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蒸青煎茶

发布时间 : 2021-08-29
蒸青茶 蒸青茶价格 绿茶蒸青

蒸青茶。

什么是蒸青煎茶?蒸青茶是以蒸汽杀青制造而成的绿茶。早在唐代就已开始生产,那时的蒸青绿茶是蒸青团饼茶。以后蒸青茶的制法传到日本,沿袭至今,发展成现在日本的蒸青绿茶,其中蒸青煎茶是主要产品。

蒸青煎茶制作方法

蒸青煎茶的鲜叶原料,宜采摘叶绿素含量高的嫩芽叶,并尽量实行现采现制,因此要求尽量保持鲜叶的新鲜度。如叶量较多时,需要通风贮青,不要损伤芽叶,控制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湿度。鲜叶进入蒸青机,用100℃的热蒸汽将叶子蒸软,时间约30秒钟,叶温可达98℃。蒸青以后,叶子进入叶打机,冷却并去除叶表多余的水分,然后进行粗揉,通入95℃热风,粗揉时间约45分钟,散失部分水分,使叶子减重55%左右。然后揉捻20分钟,初步成条后进行中揉,边揉压边通入热风进行散失水分,约经40分钟后,叶子减重70%,再进行精揉。

精揉温度90℃,使叶温达40℃左右,约经40分钟左右,叶子减重75%。最后进行烘干,烘温80℃,约经60分钟左右,茶叶含水量达5%时即完成烘干。摊凉冷却后就可进行包装,为防止变质,宜采用抽气真空包装的方法。

蒸青煎茶的保健功效

1、提神醒脑

陆游在《试茶》写到:“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草换梦回。”说明茶叶有提神醒脑作用。茶叶之所以提神,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咖啡碱能一定程度兴奋中枢神经和大脑皮层,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2、杀菌消炎

研究显示,绿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春季病毒、细菌滋生,多喝绿茶保健康。

3、促消化

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就是因为饮茶有促进消化的功效。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加速食物的消化代谢。茶中的纤维素也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大鱼大肉,积滞不消化喝绿茶就可以帮助消化。

4、减少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能力。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白血球减少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效果很好。上班族面对电脑时间特别多,不自觉受到辐射伤害,选择绿茶确实是白领办公首选。

5、延缓衰老

绿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力和生理活性,能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人体的衰老和疾病,很大程度上与人体中过量的自由基有关。有试验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6、保护牙齿

绿茶中的氟和多酚类物质对牙齿有益。绿茶茶汤可以有效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还配合杀菌消毒的效果,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固齿,都是有益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小学生中进行“茶水漱口”试验,龋齿率大大降低。同时还能有效清除口臭,清新口气。

7、降血脂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8、减压解乏

绿茶中含强效的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C,能促进人体分泌出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

综上所述,蒸青煎茶也是一种绿茶,是以蒸汽杀青制造而成的茶品。蒸青煎茶同样具有绿茶特殊的保健功效,饮用对身体也是有一定益处的。

精选阅读

蒸青|蒸青煎茶|蒸青煎茶的加工工艺|蒸青绿茶的加工工艺


蒸青茶是以蒸汽杀青制造而成的绿茶。早在唐代就已开始生产,那时的蒸青绿茶是蒸青团饼茶。以后蒸青茶的制法传到日本,沿袭至今,发展成现在日本的蒸青绿茶,其中蒸青煎茶是主要产品。

蒸青煎茶的工艺过程分贮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干燥等工序。

蒸青煎茶的鲜叶原料,宜采摘叶绿素含量高的嫩芽叶,并尽量实行现采现制,因此要求尽量保持鲜叶的新鲜度。如叶量较多时,需要通风贮青,不要损伤芽叶,控制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鲜叶进入蒸青机,用100℃的热蒸汽将叶子蒸软,时间约30秒钟,叶温可达98℃。蒸青以后,叶子进入叶打机,冷却并去除叶表多余的水分,然后进行粗揉,通入95℃热风,粗揉时间约45分钟,散失部分水分,使叶子减重55%左右。然后揉捻20分钟,初步成条后进行中揉,边揉压边通入热风进行散失水分,约经40分钟后,叶子减重70%,再进行精揉。

精揉温度90℃,使叶温达40℃左右,约经40分钟左右,叶子减重75%。最后进行烘干,烘温80℃,约经30分钟左右,茶叶含水量达5%时即完成烘干。摊凉冷却后就可进行包装,为防止变质,宜采用抽气真空包装的方法。

蒸青煎茶的品质特点是,香清、味醇及三绿(即干茶色泽绿、汤色绿、叶底绿)。日本人称这种蒸青煎茶为具有真色、真香、真味的天然风味茶。目前我国生产的蒸青煎茶主要是外销日本,内销数量极小。

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千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的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中国煎茶,产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南宋时出现的佛家茶仪中所使用的即是蒸青的一种“抹茶”。当时浙江余姚径山寺的径山茶宴,经来访的日本僧人的归国传播,启发了日本“”的兴起。至今日式“”所用仍是蒸青绿茶。

水云玉露为蒸青绿茶,现已有聪明之赴山清水秀无污染的大别山区,与当地茶场合作开发研制山茶叶新品,以此为盛世茶艺复兴尽绵薄之力。

水云玉露具有“色绿、汤绿、叶绿”三绿特点,外形均匀,纤细挺直如针,汤色翠绿诱人,如玉如露,香气清悠,沁人心脾。初啜清淡,回味甘甜,继之醇厚鲜爽,令人心旷神怡。且由于其特殊的制造工艺,使其具有洁净卫生、营养丰富等独特之处,实为延年益寿、抗病防癌之茶中佳品!

【加工工艺】

蒸青绿茶是利用传统的制茶工艺和现代化技术手段两者相结合的蒸青工艺进行选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干燥等工

艺而成的。

绿茶的种类-蒸青煎茶


蒸青茶是以蒸汽杀青制造而成的绿茶。早在唐代就开始生产,那时的蒸青绿茶是蒸青团饼茶。以后蒸青的制法传到日本,沿袭至今,发展成现在日本的蒸青绿茶,其中蒸青煎茶是主要产品。

为了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1972年起引进日本蒸青煎茶生产设备,开始制造蒸青煎茶,并外销日本、美国、加拿大及香港等地。1986年浙江省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中日合资浙江三明茶业有限公司,引进日本成套设备和流水线,按照蒸煎青茶的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生产,产品外销日本,年产约500吨。

蒸青煎茶的鲜叶原料,宜采摘叶绿素含量高的嫩芽叶,并尽量实行现采现制,因此要求尽量保持鲜叶的新鲜度。如叶量较多时,需要通风贮青,不要损伤芽叶,控制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鲜叶进入蒸青机,用100℃的热汽将叶子蒸软,时间约30炒钟,叶温可达98℃。蒸青以后,叶子进入叶打机,冷却并去除叶表多余的水分,然后进行粗揉,通入95℃热风,粗揉时间约45分钟,散失部水分,使叶子减重55%左右。然后揉捻20分钟,初步成条后进行中揉,边揉压边通入热风进行散失水分,约经40分钟后,叶子减重70%,再进行精揉。精揉温度90℃,使叶温达40℃左右,约经40分钟左右,叶子减重75%。最后进行烘干,烘温80℃,约经30分钟左右,茶叶含水量达5%时即完成烘干。摊凉冷却后就可进行包装,为防止变质,宜采用抽气真空包装的方法。蒸青煎茶的品质特点是,香清、味醇及三绿(即干茶色泽绿、汤色绿、叶底绿)。日本人称这种蒸青煎茶为具有真色、真香、真味的天然风味茶。目前我国生产的蒸青蒸煎茶主要是外销日本,内销数量极小。

蒸青煎茶的制作工艺


蒸青茶是以蒸汽杀青制造而成的绿茶。早在唐代就已开始生产,那时的蒸青绿茶是蒸青团饼茶。以后蒸青茶的制法传到日本,沿袭至今,发展成现在日本的蒸青绿茶,其中蒸青煎茶是主要产品。

蒸青煎茶的工艺过程分贮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干燥等工序。

蒸青煎茶的鲜叶原料,宜采摘叶绿素含量高的嫩芽叶,并尽量实行现采现制,因此要求尽量保持鲜叶的新鲜度。如叶量较多时,需要通风贮青,不要损伤芽叶,控制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鲜叶进入蒸青机,用100℃的热蒸汽将叶子蒸软,时间约30秒钟,叶温可达98℃。蒸青以后,叶子进入叶打机,冷却并去除叶表多余的水分,然后进行粗揉,通入95℃热风,粗揉时间约45分钟,散失部分水分,使叶子减重55%左右。然后揉捻20分钟,初步成条后进行中揉,边揉压边通入热风进行散失水分,约经40分钟后,叶子减重70%,再进行精揉。

精揉温度90℃,使叶温达40℃左右,约经40分钟左右,叶子减重75%。最后进行烘干,烘温80℃,约经30分钟左右,茶叶含水量达5%时即完成烘干。摊凉冷却后就可进行包装,为防止变质,宜采用抽气真空包装的方法。

蒸青煎茶的品质特点是,香清、味醇及三绿(即干茶色泽绿、汤色绿、叶底绿)。日本人称这种蒸青煎茶为具有真色、真香、真味的天然风味茶。目前我国生产的蒸青煎茶主要是外销日本,内销数量极小。

煎茶是什么茶,什么是煎茶?特点如何


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茶的饮法非常简单,将其用沸水冲泡之后就可饮用。而对于煎茶很多人不太了解,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煎茶就是把茶煎好后再冲泡,究竟这是不是煎茶呢?什么是煎茶?

煎茶法不知起于何时,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制茶工艺,唐代陆羽《茶经》始有详细记载。《茶经》初稿成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后经修订,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稿。《茶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茶道的诞生。其后,斐汶撰《茶述》,张又新撰《煎茶水记》,温廷筠撰《采茶录》,皎然、卢仝作茶歌,推波助澜,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如今,日本的煎茶道保留了中国煎茶道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

煎茶这个词原先是表示一个制作食用茶的一道工序,即用水煮采集的嫩茶叶。茶东渡日本以后,蒸汽杀青技术在中国基本被淘汰了。炒青技术在中国绿茶生产中得以大行其道。所以煎茶这个词在中国也变得比较陌生起来。后来煎茶就逐渐被用来指代一个茶的品种了,即通过蒸汽杀青工艺而制的的绿茶。今天我们所说的煎茶就是以蒸汽杀青制造而成的绿茶中的一种。 蒸青煎茶的工艺过程分贮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干燥等工序。

这样看来,煎茶并不是真正的煎茶,煎茶也是一种茶,是蒸过的一种绿茶,它的茶色要比抹茶更黄一些。

蒸青茶制作


蒸青茶亦是绿茶中的一种,由于在杀青工序中采用蒸汽,故称“蒸青”。我国古代曾在很长的时期内采用蒸青法加工茶叶,后来此法传到日本、印度等国,日本到目前还仍然制作蒸青茶,消费蒸青茶。绍兴茶区自宋代开始,逐步采用炒青方法代替蒸青制茶法,直至蒸青制法被完全淘汰。1937年,设在嵊州三界的浙江省农林改良场茶场在创办初期,曾试制过一部分蒸青珠茶。1993年和1997,绍兴县和上虞市 分别引进过外资及成套生产流水线生产蒸青茶出口日本。蒸青茶制作分鲜叶贮放、蒸汽杀青、除湿散叶、粗揉、揉捻、中揉、精揉、烘干等几道工序。

蒸青茶亦是绿茶中的一种,由于在杀青工序中采用蒸汽,故称“蒸青”。我国古代曾在很长的时期内采用蒸青法加工茶叶,后来此法传到日本、印度等国,日本到目前还仍然制作蒸青茶,消费蒸青茶。绍兴茶区自宋代开始,逐步采用炒青方法代替蒸青制茶法,直至蒸青制法被完全淘汰。1937年,设在嵊州三界的浙江省农林改良场茶场在创办初期,曾试制过一部分蒸青珠茶。1993年和1997,绍兴县和上虞市 分别引进过外资及成套生产流水线生产蒸青茶出口日本。蒸青茶制作分鲜叶贮放、蒸汽杀青、除湿散叶、粗揉、揉捻、中揉、精揉、烘干等几道工序。 鲜叶贮放:送到茶厂的鲜叶,在未加工前,需妥善贮放,防止鲜味温度升高而发生红变。 蒸汽杀青:即用水蒸汽破坏茶叶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除湿散叶:杀青后的叶子,互相粘叠,结成团块,同时水分像露水一样,依附在叶表。用叶打机、露切机的加温鼓风作用进行除湿散叶。 粗揉:作用是初步除去叶内水分,揉出茶汁,使茶叶色泽深绿油光,条索紧圆挺直,为形成蒸青茶的外形特征打下基础。 接着经过揉捻、中揉、精揉,使茶叶进一步除去水分、解散团块及整形,最后达到茶条圆紧而伸直长形、有尖锋、无茶块、色泽鲜绿或深绿带油光。最后一道工序是烘干,采用低温慢烘的办法使茶叶到达足干,同时固定茶叶形状,进一步发展茶叶色、香、味。 绍兴市目前生产的蒸青茶产品共有玉露茶、煎茶、玄米茶等。由普通生产茶园采摘的鲜叶加工而成的蒸青茶为煎茶。生产茶园采用草扇等覆盖后采下的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为玉露茶,煎茶中拌入炒米的为玄米茶。这些产品均出口日本市场。

“炒青”与“蒸青”技术


中国人贪恋茶叶的香气与滋味,“蒸青”即以热气煮蒸方式将鲜茶所含各种香与味的成分保留下来,以供享受;“炒青”技术的价值在于,高温急炒,一则将那些低沸点的芳香物,比如青草气(日本茶里淡淡的“海苔味”即此种物质)给挥发掉了;同时,炒的过程本身,又重新进行了物质转化与聚集——香气与滋味,由此更上新台阶。科学测定表明,茶叶鲜叶所含香气成分种类不多,约50种;而经过制茶程序之后,绿茶香气成分可达110种——绿茶工艺,其实主要也就是各种手法的“炒”而已;而红茶则可达325种。茶叶香气成分的这种跃进,其核心性技术的突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看来,关键当然是“炒青”。

为什么中国出现了具有革命性价值的“炒青”技术,而日本直到现在还固守“蒸青”技术?鲁成银说他相信,这种变化背后一定是中国人感觉系统的变迁——而这种变化的动力何在,鲁成银说他其实没有答案。不过,动力虽无可找寻,但从结果上看,“炒青”的出现,打开的是中国人寻找茶叶多元感觉的空间,唐宋贡茶所“规定”的香气与滋味规格,不复约束。中国人的茶感受系统,自此不仅别开新面,也渐次升级——开始进入到发现并认识各个茶种的特殊性,并寻找与之匹配的制茶工艺阶段。饮者与茶种,经制茶程序,开始寻找互动关系。

对于茶叶而言,科学的分析仍然最具解释力。明朝之后,“炒青”技术广泛使用,鲁成银描述说它后来逐渐形成两个纵深发展的路向:一是由绿茶到黄茶与黑茶,其间的关键,是黄茶经过杀青(炒青即为杀青的一种)之后,经过一个“闷黄”过程,将茶叶轻微发酵,然后干燥;黑茶则将“闷黄”变为程度更重的“渥堆”发酵,香气与滋味又有一变。二是由绿茶而发展出白茶、青茶(乌龙茶)与红茶,这其间的技术关键是“萎凋”——古人将其描述得十分有诗意:三分红七分绿。茶的鲜叶经过一个自然的水分蒸发过程,即萎凋,这同样是一个发酵过程。这道工艺加重一些,如“摇青”,则将制成乌龙茶;程度更深,用力揉捻,促使茶细胞破碎,即成红茶。鲁成银用茶叶科学概念描述:绿茶黄茶黑茶一路,是湿热氧化;而绿茶白茶乌龙茶与红茶一路,则为酶促氧化。

“炒青茶”技术与“蒸青茶”技术


中国人贪恋茶叶的香气与滋味,“蒸青”即以热气煮蒸方式将鲜茶所含各种香与味的成分保留下来,以供享受;“炒青”技术的价值在于,高温急炒,一则将那些低沸点的芳香物,比如青草气(日本茶里淡淡的“海苔味”即此种物质)给挥发掉了;同时,炒的过程本身,又重新进行了物质转化与聚集——香气与滋味,由此更上新台阶。科学测定表明,茶叶鲜叶所含香气成分种类不多,约50种;而经过制茶程序之后,绿茶香气成分可达110种——绿茶工艺,其实主要也就是各种手法的“炒”而已;而红茶则可达325种。茶叶香气成分的这种跃进,其核心性技术的突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看来,关键当然是“炒青”。

为什么中国出现了具有革命性价值的“炒青”技术,而日本直到现在还固守“蒸青”技术?鲁成银说他相信,这种变化背后一定是中国人感觉系统的变迁——而这种变化的动力何在,鲁成银说他其实没有答案。不过,动力虽无可找寻,但从结果上看,“炒青”的出现,打开的是中国人寻找茶叶多元感觉的空间,唐宋贡茶所“规定”的香气与滋味规格,不复约束。中国人的茶感受系统,自此不仅别开新面,也渐次升级——开始进入到发现并认识各个茶种的特殊性,并寻找与之匹配的制茶工艺阶段。饮者与茶种,经制茶程序,开始寻找互动关系。

对于茶叶而言,科学的分析仍然最具解释力。明朝之后,“炒青”技术广泛使用,鲁成银描述说它后来逐渐形成两个纵深发展的路向:一是由绿茶到黄茶与黑茶,其间的关键,是黄茶经过杀青(炒青即为杀青的一种)之后,经过一个“闷黄”过程,将茶叶轻微发酵,然后干燥;黑茶则将“闷黄”变为程度更重的“渥堆”发酵,香气与滋味又有一变。二是由绿茶而发展出白茶、青茶(乌龙茶)与红茶,这其间的技术关键是“萎凋”——古人将其描述得十分有诗意:三分红七分绿。茶的鲜叶经过一个自然的水分蒸发过程,即萎凋,这同样是一个发酵过程。这道工艺加重一些,如“摇青”,则将制成乌龙茶;程度更深,用力揉捻,促使茶细胞破碎,即成红茶。鲁成银用茶叶科学概念描述:绿茶黄茶黑茶一路,是湿热氧化;而绿茶白茶乌龙茶与红茶一路,则为酶促氧化。

“炒青”技术与“蒸青”技术


中国人贪恋茶叶的香气与滋味,“蒸青”即以热气煮蒸方式将鲜茶所含各种香与味的成分保留下来,以供享受;“炒青”技术的价值在于,高温急炒,一则将那些低沸点的芳香物,比如青草气(日本茶里淡淡的“海苔味”即此种物质)给挥发掉了;同时,炒的过程本身,又重新进行了物质转化与聚集——香气与滋味,由此更上新台阶。科学测定表明,茶叶鲜叶所含香气成分种类不多,约50种;而经过制茶程序之后,绿茶香气成分可达110种——绿茶工艺,其实主要也就是各种手法的“炒”而已;而红茶则可达325种。茶叶香气成分的这种跃进,其核心性技术的突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看来,关键当然是“炒青”。

为什么中国出现了具有革命性价值的“炒青”技术,而日本直到现在还固守“蒸青”技术?鲁成银说他相信,这种变化背后一定是中国人感觉系统的变迁——而这种变化的动力何在,鲁成银说他其实没有答案。不过,动力虽无可找寻,但从结果上看,“炒青”的出现,打开的是中国人寻找茶叶多元感觉的空间,唐宋贡茶所“规定”的香气与滋味规格,不复约束。中国人的茶感受系统,自此不仅别开新面,也渐次升级——开始进入到发现并认识各个茶种的特殊性,并寻找与之匹配的制茶工艺阶段。饮者与茶种,经制茶程序,开始寻找互动关系。

对于茶叶而言,科学的分析仍然最具解释力。明朝之后,“炒青”技术广泛使用,鲁成银描述说它后来逐渐形成两个纵深发展的路向:一是由绿茶到黄茶与黑茶,其间的关键,是黄茶经过杀青(炒青即为杀青的一种)之后,经过一个“闷黄”过程,将茶叶轻微发酵,然后干燥;黑茶则将“闷黄”变为程度更重的“渥堆”发酵,香气与滋味又有一变。二是由绿茶而发展出白茶、青茶(乌龙茶)与红茶,这其间的技术关键是“萎凋”——古人将其描述得十分有诗意:三分红七分绿。茶的鲜叶经过一个自然的水分蒸发过程,即萎凋,这同样是一个发酵过程。这道工艺加重一些,如“摇青”,则将制成乌龙茶;程度更深,用力揉捻,促使茶细胞破碎,即成红茶。鲁成银用茶叶科学概念描述:绿茶黄茶黑茶一路,是湿热氧化;而绿茶白茶乌龙茶与红茶一路,则为酶促氧化。

老青茶蒸压制成青砖茶


老青茶主产于湖北省咸宁地区的薄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湖南省临湘县也生产老青茶。据《湖北通志》记载:“同治十年,重订崇、嘉、蒲、宁、城、山六县各局卡抽派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项。”这里讲的老茶即指老青茶。可见老青茶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1890年前后,在蒲圻羊楼洞开始生产炒制的篓装茶,即将茶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篾篓里(每篓2.5公斤),运往北方,称为炒篓茶。以后发展为以老青茶为原料经蒸压制成者青砖茶。

品质要求:老青茶的品质要求,一级茶(洒面)条索较紧,稍带白梗,色泽乌绿。二级茶(二面)叶子成条,红梗为主,叶色乌绿微黄。三级茶(里茶)叶面卷皱,红梗,叶色乌绿带花,茶梗以当年新梢为度。

做法:用以压制青砖茶的老青茶分面茶与里茶两种,面茶较精细,里茶较粗放。面条是鲜叶经杀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而制成。里茶是鲜叶经杀青、揉捻、渥堆、晒干而制成。老青茶一般分成三个级别,鲜叶采割标准通常按茎梗皮色划分。一级茶(洒面条)以青梗为主,基部稍带红梗。二级茶(二面条)以红梗为主,顶部稍带青梗。三级茶(里茶)为当年生红梗,不带麻梗。采割时间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一年采割两次面茶,第一次小满至芒种采割,第二次立秋至处暑采割。第二种是一年来割隔冬茶一次和面茶一次,隔冬茶在惊蛰前后来割,面茶在夏至前后采割。第三种是一年只采割一次茶(面条或里茶),夏至前后采面条,或小暑、大暑间采里茶(有时甚至延至立秋)。

古代是怎么煎茶的,古人是如何煎茶的?怎样有哪些


我们的祖先最先是把茶叶当作药物,从野生的大茶树上砍下枝条,采集嫩梢,先是生嚼,后是加水煮成汤饮。大约在秦汉以后,出现了一种半制半饮的煎茶法,这可以在三国魏张辑的《广雅》中找到依据;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

表明此时沏茶已由原来用新鲜嫩梢煮作羹饮,发展到将饼茶先在火上灼成赤色,然后斫开打碎,研成细末,过罗倒入壶中,用水煎煮。尔后,再加上调料煎透的饮茶法,但陆羽认为如此煎茶,犹如沟渠间弃水耳。而陆氏的煎茶法,与早先相比,则更讲究技法。

按陆羽《茶经》所述,唐时人们饮的主要是经蒸压而成的饼茶,在煎茶前,为了将饼茶碾碎,就得烤茶,即用高温持以逼火,并且经常翻动,屡其正否则会炎凉不均,烤到饼茶呈虾蟆背状时为适度。烤好的茶要趁热包好,以免香气散失。至饼茶冷却再研成细末。煎茶需用风炉和釜作烧水器具,以木炭和硬柴作燃料,再加鲜活山水煎煮。煮茶时,当烧到水有鱼目气泡。微有声,即一沸时,加适量的盐调味,并除去浮在表面、状似黑云母的水膜,否则饮之则其味不正。

接着继续烧到水边缘气泡如涌泉连珠,即二沸时,先在釜中舀出一瓢水,再用竹筴在沸水中边搅边投入碾好的茶末。如此烧到釜中的茶汤气泡如腾波鼓浪,即三沸时,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以育其华。这样茶汤就算煎好了。同时,主张饮茶要趁热连饮,因为重浊凝其下,精华浮其上,茶一旦冷了,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书中还谈到,饮茶时舀出的第一碗茶汤为最好,称为隽永,以后依次递减,到第四五碗以后,如果不特别口渴,就不值得喝了。

上面说的仅是唐代民间煎茶的方法,但已可看出,人们在饮茶技艺上已相当讲究了,至于上层人士,特别是统治阶级其饮茶的讲究程度就更非民间所可以比拟的。不过唐代的沏茶之法,虽然主要流行的是煎茶,但也有沏茶用点茶法的,这是因为唐代所制的茶叶,除主要的是饼茶外,还有粗茶、散茶和末茶,只是由于用煎茶法沏茶处于主导地位罢了,如果是末茶,也有用点茶法沏茶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