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区怎样划分

发布时间 : 2020-12-23
怎样区分信阳毛尖质量 普洱熟茶级别划分 白茶种类等级划分

怎样区分信阳毛尖质量。

根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在适合于茶叶生产要求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综合地划分成若干自然和经济条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茶树栽培区域单元。

中国现代茶区划分:地理分布范围在18°-36°N,94°-122°E;垂分布最高到海拔2600m的高山,低至几米的低丘。茶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浙江、湖南、安徽、四川、台湾、福建、云南、湖北、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陕西、河南以及山东、甘肃、西藏等18个省区。其中山东、甘肃、西藏等三个省区是近年来开发种植成功的。中国现有茶园1616万亩,茶叶产量1985年为44万吨。生产的茶类以绿茶为最多,其次是红花,还有乌龙茶、黄茶、白茶、花茶、紧压茶以及多种特种名茶。

华南茶区:位于福建省大漳溪、雁石溪,广东省梅江、连江、广西壮族自治区浔江、红水河,云南省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本区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境内高温多雨,长夏无冬。本区的北部地带,属南亚热带气候,温暖而湿润。区中存在着乔木型大茶树,呈野生状态与其它常绿阔叶树种混生。栽培品种主要为乔木型大叶种,生产的茶类有红茶、普洱茶、乌龙茶、六堡茶,还有铁观音、凤凰单枞等名茶。

西南茶区:位于米仓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包括贵州省、四川省全部、云南省中北部以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本区地形复杂,地势高,属于高原。属亚热带范围,水热条件较好,光照对茶树生育有利。有红茶、绿茶、边销茶、沱茶及花茶等。

江南茶区:北起长江以南,南到南岭以北,东邻东海,西与云贵高原为界。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福建省中北部,安徽省、江苏省、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浙江等省。本区气候特征是春和、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水热条件尚好。生产的茶类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以及各种特种名茶。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岸,北至秦岭、淮河以南,西起大巴山,东至江苏省东部沿海。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和苏北部分地区。处于北亚热带北缘,气温和降水量都相对减少。缺水,茶树品种多为灌木型中小叶群体,抗寒性较强。全区均生产绿茶,有炒青、烘青、晒青等。

此外,在山东半岛东部和东南部、江苏省东北部,由于气候受到海洋调节,也种植了一部分茶树。该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秋高温多雨,夏秋茶比重大,所产的绿茶,具南方高山茶风格。

世界茶区:茶树在世界地理上的分布,主要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最北界限已达49°N(俄罗斯外喀尔巴地区),最南为22°S(南非纳塔尔),垂直分布从低于海平面到海拔2300m(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范围内,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世界茶叶产量中,亚洲占89%,非洲占9%,南洲和其它地区占2%。世界茶区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东非和南美等6区。

精选阅读

关于中国茶区的划分


中国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茶区划分不同。

1.中国茶区最早的文字表达始于唐朝陆羽《茶经》,该书把当时种植茶的43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

2.宋代茶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南一带,至南宋已有66个州242县产茶。按成茶形态分成了片茶和散茶两大生产中心;

3.元代茶区在宋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主要产区是江西行中书省、湖广行中书省;

4.清代,由于国内消费的增长和对外贸易的开展,促进了植茶范围的扩大,并形成了以茶类为中心的栽培区域。有砖茶生产中心、乌龙茶生产中心、红茶生产中心、绿茶生产中心、珠兰花茶;

5.20世纪30年代,吴觉农和胡浩川在1935年所著《中国茶叶复兴计划》一书中,根据茶区自然条件、茶农经济状况、茶叶品质好坏、分布面积大小及茶叶产品的出路等,系统地将全国划分为13个茶叶产区,其中外销茶8个区,内销茶5个区;

6.陈椽(1948年)在《茶树栽培学》一书中,根据山川、地势、气候、土壤、交通运输及历史习惯,将我国划分为4个茶区,即:浙皖赣茶区、闽台广东省茶区、两湖茶区和云川康茶区;

7.庄晚芳(1956年)在《茶作学》一书中根据地形、气候与茶叶生产特点,认为可划分为4个茶区:华中北区、华中南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区、华南区。

茶区属于经济概念,其划分是要在国家总的发展生产方针指导下,综合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行政区域的基本完整来考虑的。

依据中国茶区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划分、茶类结构、生产特点,将全国国家一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我国茶区茶园划分及分布介绍


我国茶区分布辽阔,地跨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即东起东经122°的台湾地区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的西藏自治区易贡, 南自北纬18°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的山东省荣成县,东西跨经度27°,南北跨纬度19°。在垂直分布上,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 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或百米。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一定的茶类结构。

我国茶区划分采取3 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分为4个,即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 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括甘南、陕西、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

江北茶区是我国最北的茶区,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主产绿茶。此区年平均气温为 15 ~ 16 摄氏度,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为零下10 摄氏度。年降水量较少,为700 - 1000 毫米,且分布不均,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亦不亚于其他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均属江南茶区,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主产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 ~ 18 摄氏度,冬季气温一般在-8摄氏度;年降水量1400 -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 ~ 80%,秋季干旱。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江南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和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东南,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该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主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该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土壤状况也适合茶树生长。西南茶区内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

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闽中南、台、粤中南、琼、桂南、滇南等范围内均属华南茶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华南茶区内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该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9~22摄氏度,最低月(1 月)平均气温为7~14摄氏度;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00-2000毫米,其中台湾地区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00 毫米。茶区土壤以赤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我国四大茶区是怎么划分的?各自茶区生产特点有哪些?


原标题:我国四大茶区是怎么划分的?各自茶区生产特点有哪些?看完有数了

众所周知,茶叶源自于中国。根据《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周时期,四川巴蜀之地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茶树,并将其作为贡品上贡周王室。而伴随着历史长河的向前流淌,茶树的栽培种植从巴蜀之地走出,向陕西、河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迅速扩展。到了今天,现在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1000多个县市产茶,茶叶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老百姓增产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茶区划分问题,为什么现在要将我国茶叶种植区域划分为四大茶区,每个茶区都有哪些特点?希望给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现在我国都有哪些地方种茶?

很多人知道我国是茶叶种植生产大国,但是却不一定搞得清楚,到底有哪些省份都在种植茶树。在历史上,茶叶最早是在四川和湖北一带种植,也就是所谓的巴蜀之地。随后随着秦朝的统一,茶叶种植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和河南地区扩展,后来又不断地向长江中下游流域传播,到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把茶籽带到台湾,开辟了台湾茶区。目前中国茶叶种植区域,从经纬度上来看的话,从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岸到东经94度的西藏自治区米林,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省榆林到北纬38度的山东蓬莱,南北纬度跨越20度达到2100千米,东西经度跨度28度,纵横2600千米的广大区域内,都有茶树种植栽培。

如果从种植的具体省份来看,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云南、甘肃、西藏、新疆和台湾等20多个省份1000多个市县市种茶。这里面既有海拔达到2600米的高山茶园,也有平均在海拔200~300米的低山丘陵和平地茶园。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了4597.87万亩,其中最大的是云南省,达到了699.9万亩,前一年排名第1位的贵州省退居次席,但是种植面积也达到了698.7万亩,与云南相差不大,而排名第3位的是四川省,种植面积达到了575万亩。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全国的茶园种植面积是不断扩大的,而且茶叶的生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多,种植区域以及茶园品种的优良改造正在不断的提高,质量和效益也有明显的提升。而且目前各地仍然在大力的发展茶叶生产种植,相信未来我国的茶叶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茶叶的种植区域也会进一步的增多。

二、历史上我国茶区是怎么分布和变化的?

1.唐朝八大茶区

在唐朝以前,我国茶叶种植虽然已经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但总体上仍然集中在四川和湖北以及河南东部等地。到了唐朝之后,茶叶进入到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也正是到了这一阶段,我国有记载的茶区划分才正式开始。

根据唐代陆羽的《茶经》所记载,在唐朝中后期茶叶种植的州郡一共有43个,共计划分为8大茶区,分别是山南茶区、淮南茶区、浙西茶区、剑南茶区、浙东茶区、黔中茶区、江西茶区和岭南茶区。至八大茶区涵盖了现在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实在陆羽《茶经》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茶叶种植区,并没有被划在这八大茶区之内,这就是云南茶区,因为当时的云南是南诏国。

2.宋元明茶区

在宋朝的时候,茶叶种植生产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向长江流域和淮南一带扩展。宋朝将全国种植茶树的66个州242个县划分为5大茶区,分别是江南路、淮南路、荆湖路、两浙路和福建路。元朝在宋朝茶叶种植区域的基础上进行了再一次系统划分,将茶叶划分为江西行中书省和湖广行中书省两个重要产区。明朝基本上继承了元朝的茶区划分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郑和下西洋将茶籽带到台湾开辟台湾茶区,再次扩大了我国茶叶种植的规模。

3.清朝6大茶类生产中心

清朝茶叶的划分区域跟以前的朝代有所区别,这是因为清朝时期茶叶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再加上茶叶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的逐步完善,我国茶叶六大茶类基本形成,所以在茶区划分方面就形成了以茶类为中心的划分方式。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清朝时期一共有6大茶类生产中心,分别是砖茶、乌龙茶、红茶、绿茶、边茶和珠兰花茶等生产中心。其中砖茶生产中心主要是在湖北咸宁和湖南岳阳一带,乌龙茶生产中心主要是在福建安溪、建瓯、崇安一带,红茶主要是在安徽祁门、江西武宁和湖南安化等地生产,绿茶主要是在江西婺源、浙江杭州、江苏虎丘等地生产,边茶生产中心主要在四川雅安、汶川、安县等地,而珠兰花茶则是在广东省罗定等地区生产。

4.民国茶区划分

民国时期,虽然因为战乱的原因,中国茶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是很多茶人还是对我国茶叶的产区划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其中著名茶人吴觉农和胡浩川就曾经提出将中国划分为13个茶叶产区,包括8个外销茶产区和5个内销茶产区。陈椽教授则将我国的茶区划分为4大块,分别是浙皖赣茶区,闽台广东省茶区、两湖茶区和云川康茶区。这些茶区的划分方式虽然各有特点,各有说法,但是为我国现代四大茶区的确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四大茶区的划分方式及特点有哪些?

1.四大茶区划分原则

在建国以后,茶叶的生产和种植得到积极有效的恢复。很多茶学研究学者继续对我国茶区的分布进行有效的划分,比如说庄晚芳教授早在1956年就将中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为华中北区、华中南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区以及华南区。而王泽农教授在1958年则提出将我国的茶区划分为华中、华南和华西三大区。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茶区专家对我国辖区的划分又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实际上,茶区的划分应该属于经济概念,所以必须在国家总的发展方针政策的指导之下,然后再结合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及注意行政区域的基本完整来考虑。所以,我国现在确立的四大茶区是根据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类型、茶类结构、生产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之后进行确定划分的。这四大茶区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2.四大茶区分布范围

华南茶区主要包括福建和广东中南部,广西和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西南茶区主要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中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江南茶区是以长江以南茶区为主,包括广东和广西的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江苏、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浙江等省。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包括甘肃、陕西、河南南部,湖北、安徽和江苏北部以及山东东南部等地。

这四大茶区基本上是按照相应的行政区划和茶叶种植类型历史和生产特点进行划分的,涵盖了我国所有的茶叶种植区域。

3.四大茶区生产特点

华南茶区属于热带季风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温度最高的一个茶区,年平均温度可以达到20度以上,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所以华南茶主要种植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品种,灌木型树种也有分布,但相对数量较少。华南茶区主要生产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等。

西南茶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对来说地形更加复杂,而且海拔更高,年平均气温比华南地区要低不少,只有14~18度左右。但是西南地区是茶叶的原产地,所以的品质非常的突出,主要的茶树品种类型包括灌木型、小乔木型和乔木型等,生产的茶叶品类主要是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当然还有红茶。

江南茶区基本上是以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但是南部则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5度以上,同样也是茶树比较适宜生长的区域。江南茶区种植的品种主要是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小乔木型的中叶种和大叶种也有分布,但是数量较少。江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可以说全国十大名茶中大部分都是在江南茶区出产。

江北茶区属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都在15度以下,所以相对于其他几个茶区来讲,茶叶生长的时间更长,茶叶的上市时间更晚。江北茶区总体上是以灌木型中小叶种,主要生产绿茶。江北茶区绿茶的最大特点就是香高味浓,因为其茶叶的生长时间长,内质丰富。

总的来说,在我国几千年的茶叶种植发展史上,茶区的划分是根据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所进行确定的。我国四大茶区的确定,不仅有助于茶叶生产种植规模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发挥区内生态经济技术优势,提升我国产业总体的竞争力。

详解中国四大茶区的划分及春茶上市时间!


中国四大茶区的划分介绍

茶区,是根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在适合于茶叶生产要求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综合地划分成若干自然和经济条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茶树栽培区域单元。全国分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下面就详细介绍中国四大茶区。

中国历史上对茶区的划分,最早见陆羽《茶经》。陆羽在该书“八之出”中将当时栽培茶树的四十二州一个郡,划分成八大茶区。在20世纪30年代,吴觉农和胡浩川将全国区划分为13个茶叶产区。此后,陈椽、庄晚芳、王泽农等着名茶学家先后提出了自己划分的结果。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根据生态条件、生产历史、茶树类型、品种分布、茶类结构,将全国划分为四大茶区。

1、西南菜区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此地春茶上市时间极早,一般在2月中下旬就有少量上市。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

2、华南茶区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3月初春茶叶开始萌芽。

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年平均气温为19℃~22℃,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为7℃~14℃,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O0毫米~2000毫米,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O0毫米。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3、江南茶区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3月中下旬春茶就开始采摘了。

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O%,秋季干旱。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

4、江北茶区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3月下旬4月上旬期间,这块地方的春茶也开始陆续上市!

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匀,常使茶树受旱。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特别出色,甚至超过其他茶区,如六安瓜片、岳西翠兰、信阳毛尖等。

爱一茶的生态茶园位于江南江北接壤的大别山区,神奇的北纬30度,这一条纬线覆盖区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又存在着许多令人难解的神秘、怪异现象,存在着许多地球文明信息。同时,也孕育着各种奇珍异宝,自然的精华。茶区自然景观迷人,生态保存完好,有着丰富的降水量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名优绿茶的生长极佳之地。4月份新茶也要上市了。

铁观音等级划分是怎样的呢?


铁观音如何区别等级?

铁观音源自福建安溪,是我国著名的乌龙茶之一,更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及好评。做为中国十大名茶乌龙类代表的铁观音等级划分是怎样的呢?

一、清香型

1、特级:外形肥壮、圆结重实,色泽翠绿润,砂绿明显;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高香、持久;滋味鲜醇高爽,音韵明显,叶底肥厚软亮,匀整,余香高长。

2、一级:外形壮实紧结,绿油润,砂绿明;汤色金黄明亮,清香持久;滋味清醇甘鲜、音韵明显,叶底软亮,尚匀整,有余香。

3、二级:外形曲卷结实,翠油润,有砂绿稍有嫩梗;汤色金黄,清香持久;滋味尚鲜醇爽口,音韵尚明,叶底尚软亮,尚匀整,稍有余香。

4、三级:外形曲卷尚结实,乌绿稍带黄,稍有有细嫩梗;汤色金黄,香气清纯,滋味醇和回甘、音韵稍差,尚软亮,尚匀整。条形粗松卷曲,色泽暗绿带褐,滋味清香宜入,汤色深黄橙红,叶底欠匀整,有粗叶及红叶。

二、浓香型

1、特级:高档的安溪铁观音(观音王),条形肥壮且匀整重实,砂绿乌润,汤色金黄透亮,滋味鲜爽,茶韵芬芳,有兰花香,水蜜桃味,叶底肥厚,软亮,红边嘴,有青酸,余香型等多种品味。

2、一级:中高档的安溪铁观音(观音王),条形肥壮,匀整结实,砂绿乌润,汤色金黄清澈,香气清高,音韵鲜明,口味甘醇叶底尚软亮,有红边,稍有余香。

3、二级:中高档的安溪安溪铁观音茶叶,条形紧结重实,色泽砂绿油润,汤色金黄,口味独特,香气清雅,回甘生津叶底稍软亮,略匀整。

4、三级:中抵挡的安溪铁观音,条形结实,色泽褐绿色,香气清醇,汤色橙黄,叶底稍匀整,带褐红色。

铁观音是福建安溪的一大特色产品,同时也在中国十大名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铁观音茶有分很多种类别,建议大家根据自己喜欢的口感选择相对应的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