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茶中之王”名称的由来

发布时间 : 2021-09-06
大红袍品种有几种名称 茶叶名称由来

大红袍品种有几种名称。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红袍“茶中之王”名称的由来”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他被下山化缘的永乐禅寺老方丈看见,连忙叫来两个和尚把他抬回寺中,老方丈见秀才脸色苍白,体瘦腹涨,便从一个精致的小锡罐里抓出一撮茶叶,放在碗里用滚水泡开,送到秀才面前说:你喝下去吧,病就会好的。

秀才见那茶叶在碗中慢慢舒张开来,露出绿叶红镶边,染得水色黄中带红,如琥珀一样光亮,清澈见底,芬芳飘溢,并有一股桂花的清香味沁入心肺。他啜了几口,觉得那茶味涩中带甘,继而口中生津,香气回肠,肚中咕咕发响,腹涨渐渐消退,精神也随之爽快起来。秀才在庙里休息了几天,身体渐渐恢复如常。那日,秀才找到老方丈,向他辞行说:连日来承蒙老法师相救,倘若小生今科得中,定返此地谢恩,修整庙宇,重塑金身!

不久,那秀才果然金榜题名,得中新科状元。皇上见他人品出众,才华过人,当即招新科状元为东床驸马。按说,秀才中了状元,又成了皇婿,应该是春风得意,满脸喜气才是。可这状元郎虽日夜有美丽的公主相伴,却还是心事重重,闷闷不乐。

一日早朝,皇上见驸马双眉紧锁,心情抑郁,便问他有何不乐。状元郎便把赶考落难,老方丈慈悲相救等事一一告明皇上。皇上见他欲往武夷山谢恩,便封他为钦差前往视察。

一个和暖的春日,状元郎一行人离开了京城。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随从前呼后拥,忙煞了沿途大小官员。那武夷山天心老方丈接到快马通报,忙召集寺里大小和尚,焚香点烛,布置庭院,恭候钦差大臣亲临。

行行走走,走走行行,状元郎威风凛凛地来到武夷山天心寺前。老方丈早已带领众和尚在寺前夹道欢迎。一见老方丈,状元郎立即下马,上前拱手作揖道:老法师,久违了,今天本官特地前来感谢您的大恩大德!

老方丈又惊又喜,连忙合掌施礼:阿弥陀佛,状元公休要折杀老衲,区区小事,不必介怀。并毕恭毕敬地把状元郎迎进寺里。一阵寒暄过后,状元郎问起当年治病的事,说要亲自去看看那株救命的神茶树。

老方丈点头从命,领着状元郎从天心岩南下,过象鼻岩到山脚,再向西行,走进一条幽深的峡谷。只见九座岩峰像九条蟠龙,缠绕在沟壑峭壁之间。谷里云雾漫漫,涧水淙淙,清风习习,坡上岩下那一片片,一层层的茶树在峡谷间吐翠流芳。

状元郎陶醉在天然的景色里,兴趣盎然。他忽见陡峭的绝壁上有一墩小石座,上面长着三株丈余高的大茶树,树干曲曲弯弯,长满苔藓;又浓又绿的叶片间夹杂着一簇簇嫩芽;阳光透过浓浓的重雾,映着那紫红紫红的叶片,上面堆满了闪光的露珠,多么逗人喜爱。绝壁上还有一道峰,轻风薄雾就从缝里徐徐吹拂着茶树,真是天生地造的巧呀!

老方丈看状元郎惊叹不已,就说:这里名叫九龙窠。这茶树人称大红袍。当年状元公因食生冷之物,犯了鼓涨病,贫僧就是取这大红袍泡汤给状元公饮服的。

状元郎兴味更浓,在茶的王国九龙窠浏览到日头偏西,回到寺里,又听老方丈讲起勤婆婆与这三株大红袍的故事来。

老方丈讲得绘声绘色,状元郎听得津津有味。听完故事,状元赞叹不已。他对老方丈说:如此神茶,能治百病,请老法师精制一盒由本官带进京奉献给皇上如何?

老方丈连连应承。恰好此时正值春茶开采季节。第二天老方丈高兴而隆重地披上42条红袈裟,点起香烛,击鼓鸣钟,召来寺里大小和尚,按等级穿上条数不同的红、黄、褚各色袈裟。侍者端着茶盘,盘里盛着香菇、木耳、黄花菜、清笋、豆腐等六碗斋菜、米饭、由老方丈领首,后头依次跟着首座、都监、纠察、监院、府寺、知客、维那、悦众和清众等大小僧众,有托香炉檀香的,有端皿具的,有拿拂尘的,有提灯笼的,排成一列,鱼贯而行,浩浩荡荡地来到九龙窠。老方丈焚香点烛,众和尚钟钹和鸣,合掌念经,唱起香赞。再由老方丈带头,左三步,右三步,对茶树参香礼拜;在香火缭绕中,众僧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就开始采茶了。

采过茶叶,老方丈回寺庙请来最好的茶师,用最好的茶具,将茶叶精工制作以后,装入特制的小锡盒里,由状元郎用一方丝帕小心包好,藏在怀里。此后,状元郎差人把天心寺整修一番,又塑上一个金身菩萨,便打道回京去了。

状元郎到了皇宫,见宫廷一片忙乱,一打听,才知是皇后得病,终日肚疼鼓涨,卧床不起,请遍了京城名医,用尽了灵丹妙药,都不见效,急得皇上和大小太监坐立不安,京城震动。状元郎见此情景,就把从武夷山带来的大红袍茶叶呈到皇上面前,奏道:小臣从武夷山带回神茶大红袍一盒,此茶能治百病。敬请皇后饮服,准保玉体康复。

皇上接过茶叶,郑重地说:倘若此茶真能显灵,使皇后康复,寡人一定前往九龙窠赐封,赏茶!

说来也怪,皇后喝了皇上亲自冲泡的大红袍茶后不久,果然回肠荡气,痛止涨消,玉体也很快康复起来。

后来皇上履行诺言,亲自到武夷山九龙窠,举行隆重的赐封大红袍盛典。

从此,大红袍名声大震,成了茶中之王,并与武夷山的丹山碧水一起驰名天下了。

小编推荐

大红袍的由来


大红袍可以说是茶叶中的贵族,有关它的传说有不少的版本。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个流传最广的。

明朝年间有一位上京赶考的举人在路过武夷山时,突发疾病,腹痛难忍,当时有一位来自武夷山天心岩天心寺的老僧取出采摘自寺旁边岩石上的茶叶泡给举人喝,喝过之后便疼痛消失,不药而愈。

后来举人中了状元,为了感谢老僧,专程到武夷山答谢。听老僧说此茶可治百病,便请求采制一盒进贡给皇上。第二天清晨,寺庙开始颊香点烛、鸣钟击鼓,召来寺内和尚,向九龙窠出发。众人在茶树下焚香烧拜之后,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便采下芽叶,精心制作后装入锡盒,让状元带着茶叶进京。状元带茶进京后恰巧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能起身,状元便将茶献给皇后服下,果然,皇后饮过茶后,病痛即好。皇帝闻听,龙颜大悦,并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回到武夷山代表皇帝去封赏。状元回到武夷山后,就随同众人来到九龙窠,命当地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帝赐的大红袍披在了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到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照射下闪着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给染红的。

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从此,当地的大红袍成了年年进贡的贡茶。

发展到今天大红袍也传入了寻常百姓家,让我们有机会品尝那时候的贡茶。品一口大红袍,回到明朝感受时光的魅力。

大红袍美誉的由来


喜欢饮用大红袍的饮茶者,了解它为何有此美名的吗?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探寻大红袍茶树的由来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作为名声享誉中外的大红袍是有着神奇的典故和由来的。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

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茶中状元——武夷大红袍


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名苑中的奇葩,有茶中状元之称,更是岩茶中的王者,堪称国宝。在早春茶芽萌发时,从远处望去,整棵树艳红似火,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这也就是大红袍的由来。

武夷大红袍的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北部天心岩下天心庵之西的九龙窠。山壁上有大红袍三个朱红色大字,是朱德题刻的。该处海拔600多米,四季气候温和。山间溪涧飞流,云雾缭绕。土壤都是酸性岩石风化而成。正是适合茶树生长的好地方。

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稍稍展开,分枝比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着伸展开去,叶子是宽的椭圆形,尖端稍钝向下垂着,边缘则往里翻卷,叶子颜色深绿有光泽,若是新芽,则深绿带紫,露出毛茸茸的叶毫来。

大红袍的树龄已有千年,是稀世珍宝。现在九龙窠绝壁上仅仅有四株,它们由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润,不用施肥,而生长茂盛。人们每年五月的十三到十五日高高地架起云梯采摘,产量极少,大约只有11两,被视为稀世珍宝。

武夷大红袍,属于品质特优的名枞,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后还有着原茶的桂花香味。被誉为武夷茶王。

“文革”中“大红袍”更名避险


武夷山除山水风景引人入胜外,还有颇具人文色彩的岩茶之王“大红袍”,更是令游人向往。但是,“大红袍”在风云激荡的文化大革命中,也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却以更名而化险为夷。

1966年初,“破四旧、立四新”拉开了“文革”的序幕。武夷山老茶农吴煊海的父亲当年是生产队的队长,公社通知说茶农也要“破四旧”!不久造反派集中火力,对生长于九龙窠的岩茶“大红袍”发起进攻了。

公社“文革”组长找到吴队长,严厉地说:“你们天心大队的‘大红袍’这个茶名‘四旧’味很浓,得破一破!”原来,公社“文革”组长认为“大红袍”茶名里,有帝王服饰的影子,而且传说故事又与封建科举时代的“中状元,加红袍”这一“四旧”有关,是牛鬼蛇神之列,非破不可!大红袍成了“破四旧”的众矢之的。于是,公社“文革”组长率领【一队兵】来到“大红袍”茶树前列队宣誓,举臂喊口号。有一队兵】激动地振臂高呼:“‘大红袍’是封资修的毒草,我们要坚决铲除掉它!”几位一队兵】真的从茶农家里抢来柴刀,要攀上岩崖把大红袍茶树砍掉。一位崇安县茶叶局茶科所管理人员忙上前巧妙地阻止:“你们批判大红袍是封资修大毒草可以,但千万不敢砍掉大红袍哇,大红袍是最珍贵的武夷岩茶,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都喝过它呢!你们说说,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都喜欢喝的茶叶,珍贵不珍贵?革命不革命?你们谁敢砍大红袍茶树,谁就是阶级敌人!”一队们一听说毛主席喝的茶中还有大红袍,脚都吓软了,于是只好作鸟兽散。

公社“文革”组长承担“破四旧”的任务没完成,找吴队长从改“大红袍”之名作为“破四旧”的切入点。吴队长预感到麻烦事来了,他连夜找到武夷岩茶茶科所的工作人员说:“看来大红袍非改名不可了,得想想办法对付过去。最近毛主席发表了《咏梅》的词,又有《咏梅》的诗,像‘梅花喜欢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这样的句子,梅花象征坚强的革命者,那就把‘大红袍’改为‘大红梅’吧?”于是,武夷岩茶茶科所的工作者为了保住大红袍,暂用“大红梅”替代“大红袍”茶名。梅在“文革”时期是非常革命化的植物,梅也是当时红极一时的政治符号。“大红袍”以“大红梅”作掩护,顺利地过了“破四旧”这一关!

后来,喜爱武夷岩茶的海外华侨发现出口贸易中的岩茶“大红袍”怎么不见了?而且换成了“大红梅”?“大红梅”与“大红袍”风马牛不相及,实在令海外侨胞费解。于是,海外侨胞提出要把“大红梅”更改过来,尽量减少大红袍更名后所产生的误解。这时,一部电影的名字让困惑已久的茶科所工作者们兴奋不已,那就是《红岩》!红岩是歌颂江姐这位革命英雄的,那大红袍改名为“大红岩”不就是更理想了么!虽然这更名也带有几分荒唐,但毕竟大红袍的生长环境与“岩”密切,而且武夷山的岩石属丹霞地貌,大都赤红色,叫“大红岩”革命化也浓得很,比起“大红梅”来更接近岩茶的本质。于是,大红袍又有了第二个新名字“大红岩”。

老茶农吴煊海说当时与“大红袍”一同被更名的茶名还有“铁观音”。观音是典型的封建主义代表,自然也在“破四旧”之列。与“大红袍”命运一样,“铁观音”更名为“铁冠音”,但是更名不更音,却淡化了【观音】的形象。可见“破四旧”者们的良苦用心。

“破四旧”高潮过后,为武夷岩茶更名的笑话自然停了下来。“文革”中期,毛主席发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武夷岩茶的生产与加工都进入了正常化。茶叶生产出口部门悄悄恢复了“大红袍”和“铁观音”的原名。武夷岩茶茶科所的老一代工作者,终于选育出了“北斗一号”这样的岩茶新品种。为什么用“北斗”命名新茶呢?因为新选育成功的岩茶品种的母本,出自武夷山的北斗峰,“北斗星”又是“文革”期间革命方向的象征,“北斗”二字“文革”期间使用率极高,洋溢着浓郁的政治色彩,叫“北斗一号”,自然迎合了当时的政治形势之需要。“北斗一号”新品种茶一问世,便红极一时。

如今,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北斗一号”、“铁观音”也与大红袍一样,仍是武夷岩茶中的佼佼者。

大红袍的故事


从前有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病倒在路上,被天心庙的老方丈救起。老方丈见秀才面色苍白,体瘦腹涨,便从一个小锡罐中取出一小撮茶叶,用水熬煮后,让秀才喝下汤汁。秀才感觉有一股桂花的清香钻心透肺,腹涨渐渐消退,精神也舒爽了起来。

不几日,秀才全愈,拜别老方丈说:“多谢老方丈见义相救,倘若小生今科得中,定返此修整庙宇,重塑金身!”,拜别后就赴京赶考去了。

不久,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并被皇上招为附马。他虽春风得意,仍未忘报恩之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状元离开京城,回到武夷山天心庙还愿。在天心庙状元见到了方丈,谈及当年治病之事,问是何仙药,方丈说那不是仙药,而是九龙窠的茶叶,状元听了,认为这是救命的神茶,意欲带些回京。此时正值茶叶摘采季节,老方丈就带领庙内的大小和尚同状元一起来到九龙窠,采来茶叶,由最好的茶师加工,并用特制的小锡罐盛装,让状元带回京城。

状元回到京城,恰逢皇后生病,百医无效,上下慌乱。状元问明病情,乃肚痛腹涨、食无味、寝不安于是向皇上陈述从前的经历,并取出那罐茶叶呈上。皇上马上命人将茶叶熬煮,让皇后服下茶汤。皇后饮茶之后顿觉荡气回肠,精神渐爽,身体不仅逐渐复原,而且日渐美丽健康。皇上大喜,赐大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去九龙窠披在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专人看管茶树,每年采下茶叶,悉数进贡朝廷,不得私匿。

从此,人们称这颗茶树为“大红袍”,它的叶子成为贡品。

大红袍的传说


大红袍的传说

福建的;大红袍;是武夷山中的一种著名的药,关于它的传说更是引人入胜。 传说有位老和尚在山脚下救起一位昏倒在路旁的穷季才。穷季才病愈后告别老和尚赴京赶考,老和尚从山上一棵树上摘了三片叶子,用对戏布包好送给他,并嘱咐道:若遇急难时,叶可以帮忙。 穷秀才来到杭州,身上的盘缠已经用尽,住在客栈里一筹莫展。这时,城里的一位员外夫人得了急症,四处求医无效,正在以重寻聘良医。穷秀才心想,员外家终日鱼肉饱食,莫非吃坏了胃口。便带了一片叶到员外家,将叶泡好端给员外夫人。谁知,到病除,穷秀才得到一笔赏金直奔京城。可等赶到京城,考期已过,穷秀才懊丧不已,绝望之极便想投河一死了之。路过城门时,看到一张皇榜,说皇太后有疾欲求神医。穷秀才摸了摸包里的叶,心想反正也无路可走了,不如去碰碰运气。他揭了皇榜,进了皇宫,将叶。太后饮后,病居然好了。皇帝极为高兴,召见了穷秀才,问他有什么要求。穷秀才便把赶考误期一事讲了一遍。皇帝恩准他参加科考,见其文章句句华彩,便御赐状元。

新状元衣锦还乡时,没有忘记拜见救命恩人老和尚,并将身上的状元红袍披在那棵树上。从此,;大红袍;的名字就传开了。

寻访“大红袍” | 茶趣


寻访;大红袍; | 茶趣

传统戏曲里有一出;访白袍;的戏,表演的是唐朝大将尉迟恭寻访;白袍小将;薛仁贵的故事。我这里却讲寻访;大红袍;。;大红袍;,原是武夷山中之佼佼者,素有;王;之誉。我们所要寻访的就是这种树。

几位文友此刻正行进在武夷山风景区的;九龙窠;里。溪涧潺潺,流淌在错错落落的鹅卵石上,一路上弹出淙淙的琴响。面对这种山川丽景,友人竟情不自禁地高声朗吟起来:;云麓烟峦知几层,一湾溪转一湾清。行人只在清溪里,尽日松声夹水声。;原来这是宋代;永嘉四灵;之一的徐玑的诗,他写的正是武夷山一带的景观;;峰峦重叠,清溪曲折,水声松籁,不绝于耳。闽北风光宛然如画。

走着走着,看到一小片园,枝株茂密,叶片微呈红晕。几个人同时喊出:;看,这就是了。;谁知,错了:它是;大红袍;的老弟;;;小红袍;。

又拐了一个弯,前面略显开阔,却不见了园,小石丘上独有亭翼然。在高山悬崖之间,由石块垒起的台座上,果然长着几株茂密的树,旁边还隐约可见镌刻在岩石上的;大红袍;三个字。由于山势高耸,距离较远,树的具体形态看不太清楚。东道主介绍说,这几棵;王;生长时间很长了,枝干弯弯曲曲,长满了苔藓,又浓又绿的叶片间夹杂着一簇簇的嫩芽,边缘上都呈紫红色。传说从前是靠训练猴子攀崖采摘,后来从旁边石罅里凿出一条缝隙,架上悬梯,工可以勉强上去,采摘之后,悬梯立即撤除,因为这是;国宝;啊。

相传古时候一个读书士子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了,下山化缘的老方丈发现后,叫来两个小和尚把他抬到庙里。方丈见他面色苍白,体瘦腹胀,便泡上一壶好,服侍他饮下。士人见叶绿地红边,泡出的水黄中带红,如琥珀一样光亮,遂呷了几口,顿觉口角生津,芳香四溢。连续喝了几次,鼓胀全部消退,身体如常。谢过老方丈,他便赴京投考,竟得状元。不忘救命之恩,状元郎重返武夷山,在老方丈导引下,寻访这半山腰的神奇树。这天,他正跪在山下虔诚地焚香礼拜,忽然一阵风来,把猩红状元袍卷上了半空,不偏不倚,恰巧罩在;王;的枝头,宛如红云一片。;大红袍;遂由此得名。

说着,一行人已上到亭坐下。女老板提着水壶汲来了山泉,用硬炭升起了炉火,顷刻间壶中便冒起了热气。她左手端过一个古香古色的盘,上面摆放着比拳头稍大的壶和几个酒盅般大小的杯;右手托着一个贮存叶的锡罐。叶放进壶中,注入滚沸的水,并用开水将壶淋过。两分钟过后,便提壶在各个杯中先斟少许,然后再均匀地巡回斟遍,最后将剩下的少许水向各杯点斟。据说这里头有个名堂,头一次叫;关公巡城;,第二回为;韩信点兵;。

天色向晚,同伴们向女老板致谢,说有幸在这里品尝到了;大红袍;这种人间至味。女老板却歉疚地摇摇头,说,准备不周,十分抱歉,今天我这里只有;小红袍;。当然,这也不是凡品。

不晓得这种;小红袍;与;大红袍;有没有亲缘关系,颇悔当时没有询问清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