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 : 2021-05-06
绿茶主要功效 福建的产茶主要是 茶叶好坏的主要区别

绿茶主要功效。

我国已记载的茶树害虫种类有574种,主要分为食叶类害虫和吸汁类害虫两大类。下文主要介绍目前茶园中经常发生并造成一定危害的害虫及其防治方法。

(一)食叶类害虫

1.茶尺蠖

茶尺蠖俗称拱拱虫、吊丝虫,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1龄幼虫取食嫩叶叶肉,留下表皮,受害叶呈现褐色点状凹斑;2龄幼虫能穿孔,或从叶缘咬食,形成光滑的“C”形缺刻。茶尺蠖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茶树根际土壤中过冬,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羽化、产卵。为害高峰期集中在5~6月、7~8月、8~9月的第3~5代。高山茶园一般发生较轻,而山坞、避风向阳的茶园或留叶多、茶行较郁蔽的茶园受害较重。

【防治方法】

①生物防治。优化茶园生态环境,尽量减少用药次数,保护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如鸟类、寄生蜂等。在1、2龄幼虫期喷施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每亩用量150亿~700亿个多角体),或与微量菊酯类农药混用。喷施苏云金杆菌300~500倍液防治效果也较好。

②清园灭蛹。在茶尺蠖越冬期,结合茶园翻耕、施基肥,清除落叶,深埋虫蛹,或在茶树根颈四周培土10厘米左右,并镇压,可防止越冬蛹羽化的成虫出土。

③灯光、性诱剂诱杀。茶尺蠖成虫具有趋光性,在发蛾期间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减少产卵量。另外,在发蛾期还可利用性诱剂诱杀雌性成虫。

④人工捕杀。对于虫害程度较轻且集中在茶园局部时,可结合茶园日常管理进行人工捕杀。

⑤放鸡除虫。鸡吃蛹,也吃幼虫。在幼虫期,振动茶丛,使幼虫吐丝下垂,引鸡啄食。

⑥农药防治。要严格按照防治指标进行,成年投产茶园防治指标为每亩幼虫量达到4500头。施药时间掌握在3龄前幼虫.期,以低容量蓬面扫喷方式施药,重点防治第4代,其次是第3代和第5代。药剂选择:有机茶园或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选用2.5%鱼藤酮(每亩用药量150~ 200毫升),0.36%苦参碱(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可选用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2.5%联苯菊酯(天王星,每亩用药量12.5~15毫升),10%氯氰菊酯(每亩用药量12.5~35毫升)。

2.油桐尺蠖

油桐尺蠖又称大尺蠖、柴棍虫、量尺虫等,是一种暴食性害虫,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1、2龄幼虫喜食嫩叶,自叶缘或叶尖取食表皮及叶肉,使叶片呈现不规则的黄褐色网膜斑;3龄幼虫取食叶片后形成缺刻;4龄后食量猛增,蚕食全叶。在华南茶区每年发生3~4代,幼虫发生时期为5~11月。成虫有强趋光性,喜停息在茶园附近的树干及建筑物墙面上。卵大多产于茶园附近树木裂皮等缝隙处、茶树枝干上。幼虫老熟后,进入茶树根际土壤中化蛹。入土深度一般在3~5厘米,且集中在茶树基部周围30厘米范围内。

【防治方法】

①人工挖蛹,捕杀成虫。在大发生时可采用人工挖蛹,减轻下一代危害;在发蛾期,清晨捕杀停息在茶园附近林木及建筑物墙面上的成虫。

②农药防治。防治适宜时间掌握在1、2龄幼虫期,施药方式以蓬面低容量扫喷为宜,药剂及用量参照茶尺蠖防治。

3.茶毛虫

茶毛虫又名茶毒蛾、毒毛虫、痒辣子、摆头虫,是我国茶区主要的害虫之一。茶毛虫主要发生在山区茶园,是老茶区的固有重要害虫,各地屡有局部发生。幼虫嚼食成熟叶、老叶及部分嫩叶,喜欢群集取食。1~2龄幼虫群集在茶树中下部叶背,取食下表皮及叶肉,被害叶呈现半透明网膜斑;3~4龄幼虫从叶缘开始取食,使叶片形成缺刻。茶毛虫每年发生2-5代,南方温暖地区少数以蛹及幼虫越冬。幼虫发生时期为4月

中旬至11月下旬。年发生代数随年平均气温升高而增多。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在11月至次年3月摘除越冬卵块。1-3龄期检查并连同枝叶剪下虫群处死。此方法适宜高山小片茶园应用。

②诱杀成虫。发蛾期夜间19: 00~23: 00,用黑光灯、电灯或性诱剂诱杀。

③生物防治。利用天敌茶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在卵期寄生;茶毛虫绒茧蜂、小胞瘦姬蜂、毒蛾瘦姬蜂等在幼虫期寄生。捕食性天敌有瓢虫、步甲、食虫蝽、蜘蛛等。病原性天敌有细菌软化病和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也可用苏云金杆菌500倍液(每毫升含菌量2亿孢子),白僵菌(每毫升1亿孢子)防治。

④农药防治。掌握3龄前幼虫期施药。有机茶、绿色食品 AA级茶园可用2.5%鱼藤酮(每亩用药量150一200毫升)、0.2%苦参碱(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可选用2.4%苦参碱+0.8%氯氰菊酯合剂(3.2%虫杀净乳油,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0.36%苦参碱(每亩用药量75~100毫升)、80%敌敌畏(每亩用药量75-100毫升)、2.5%溴氰菊酯(敌杀死)或10%氯氰菊酯(每亩用药量12.5~35毫升)。

4.茶蓑蛾

茶蓑蛾是茶树的一种普遍性害虫。幼虫负囊取食叶片,.1、2龄幼虫咬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叶片受害后出现半透明枯斑;3龄后取食叶片形成孔洞或缺刻,甚至芽梢、茎皮都被吃光。幼虫活动范围小,当一丛茶树被吃光后,就向周围转移,因此,易形成为害中心,严重时导致局部茶丛光秃。每年发生1-3代,发生时期在6月下旬至8、9月下旬,9月上旬至淡年6月下旬。茶蓑蛾一般在管理不善、用药次数少、靠近荒山的茶园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茶蓑蛾防治的重点是查清发虫中心,在初发和幼龄虫期加以消灭控制。

①人工防治措施。可采取冬季逐行检查摘除蓑囊。

②生物防治。可在幼虫期喷施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菌液(浓度为0.5亿一1.0亿孢子/毫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培养害虫天敌。

③农药防治。防治时间掌握在1、2龄幼虫期。施药方式以喷洒发生为害中心为宜,一般应将护囊喷湿而药液不下滴。药剂选择:有机茶、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用0.36%苦参碱(每亩用药量50~ 75毫升)、2.5%鱼藤酮(每亩用药量150~ 200毫升)。绿色食品A级及无公害茶园,还可喷施80%敌敌畏(每亩用药量50~100毫升)、2.5%溴氰菊酯(每亩用药量15-20毫升)。

5.茶小卷叶蛾

茶小卷叶蛾又叫小黄卷叶蛾、棉褐带卷叶蛾。幼虫卷叶结苞匿居嚼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与叶脉,形成枯竭网膜,严重时茶树蓬面枯焦,老熟后即在苞内化蛹。茶小卷叶蛾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8~ 26℃,相对湿度80%以上,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容易发生,高温干旱不利于其发育繁殖。茶小卷叶蛾在丘陵茶区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

①采摘灭虫。根据茶小卷叶蛾幼虫集聚嫩梢的特点,可采取分批及时采摘的办法进行灭虫,机采效果更好。

②生物防治。减少用药,保护天敌,同时可人工释放赤眼蜂,喷施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茶小卷叶蛾颗粒

病毒。

③农药防治。当每丛茶树虫口达到8头以上时进行农药防治,掌握在1~2龄幼虫期蓬面喷药。药剂选择:有机茶、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选用0.36%苦参碱(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2.5%鱼藤酮(每亩用药量150。200毫升)。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还可选用80qo敌敌畏(每亩用药量50~100毫升)、2.5%溴氰菊酯(敌杀死)(15~20毫升)、2.4%苦参碱+0.8%氯氰菊酯合剂(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

6.茶刺蛾

茶刺蛾又称茶角刺蛾,是我国茶树刺蛾类的一种主要害虫。幼虫喜食成叶、老叶。1、2龄幼虫大多在茶丛中下部老叶背面取食下表皮及叶肉,残留上表皮,被害叶呈现半透明的枯斑:3龄后逐渐向茶丛中、上部转移,夜间及清晨常爬至叶面取食,留下不规则孑L洞。茶刺蛾每年发生3~4代,在华南茶区1~4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3月中旬至5月上旬、5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至次年2月下旬。成虫白天栖息在茶丛下部叶背,卵散产于茶树叶片背面叶缘处。茶刺蛾一般以第2、3代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

①结合冬耕施肥,进行清园灭茧。

②发蛾盛期用黑光灯诱杀。

③幼龄期幼虫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按每亩0.5千克对水100升喷雾。还可采取在茶刺蛾产卵期人工释放赤眼蜂的办法进行防治。

④药剂防治。喷药时要将药液均匀喷到茶丛及叶背。用药种类同茶尺蠖。

(二)吸汁类害虫

1.假眼小绿叶蝉

假眼小绿叶蝉又名茶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的一种重要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新梢汁液,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一般受害茶园夏秋茶减产10%以上,受害重的减产可达30%~50%,甚至无收。此外,在加工过程中碎、末茶增加,成品率下降,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也有严重影响。世代重叠,华南地区每年发生11~13代,无明显越冬现象。假眼小绿叶蝉适合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发生,适合温度为17。28℃,最适合温度是20~26℃,尤其是遇到时晴时雨天气。

【防治方法】

①生物防治。保护和培养天敌蜘蛛,主要措施是冬季茶园铺草、减少农药使用。

②农业防治。坚持分批勤采,必要时适当强采。因为茶小绿叶蝉主要危害幼嫩芽叶,通过对达到采摘标准的幼嫩新梢进行分批及时采摘,必要时强采,可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虫口。

③药剂防治。在5~6月害虫发生第一高峰期前百叶虫口超过6头、9~10月第二高峰期前百叶虫量超过12头的茶园都应该全面施药防治。药剂选择:有机茶、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选用2.5%鱼藤酮(每亩用药150~200毫升)或其他植物农药、球孢白僵菌。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可选用10qv吡虫啉(每亩用药15~20克)、98%巴丹(每亩用药40~50克)、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每亩用药2~3克)、2.5%联苯菊酯(天王星,每亩用药20毫升)。

2.茶梨蚧

茶梨蚧为害时以若虫及雌成虫固着茶树枝叶上吸食汁液,严重发生时可使树势衰退,芽叶稀少,甚至造成茶树落叶,茶枝枯竭。一般每年发生2~3代,各代孵化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茶树荫蔽、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茶梨蚧生长繁殖。

【防治方法】

①保护和利用天敌瓢虫、寄生蜂。

②通过茶园管理,抑制虫口发生。主要措施有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注意排水,增强树势。利用修剪、疏枝,剪除虫枝、枯枝,清除徒长枝、地蕻枝,清蔸亮脚。春茶时及时分批采摘,压低越冬虫口。

③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根据虫情监测预报,掌握在若虫盛孵至初龄盛期及时施药,延误时机则介壳形成,药效相应降低。有机茶和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在非采摘期喷施45%石硫合剂晶体200~300倍液(每亩用药0.25~0.3千克)。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可用45%马拉硫磷(每亩用药100~125毫升)、40.7%毒死蜱(每亩用药75~100毫升)。

3.茶橙瘿螨

以成、若螨刺吸为害茶树芽梢和成叶,使叶片失绿,叶脉红褐,叶面变暗无光泽,叶背多褐色细纹锈斑,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是对茶园危害最大的茶叶害螨。每年发生20多代,世代重叠。一年有两次高峰,分别在夏茶和秋茶期间发生。据研究分析,茶橙瘿螨最适宜在温度25~27℃、相对湿度85%,时晴时雨,雨天多而雨量少的气候条件下发生。茶树生长旺盛,芽叶较嫩,有利于茶橙瘿螨取食繁衍。

【防治方法】

①勤除杂草,清除落叶,结合耕作、开沟施肥消灭地面螨虫。秋后至早春进行轻修剪、疏枝,剪除衰枝、徒长枝,压低螨口基数。茶季叶面施肥,氮、磷、钾混合喷施,抑制螨虫发生。

②药剂防治。早春检查螨虫发生情况,确定发虫中心。发生季节掌握螨口发生高峰初期,按防治指标施药。茶橙瘿螨:平均每叶有螨20头;茶短须螨:平均每叶有螨10~15头;茶跗线螨:平均每叶有螨10头以上,有螨芽叶率30%以上。可选用药剂:有机茶及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在非采摘期喷施45%石硫合剂晶体200~300倍液(每亩用量0.25~0.37千克)或石硫合剂0.3波美度。绿色食品A级和低残留茶园还可喷施73%克螨特1500~2000倍液(每亩用药40~50毫升)、20%四螨嗪(螨死净)1000倍液(每亩用药50~75毫升)。

4.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是我国茶区发生范围较广的一种茶树主要害虫,长江下游乃至华南茶区屡有严重发生,局部成灾。黑刺粉虱为害时以若虫定居于叶背刺吸汁液,并大量排泄蜜露于下层叶面上,招致烟煤菌寄生,严重时可造成烟煤病的流行,茶园一片乌黑,阻碍茶树光合作用,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黑刺粉虱在广东部分地区每年发生5代,多以3龄若虫在茶树中、下部叶背越冬。1~4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中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8月下旬,8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中旬至越冬。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通过修剪、疏枝、中耕除草,增强树势,增加通风透光,抑制虫口发生。

②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瓢虫、蜘蛛等。在1、2龄幼虫期喷洒韦伯虫座孢菌液,浓度为每毫升含2亿-3亿个孢子。

③药剂防治。掌握在卵孵化盛期或成虫盛期进行。防治成虫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幼虫期提倡侧位喷洒,药液主要喷到茶树中、下部叶背。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每亩用药量20~30克)、98%巴丹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40~50克)、50%辛硫磷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00毫升)、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50~60毫升)。

5.茶蚜

茶蚜俗称蜜虫、腻虫。为害时,茶蚜聚集在幼嫩新梢叶背吸食汁液,致使受害叶片扭卷、萎缩,伸展停滞,甚至枯竭。此外,茶蚜排泄在新梢上的蜜露招致煤菌寄生,使得用被害芽叶制成的干茶色泽发暗,茶汤混浊,带腥味,严重影响芽叶生长与茶叶产量和品质。茶蚜每年发生25代以上,在华南茶区则多以无翅蚜越冬,甚至无明显越冬现象。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为害高峰期。茶蚜趋嫩性强,聚集于新梢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以芽下第一、二叶上的虫量最多。

【防治方法】

①注重保护天敌资源,强化生态控制。保留茶园周边植被,茶园铺草,让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安全越冬。幼龄茶园可间作冬季绿肥,招引天敌繁衍,控制春季茶蚜危害。

②投产茶园可采取分批勤采,严重发生茶园适当重采,可有效控制虫口增长。幼龄茶园结合打顶或定型修剪,压制虫口发生。

③药剂防治。有机茶、绿色食品AA级茶园,喷施2.5%鱼藤酮500倍液(每亩用药量150毫升)。绿色食品A级和低残留茶园还可喷施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每亩用药量40~ 50毫升)、10%吡虫啉5000-7500倍液(每亩用药量药量10~15克)、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每亩用药10~15克)、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2.5~15毫升)。

6.茶黄蓟马

茶黄蓟马是南方茶区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幼虫锉9叶汁液,被害叶主脉两侧出现两条或多条红褐色条痕疤,色暗淡,叶质硬脆,严重时整叶变褐、焦枯。广东每年发代,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1~4月虫口少,5月开升,7~8月遇高温波动较大,9月下旬开始盛发,10~l1进入高峰期,直到12月下旬虫口下降。茶黄蓟马趋嫩性强,多在芽及芽下1~3叶吸食。

【防治方法】

①华南地区在4轮芽之前,应重点采取分批及时采摘灭虫;5~6轮芽应重点进行药剂防治。

②采摘茶园1~4轮芽,只需结合小绿叶蝉兼治。幼龄茶园5月以后及采摘茶园5轮芽期需及时喷药。防治指标为幼龄茶园60头/百梢,虫梢率30%;成龄茶园1~4轮芽放宽掌握,5轮芽为100头,百梢,虫梢率40%。农药种类:有机茶、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喷施2.5%鱼藤酮300~500倍液(每亩用药量150~ 200毫升)。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还可喷施10%吡虫啉4000~5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5~20克)、35%赛丹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98%杀螟丹1000~2000倍液(每亩用药量40~50克)。

Cy316.com延伸阅读

闽东茶树主要害虫


一、叶蝉类(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习性与为害状:若虫和成虫绿色,刺吸嫩叶、茎汁液,使芽叶萎缩、叶尖焦枯。防治时期:5~6月,8~9月若虫盛发期,百叶虫:夏茶5~6头、秋茶>10头时施药防治。防治措施:(1)分批多次采茶,抑制虫口发生,严重时可机采或轻修剪,使虫口下降。(2)温度大的天气,喷施0.1~0.5亿孢子/ml的白僵菌孢子液。(3)秋末采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土封园。(4)用植物提取液喷杀。(5)2.5%鱼藤酮150~200ml/亩(300~500倍液)喷杀。 二、黑刺粉虱习性与为害状:卵产于老叶背面,幼虫固定在叶背吸汁为害,并导致煤污病发生,常引起茶树落叶,成虫在茶丛顶部嫩叶背吸汁为害。该虫喜郁闭荫湿。 防治时期:江南茶区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上旬为盛发期,应施药。防治措施:(1)茶园管理应及时疏枝、边缘修剪、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2)温度大的天气喷施粉虱真菌制剂500倍液,或喷施0.1~0.3亿/ml的孢子液。(3)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喷杀。喷药时茶丛中下部的叶背要喷湿。 三、茶叶螨类(茶橙瘿螨、茶跗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等) 习性与为害状:吸食嫩叶、成叶汁液(橙瘿螨、跗线螨)、或成叶、老叶汁液(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等),导致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呈褐色、叶片呈古铜色、叶柄霉烂等现象。防治时期:5月中下旬、8~9月发现个别枝条有为害状的点片发生时,即应施药。防治措施:(1)勤采春茶,采除虫口,抑制虫口发展。(2)螨类(茶橙瘿螨)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喷用波美0.01~0.02度石硫合剂和硫悬浮剂,嫩叶应喷温。

秋季茶树害虫及其防治


夏末秋初,气温下降,多数害虫的发生量有所回升,甚至出现大暴发现象,轻者影响秋茶产量,重者影响树势和翌年春茶生产,因此,必须做好防治工作。夏末秋初常见的害虫主要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刺蛾、茶黑毒蛾等害虫。 一、主要害虫的习性与危害 1、假眼小绿叶蝉 小绿叶蝉在我市各区均有发生,发生为害时间长。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被害芽梢生长受阻,严重时芽叶枯焦,一年发生有两个高峰期,第二高峰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特别是老茶园改造留养茶园或杂草丛生的茶园发生严重,望广大重点茶农引起高度重视。 2、茶黑毒蛾 茶黑毒蛾是在局部茶区发生严重,特别是於潜地区,注意观察虫情,虫口数量大的可将茶树叶片嫩枝全部食光,对茶树长势和茶叶产量影响较大,该虫一年发生4代,第4代幼虫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害秋茶,成长幼虫一般分布在茶树上层,喜食嫩叶,4、5龄连续剧虫具有假死性,受惊后会卷缩坠地。幼虫老熟时爬至茶丛基部枝桠间,落叶下或土隙间结茧化蛹。 二、防治方法 1、防治小绿叶蝉:⑴分批多次及时采扎;⑵喷施10%吡虫啉15-20克/亩,70%艾美乐2-3克/亩,35%赛丹乳油1000倍液,98%巴丹1000-1500倍液; 2、防治茶黑毒蛾:⑴利用茶黑毒蛾假死性振落捕杀,98%巴丹1000-1500倍液;⑵毒沙法。

茶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茶饼病

茶饼病主要为害嫩叶,病叶制成的干茶味苦,易碎,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茶饼病主要发生在幼嫩茎叶部,最初病状是在嫩叶上出现浅绿、浅黄或略带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透明斑,直径0.6-1.2厘米。以后叶片表面的病斑逐渐凹陷,叶片的背面突出,形状似饼状,病斑正面较平滑并略有光泽,色泽比周围叶色浅,叶背突起部分初为灰色,上面可见一层白色粉末。茶饼病多在低温高湿季节发生,当春、秋季气温在18~20℃,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阴雨高湿的条件下,易导致此病发生。在高山、谷地及过度遮阴茶园以及偏施氮肥、杂草较多,采摘、修剪等措施不合理的茶园较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

①加强苗木及茶园管理。从外地调运苗木必须严格检验,发现感病苗应立即处理,防止病害传播;勤除杂草,适度遮阴,增施磷、钾肥,以增强茶树抗病力。

②药剂防治。可选用25%粉锈宁(三唑酮)、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防治。粉锈宁残效期较长,发病期喷药1次即可。其他药剂需喷2~3次,喷药间隔期N10天。

2.茶芽枯病

茶芽枯病主要为害春茶幼嫩芽叶。病斑开始在叶尖或叶缘发生,呈黄褐色,以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状,无明显边缘。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褐色细小粒点,病叶易破裂扭曲。幼芽、鳞片、鱼叶均可变褐,病芽萎缩不展,后期呈黑褐龟枯焦状,严重时整个嫩梢枯死。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仅在春茶期间发生。春茶萌发期3月底至4月初开始发病,到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春茶盛采期最高气温在20~25℃时进入发病高峰。6月中旬以后,最高气温达29℃以上时停止发病。

【防治方法】

发病期间,实行早采、勤采,尽量减少茶树上的嫩梢数量,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控制发病。在改造茶园时,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可选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在发病前期喷施。上述药剂喷药后的安全间隔为7~10天。停采茶园可喷洒0.6%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3.茶炭疽病

茶炭疽病多发生在成叶上,老叶和嫩叶偶尔发病。秋季发病严重的茶园,来年春茶产量会明显下降。发病初期,叶缘或叶尖产生水渍状暗绿色病斑,而后沿叶脉扩大成不规则形红褐色病斑,后期变成灰白色。病斑正面密生黑色细小突起粒点(实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上无轮纹。发病重时,可引起茶树大量落叶。茶炭疽病是由一种真菌侵染引起的。在高湿度和有雨水条件下形成孢子,可以不断进行重复侵染。全年以梅雨期和秋雨期发生最重。一般以偏施氮肥或缺少钾肥的茶园、幼龄茶园及台刈茶园发生较多。不同品种的茶树抗病能力差异明显,一般大叶品种抗病力强。

【防治方法】

加强茶园管理,对易积水茶园及时排水,秋、冬季清除落叶。选用抗病品种,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力。药剂防治在新梢一芽一叶期进行,选用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非采摘期还可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

4.茶云纹叶枯病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同时还为害新梢、枝条和果实。茶树患病后,叶片常提早脱落,新梢出现枯死现象,致使树势衰弱。成叶和老叶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转褐色,病斑上有云纹状轮纹,最后由中央向外变灰色,上生灰黑色扁平圆形小粒点,沿轮纹排列。嫩叶上的病斑呈褐色、圆形,后转为黑褐色枯死。枝条上产生灰褐色斑块,稍下陷,上生灰黑色小粒点,可使枝梢枯死。果实上病斑圆形,黄褐色至灰色,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有时病部开裂。由真菌引起,一般以因采摘过度、遭受冻害或虫害等致使树势衰弱的情况以及台刈、密植茶园及扦插苗圃较易发病。一般大叶品种如云南大叶种、福建水仙、广东水仙等较易感病,而小叶种抗病力较强。

【防治方法】

①加强茶园管理,做好抗旱、防冻及治虫工作。勤除杂草,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力。在冬休期,结合翻耕将土表落叶、病叶进行清除、深埋。同时摘除树上病叶并带出园外进行处理。

②药剂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800倍液、50%多菌灵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进行防治。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后需间隔10天,百菌清需间隔14天才能采茶。非采摘期还可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5.茶轮斑病

茶轮斑病是茶树常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产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成叶、老叶,也有的发生在嫩叶和新梢上。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产生黄绿色小斑点,而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大病斑,并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在潮湿条件下出现浓黑色墨汁状小粒点,沿轮纹作环状排列。嫩叶上的病斑无轮纹,病斑常相互连合,甚至叶片大部分呈褐色枯斑。嫩梢发病时变黑枯死,并向下发展,引起枝枯。该病由一种真菌侵染引起。高温高湿气候有利于发病,一般在夏、秋季发生较重。机采、修剪、捋采和虫害严重的茶园较易发病。排水不良、密植茶园和扦插苗圃也易发病。云南大叶种、凤凰水仙、湘波绿等品种较易感病。

【防治方法】

①防止强采、捋采造成伤口,以减少侵染机会,减轻发病;机采、修剪后,应喷药保护;建立良好的茶园排灌系统。

②在发病初期,采茶后立即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药后10天左右再喷1次,共2次。喷药后需间隔7~10天才能采茶。

6.茶苗白绢病

茶苗白绢病是茶苗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全国各茶区都有发生,严重时,茶苗成片死亡,造成缺株断行。该病发生在茶苗近地面茎基部,病部初期呈紫褐色条斑,后变褐色,上生白色绢丝状膜层,并由茎部向土表扩展,后期膜层上面形成油菜子状菌核。菌核开始为白色,后转黄褐色至褐色,最后病部皮层软腐,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枯萎,直至全株枯死。

该病由真菌侵染引起。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或病部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翌年春夏温度适宜时,形成菌丝,沿土壤间隙蔓延到邻株,或通过雨水、流水和耕锄进行传播,并可随苗木调运传播。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5℃,全年以6-8月高温高湿季节发病较多。土壤过酸、黏重、排水不良或贫瘠,都容易发病。前作或间作豆科等感病作物,较易发病。

【防治方法】

选择生荒地或无病地种植茶树,选用无病苗木栽种。加强土壤管理,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茶树抗病力。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将周围土壤一起挖除,换以新土并施入杀菌剂,如0.5%硫酸铜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进行消毒后,再补植茶苗。

7.茶苗根结线虫病

茶苗根结线虫病是茶苗上的一种威胁性病害,在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茶苗根系,影响养分和水分吸收,造成地上部分发黄。严重时全株枯萎死亡。该病由线虫引起,发生在1~2年生实生苗或扦插苗的根部,感病茶苗主根或侧根上产生瘤状物,小的如菜子,大的如黄豆,表面粗糙,黄褐色,有时几个瘤状物融合在一起。病根畸形,常无须根。扦插苗的病根常密集成团,组织疏松易折。地上部分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在适宜条件下,土温25~30℃,土壤湿度400/0~700/0,完成1代需25~30天。线虫在沙性土壤比在黏土中发生要重,熟地比生地发生要重。

【防治方法】

①尽量选择生荒地种茶,避免在前作为感病植物的熟地上种茶。种植茶苗前,在盛夏期深耕土壤,将土壤中线虫翻耕至土表,利用烈日暴晒杀灭线虫。

②选用无病苗木,对茶苗进行严格检查,,发现病苗应立即销毁。

相关文章

a href="http://www.cy316.com/lyuchashupinzhong/">绿茶树品种 白茶树分类 老茶树绿茶 现代茶具的分类及其品种 白茶树与绿茶树的区别 龙井主要产地 白茶树苗 茶树的起源 茶树怎么种 野生白茶树 绿茶茶树 怎样修剪茶树 野生红茶树苗 岩茶的茶树品种 梅占茶树耐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