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坞"雪浪贡茶"

发布时间 : 2021-09-27
浪竹花茶 梅家坞龙井茶特点 雪菊贡菊胎菊的区别

【www.cy316.com - 浪竹花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南坞"雪浪贡茶"”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大南坞"雪浪贡茶"”相关知识!

据传,明朝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惠山寺。惠山寺听松庵高僧性海获悉后,他赶忙在寺旁砍支山竹,一锯为三,搭成茶炉一架,煮香茗敬献皇上。朱元璋喝上一口,顿感味香色美,连声称赞:好茶,好茶!并加询问。性海立即回答:茶是雪浪山上的雨前茶,水为天下第二泉,竹叶三片煮香茗。朱元璋听了颇感新鲜,随口说:老和尚,你成仙了。从此,雪浪山上的雨前茶名闻海内。

性海,名普真,性海是他的字,延陵人。有高识,是惠山寺的住持。白天,他在寺内诵经念佛,晚上,住寺左的听松庵。他死后,也葬在庵后。性海方丈和明代画竹开山手王绂友谊极深。王绂身体衰弱,在听松庵内养病,每天喝的正是雪浪山雨前茶,他用晴引碧云稠来形容雪浪本山茶的清香甘美。

杭州有龙井茶叶虎跑水,无锡则有雪浪茶叶二泉水之说,明清以来,雪浪山本山茶,在无锡城乡已很闻名。当时的文人、学士、官吏、甚至帝王都喜饮雪浪山雨前茶。康熙皇帝曾四次下江南。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3月13日,康熙南巡至无锡,曾挥毫题诗:茗碗偏饮滋味长。指的也是雪浪山的雨前茶。

《无锡金匮县志》卷31《物产.详异》载:横山雪浪庵有数十枝山茶于谷雨前采之曰本山茶,香味不减洞庭碧螺春。所以,明清以来,雪浪茶价格一直昂贵。一斤雪浪雨前茶要用一旗一枪的嫩芽55000-60000个才能制成。当年,地方官进贡也要40两白银购买一斤雪浪春茶。如果馈赠亲友,常用白绢密封包装,加盖三道泥印,足见珍贵。

自从秦蕙田把雪浪春茶呈献乾隆皇帝后,乾隆帝龙颜大悦,立即钦定为贡茶。雪浪贡茶的名称就这样传开了。秦蕙田,清初经学家,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刑部尚书。乾隆29年(1764),因病乞归,途中病逝。秦蕙田在乾隆帝身旁长达28年。他每年春天,总要赶回无锡取茶,然后用白绢密封后,加盖三道泥印敬献皇上。再另赠一些朝庭官吏、知交。这样,雪浪贡茶誉满京城。

雪浪山南麓的大南坞,地处山坳,西边被连绵不断的群山包围,南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无污染,早晚受阳光偏照,雾气滋润,湿度很大。这里是种植雪浪贡茶的好地方。现在,雪浪山南麓的葛埭茶场已经是群山飞翠,茶香百里,碧海般的茶树连成一片。经过王南洋、王益农等几代人的努力,这里生产、注册国际商标的大南坞太湖碧螺春贡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茶叶且含多种有益物质,维生素C十分丰富。因此,连续荣获中茶杯、陆羽杯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等荣誉也一点不奇怪了。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贡茶


普洱贡茶

东晋《华阳国志》记载了周朝时,云南茶叶已经进贡朝廷了,但其中有哪些茶品,前后延续了多少时间,不得而知。唐宋以来,云南茶叶销往西域与日俱增,开拓了茶马市场,影响了东西贸易形态,受到全国重视。尤其到了清朝,普洱茶的声誉远播,也引起了清朝宫廷的注意及好感,雍正皇帝于公元1726年,指派满族心腹大臣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三年后设置“普洱府”,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北京,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并曾经得到皇帝多次赐匾,目前仍留有《朝天贡瑞》匾一块。

为了配合每年贡茶的制作及处理,清廷在普洱府的宁洱地方建立了普洱贡茶茶厂,每年进贡清廷的普洱贡茶,均价值一千多两银子,以当时的物价,可以买到十多万斤稻米。所进贡的普洱茶是八色茶品,有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同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瓶装芽茶散茶、蕊茶散茶以及匣装茶膏共八种.其中有一种叫“女儿茶”最受当时所厚爱,也是后人时时称赞不绝的,连大观园里贾宝玉都喜欢普洱女儿茶。文献中,女儿茶有两种说法,《滇南新语》中记载:“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团。”另外在《普洱茶记》中却如此记载:“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园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

《滇南新语》的女儿茶是一至十斤的团茶,而《普洱茶记》的女儿茶则是四两重团茶前者是公元1755年所撰,后者是在公元1825年著的,相距70年,也许是女儿茶由早期的大而圆,到了后来减肥成小巧玲珑的小团茶.《滇南新语》有载:“旨夷女采治,货银以积为簪资,故名。”相传作为贡茶的女儿茶,都是云南西双版纳六大茶山的茶园,每年谷雨前,由未婚的少女采摘采茶时将茶菁放入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时,才取出放到竹篓里。采来的女儿茶与茶园主人对分,以作为工资,少女们将分得的女儿茶拿到市面销售,往往都被抢购一空,而得的钱作为嫁妆之用。

云南普洱贡茶进入清朝宫廷深受欢迎,与其他茶种的贡茶相比,与众不同,被视为罕见的名茶,普洱贡茶来自南方深山老林原始大茶树的茶菁,茶汤特别浓酽纯厚,品质特殊,饮了会去油腻助消化。《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清朝满族祖先原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进入北京成了帝王统治者之后,齐尊处优,饮食珍馐无所不极,那些饱食终日的深宫皇亲国戚特别喜爱和赏识普洱茶。因此有“普茶名重天下”。“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一时传为佳话。慈禧太后年事已高,最喜欢在冬季里,刚吃完油腻,喝普洱茶,图它又暖又能解油腻。

“夏喝龙井,冬饮普洱”已成为清宫饮茶规范,也因此形成了上行下效的风尚。正如《滇略》所说的:“士庶所用,皆普茶也。”凡是时下对饮茶品茗稍有知识者,应该都有品饮普洱茶的经验或嗜好。连《红楼梦》的大观园里都喝起普洱茶来了,其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节中,贾宝玉叫家人冲泡普洱女儿茶来喝,以帮助去腻消化。

普洱贡茶在清朝宫廷中,有异军突起之势,广受皇宫贵族的青睐及厚爱。同时也作为国礼送给外国使节。公元1793年英国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一行95人到来,给乾隆皇帝80岁祝寿时,清宫在万树园宴待英国使节团,并赠送了大批礼物,其中就有普洱女儿茶、普洱茶膏等。同时,外国文学中也有普洱茶记载:托尔斯泰就将普洱茶写入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名著中。

同时在普洱贡茶之中,有一种做成方块形的方茶,是准备朝廷赏赐给臣子之用,也是代表荣誉的信物。“然后蒸压成正方行块状,长宽各10.1厘米,每片净重250克,是压制茶中的高档产品。在清代,民间称为普洱贡茶,系皇帝赐给臣子的礼物。”(《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第96页)普洱贡茶在清朝宫廷中。除了宫中饮用之外,还当作外交礼物送各国使节;也当作朝廷赐品送给臣民,发挥了多方面用途。从公元1719年(雍正十年)开始,普洱茶正式被列为贡茶直到公元1908年(光绪三十年),云南地方混乱,盗匪蜂起,贡茶运至昆明附近被匪徒抢劫一空,朝廷也无法追究,困故才得以借机停止了交纳普洱贡茶一项,普洱贡茶在清宫中饮了将近两百年之久。

茶的温度,雪知道 雪的体温,茶明了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的温度,雪知道 雪的体温,茶明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大概都知道这样的一句话:“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意思是说,如果雪下得特别大,麦子就可以保暖,不受寒冬的侵袭;经过一冬的养精蓄锐,一开春就会旺盛生长,来年就是一个好收成。这跟文绉绉的一句“瑞雪兆丰年”,殊途同归,意思大致是一致的。

所以,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到大,就一点儿都不惧怕雪天里的冰冷,更别说是在茶园里长大的孩子了。

孩子长大读书后,中小学课本里关于雪的诗句有很多,不妨问上几个人,肯定依然记得很清楚:“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何等之壮观辽阔!“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又是何等之静谧温馨!“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更是何等之洒脱悲怆!“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这又是何等之狂放与傲骨铮铮!

由此,雪,在大家的心目中:洁白,纯净,清冽,甘甜,还有孤芳自赏!

也难怪大文学家张岱在他的《湖心亭看雪》中,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自己在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望目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出了作者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更突出了自己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也隐喻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更是其对人生渺茫的慨叹惆怅。

而在茶人的心目中,雪,另有一番情味:从零度渐升,直至百度沸腾,“蟹眼已过鱼眼生,嗖嗖欲作松风鸣”,雪在釜里沉浮间,玉肌消陨,却引得茶香四溢,好不情融融意融融!

然而,在雅俗共赏间,脱了凡俗之气的,茶与雪,合成了同一温度的圣物。古人除了用雨水煮茶之外,用来煮茶的还有那不是人间富贵花的雪。《红楼梦》中,妙玉也会奉上极投贾母脾气的老君眉,连泡茶的水也不一般,以旧年蠲的雨水冲泡。在后来妙玉招待黛玉和宝钗的体己茶,则是雪水煮出来的。黛玉问她:“这也是雨水煮出来的?”妙玉冷笑道:“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由此看来,用雪水煮茶比用雨水更胜一筹,妙玉的那声冷笑,在一向清高冷傲的黛玉面前,又显得似乎要格外的脱俗。

生活于今天的浮躁世界里,想要学习古人,以取之于梅花上的雪,来煮出一泡茶汤来,犹如妄想,于是,便想象有那样的一个冬季,大雪纷飞,万物俱寂之时,百花凋零,唯有梅花开的正艳。自己就在这纷纷白雪之中,手捧精致的容器,小心翼翼地搜集着盛放梅花之上的雪,埋于地下,也埋下自己密密麻麻的心思,然后悄悄地等,等着有缘的那个人出现,再一起品着香雪烹出来的茶,共赏漫天雪花。

郑板桥的“寒窗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非常优雅写意,情趣盎然。窗外雪花飞舞,扫上一盆来烧茶岂不是好?炉上茶水初沸,茶香四溢,就着一碗如豆青灯苦读,沉醉于书中之趣乐而忘返,打造现实世界里的另一番的雪与茶。

几十年不遇的超级寒潮,真是再好不过了,让这一场冬雪里的雪与茶亲热异常。

雪的体温,茶明了,自零度到百度,玉肌消陨,为的便是茶的复活;茶的温度,雪知道,自从天而降,铺上茶树枝头,为的就是体验零度冬眠时等待萌发的活力,以及百度化雪为水时的再次交融!

关于本文《茶的温度,雪知道 雪的体温,茶明了》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什么是贡茶


贡茶是封建制度下各地方向朝廷进献的土特名贵产品之一,贡茶专供皇室或赏赐之用。

贡茶始纳于西周,兴于东汉,从唐代始作为一种制度到清朝覆灭,长达几千年。这期间贡茶的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愈来愈高,以至广大茶民难以承受。历代贡茶兴起与衰败的史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茶叶生产的兴衰。

当今中国名茶和地方名茶中,曾被历代皇室列入贡茶的有:浙江:西湖龙井、淳安鸠坑茶、天目山青顶、雁荡毛峰、金华举岩、日铸雪芽、顾渚紫笋(贡奉时间最长,历经唐、宋、明、清);安徽:六安瓜片、敬亭绿雪、涌溪火青、霍山黄芽;福建:白茶、天山清水绿、武夷大红袍、安溪虎丘铁观音、武夷肉桂;湖南:君山毛尖、毗庐洞云雾茶、官庄毛尖、南岳云雾、大庸毛尖、古丈毛尖;四川:蒙顶黄芽、巴岳绿茶;贵州: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湄江翠片;江西:宁红(其珍品太子茶清光绪30年列入贡茶,贡奉时间最短,仅7年)、源绿茶、庐山云雾茶(古时名为闻休茶);江苏:碧螺春、花果山云雾茶、宜兴阳羡茶;陕西:紫阳毛尖(原名紫邑宦镇毛尖,贡茶时间最早,始于东汉末献帝,距今1700多年);河南:信阳毛尖;云南:普洱茶;台湾:文山包种茶。

清朝茶事普洱贡茶是茶中珍品上贡朝廷


普洱茶是茶中珍品,不但深受民间百姓的喜欢,还上贡朝廷,供皇族大臣们品饮,甚至作为珍贵礼品馈赠他国。普洱茶茶味浓醇,具有性温味香、有助消化、消积去腻等诸多利于人体的保健作用,这些特点正适合游牧出身、以肉食为主的清廷满族皇亲国戚的需要。清朝政府规定每年茶农需上缴普洱贡茶3.3万千克,由地方官吏负责组织运送。在进贡清宫的普洱茶中,主要有来自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大叶种极品 “金瓜贡茶”,还有其他各地进贡的小叶种茶,其中的“女儿茶”、团茶、茶膏等,深得王公贵族的喜爱。一时间,宫中饮普洱茶之风成为时尚,既有清饮,也有用来熬煮奶茶。朝廷之风得到民间的大力效仿,普洱茶在清朝声名大振,流传甚广。

1963年,北京故宫的工作人员在清理宫廷贡茶时,共发现各类名茶2000多千克,其中就包括一些保存完好的、最长时间已达150多年的普洱茶,更有普洱茶精品“人头茶”(人头形状的茶团),每个重约2.5千克,形状完整,色泽明艳。

茶业政策之贡茶


贡茶[Tributetea]古代进奉给皇室饮用的茶叶。

始见于晋。宋代寇宗爽《本草衍义》载:晋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唐时不但各地名茶人贡,而且还设立专门采制供王室御用的贡焙。唐大历五年(770),在湖州长兴及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交界处顾渚山设贡焙,起初仅供五百串,后加至两千串、一万串,至会昌中,贡额增加到一万八千四百斤。

《新唐书地理志》中提及唐代贡茶的地方,达十七州之多;其中以阳羡、紫笋和雅州的蒙顶茶最为有名。五代贡茶数量更多,《旧五代史梁太祖本纪》载,乾化五年(915),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斤;清代吴任臣《十国春秋》载,马殷岁贡后梁茶二十五万斤;《宋史钱俶传》载,吴越一次向宋太宗贡浙茶十万斤,建茶万斤。更有甚者,《旧五代史周世宗本纪》载,显德五年(958)春,江南李景,遣宰相一次献茶达五十万斤。

宋代贡茶更盛。入宋以后,宋太祖首先易贡焙于建州北苑。《宋史食货志茶下》:建宁蜡茶,北苑为第一。其最佳者日社前,次曰火前,又日雨前,所以供玉食、备赐予。太平兴国始置。大观以后制愈精,数愈多,胯式屡变而品不一,岁贡片茶二十一万六千斤。元代御茶园由建瓯移焙邻近的武夷山。袭唐宋贡制,仍以采造团饼为主。

明洪武初,太祖朱元璋罢团茶改贡芽茶,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散茶生产和用开水冲泡饮茶方式的发展。据明代谈迁《枣林杂俎》载:明代有四十四州县贡茶,虽主要改贡芽茶,但数量仍达四千斤。清代贡茶与明制同,除田赋性质的土贡外,各地名茶均在其列。

贡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名茶开发及茶叶栽培、采造技术的提高,并促进了包装、贮存技术的进步。有不容置疑的影响。

贡茶之乡——易武


易武古镇座落在滇西南西双版纳州腊县的一个山梁上,古时这里是马帮的集散地,普洱贡茶之乡。

易武历史上因茶而兴,清雍正二年(1724年),大量茶人涌入易武,“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之众(俗称:奔茶山),形成了山山有茶寨,寨寨有茶山,茶林连茶林的格局。但因当时,茶山事端不断,清政府“严禁客商入山作茶”。

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实行“茶引”够茶,茶商才得复入。据清人阮福《普洱茶记》载:“普洱茶名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当然就要优先进贡京师。官使们将普洱茶献进宫廷,深受皇宫喜爱而列为贡品。

《普洱府志》载: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而易武、倚邦等茶山所产的以早春茶(春茶)为原料蒸压精致的上乘普洱茶———“园茶”每年要缴纳“八色贡茶”既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重团茶及用锡瓶装的芽茶、蕊心茶和以小匣装的茶膏。据阮福查阅《贡茶案册》所知:“每年进贡之茶,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之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买办收茶瓶、缎匣,木箱等费……”。

贡茶极为考究,“于二月间(农历)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茶”。易武和倚邦过去的茶农民间流传着“采办贡茶,忙上不忙下”,意为采办贡茶是天旨,是皇帝的指令,自己的事情再忙都得放弃,以采办贡茶为要。因为贡茶任务完成了,老百姓的茶叶才能上市,民间也才能贩卖。在加工过程中逐渐由茶商设店,官府派专人监制为主。如易武茶商李开基的“安乐号”茶庄,车顺来的“车顺号”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获御赐“瑞贡天朝”匾额,李开基、车顺来被光绪皇帝敕授“例贡进士”,李开基还被史部敕命为修职佐郎。车顺来获得的“瑞贡天朝”匾额,至今尚存。

数百年来,易武作为茶马古道的陆路源头,既是普洱贡茶的主产地,又是茶叶、马匹、药材等集散地堪称普洱茶之都。

贡茶之乡——倚邦


倚邦属于勐腊县象明乡,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从普洱往南行沿着茶马古道经思茅、倚象、勐旺过补远江(小黑江)便进入倚邦茶山,倚邦茶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倚邦最出名的是贡茶从清朝雍正年间起,倚邦曼松的茶就被选为贡茶,每年进贡,曼松茶品质极高,口感丰富,香气好,饱满度尤其佳,有了贡茶的称号,倚邦风头大盛,成为当时的普洱茶集散中心。

据云南《明史》记载,倚邦茶山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有傣、哈尼、彝、布朗、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

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一年开始,普洱贡茶由倚邦土千总负责采办,易武土把总协助倚邦土千总办贡茶,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

说普洱贡茶得说倚邦的曹氏家族。普洱府成立后清政府任命的第一位普洱贡茶采办官便是曹当斋。曹当斋祖籍四川,其祖父曹大清康熙初年从四川到倚邦一带经商运茶,被当时倚邦的本人族头人看中招为女婿,头人无儿子,去世后职位便由曹大洲承袭。曹大洲入赘本人族,得子曹国柱,曹国柱得子曹登云和曹当斋,曹登云未成年被祖父曹大洲送回四川,曹当斋则在茶山长大,娶了本人族姑娘叶氏为妻。

清政府实施的改土归流及成立普洱府遭到了傣族上层人士的抵制和反抗,从雍正七年(1729年)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大茶山一带战事不断,先是李阿先起义,后又刀兴国起义,清政府剿抚兼施进行弹压,曹当斋一直协助清军平乱,雍正十年年底刀兴国起义被弹压下去,茶山局势终于安宁下来。雍正十一年云贵总督下令,普洱贡茶由曹当斋负责采办。

少数民族的起义虽被平息下来,但清政府也深感改土归流的阻力,转而推行流官管土官、土官管土人的政策。雍正十三年清政府将攸乐同知撤至思茅,攸乐同知撤至思茅后,六大茶山的最高管理者便是曹当斋。

从雍正末年、乾隆初年开始,六大茶山动乱结束,社会秩序开始安宁,民族矛盾逐步平息,发展经济有了良好的环境。

茶山夷民以茶为生,茶叶也是清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为了振兴茶叶,安民固边,曹当斋严格执行云南省府的茶山管理条例,打击奸商,维护茶农利益,整修道路以利茶叶运输,招募内地人进山建茶园。

为了茶山茶业的有序发展,乾隆十二年曹当斋将云贵总督亲署的茶叶管理条例刻在倚邦石碑上告示商民,引导茶商茶农们遵章守法。

在曹当斋任职期间,成千上万的四川人、江西人、云南石屏人、元江人涌进倚邦、易武,在倚邦、易武开新茶园建商号。到乾隆中期倚邦茶山的茶园至少已达2万亩以上,一片接一片的茶园从补远江(小黑江)边一直接到习崆山,曼拱、曼松、习崆、架布成为人茶村,茶园围村、街铺石板,根据倚邦茶山现在还能看到的古村寨遗址来分析,倚邦茶山在乾隆后期人口至少在二万以上。

倚邦作为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贡茶主办地比其它茶山领先步入辉煌,乾隆二十年左右倚邦已建起关帝庙、川主庙、石屏会馆、江西会馆,各地的商旅羁客常驻倚邦,倚邦有三条石板街:正街、石屏街、曼松街,曹千总的府邸大门对着正街,正街约500公尺长,青石条铺成“龙脊背”状,街两旁全是商铺和住家(图片5)。曹千总的后人曹仲益先生生前撰文介绍过当时的倚邦茶山盛况,据他估算,倚帮最兴盛时住户达千户以上。

曹氏家族在乾隆年间两次得到乾隆皇帝的敕命,这在云南是唯一的,曹当斋之妻和曹秀之妻皆为少数民族妇女,乾隆皇帝均给以表彰,足见乾隆皇帝对云南边疆的重视,对普洱茶的喜爱和对少数民族的关照和安抚之心。

曹秀死于何年不详,据勐腊李品光先生考证,曹秀死时年仅40来岁,曹家后人说,曹秀是带兵与缅军作战时身亡的。曹秀之妻陶氏为傣族,她为丈夫守寡近四十年。

曹当斋和曹秀这两位既效忠朝廷又爱抚百姓的地方官,是推动中国普洱茶古茶业兴旺、发展的领军人物,曹氏父子为边疆的稳固,为边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曹氏家族深得朝廷信任,世袭管理贡茶及倚邦茶山、莽枝茶山、革登茶山、蛮砖茶山。曹氏父子在中国普洱茶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值得浓墨重书。

曹氏家族的兴衰和清王朝的兴衰是同步的,十九世纪末,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滇西发生了战乱,西双版纳的土地“两乌”又被法国人割占,普洱茶内外销路被阻,六大茶山开始衰落,倚邦随之而衰,曹氏家族也日趋走向败落。光绪十七年时任倚邦土把总的曹瞻云因“白旗下坝”(回民起义军攻进西双版纳)之事与六顺(思茅)土司结下冤仇,遭人暗害身亡,接着其子曹清民民国初年又与普洱道尹徐为光起矛盾、动干戈,曹清民受伤败走乌得,后病逝于整董。至此,荣耀、显赫了近二百年的曹氏家族结束了对六大茶山统治。

民国初年,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已移向了易武,倚邦人口减半,但还有庆太号、元昌号、惠民号、宋云号、鸿昌号、杨聘号、升义祥、庆丰号等10来家茶号,1920年左右有部份广东商人到越南莱州开商号专收六大茶山的茶,倚邦茶叶这一时期大多销往莱州。

关于倚邦的老茶号最早创建于何时,目前大多没有详细的资料。2002年我见到惠民号茶庄的后人,当时已78岁的郑祖虞,老人珍藏有家谱,他家的家谱上记着乾隆四十年其祖上已到茶山做贸意。依据云南省图书馆馆藏资料分析,倚邦至少在乾隆末年已有茶号。英国人克拉克在光绪11年(1886年)写的《贵州省和云南省》一书中记载有:著名的普洱茶产自倚邦的茶山……,有许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作买卖,每年有大量的货物从倚邦运往缅甸,有茶叶交易往来于仰光、掸邦、加尔各答、噶伦堡和锡金。从克拉克的记载来看,倚邦茶在道光年间已卖到印度和欧洲。

另据现已78岁的倚邦老人徐祖寿介绍,1912年一1937年倚邦街有高鸿昌、郑惠民、向春林、杨幼楼、宋鼎杰、杨炳乾、向升平、李长林等人开过茶号,他们都去过越南或香港。1937年法国人在越南阻挠云南茶进入莱州,倚邦茶销路又断,随之又是抗日战争爆发,东南亚、西亚战火连绵,更使得整个六大茶山的茶业一落千丈,所有茶号全部停业。倚邦的茶商茶农逐渐迁秽歇业,热闹喧腾了二百多年的倚邦陷入冷寂萧条,以茶为生的倚邦人跌入了困境。郑家、向家、宋家等几家昔日的产茶大户也转而靠卖土特产、染布等小生意渡日。

1942年已经十分羸弱的倚邦再遭厄运,攸乐人起义攻进了倚邦,战火将倚邦烧了三天三夜,几百年筑就的古镇,无数精美的建筑全部化为灰烬。这场劫难使倚邦元气散尽无法再振,几百户人家迁移他乡,空凉的倚邦在大山深处渐渐被人们遗忘。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倚邦仍仅有30来户人家,大多为茶商的后裔他们守护着祖宗的茶园不愿离去。

倚邦,古六大茶山之一,雍正时期曾被选为贡茶,古镇客商茶农往来云集,鼎盛一时。倚邦,海拔最高古茶山,且海拔落差极大,浴火涅槃倚邦,因茶而荣耀,因茶而重生。

贡茶与龙凤神话


宋代贡茶,多以龙凤命名。以龙凤为贡茶之名者,是一种以龙凤为标志的原始图腾在中国茶文化领域中的象征性反映,也是以龙文化为代表的阳刚之美与以凤文化为代表的阴柔之美的和谐统一。

宋代贡茶有龙凤团茶、龙凤英华、龙园胜雪、龙苑报春等。其中龙凤团茶者,又有大小龙凤之别,因团饼表面饰以龙凤花纹而得名,为蔡襄所造,是贡茶中极品,宋代人雅称之为凤翥龙骧,明代人称誉其为龙团凤爪。龙凤英华者,制造于宣和二年(1120),竹模、竹圈,方一寸二分。龙园胜雪者,制造于宣和二年(1120),银模、竹圈,方一寸二分,以龙纹饰面。龙苑报春者,制造于宣和四年(1122),银模、铜圈,圆形,直径一寸七分,以龙纹饰面。这些雕龙饰凤的贡茶极品,正是一种生命之喻,其中蕴涵着人们祈求吉祥如意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心态。

龙凤,是中华民族先祖所标志的原始图腾。以龙为男性,以凤为女性,龙凤呈祥,阴阳调和,正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人生福寿祥和之美。中国龙是中国神话的一种民族文化性格与民族风格。原始神话中的神话原型,多为人面龙蛇之身。如王逸《楚辞?天问》注女娲人头蛇身;王延寿《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伪列子?黄帝篇》庖牺氏蛇身人面;《帝王世纪》庖牺氏蛇身人首;《淮南子》共工,天神,人面蛇身;《大荒西经》注共工,人面蛇身朱发;《海外西经》黄帝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大荒北经》祝融人面蛇身而赤,身长千里;《海内东经》雷神龙身而人头;《中山经》首山至丙山诸神皆龙身人面。龙图腾,就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整个华夏民族和周边夷狄民族就成为龙的传人。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华文化,乃是龙的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人文精神。闻一多说:夏为龙族,夏文化是我们真正的本位文化,所以数千年来我们自称为华夏,历代帝王都说是龙的化身,而以龙为其符应,他们的旗章、宫室、器用,一切都刻画着龙文。总之,龙是我们立国的象征(《伏羲考》)。而凤凰,乃是美丽、善良与吉祥幸福的象征。据最近湘西怀化考古发现,中华民族以凤凰为图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当凤凰展翅、凤凰浴火之际,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就进入到一个最为高尚的境界。

相关文章