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的由来传说

发布时间 : 2021-09-14
冲泡黄山毛峰的水温 黄山毛峰的核心产区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黄山毛峰的由来传说”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相传在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的新任县官熊开元带着书童一块到黄山游玩,不料迷了路,正在十分苦恼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好心的和尚收留他俩去庙中留宿一晚。庙中的长老见有两位施主到来,便泡茶迎客,熊开元仔细看了看此茶,其色泽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冲入水后,只见热气绕着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之高,然后在空中盘旋成一个圆圈,慢慢的化成了一朵白莲花,最后散成一缕缕的清香,弥漫了这个屋子,令人闻了十分的舒服。

知县连忙询问此茶的名称,得知为黄山毛峰,次日,知县与书童准备离去时,长老赠送了一包黄山毛峰和一葫芦的黄山泉水给知县,并嘱咐一定要用黄山泉水冲泡毛峰茶,才会出现白莲奇观。熊知县回到县衙后正巧遇上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于是拿出黄山毛峰来招待他,太平知县见白莲奇观连连称叹,随后到京城禀奏皇上,想要献上仙茶来邀功悬赏。

皇帝下令传他进宫表演,可就是不见白莲奇观,皇上非常的生气,太平知县只能老实交代此茶为黟县知县熊开远所献。皇帝立即下令熊开远进宫受审,熊开远进宫后得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于是想皇上说明缘由,请求去黄山取完泉水再回来表演。皇上批准后,熊开元来到了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取了泉水交付给他。随后立即赶回宫去为皇上表演,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上见了极为喜悦,便对熊开元说: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他脱下官袍玉带,独自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为僧,法号正志。现在去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就可以看到一座坟墓,相传那就是正志和尚之墓。

以上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黄山毛峰的由来传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文化精选阅读

黄山毛峰的历史传说


黄山毛峰由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前后)谢正安始创,它的前身是黄山云雾茶。《黄山志》称之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记述: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第一。黄山山高谷深、溪涧遍布,雨量充沛,云雾多,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高达90%,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就了黄山毛峰优异的内在品质。

鱼叶金黄色似象牙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黄山毛峰的最大生产企业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的今年春茶第一锅,网上头采茶的价格一斤不超过3万元。而在过去,明前茶(清明前的茶)上市要10多万一斤。

即便如此,也丝毫不影响它的贵族身份。

鱼叶金黄,色似象牙是黄山毛峰和其他绿茶的最大区别。专家告诉记者,很多外行认为鱼叶金黄是指黄山毛峰的叶芽是金黄色,其实这个鱼叶指的是黄山毛峰特级茶叶一芽一叶下那片过冬的小叶子是金黄色的,正经的毛峰的芽叶还是黄绿色;而色似象牙特指黄山毛峰的颜色看上去是没有光泽的,有黄有白还有点绿色的效果。专家还特意补充道:看绿茶的颜色不能是俯视,必须把茶叶放到和眼睛一样的高度平视观察,这样才能看出绿茶的色泽。

什么样的黄山毛峰才能够称得上鱼叶金黄,色似象牙呢?老字号茶庄吴裕泰的孙丹威总经理认为:最好的毛峰茶区应该是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采下来的鲜叶进入加工厂后,工作人员要对鲜叶进行细致的拣剔,剔除冻伤叶和病虫危害叶,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以保证芽叶质量匀净。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

为了保质保鲜,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黄山毛峰茶汤较为清淡,口感厚实却并不刺激苦涩,喝起来会有丝丝甘甜,适合口味清爽的茶客及女性品尝。黄山毛峰采摘细嫩,特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鱼叶金黄,色似象牙一般指的是特级毛峰的品相。

黄山毛峰的历史传说

有关黄山毛峰的传说有这样一段佳话。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

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

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

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慨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

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炒制独特外形不美

黄山毛峰之所以现在价格这么低,完全是吃了外形的亏了。著名茶商专家半开玩笑地说,细心的品茶人会发现黄山毛峰和龙井、碧螺春等名茶在视觉上面的最大区别就是外形不美,不宜送礼。这个外形不美并不是毛峰茶叶本身的问题,因为龙井、碧螺春在炒制揉捻的过程中已经提前把优美的形状固定好了,而正宗的黄山毛峰在炒制时不能进行过重的揉捻。

龙井、碧螺春炒制过程中茶叶是不能离开铁锅的,而黄山毛峰的炒制过程要难于其他绿茶:首先毛峰要用特制的30厘米高的桶锅来炒,其次在炒制过程中要离锅抛起十几厘米,让茶叶和空气进行充分接触,这个过程叫扬炒。所以黄山毛峰的茶叶成品仍保持着采摘下来时比较天然的状态,外形看起来较为松散,而这也正是它品质卓越的象征。

据悉,因为毛峰的外形问题,曾经有茶企特意在炒制过程中进行了改良尝试,增加了揉捻的时间,让黄山毛峰的外形更紧凑些。结果是,外形美观了,口感明显失色很多。

也就是说,保持黄山大叶茶原形这个独特的工艺,也让黄山毛峰的造假者望而却步。

茯茶由来的传说


千百年前,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牧民,喂马的杀马、喂羊的吃羊,除了肉就是奶,造成脂肪过剩,高血脂、高胆固醇,许多人年轻轻的就不明不白地死去。西汉张骞开通西域后,班超带领商队出使西域。路遇暴雨,所载茶叶被淋湿。茶商怕误了日期,只吹干了茶叶表面的水分就继续前行了。

进入河西走廊,车队在烈日炎炎的戈壁滩上行走,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忽遇两个蒙古族牧民捂着肚子在地上滚来滚去,额头上汗珠如雨。围观者介绍,牧民们终年肉食,不消化,容易造成肚子鼓胀,每年不少牧民死于此症。随行的医生想到茶叶能促进消化,就将茶叶取来。打开篓子一看,茶叶上长出了密密麻麻的黄色斑点。救人要紧,班超抓了两把发霉的茶叶放到锅里熬了一阵,给患病的牧民每人灌了一大碗。患者喝下后,肚子里胀鼓的硬块渐渐消失。两人向班超磕头致谢,问是什么灵丹妙药使他们起死回生。此乃楚地运来的茶叶。班超答曰。蒙古族部落首领得知后,重金买下了那批茶叶。楚地茶叶能治病的消息从此传开。楚地的茶,正是来自湖南安化的茯茶,安化黑茶中的一个品种。这就是美名天下的茯茶的由来。

历史上的安化,是茶叶的天下,八大茶叶专业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条条古道载茶马。千百年来,黑茶的消食去腻功能誉满边关。边疆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安化黑茶,边疆牧民的生命之饮;被韩国人称为瘦身茶;日本人称为美容茶;中国台湾人称为消食茶.安化黑茶--茯茶,选料优质,以安化云台山大叶茶为原料,砖身内金花茂盛,冲泡后汤色红亮,菌花香浓郁,口感醇厚,具有消食去腻、降脂减肥、降三高的功效,保健养生效果好,被誉为体内的清道夫.茯茶的由来虽然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风沙中,但茯茶还将继续造福亿万人。

安溪铁观音由来的传说


安溪铁观音世代以来,安溪流传着很多生动感人的茶的传说。其中,关于铁观音发源的两个传说魏说和王说,更为茶乡人民津津乐道。

魏说观音托梦。相传,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西坪阳松林头(今西坪镇松岩村)老茶农魏荫(17021774年)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晨昏必在观音佛前敬奉清茶一杯,从不间断。有一天晚上,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芬芳诱人。第二天清晨,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细加观察,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异于他种。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适时采制,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又移植于铁鼎中,故称铁观音。

王说皇帝赐名。相传,安溪西坪尧阳南岩(今西坪镇南岩村)有位仕人叫王士让,平时喜欢收集奇花异草,曾筑书房于南山之麓,名为南轩。乾隆元年(1736年)春一日,士让见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异于他种,遂移植南轩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压枝繁殖,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气味超凡;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1741年),士让以此茶馈赠礼部侍郎方苞。方苞品其味非凡,遂转献内廷。乾隆饮后甚喜,认为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便赐名为铁观音。

永春佛手佛手茶起源于北宋年间。相传当时闽南骑虎岩寺的老僧人,虔诚地种植佛手柑敬奉神佛。念经之余,这位老僧人还喜欢天天品茶。一日,他突发奇想:茶叶能不能泡出佛手柑的香味呢?于是他尝试着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树上,经过精心培植,最终获得成功。因为嫁接出来的这种茶叶叶大如掌,茶香中又有佛手柑的天然果香,所以就取名为佛手。

闽北水仙相传有一年武夷山热得出奇,有个建瓯的穷汉子靠砍柴为生,大热天没砍几刀就热得头昏脑涨,唇焦口燥,胸闷疲累,于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刚坐下,只觉一阵凉风带着清香扑面吹来,远远望去原来是一棵小树上开满了小白花,绿叶却又厚又大。他走过去摘了几片含在嘴里,凉丝丝的,嚼着嚼着,头也不昏胸也不闷了,精神顿时爽快起来,于是从树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

这天夜里突然风雨交加,小伙子家的一堵墙倒塌了。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树枝正压在墙土下,枝头却伸了出来,很快爆了芽,发了叶,长成了小树,新发芽叶泡水喝了同样清香甘甜,解渴提神,小伙子长得更加壮实。

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问他吃了什么仙丹妙药,小伙子就把事情缘由说了一遍。因为建瓯人说祝和崇安话的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崇安人都以为是水仙,也就把这棵树叫做水仙茶了。

大红袍大红袍的传说和典故有很多,其中一个是这样的:相传清朝的时候,有一文人赴京赶考,到九龙窠天心永乐禅寺的时候,突然出现腹胀、腹痛不已的情况。天心寺的和尚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治好了他的病。秀才于是得以按时赴京赶考,还高中了状元。

为感念此茶治病救命之恩,这位状元亲临茶树所生长的岩石峭壁下,焚香礼拜,并把身上的红袍脱下来盖在茶树上,大红袍因此得名。

普洱茶由来的传说


普洱茶由来的传说,普洱茶是诸葛武侯种的吗?

普洱茶作为历史悠久的名茶,关于它的故事和传说长期流传不休。武侯遗种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个。

云南民间传说,古六大茶山的茶树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武侯诸葛亮所种,古六大茶山的名字也是武侯留物赐名所得。传说诸葛亮南征之时,蜀国军队进入倚邦、易武等地时,将士不时患眼疾,药物供应不上,军队战斗力渐渐丧失。诸葛亮为此忧心忡忡。某日,诸葛亮登高嘹望,随手将随身携带的手杖插于土中,手杖竟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青枝绿叶。镯军将士采其枝叶煎水饮用和洗眼以后,眼疾痊愈。那手杖长成的树就是茶树,人称茶王树。还有一溉为,诸葛亮班师回朝时,部分将士不愿北归,因此诸葛亮将他们安置在古六大茶山区域内,并教他们种植茶树,以茶换物,以维持生计。民间传说认为,茶树是诸葛亮遗留下来的,因此当地人民将诸葛亮视为茶祖,将古茶树视为神树,并经常以酒水祭祀。据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曼撤,阁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至于古六大茶山的来历,据清代古籍《普洱府志古迹》记载,六大茶山的名字是因诸葛亮遗器而得: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悠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蹬,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云南茶叶种植的历史远早于三国时期,因此武侯遗种之说难以成立。而且文献表明诸葛亮南征并未到达思茅、宁洱地区,因此这个传说多为虚构,是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铁观音由来的美丽传说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其铁观音的名字由来与它的产地以及文化背景有很多的渊源。常饮铁观音茶,有益于祛病保健,养生长寿,犹如观音菩萨保佑一般,且加之铁观音茶叶冲泡之后,量重如铁,形如观音,故名铁观音。关于名字由来,还有两个美丽的传说!

一、魏说--观音托梦

相传,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找到梦中的茶树。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茶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二、王说--乾隆赐名

相传,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让[清朝雍正十年副贡、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广黄州府靳州通判,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取名南轩。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与诸友会文于南轩。每当夕阳西坠时,就徘徊在南轩之旁。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让奉召人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并把这种茶叶送给方苞,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送内廷,皇上饮后大加赞誉,垂问尧阳茶史,因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

太平猴魁的由来传说


太平猴魁中国极品名茶,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黄山区新明乡,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特称猴魁。外形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叶面色泽仓绿匀润,叶背浅绿,叶脉绿中藏红;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悬在明澈嫩绿的茶计之中,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杯中对你伸头缩尾,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其滋味鲜绿醇甘甜,香气高爽持久,汤色清绿明净,有爽口.润喉.明目.提神之效。

太平猴魁茶能长盛不衰,关键在于产地自然条件优越。茶园大多坐落在海拔500-700米以上的山岭上,由于林壑幽深,地势险要,故传有猴子采茶之说。太平猴魁的采摘在谷雨至立夏边,茶叶长出一芽三叶.四叶时开园。制作时工艺精巧,杀青时用手炒锅,炭火烘烤,火温在摄氏100度以上,每杀青一次,仅投鲜叶二三两,在锅内连炒三五分钟,制作的全过程达四五个小时。太平猴魁的包装也考究,趁热时装入锡罐或白铁筒,待茶稍冷后,以锡焊口封盖,使远销的茶叶久不变质。

太平猴魁的传说

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地方生产一种猴魁茶,说起猴魁茶,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毛泽东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棵。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黄山毛峰茶艺表演|黄山毛峰(中投法)


黄山毛峰茶艺表演|黄山毛峰

温杯烫盏 用热水温暖茶杯,即清洁有提高茶杯的温度。

请您赏茶 我们选用的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黄山风景优美,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到云雾的滋润,没有寒暑的侵袭,孕育出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带有金黄色鱼叶;芽肥壮、均匀、整齐、多毫,色泽嫩绿微黄而且油润,俗称“象牙色”。黄山毛峰品质优异,是十大名茶之一。

飞澈甘霖 用左手托住杯底,右手拿杯,从左到右由杯底至杯口逐渐回旋一周,然后将杯中的水倒出,经过热水浸润后的茶杯犹如珍宝一般光彩夺目。使您更好的欣赏到黄山毛峰的汤色和外形。

峰降甘露 黄山毛峰采用中投法,将热水到入杯中约茶杯的四分之一。

执权投茶 用茶匙把茶荷中的茶拨入茶杯中,茶与水的比例约为一比五十。

温 润 泡 轻轻摇动杯身,促使茶汤均匀,加速茶与水的充分融合。泡茶用水十分讲究,古人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而现代的人们则多选用清冽的山泉、矿泉或纯净水来泡茶。而泡茶的水温也因茶而异,高档绿茶例如我们的黄山毛峰应选用85至90度的热水最为适宜。

悬壶高冲 凤凰三点头,执壶冲水,似高山涌泉,飞流直下。在杯中上下翻动,促使茶汤均匀,同时,也蕴含着三鞠躬的礼仪。

请您观茶品茶 黄山毛峰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高长;滋味鲜浓、醇厚,回味甘甜,令人赏心悦目。借此祝大家身体、万事如意。喜闻幽香 轻轻推动杯身,慢慢飘来,细心品味。

茶汤 双手托杯,缓缓转动杯身,观赏茶汤色泽及在茶汤中舒展起伏的状态。

共品香茗 同品佳茗,共话友谊。

表演到此结束。

安徽名茶-黄山--黄山毛峰


黄山雄距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它以三奇四绝的奇异风采名冠于世。1982年黄山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是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旅游风景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素称黄山四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黄山有名可数的山峰72座,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是黄山的三大主峰,海拔高度皆在一千八百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或深壑幽谷,或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黄山集全国各大名山之长,如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之雄秀,庐山之妩媚,衡山之飘逸,黄山无不兼而有之。黄山之美,美在遍布峰壑的黄山松。它们有仰有卧、有伸有曲、有盘有挂,终年苍翠竞秀,姿态非凡。黄山之美,美在瞬息万变、瑰丽壮观的云海。黄山之美,美在布局的奇巧。黄山之美,还美在四季分明,景色各异。

李白游黄山写下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把黄山描绘成金色的莲花。明代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到黄山一游再游,发出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千古赞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级官员桑塞尔博士视察黄山,动情地说:在我看过的山中,黄山是最绝妙的山。

黄山,景美茶还美,景绝茶更绝,黄山名茶--黄山毛峰以其特殊的魅力倾倒了无数茶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