1200~1500米,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8C日照较短,霜期较长,土壤水分充分,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

正山小种红茶的来源

相传,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因时局动乱不安,且桐木是地外入闽的咽喉要道,因而时有军队入侵。有一次,一支军队从江西进入福建过境桐木,占驻茶厂,茶农为躲避战争逃至山中。

躲避期间,待制的茶叶因无法及时用炭火烘干,过度发酵产生了红变。随后,茶农为挽回损失,采取易燃松木加温烘干,形成既有浓醇松香味,又有桂圆干味的茶叶品种,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红茶,又称之为“正山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的分类

1、金骏眉

金骏眉是正山小种茶的顶级品种。此茶冲泡后其汤色金黄,具淡而甜的花香、蜜香、果香,品之甘甜润滑,叶底外形细小而紧秀,故而取名中含有“金”。因新开发的产品只选用产自崇山峻岭中小种茶树的一芽为原料,又期望新作能够如骏马般奔腾发展,故而取名中含有“骏”。茶叶的形状似眉毛,“眉”还具有寿者、长久之意,故而取名中含有“眉”。

2、银骏眉

银骏眉是于谷雨前采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制作500克银骏眉需数万颗标准嫩芽,一芽一叶。银骏眉在外形上条索紧细,锋苗显秀,色泽油润,稍显黄毫之色。

银骏眉精心选取一芽一叶,以正山小种传统手工工艺进行制作,不过筛,所以条形保持完好,外形上已经类似于工夫红茶的条索了。银骏眉盖碗边的汤色显得绿黄清澈,汤色金黄清澈;银骏眉香气独特,清高持久,是一种花香与果香混合的综合香型,滋味鲜爽甘活,喉韵悠长。

3、铜骏眉

铜骏眉又常被叫做赤甘(一芽两叶),又根据叶子的张开程度,分为小赤甘(叶子未张开)和大赤甘(叶子张开)。铜骏眉与金、银骏眉同为骏眉系列,根据茶叶的品质及采摘的标准不同,在前面加上金、银、铜来区分骏眉的等级。

铜骏眉同为正山小种的高端品种,品质只比顶级的金、银骏眉稍逊,而性价比更高,因此为骏眉系列的流行品种。

4、百瑞香

百瑞香也属于正山小种红茶。白瑞香茶种是武夷十大名枞之一,最早生长在武夷岩茶产区,白瑞香茶种属于高香品种,香气持久,因此取名百瑞香。干茶有小种典型的纯粹甜香味,条索匀细紧结,颜色墨黑有暗光;汤色红亮沉郁;香气是典型的幽兰和白桂味。

总而言之,正山小种的产地主要是在福建桐木关,桐木关茶树生长繁茂,茶芽粗纤维少,持嫩性高。这些优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为正山小种红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正山小种桐木关红茶价格贵吗


中国茶叶市场是非常广阔的,因为在中国很多人都喜欢喝茶。并且茶叶的种类也是很多的,大家在可以去市场上调查一下,看看茶叶都是有哪些。其中红茶是比较受欢迎的茶叶,这是和红茶的口感分不开的,其中正山小种桐木红茶就是一种很不多的茶叶,但是正山小种桐木关红茶价格贵吗?

正山小种桐木关红茶价格差不多在200-320之间。你搜一下润泽源茶,性价比高。红茶最大的功效就是养胃护胃,适合送予活动量大的人,体力消耗多的人,想延年益寿的朋友。润泽源茶是礼仪馈赠商务接待用茶专业茶品牌,被作为“中华礼仪之邦”的象征,赠送给来华友好人士和各国驻华大使馆!专业礼仪茶,值得品鉴!

正山小种桐木关红茶价格虽高,但口质好。它的绒毛、嫩芽,条索紧结纤细,圆而挺直,有锋苗,身骨重,匀整。开汤汤色金黄,水中带甜,甜里透香,杯底花果香显等无法模仿与超越的稀贵品质。香气特别,干茶香气清香;热汤香气清爽纯正;温汤(45℃左右)熟香细腻;冷汤清和幽雅,清高持久。

在上面的介绍了之后大家应该也都清楚了正山小种桐木关红茶价格了,但是小编感觉不同的红茶价格肯定是不一样的,同种品牌的茶叶质量不一样口感也就不同,自然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建议大家平时注意多留心一下。

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溯源


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至少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追根溯源武夷山正山小种甚至还是世界红茶的鼻祖,武夷山也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

红茶起源的确实年代已不可考,成书于明朝中期(约16世纪)的《多能鄙事》曾提及“红茶”这一名称,是现存最早的记录。清雍正(1773)年间,崇安知县刘靖在《片刻余闲集》中记述了这种产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所。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酒,土名江西鸟,皆私售于星村各行。”王国安在其所著《茶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说道:“我国最早的红茶生产是从福建崇安的下种红茶开始的。”而产于崇安星村镇的红茶是‘正山小种’红茶。小种红茶除了有正山小种外,还有外山小种。正山小种之‘正山’乃表明是‘高山地区所产’之意。外山小种指政和、坦洋、北岭、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种的小种红茶,质地较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自从星村小种红茶出世之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世界四大红茶之一与印度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及斯里兰卡高地红茶齐名的安徽祁门工夫红茶,却是1876年由一个在福建罢官的人余干臣回家乡后,把福建红茶制法带回去,在至德渡街设红茶庄试制成功的。后来工夫红茶品种不断增多,在安徽的‘祁红’外,增添了云南‘滇红’,湖北‘宣红’,江西‘宁红’,湖南‘湖红’,广东‘英红’,浙江‘越红’,江苏‘苏红’等。其中‘祁红’、‘滇红’、‘美红’最为著名。

由此可见中国红茶的起源当在雍正(1733年)以前,明中期(约16世纪)之后。我国最早的红茶生产是从福建崇安的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开始的,多类书籍对此已无异议。那么,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是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时候,通过什么人传到世界各地呢?

有关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在世界的传播与兴起要从一个发生在用过皇宫的一个故事说起。1662年的英国皇宫,一场规模盛大的婚礼正在举行。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要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在婚礼的宴会上,宾客们惊奇地得知,凯瑟琳频频举起的高脚杯中并不是葡萄酒,而是一种从未听说过的,来自古老中国的的神秘饮料,叫做中国红茶。这位酷爱中国红茶的凯瑟琳,因此多了一个“红茶皇后”的美称。由于凯瑟琳皇后的亲身示范,喝中国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后,又有安妮女王提倡以茶代酒,中国红茶开始在整个英国社会中普及,还因此演化出流传于欧美的“下午茶”。随着中国红茶的普及,英国人渐渐地把饮用红茶演变成一种高尚华美的红茶文化,并把它推广到了全世界。不过,很多英国人并不知道,这种远道而来的红茶就是产与有碧水丹山之称的中国风景名地的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

说起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在中国的诞生要从发生在在武夷山的桐木村的一个古老的传说说起。明朝末年的一个采茶季节,一支北方军队路过桐木关庙湾,夜晚驻扎在当地的茶厂,睡在了茶青上。待到天明军队离开后,茶青已变软发红带着黏性。茶农非常着急,为了尽量挽回损失,他们决定把已经变软的茶叶搓揉成条,并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的枯萎材块作为燃料来烘干茶青。待到茶叶烘干后,原来红绿相伴的茶叶变的乌黑发亮,并且带有一股松脂的香气。茶农们根据茶叶的特点,称这种前所未有的茶为“乌茶”。可是“乌茶”在当地并没有人愿意买,于是江氏族人把茶叶挑到45公里外的星村,期望尽可能地挽回些损失。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当第二年的制茶季节将来临时,有人竟然愿意出几倍的价格来收购这种乌黑并且带松脂香味的茶叶,并且付了现款。在高价格的驱动下,这种乌黑、带有松脂香味的茶叶越做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兴旺。桐木村的红茶生产无法满足市场的巨大需要,在高利润驱使下,桐木村周边地区也开始生产红茶,到了18世纪,闽南、江西、广东、浙江等地的茶农也纷纷加入红茶的生产之列,这些茶都必须打上“BOHEA TEA”(武夷红茶)才能够出口。为了与桐木关外冒充红茶的茶叶相区别,他们将茶更名为“正山小种红茶”,“正山”即为真正的高山上的茶,是“正宗”的意思。无心插柳柳成阴,这种乌黑带有松脂香味的茶叶的诞生开辟了茶叶史上一个全新的类别。在随后几百年中,“正山小种”成为风靡全世界的所有红茶的祖先。自“正山小种”红茶出世以后,在中国,祁门红茶以及宜红、宁红、滇红、粤红等红茶相继出现,工夫红茶品种不断增多。据史料记载祁门红茶是1876年由一个在福建崇安县任县令的余干臣回家乡后,把福建“正山小种”红茶制法带回去,在至德渡街设红茶庄试制成功的。宜红、宁红、滇红、粤红等的产生与“祁门红茶”有着相似之处。而世界四大红茶的其他三种:印度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及斯里兰卡高地红茶,甚至后来的肯尼亚红茶等的产生与发展却不得不提到一个叫做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的英国人。

红茶这种神秘的饮料在英国被冲泡起来,桂圆香四溢,引发了人们对遥远的东方古国的无尽遐想。到19世纪初叶,大批的传教士及贸易商追根溯源来到“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桐木,进行考察及传教。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是一个中国通,在1842-1845年间,他曾作为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的领导人在中国活动。他精通中文、了解中国的习俗。1849年2月,他致函英国驻印度总督,他希望能到著名的红茶产区—武夷山去考察一下。获准后,他同雇佣的中国随从到了武夷山,并从当地人那里打听到了一些茶叶秘密,特别是了解到茶叶的发酵处理。了解了中国的著名茶叶产区的茶树以及茶叶生产技术后,福均回到印度,但他的茶叶技术仍然不能够生产出优质的茶叶。他认识到只有中国的种茶和制茶人,才可以将茶叶生产的技术完整地传授给印度人,只有他们,才能在印度制出第一批优质的茶叶。于是,他再次回到武夷桐木关招聘了8名制茶工人,并于1851年3月把他们以及秘密获得的茶叶树种带到了加尔各答,最后落户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阿萨姆。几年后,福均完全掌握了茶树的种植与制茶的技术。从此,印度阿萨姆红茶横空出世,印度、锡兰等英国殖民地的红茶逐渐成为世界红茶的主流,欧洲等国的红茶市场也逐渐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性。

茶叶慢慢地改变了欧洲人的口味,饮茶这种高雅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大英帝国的新式教育,并且迅速升华为关于教养的隆重仪式,优化着从王公贵族到普通人民的日常举止,一种独特而又丰富的英式红茶文化逐渐形成。而欧洲人的需求也在悄悄地影响着着中国的茶叶生产。

两百多年前,因为红茶的缘故,星村成为武夷山仅次于下梅村的第二大茶叶集市,每年第一场春雨过后,茶叶开埠,这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南来北往的茶商纷纷聚集。清人刘靖曾经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在这里,那些新鲜的茶叶被制作、包装成武夷红茶。随后,一部分被运到下梅村,经过晋商的调配,踏上了远赴俄罗斯的万里茶路。另外一部分红茶则由闽南或闽西的商人通过九曲溪,沿着闽江运到福州,然后再运至厦门出售给欧洲的商船。由于长期出海,为了行船安全,经营茶叶的闽西汀州人特别信奉妈祖。当年他们集资在星村修建汀州会馆的时候,特意把会馆建成了妈祖庙的样子。这个叫做“天上宫”的会馆现在还是闽北最大的妈祖庙。

如今,走在云雾环绕被称为大自然天然氧吧的桐木村,你仍然可以看到家家户户房屋旁边“三楼凋萎、二楼熏焙、底下烧着松木大灶”的加工正山小种红茶的“茶楼”。值得欣慰的是,在茶叶泰斗张天福老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正山小种红茶的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运兴则红茶兴,新一代正山小种正在引领着红茶文化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至此,我们已经明确知道世界红茶源于福建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村的正山小种红茶,而最早输出国外的也是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现在的红茶大国印度种茶也由英国人传到武夷山,并将红茶制作技术通过特殊手段传播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因此可以说武夷山为世界红茶的发源地,正山小种红茶为世界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发展史上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

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桐木关


众所周知,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所以正山小种有独特的高香,与该地区的地势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正山小种红茶,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吧!

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

正山小种红茶是中国生产的一种红茶,世界红茶的鼻祖。又称拉普山小种。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正山小种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关。因为熏制的原因,茶叶呈黑色,茶汤为琥珀色与深红色。

正山小种红茶的的产地环境

1、海拔

桐木村位于黄岗山主峰中下部,平均海拔1000米,该境内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我国东南大陆的最高峰,素称“华东屋脊”。周边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110余座,山体陡峻,坡度一般为75~80度,高差极为悬殊,与最低的谷地的高差逾1700米,河流侵蚀,深度可达500米以上。

2、植被

由于山体高低差异,云雾覆盖因地而异,日照和幅射状况也不同,由低处向上逐次为常绿阔叶林红壤带、针阔混交林黄红壤带、针叶林山地黄壤带和山顶草旬土带。

3、气候

茶树的生长除了与地理位置,地势有关外,还与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诸多条件有关。茶树较耐荫,除了适应森林中、云雾中的漫射光环境外,对环境温度要求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最低温度-5~-15℃。对水分要求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80%,尤其3~10月,平均月降水量100~200毫米,湿度80%。对土壤其pH4.5~6.5为宜,中值以上土壤不行,土壤深度不应低于60厘米。

4、土壤

土壤的物理性状好,含有机物质丰富,全氮和可给磷含、量高,酸碱度适宜的茶园,茶树的生长较好,可以获得较好的茶叶品质。

本区茶叶分布地带的土壤主要是红壤、黄红壤,呈强酸性,pH4.0~5.0,土壤发育较好,土层厚度~-般在30~90厘米。土层厚度呈高海拔到低海拔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物全氧含量是随着海拔下降而降低。

在海拔700~1200米的茶叶分布地带为黄红壤地带,该地带土壤肥沃,表层有机质含量5%~9%,全氮含量0.25%~0.38%,腐殖质残渣含量占全土的1%~4%。

总的来说,正山小种的原产地主要是在福建,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由福建武夷山深处当地茶农于明朝中后期机缘之下创制而成,后来在正山小种的基础上发展了工夫红茶。

正山小种桐木关红茶价格的影响因素


一直以来,红茶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都是非常高的,同时红茶的价格问题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正山小种桐木关红茶是红茶中销量比较好的一种,那么正山小种桐木关红茶价格是多少呢?正山小种桐木关红茶价格受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以下两大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正山小种桐木关红茶价格会受到红茶产地的影响,自著名茶乡的肯定要比不知名小地方产的茶叶要好。比如购买金骏眉茶叶,很多人都认准了福建武夷山产的就是这个原因了。产地不同,气候不同,土壤含量不同,产出来的功夫红茶价格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正山小种桐木关红茶价格受到加工工艺的影响,功夫红茶价格的高低和加工工艺有直接的关系,传统手工加工的价格肯定高,而机器加工的价格会低一些。但是现在市场上有超过50%的茶叶都是手工和机器一起加工的。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茶叶之都,红茶香醇的味道往往令人神往,很多爱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红茶。上述向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正山小种桐木关红茶价格的影响因素,那么现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是不是对大家了解这方面的行情有所帮助了呢!

正山小种与桐木关


来了解一下正山小种与桐木关的相关知识

“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正山”指的是桐木关及与桐木关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制定的关于武夷山正山小种《原产地保护标记管理规定》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6′′~117°44′30′′北纬27°41′35′′~27°49′00′′.方圆50平方公里,东至麻栗,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

桐木村简介:

桐木关所在的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村有关平、庙湾、江墩、三港、七里、挂墩、龙渡、半山、古黄坑、皮坑、麻粟等33个自然村,共有茶山6700亩左右,总人口1578人,现有做茶农户370多户,年产正山小种红茶30多万斤,09年产“金骏眉”5000斤左右.武夷山市2009年红茶产值在1.5亿元左右.目前桐木村里获得QS生产许可的企业有6家,分别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桐木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梁品记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正山小种红茶研究所,武夷山市茗红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骏德茶厂.

福建武夷山正山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元正”牌正山小种已获得省名牌产品,武夷山市桐木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桐木牌”正山小种正在申报09年福建省名牌产品.在武夷山市范围内以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数家企业也获得了红茶QS生产许可证.特别是2009年以来,桐木周边地区如星村镇曹墩、黄村、程墩等地的一些企业和大量茶农也试生产许多正山小种和金骏眉.正山小种红茶的生产呈现多元化、扩大化,复杂化的形态.

探红正山小种红茶发源地——桐木关


今年的春天像个犯迷糊的小孩,三月初便带着温热,唤醒了熟睡的大地。于是百花有些“不知所云”地争相绽放,大地的灵草茶树也不甘落后地提前发芽。在冷暖相宜的四月天里,我们踏上了桐木关红茶的探寻之旅。

桐木关是个让人想扎根在这里的地方。飞流直下的瀑布,遍山层染的美丽色彩,美若近乎梦境的水光山色,让人不禁想起三毛的一首诗。索性改成:我在此化作一颗树,一半深深地扎到土里,一半慢慢地迎风摇曳做梦。

此次桐木关之行,我们来到了骏德茶厂深入了解传统与创新工艺的桐木红茶制作。清晨的阳光刚刚驱散高山的云雾,我们便在制茶师梁天梦的带领下爬上了茶厂 背后的一座茶山。山上树木茂密成荫,茶树散落其间,或生于石缝,或出于砾壤。沿着被茶农久踏成形的小路蜿蜒而上,两边的茶树依山傍势而生。清晨的桐木关阳 光柔和而湿润,穿过山顶的树林,透过薄薄的水雾,落在茶树上的漫射光,温柔清新。柔软的阳光遇见,茶叶上沉睡的露珠,似乎不忍打扰般悄悄折射开。落在来客 的眼里。在心里泛起了涟漪。

桐木的茶树90%以上的茶树者陧菜茶。土壤以分化完全的沙砾壤与部分分化的烂石为主。由于是有性茶树群体。故相邻的茶树细看都有不太一样的地方。梁天 梦为我们展示了桐木茶叶采摘的几种标准,他采下茶树几粒饱满的顶芽摊在手心,这些顶芽壮实细长,金毫披面,芽锋明显而挺立,像一把千锤百炼的宝剑,散发着 神秘的银光。“金骏眉芽头的采 摘时间要很精确,等它稍张开了,内质就减少了,最好是晴天和雨天相互间隔,芽头的长势和内质都会更好。”6万至8万颗芽尖制成一斤金骏眉,金骏眉的珍贵自 不用说。温度一上升,芽头长势就很快,顶芽不及时采摘就会张开。稍微张开便就可以采制一芽一叶的“小赤甘”。再晚些就采一芽两叶制作“大赤甘”。传统的正山小种,由于后期的工艺要求,一般要求鲜叶较为成熟,采一芽三、四叶。桐木的菜茶采摘全靠手工,快中午的时候,从更高的山上下来了几位采茶工,他们每人身上背着一塑料小桶。由于茶树刚发芽,一上午才采了二三两的芽头,小 桶里的芽头鲜翠欲滴,煞是可爱。鲜叶下山后便进入萎凋。桐木红茶的萎凋分为日光萎凋与室内萎凋。晴天的时候,随处可见放在“青架”上进行日光萎凋的青叶, 但因桐木关地处深山,海拔较高,空气湿度很大,茶季降雨颇多,所以更多的是采用室内萎凋。正山小种的传统室内萎凋是在“青楼”中进行的。梁天梦向我们介绍 说:“青楼是传统正山小种特有的萎凋,干燥房,分三层:最下面一层为火灶烧制松木;第二层用来干燥,地下设置有环形的熏烟槽。盖上砖块,松烟就从砖块缝里 慢慢冒出来,顶上设有焙架,用以放置竹筛,发酵好的茶叶或放置在地上的竹筐里。或放置在焙架的竹筛上进行烘干;第三层用来萎凋。二、三层之间用竹席相隔, 第二层松烟的温度透过竹席的缝隙对第三层上的鲜叶进行萎凋。所以传统的正山小种在萎凋这步便开始吸收松烟了。”传统的青楼外观上看都已黑得发亮,烟熏的痕 迹和屋内散发的茶香,仿佛在轻轻呢喃着一段古老的记忆。

随着桐木红茶创新工艺的兴起。一些新的制茶设备和方式也被引入桐木村。在骏德茶厂新建的厂房里,热风萎凋槽被广泛使用。水泥砌成的方形槽内均匀地铺满 鲜叶,室外有专门的热风机从槽底对鲜叶进行萎凋。制茶师傅在一旁观察着茶叶的变化,定时翻动茶叶,以免部分茶叶温度过高。萎凋过度。

“师傅,茶叶变化到什么程度算萎凋到位?”看到制茶师傅开始“收摊”。我不由地发问到。“茶叶要抓起来有粘性、弹性,不易散开就差不多了。”师傅说着把茶叶放到揉捻机旁边。一大筐鲜叶,进入了顺时针旋转的揉捻机中。于是,茶叶随着机器运动开始舞蹈,每次旋转,都在蜕变,婀娜的身形渐渐出现了。似乎听到,茶汁被挤出茶叶的声音,是一种能量的爆破;似乎闻到,空气中渐渐充满了青草香。那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气味。

揉捻的茶叶经过机械解块后。便进入关键的“转色”环节。在当地。“转色”是制茶师对发酵的直接叫法,这种叫法朴实而直接,也是鲜叶在发酵中变化的直观 判断标准。发酵就是将茶叶放在箩筐中。上面盖以湿布,静置在温度适当的环境中,让其发生变化。箩筐的环境温度要求颇高。在春季温度较低时,会将箩筐置于焙 青间内,提高叶温,促进转色。传统的正山小种发酵完后就进入青楼的第二层进行烘焙,在干燥的过程中吸入大量的松烟香味,使毛茶具备浓厚而纯正的松烟香气, 并使茶汤具备桂圆汤的甜爽、活泼的滋味。而如今,创新工艺的红茶则多采用炭火慢焙或烘干机进行干燥。

来桐木之前,就对“过红锅”略有耳闻,很想能亲眼看到梁骏德师傅“过红锅”的绝技。却因茶厂改造而未能如愿。梁师傅介绍说,作为发酵的延续,“过红锅”的作用是 利用锅温破坏酶的活性。停止“转色”,并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使茶汤鲜浓,滋味更加甜醇。这道独到的工艺如今已经鲜有人做了,梁俊德师傅伸出了一只布满 厚厚老茧的手:“传统‘过红锅’是用平锅,锅要烧得通红通红的,温度至少要到200℃,双手要在里面迅速翻炒。非常容易烫伤,你看看我的这双手就知道了。 这些茧子都是这么练出来的。”现如今红茶创新工艺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工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梁师傅表示。他一定会继续提倡、恢复这道工艺,老祖先留下来的 宝贵工艺,不能就此失传。相信下次来桐木关的时候,我们能亲眼见证“过红锅”的精彩工艺。

在桐木关参观制茶的几天,我们看到了许多茶厂都在非常积极地进行工艺的改良与创新,新技术的推广很大地促进了桐木关茶业的发展。但大家一边感慨红茶工 艺改良技术的发展。一边也惋惜部分传统工艺的没落。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寻一个适合的平衡点,这也许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正山小种红茶发源地桐木关寻茶记


有人说咖啡与红茶是白领丽人的标志饮品。尽管不大认同,却无法否认包括我自己都是喜欢在office里捧杯袋泡红茶整理情绪的那类人。也许是早已习惯了立顿等商业红茶的味,所以当某天在死党那儿喝了正山小种红茶时,一瞬间抓住我的,除了惊异,更多的是那不可思议的颠覆性认知。原来,红茶可以是这样的;原来,红茶可以不加奶;原来,红茶可以有桂圆的味道;原来,红茶可以汤明如镜;好多的原来,细问之下,原来,这就是红茶的鼻祖,乃死党在武夷山出差时偶获。对我这种茶迷,好茶即是召唤。邀上一众茶友,就来次武夷寻茶之旅。

这样的人员配置是为了不落下寻访过程中的任何精彩瞬间。尽管大家职业年纪悬殊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好茶!桐木关寻茶序幕来过很多次武夷山,有自己来度假,有出差开会,也有给各地友人做陪的,却从没想过会为了红茶而呼朋唤友地杀到此地。好在不是旅游旺季,宾馆并不难找,但房 价也不便宜。因为皆是好茶之人,所以这行李往房里一丢,拦了辆面的就往茶叶市场跑。正山小种红茶在这并不难找,但冲泡之下,索然没有先前的感觉。到底是旅 游景区,这儿的茶叶都是卖游客的。果然如南茶所说,不爬山涉水,不经历一番艰辛,岂能一睹绝世好茶的芳容?既然今日与好茶无缘,无论如何也得有美食相伴。 因为先前来了多次,对武夷山的薰鹅是久闻其名,但跟团走总是尝不到它。这次连本带利来了顿薰鹅啤酒大餐。没想到,刚刚失落的茶心竟然被这熏香和辛辣的完美 结合品给极大地抚慰了一下。谁也没想到,精心设计的寻茶之旅的第一个亮点居然是只鹅!好一个桐木关也许是惦记着正山小种,也许是宾馆的床让我感到难以亲近。习惯晚起的我早上六点不到就从被窝里蹦出来,打点好行装,催着同伴上路了。目的地很明确,就是正山小种的发源地——桐木关。桐木关距武夷山风景区约40公里 ,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带。因为是世界自然双遗产保护区,进出设有关卡,旅行团队无法进入,所以这里几乎没有游人。车在蜿蜒的公路上盘山而上,两岸青 山峻岭,流水潺潺。山是一样的山,但这儿没有中心景区的喧闹,听见的除了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只剩那林中的百鸟朝凤曲和那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水流声。直 想请司机大哥稍停片刻,正踌躇间,“快看!”小吕哥的叫声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左前方。车厢内出现5秒钟的沉默,连呼吸声都快消失了。眼前的景致实在是惊艳 得令人喘不过气来。我失态地喊停车子,抓起镜头就跳下了车。平日里,由于职业的关系,走了不少地方,将不少美景装在胶卷里捎回家。但此时,我却不知从何下 手。因为眼前的是自然界最完美的代表作,山水在这里交融得没有丝毫缝隙。无论我的镜头从哪个角度切割这里,都将是对这儿的亵渎。在我的词典里很难找到一个 形容词能准确地描述桐木关的美景,它的魅力未但在于山的秀美,水的妩媚,更在于那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纯朴与羞涩。当时,我几乎可以肯定,这儿的茶必为人间佳 品。不为别的,就为此超凡脱俗的明静与宁臆。武夷山的茶马之路从这儿往北,不用多久就可以到达华东第一峰黄冈山,而明清时期这里因为出产桐油,道路两旁随处可见桐籽树,所以被称为桐木关。尽管如今这儿人烟罕至,但当 年这里却是福建北部与江西东北部的交通、商贸要道和军事要冲。特别是在清代,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乾隆年间,全国甚至只有广州一个通商口岸,福建的出 口物资只能通过内陆运输到广州。今日我们脚下宽阔平整的公路当年却是马帮走的马道。我坐在山边的角落,享受着山泉与落石合奏的交响乐,仰望着云朵飘忽的蓝天,想象着同一个天空下,同一座山峰旁响彻着驼铃的马帮,想象着茶马小道的繁荣与喧 嚣,想象着这里每年出产的20万斤红茶就这样在马背上驮出了福建,运往广州,漂洋过海到了欧洲大陆。如今,世界自然遗产的光环使这里在旅游开发浪潮的侵袭 中幸免于难。只有少数因为过路、科考,或像我们这样嗜茶的才来往其间,在这山、这水、这路中。由不得我多想,南茶的友人江元勋已站在我们面前。江兄是一个典型的山中茶人,黑壮的身材,经典的山人笑容。南茶介绍说此君即为正山小种的传人,一旁的小吕 哥随即补充说明,茶界泰斗张天福只写过三幅“制茶世家”的字,一幅在台湾,一幅在福州的茉莉花茶世家,最后一幅就在此君家中。不知犹可,知道了,我可就迫 不及待地要去见见江家的制茶工坊,找找正山小种的过去。我是个习惯旅行前做足功课的人,所以出发前,用了整整两天时间在图书馆里啃资料。从图书馆里出来 时,我总有种直觉,这儿的茶会有很精彩的故事,这儿的山里应该埋藏着茶以外的内涵。

传家之宝虽然我们来的时候早已过了制茶期,但南茶还是说服江兄带我们去见识江家历代的传家之宝。五十好几的南茶像个孩子似的非让我们猜将见到的是什么宝贝。瞧他那 藐视我们的神态!于是乎,我们一路走一路将与茶有关的器物数了个遍。于是乎,空旷清幽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内就回荡着四个茶疯子荒谬绝伦、是茶非茶的论 道。可直到我们走到江家老屋前,都还没猜到江家的传家之宝是什么?这不免有些令人沮丧,而且难以下台。还说是茶迷呢!好在南茶仅存的良知帮我们找了个台 阶:“说了是传家之宝,都传了几百年了,能这么容易猜到吗?”所以,猜不到不表示不专业,不表示没常识!闻言,深感安慰。但传家之宝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居 然就是我们眼前的这座乌黑发亮的老屋!将信将疑地在屋外兜了一圈,老屋紧挨着溪涧,约50米长,20米宽,两层构造,外表没有任何装饰,怎么看怎么就是个 普通的乡村木屋!江家居然说这就是传家之宝?困惑间,江兄已经打开大锁,推开吱啦响的木门请我们入内了。一个几乎要绝迹的木制工坊展现在我的眼前。一垛垛还未劈好的直径约30厘米左右的松木整齐地堆放在进门左侧50平方米的区域。古朴硕大的炉台合着直冲屋顶 的烟囱在屋堂中央显得格外晃眼。现代化的机械制茶设备在这个制作坊里明显处于弱势,零星的几台被挤在角落的房间里。江兄告诉我们,正山小种红茶世代都在这 种木制工坊里制作。“现在大部分茶厂都实现了现代化规模生产,为什么你们还沿用古法制茶呢?”我忍不住直接就将心中的疑问倒出。江兄倒也不甚介意,领着我 们上了二楼,临溪的一边,一道长长的走廊,挂着铜锁的房间一字排开。“做茶时,这平台,这过道都用来晾晒茶青。”江兄一边开门,一边道破天机,“我们曾经 试过用机械加工小种红茶,很神奇,离开了这木屋,用机器做的正山小种毫无神韵可言。所以即使到现在,正山小种的大部分制作工序都是在这儿完成的。”说法有 点神,但因为自己不是制茶的专家,也无法深究这是何原由。看这木屋,确实有好些个年头了。因为正山小种要用松木来薰,所以这里的每块木板都被烟熏得乌黑发 亮。二楼的这些个房间则正是用来薰茶叶的。推开房门,我有一种进入干蒸桑拿房的错觉,不同的是地上铺的是一整大片竹席,而正山小种的玄机就在这竹席之下。 翻开竹席,原来松木炭就隐藏在此!做茶的时候,将小种茶放置在竹炭上烘烤,茶叶吸收了松木的香气,就有了正山烟小种红茶特有的松香味。品味桐木关正山小种午饭过后,我们寻茶之旅的重头戏终于开锣了。江兄捧着三大盘红茶走进评茶室时,我们四人都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动。这么大老远的,这么颠簸,就为了 它!要品好茶就要懂茶。因此对我这种初识红茶的低级茶友,还是有必要进行普及教育的。尽管来之前作了资料收集,但真实的茶摆在面前,让你摸得着,喝得到 ,又有老茶人挨个儿讲解,却是完全的另一码事。外形上看,正山小种与其他红茶还是略有不同,更细、更黑、更小,难怪最早国人都称红茶为“乌丹”“乌茶”, 真的“乌”得可以。从品种上分,正山小种又分为烟小种与正山小种两类。当地人称烟小种为西方口味茶,因为中国人一般很难接受烟熏得味道,但老外喜欢,所以 这种茶叶都是出口的。虽说如此,我们四个人还是不想就此放过它,品了一小口。要不是主人家在场,真是喝不下去。不但苦,还有股说不上的霉味,搞不懂老外怎 么喜欢这味道?中西文化差异原来还可以体现在这?另外一种就是吸引我跑这来的有桂圆味道的正山小种了,当地人称为东方口味茶。确实,沸水冲泡后,满屋飘 香,淡淡的,甜甜的,清清的桂圆香味夹杂着一种小时候的味道,心中的正山小红终于出现了。有着桂圆的清甜,却没有桂圆汤水的腻味;有着悠长难散的清香,却 没有难以容忍的焦味;有着清澈透亮的金汤,却没有丝毫的混沌。就这样,我们坐在江兄茶厂的阳台上,一遍又一遍地冲泡着正山小种,没有交谈,大伙都在心里数 着,第十泡了,不走水……第十三泡了,味还在……十六泡!十六泡有余香的正山小种让我们醉在了桐木关的山水茶间。告别江兄,踏上回程,望着沿途山边的正山小种茶树,惦记着这里茶树的幸福,因为这里完整的生态链,茶树得以幸免加诸在它们身上的各种农药。感谢那块世界自 然遗产的牌子,这里的人和茶都保留了那自然古朴的生存方式,拥有这一切的它们是幸福的,而能有幸来此一游的我们也同样参与了这份幸福。链接:红茶之漂洋过海播香韵记得大学那会儿班上有个英国外教就特爱饮茶,而且是每天早上一醒来空腹就要喝茶的那种。当时班上就有个东北学生特纳闷:这英佬的胃怎就这么强,空腹喝茶居 然没胃病?搞得后来外教专门花了一节课给我们讲英国人的茶道。原来英国人一日三茶,喝的都是熟透了不伤胃的红茶。英佬很自豪地夸赞他们是个严肃、规律而理 性的民族。因此他们定时每日醒来喝晨茶,上午十点半饮上午茶,下午四点一杯下午茶。尽管事隔多年,我还清楚地记得英国外教夸他们的茶道时的神态,他的眼神 里闪的东西分明是一个民族的光芒。可惜那会儿对茶没研究,否则一定告诉他,红茶那可是咱老祖宗发明的!这是事实!尽管红茶起源的确切年代已无法考证,但从现有的众多史料中,我们还是知道了最迟在明代,桐木关这里已经出现了小种红茶。而且,现今世界四大红茶 之一,与印度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及斯里兰卡高地红茶齐名的安徽祁门功夫红茶也是从这里传出去的。据史料记载,1876年,一个在福建任内罢官的官员余 干臣返回安徽老家时,将桐木关红茶制法带回去,在至德渡街设红茶庄试制红茶成功。由此才出现了祁门红茶。我国的茶叶最早是在公元五世纪末向海外传播的。而在欧洲的文献中最早出现中国茶的却是到了十六世纪六十年代威尼斯作家拉姆斯奥所写的《航海旅行记》中才提 到中国茶。尽管还不大明白为什么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没有将茶叶输往欧洲,但可以肯定的就是中国的茶叶是经由荷兰人从海上带回欧洲。而它得以进入欧洲上流社 会,则是得缘于1662年葡萄牙的凯萨林公主嫁给英王查理二世,那时,中国的红茶和茶具是公主的嫁妆。婚后,公主在皇室中推崇以茶代酒。由此,英国上流社 会开始风行饮茶。英国人饮茶始于十七世纪初,到了十七世纪中叶,茶叶已在伦敦市场上出售,当时英国上流社会已有了饮茶习惯。1688年以后,英国饮茶者日益增多,到十七世 纪末茶叶不仅是家庭饮料,饮茶已成为商业等领域接洽业务的一种媒介。十八世纪以后,大众化的茶馆在伦敦蓬勃兴起。至十八世纪末,伦敦共有茶馆2000家, 还有许多供政客名流议论国是、青年人跳舞、文人雅士抒发情怀的“茶园”,甚至寺院中也开辟不少茶室。于是,不仅上层贵族日益嗜茶成癖,其他各阶级人士也逐 渐掌握了茶艺。英国人饮茶极有规律,清晨空腹而饮称为床茶;下午喝一次称为“午后茶”或“下午茶”;晚餐后喝一次称为“晚饭茶”。但是各个时间饮的茶中,以“午后茶”最 重要,即使遇上办公或会议,也要暂时停下来去饮茶。在英国人的心目中,饮“午后茶”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同样也是一种精神寄托。据说饮下午茶的开头人是一个名叫柏福的公爵夫人,后来上流社会纷纷仿效,遂成定俗。现在,午后茶已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生活习惯,到英国去的旅游者也喜欢 领略一下饮午后茶的有趣风情。在英国旅行,住在旅馆,每日早上,服务生都会静悄悄地把早茶送到你的房间,由于他们配有房间的钥匙,所以,他们连门都不用 敲,就轻轻地把装满茶具的托盘放在床前。如此一来,客人醒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可爱的红茶。红茶是英国人的至爱,方法是先把茶叶捣 碎,加进玫瑰、薄荷等。即使饮纯红茶,也要加鲜奶或鲜柠檬。喝茶时一定要先倒一点冷牛奶在茶具里,然后再冲入热茶,再加一点糖。饮茶的用具都很精美,讲究 用上釉的陶器或瓷器,不喜欢用银壶或不锈钢的茶壶,因为其不能保持温度,而锡壶、铁壶又嫌有损茶味,而且饮茶时习惯由女人来倒茶。英国午后茶何时开始,有 各种不同说法,1711年文艺评论家艾迪生说:“生活有规律的家庭,每日早餐都是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吃黄油面包、喝茶。”1712年3月的《旁观者》杂志刊 载了一位贵妇人的日记,日记记述了许多饶有趣味的事情。但其中最有趣的是上层社会一日两餐,上午10点吃早饭,下午3点吃正餐,并且每日早饭都喝茶。有意 思的是,每天饮茶吃早餐之前都在床上吃巧克力,这就形成了英国人特有的“早茶习惯”。一天数次饮茶是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的,1840年以后,喝下午茶的习 惯在中产阶层中流行开来。之所以需要下午茶,是因为上班路途遥远以及瓦斯灯的普及而使晚餐时间推迟的缘故。由于以茶为中心的情趣的流行,使英国的社会生活特别是食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十六世纪后半世纪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早餐是三片牛肉,而到了十八世纪初 则变成了以黄油面包和喝茶为早餐的习惯。英国是传统饮茶的国家,当今虽然受到多种新颖饮料的竞争,但茶仍是英国第一大饮料,其消费量占饮料消费总量的 44.5%,而且有80%的英国人有饮茶习惯,因此饮茶可算是英国的“国饮”。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在加工工程中的品质变化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Camellia azalea)亦称“条红茶”,创制于福建省武夷山,由小种红茶演变而来,主要产于福建、安徽、云南、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浙江、江苏、广东、台湾等省,主要品类有闽红、祁红、滇红、川红、湖红、宜红、黔红、越红、苏红、宁红、台红等,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商品茶之一[1]。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工序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品质是在时间、温度、湿度、pH、氧气等多种因子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逐步形成红茶色泽红润、香气高爽、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的品质特点[2,3]。正是由于红茶在加工过程中茶多酚等物质得到了充分氧化降解,使得红茶滋味较绿茶醇厚,大大降低了绿茶的苦涩味,因此获得许多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许多茶区也将红茶产品开发作为解决夏秋绿茶滋味苦涩的有效技术手段。本研究通过在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对各个加工环节进行取样,对试样进行外观记录、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成分检测,旨在揭示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形成规律,从而为消费者更多地了解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工艺及品质形成规律,为茶叶加工技术人员提高红茶品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供试原料、加工设备和场地等均由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公司提供,鲜叶为2012年8月上旬采摘的福鼎大白一芽一叶,设备为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所需常规设备,于2012年8月上旬在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公司开展相关试验。

方法

在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的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初烘、做形和干燥环节,分别对样品进行取样、拍照、编号,及时测定其含水量,并进行感官审评,于-20 ℃条件下密封保存,用于测定主要品质成分。感官审评: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各加工工序样品的感官审评参照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国家标准(GB/T 13738.2-2008)进行,并参照该标准进行评分[4]。鲜叶、萎凋叶、揉捻叶和发酵叶采用10 g样品,加150 mL水冲泡5 min的百分加权平均法评分;初烘叶和做形叶采用5 g样品,加150 mL水冲泡5 min的百分加权平均法评分;干燥叶采用3 g样品,加150 mL水冲泡5 min的百分加权平均法评分,其权重按照外形占20%、汤色占30%、香气占20%、滋味占20%和叶底占10%进行评定。主要品质成分测定:含水量用120 ℃烘箱法进行测定[5];茶多酚含量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6];氨基酸含量用茚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7];咖啡碱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8];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参照卢世昌等[9]的方法进行测定。

结果与分析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外观变化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品质在加工过程中逐渐形成,随着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进程,各加工工序样品的外观主要表现为色泽和条索的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样品的色泽在鲜叶到发酵工序过程中变化明显,从鲜叶的翠绿色变化为发酵叶的红明亮色。随着加工的继续进行,其色泽进一步变为干燥叶(即为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干茶,以下简称干茶)的红润,金毫显露;其条索则在揉捻和做形这2个加工工序中变化较为明显,揉捻工序使样品条索由自然形变为粗松的条形,而做形工序使样品的条索由粗松的条形变为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扁形,而萎凋、发酵、初烘和干燥等工序则对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条索的变化基本没有影响。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的感官变化

对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各加工工序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随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的进行,各环节样品逐步接近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品质特征,各项审评因子的审评得分总体呈上升趋势。从鲜叶到干茶,其外形由自然形转变为扁形较直、红润、金毫明显;汤色由嫩绿明亮转变为红明亮,香气由较浓的青草气味转变为甜香味,滋味由淡薄转变为醇滑,叶底则由完整的嫩绿色转变为欠完整的红色。其感官审评总分则由鲜叶的74.1分增加至干茶的85.1分。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样品含水量、主要滋味物质和色泽物质的变化如图2、3、4所示。由图2可知,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含水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各工序含水量下降程度有所不同,初烘和干燥两个工序样品含水量下降程度较大,分别下降了21.37和24.22个百分点,其次是做形工序下降了14.35个百分点,萎凋、揉捻和发酵工序样品的含水量下降较少。众所周知,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初烘、做形、干燥这几个工序必然要提高温度和空气流通速度,因此样品含水量下降较快,而萎凋、揉捻和发酵工序中需要降低样品的失水速度,必要时甚至需要采取适当的补水措施,以达到理想的发酵效果。由图3可知,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总体下降,茶多酚在揉捻、发酵和做形工序下降较为明显,分别下降了2.05、1.67和1.85个百分点;氨基酸含量总体有所下降,但在萎凋和做形两个工序中分别上升了2.57和1.31个百分点;咖啡碱含量则平稳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大。与鲜叶相比,干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分别降低了5.16、1.04和0.62个百分点。由图4可知,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茶黄素含量变化不大;茶红素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从鲜叶的0.63%增加至发酵叶的2.18%,随后持续降低至干茶的1.27%;茶褐素含量则分别在萎凋和初烘工序中达到峰值0.65%和0.87%,在揉捻工序达到较小值0.57%,干燥工序时其含量为0.51%。与鲜叶相比,干茶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6和0.14个百分点,分别是鲜叶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的2.01和1.37倍。

小结与讨论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条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品质特征在加工过程中逐步形成,其本质是各样品的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如主要滋味成分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主要色泽和汤色成分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茶汤的滋味主要是苦、涩、鲜等一系列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涩味的代表物质是茶多酚,苦味的代表物质是咖啡碱,鲜味的代表物质是氨基酸。在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咖啡碱含量下降则可能是各加工工序样品苦涩味下降的本质所在。但萎凋叶和做形叶滋味鲜醇,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却较大,可能是因为萎凋叶没有经过揉捻,其细胞破碎率较小,使得在样品冲泡时,茶多酚不能全部浸出,而氨基酸等物质能浸出较多的缘故,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红茶茶汤的汤色分为色度和亮度两个方面,色度与茶汤中水溶性物质的种类有关,如金黄色的茶黄素、红色的茶红素和暗红色的茶褐素,而亮度除与这些物质的浓度和比例有关之外,还与茶汤本身的浓度、温度以及茶叶表面的毫有关系。而红茶茶汤常常出现的“冷后浑”现象,正是由于茶汤温度下降,茶汤中的多酚类和蛋白质发生络合形成絮状物,造成茶汤亮度降低的现象。干燥叶(干茶)的汤色相对各工序样品的汤色,亮度较低,可能是因为茶叶表面的金毫在冲泡过程中从茶叶表面脱落悬浮于茶汤中所致。参考文献:[1] 陈宗懋.中国茶叶大辞典[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2] 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 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76-178,195-196.[3] ASIL M H,RABIEI B,ANSARI R H. Optimal ferment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to improve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black tea[J]. Australi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2012,6(3):550-558[4] GB/T 13738.2-2008,红茶(第2部分):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S].[5] GB/T 8303-2002,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S].[6] GB/T 8313-200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S].[7] GB/T 8314-2002,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S].[8] GB/T 8312-2002,茶-咖啡碱测定[S].[9] 卢世昌,徐梅生.茶黄素和茶红素分光光度测定法的改进[J].茶叶科学,1964,8(1):38-44.234

正山小种红茶价格高低如何判断


都说冬天是要喝些红茶的,而品饮红茶怎能少了“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呢。但是武夷山真山小种,市场上假货也不少,有的是品质比较糟糕,接近年关了,正山小种红茶价格高低如何判断呢?

一般价格高的正山小种,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呢?我们所选择茶的标准,是从茶叶的源头、原料、工艺来判断。武夷山桐木内,近几年的花香小种红茶,比如金骏眉、银骏眉,茶友们很熟知。估计铜骏眉就很少听说了,因为级别太低,就改称赤甘了。而正山小种红茶,从滋味及工艺上区别,无烟工艺滋味是多花香果香蜜香,传统的正山小种多是松烟香、桂圆汤味。

红茶有初制和精制之分,目前市场上茶农家由于设备的欠缺或走市场需要,多是初制加工后就推向市场了,多是条索完整的红茶。精制红茶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工,切、拼、风选、拣剔、匀堆、再干燥等,品质口感更稳定,是为品质的需要。精制茶正山小种红茶价格最高,大概在5000元/斤,特级显毫,细嫩锋苗秀丽,松烟香明显。特级条索粗实,细紧,松烟香稍弱一些,大概在3000元/斤。特级汤色红艳亮丽,滋味收敛性强、甜醇度高些,桂圆汤感更明显,叶底更均匀,细嫩软亮。

而价格较低的正山小种红茶,多数茶是可以存放的,甚至时间长了,反而不一样的味道,更惊喜的陈化,这在生普、黑茶、传统工艺乌龙茶、白茶等身上已经证明。而红茶,红茶存放后一般都更顺滑,果香味突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